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3282.1-2023 塑料 暴露于海水中塑料材料需氧生物分解的测定 第1部分:采用分析释放二氧化碳的方法(正式版)_第1页
GBT 43282.1-2023 塑料 暴露于海水中塑料材料需氧生物分解的测定 第1部分:采用分析释放二氧化碳的方法(正式版)_第2页
GBT 43282.1-2023 塑料 暴露于海水中塑料材料需氧生物分解的测定 第1部分:采用分析释放二氧化碳的方法(正式版)_第3页
GBT 43282.1-2023 塑料 暴露于海水中塑料材料需氧生物分解的测定 第1部分:采用分析释放二氧化碳的方法(正式版)_第4页
GBT 43282.1-2023 塑料 暴露于海水中塑料材料需氧生物分解的测定 第1部分:采用分析释放二氧化碳的方法(正式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塑料暴露于海水中塑料材料需氧生物分解的测定第1部分:采用分析释放二氧化碳的方法2023-11-27发布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43282.1—2023/ISO23977-1:2020 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l3术语和定义 4原理 5试验环境 37仪器设备 48步骤 48.1试验材料 8.2参比材料 8.3试验容器 8.4前处理 8.5开始试验 8.6二氧化碳测量 8.7结束试验 9结果的计算和表达 9.1计算 79.1.1产生的二氧化碳量 9.1.2生物分解百分率 9.2外观检验 9.3结果表达与解释 10结果的有效性 11试验报告 附录A(资料性)呼吸测量系统示例 参考文献 IⅢ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GB/T43282《塑料暴露于海水中塑料材料需氧生物分解的测定》的第1部分。GB/T43282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采用分析释放二氧化碳的方法;——第2部分:采用测定密闭呼吸计内需氧量的方法。本文件等同采用ISO23977-1:2020《塑料暴露于海水中塑料材料需氧生物分解的测定第1部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生物基材料及降解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80)提出并归口。安徽丰原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华阳生物降解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通新材料有限公司、武汉华丽环保产业有限公司、江西轩品新材料有限公司、广东崇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万达杰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惠通北工生物科技(北京)有限正大实业有限公司、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众所周知,海洋垃圾会对海洋生物和人类造成危害和负面影响。暴露在海洋环境中的退化程度是影响塑料材料冲击性能和强度的因素之一。不能认为这些制品可生物降解,而随意地丢弃在环境中,这是不可取的,这些制品也需要回收和再利用。然而,自然环境(例如,土壤或海洋环境)塑料的生物降解程度和速率测定试验方法是值得关注的,以便更好地描述这些特定环境中塑料的降解行为。因此,生物降解程度和速率对于揭示塑料材料在不同海洋环境下的潜在生物降解性具有重要意义。GB/T43282《塑料暴露于海水中塑料材料需氧生物分解的测定》拟由两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采用分析释放二氧化碳的方法。目的在于用测量二氧化碳释放量的方法确定塑料材料需氧生物分解程度和速率。——第2部分:采用测定密闭呼吸计内需氧量的方法。目的在于用测量需氧量的方法确定塑料材料需氧生物分解程度和速率。两部分内容均描述了确定塑料材料需氧生物分解程度和速率的实验室测试方法。但塑料材料的生物分解分别通过在实验室条件下测量密闭式呼吸计中塑料材料暴露于从沿海地区采集的海水中的二氧化碳释放量和需氧量来确定。目前已建立了几种在不同环境和实验室条件下塑料材料的生物降解试验方法,如表1所示。表1塑料生物降解试验方法条件试验方法环境需氧/厌氧受控堆肥条件需氧GB/T19277.1—2011GB/T19277.2—2013高固体厌氧堆肥条件厌氧GB/T33797—2017受控污泥消化系统厌氧GB/T38737—2020土壤需氧GB/T22047—2008水性培养液需氧GB/T19276.1—2003GB/T19276.2—2003厌氧GB/T32106—2015海水/沙质沉积物界面需氧GB/T40611—2021*GB/T40612—2021*海洋沉积物需氧GB/T40367—2021海水需氧本文件*GB/T43282.2—2023°暴露于海洋微生物的塑料材料生物降解能力测定试验方法。所有海洋生物降解测试方法都基于塑料材料与取自海岸线地区的海洋样本(海水和/或沉积物)的接触情况。从定量的观点来看,这些方法是不相等的,例如,海水中的微生物密度通常比沉积物中的密V中的营养物浓度高。本文件提供了一种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暴露于中上层海水中微生物群的塑料材料的生物分解水平的测试方法。生物分解率由测量二氧化碳释放量得到。该测试方法既能用海水进行(“远洋海水试远洋海水试验模拟的是在低水流和低潮汐运动的近海地区条件,而悬浮沉积物海水试验模拟的是在强水流和潮汐运动的沿海地区的可能条件。1GB/T43282.1—2023/ISO23977-1:2020塑料暴露于海水中塑料材料需氧生物分解的测定第1部分:采用分析释放二氧化碳的方法本文件描述了确定塑料材料需氧生物分解程度和速率的实验室测试方法。塑料材料的生物分解是通过在实验室条件下,测量密闭式呼吸计中塑料材料暴露于从沿海地区采集的海水中的二氧化碳释放量来确定的。本文件描述的条件可能与发生最大程度生物分解的最佳条件不一致。然而,本测试方法旨在指示塑料材料的潜在生物分解性。注:本文件适用于塑料材料,也适用于其他材料。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ISO5667-3水质取样第3部分:水样的保存和处理(Waterquality—Sampling—Part3:Preservationandhandlingofwatersamples)ISO8245水质总有机碳量(TOC)和溶解性有机碳量(DOC)的测定指南[Waterquality—Guidelinesforthedeterminationoftotalorganiccarbon(TOC)anddissolvedorganiccarbon(DOC)]samplesforbiodegradationtestingofplasticmaterials)注:GB/T38787—2020塑料材料生物分解试验用样品制备方法(ISO10210:2012,IDT)ISO10523水质pH的测定(Waterquality—DeterminationofpH)注:GB/T22592—2008水处理剂pH值测定方法通则(ISO10523:1994,NEQ)ISO11261土壤质量总氮量测定改进的凯氏定氮法(Soilquality—Determinationoftotalni-trogen—ModifiedKjeldahlmethod)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远洋带pelagiczone海底上方的水体。注1:又称开放水域或水柱。注2:远洋带表面会随着风浪移动。它与大气接触,暴露于日光中。随着深度增加、压强增加、温度降低,光和波浪能量减弱。2GB/T43282.1—2023/ISO23977-1:2020溶解无机碳dissolvedinorganiccarbon;DIC溶解在水中无法以特别相分离方法而分离的无机碳。注:如通过40000m/s离心分离15min或孔径0.2μm~0.45μm过滤膜过滤进行相分离。二氧化碳理论释放量theoreticalamountofevolvedcarbondioxide;ThCO₂试验材料完全氧化时所能生成的二氧化碳的理论最大值,由分子式计算得到。注:以每克或每毫克试验材料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的毫克数表示。总有机碳totalorganiccarbon;TOC溶解或悬浮在水中的有机物所含有的碳含量。注:表示为每100mg化合物中碳的毫克数。溶解有机碳totalorganiccarbon;DOC溶解在水中、无法以指定相分离方法分离的有机碳。注:如通过40000m/s离心分离15min或孔径0.2μm~0.45μm过滤膜过滤进行相分离。迟滞阶段lagphase从试验开始一直到微生物适应和(或)选定了分解物,并且试验材料的生物分解程度已经增加至最大生物分解率(3.8)10%时所需要的时间。注:以天为单位。生物分解阶段biodegradationp从迟滞阶段(3.6)结束至平稳阶段所需的时间。注:以天为单位。最大生物分解率maximumlevelofbiodegradation试验中,化合物或有机物不再发生生物分解时的生物分解程度。注:以百分率表示。平稳阶段plateauphase从生物分解阶段(3.7)结束至试验结束时所需的时间。注:以天为单位。前处理pre-conditioning在后续试验条件下,对没有试验用化合物或有机物存在的培养液进行预培养,达到使微生物适应试3验条件以提高试验效果的目的。4原理本文件描述了使用静态水测试系统测定天然海水中本地微生物种群对塑料材料生物分解性测试方海水试验”)或加入少量沉积物的海水(“悬浮沉积物海水试验”)一起孵育,这些沉积物来自海水取样的生物分解由适当的二氧化碳释放量分析测量方法测定。通过二氧化碳释放量与理论量[二氧化碳理论释放量(ThCO₂)]的比值得到材料的生物分解率,以百分率表示。试验结果为最大生物分解率,由生物分解曲线的平稳阶段确定。测量二氧化碳释放系统原理见ISO14852:2021中附录A。5试验环境培养应在黑暗或漫射光的密闭空间中进行,该空间应没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气氛,并保持恒温。温度宜在15℃~25℃之间,但不超过28℃,精确至±1℃。任何温度变化都应在试验报告中予以解释说明。注:测试温度可能不同于海洋环境的实际温度。只使用公认的分析级试剂。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不应含有毒物质(尤其是铜),TOC含量小于2mg/L。6.2天然海水/沉积物符合ISO5667-3。使用前,用适当的方法去除海水中的粗颗粒,如沉积物适用,去除其中粗颗粒。报告应记录处理海水能用纸过滤器过滤,以去除粗颗粒。宜至少使用没有粗颗粒的过滤海水洗涤至少两次来减少沉积物中粗颗粒的数量。根据ISO8245、ISO10523和ISO11261分别测量海水和(如适用)沉积物样品的TOC、pH和氮若发现海水样品的TOC含量偏高,则宜在使用前对海水进行大约一周的前处理。例如,如果加入试验样品后,TOC的背景浓度超过总TOC的20%左右,则可在试验温度、黑暗或漫反射光条件下,并在需氧条件下通过搅拌对海水和沉积物进行预处理,以减少易降解有机物的含量。请提供以下有关海水的资料,以及沉积物样本(如适用)的资料:——日期;——收集深度(m);4——采集时温度(℃);——盐度(PSU);——总有机碳(TOC,mg/L); —-pH;——预处理过程的描述(如适用)。确保所有的玻璃器皿都经过彻底清洁,特别是不含有机或有毒物质。所用为实验室常规设备及如下设备。7.1试验烧瓶宜选用容量为300mL的生物量瓶。容器应置于恒温室或恒温装置(如水浴)中。在不影响试验条件的情况下,可使用容量更大或更小的反应器。7.2二氧化碳吸收容器(如玻璃烧杯)置于测试烧瓶顶部,盛装10mL浓度为0.0125mol/L的Ba(OH)₂或3mL浓度为0.5mol/L的KOH。作为Ba(OH)₂和KOH的替代品,4mL浓度为1mol/L的NaOH可用作二氧化碳吸收剂。设备见附录A中图A.1。7.3测定二氧化碳分析设备包括任何具有足够精度的适当仪器,如二氧化碳或溶解无机碳(DIC)分析仪或在基本溶液中完全吸收后应进行滴定测定的仪器。灵敏度至少应为0.1mg。样品应具有已知质量,并含有足量的碳,能产生足够通过系统测量的CO₂。采用试验材料浓度为每升海水至少100mg。样品质量宜对应TOC约60mg/L。每个烧瓶的最大样品质量受限于瓶中氧气供应。每升海水的推荐量为每升海水150mg~300mg的试验材料。通过化学式计算TOC或其他合适的分析技术(如元素分析或依据ISO8245测量)测定并计算ThCO₂。将试验材料以粉末或薄膜的形式添加至试验烧瓶中。如果采用粉末状试验材料,宜使用已知的、尺5寸分布较窄的颗粒。宜采用最大直径为250μm的颗粒。粉末的制备应按照ISO10210规定进行。如1.0cm,长度:取决于聚合物的质量和薄膜的厚度)。宜将其固定在例如聚四氟乙烯(PTFE)涂层纤维网(尺寸:约4cm×9cm,孔尺寸:5mm×5mm)。纤维网被折叠成两层(约2cm×9cm),在中间固定各种试验材料。然后将纤维网的两端黏接在一起。固定在纤维网之间的试验材料以圆筒的形式直立放置在瓶子底部(见图A.2)。试验材料的形态和形状会影响其生物分解性。试验中宜使用颗粒尺寸相近的粉末。如要对比不同当试验中使用粉末或薄膜时,颗粒或薄膜会黏附在海水上方的烧瓶内壁上。这种情况,宜轻轻摇晃瓶子,将粉末或薄膜片冲回海水试样中。如果材料以固定在如聚四氟乙烯(PTFE)涂层纤维网(见图A.2)中间的塑料材料加入,则大部分时间都浸在海水中。使用微晶纤维素或无灰纤维素滤纸作为参比材料。如可能,其TOC、形态和尺寸宜与试验材料的使用与试验材料相同形态的非生物分解聚合物(如聚乙烯)作为负控制参比材料。a)3个盛装试验材料的烧瓶(符号Fr);b)3个用于空白试验的烧瓶(符号F);c)3个盛装参比材料的烧瓶(符号Fc);此外,如果预计降解过程超过6个月,宜设置负控制参比:d)3个盛装负控制参比材料(符号Fy)。如为了筛选,可用2个烧瓶盛装试验材料、空白、参比材料和负控制参比材料,而不是3个烧瓶。规定使用容积为300mL的试验瓶。该试验是分批进行的,方法是将试验材料与90mL天然海水单独孵育(“远洋海水试验”),或与90mL添加了0.1g/L~1.0g/L(湿重)沉积物的天然海水孵育(“悬浮沉积物海水试验”)。在试验烧瓶的吸收室中加入二氧化碳吸收剂,通常为10mL浓度为0.0125mol/L的Ba(OH)₂、3mL浓度为0.5mol/L的KOH或4mL浓度为1.0mol/L的NaOH。将密封的烧瓶放在恒温环境中的磁力搅拌器(7.5)上,并使所有容器达到所需的温度。搅拌应持续进行(如100r/min搅拌),以保持微生物和沉积物(如适用)处在悬浮状态。沿海地区泥沙的磨蚀是由水流和潮汐运动引起的自然现象。然而,如果使用磁力搅拌子来混合添加了沉积物的海水(“悬浮沉积物海水试验”),宜使用PTFE涂层的哑铃状磁力搅拌子,或者使用配备了支点环的PTFE涂层磁力搅拌子,以减少试验期间沉积物的过度磨损。其他搅拌系统也可以使用,例如BriassoulisD.等和OECDTG308:2002中附录4所采用的装置。获取必要的读数并监测二氧化碳的释放。进行这一阶段是为了验证不同容器中的内源性呼吸是相似的。此外,根据6.2中给出的前处理程序,天然海水中和沉积物中(如适用)的易降解有机物背景浓度在这一阶段降低。6前处理结束后,打开烧瓶,并将试验材料以粉末或薄膜的形式加入试验烧瓶中(7.1)。按照8.1中规定的初始试验样品浓度,使用容积为300mL的烧瓶时,样品的质量应约为20mg试验材料。对参比材料和负控制参比材料(如适用)重复上述操作。记录加入每个烧瓶的试验样品质量、海水体积和沉积物质量(如适用)。宜在试验开始时,在海水样品中加入KH₂PO(0.1g/L)和NH₄Cl(0.05g/L)。依据ISO10523测量海水的pH,如有必要,使用盐酸(HCl)或氢氧化钠(NaOH)溶液将pH调整至在试验期间,可根据需要补充营养素,以支持微生物多样性和维持试验材料的生物分解能力。注意试验材料、参比材料和负控制参比材料(如适用)中的碳与培养基中氮的比例至少为C:N=40:1。此外,如果预计测试材料在显著的生物分解之前有很长的滞后期,则能定期用新鲜海水和沉积物替换部分海水(如约20%)和沉淀物(如适用,约20%),以减少必要营养物质的可能损耗并维持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如果更换海水和沉积物(如适用),则所有试验材料、参考材料和空白烧瓶中都应更换。在更换海水过程中,应采取适当措施,确保测试材料仍留在试验烧瓶中。可用移液管小心地吸取海水来更换试验烧瓶中的海水,并目测试验材料没有被移除。更换沉积物可使用镊子。宜在迟滞阶段结束后生通过观察参考物质生物分解曲线的时间进程,可判断是否需要补充营养物质或采取其他适当措施。任何营养素的添加和处理方法都应在检测报告中予以说明。8.6.1二氧化碳与Ba(OH)₂反应,沉淀为碳酸钡(BaCO₃)。二氧化碳的产量通过用0.05mol/L盐酸将剩余的氢氧化钡滴定到酚酞终点或通过自动滴定仪来确定。由于采用静态培养,碳酸钡会在液体表面积聚,应通过定期轻轻摇晃容器来分散,以确保释放的二氧化碳持续吸收。可用不会形成沉淀物的KOH或NaOH代替Ba(OH)₂避免这个问题。宜通过自动滴定仪测定二氧化碳,以避免职业接触酚酞。根据联合国全球化学品分类和标签协调系统(GHS),该物质被归类为致癌物质(1B类)。8.6.2盛放二氧化碳吸收剂的容器(7.2)应在吸收容量超过之前取出并滴定。时间会随着海水和试验材料的不同而不同,随着海水含碳量的降低而缓慢增加。在取出容器时,宜使反应器保持打开状态,以便在更换10mL新鲜Ba(OH)₂并重新密封反应器之前对试验烧瓶进行换气。反应器宜保持打开大约一般不超过1年。然而,如果仍能观察到显著的生物分解,并且在这段时间后还没有达到平台期,则可延长试验,但不超过2年。在测试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应特别注意技术系统(例如测试容器和连接件的密封性)。采取任何特殊措施,例如确保微生物多样性(见8.5)或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见8.5),均应在试验报告中详细说明。在试验的最后一天,测量所有烧瓶中海水的pH,随后用1mL浓盐酸对所有烧瓶中的海水77GB/T43282.1—2023/ISO23977-1:20209结果的计算和表达9.1计算9.1.1产生的二氧化碳量计算CO₂产生量的第一步是校正测试材料反应器的内生二氧化碳产量。对照反应器作为校正可能是通过微生物的内源性呼吸产生的CO₂的空白。测试材料产生的CO₂量由试验反应器和空白反应器之间的差异(以毫升滴定液为单位)决定。下一步是将HCl滴定的毫升数换算为产生CO₂的毫克数。二氧化碳进入吸收容器时,反应方式如下,见公式(1):Ba(OH)₂+CO₂→BaCO₃(s)+H₂O………………其中s代表固体。生成的BaCO₃是不溶性沉淀。根据以下化学反应,用盐酸滴定10mL的CO₂吸收剂,确定溶液中残留的Ba(OH)₂的量,见公式Ba(OH)₂+2HCl→BaCl₂+2H₂O……(2)根据公式(3)得出Ba(OH)₂的残留量:……(3)式中:R₁——残留的Ba(OH)2。反应的Ba(OH)₂的量由最初存在于吸收器中的Ba(OH)₂量与CO₂反应后剩余Ba(OH)₂量之差确定,见公式(4);R,——Ba(OH)₂的反应量;R。——吸收器中原来存在的Ba(OH)2的量;R₁——与CO。反应后剩余Ba(OH)。的量。这意味着产生的CO₂的摩尔数由公式(5)得到:式中:R,——反应的Ba(OH)。的量。采用KOH为CO₂吸收剂释放的CO₂将与KOH按如下方程式反应,见公式(6):2KOH+CO₂→K₂CO₃+H₂O………(6)公式(6)的产物K₂CO₃是可溶的,不析出。8KOH+HCl→KCl+H₂O,pH=7 如公式(6)所示,用作CO₂吸收剂的KOH溶液中同时含有未反应的KOH和K₂CO₃。在滴定过KOH+HCl→KCl+H₂O,pH=7 (8)K₂CO₃+HCl→KHCO₃+KCl,pH=8.5 公式(6)和公式(7)中的pH变化是叠加的,无法区分。只有pH在7~8的范围内,对应于这两种反应的单一终点,才能用合适的指示剂识别出来。通过减去中和原KOH溶液所需的H+和公式(8)和公式(9)所示反应所需的H+,可确定吸收的mmolCO₂=(Vhcc)—VHct(s+g))×[HCl]………Vnc?)——公式(7)中消耗的HCl体积,单位为毫升(mL);[HCl]——盐酸溶液的浓度(0.05mol/L)。如果终点滴定仪可用,则无需指示剂,进一步反应即可测定CO₂的mmol。进一步加入HCl,使HCl与公式(9)生成的KHCO₃反应,见公式(11):KHCO₃+HCl→H₂CO₃+KCl,pH=4 公式(11)中消耗的等价物质量,因此公式(9)中消耗的等价物质量对应于公式(6)产生的K₂CO₃,对应于吸收的CO₂。因此,1molKHCO₃对应公式(6)中反应的1molCO₂,因此CO₂的mmol数相当于公式(11)终点VHccu)——公式(11)中消耗的HCl体积,单位为毫升(mL);最后由公式(13)得到CO₂以毫克表示的量:44——CO₂的相对分子质量(g/mol)。当采用NaOH作为CO₂吸收剂时,如果将钾(K)的符号替换为钠(Na)的符号,公式(6)~公式生物分解百分率是CO₂释放量与理论二氧化碳(ThCO₂)之间的比值。ThCO₂如公式(14)所示,生物分解率如公式(15)所示:S——样品的质量,单位为毫……TOC(%)——塑料材料(或参比材料,或如适用,负控制参比材料)的TOC除以100;9GB/T43282.1—2023/ISO23977-1:202044——CO₂的相对分子质量;12——C的相对原子质量。式中:%B——生物分解百分率;CO₂——产生的二氧化碳,单位为毫克(mg)。9.2外观检验在测试结束时,检查样品的状况。如果样品仍然存在,则回收样品以进行质量测定、其他分析和拍照。9.3结果表达与解释为每个测量间隔和每个试验瓶测得的CO₂值、生物分解百分率制定表格。对于每个试验烧瓶,以时间为横坐标,绘制累计二氧化碳释放量曲线,以及生物分解百分率曲线。可对平均生物分解百分率绘制曲线。生物分解率最大值由生物分解曲线平稳阶段的平均值或最高值求得,如当曲线开始下降或在平稳阶段缓慢增加时,表示试验材料的生物分解程度。试验材料的吸湿性和形状可能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试验尽可能选用化学结构类似的试验材料进行比较。当试验结果显示较低生物分解率时,试验材料的毒性资料可有助于结果的解释。10结果的有效性试验只有符合下列条件时,结果才被认为有效:a)180d后,参比材料(Fc)的生物分解率大于60%;b)6个月后,试验结束时空白F每升海水CO₂释放量不超过150mg;c)在平稳阶段或试验结束时,3个空白(Fg)试验容器中CO₂释放量的最大相对偏差应小d)在平稳阶段或试验结束时,3个参比材料(Fc)试验容器的生物分解百分率的最大相对偏差应e)测试结束时,负控制参比(烧瓶Fy)的生物分解率低于10%。如果不能满足以上条件,请使用其他天然海水重新试验。11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至少包含下列内容:a)本文件编号;b)所有关于试验材料、参比材料的必要信息,如TOC、ThCO₂和化学成分、配方(如已知)、形状、形态和数量;c)所用海水、海洋沉积物(如适用)的来源(见6.2);d)前处理阶段的描述,如适用(见8.4);e)该试验作为远洋海水试验(不添加沉积物)或作为悬浮沉积物海水试验(添加沉积物)进行;h)采用的分析技术,包括呼吸计和TOC的原理;i)试验材料和参比材料的全部试验结果(以表格和图片的形式),包括CO₂释放量和生物分解百分率值;j)迟滞阶段、生物分解阶段所用时间、达到最大生物分解率和整个试验所用时间,以及负控制参比Fy(如有);k)任何其他相关数据(如若样品仍有残留,最终样品分析及最终样品照片);1)为了确保生物多样性或避免营养缺乏,试验期间采用方法的详细信息(见8.5);m)任何与本文件规定的试验条件有偏差的内容。(资料性)呼吸测量系统示例可通过封闭系统吸收CO₂并用合适的滴定系统进行量化来实现CO₂释放量的测量,呼吸测量系统示例见图A.1。海水中的微生物、沉积物中的微生物(如适用)会消耗氧气并形成CO₂。所形成的CO₂由CO₂吸收剂[通常是Ba(OH)₂、KOH或NaOH]吸收,并滴定以确定吸收的CO₂量。通常情况下,使用容积为300mL的烧瓶装入约90mL来自远洋区域的海水,如果适用,加入沉积物(湿,0.1g/L~1.0g/L),呼吸测量系统中固定在聚四氟乙烯(PTFE)涂层纤维网之间的塑料条暴露在海水中的示例见图A.2。顶空约为210mL。标引序号说明:1——带有红外接口的压力测量头;2——用于CO₂吸收的吸收器;3——顶空;4——海水;5——磁力搅拌子;6——带有红外接口的控制器;7——pH电极(可选带有pH测量)。图A.1呼吸测量系统示例GB/T43282.1—2023/ISO23977-1:2020图A.2呼吸测量系统中固定在聚四氟乙烯(PTFE)涂层纤维网之间的塑料条暴露在海水中的示例GB/T43282.1—2023/ISO23977-1:2020[1]GB/T19276.1—2003水性培养液中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采用测定密闭呼吸计中需氧量的方法[2]GB/T19276.2—2003水性培养液中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采用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3]GB/T19277.1—2011受控堆肥条件下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采用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第1部分:通用方法[4]GB/T19277.2—2013受控堆肥条件下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采用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第2部分:用重量分析法测定实验室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5]GB/T22047—2008土壤中塑料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采用测定密闭呼吸计中需氧量或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6]GB/T32106—2015塑料在水性培养液中最终厌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通过测量生物气体产物的方法[7]GB/T33797—2017塑料在高固体份堆肥条件下最终厌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采用分析测定释放生物气体的方法[8]GB/T38737—2020塑料受控污泥消化系统中材料最终厌氧生物分解率测定采用测量释放生物气体的方法[9]GB/T40367—2021塑料暴露于海洋沉积物中非漂浮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通过分析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10]GB/T40611—2021塑料海水沙质沉积物界面非漂浮塑料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通过测定密闭呼吸计内耗氧量的方法[11]GB/T40612—2021塑料海水沙质沉积物界面非漂浮塑料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通过测定释放二氧化碳的方法[12]GB/T43282.2—2023塑料暴露于海水中塑料材料需氧生物分解的测定第2部分:采用测定密闭呼吸计内需氧量的方法[13]ISO14852:2021Determinationoftheutimateaerobicbiodegradabilityofplasticmateri-alsinanaqueousmedium—Methodbyanalysisofevolvedcarbondioxide[14]ISO18830:2016Plastics—Determinationofaerobicbiodegradationofnon-floatingplas-ticmaterialsinaseawater/sandysedimentinterface—Methodbymeasuringtheoxygendemandinclosedrespirometer[15]ISO22766:2020Plastics—Determinationofthedegreeofdisintegrationofplasticmateri-alsinmarinehabitatsunder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