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名校协作体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名校协作体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名校协作体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名校协作体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名校协作体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名校协作体高三三模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rDNA转录形成的rRNA会参与核糖体的组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rRNA的碱基序列与rDNA一条链的碱基序列相同B.细胞中的rRNA与rDNA都可以与某些蛋白质结合C.由rRNA参与组装的核糖体均由核孔进入细胞质中D.与幼叶细胞相比,老叶细胞中rRNA的合成较旺盛〖答案〗B〖祥解〗核糖体是一种细胞器,主要由蛋白质和RNA组成。它是由两个亚基组成的复合体,一个亚基称为“大亚基”,另一个亚基称为“小亚基”。核糖体是细胞中重要的合成机器,它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转录。【详析】A、rRNA的碱基序列与rDNA一条链的碱基序列不完全相同,因为前者含U不含T,后者含T不含U,A错误;B、细胞中的rRNA可以与相关蛋白组装成核糖体的大、小亚基,rDNA可以与RNA聚合酶(一种蛋白质)结合,B正确;C、真核细胞中,由rRNA参与组装的核糖体可由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原核细胞不具有细胞核和核孔,C错误;D、老叶细胞的代谢弱而幼叶细胞的代谢强,所以与幼叶细胞相比,老叶细胞中rRNA的合成不旺盛,D错误。故选B。2.研究人员在果蝇的肠吸收细胞中发现了一种具有多层膜的细胞器——PXo小体。食物中的磷酸盐(Pi)能通过PXo小体膜上的PXo蛋白进入,并转化为膜的主要成分。当饮食中的Pi不足时,PXo小体会被降解,释放出Pi供细胞使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Pi等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B.Pi进入PXo小体与肾小管重吸收水的方式可能相同C.推测Pi供应不足时,肠吸收细胞内溶酶体的数量减少D.PXo小体具有多层膜可能与Pi可转化为膜磷脂有关〖答案〗C〖祥解〗据题意可知,当食物中磷酸盐过多时,PXo蛋白分布在PXo小体膜上,可将Pi转运进入PXo小体后,再将Pi转化为膜的主要成分磷脂进行储存。当食物中的磷酸盐不足时,PXo小体中的膜成分显著减少,最终PXo小体被降解、释放出磷酸盐供细胞使用。【详析】A、由题意可知,磷酸盐能转化为磷脂,磷脂可参与生物膜的形成,说明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A正确;B、据题意可知,当食物中磷酸盐过多时,PXo蛋白分布在PXo小体膜上,可将Pi转运进入PXo小体,推测Pi进入PXo小体与肾小管重吸收水的方式可能相同,均为协助扩散,B正确;C、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当饮食中的Pi不足时,PXo小体会被降解,故推测Pi供应不足时,肠吸收细胞内溶酶体的数量增加,C错误;D、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磷脂,PXo小体具有多层膜可能与Pi可转化为膜磷脂有关,D正确。故选C。3.胰蛋白酶原由胰腺细胞合成、分泌,无活性的胰蛋白酶原随胰液进入小肠后,经肠激酶作用变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胰腺细胞分泌胰蛋白酶原与内质网有关,与线粒体无关B.胰蛋白酶原和促胰液素均需经体液运输才能到达相应位置C.肠激酶可为胰蛋白酶原转变为胰蛋白酶的过程提供一定能量D.煮熟的肉更易消化可能与胰蛋白酶对变性蛋白的催化较高效有关〖答案〗D〖祥解〗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以囊泡的形式运输到细胞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该过程需要线粒体供能。胰蛋白酶原不是激素,不需要经过体液运输,是通过导管运输或直接分泌到肠腔中的。【详析】A、胰腺细胞分泌胰蛋白酶原(分泌蛋白),与内质网、高尔基体等有关(加工),与线粒体也有关(供能),A错误;B、促胰液素需经体液运输才能到达相应位置,胰蛋白酶原不是激素,不需要经过体液运输,是通过导管运输或直接分泌到肠腔中的,B错误;C、肠激酶只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提供能量,C错误;D、煮熟的肉(暴露出更多肽键)更易消化可能与胰蛋白酶对变性蛋白的催化较高效有关,D正确。故选D。4.果蝇某器官内两个细胞中的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分布如图甲、乙所示。不考虑染色体变异,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基因A/a位于性染色体上,图甲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B.该果蝇为雄性,图乙细胞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两个细胞的核DNA数之比为1:1,染色体数之比为2:1D.不考虑性染色体,两个细胞完成本次分裂均产生两种基因型的子细胞〖答案〗A〖祥解〗由图可知,图甲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乙含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析】A、由图乙可知,基因A/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大小相同,为常染色体,图甲中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A错误;B、图乙细胞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由于细胞质是均等分裂,说明该果蝇为雄性,B正确;C、两个细胞的核DNA数(均为8个)之比为1:1,染色体数(甲细胞为8个,乙细胞为4个)之比为2:1,C正确;D、不考虑性染色体,两个细胞完成本次分裂均产生两种基因型的子细胞,其中甲细胞产生a和A两种基因型的细胞,乙细胞产生aa和AA两种基因型的细胞,D正确。故选A。5.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也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约为1/10000。某家族关于该病的遗传系谱图如图所示。不考虑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图中正常个体的基因型均相同C.Ⅱ3和Ⅱ4再生一个男孩不患该病的概率为1/2D.Ⅲ2与正常男性婚后生育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50〖答案〗C〖祥解〗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详析】A、根据系谱图中Ⅰ1和Ⅰ2均不患病,但Ⅱ2患病,即“无中生有”,可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Ⅱ3正常但Ⅲ:患病,即“女病父不病”,排除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B、图中Ⅰ1、I2、Ⅱ3、Ⅲ2均为杂合子,基因型相同,但无法确定Ⅱ₁的基因型,其可能为纯合子,也可能为杂合子,B错误;C、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Ⅱ3的基因型为Aa,Ⅱ4的基因型为aa,二人再生一个男孩不患病的概率为1/2,C正确;D、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约为1/10000,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即aa=1/10000,a=1/100,A=99/100,则人群中正常男性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2/101,其与Ⅲ2(Aa)生育正常孩子的概率为201/202,D错误。故选C。6.研究人员发现,各种地雀的形成过程为:原始地雀→分布于不同岛屿上→各个地雀种群中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不同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不同变化→各岛屿环境不同,自然选择导致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的方向改变→产生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分布于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由于地理隔离最终形成新物种B.不同种群间无基因交流,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长时间后不同种群基因库出现明显差异,最终产生生殖隔离D.地雀新物种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进化,进化一定导致新物种形成〖答案〗D〖祥解〗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详析】A、结合题干可知,分布于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由于地理隔离最终形成新物种,A正确;B、因为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不同种群间无基因交流,种群的基因频率在不同的自然选择下发生定向改变,B正确;C、在不同的自然选择下,长时间后不同种群基因库出现明显差异,最终产生生殖隔离,成为不同的物种,C正确;D、地雀新物种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进化,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形成,D错误。故选D。7.谷氨酸(Glu)是一种常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研究表明,Glu在听觉信号的传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若Glu释放过量或降解受阻,则可能引起耳蜗中的听毛细胞受损。激动剂是指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并使受体发挥功能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Glu可使突触间隙中K⁺内流,进而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B.若人为施加Glu受体激动剂,也可能引起听毛细胞受到损伤C.抑制Glu降解相关酶活性利于听觉信号传导和保护听毛细胞D.Glu在突触间隙中移动并定向运输至其受体处需要消耗能量〖答案〗B〖祥解〗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详析】A、谷氨酸(Glu)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可引起Na+内流,A错误;B、根据题意“若Glu释放过量或降解受阻,则可能引起耳蜗中的听毛细胞受损”,激动剂是指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并使受体发挥功能的物质,因此若人为施加Glu受体激动剂,也可能引起听毛细胞受到损伤,B正确;C、抑制Glu降解相关酶的活性,Glu会过量存在于突触间隙,引起听毛细胞受损,C错误;D、Glu在突触间隙中移动的方式为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B。8.人类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如图为人类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遗传病并不都是由基因突变而导致的遗传物质改变B.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在胎儿期高发可能与环境因素有关C.“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宜选择多基因遗传病作为调查对象D.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答案〗C〖祥解〗1、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3)禁止近亲婚配: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2、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详析】A、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遗传物质改变而导致的,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则是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遗传物质改变而造成的,A正确;B、环境因素可能导致胎儿期发生染色体变异,因此,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在胎儿期发病率高,B正确;C、多基因遗传病在成年以后发病率较高,但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不适合用于遗传病的调查,因此该调查实验一般选择单基因遗传病作为遗传病调查对象,C错误;D、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为人类素质提高作保障,D正确。故选C。9.某植物茎杆的粗杆和细杆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黄花和蓝花受另一对等位基因G、g控制,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某黄花粗杆植株自交得到F1,F1中黄花粗杆∶蓝花粗杆∶黄花细杆∶蓝花细杆=17∶5∶5∶1,已知存在一定比例的配子致死现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基因G与g的根本区别是碱基序列不同C.F1中黄花粗杆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D.基因型为eG的雄配子或雌配子一半致死〖答案〗D〖祥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析】A、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故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等位基因的根本区别是碱基对(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B正确;CD、亲本为黄花粗杆植株,自交后代出现了蓝花、细杆的个体,说明黄花、粗杆为显性性状,且亲本为EeGg,根据子一代蓝花细杆占1/28=1/4×1/7,可知亲本之一产生的配子eg占1/7,即eg的雄配子或雌配子1/2致死(即雄配子或雌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EG∶eG∶Eg∶eg=2∶2∶2∶1),子一代基因型种类不受影响,故F1中黄花粗杆植株的基因型(E_G_)有2×2=4种,C正确,D错误。故选D。10.某甲流患者持续三天高烧39℃,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嗜睡等症状,检查发现肺部有病毒感染,身体某些部位也出现浮肿现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患者的体温维持在39℃时,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B.肺部感染使肺泡的气体交换受阻,可引起内环境pH降低C.该患者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是副交感神经处于亢奋状态所致D.该患者出现的浮肿现象是淋巴液回流受阻使淋巴液增多所致〖答案〗B〖祥解〗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肠胃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的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肠胃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细胞的作用,有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映,使机体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详析】A、体温维持在39℃时,说明体温处于较高水平状态的稳定,此时机体的产热量约等于散热量,A错误;B、肺部感染使肺泡的气体交换受阻,血氧浓度较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会引起内环境pH降低,B正确;C、高烧期间该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现象,是由于交感神经处于亢奋状态所致,C错误;D、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很多,如过敏反应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长期营养不良、肾小球肾炎、毛细淋巴管受阻等,因此,该患者的浮肿现象可能是淋巴液回流受阻使组织液增多所致,D错误。故选B。11.TRPM8是一种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也被称为寒冷感应受体。它可被低温(16~28℃)和某些化合物(如薄荷醇、西药麻黄碱)激活。在炎性和神经性疼痛模型中,TRPM8通道活性增强,表达水平上调,加剧了疼痛的发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冷觉和神经性疼痛产生的痛觉均属于非条件反射B.TRPM8既有物质运输的作用,也有参与信息交流的作用C.低温或薄荷醇刺激后会引起神经元膜外的钠离子内流D.抑制TRPM8通道活性或表达水平能缓解神经性疼痛〖答案〗A〖祥解〗反射是指人体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详析】A、冷觉和神经性疼痛的产生部位均为大脑皮层,由于反射弧结构不完整,不属于反射,A错误;B、TRPM8是一种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也被称为寒冷感应受体,它能被低温(16~28℃)和某些化合物(如薄荷醇、西药麻黄碱)激活,所以TRPM8既有物质运输的作用,也有参与信息交流的作用,B正确;C、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离不开电信号,电信号的产生主要是神经元膜外钠离子内流所致,C正确;D、TRPM8通道活性增强,表达水平上调,疼痛加剧,所以抑制TRPM8通道活性或表达水平能缓解神经性疼痛,D正确。故选A。12.科学家在研究莴苣种子萌发时,发现种子萌发与光的波长有关。吸足水分的莴苣种子在适宜温度下用波长为660nm的红光照射时会萌发;用波长为730nm的红外光照射时种子萌发受抑制;而用红光照射后再用红外光处理,种子萌发受抑制。若用红光和红外光交替处理,种子发芽状况取决于最后一次处理的光的波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吸收红光和红外光的蛋白质分布于类囊体薄膜B.红光→红外光→红光处理后,莴苣种子能萌发C.红外光→自然光照处理后,莴苣种子不能萌发D.该实例说明,光通过供能直接参与莴苣种子的萌发〖答案〗B〖祥解〗莴苣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才能萌发生长,说明植物生命活动不仅受植物激素的调节,还与环境因素有关。【详析】A、吸收红光和红外光的光敏色素分布于植物的各个部位,A错误;B、由于吸足水分的莴苣种子在适宜温度下用波长为660nm的红光照射时会萌发;用波长为730nm的红外光照射时种子萌发受抑制;而种子发芽状况取决于最后一次处理的光的波长,所以红光→红外光→红光处理后,莴苣种子能萌发,B正确;C、红外光处理后置于自然光照中,种子发芽,因为自然光中有红光,C错误;D、该实例可说明,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莴苣种子的萌发,D错误。故选B。13.菊科植物甜叶菊叶片中含有菊糖苷,其甜度为蔗糖的150~300倍,是天然甜味剂。菊糖苷既可作为食品添加剂,也可辅助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甜叶菊因其种子小、发芽率低、根系弱等特点使其生产受到限制,研究发现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可大量生产甜叶菊。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甜叶菊外植体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消毒处理B.接种后需在18~22℃、光照条件下诱导形成愈伤组织C.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的不同会使愈伤组织向不同方向分化D.愈伤组织形成试管苗的实质是使细胞失去原来特有的结构和功能〖答案〗C〖祥解〗植株组织培养的原理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在培养一段时间后,会通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这个过程叫做再分化。再分化形成的试管苗,移栽到地里,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植株体。【详析】A、甜叶菊外植体需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和次氯酸钠溶液进行消毒处理,A错误;B、接种后需在18~22℃、无光条件下诱导形成愈伤组织,B错误;C、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两种关键的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用量比值不同会诱导愈伤组织向不同方向分化,C正确;D、愈伤组织形成试管苗的过程为再分化,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错误。故选C。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对洞穴生活高度适应、眼睛退化直至消失的洞穴鱼类,被称作“盲鱼”。研究人员在长江三峡库区深水下,发现一个珍稀洞穴盲鱼新种:三峡金线鲃。下列叙述符合实际的是()A.三峡金线鲃眼睛退化直至消失与黑暗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B.不同地域洞穴鱼类由于适应相似的环境而呈现出相似表型C.该物种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丰富了长江的物种多样性D.鲃鱼种群在极端黑暗的环境相对稳定时,基因频率不会改变〖答案〗ABC〖祥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析】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三峡金线鲃眼睛退化直至消失与黑暗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A正确;B、不同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由于适应相似的环境而会呈现出表型上的相似性,B正确;C、该物种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丰富了长江的鱼类多样性,C正确;D、鲃鱼种群在极端黑暗的环境相对稳定时并不意味着不存在自然选择,且种群中也会发生突变,基因频率可能会改变,D错误。故选ABC。15.成体果蝇的神经干细胞(NSC)对维持机体细胞数量稳定或修复有重要作用。在早期胚胎发育时,NSC可能进入暂不增殖的状态(即处于停滞期)。下图是NSC进入或解除停滞状态的机制,其中Trbl、Akt、dILPs都是蛋白质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与受精卵相比,成体果蝇NSC的全能性更高B.处于停滞期的NSC细胞核DNA含量可能是体细胞的2倍C.Akt能促进NSC由增殖状态转化为暂不增殖的状态D.控制Trbl的合成可以达到维持NSC数量稳定的目的〖答案〗BD〖祥解〗干细胞的分类:(1)全能干细胞: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2)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出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3)专能干细胞:只能向一种或两种密切相关的细胞类型分化。【详析】A、一般来说,细胞分化程度与全能性高低呈反比,细胞全能性大小的比较;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因此,与受精卵相比,成体果蝇的NSC分化程度更高,A错误;B、据图可知,S期主要进行DNA复制,S期后为停滞期,该时期核DNA含量可能是体细胞的2倍,B正确;C、Akt能促进NSC由暂不增殖的状态转化为增殖状态,C错误;D、Trb1能促进NSC进入暂不增殖的状态,同时抑制Akt的功能,因此控制Trbl的合成可促进NSC细胞增殖,维持NSC数量的稳定,D正确。故选BD。16.丙型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患者大部分在感染期伴有轻度肝水肿和高水平的血浆肝酶。临床上的常规治疗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稳态,还需要定时监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如图为人体肝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图中a、b、c代表不同的细胞外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除图中所示的系统外,人体的电解质、尿素等还可通过皮肤排出体外B.对患者肌肉注射某种消炎药进行治疗,药物首先进入的细胞外液是a血浆C.肝水肿的原因主要是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及肝细胞受损,血红蛋白和细胞内液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渗透吸水D.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答案〗BC〖祥解〗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的参与。【详析】A、人体的电解质如NaCl和少量尿素可以通过皮肤排汗排出体外,A正确;B、肌肉注射某种消炎药进行治疗,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是b组织液,B错误;C、丙型肝炎患者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及肝脏细胞受损,血浆蛋白(不是血红蛋白)和细胞内液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渗透吸水导致肝水肿,C错误;D、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所以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D正确。故选BC。17.土壤中95%以上的磷为植物很难利用的无效磷。解磷菌能够将磷矿粉等无效磷转化为植物易利用的速效磷。为研究解磷菌的解磷机理,科研人员将磷矿粉制成培养液,培养从土壤中分离出的2种解磷菌(M-3-01、B3-5-6),测定培养液的上清液pH及其中的速效磷含量,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种解磷菌是用只含磷矿粉的培养基分离出来的B.由图可知,168h以内M-3-01解磷能力较强C.B3-5-6转化无效磷的能力与培养溶液pH显著相关D.据图推测B3-5-6可能借助分泌酸性物质溶解磷矿粉〖答案〗BCD〖祥解〗1、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是水、碳源、氮源、无机盐。2、据图可知,自变量为培养时间及不同的解磷菌,因变量为速效磷和pH。【详析】A、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是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只含磷矿粉的培养基无法满足解磷菌对全部营养物质的需求,2种解磷菌是用只含磷矿粉为唯一磷源的培养基分离出来的,A错误;B、据图可知,168h以内M-3-01解磷菌的速效磷含量高于B3-5-6解磷菌,说明168h以内M-3-01解磷能力较强,B正确;C、在培养72h以后B3-5-6解磷菌中的pH下降,速效磷含量也迅速上升,则说明B3-5-6转化无效磷的能力与培养溶液pH显著相关,C正确;D、当pH下降时B3-5-6培养液上清液中速效磷含量也迅速上升,当pH上升到7.0以上时,速效磷的含量不再上升,推测B3-5-6可能借助分泌酸性物质溶解磷矿粉,D正确。故选BCD。18.在体细胞克隆猴培育过程中,为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人员将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4d的mRNA注入了重构胚,同时用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TSA)处理,使胚胎的发育率和妊娠率提高,具体培育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去核时使用的梯度离心、紫外光照射和化学物质处理等方法可以在没有穿透卵母细胞透明带的情况下进行B.灭活的仙台病毒表面含有糖蛋白和一些酶能够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作用,使细胞相互凝聚而发生融合C.组蛋白低甲基化和高乙酰化水平均有利于重构胚的发育D.胚胎移植前需要对供、受体进行HLA检测〖答案〗ABC〖祥解〗细胞核移植概念: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成动物个体。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目前核移植技术中普遍使用的去核方法是显微直接去除法还有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紫外光短时间照射、化学物质处理等方法。【详析】A、采用梯度离心,紫外光短时间照射、化学物质处理等方法去除细胞核。这些方法都是在没有刺破透明带或卵母细胞质膜的情况下实现细胞核的去除或使卵细胞核DNA变性,从而达到去核的目的,A正确;B、灭活的仙台病毒诱导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病毒表面含有糖蛋白和一些酶能够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作用,使细胞相互凝聚,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主要是磷脂)分子重新排布,细胞膜打开,细胞发生融合,B正确;C、研究人员将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4d的mRNA注入了重构胚,同时用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TSA处理了它,即将组蛋白去甲基化和增加乙酰化(高乙酰化),有利于重构胚的分裂和发育,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C正确;D、由于供受体处于相同的生理状态,不会发生免疫排斥,故胚胎移植前不需要进行HLA检测,D错误。故选ABC。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9分。19.豆角是豆科豇豆属一年生攀援双子叶植物,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蔬菜。现在有许多农民在玉米地里套种豆角,在玉米生长到快抽雄的时候,可以在距离玉米根部10厘米的地方进行豆角的种植,每棵玉米旁边种植一穴豆角。这种方式不仅会促进玉米的生长,还能够节约架子的搭建成本,使豆角可以顺着玉米的杆子爬行,当玉米成熟时,翠绿的豆角也已攀爬而上。请回答下列问题:(1)套种时,玉米与豆角的种间关系有______。(2)与豆角光合作用有关的含氮物质有______(至少写出三个),单独种植豆角时,在生长前期需要适量施加氮肥,而在其后一段时间对氮肥的需求量相对减少,可能的原因是______。(3)套种豆角的玉米需要在玉米棒半成熟的时候适量摘除下面的叶子,以促进其下部豆角的生长,分析其原理是______。(4)套种的玉米田中主要依靠人工除草,尽量避免使用生长素类除草剂的原因是______。(5)很多人通过生产实践得出玉米和豆角套种不仅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经济效益,还会增加玉米的产量。请你设计实验证明玉米和豆角套种会增加玉米的产量,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即可______。〖答案〗(1)种间竞争、原始合作(2)①.ATP、NADPH、叶绿素、酶(任意写出其中的三个)②.与豆角互利共生的固氮微生物,随豆角生长其固氮能力增强(3)改善通风透光情况,增加了豆角的光照强度和CO2浓度,提高了豆角的光合作用强度(4)豆角是双子叶植物,对除草剂敏感(5)将同一块土地的玉米分成两组,实验组玉米与豆角进行套种,对照组不进行套种,两组玉米进行相同的管理(在相同条件下培养),检测两组玉米的产量并进行比较。〖祥解〗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种间关系有互利共生、寄生、捕食、种间竞争、原始合作几种方式。【小问1详析】玉米和豆角竞争光照和营养物质,存在竞争关系;豆角可以顺着玉米的杆子爬行有利于其生长,不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可推测两者存在原始合作的关系。【小问2详析】与豆角光合作用有关的含氮物质有ATP、NADPH、叶绿素、酶等。豆角生长前期可能根瘤尚未充分发育,固氮能力弱,应该适量供应氮肥;一段时间后,根瘤菌的固氮能力增强,对氮素需求量减少。【小问3详析】位于下部的玉米叶片遮挡豆角幼苗的光照,同时不利于空气的流通。去除下部的玉米叶片,可以改善玉米田的下部通风透光情况,增加了豆角的光照强度和CO2浓度,提高了豆角的光合作用强度,有利于豆角的生长。【小问4详析】豆角是双子叶植物,对除草剂敏感,套种的玉米田中使用除草剂会抑制豆角的生长甚至杀死豆角。【小问5详析】将同一块土地的玉米分成两组,实验组玉米与豆角进行套种,对照组不进行套种,两组玉米进行相同的管理(在相同条件下培养),检测两组玉米的产量并进行比较,这样可以实验证明玉米和豆角套种会增加玉米的产量。20.2024年初,东北冰雪游人气“爆棚”,不少“南方小土豆”纷纷涌向哈尔滨,进行了一场“冷热”的冰雪体验。某同学作为“南方小土豆”的一员,在旅游过程中不慎感染了乙流,机体发热至39℃,为探明自身体温上升的原因,该同学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关于体温调节的机制,目前影响最大的是“体温调定点学说”。这一学说认为人体有确定的体温调定值——37℃,体温偏离这一数值,机体能反馈给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散热和产热过程,维持体温的恒定,由此他推测自己体温持续维持在39℃与体温调定点上移有关。(1)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是______,该器官散热的主要方式有______。(2)“南方小土豆”到达哈尔滨后,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排尿频率增加,请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3)研究表明,cAMP是重要的细胞内第二信使,介导中枢性体温调节。研究者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用酵母处理大鼠,测定两组的体温及下丘脑组织中cAMP含量,结果如下表。请结合“体温调定点学说”分析酵母致大鼠发热原理可能是______,在大鼠升温过程中,肾上腺素的含量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组别正常体温(℃)致热后5h体温(℃)下丘脑组织中cAMP含量(pmol/mg)正常对照组37.437.380.42发热模型组37.638.860.73(4)该同学到社区卫生中心就医时发现医生给自己注射的针剂是柴胡注射液,其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柴胡可通过影响体温调定点调节体温,请结合以上研究,用上述实验中出现的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这一假说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验设计: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________。〖答案〗(1)①.皮肤②.辐射、传导、对流、蒸发(2)寒冷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提高了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代谢加快产生的水有所增加。同时,汗腺分泌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含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排尿频率增加。(提高兴奋性,代谢产水增加,提高排尿频率各占1分,其中解释排尿频率增加时,必须要明确抗利尿激素含量减少,否则不得分)(3)①.酵母通过升高大鼠下丘脑组织中cAMP含量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导致大鼠发热②.上升(4)①.甲组给发热模型大鼠注射适量生理盐水,乙组给发热模型大鼠注射等量柴胡注射液,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并比较各组大鼠下丘脑中cAMP的含量②.乙组的体温低于甲组,乙组的cAMP含量小于甲组,证明柴胡可能通过影响体温调定点调节体温〖祥解〗当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散热量也相应减少。同时,汗腺的分泌量减少,蒸发散热也随之减少。同时,机体还会主动增加产热。寒冷刺激使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后,可引起骨骼肌战栗,使产热增加。与此同时,相关神经兴奋后可促进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释放,使肝和其他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增加产热。【小问1详析】皮肤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皮肤散热主要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及蒸发的方式进行。【小问2详析】人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的释放量增加,提高了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兴奋性增强,促进新陈代谢使产水量有所增加;排汗量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较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排尿频率升高。【小问3详析】根据体温调定点学说可知发热模型组体温上升的原因是体温调定点上移。而题干中明确cAMP是介导中枢性体温调节的第二信使,由表中数据可知发热模型组下丘脑组织中的cAMP含量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由此可以推测,酵母通过升高下丘脑组织中的cAMP含量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导致大鼠发热。大鼠升温是由酵母致热因子导致的体温调定点上移造成的,在升温过程中,冷觉感受器会产生兴奋,从而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小问4详析】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柴胡通过影响体温调定点调节体温。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注射柴胡注射液,对照组甲组的处理方式为给发热模型大鼠注射适量生理盐水,实验组乙组的处理方式为给发热模型大鼠注射等量柴胡注射液。由上一题可知致热因子可以通过升高cAMP的含量使体温调定点上移,使体温升高,因此cAMP的含量变化和体温变化可以作为体温调定点升高或降低的参考标准。题干中指出解热药剂为柴胡注射液,由此可知,柴胡注射液处理后的发热大鼠体内cAMP的含量应小于对照组,体温也应低于对照组,暗示柴胡可能通过降低体温调定点,从而实现降低体温的效果。21.2024年的新政策明确规定,全国范围内禁止露天焚烧秸秆,无论是在农田还是其他露天场所,都不允许随意焚烧秸秆。下图是某地根据政策因地制宜设计的某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均表示能量值)。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______属于分解者,其在本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2)家禽、家畜的同化量是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家禽、家畜与其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3)玉米秸秆在当季难以被腐解,有利于玉米螟的越冬,会加重来年的虫害。焚烧是传统农业中的秸秆处理方式之一,其优点是______(答出2点)。但是大面积集中焚烧秸秆会使空气中的灰尘和______(填气体)增多,导致空气质量恶化,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同时也增加了火灾发生的风险。(4)氮元素能在______之间不断循环,但在该生态农业中,农民还要适当给农作物施加氮肥,原因是______。(5)为研究秸秆还田和施氮肥对籽棉产量(单位:103kg)的影响,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注:根的生长量单位为cm;有机物含量比值表示的是生殖器官和根中有机物含量的比值。由实验结果可知,秸秆还田提高棉花产量的效果比施氮肥的效果更好,原因是______。〖答案〗(1)①.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和食用菌②.将农作物秸秆和人类的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2)①.b+d②.g/(b+d)×100%(3)①.燃烧过程中的高温可以杀死病虫,燃烧后的灰分中含有大量无机盐可以肥田②.CO2(4)①.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②.农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加之农畜产品源源不断地从该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全部归还土壤)(5)秸秆还田可以减少根的生长量,从而增加生殖器官中有机物的分配量,提高产量〖祥解〗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特点:①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②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小问1详析】由图可知,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和食用菌(属于真菌)能分解农作物(的秸秆),属于分解者。本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够将农作物秸秆和人类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小问2详析】家禽、家畜的食物来源有农作物和食用菌,因此可用b+d表示家禽、家畜的同化量。【小问3详析】焚烧秸秆的优点表现为:燃烧过程中的高温可以杀死病虫,燃烧后的灰分中含有大量无机盐可以肥田。但大面积集中焚烧秸秆会使空气中的灰尘和CO2增多,导致空气质量恶化,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同时也增加了火灾发生的风险,因此需要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小问4详析】虽然氮元素能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不断循环,但在该生态农业中,农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加之农畜产品源源不断地从该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全部归还土壤,因此农民还要适当给农作物施加氮肥。【小问5详析】由实验结果可知,秸秆还田还可以减少根的生长量,从而增加生殖器官中有机物的分配量,从而使秸秆还田提高棉花产量的效果比施氮肥的效果更好。22.通过体内同源重组可以进行靶向基因敲除,原理如图1所示。同源重组技术结合1c1'-sacB双重选择系统可对基因进行敲除与回补,研究基因的功能。图2是科研人员利用该方法对大肠杆菌LacZ基因进行敲除与回补的相关过程,其中tet'是四环素抗性基因,sacB基因是蔗糖致死基因,LacZ基因表达产物能将无色化合物X-gal水解成蓝色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限制酶EcoRIBamHIHindⅢXmaI识破序列和切割位点5'—G↓AATTC—3'5'—G↓GATCC—3'5'—A↓AGCTT—3'5'—C↓CCGGG—3'(1)据图1分析,与传统转基因技术相比,体内同源重组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2)采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在PCR反应体系中需加入引物,引物的作用是_______,若目的基因扩增3代,则共用引物________个。PCR完成以后,常采用_______法来鉴定PCR的产物。(3)过程①中,设计两种引物时需在引物5'端分别添加______、______限制酶的识别序列;过程⑤中,设计两种引物时需在引物5'端分别添加_______基因两端的同源序列。(4)过程⑦中,在含有_______的培养基中出现了白色菌落,即为筛选出的敲除LacZ基因菌株。过程⑧通过同源重组技术结合tetr-sacB双重选择系统可对LacZ基因进行回补,筛选LacZ基因回补菌株时应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答案〗(1)无需使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2)①.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3'端连接脱氧核苷酸②.14③.琼脂糖凝胶电泳(3)①.EcoRI②.BamHI③.LacZ(4)①.四环素和X-gal②.蔗糖和X-gal〖祥解〗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小问1详析】体内同源重组在活细胞内完成,不需要使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就可实现靶基因的敲除或替换,而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有限,会限制体外重组的实现。【小问2详析】采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在PCR反应体系中需加入引物,引物的作用是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若目的基因扩增3代,DNA有23=8个,DNA单链有8×2=16个,去除两条模板链,则共用引物14个。PCR完成以后,常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来鉴定PCR的产物。【小问3详析】选择限制酶时,不能破坏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复制原点,所以可选择BamHⅠ和EcoRⅠ对载体进行切割,由于目的基因两端没有相应的酶切位点,则设计引物时在引物5'端分别添加的碱基序列是GGATCC和GAATTC,作为BamHⅠ和EcoRⅠ的识别序列。过程⑤中,设计两种引物时需在引物5'端分别添加上LacZ基因两端的同源序列,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将LacZ基因与载体相连。【小问4详析】由于LacZ基因表达产物能将无色化合物X-gal水解成蓝色化合物,若培养基中出现白色菌落,则说明成功导入重组质粒,LacZ基因成功敲除,由于重组质粒上有四环素标记基因,故含有四环素和X-gal的培养基中出现白色菌落。过程⑧通过同源重组技术结合tetr-sacB双重选择系统可对LacZ基因进行回补,由于sacB基因是蔗糖致死基因,则添加蔗糖起到选择作用,LacZ基因表达产物能将无色化合物X-gal水解成蓝色化合物,则添加X-gal起到筛选作用,所以在培养基中添加蔗糖和X-gal可筛选LacZ基因回补菌株。23.果蝇的眼色受两对等基因A/a、B/b的控制。野生型果蝇眼色是暗红色,暗红色源自棕色素与朱红色素的叠加。棕色素与朱红色素的合成分别受A和B基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