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式现代美术最鲜明的艺术特征,就是把人民既作为艺术的接受者,也作为艺术的被表现者,使作品所表达的审美价值体现人民的世界观,从而逐渐形成了中国现代美术独特的话语体系。1942年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为工农兵服务”的艺术命题,“服务”即意味着要表现他们——体现无产者的思想情感;要让他们看得懂——体现无产者的审美精神。“为工农兵服务”的艺术命题,更深刻地指出了中国式现代美术要为无产者服务,这是中国艺术史上从未明确提出的艺术命题。改革开放时期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改写为“为人民服务”,显现了意识形态领域对阶级斗争概念的淡化。全球化语境的新时代,“人民性”成为一种国家公民的广义概念,从艺术“为工农兵服务”到“为人民服务”,再到“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性”内涵不断适应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得到不断的丰富与发展,“人民性”从“无产者”到“有产者”再到我国宪法所表述的“公民”,从“服务”那种艺术与主人的主辅关系,到“为中心”强调艺术为民众的中心式结构,中国美术更加开放和多元,勾勒出以“人民性”为现代性内涵的鲜明标志。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了“转向创作人民可以理解和必要的艺术”的主张。他指出“对艺术作品最有价值、最正确的意见,是工农兵的意见”,因而“艺术家应该努力让他们的作品得到人民的认可”。这便是“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中国现代美术评价标准。“喜闻乐见”这句出自王守仁“仆诚喜闻而乐道,自顾何德以承之”的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中国现代艺术作品应具备被人民“喜欢听”“乐意看”的审美特征。也即“人民性”所描述的艺术受众者和被表现者的统一,不仅是人民原型与艺术形象的统一,而且是艺术作品所体现的人民世界观和艺术作品的审美理想、审美品味与审美情趣的统一。“喜闻乐见”作为“人民性”的评判话语,并不是矮化艺术的创作水准,而是强调雅俗共赏,将艺术的高水准、高品质与广泛的公众接受度相统一,是阳春白雪的艺术高度和下里巴人的艺术接受度的契合。“喜闻乐见”作为“人民性”的评判话语,毫无疑问也更深刻地指引了中国式现代美术不断从中国广袤的民间美术、驳杂的民俗美术中汲取艺术变革精神、获取民族化灵感的艺术探索道路,因此形塑了美术作品质朴刚健的“民族化”特征。“人民性”诉诸艺术的灵魂,就是艺术表现人民的思想情感并为满足人民的审美需求而创新性发展。在以坚持“人民性”为主导的现实主义精神烛照下,探索的包括意象、抽象、表现、象征等在内的多种艺术形态呈现。其实,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只是通过多媒介的物性,探索了“观念形态”的审美价值,而中国式的现代美术则更偏重“技艺形态”的审美价值和“生活形态”的审美价值。这三者之间,其实并不完全存在艺术的所谓进化时序。相对来说,以“人民性”为话语灵魂的中国式现代美术,更注重对现实之中人民生活的审美发掘,“生活形态”的审美价值也更适应中华民族对艺术的基本认知与审美感知。(摘编自尚辉《“人民性”——中国式现代美术话语建构的灵魂》)材料二:新时代以来,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不仅是一个口号,而是呈现为艺术的实践行动。无论是艺术家致力于中国式艺术语言的探索与建构,还是跨媒介特征愈发凸显,抑或是中国当代艺术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介入公共空间,艺术服务大众的人民性特征,在艺术的创新性中不仅未被弱化,反而得到了强化和凸显。当然,在“人民性”观念的映照下,当代艺术场域和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些值得关注与反思的现象:一是在近些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景观化”现象。不少作品回避对现实的关切,在这些作品貌似宏大的景象中,人群仅仅是被摆布的“道具”,图像仅仅是呈现的景观而已。二是情感的疏离化,当下,在关注现实、扎根人民的观念导向下,各地艺术机构也以各种方式组织艺术家深入生活,感受现实。但是,不少都是以“他者”的身份,走马观花,所看所表现的都是“景观”,很难真正体味民众的真实生活境遇和精神需求。三是媒介的娱乐化将艺术场域变成了网红打卡的场地。一些展览以“当代”之名,制造着没有身份特征和现实关切的,仅仅彰显着炫耀式的大众审美消费的“媒介奇观”,炫目的形式遮蔽了应有的人文关怀。艺术,无论是什么样的媒介和样式、风格,其出发点与归宿,是为了倡扬人性之美,讴歌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呵护人性的尊严与光芒,这也是当代艺术不应缺失的最基本的品格。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在谈及新时代中国美术创作中的“人民形象”问题时就强调,最重要的是体现美术家的人文关怀。“首先,尊重‘人’,肯定个体生存意义及生命的价值;其次,关注人文世界,表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表现文化生成的力量;最后,回到形象,以气息为重,以生动为目的。‘人民形象’不能停留在抽象概念上,而应以人为本。至于艺术表现,就应注意将个体视角与整体表述相结合,注意主体观念的外化和客观物象的内化,解决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个体与时代的关系。‘气息’,既是个体的也有时代的因素,是综合性的。‘生动’,涉及主体的情感体验及艺术的表现力,已超越了形象的范畴。”只有真切深入地贴近生活,才能找准“最广大受众”的共鸣点。多年来,美术创作实践主要聚焦在“为了谁”“表现谁”“好坏谁说了算”等核心问题。美术创作中的“人民形象”则主要涉及题材、风格、趣味三个方面,分别指向“画什么”“怎么画”和“为了谁”的命题。与此同时,今天如何辩证思考艺术性与人民性、学术性与大众性的关系也必须引起进一步的重视。(摘编自李亦奕《最厚重最温暖的底色——美术创作中的人民性》)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现代美术话语体系的独特性体现为,人民既是艺术的接受者,也是艺术的被表现者,其作品的审美价值体现了人民的世界观。B.从艺术“为工农兵服务”到“为人民服务”,再到“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性”内涵不断丰富,中国美术在此过程中也变得更加开放和多元。C.“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作为中国现代美术的评价标准,主要是指公众的接受度优先于艺术的创作水准,作品要被人民“喜欢听”“乐意看”。D.新时代的中国美术创作最重要的是体现美术家的人文关怀,无论是什么样的媒介和样式、风格,其出发点与归宿,都是为了倡扬人性之美。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变革了过去的艺术与主人的主辅关系,更符合全球化语境的新时代。B.中国式现代美术更注重对现实之中人民生活的审美发掘,是对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超越。C.材料二引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的话,论述了新时代更要强化和凸显艺术服务大众的人民性特征的观点。D.美术创作实践的“人民形象”归根结底需要解决好“画什么”的命题,因为“画什么”的命题决定了创作的题材。3.下列说法中,不能用来佐证“美术创作需要坚持‘人民性’”的一项是()A.别林斯基较早地使用了文艺的“人民”概念,他认为那些描写社会底层民众的文艺最具有人民性。B.毛泽东认为,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为什么人?为人民。C.巴尔扎克认为,从事艺术就是为艺术本身服务,只能向艺术要求艺术所能给的乐趣。D.习近平认为,文艺深深融入人民生活,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在文艺作品中得到启迪。4.下面是现代画家力群1940年在延安创作的木刻画《饮》,根据材料内容,其中关于“人民性”的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木刻画所描绘的人物对象是边区的劳动者,体现了人民原型与艺术形象的统一。B.木刻画中的人物肌肉强健,身躯魁伟,形塑了作品质朴刚健的“民族化”特征。C.木刻画用严密交织的刀触,借助素描的表现效果,反映了农民日常的辛勤劳作。D.画面以黄土高原为背景,通过多媒介的物性,探索了“观念形态”的审美价值。5.请结合材料谈谈新时代美术创作应该如何体现“人民性”。【答案】1.C2.A3.C4.D5.①现代美术创作应该艺术地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并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而创新求变;②现代美术创作要注重对现实之中人民生活的审美发掘;③要解决好“为了谁”“表现谁”“好坏谁说了算”等核心问题;④要摒弃艺术场域和发展过程中以人民为“道具”和脱离民众的真实生活境遇、精神需求的不良现象。【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C.“公众的接受度优先于艺术的创作水准”说法错误,文中材料一说“并不是矮化艺术的创作水准,而是强调雅俗共赏,将艺术的高水准、高品质与广泛的公众接受度相统一,是阳春白雪的艺术高度和下里巴人的艺术接受度的契合”选项曲解文意。【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是对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超越”说法错误,原文说“其实并不完全存在艺术的所谓进化时序”,选项主观臆断;C.“论述了新时代更要强化和凸显艺术服务大众的人民性特征的观点”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三段可知,引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的话是为了论述倡扬人性之美、讴歌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呵护人性的尊严与光芒是当代艺术不应缺失的最基本的品格,选项曲解文意;D.文中材料二最后一段“美术创作中的‘人民形象’则主要涉及题材、风格、趣味三个方面,分别指向‘画什么’‘怎么画’和‘为了谁’的命题”,表述指向三个命题,并无偏指,因此这一说法不成立,强加因果。【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没有涉及“美术创作需要坚持‘人民性’”,属于“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D.“探索了‘观念形态’的审美价值”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只是通过多媒介的物性,探索了‘观念形态’的审美价值,而中国式的现代美术则更偏重‘技艺形态’的审美价值和‘生活形态’的审美价值”可知,画作展现的是“生活形态”的审美价值。【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解答本题,先从材料中找出“人民性”相关信息,然后加以分析,最后总结“应该如何体现”。①根据材料一“‘服务’即意味着要表现他们——体现无产者的思想情感”可知,现代美术创作应该艺术地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根据材料一“‘人民性’诉诸艺术的灵魂,就是艺术表现人民的思想情感并为满足人民的审美需求而创新性发展”可知,现代美术创作应该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而创新求变;②根据材料一“相对来说,以‘人民性’为话语灵魂的中国式现代美术,更注重对现实之中人民生活的审美发掘”可知,现代美术创作要注重对现实之中人民生活的审美发掘;③根据材料二“多年来,美术创作实践主要聚焦在‘了谁’‘表现谁’‘好坏谁说了算’等核心问题”可知,现代美术创作要解决好“为了谁”“表现谁”“好坏谁说了算”等核心问题;④根据材料二谈到的当代艺术场域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值得关注与反思的现象,根据“艺术,无论是什么样的媒介和样式、风格,其出发点与归宿,是为了倡扬人性之美,讴歌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呵护人性的尊严与光芒,这也是当代艺术不应缺失的最基本的品格”可知,现代美术创作要摒弃艺术场域和发展过程中以人民为“道具”和脱离民众的真实生活境遇、精神需求的不良现象。(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对抗时间的旅行[法]西尔万·泰松一种外部力量按照钟摆的规律把我带到大地上。一下到东,一下到西:从欧亚大陆的一头到另一头。我顺势而为,不去抗拒,因为我在冒险的旅行中发现了一种方法,能够阻止时光在生命的肌理上前行。因为有了道路,我开始行走,因为行走,我保持着移动。可矛盾的是,我前进时,前面的一切都停止了:时间停止了,无法掌控时间的隐约担心也没有了。自从我开始观察西藏养牦牛的人、蒙古骑马的人和阿富汗牧羊人,自从我时不时地尝试模仿他们,我就得出一个结论:游牧生活是对时间逃逸最好的回应。我的目标不是追上时间,而是最终对它无感。游牧人让空间看到了自己的厉害,同时也扼制了时光的流逝。一个个瞬间过去了,这于他而言不足为道,因为他固执地用自己走过的路将这些瞬间填满。他打碎时钟的刻度盘,用指针戳自己的屁股,让自己起身。我们可以拉紧缰绳以防溜缰,可时间不是一匹马,所以最好任它奔跑,让它完全占有世界,为自己的流逝报仇。对于时钟的滴答声,旅行者回以鞋底的敲击声。每征服一千米,就是赢得了十分钟。徒步是用丈量空间对抗时间的滚筒。在这场较量中,旅行者最终得胜。凭借自己的脚步丈量世界的人会探索到时间的另一个维度:更厚,更浓。西方的时间是一股风,穿过我们的生命之窗。它在途中变成一个被大力揉搓过的面团。两年前,我在荒芜的戈壁滩上抽打马儿,与孤独为伴,那会儿度分如时,度日如年。在土兰骑行了六个月,在欧亚大陆的小道上奋斗了八个月后,我回家了,感觉度过了整整一生。十年里,我经历了四场长途旅行,体验了四种各异的生活方式。我还需要经历五场这样的旅行来体验九种生活,然后希望休整休整,像一只老猫对自己的猎物心满意足那样。所以出发是为了杀死时间,但不是怎样出发都可以。我们的灵魂在大地上对抗时光的消逝,日渐衰退。为避免如此,什么都比不上缓慢移动,一步一步地动。我们放慢脚步,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仿效果,使得时间本身也减少了自己的流量。在我喜欢的那些旅行中,我与自然素面相对,同样没有武装。张开双臂,没有机动车,没有超出自身气力允许范围的能力,无法走得更快。我支持“通过正当的方式”这一表述。英国人创造了它,用来指一种自然之法,也就是攀登岩壁时不借助登山钉,而只用诚实的方式:双手双脚。通过正当的方式旅行,就是骑马、步行、划船,甚至是骑自行车。事关风度,我时常对自己说,而我的脚上布满了蚂蟥,迷失在沼泽的泥浆里。我徒步不是因为喜欢找罪受,而是因为缓慢会揭示被速度掩盖的东西。我们无法透过火车或汽车的玻璃窗看到沿途风景的真面目:最多记得一种蔓延,一团在眼花缭乱中被冲淡的朦胧雾气。而步行者,却能够离开人们常走的路,踏上那些被保护得更好的羊肠小道,也就是不怎么有人去走的路。如果看到有条路劈开了一片草原,他就会去与草原会合。地平线决绝地逃走,让他想抵达的企图落空,这种乐趣无与伦比。有谁见过一个急匆匆的游牧人?游牧人的步伐小小的,却没有一个远方不会在他们的顽强面前投降!一天,在西藏高原通往拉萨的路上,我超过了一个匍匐在前面的人。他穿着一件皮罩衫,木质的垫板用皮带子绑在手上。一个鼓包从他额头的皮肤下钻了出来,每次拜倒时都会碰到地面。“你去哪儿?”“拉萨。”“你每天走多少千米?”“六千米。”“还要多久?”“八个月。”“为什么不走着去?”“因为如果经受不住便捷的诱惑,就会被责罚。”我感到沮丧,离开了他。我自认为是旧时代最后一批江湖艺人中的一员,是杰出的浪迹者,可我刚刚遇到一个鲜活的证据,证明总有人比我更彻底。还有一个原因促使我坚持用“诚实的方式”去旅行:持久的努力会给大脑带来各种天然的镇痛剂,神经学家给它们起了各种学名,步行者们在二十个小时高强度的行走之后感到它们涌进了自己的大脑。头颅下感到一针致命而美妙的注射,先是有点麻木,后来,像一记鞭子似的突然间令人精神振作。这些分泌物当然不足以长期补给行走中的身体,但它们是对疲倦的补偿:温柔、致命、无偿、美妙、孤独、寂静,而且是自产的。有时我会背叛正当的方式这一原则。我跨上摩托,穿越乌克兰、波美拉尼亚、芬兰南部,或骑着另一种带边斗的摩托穿越阿登和汉萨平原。我晚上在森林里停歇,用松树枝搭成一个庇护所,吃路边老妇人卖的蓝莓。我驾车沿着波罗的海而行,身边是芬兰的摩托帮,而沉醉于北欧之光的灰色大雁舰队护送着我的摩托朝一片片晚霞赶去。每一次,当引擎的轰隆声震得大脑麻木时,当逃逸线麻痹了感官时,我就感到小宇宙的狂喜,醉心于机械的完美。机械学,这神奇燃料的学科用同一种定律支配着活塞的往复运动和天球的椭圆轨迹。任何一种运动都不可能不需要搏动的能量。发动机缸体和空间一样,都要有一点火星来开启世界的运转。没有哪种机械是没有神奇燃料的。在路上,我想起了摩托浪迹之王。摩托和浪迹是自相矛盾的,因为自由而疯狂的真正游荡者应当拒绝现代化。然而燃机将他带回自己所属的时代。即便有这些过错,我对自然的喜爱依然总是把自己重新引到街头艺人的状态,只欣赏激烈斗争之后被制服的路。(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中说“发现了一种方法,能够阻止时光在生命的肌理上前行”,“一种方法”指的是沿着选择的道路不断地前行。B.通过对游牧民族的观察,“我”对时间有了更好的理解和认识,人不要刻意去追赶时间,但可以用自己走过的路将时间填满。C.“我”认为真正的旅行是用徒步的方式与自然素面相对,而不要借助交通工具,因为缓慢会揭示被速度掩盖的东西,人会获得无与伦比的乐趣。D.“我”有时会以驾驶摩托方式去旅行,背叛了正当的方式这一原则,这反映“我”内心的矛盾和痛苦。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打碎时钟的刻度盘,用指针戳自己的屁股,让自己起身”一句生动形象,提醒人们要立即行动起来,用空间对抗时间。B.文中用“一针致命而美妙的注射”来描述头脑分泌物对疲倦带来的效果,“美妙”一词运用反语,写出此刻分泌物带给人麻木的感受。C.“有谁见过一个急匆匆的游牧人?”一句引发人们展开思考,强调了所有的远方都会在人们小小的坚持下变得近在咫尺,触手可及。D.小说通过对话描写描述了一个去往拉萨的人,简洁的对话却道出了人类的某种悲哀,即人们往往会经受不住便捷的诱惑,深化了小说主题。8.请结合文本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蕴含的哲理。9.文中作者对旅行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请结合文本谈谈作者对旅行有怎样独特的理解。【答案】6.D7.B8.①所谓“出发是为了杀死时间”是指只要出发了,时间就会富有意义,而不再是一个空洞的时间概念;②而“放慢脚步”“时间本身也减少了自己的流量”是指珍惜时间的方式,放慢脚步可以更好地感知自然,感知生命,减缓时间消逝的速度。9.①旅行的目标并不是追上时间,而是最终对它无感,发现生命的本真;②旅行应该是缓慢的,因为缓慢会揭示被速度掩盖的东西,虽然步伐很小,但却能到达梦想的远方;③旅行应该用徒步这种“诚实的方式”去进行,要拒绝便捷的诱惑,这样才能获得最真切的精神感受。【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D.“这反映‘我’内心的矛盾和痛苦”错,从“我就感到小宇宙的狂喜,醉心于机械的完美”“任何一种运动都不可能不需要搏动的能量”等句子中可以看出,“我”将两者统一起来了,所以并不是反映“我”内心的矛盾和痛苦,而是狂喜。【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B.“‘美妙’一词运用反语,写出此刻分泌物带给人麻木的感受”错,“美妙”一词不是反语,这里主要是强调坚持用“诚实的方式”旅行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享受。【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作者说他在荒芜的戈壁滩上旅行,度分如时,度日如年。在土兰骑行六个月和在欧亚大陆的小道奋斗八个月后,感觉度过了自己的整整一生。十年里间四场长途旅行,“我”体验了四种各异的生活方式。由“我”的旅游经历得知:所谓“出发是为了杀死时间”是指只要出发了,时间就不再是一个空洞的时间概念,而是有了丰富有意义,它能让人体会到旅行能够阻止时光在生命中前行,能探索到时间的另一个维度:更厚,更浓。结合“我徒步……是因为缓慢会揭示被速度掩盖的东西”“步行者,却能够离开人们常走的路,踏上那些被保护得更好的羊肠小道,也就是不怎么有人去走的路”“这些分泌物当然不足以长期补给行走中的身体,但它们是对疲倦的补偿:温柔、致命、无偿、美妙、孤独、寂静”理解:“放慢脚步”是指珍惜时间的方式,“时间本身也减少了自己的流量”是指放慢脚步可以更好地感知自然,感知生命,减缓时间消逝的速度。【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文章第二段,作者说自从他时不时地尝试观察并模仿西藏养牦牛的人、蒙古骑马的人和阿富汗牧羊人他们,就得出一个结论:游牧生活是对时间逃逸最好的回应。作者还说,他的目标不是追上时间,而是最终对时间无感。旅行的目标并不是追上时间,而是最终对它无感,发现生命的本真,这是作者对旅行的独特理解。作者说“我徒步不是因为喜欢找罪受,而是因为缓慢会揭示被速度掩盖的东西。……游牧人的步伐小小的,却没有一个远方不会在他们的顽强面前投降”,作者认为旅行应该是缓慢的,因为缓慢会揭示被速度掩盖的东西;并以游牧人为例,认为虽然步伐很小,却能到达梦想的远方。作者说“如果经受不住便捷的诱惑,就会被责罚”“我坚持用‘诚实的方式’去旅行”“自由而疯狂的真正游荡者应当拒绝现代化。然而燃机将他带回自己所属的时代。即便有这些过错,我对自然的喜爱依然总是把自己重新引到街头艺人的状态,只欣赏激烈斗争之后被制服的路”作者认为旅行应该用徒步这种“诚实的方式”去进行,旅游途中一定要拒绝便捷的诱惑,这样才能获得最真切的精神感受。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唐崔安潜为西川节度使,到官不诘盗。曰:“盗非所由通容,则不能为。”乃出库钱置三市,置榜其上,曰:“告捕一盗,赏钱五百缗。侣者告捕,释其罪,赏同平人。”未几,有捕盗而至者。盗不服,曰:“汝与我同为盗十七年,赃皆平分,汝安能捕我?”安潜曰:“汝既知吾有榜,何不捕彼以来?则彼应死,汝受赏矣。汝既为所先,死复何辞?”立命给捕者钱,使盗视之,然后杀盗于市。于是诸盗与其侣互相疑,无地容足,夜不及旦,散逃出境,境内遂无一人为盗。予每读此事,以为策之上者。及得李公择治齐州事,则又不然。齐素多盗,公择痛治之,殊不止。他日得黠盗,察其可用,刺为兵,使直事铃下。间问以盗发辄得而不衰止之故。曰:“此由富家为之囊。使盗自相推为甲乙官吏巡捕及门擒一人以首则免矣。”公择曰:“吾得之矣。”乃令凡得藏盗之家,皆发屋破柱,盗贼遂清。予乃知治世间事,不可泥纸上陈迹。如安潜之法可谓善矣,而齐盗反恃此以为沈命之计,则变而通之,可不存乎其人哉!(选自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材料二:治盗之法,莫善于缓;急者,未有不终之以缓者也。且盗之方发而畏捕也,强则相拒,弱则惊窜伏匿而莫测其所在。缓之而拒之气馁矣,不能久匿而复往来于其邑里族党矣,一夫之力擒之而有余矣,吏不畏其难获而被罪也。人孰无恶盗之情,而奚纵之?惟求之已急也,迫之以拒,骇之以匿,吏畏不获而被罪,而不敢发觉,夫然后展转浸淫而大盗以起,民以之死,而国因以亡。光武之法,吏虽逗留、回避、故纵者皆勿问,听以禽讨为效。牧守令长畏懦选怯不敢捕者,皆不以为罪,只取获贼多少为殿最。唯匿蔽者乃罪之。此不易之良法,而愚者弗能行久矣。(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有删改)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使盗自相推A为甲乙B官吏C巡捕D及门E擒F一人以G首H则免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指怎么,与“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安”字词义不同。B.“齐素多盗”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素”字词义相同。C.泥,指拘泥,与“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屈原列传》)中的“泥”字词义相同。D.“罪之”中的“罪”与“卿当日胜贵”(《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日”词类活用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崔安潜发布公告,对那些举报盗贼的盗贼实施奖赏,免除其罪行。这就导致盗贼团伙之间互相猜疑,盗贼无处容身,纷纷出逃,整治效果十分明显。B.李公择通过询问一名盗贼知道了盗贼屡禁不止的原因,于是下令拆除窝藏盗贼人家的房子,让盗贼无处藏身,最终实现了治盗的目的。C.盗贼起初非常害怕被捕获,此时,官府若匆忙抓捕,他们或拼死抗拒,或吓得躲藏起来,等过了一段时间,官府不追究他们了,他们就出来了。D.光武帝富有智慧,他下令规定,评价官吏治盗政绩的标准是以捕获盗贼的数量来确定的,而对官吏们除窝藏盗贼的其他行为一概不予以追究。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汝既知吾有榜,何不捕彼以来?则彼应死,汝受赏矣。(2)予每读此事,以为策之上者。及得李公择治齐州事,则又不然。14.材料中,洪迈与王夫之各自阐明了怎样的观点?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答案】10.BEH11.C12.C13.(1)你既然知道我有告示,为什么不抓他前来?那么(这样)他应当被处死,而你受到奖赏了。(2)我每次读到这事,总认为崔安潜的做法是治理盗贼的上策。等到知道了李公择治理齐州的事迹,才知道不是这样。14.①洪迈认为做事不能拘泥于书本上,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变通,关键在人。②王夫之认为,和缓治盗是“治盗”最好的方法。【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他们让盗贼团伙自己排序,官员搜捕到家中,就抓一人来告发,其余盗贼就可逃脱了。“使盗自相推为甲乙”是一个兼语句,“盗”既作“使”的宾语,又作“自相推为甲乙”的主语,故应在B处断开;“官吏”作主语,“巡捕”作谓语,“及门”是“巡捕”的地点,故应在E处断开;“擒”作谓语,“一人”作宾语,“以首”作“擒一人”的目的,“则免矣”主语省略,故应在H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A.正确。“安”,怎么;使……心安。句意:你怎么能抓我呢?/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B.正确。“素”,一向。句意: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齐地一向多盗贼。C.错误。“泥”,拘泥;通“涅”,染黑。句意:不能拘泥于书本上的记载。/不受尘世的污垢所沾染,依旧保持高洁的品德。D.正确。“罪”,名词作动词,处罚;“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句意:只有窝藏盗贼的才处罚他们。/你将一天比一天生活安逸地位显贵。【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C.“等过了一段时间,官府不追究他们了,他们就出来了”错。根据文中“缓之而拒之气馁矣,不能久匿而复往来于其邑里族党矣”可知,盗贼们随着时间推移出来是因为和缓的治盗方式让他们的抗拒之心懈怠了,而不是官府不抓了。【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榜”,告示;“何”,为什么;“死”,被处死。(2)“策之上者”,最上策的治理盗贼办法;“及”,等到;“然”,这样。【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1)根据材料一中“予乃知治世间事,不可泥纸上陈迹。如安潜之法可谓善矣,而齐盗反恃此以为沈命之计,则变而通之,可不存乎其人哉”概括:洪迈认为做事不能拘泥于书本上,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变通,关键在人。(2)根据材料二中“治盗之法,莫善于缓”概括:王夫之认为,和缓治盗是“治盗”最好的方法。参考译文:材料一:唐朝崔安潜担任西川节度使,到任后不去整治盗贼。他说:“盗贼没有所经之处人们的通同容留,就无法为非作歹。”他于是从公家仓库里拿出钱放到三个市场上,并且在它的上面张榜告示:“告发和捕捉到一名盗贼,赏钱五百缗。如果同伙告捕,则免除他的罪,赏钱和普通人一样.多。”不久,有人抓捕盗贼送来。盗贼不服气,(对捉他的人)说:“你和我一同当盗贼十七年,赃物都平分,你怎么能抓我呢?”崔安潜说:“你既然知道我有告示,为什么不抓他前来?那么(这样)他应当被处死,而你受到奖赏了。现在你既然已经被人家先告发了,又有什么可说的呢?”崔安潜立即下令付给捕盗的人赏钱,让被捕的盗贼亲眼看见,然后在街市.上处死盗贼。于是,盗贼们与他们的团伙相互猜疑,无处容身,竟然在一夜之间,等不及到早上,纷纷逃散出境,从此境内再无一人为盗。我每次读到这事,总认为崔安潜的做法的确是治理盗贼的上策。等到知道了李公择治理齐州的事迹,才知道不是这样。齐地一向多盗贼,李公择严加治理盗贼,但是屡禁不止。有一天抓到一名奸猾盗贼,李公择发现他可以利用,将他脸上刺字编为士卒,让他在自己帐下听差。李公择乘便拿盗贼大量被捕却屡禁不止的原因询问他。(那个盗贼)回答说:“这是由于富豪人家为他们窝藏。他们让盗贼团伙自己排序,官员搜捕到家中,就抓一人来告发,其余盗贼就可逃脱了。”李公择说:“我有办法了。”于是,他下令凡是窝藏盗贼的人家,都拆除房子,盗贼就绝迹了。我于是认识到治理世上的事情,不能拘泥于书本上的记载。像崔安潜的办法可以说是高明的了,但齐地的盗贼反而借此作为保命的计策,可见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变通,关键还是事在人为!材料二:治盗之法,没有比缓治更好的了;性急的,没有不最终以缓治了结的。况且,盗贼初发时非常害怕被捕获,强而有力的必定会拼命抵抗,弱小的就必然是惊恐失措地逃窜,悄无声息地藏起来,没有人知道他所在的地方。如果官府采取缓治的办法,时日稍久,那么盗贼拼死抗拒的心自然消散,潜逃的也不能长期躲藏,于是又往来于他们的乡里族党了,这时一个人的力量擒获他也有余了,官吏不必害怕因为盗贼难以捕获而受到惩处了。人,谁没有憎恨盗贼的心,哪个会放纵他们呢?只有当官府急不可待地捕捉他们时,逼着他们拼死抗拒,吓得他们深深地藏匿起来,官吏害怕不能捕获而受罚,因而不敢声张,这样以后盗贼辗转蔓延,不断发展,最终成为大规模的叛乱势力,百姓因此大量死亡,国家因此覆亡。光武帝的法令规定,官吏即使有逗留、回避、故意放纵盗贼等行为,也都不问罪,允许他们以最终擒讨成功为政绩。州牧、郡守、县令、县长懦弱胆怯不敢捕盗的,都不认为是罪过,只以捕获盗贼的多少确定政绩。只有窝藏盗贼的才处罚他们。这是不需改变的好办法,而愚蠢的人长期以来,都不能施行此法。(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朱中舍游江东李嘉祐[注]孤城郭外送王孙,越水吴洲共尔论。野寺山边斜有径,渔家竹里半开门。青枫独映摇前浦,白鹭闲飞过远村。若到西陵征战处,不堪秋草自伤魂![注]李嘉祐从仕和生活的时代,唐朝正处在安史之乱及其结束后剧烈的社会动荡之中。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孤城郭外”点明了送别地点,“越水吴洲”照应了标题中的“游江东”。B.颔联“野寺山边”“渔家竹里”词序颠倒,体现出诗歌语言的艺术效果。C.结句“不堪秋草自伤魂”写出了兵火之后江东遭受到了严重破坏的状况。D.这是一首送别亲友之作,诗中流露出浓浓的叙旧情及离别的感伤之情。16.颈联中“独”“闲”二字最能体现出诗人的感受和情怀,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独”,孤零零之意,“闲”,悠闲之意,摇曳的枫树孤零零地倒映在水中,白鹭悠闲地飞过寂静的荒村;②“独”“闲”二字展现了江东饱受战火、满目疮痍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运衰落、民不聊生的悲叹。【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语言和情感的能力。D.“诗中流露出浓浓的叙旧情及离别的感伤之情”错误,诗歌后六句都在描写征战后渺无人烟的惨状,全诗借送别为名,实则痛斥时弊。【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鉴赏诗歌关键字需要首先阐释字词意思,然后分析诗句意思,再结合整首诗、注释等分析关键字词表达的情感。首先理解字词意思:“独”,可以理解为孤独、孤零零;“闲”,悠闲。然后理解诗句意思:要结合诗句的意象和关键字分析:青枫独自在水前摇曳,白鹭悠闲地飞过乡村。最后结合整首诗和注释理解二字的情感:当时社会动荡,因此连青枫也是独孤寂寞,白鹭因为周围无人而悠闲飞越荒村。独枫、远村的意象,以及“独”“闲”二字恰如其分地写出安史之乱后乡村疮痍遍地的景象,从而表达作者对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国势危颓的感叹。(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陈涉的兵器与九国之师的兵器进行对比,说明武器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2)李白《蜀道难》中,先阐述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的现状,接着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秦、蜀之间少有往来是因为高山峻岭的阻挡。(3)唐诗中“唐”字很少出现,而“汉”字却出现得非常频繁,其实在很多唐诗里,以“汉”代“唐”这种手法很常见,如“________,________”两句。【答案】(1)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3)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耰”“矜”“钩戟”“当”“巅”“眉”“贼”“御宇”“旌”。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有人说“治沙就是消灭沙漠”,其实,A。治沙讲究有所为,有所不为。沙漠分为“原生沙漠”和“人造沙漠”两大类,原生沙漠是自然演变产生的,有的沙漠的形成年代高达数百万年,彼时人类还没有出现。对待“天然”沙漠,B,目的是保护天然的荒漠生态系统,方式是建立多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如荒漠类型国家公园、国家沙漠公园、封禁保护区等。人造沙漠则是人为造成的土地退化,这部分“沙”才突出一个“治”字,应该予以治理、修复。此外,针对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沙化风险比较高的地区,如原生沙漠周边地区的绿洲、农田等,应注重一个“防”字,即C。①不论是原生沙漠还是人造沙漠,②对人类来说都有“用”的价值,③应该合理有序开发利用。④原生沙漠可以开展成为自然教育、科普的基地,⑤如巴丹吉林沙漠的高大沙山、库姆塔格沙漠的雅丹和羽毛状沙丘、罗布泊的“大耳朵”等。⑥人造沙漠可以在被有效治理后综合开发利用,⑦发展多种沙产业健康成长。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19.文中第二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0.下列句子中的“如”与文中加点的“如”,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从上空俯瞰,古城内泉州府文庙、南外宗正司遗址等8处世界遗产如明珠般错落其间。B.数字化转型可以创造和增加新的消费场景和体验,如虚拟现实购物、智能家居服务等。C.他前几年因为意外做过两次大手术,身体状况大不如以前,需要居家静养。D.不同于畜牧用马,运动马往往圈养在马房里,如不及时修蹄,会引起蹄病或马匹跛行等问题。【答案】18.A.这种认识是错误的B.要“保”字当先C.积极预防土地沙化19.第④句,修改:原生沙漠可以成为开展自然教育、科普的基地。第⑦句,修改:发展多种沙产业。20.B【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处,根据前文“治沙就是消灭沙漠”及后文“治沙讲究有所为,有所不为”可知,治沙就是消灭沙漠,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故此处可填“这种认识是错误的”。B处,结合后文“目的是保护天然的荒漠生态系统”及后文针对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沙化风险比较高的地区“应注重一个‘防’字”可知,此处强调的是要保护“天然”沙漠,故此处可填“要‘保’字当先”。C处,结合前文“针对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沙化风险比较高的地区,如原生沙漠周边地区的绿洲、农田等,应注重一个‘防’字”可知,此处说的是我们应积极预防土地沙化,故此处可填“积极预防土地沙化”。【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第二段表述不当的两处为:第④句中“开展成为”语序不当,可修改为“原生沙漠可以成为开展自然教育、科普的基地”;第⑦句“发展多种沙产业健康成长”句式杂糅,可修改为“发展多种沙产业”或“使多种沙产业健康成长”。【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分析词语的语境义的能力。文中加点的“如”,动词,表示举例。A.如同,表比喻。B.动词,表示举例,与文中相同。C.动词,及、比得上,表比较。D.连词,如果,表假设。(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阿Q不独是姓名籍贯有些渺茫,连他先前的“行状”也渺茫。因为未庄的人们之于阿Q,只要他帮忙,只拿他玩笑,从来没有留心他的“行状”的。而阿Q自己也不说,独有和别人口角的时候,间或瞪着眼睛道:“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阿Q没有家,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工作略长久时,他也或住在临时主人的家里,但一完就走了。所以,人们忙碌的时候,也还记起阿Q来,然而记起的是做工,并不是“行状”;一闲空,连阿Q都早忘却,更不必说“行状”了。只是有一回,有一个老头子颂扬说:“阿Q真能做!”这时阿Q赤着膊,懒洋洋的瘦伶仃的正在他面前,别人也摸不着这话是真心还是讥笑,然而阿Q很喜欢。21.感叹号连用可以表达一种强烈的感情,请据此分析文中画横线处连用两个感叹号传达出的情感。22.文中画波浪线处“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如果改为“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舂米、撑船”,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答案】21.连用两个感叹号展现了阿Q对未庄的人们“只拿他玩笑”等行为的强烈不满,传达出了阿Q内心的愤怒,凸现了阿Q的性格特征。22.①“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运用了反复手法,凸显了阿Q处境艰难、生活中别无选择的状况;②“割麦、舂米、撑船”无法传达这种意味,只是表明了阿Q的短工身份。【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体会其感情的能力。这两个感叹号是阿Q在未庄的人们拿他开玩笑的时候阿Q反驳的话语里的标点,根据前文介绍的背景“只拿他玩笑,从来没有留心他的‘行状’的。而阿Q自己也不说,独有和别人口角的时候”,可知,两个感叹号连用展现了阿Q对未庄的人们“只拿他玩笑”等行为的强烈不满,这两句话“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传达出了阿Q内心的愤怒,再加上感叹号增强了情感表达,更能凸现阿Q盲目自尊自大的性格特征。【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①原句运用了反复手法,凸显了阿Q生活的无奈,别人让干什么只能干什么,干活不能自己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冶金职业技术学院《酒店人力资源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洪州职业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艺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职业技术学院《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后期合成A》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电路理论A》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当代社会思潮评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影像设备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版式设计与表现》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I》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金融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承包服务协议3篇
- 阅读理解(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湘少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无创通气基本模式
- 飞行原理(第二版) 课件 第4章 飞机的平衡、稳定性和操纵性
- 暨南大学珠海校区财务办招考财务工作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羊水少治疗护理查房
- 管道坡口技术培训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试卷(新课标Ⅰ卷)含答案
- OQC培训资料教学课件
- 2024年8月CCAA国家注册审核员OHS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础知识考试题目含解析
- 2024年认证行业法律法规及认证基础知识 CCAA年度确认 试题与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