卷02-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贵州卷)(解析版)_第1页
卷02-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贵州卷)(解析版)_第2页
卷02-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贵州卷)(解析版)_第3页
卷02-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贵州卷)(解析版)_第4页
卷02-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贵州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卷02-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贵州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哺乳动物胃黏膜上的某种细胞可以分泌胃蛋白酶原,该酶原可在胃的酸性环境中被切除一段多肽后转化为胃蛋白酶,发挥消化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泌无活性的胃蛋白酶原可以避免细胞自身被消化B.胃蛋白酶原的合成起始于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C.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分泌蛋白进行修饰和加工D.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具有单层膜,通过与细胞膜融合完成分泌〖答案〗B〖祥解〗分泌蛋白、溶酶体蛋白以及膜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其中溶酶体蛋白不出细胞膜。【详析】A、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由题干信息“胃蛋白酶可在胃的酸性环境中被切除一段多肽后转化为胃蛋白酶,发挥消化作用”可知胃蛋白酶原无活性,从而可以避免细胞自身被消化,A正确;B、胃蛋白酶原为分泌蛋白,其合成起始于游离的核糖体,B错误;C、核糖体合成肽链后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到达高尔基体后高尔基体是对来自内质网的不成熟的蛋白质进行修饰和加工,C正确;D、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是单层膜结构,高尔基体对来至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然后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并与细胞膜融合完成分泌,D正确。故选B。2、水通道蛋白又名水孔蛋白,这种蛋白质在细胞膜上组成“孔道”,可控制水进出细胞。水分子经过水通道蛋白时会形成单一纵列,进入弯曲狭窄的通道内,通道内部的极性等因素会帮助水分子旋转,使水分子以适当角度穿越通道,完成跨膜运输。下列有关水分子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中水的输入和输出都是通过水通道蛋白来完成的B.水进入细胞,可以和其他物质结合,进而提高细胞代谢速率C.水通道蛋白运输水时需要与水分子结合,但自身构象不会发生改变D.水通道蛋白的存在对肾小管和集合管吸收水分子具有重要意义〖答案〗D〖祥解〗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其中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已知水分子通过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进行跨膜运输,且该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说明其跨膜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中的协助扩散。【详析】A、细胞中水的输入和输出方式有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主要是通过水通道蛋白的协助扩散,A错误;B、水进入细胞,可和其他物质结合形成结合水,有利于提高生物的抗逆性,而有利于提高细胞代谢速率的是自由水相对含量增加,B错误;C、通道蛋白是贯穿膜结构的蛋白质,水等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之结合,直接通过通道完成跨膜运输,此过程中,水通道蛋白自身构象仍会发生改变,C错误;D、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量大,主要通过协助扩散完成,因此水通道蛋白的存在对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子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故选D。3、淀粉酶有多种类型,α-淀粉酶是一种内切酶,可使淀粉内部随机水解,β-淀粉酶是一种外切酶,可使淀粉从末端以两个单糖为单位进行水解。对这两种淀粉酶进行的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α-淀粉酶水解淀粉的最终产物中有葡萄糖,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主要产物为麦芽糖B.对照组β-淀粉酶在50℃条件下处理1h后.其空间结构完全遭到破坏C.β-淀粉酶的最适pH值低于α-淀粉酶,在人体胃内β-淀粉酶活性高于α-淀粉酶D.Ca2+、淀粉与淀粉酶共存时,更有利于较长时间维持β-淀粉酶的热稳定性〖答案〗C〖祥解〗由图可知,不同的淀粉酶的最适pH不同;在不同的处理下β-淀粉酶在50℃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后酶活性有所不同。【详析】A、α-淀粉酶可使淀粉内部随机水解,水解淀粉的最终产物中有葡萄糖,β-淀粉酶从末端以两个单糖为单位进行水解淀粉,故其水解淀粉的主要产物为麦芽糖,A正确;B、β-淀粉酶在50℃条件下处理1h后,酶活性变为0,很可能是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B正确;C、由图2可知,β-淀粉酶的最适pH值低于α-淀粉酶,两种淀粉酶在胃液(pH为1.5左右)中会失活,C错误;D、由图1可知,Ca2+、淀粉与淀粉酶共存时,β-淀粉酶的热稳定性维持的时间更长,说明Ca2+、淀粉与淀粉酶共存时,更有利于较长时间维持β-淀粉酶的热稳定性,D正确。故选C。4、研究发现,细胞焦亡依赖蛋白caspase-1的活化使细胞膜产生孔隙,细胞内外的物质随意进出造成细胞内外离子失衡,从而使细胞发生渗透性肿胀导致细胞膜破裂,随后细胞内的活性物质释放到细胞外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加剧炎症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尾部的消失不属于细胞焦亡B.发生细胞焦亡时,细胞膜破裂不影响组织液渗透压C.细胞内的活性物质释放到细胞外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D.与细胞焦亡相比,细胞凋亡的特点之一是不发生炎症反应〖答案〗B〖祥解〗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析】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尾部的消失属于细胞凋亡,A正确;B、细胞焦亡依赖蛋白caspase-1的活化使细胞膜产生孔隙,细胞内外的物质随意进出造成细胞内外离子失衡,从而使细胞发生渗透性肿胀导致细胞膜破裂,进而影响组织液渗透压,B错误;C、细胞内的活性物质释放到细胞外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C正确;D、细胞凋亡属于细胞程序性死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与细胞焦亡相比,细胞凋亡的特点之一是不发生炎症反应,D正确。故选B。5、如图所示,①~④是某动物(2n=4)生殖器官中的一些细胞分裂示意图,图⑤为这些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A.图②③所示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①④所示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B.若图⑤为减数分裂,则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de段C.若图⑤为有丝分裂,则ef段的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D.在雌、雄个体生殖器官中都可能同时存在①②③④所示细胞〖答案〗D〖祥解〗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是有丝分裂中期,④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析】A、图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是有丝分裂中期,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都含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B、若图⑤为减数分裂,则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存在同源染色体,位于cd段,B错误;C、若图⑤为有丝分裂,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全过程都存在同源染色体,C错误;D、在雌、雄个体生殖器官中存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所以存在①②③④所示细胞,D正确。故选D。6、青蒿素是一种脂质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疟疾,如图为黄花蒿产生青蒿素的代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需要DNA聚合酶催化B.过程②中的每种tRNA可以转运一种或多种氨基酸C.过程①中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过程②中没有D.抑制SQS基因表达是提高青蒿素产量途径之一〖答案〗D〖祥解〗1、分析题图:①表示转录,②表示翻译。2、青蒿素的合成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详析】A、①是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催化,A错误;B、每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者多种tRNA来转运,B错误;C、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均存在碱基互补配对,故都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C错误;D、分析题图可知,抑制SQS基因表达(降低FPP转化成其他萜类化合物)可提高青蒿素的产量,D正确。故选D7、近日,某研究团队在安徽省大别山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哺乳动物新物种——安徽黑齿鼩鼱,该物种是淡灰黑齿鼩鼱的“姊妹种”,两者由原始黑齿鼩鼱分化而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新物种的出现增加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B.三种黑齿鼩鼱的基因库具有一定的差异C.安徽黑齿鼩鼱和淡灰黑齿鼩鼱存在生殖隔离D.生存环境的差异使原始黑齿鼩鼱发生不同变异〖答案〗D〖祥解〗1、生物多样性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不同物种基因库不同。【详析】A、新物种的出现增加了当地的物种多样性,即增加了生物多样性,A正确;B、不同物种基因库不同,B正确;C、安徽黑齿鼩鼱和淡灰黑齿鼩鼱是两个不同的物种,故二者间存在生殖隔离,C正确;D、生存环境对不同变异起选择作用,并非环境差异使原始黑齿鼩鼱发生不同变异,D错误。故选D。8、在一个蜂群中,少数幼虫一直取食蜂王浆才能发育成蜂王,大多数幼虫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发育成工峰。DNMT3蛋白是DNMT3基因表达的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如图所示)。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虫将直接发育成蜂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蜂王浆可能通过抑制DNMT3基因的表达发挥作用B.DNA甲基化后不会改变遗传信息,但会改变生物性状C.敲除DNMT3基因与取食蜂王浆对幼虫发育有相同的效果D.胞嘧啶甲基化会影响DNA的复制,不能遗传给后代〖答案〗D〖祥解〗蜜蜂幼虫取食蜂王浆发育成蜂王,而取食花蜜和花粉的幼虫发育成工蜂;DNMT3基因控制合成的DNMT3蛋白可以将DNA甲基化,进而影响基因的复制和表达,从而改变生物的性状,而不含DNMT3蛋白的幼虫直接就可以发育成蜂王。【详析】A、取食蜂王浆的幼虫和不含DNMT3的幼虫都会发育成蜂王,因此可推测蜂王浆可能抑制DNMT3基因的表达,A正确;B、DNA甲基化后并没有改变基因的序列,即不会改变遗传信息,但会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因此会改变生物的性状,B正确;C、题干中敲出DNMT3基因与取食蜂王浆都能令幼虫发育成蜂王的作用,因此对于幼虫的发育具有相同的作用,C正确;D、胞嘧啶甲基化不会影响DNA分子的复制,D错误。故选D。9、蝴蝶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已知基因B使触角为棒状,基因b使触角为锤状。用X射线处理雌蝴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X射线可使蝴蝶发生基因突变,该变异可为蝴蝶的进化提供原材料B.丙与正常锤状触角雄蝴蝶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与丁的相同的概率是1/2C.丙发生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变异,该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D.丁与正常锤状触角雄蝴蝶杂交,可根据子代性状区分性别〖答案〗B〖祥解〗分析图形:X射线处理雌蝴蝶甲,其B基因突变成b基因,再用X射线处理乙,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转移到W染色体上获得了丙,再经过杂交鉴定和筛选得到丁。【详析】A、由图形可知:①过程X射线处理甲,可使B基因突变形成b,因此X射线可使蝴蝶发生基因突变,该变异可为蝴蝶的进化提供原材料,A正确;B、据图可知,丙的基因型为b0ZWB,与正常锤状触角雄蝴蝶(bbZZ)杂交,产生丁bbZWB的几率为1/2×1/2=1/4,B错误;C、用X射线处理乙,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转移到W染色体上获得了丙,因此丙发生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结构变异,该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C正确;D、将突变体丁(bbZWB)与正常锤状触角雄蝴蝶(bbZZ)杂交,子代雄性(bbZZ)全为锤状触角,雌性(bbZWB)全为棒状触角,因此可根据子代性状区分性别,D正确。故选B。10、如图,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基本生命活动保持),暴露蛙左后肢屈腿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a和b。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发现电位计a和b均有电位波动,左后肢发生屈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蛙的屈腿反射属于条件反射B.刺激传入神经,蛙的屈腿反射也能发生C.刺激传出神经,b能观察到电位波动,a不能观察到电位波动D.剥去蛙趾尖皮肤,重复上述实验,a和b均能观察到电位波动〖答案〗C〖祥解〗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反射有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之分,后者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详析】A、由题意可知:蛙的屈腿反射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故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B、刺激传入神经,可观察到蛙发生屈腿,但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C、刺激传出神经,由于兴奋可以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b处能观察到电位波动,但由于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a处不能观察到电位波动,C正确;D、蛙趾尖的皮肤存在感受器,若剥去蛙趾尖的皮肤则剔除了感受器,重复上述实验,没有兴奋产生,电位计a和b不能观察到电位波动,D错误。故选C。11、小胶质细胞是脑组织中的重要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能够清除β-淀粉样蛋白(Aβ)。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小胶质细胞的清除能力受影响,导致β-淀粉样蛋白(Aβ)在脑组织内堆积。CD22是一种仅表达在小胶质细胞表面的膜蛋白,能调控小胶质细胞的吞噬作用进而影响清除能力。研究人员给实验组小鼠的大脑注射CD22单克隆抗体(单抗),对照组不注射,以评估CD22单抗对小胶质细胞清除能力的影响,48小时后,得到如图所示结果。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免疫细胞包括各种白细胞,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B.CD22膜蛋白的存在不利于小胶质细胞对β-淀粉样蛋白的清除C.推测衰老小鼠小胶质细胞表面的CD22表达量要高于年轻小鼠D.小胶质细胞清除β-淀粉样蛋白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答案〗D〖祥解〗题意分析,实验组小鼠的大脑注射CD22单克隆抗体(单抗),CD22单克隆抗体(单抗)能清除小胶质细胞表面的CD22膜蛋白,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中(Aβ)含量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故此可推测,小胶质细胞表面的CD22膜蛋白的存在不利于小胶质细胞对β-淀粉样蛋白(Aβ)的清除,据此得出实验结论为:CD22单抗能提高小胶质细胞清除能力。【详析】A、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T细胞和B细胞),均属于白细胞,A正确;B、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中(Aβ)含量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故此可推测,小胶质细胞表面的CD22膜蛋白的存在不利于小胶质细胞对β-淀粉样蛋白(Aβ)的清除,B正确;C、CD22膜蛋白的存在不利于小胶质细胞对β-淀粉样蛋白的清除,阿尔茨海默病一般多发于老年,由此推测,衰老小鼠小胶质细胞表面的CD22表达量要高于年轻小鼠,C正确;D、小胶质细胞清除β-淀粉样蛋白,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D错误。故选D。12、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实验室连续培养同一批大草履虫过程中,分别统计并绘制的相关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丙中第10天时种群数量达最大值,对应图乙中D点B.从甲图可以看出a、c两点时的种群数量一样多C.图丙中第10-20天之间大草履虫种群数量不断减小D.在生产实践中控制鼠害、蝗虫等应在图乙的B点之前〖答案〗D〖祥解〗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增长曲线呈“S”形。这种类型的种群增长称为“S”形增长。在自然界,当一种生物迁入一个条件适宜的新分布地时,初始阶段一般会出现较快增长,但是,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当死亡率升高至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可见,种内竞争对种群数量起调节作用。【详析】A、图丙中第10天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种群数量为K/2,而图乙中D点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为K值,A错误;B、从图甲可以看出a、c两点时死亡率和出生率分别相等,但对应的种群数量不一定一样多,B错误;C、图丙中第10-20天之间大草履虫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小,但种群数量依然增加最后达到K值,C错误;D、图乙中B点出生率-死亡率达到最大,即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在生产实践中控制鼠害、蝗虫等应在图乙的B点之前,D正确。故选D。13、碳中和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人们采用生态足迹定量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初级消费者的生态足迹比次级消费者生态足迹大B.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一定程度上受限于人口基数C.一个地区的生态足迹越大,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弱D.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了碳排放,降低了生态足迹〖答案〗A〖祥解〗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要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具有全球性。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之间的差值可以反映生态环境压力。【详析】A、由于能量在食物链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故初级消费者的生态足迹比次级消费者生态足迹小,A错误;B、“碳中和”是指某区域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消耗总量相平衡,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一定程度上受限于人口基数,B正确;C、一个地区的生态足迹越大,说明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要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越大,对于资源的利用越多,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弱,C正确;D、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了碳排放,减少了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降低了生态足迹,D正确。故选A。14、合适的实验材料、科学的实验方法、正确的实验操作是达成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检测还原糖可选用新配制的斐林试剂且需要进行水浴加热B.制作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步骤依次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C.进行噬菌体侵染实验时,需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D.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可作为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材料〖答案〗A〖祥解〗1、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步骤依次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2、低温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诱导分生区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详析】A、还原糖的检测需要用新配制的斐林试剂,且该实验需要进行水浴加热,A正确;B、制作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步骤依次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错误;C、噬菌体是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繁殖,因此无法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C错误;D、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分裂,因此低温无法诱导染色体加倍,D错误。故选A。15、酿醋在我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下图表示我国传统发酵技术酿醋的主要流程,图中麸皮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钙、铁等无机盐,营养成分适宜,能为制醋补充有效成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糯米加入前需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B.加入的菌种①是酵母菌。菌种②是醋酸菌C.拌麸皮的操作有利于菌种②的繁殖和代谢D.采用高温浓缩淋出的醋,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答案〗A〖祥解〗1、酿酒原理:酵母菌利用葡萄糖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2、酿醋原理:在氧气和糖源充足时,醋酸菌把葡萄糖转化成乙酸;或在氧气充足、糖源不足时,把乙醇转化为乙醛,再把乙醛转化成乙酸。【详析】A、题中所描述的是传统发酵技术,糯米粉碎后还需蒸煮,故加入前只需要洗净控干处理,不需要灭菌,A错误;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加入的菌种①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菌种②是醋酸菌,B正确;C、麸皮能为制醋补充有效成分,拌麸皮的操作有利于提升发酵材料中氧气含量,有利于醋酸菌的繁殖和代谢,C正确;D、高温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D正确。故选A。16、如图所示,核苷酸合成有两条途径,物质A可以阻断其中的全合成途径。正常细胞内含有补救合成途径所必需的转化酶和激酶,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选用的骨髓瘤细胞中缺乏转化酶。现用加入了H、A、T三种物质的HAT培养基来筛选杂交瘤细胞。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在HAT培养基中可大量增殖B.用该培养基筛选出的能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有多种C.HAT培养基是选择培养基,可以满足部分细胞的生存D.杂交瘤细胞中,“核苷酸→DNA”主要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答案〗A〖祥解〗分析题图:核苷酸合成有两个途径,物质A可以阻断其中的全合成途径,正常细胞含有补救合成途径所必需得转化酶和激酶,骨髓瘤细胞中缺乏转化酶。因此,加入H、A、T三种物质后,骨髓瘤细胞及其自身融合的细胞中缺乏转化酶,无法进行上述两个途径而在HAT培养基上不能增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和自身融合的细胞也因高度分化而不能增殖,因此在该培养基上能增殖的只有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中全合成途径被物质A阻断,但其可借助正常细胞的补救合成途径来合成核苷酸,进而大量繁殖)。【详析】A、免疫的B淋巴细胞是正常细胞,细胞内含有补救合成途径所必需的转化酶和激酶,但因高度分化而不能增殖,A错误;B、用该培养基筛选出的能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有多种,所以需进一步筛选后才能获得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B正确;C、HAT培养基是选择培养基,可以满足部分细胞的生存,如杂交瘤细胞,C正确;D、杂交瘤细胞中,“核苷酸→DNA”即复制过程,主要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D正确。故选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分。17、光反应是一个复杂的反应过程。从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开始,经过水的光解、电子传递,光能经过中间转化最终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ATP和NADPH中。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光反应过程,图中虚线表示电子(e-)的传递,PQ既可以传递电子又可以传递H+。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光反应过程发生的场所是;据图分析,光反应过程中具体的能量转化过程为。(2)H+的转运对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图中H+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以下过程中,能够增大膜内外H+浓度差的有(多选)。A.水光解产生H+B.PQ转运H+C.NADP+与H+结合形成NADPHD.CF0-CF1转运H+(3)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是一个整体,二者紧密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填物质),暗反应为光反应的进行提供(填物质)。(4)为探究鱼藤酮是否能抑制叶绿体中ATP合酶的作用,需要开展对照实验。除控制变量外,还应为离体的叶绿体培养液提供(至少填2个)等条件,以保证光合作用顺利进行。若鱼藤酮能抑制叶绿体中ATP合酶的作用,以C3含量为测量指标时,短时间内,实验结果应是。〖答案〗(1)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光能→电能→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2)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ABC(3)NADPH、ATPNADP+、ADP和Pi(4)适宜的温度、适宜光照、适宜浓度的CO2实验组的C3含量高于对照组的〖祥解〗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光照,传递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H+、e-和氧气,e-、H+和NADP+合成NADPH,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被还原。【详析】(1)题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光反应过程,光反应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据图分析可知,光反应过程中具体的能量转化过程为光能→电能→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2)H+跨膜运输的方式有从膜内到膜外的协助扩散和从膜外到膜内的主动运输;由于膜内的H+浓度高于膜外的,所以提高膜内H+的浓度或降低膜外H+的浓度,都能够增大膜内外H+浓度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B、C三项正确,故选ABC。(3)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NADPH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的进行提供NADP+、ADP和Pi。(4)除控制变量外,为保证光合作用顺利进行,还需要为离体的叶绿体培养液提供适宜的温度、适宜光照、适宜浓度的CO2等条件。若鱼藤酮能抑制叶绿体中ATP合酶的作用,以C3含量为测量指标时,实验结果应是实验组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ATP减少,影响C3的还原,而短时间内CO2的固定正常进行,所以C3增多。18、花开花落,春华秋实,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受基因的调控、激素的调节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它们是相互作用、协调配合的。回答下列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问题:(1)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研究发现,生长素在棉花植株中某一部分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缺氧会严重阻碍这一过程,这说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2)将休眠状态的某植物种子置于0~5℃的低温条件下1~2个月,可使种子提前发。处理过程中种子内赤霉素、脱落酸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图中曲线a、b分别表示、的含量变化。(3)用头和文字恰当的表示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植物激素和基因表达的关系:。〖答案〗(1)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动运输(2)脱落酸赤霉素(3)〖祥解〗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有的相互促进,有的相互拮抗。2.植物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详析】(1)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研究发现,生长素在棉花植株中某一部分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说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而缺氧环境会影响有氧呼吸过程,能量供应不足,因此缺氧会严重阻碍这一过程。(2)将休眠状态的某植物种子置于0~5℃的低温条件下1~2个月,可使种子提前萌发。由于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而脱落酸能抑制种子萌发,因此处理过程中种子内赤霉素、脱落酸含量的变化情况应该表现为赤霉素的含量在上升,而脱落酸的含量在下降,故图中曲线a、b分别表示脱落酸和赤霉素的含量变化。(3)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环境因素不仅隐性激素调节,还会影响基因表达的过程,同时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的调节也需要通过基因表达的调控实现,可用下图表示。19、科学放牧能充分利用草原的资源,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研究人员调查了短期内不同强度的放牧对某草原相关特性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已知大针茅和多根葱等属于该草原的优势种,是适口性较好的牧草;冰草和冷蒿是适口性较差的牧草。回答下列问题:处理区草群丰富度/种草群高度/cm草群密度/(株·m-2)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含量/(g·kg-1)不放牧区2214.1305.416.4629.52轻度放牧239.6324.814.8330.45中度放牧259.3329.111.3428.68重度放牧187.2254.510.5626.42(1)过度放牧可能会使草原群落的发生变化,导致草原群落发生(填“初生”或“次生”)演替。(2)轻度放牧和中度放牧会提高草原群落的丰富度,而重度放牧会降低草原群落的丰富度。从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角度分析,原因分别是。(3)重度放牧使草原草群的降低,导致地上生物量(有机物重量)减少,从而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4)以上是围绕短期放牧开展的研究,长期放牧可能会加剧牧区水土流失。对于放牧破坏的草原生态系统,提出一个合理的保护植被的建议:。〖答案〗(1)物种组成(或优势种)次生(2)轻度放牧和中度放牧,牛羊较多地啃食适口性好的优势种植物,为其他植物的生存腾出空间;重度放牧使土壤的水分和有机碳含量下降,限制了植物的生长(3)高度和密度稳定性(4)围栏封育(或适当补插牧草、使用微生物提升土壤抗蚀性)〖祥解〗分析表格:表为不同放牧强度对草群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草群高度不断减少,而草群丰富度和密度先升高后降低。【详析】(1)群落中的优势种(或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占有优势,过度放牧会改变草原群落的物种组成,导致草原群落发生次生演替。(2)轻度放牧和中度放牧会提高草原群落的丰富度,而重度放牧会降低草原群落的丰富度。生物因素分析:轻度放牧和中度放牧,牛羊较多地啃食适口性好的优势种植物,为其他植物的生存腾出空间;从非生物因素的角度分析,原因是重度放牧使土壤的水分和有机碳含量下降,限制了植物的生长。(3)据表分析,重度放牧使草原草群的高度和密度降低,导致地上生物量(有机物重量)减少,从而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对于放牧破坏的草原生态系统,可以采取围栏封育或适当补插牧草、使用微生物提升土壤抗蚀性等措施。20、某科研团队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抗除草剂基因导入甘蓝,过程如图所示,①~④为操作步骤,限制酶BamHⅠ、BglⅡ、EcoRⅠ酶切位点唯一。其中BamHⅠ与EcoRⅠ之间的距离为20kb,BamHⅠ与BglⅡ之间的距离为25kb,BamHⅠ、BglⅡ、EcoRⅠ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图。请回答:BamHⅠ:—G↓GATCC—BglⅡ:—A↓GATCT—EcoRⅠ:—G↓AATTC—(1)常用特异性地扩增抗除草剂基因的方法是PCR,每次循环一般分为“变性→”三步。(2)启动子的功能是。(3)步骤①应选择限制酶切割农杆菌质粒。步骤④的培养基中应添加,以便筛选出含目的基因的甘蓝植株,原因是。(4)经检测,部分转基因甘蓝植株细胞中的目的基因不能表达,科研团队对此现象的观点是:目的基因存在正向与反向两种连接方式。用酶对步骤①获得的重组质粒进行切割,通过凝胶电泳分析产物大小,若出现条电泳条带,则说明科研团队的观点正确。〖答案〗(1)复性→延伸(2)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3)BamHⅠ潮霉素Ti质粒的T-DNA中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4)BamHⅠ和EcoRⅠ四〖祥解〗分析题图:①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②为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③为农杆菌侵染愈伤组织,④为植物组织培养。【详析】(1)利用PCR扩增目的基因,每次循环一般分为“变性→复性→延伸”三步。(2)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3)由图可知:目的基因的一侧和质粒中都含有BamHⅠ的酶切位点,因此步骤①应选择限制酶BamHⅠ切割农杆菌质粒。Ti质粒的T-DNA中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因此在步骤④的培养基中需要添加潮霉素,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