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引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将其定位为我国塑造新优势的关键突破口。在新时代科技革命背景下,深刻理解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性,以及深入探究其实现路径,已成为推动我国教育强国建设的迫切需求。《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加速推进教育领域的数字转型与智能升级。[1]教育数字化不仅是现代教育的要求,更是培养未来人才、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要务。在这一新形势下,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促进教师和学生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可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丰富资源。因此,这对高校的课程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实践教学及其资源建设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数字化教育资源,作为“互联网+教育”的融合产物,具有优良的交互性、延展性和灵活性。它不仅能高效、便捷地呈现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而且规避了传统教育所带来的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然而,我国学者在高校的数字教学资源研究上,更多地依赖主观的文本分析,定量和客观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基于文献信息系统分析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归纳其相关的研究热点及趋势。本文利用CiteSpace工具,对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相关研究领域的发文现状、关键词突现情况及研究热点趋势、发文作者及机构合作关系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制作,通过定量数据分析方法,更形象地反映我国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二、数据来源与选择(一)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期刊库(VIP)这三个主要数据库,在这些数据库以“数字教学资源”和“高校”为主题词进行检索,筛选出200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发表的学术期刊论文。所选文献语种限定为中文。排除了无法获得全文、缺失作者或机构信息的文献,以及报告、会议、通知等非研究形式和重复报道的文献,共获得文献778篇。(二)研究方法利用NoteExpressV3.X软件对这些文献进行分类并使用查重功能去除重复项,经过逐条人工筛选,最终确定了375篇有效文献。采用Excel软件对这些文献的基本情况(发表时间、数量、期刊来源、作者及研究机构、基金支持)和研究内容(类型、方法、关键词、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制作相应图表。应用CiteSpace6.2.R4可视化工具对发文量、发文机构、高频关键词、关键词聚点、热点词时间序列及突现词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探索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三、研究结果与分析(一)发文量统计分析发文量是衡量科学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变化趋势反映了科学知识的演进和学者对该领域的关注程度。[2]如图1所示,数字课程资源领域的研究经历了循序渐进、喷涌爆发和稳定发展三个阶段。在初期(2003—2016年),发文量从最初1篇渐进增加,至2016年达到25篇,其中2015年更高达28篇。这一时期标志着教育数字化进入全面发展阶段,教育机构开始大力建设在线学习环境,并实现教学资源与学生的全程在线互动。同时,新的教学模式如远程教育和在线课程也应运而生。在中期(2017年),发文量达到38篇的峰值,这一增长与2016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教学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有关,该规划是推进教育信息化战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3]因此,高校纷纷加速建设自己的数字教学资源。在后期(2018年至今),发文量进入一个稳定发展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教育领域的教学环境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融合阶段,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教育行业带来了革命性变革。这一阶段发文量的下降可能是因为学术界的研究兴趣的转移,从广泛的数字教育资源转向更细分的领域,如云计算技术、共建共享等具体技术或策略的深入探索。到了2023年,发文量轻微增加可能与2022年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上线有关。这一平台的推出标志着近些年积累的经验和技术正在转化为更系统化、更智能化的教育数字化实践。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数字教育资源领域的持续发展,也预示了该领域研究方向的新动向和深化。(二)高产机构分析高校数字教学资源的研究文献涉及284个机构。如表1所示,其中排名前六的机构分别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教育出版社、广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南华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发文量最高,但其研究集中在2005—2010年间,关注点在于数字化赋能高校图书馆,包括图书馆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研究时间跨度长达12年,重点放在数字教材的开发,结合实际课程教材在纸质教材建设和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广州大学杨玉宝等人的研究侧重于“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平台网络学习空间”项目,全面回顾了基础搭建、资源整合、资源共享及应用等方面的工作。[4]江苏师范大学孙荣通过调研国内15所高校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的构建情况,探讨了以Drupal为软件平台构建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门户的可行性,并提出了高校资源门户的设计方案。[5]张怀南等人详细分析了云计算和区域性高校数字教学资源的四种内容,并提出基于该技术的教学资源建设的可行性和建设模式,同时也提出了建设中应当注重的问题。[6]南京农业大学刘磊等人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调查了高校师生对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的认知、需求和应用现状,并据此构建了基于Moodle的参与式图书馆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系统模式。[7]南华大学的李忆华则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问题出发,强调了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和技能的必要性,推动数字化教学应用场景的重构,建设基于多元需求的数字资源,完善数字化教学交互性,并以数据要素驱动教学创新。[8]这些研究共同揭示了高校在数字教学资源领域的丰富经验和深入探讨,为数字化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三)突现词分析突现词分析关注短时间内频次发生显著变化的关键词,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研究主题的前沿发展趋势。突现词强度表示该关键词在短时间出现频次骤增的程度。通过设置Burstness选项卡中的γ值为0.3,本研究最终识别出25个突现词,如图2所示。图中的“Begin”指的是关键词首次出现频次骤增的年份,而“End”则是结束的年份,线段代表突现的时长。早期关键词如“课程建设”“网络课程”“资源整合”表明高校在数字化背景下早期便开始着手课程资源的建设,强调资源的整合和网络课程的开设。这些初期的努力也为后续数字教学资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关键词,如“移动学习”“资源共享”“资源整合”“教学平台”,凸显了教学平台在数字化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教学平台的建设不仅为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和工具的提供创造条件,而且通过数字教学资源的整合实现了知识的广泛传播和共享。移动学习作为教学平台的一种教学形式,通过移动设备为学习者提供便捷的学习体验,推动了学习场景的拓展。近年来,突现的关键词包括“共享策略”“教学质量”“教学模式”。共享策略的出现说明高校开始积极应对共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制定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全国普遍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凸显了教学模式转变的重要性。在这种模式下,高校致力于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学质量。这些变化表明,在数字教学资源领域,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当前的重要研究方向。(四)研究热点分析为了深入了解当前高校数字教学资源的研究热点,本研究运用CiteSpace工具,将节点类型设定为关键词,并对出现频次排名前10%的关键词进行了共性分析,如表2所示。通过中心性分析,本研究发现“教学资源”和“数字化”与其他关键词联系密切,分别具有较高的中心性。如图3所示,关键词聚类图谱对以上热点关键词进行了归纳整理,高校数字教学资源研究可综合为三个主要方面。首先,从背景阐述来看,高校在数字化时代迎来信息化转型,并积极利用教育信息手段提升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新兴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为构建多维度的生态学习环境提供基础,为终身学习奠定重要基石。依托数字技术的线上线下教育深度融合,满足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推动教学改革,并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数字教学资源。在云计算技术的助力下,资源和信息实现了有效的整合与共享。其次,关于数字教学资源的形态,当前数字教学资源涵盖了诸如数字素材、数字教材、网络课程、数字应用等多种类型。这些类型又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子类别,如数字教材包括静态媒体、多媒体、富媒体、智能化等形式;网络课程主要以慕课、微课、直播课为主体;数字应用则包括网站、App、小程序、插件、虚拟仿真系统、游戏、教学工具等。数字教材和网络课程通过数字教学平台展示,并可配置讲义、课件、练习和系统等多元素数字教学素材。[9]最后,关于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的路径演变,高校数字化经历了从“自建”向“共建共享”转变的过程。在自建阶段,高校主要依赖自身资源,根据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需求自主构建数字教学资源。然而,受高校水平、教师素养、学科专业、地域文化等限制,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水平并不均衡。因此,高校提出“共建共享”模式,通过共同参与、建设和分享,高校间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学习者提供统一的教育资源,促进公平。与企业的共建共享可提供符合市场需求、行业发展的数字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提升职业技能。通过灵活运用“自建”和“共建共享”,高校数字化建设有望解决数字教学资源层次低、效率低、重复建设的问题,进而推动数字教学资源的健康发展。四、结论和建议通过知识图谱、内容分析和文献计量统计等方法,对近20年数字教学资源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回顾和审视,揭示了当前研究领域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首先,在教育行政和管理机构层面存在缺乏激励与保障机制来支持教师利用教学资源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教师对数字教学资源的积极支持。其次,数字教学资源系统规划和管理不足,导致出现了资源分散、重复,优质资源匮乏、利用率低,平台管理成本高以及版权保护不力等问题。这种混乱的问题阻碍了数字教学资源的有效运用,需要通过建立更为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机制来解决。最后,当前研究的关注点过于集中在资源建设上,忽略了资源使用中的过程性服务。大量庞杂的教学数字资源导致学生在搜索中难以确定课程的科学性,盲目地在网络中漫游,浪费了大量时间。此外,数字教学平台缺乏足够的引导服务,学生难以识别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个性化资源和推荐系统的不足,以及对学习全过程性数据的充分利用,也是当前数字教学资源使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第一,高校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急需科学且可操作的设计标准,以提升整体水平。各高校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缺乏统一的整合标准,这影响了资源的共享和实际效果。因此,在制定标准时,应全面考虑技术、教学理念和学科特性,确保标准既科学合理又实际可行。首先,建议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与其他机构保持紧密合作,取长补短,根据社会专业发展和课程改革等方面,合理布局数字教学资源。其次,建议在标准制定中融入学科特殊性和地域文化,以实现更好的定制化和个性化。最后,为了避免数字资源的重复,建议在高校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收集。这样的全面推进将为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同时促进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第二,积极优化一线教学团队。一线教师在教学资源建设和使用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他们需具备处理和应用数字资源的能力。随着数字教学资源的全面普及,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变得刻不容缓。高校应进行顶层设计,合理规划和科学统筹教师的发展资源,并建立多渠道的教师信息素养能力提升体系。应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作用,邀请国家在线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和优秀名师分享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案例。同时,可邀请数字教学资源平台的企业提供对教师全过程的指导和技术支持。通过这些措施,高校可以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适应数字教育的发展趋势,提高其信息素养水平,从而更有效地运用数字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第三,建立高校间学生学分互认制度。我国致力于构建智慧教学平台,旨在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打破不同地区、城市、高校之间的资源配置不均的局面,使全国范围内的学生随时随地能够获取精品共享课程和一流学校的优质课程。因此,高校可以灵活采取学分互认制度,确保不同高校学生跨校学习所获得的学分能够相互认可和转换。这一举措旨在鼓励学生跨校选课,提高数字教学资源的整体利用率,实现校际优势互补。具体实施中,可在各高校数字教学平台中设立校外专题,引入具有学科特色和高校特色的优质数字课程供学生修读。这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也有助于学生拓宽知识领域。同时,建议建立合理的互享机制和互认制度,确保学生能够在跨校学习中获得公正、有效的学分认可。这一综合措施将进一步促进高校间的资源共享,推动数字教学资源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和整体提升。第四,健全制度保障是推动信息化教学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宏观层面,国家应建立健全相应的法规和政策,明确数字教学资源的管理责任和奖惩机制,为高校提供明确的指导和支持。同时,高校内部也需要建立微观层面的管理制度,包括明确院系课程负责人的责任,要求他们负责教学资源的整理和归纳,并定期更新。专业负责人应对数字教学资源的质量负责,并积极参与资源的更新和改进。为确保教学质量,高校和教育行政机构应建立激励机制,对教师建设的数字教学资源进行奖励,并鼓励教师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此外,完善数字教学资源的评价体系,确保评价体系既科学严谨又贴合实际需求,以提高数字教学资源的质量和有效性。整体而言,制度的健全将为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提供有力支持,推动高等教育迈向数字化时代的更高水平。五、结语在数字化时代的大背景下,高校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和优化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它不仅涉及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更新,还包括管理机制、师资力量和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