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课前励志有人以热闹繁华为享受,有人以安静素简为追求。借热闹的活力奔向理想的远方未为不可,但如果热闹仅停留于喧嚣和狂躁便只剩空虚。古人云:静以修身。静,有着不可低估的力量。静下心来,在车水马龙中独辟一份安宁,在寂静深邃中收获一份丰盈。在安静中放下虚名和浮利,摆脱牵绊与焦虑;在安静中创造生命的高贵,打造精神的华堂。一、作者简介陶潜,又名_______,字元亮,____(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_________”。又自称作“_________”。陶渊明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东晋

他长于诗文辞赋。诗有《归园田居》《饮酒》等,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著称。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五言诗成就最高。他的五言诗可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后代批评家常称其为“田园诗人”。陶渊明现存文12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二、写作背景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一天的彭泽令。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不为五斗米折腰:比喻有骨气、清高。

题解归去来兮辞语气助词意思就是:回去吧!回去助词,无义文体,赋的一种

是战国后期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它有如下的体裁特点:

1.两句为一组,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

2.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好用“兮”字。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3.句式散文化,一般押韵。辞文体简介

千百年来,《归去来兮辞》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曾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东坡题跋》卷一引)敬服之情,无以复加。而《归去来兮辞》确实是在艺术上精心结撰、刻意求工的力作。《归去来兮辞》序文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我家境贫困,耕田植桑不够用来供给自己(生活)。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家中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储存的粮食,维持生活所需要的东西,(我也)没有得到它的办法。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亲戚朋友经常劝我出去做个小官,我自己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求官又没有门路。《归去来兮辞》序文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把爱惜人才作为美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我的叔父因为我贫困艰苦(就加以推荐),于是就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在那时,战乱还没有平息,心里害怕到远地服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彭泽县距离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请命要了下来。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但)没几天,思念田园就产生了归乡的念头。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为什么呢?(因为我)本性坦率自然,不是勉强做作所能够改变的;《归去来兮辞》序文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冻之事虽然是急迫,但违背自己本心(更会)使我受到双重的痛苦。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我曾经做过官,(但)都(是)为了口腹的需求而驱使自己;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于是烦恼感慨,感到自己非常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归去来兮辞》序文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心情悲痛,希望立刻就去奔丧,于是就自己弃官离职了。《归去来兮辞》序文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趁着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写了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从秋八月到冬季,在官位上做了八十多天。《归去来兮辞》序文序文小结:

叙述了作者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交代了写作的缘由。思考:小序中讲到了陶渊明辞官的原因有哪几点?你觉得哪一点是最根本的?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2.“饥冻虽切,违己交病”。3.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4.“程氏“程氏妹丧于武昌”。其中第一条是根本原因。1、于时风波未静

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2、尝从人事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4、幼稚盈室

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5、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特殊句式①遂见用于小邑②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皆口腹自役(见:被)被动句状语后置判断句宾语前置句③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朗读节奏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朗读节奏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朗读节奏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朗读节奏//在成功的道路上,激情是需要的,志向是可贵的,但更重要的是那毫无情趣的近乎平常的坚守的毅力和勇气。课前励志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3.背诵全文。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自己让心灵被形体役使之后,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我)悔悟过去的错误无法挽回,但在未来的岁月中还可以补救。学习第一段被动句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船在水面上轻轻地飘荡着前进,和风徐徐吹拂着我的衣裳。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只遗憾晨光朦胧天不亮。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实际上我入迷途还不算远,已觉悟到现在回家为正确的而过去做官是错误的。学习第一段状语后置句

写弃官归田的原因和弃官归田时的欢快心情。第一部分(第1段)小结:读悟段1: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从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自责自慰(请摘用文中的原话回答)读悟段1:1.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于是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高兴地向前飞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家僮欢快地迎接,幼儿们守候在门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院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和菊还是原样;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带着幼儿们进了屋,美酒已经满杯。学习第二段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我拿过酒壶酒杯自斟自饮,看看庭院中的树木使我很开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倚着南窗寄托我傲然自得的情怀,知道这狭小之地反而容易使我心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兴味无穷,小园有门却经常关闭着.学习第二段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向着远方眺望。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云气自然而然地从山穴里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阳光暗淡太阳即将落山,我手扶着孤松,徘徊流连不忍离去。学习第二段

这一段描写初进家门时的情景和归家后的生活情趣(居室之乐、庭院之乐)。第2段内容概括:名句默写⑴“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

, 。⑵《归去来兮辞》中体现诗人急于归家的热切细节:

, 。⑶《归去来兮辞》中诗人用“ , 。”来表现山野的宁静与恬淡。⑷《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 。”两句自然形象地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终结。⑸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太远的自恕自慰之词是:, 。6《归去来兮辞》表现陶渊明在回家途中,自己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心情的句子是: , 。7.《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 , 。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8.《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9.《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写作者在庭园中的散步,情景交融,作者似已悠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悠然地享受涉足庭园的乐趣。10.《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11.《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写天色已晚,作者还手抚孤松不愿离去,因为作者想借孤松以咏怀,喻自己卓然独立的坚贞气节。

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夜深人静,问问自己,将来的打算,并朝着那个方向去实现。而不是无所事事和做一些无谓的事。课前励志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回去吧!让我跟外界断绝交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他们都跟我的志趣不合,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跟亲戚朋友说说知心话使我喜悦,弹琴读书可以让我快乐,消解忧愁;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学习第三段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有时驾着巾车,有时划着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既可以探寻那幽深曲折的沟壑,也可以走过那道路崎岖的山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树木欣欣向荣,泉水涓涓而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我羡慕万物各得其时,感叹自己一生将要结束。学习第三段写定居后农村生活的乐趣。跟乡里故人和农民的交往。出游的方式。游中所见所感。(劳作之乐、出游之乐)第3段小结:读悟段3: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之四。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算了吧!寄身于天地之间还能有多少时候?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富贵不是我之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何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地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学习第四段宾语前置句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爱惜美好的时光,我独自外出,有时扶杖除草助苗长。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面对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姑且顺应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以天命为乐,还犹疑彷徨什么呢?

学习第四段宾语前置句承上而问委心任去留遑遑欲何之自我解答不求富贵,不求成仙良辰、执杖耕耘、舒啸、临清赋诗卒章显志乐天安命反正第四段: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陶潜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也是他人性减弱的一种表现。

官场的庸俗,平民生活的质朴自由,使作者看到在大自然中才是生命正途。这种率真愤激不同于那种高谈玄理,自命清高的假隐士。

陶渊明并非在逃避现实,而是在追求本真。他本来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本来就“不慕荣利”,凡事喜欢率性而为。仅仅是为了吃饭,才不得不去做官,而做官的日子对他来说仅仅是“心腹口役”,“心为形役”。做官之后,黑暗独裁、等级森严的官场生活和他的本性之间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辞官归隐,追求本我、本真,还是改变自己,学会阿谀奉承、谄媚求荣,得到一种立足于官场的所谓本领?陶渊明选择了前者。因此,他的辞官归隐并不是在逃避现实,而是在追求符合他天性的生活方式。这一点,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需要有足够的勇气、足够的对自己的真实、足够的务本求实的品质(追求自己真正倾心的事物,是一种务本求实的精神)、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精神、足够的独立人格的支撑才能做到的。与此相反,如果为了在官场上取得一席之地,逐渐学会奉承求荣,逐渐丧失自我,失去骨头,那才真是看似进取,实则堕落。课外拓展于丹品读陶渊明

陶渊明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是一个不阿谀奉承、不谄媚求荣、始终保持着独立思考精神和独立人格的鲜活的生命,是一颗不慕荣利、不受世俗羁绊,敢于追求本真与自我的率真的灵魂。他给我们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永远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不被众说纷纭所困扰;永远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不被世俗世相所牵引;忠于自己、把握自我,真实的面对自己的灵魂,以务本求实的品质,冲破世俗的勇气,追求自己真正倾心的事物。课外拓展于丹品读陶渊明辞官归田田园生活乐天安命归去来兮辞(第1段)(第2,3段)(第4段)自责自慰

自安自乐乐天安命感情线索叙事线索劳作之乐出游之乐居室之乐庭院之乐全文主旨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表达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视,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卒章显志:乐天安命。文中的典故: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本句的意思是,认识到过去的错误虽不可挽救,而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谏,止,此处解释为挽救。语出《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2.乃瞻衡宇:衡,通“横”,衡宇,横门,隐士居住的用横木为门的简陋居室。《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意思是贤者安于贫贱。古代的人们常用“衡门”、“衡宇”指贫贱者的居处。3.三径就荒:萧统《文选》李善注引《三辅决录》说:汉蒋诩隐居时,在房前的竹子下开了三条小路,只和求仲、羊仲两人来往,后人就以三径作为隐者居所之称。4.审容膝之易安:意思是明白狭小的地方也易安身。容膝,仅足容膝的居室,形容住处的狭小。《韩诗外传》:“今结驷列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过一肉。”5.复驾言兮焉求:驾言,指处游,《诗经》:“驾言出游”。驾,驾车。言,语气助词,无实义。归去来兮既自以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觉今是而昨非

载欣载奔三径就荒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审容膝之易安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助词,无义表被动劝止/补救正确/错一边……一边接近举明白、知道拄着、举重点字词景翳翳以将入

请息交以绝遊感吾生之行休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帝乡不可期登东皋以舒啸聊乘化以归尽

日光停息将要随、顺从往至、及放姑且1.田园将芜,胡不归?译:家里的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2.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译:既顺着幽深曲折的溪流寻山谷,又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穿过山丘。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译:富贵本非我愿,神仙居住的地方没法到。4.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译:暂且顺着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再也不要怀疑什么了。翻译下列句子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衡,通“横”古今异义①策扶老以流憩②悦亲戚之情话

扶老:古义,拐杖;今义,扶持老人。亲戚:古义,古指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人。(今义,除父母兄弟姐妹以外的亲属。词义所指范围缩小了。)情话:古义,知心话;

古今异义③将有事于西畴④既窈窕以寻壑⑤恨晨光之熹微有事:古义,耕种之事;今义,发生某事。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形容女子文静而美好。

恨: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园日涉以成趣时矫首而遐观2.名词作动词策扶老以流憩或命巾车,或棹孤舟乐琴书以消忧实迷途其未远(园,在园中;日,每天)(时,时时)(策,拄着)(棹,用桨划)(琴书,弹琴、读书)(迷途,误入迷途)词类活用3.形容词作名词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倚南窗以寄傲4.动词作名词审容膝之易安(幼,幼儿)(傲,傲然自得的情怀)(容膝,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词类活用5.使动用法:眄庭柯以怡颜审容膝之易安6:意动用法: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怡,使……现出愉快的神色)(安,使……安乐)(悦,乐:以…为快乐)(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疑问句宾语前置。

“胡为”即“为胡”,“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状语后置)(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宾语前置,“疑奚”)(1)复驾言兮焉求(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4)农人告余以春及(5)将有事于西畴(6)乐夫天命复奚疑特殊句式

(1)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1判断句

2倒装句

特殊句式(1)情在骏奔(2)寓形宇内复几时

(3)稚子候门(省略主语“余”)

(“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见,被)(为,被)4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2)既自以心为形役3省略句

特殊句式(固定句式)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载……载……,一边……一边……。(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为什么还愁苦则独自悲伤呢?)(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为什么那样遑遑终日,想到哪里去呢?)田园将芜胡不归奚惆怅而独悲复驾言兮焉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欲何之请分析以下五个疑问代词的含义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悟已往之不谏(向皇帝建议)觉今是而昨非(错误)B.恨晨光之熹微(微明)

引(举起)壶觞以自酌C.策(拄着)扶老以流憩

审(反复看)容膝之易安D.帝乡不可期(期望)

聊(姑且)乘化以归尽课堂巩固【答案】B/A谏:谏正、劝止。C.审:觉察。D.期:至、及。2.与例句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悟已往之不谏①恨晨光之熹微②悦亲戚之情话③胡为乎遑遑欲何之④善万物之得时⑤审容膝之易安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⑤【答案】D/①④⑤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之,结构助词,的。③之,动词,到。3.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恨晨光之熹微(天未大亮)B.云无心以出岫(云彩)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心神不安的样子)D.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向往中的仙境)B4.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三径就荒(就,近于)B.审容膝之易安(审,明白)C.聊乘化以归尽(聊,姑且)D.曷不委心任去留(委,委托)B岫: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