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2024届高三七校联考第一次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湖南省岳阳市2024届高三七校联考第一次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湖南省岳阳市2024届高三七校联考第一次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湖南省岳阳市2024届高三七校联考第一次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湖南省岳阳市2024届高三七校联考第一次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岳阳市2024届高三七校联考第一次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及

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工(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学经典往往暗含了传统的延续,也昭示着对于传统的突破。抗战时期文学经典的创作需要

面对古典和五四两个传统。与政治上中国特色道路的寻找相呼应,抗战时期文学正是通过对

民族化和现代性的双面追求,在与两大文化传统的对话中诞生了超越五四的经典之作。

古典文化在抗战时期文学中有大量的复活,较突出地表现为内容上对传统道德的肯定和形式

上对历史典故、诗词意象和传统文学形式的借用。这些传统文化因子增强了文学的宣传效

果。但仅此还不够,只有摒弃古典与五四的二元对立,充分展开对话,才能把传统转化到自

己的写作之中并使它们成为想象性的存在,从而获得成为经典的“原创魅力”。

思想上,抗战时期出于向文化传统寻找民族凝聚力的需要,促使文学在五四反叛传统的地方

重审传统。比如,与离家、反抗父权的五四情结不同,抗战时期文学对家园意识的诠释、对

家庭亲情的依恋、对家族文化的反思等恰恰成就了契合时代心理的民族经典。《荷花淀》等

小说在水淀荷香中表现乡妇农人的恋家与卫国的统一,表现底层民众现代民族意识从思乡恋

家中的觉醒。再如,与批判乡村的封闭、愚昧不同,《四世同堂》《呼兰河传》等作品中的

城镇意象,以及艾青诗歌中的土地意象,都以农业文明的生活场景勾连起了乡土中国的共同

记忆,获得了不断流传的经典价值。

形式上,抗战时期特别关注古典文学形式的理论讨论,也是对战时民族主义心理诉求的一种

回应。强调中国小说作为“正史之余”的故事性、讨论诗化传统、分析中西文学的各自优长等

等,都表现了对五四文学过于西化进行补正的理论自觉。但创作中对传统的简单回归并不能

产生经典之作,而是需要实现中西文化的内在对接。流传一时的新章回小说,如《吕梁英雄

传》,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但过于趋旧,在出新上折损了经典性。张爱玲小说通过古

典意象、说书模式等传统方式与现代小说技术的结合,将现代质素本土化。巴金的《寒夜》

等作品采纳地域方言,精粹民族口语,实现了对五四文学过于欧化的校正,集合了中西语言

形式的优点,显得更素朴、更蕴藉。

抗战背景下文学内容与形式的民族化回归是对五四的反拨与调整,也是五四思想武器的现实

运用。张爱玲谈及她创作背后的五四影响,说“只要有心理学家所谓民族回忆这样东西,像‘五

四’这样的经验是忘不了的,无论湮没多久也还是在思想背景里”。先锋文化只有在事后与主流

文化融合才能被确认,五四文化正是经过本土化的过滤才得到了整合,继而沉淀为传统的一

部分。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指出:“现代性显而易见是同作为过去了的过去的决裂,同时又

把过去弹射进现在。”抗战时期文学中两大传统的关系也应从这个思路来理解。在反叛中继

承、在回归中超越,代代文学经典正是在对话中生成、积淀,参与着文学传统的生长。

(摘编自张谦芬《对话:抗战时期文学经典的生成与流传》)

材料二:

孙犁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生涯时曾反复强调:“我的创作,从抗日战争开始,是我个人对这一伟

大时代、神圣战争所作的真实记录。我最喜爱我写的抗日小说,因为它们是时代、个人的完

美真实的结合。”由此可见,“抗战’这一在当时最重大的政治主题,已然成为孙犁多数诗化小

说最直接和最主要的题旨,他以自己特有的腔调加入到民族抗战的大合唱之中,完成了一个

爱国知识分子应有的时代使命。为了实现这一表达意图,孙犁在其充满诗意的抗战小说中创

造性地借鉴了中国史传小说中较常见的两大叙事策略:一是隐性的“正邪对比”原则,二是“夫

唱妇随”的传统母题的现代性转化。

在孙犁小说中,少有对日本侵略者形象的正面描写,作者在这些小说中着墨更多的还是对人

民的讴歌:颂扬他们的勇敢、顽强,礼赞他们的善良和淳朴,诗意地抒写夫妇之爱、亲人之

爱、同志之爱。这种“正邪对比”原则的自觉运用,使得孙犁一方面能较好地契合四十年代解

放区的文艺政策,另一方面又较好地弥补了自己生活体验上的不足。但孙犁毕竟是在五四新

文学传统熏陶下成长起来的现代作家,他在借鉴“正邪对比”模式的同时,也摒弃了古典小说

对故事奇特性的过分追求,由此也强化了其小说诗化和散文化的效果。从接受效果来看,欣

赏这种诗意化和散文化的文体需要更余裕的审美空间和更从容的审美心态,这在民族矛盾日

益尖锐、需要作家和诗人峻急呼号的抗战年代显然有些不合时宜。这可以部分地解释为什么

一些读者会忽略孙犁小说“抗战主题”的存在,也可以解释为何在四十年代的解放区文坛孙犁

没能成为像赵树理那样广受赞扬的“主流作家”。

人们已经较多地注意到孙犁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认为“他笔下的女性之美,既有纯洁、优美、

俊俏的外在形式之美,更有新觉悟、新精神与新风采的内心美”。但我们在他众多写到夫妻

关系的小说中同样不难发现“新精神”之中的“旧模式”——对传统的“夫唱妇随”叙事母题的自觉

化用。水生嫂等美丽贤惠的女子都非常坚定地与作为抗日战士的丈夫站在一起,即或有少许

的怨言,但那都只是小女子充满爱意的娇嗔,让读者反觉得其形象逼真、可爱。自然,这些

女性已经不再是男子的附庸,她们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与男子并肩战斗的勇气;但那种骨子

里流露出来的“妻以夫荣”的传统女性心理还是让普通中国读者感到似曾相识。同时我们要看

到,孙犁对这一传统母题进行了极富时代特色的现代性转化:不但“随夫”的思想发生了质的

飞跃;而且人物形象的审美功能也具有了现代品格——这些女性不再是作为男性形象的补充

和陪衬,而是成为小说的主角或是成为小说创作动机的主要促成者。

(摘编自任军《孙犁诗化小说的时代精神及其叙事策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抗战时期文学经典的生成,与能较好地继承和超越古典、五四两大传统有着很大关系。

B.《吕梁英雄传》在传统形式的理论讨论上做了有益尝试,但因创新不够影响了经典性。

C.材料二中“特有的腔调”是指孙犁的小说充满了诗意美,与其他抗日小说有明显不同。

D.因与需要峻急呼号的抗战年代不太合拍,孙犁的诗化小说没能成为解放区文坛的主流。

2.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某位抗战时期文学作家无法把传统转化为写作中想象性的存在,我们可据此推知他没有将

古典和五四两大文化传统有机融合。

B.张爱玲的话告诉我们,五四精神是一种民族回忆,在经过时间的过滤和整合之后会成为传

统的一部分,影响后来经典的创作。

C.孙犁对“正邪对比原则”的成功运用启示我们,恰当运用传统文学的优秀创作技法,可以让

作者找到个人创作与时代精神的契合点。

D.如果孙犁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仍像传统作品中的一样,仅是男性形象的陪衬,那么这些女性

形象的审美功能就很难具有现代品格。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融汇中国传统的绝句、欧洲传统的十四行诗以及现代诗的特点,是

集合各诗结构形式所长而创造出的“混血儿”。

B.艾青的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继承了五四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以深情的笔

调,讴歌自己的保姆,控诉不公正的世界。

C.巴金的《春》《秋》讲述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及分化,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衰退,是呼吁自由

民主、追求人性解放的一面旗帜。

D.孙犁创作的“白洋淀纪事”系列小说在家务事、儿女情中见时代风云,让人体会到“热土难

离”等传统乡土观念的时代性转化。

4.材料一说“古典文化在抗战时期文学中有大量的复活”,请以课文《荷花淀》或者《小二黑

结婚》为例,简要谈一下古典文化复活的具体表现。(4分)

5.在当今时代,文学创作如何对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内容,简

要谈一下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11(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橘颂①

张炜

劈柴燃烧的声音真好。在这个特殊的月份,屋外比屋内暖和得多,特别是入夜之后,屋里有

些冷。他坐在桌前,拥着橘颂,把灯苗捻大。端详了一会儿屋子,觉得墙上光光的,应该贴

点什么。“我要写一张大字了。”

橘颂跳到铺好的宣纸上,他不得不把它抱到一边去。

蘸饱了墨,想想要写的字。最后他写了八个字: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②。"

署上名字,盖了印章。贴在墙上,退远些看。意犹未尽,再写一张: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橘颂站在刚贴好的大字下面,仰脸看着。老文公念了两遍,对它说:“这是战国大诗人屈原的

诗啊,他在赞美一棵橘树。”

夜深了。难以入睡。老文公发现橘颂今夜像自己,毫无困意。他知道这是为什么——明天就

是那个大日子,河两岸的槐花要开了。

“我们早些睡吧,攒足精神,去看那片槐花。我们不是一直在等这一天吗?”他率先躺下,拍

拍橘颂。

老文公睡着了。

醒来太晚。他对睡眼惺松的橘颂说:“咱们得抓紧点,今明两天有重要的事情啊!”

早餐过后,他去书架上取来请柬。看过槐花后有一个重要事项,就是要亲自把它们交到两人

手中。他在请柬上填写具体时间:明晚七点。

“走吧,今明两天有我们忙的哩。”他将请柬放进内衣口袋,按了按。

一出门就是熏人的花香。“这可非比寻常啊!河边的槐花是有名的,听说那些采蜜的人,每年

春天都来河岸搭帐篷。当然了,这是从前,时代已经发生了变迁。”

他揪着橘颂的两只胖爪,迈下石阶。

上午十点,多好的太阳,天上没有一丝云彩。河北岸,那一片树冠一夜间变得雪白,银色披

挂,堆积得像小山,又像浪涌。

他站在最后一级石阶上,屏住呼吸。“颂啊,你该从背上下来了,你要就近看,好好看。这是

春天的高潮!一个连一个的高潮!前些天咱们看过了迎春、连翘、桃李、山樱、丁香、梧桐

和紫藤!顺着石墙哗哗流下来的紫藤啊!你得记住!”

橘颂一边走一边嗅,眯起双眼。它轻手轻脚,像惧怕,像害羞,走到一棵高大的槐树跟前。

它仰脸,纵身一跳,向上爬去。它一口气爬到了树顶。

老文公从繁花中寻找它的脸庞。好密的花冠。

“橘颂,你在哪里?”

为了一个盛隆的夜晚,老文公精心准备。这是第一次宴请。他觉得自己正代表亲人,举行一

场迟到的宴会。

赴宴的只有两户,三人。但这是整个的山村,所有的乡亲。

条件所限,菜肴只能如此。他认为这场晚宴既要丰盛,还要讲究。橘颂从一开始就参与其中

——它在树顶折下一些槐花,当槐花扑扑落地时,老文公就把它们兜在怀中。

那将在最后作为主菜端上:槐花饼,外焦里嫩,香气扑鼻,微咸,有一点蜜的味道。

他庆幸自己带来几只高脚酒杯。“我这穷讲究的毛病一辈子都改不了,不过,多尊贵的客

人!”他把杯子找出,擦得程亮。餐具不错。他特别满意的是三叉青铜烛台和一包蜡烛。“我

们今晚要点蜡烛了!”他对橘颂说。

橘颂跳上桌子,嗅着刚铺上的桌布。

他把每一道菜肴写在纸上:腌小黄瓜、火腿、香椿鸡蛋、蒲菜汤、煎鱼、炖蘑菇、肉片白

菜。最后:槐花饼。他看着排成诗行一样的菜单,点点头:“不错。”

半下午时分,杯子和白瓷碟一一摆上。一瓶上好的干红、一瓶老酒。五点多钟,门敲响了。

李转莲提前来到,带来几只松花蛋。她要帮厨,老文公说:“这可不行。您是客人。”

李转莲的另一只手里有个布卷,一直没有放下。

“那是什么宝贝?”

李转莲把布卷放下。随着一点点展开露出了斑斓的颜色——一棵橘树。

大伞一样的树冠,墨绿的叶子,累累硕果缀满枝头,而且是上下左右对称生出。

老文公站在桌前,一直没有出声。橘颂跃上桌子,老文公赶紧将它揽住。他深吸一口气:“多

么棒!这就是我要的那棵橘树!”

李转莲两手合在胸前。

“咱这就贴在墙上!有了它,才是真正的晚宴啊!待会儿我们要敬它一杯!”

他放下橘颂,寻找贴画的地方。它被贴在了墙的正中,桌子对面。

老文公摆好凳子,将五个瓷盘端正一下,又加了白色的餐巾。他去灶屋完成最后的菜肴,让

李转莲坐在桌前。

天就要黑下来,蜡烛插上了青钢三叉烛台。晶莹的杯子和瓷盘映着烛光。

一股香气溢出,李转莲坐不住了。她想推开灶屋,可门是合上的。

“哎呀,太香了!”李转莲在门外喊。老棘拐一手扯着水根,一手提着布袋出现了。老文公端

出一张又大又圆的槐花饼。“老哥啊!”他叫着,放下饼,拍打老棘拐的肩膀,抚摸水根的头

发。

“我没别的好东西,就带来这个吧。”老棘拐打开布袋,取出一串蘑菇,还有一个很大的玻璃

瓶,是一瓶水。

“这是最好的,再没有比它们更好的!”老文公双手捧住。

大家入座。橘颂坐在垫高的凳子上,在老文公身侧,对面是老辣拐。它和大家一样,大瓷碟

上放了一个小碟,不同的是里面盛满鱼丸。

老文公举杯站起,看着墙上的橘树。烛光闪闪,枝叶摇动,金色的果实一伸手就能摘下。

“尊敬的女士,先生们!在这个槐花盛开的夜晚,请接受我们——我和橘颂我们俩的祝福!”

(有删改)

【注】①小说《橘颂》讲述了86岁的老文公在冬日将尽之时,为奔赴与故乡春天的约会,带

着名叫橘颂的猫住进祖上留下来的山间石屋,专心整理自己的书稿,并与石头村留守的村民

交往的故事。②与后文“青黄杂糅,文章烂兮”都是屈原《橘颂》中的诗句。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两大主要情节是赏花和举办宴席,它们都与槐花这一物象有一定关联性。

B.为做槐花饼宴请乡亲,惧怕、害羞的橘颂负责摇落槐花,老文公负责兜住槐花。

C.正准备宴席时,老文公迎来了当晚第一位客人,并亲自张贴起客人带来的橘画。

D.“多么棒”“这是最好的”,老文公对客人礼品的赞美体现了他真诚感激之情。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槐花饼作为宴席桌上的最后一道主菜,作者对它主要通过正面实写来突出了它的甜蜜香

气,也以此突出了老文公诚心待客的真挚情怀。

B.“有了它,才是真正的晚宴啊!”借老文公对橘画的赞美,照应小说的标题,呼应前文老文

公书写《橘颂》诗句的情节,使故事更紧凑集中。

C.文中“堆积得像小山,又像浪涌”通过正面描写突出槐花外在特点,而茹志鹃《百合花》枪

筒里“多了一枝野菊花”则通过细节烘托人物。

D.文中“拍打老棘拐的肩膀,抚摸水根的头发”和鲁迅《祝福》“(祥林嫂)讪讪的缩了手,

又去取烛台”都能以外在动作刻画人物内在特征。

8.请简要分析“橘颂(猫)”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

9.作者认为“比较明显的、强烈的诗性,这极有可能是当代所有好小说所必备的品格”。请结

合文本分析本小说是如何体现“诗性”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简点使右仆射封德彝等并欲中男①十八已上,简点入军。敕三四出,征执奏以为不可。

德彝重奏:“今见简点者云,次男内大有壮者。”太宗怒,乃出敕:“中男已上,虽未十八,身形

壮大,亦取。”征又不从,不肯署敕。太宗召征,作色而待之,曰:“中男若实小,自不点入

军。若实大,亦可简取。于君何嫌,过作如此固执?朕不解公意!”征正色曰:“臣闻竭泽取

鱼,非不得鱼,明年无鱼。焚林而畋,非不获兽,明年无兽。若次男已上,尽点入军,租赋

杂徭,将何取给?且比年国家卫士,不堪攻战,岂为其少,但为礼遇失所,遂使人无斗心。

若多点取人,其数虽众,终是无用。若精简壮健,遇之以礼,人百其勇,何必在多?陛下每

云,我之为君,以诚信待物,欲使官人百姓,并无矫伪之心。自登极已来,大事数件,皆是

不信,复何以取信于人?”太宗愕然曰:“所云不信,是何事也?”征曰:“陛下初即位,诏书

日:‘逋租宿债,欠负官物,并悉原免。’即令所司,列为条例。秦府国司②,亦非官场陛下自

秦王为天子国司不为官物其余物复何所有?又关中免二年租调③,关外给复一年。百姓蒙

恩,无不欢悦。更有敕旨:’今年白丁多已役讫,若从此放免,并是虚荷国恩。若已役已输,

令全纳取了,所免者皆以来年为始。‘散还之后,复更征收,百姓之心,不能无怪。来年为

始,何以取信?又陛下所与共治天下者在于刺史、县令,常年貌阅④,并悉委之。至于简

点,即疑其诈伪,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太宗曰:“我见君固执不已,疑君蔽此事。今论国

家不信,乃人情不通。我不寻思,过亦深矣。行事往往如此错失,天下何以为治乎?”乃停中

男,赐金瓮一口。

(节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

[注]①中男:唐初规定百姓十六至二十一为中男,二十一以上为成丁。②国司:这里指国家的

一个部门。③租调:赋税。④貌阅:即“阅其貌以验老小之实”,是防止逃避赋役的措施。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亦非官A场B陛下C自秦王为D天子E国司不为F官物G其余物复H何所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敕,特指皇帝的诏书、命令,是皇帝个人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不可更改。

B.固执,本义指坚持不懈,后多指坚持成见。文中太宗认为魏征过分坚持自己意见。

C.逋,在文中指拖欠,与《陈情表》中“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逋”意思不同。

D.白丁,泛指平民,按古代衣冠等级,平民只能穿没有任何染色的麻棉织成的衣服。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征不赞同封德彝等人关于征兵的主张。封德彝重奏后,唐太宗很生气,命令:未满十八

岁的中男,只要身体壮大,亦可征召入军。

B.唐太宗很不能理解魏征的做法,召他来问话;魏征正色以对,批评唐太宗做法的错误,表

现了魏征犯颜直谏、不避利害的可贵精神。

C.魏征认为,皇帝虽然希望官吏百姓都没有矫饰虚伪之心,但自身却没有做到;而唐太宗认

为自己诚信待物,对魏征的话惊愕、不满。

D.唐太宗认识到是因为自己不了解民情而错怪了魏征,最后采纳了魏征的建议,并给予赏

赐,显示出唐太宗虚怀若谷、善于纳谏的品质。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精简壮健,遇之以礼,人百其勇,何必在多?

(2)我不寻思,过亦深矣。行事往往如此错失,天下何以为治乎?

14.魏征反对征召中男入军的理由有哪些?请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停云①(节选)

陶渊明

东园之树,枝条载荣。竟用新好,以怡余情。

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说彼平生。

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翩②闲止,好声相和。

岂无他人,念子实多。愿言不获,抱恨如何。

【注】①此诗从首句中摘取二字为题,本诗为节选部分。②敛翩:收敛翅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四句写东园之树繁茂蕨蕤,眼前美好的景色使诗人产生愉悦之感。

B.“人亦”四句写岁月飞逝,人生苦短,盼望能与朋友促膝而谈,细诉平生。

C.诗歌用词精练,“竞”写出了园树的生机,“促”表现出朋友之间的亲密。

D.整首诗情感真挚朴素,“念子实多”“抱恨如何”间接地表达了思友之情。

16.请赏析“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翩闲止,好声相和”四句。(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长时间见不到彼此总是会给恋人造成困扰,甚至成为扼杀爱情的因素,但宋朝的秦观却

不这么认为,他的理由是“,

(2)游山玩水常常能引发人的思考,苏轼在游览了鄱阳湖附近的石钟山后,深深地感慨:如

果“,”,是不能获得事实真相的。

(3)古人在写作诗歌的时候很喜欢用到“倚”字。可以是人倚物,也可以是物倚物等等,比如

“",又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工(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赏牡丹、吃香椿、饮谷雨茶,当人们在鲜花和美食中细品幸福生活的滋味、感受这个春天的

最后一次回眸时,春天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已经近在咫尺。《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三

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子水也”,即“雨生百谷”。谷雨因此得名,可谓Ao

①犹记每年的谷雨节,母亲都要去茶园摘茶。②茶叶摘回,放在锅里炒焙,母亲用手慢慢揉

搓,就形成了谷粒大小的尖叶,曰“谷雨尖”。置热水浸泡于玻璃杯中,茶叶舒展,纤毫毕

现,茶香四溢,Bo③逢年过节,母亲就拿出这些茶叶招待客人,礼仪隆重。母亲一遍遍地

念着,这是谷雨尖,是谷雨茶。④谷雨这个词,就从母亲嘴中吐出,像是节气的痕迹还刻在

时间的深处。

夜晚,父亲肯定C,难以入睡。农事堆积在那里,把父亲拽向节气的深处。再过三个月,谷

子就该成熟了。虽然它们还没移植到水田中,但它们的青苗正在垄间茁壮。然后,它们发

豆、抽穗、扬花、结实,被阳光烤熟,接着收割、晾晒、净枇、入仓,滋养着我们的肠胃。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句子中的“该”与文中加点的“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您这么大岁数了,站了一天柜台,够呛啊,该歇歇了。

B.三十里,一路走回去,该路过多少大大小小的林子啊!

C.其通俗自然的用语和深入浅出的阐述,大大增强了该书的可读性。

D.人家该咱们的,咱们该人家的……算一算,看看还能剩下几个钱。

20.“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这两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一般来说,①,而一年四季都在同一个地方逗留和繁殖的称为留鸟。但这两者之间的界定

其实并没有很严格,因为如果留鸟所在的栖息地被破坏或者食物减少,它们也会考虑迁居到

其他地方。候鸟也需要为食物和筑巢的地方操心,季节的变化会促使它们主动去往温暖的气

候中,寻找可以满足这两种“必需品”的地方。

通常来说,许多鸟类每年会进行两次迁徙,春季来临时,它们向北飞行,夏季在温带或寒带

进行繁殖,秋冬季节②。当然,在南半球,方向是相反的。而这就是鸟类迁移模式中最常

见的一种:③,或者说沿南北方向迁徙,比如很多人熟悉的大雁南飞。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不常见的迁徙模式。在欧亚大陆上,部分雀形目的鸟类不再向南迁徙至

非洲的越冬地,而是一路向西飞向法国南部过冬,这种自东向西的迁徙模式不属于传统的南

北方向“鸟类迁飞路线”,而是沿着“经度”进行迁徙。在20世纪末,西欧和南欧的气温升高,

使得这些地区比以前更适合鸟类过冬,它们无需飞行更远的距离就能安定下来,对鸟类来说

是一种风险更低的迁徙方式。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50

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因老板回家结婚,1月10日至2月14号闭店。”今年春节,杭州一家店铺门面上粘贴的通

知在网络上走红,一度冲上了热搜。这张通知上,密密麻麻写满了陌生人的祝福:“早生贵

子”“恭喜恭喜”“新婚快乐,白头偕老”“恭喜老板,百年好合”……这张写满祝福的通知引发人们

热议,人们纷纷表示,小小的善举令人感动,杭州这座城市太暖心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在传统形式的理论讨论上做了有益尝试”错。原文“如《吕梁英雄传》,在这方面做了有

益的尝试”中的“这”是近指代词,指代上一句中的“中西文化的内在对接”)

2.A(推断错误,原文是“只有摒弃古典与五四的二元对立,充分展开对话,才能把传统转化到

自己的写作之中并使他们成为想象性的存在”,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不能否定后件推出否

定前件)

3.D(材料一第三段的观点是“思想上,抗战时期出于向文化传统寻找民族凝聚力的需要,促使

文学在五四反叛传统的地方重审传统”。D.“热土难离”等传统乡土观念的时代性转化是在五四

离家情结上的重新审视,能支撑观点。A.是结构形式的中西结合,且不属于抗战时期文学;

B.“继承了五四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不属于“在五四反叛传统的地方重审传统”;《大堰河——

我的保姆》也不属于抗战时期文学;C.是反叛传统,追求五四的主张“民主、科学”)

4.示例一:①在内容上肯定传统道德。《荷花淀》自觉化用了传统的“夫唱妇随”叙事母题,流

露出“妻以夫荣”的传统女性心理。②在形式上借用了诗词意象营造意境。运用月亮、女人、

荷花等意象,营造了清新宁静的氛围,充满了朦胧美、诗意美。(4分。每点2分)

示例二:①在内容上肯定传统道德。《小二黑结婚》体现了孝道文化在农村的巨大影响力(从

长老权利、熟人社会角度分析亦可)。②在形式上采用了传统的文学形式。采用了传统的评书

形式讲述故事,故事性强,通俗易懂。(4分。每点2分)

5.①在思想上,向文化传统寻找传统文化因子,在反叛传统的地方重审传统;在形式上,关

注传统文学形式的理论探讨与实践。②紧扣表达意图,借鉴传统模式、母题,进行现代性转

化,在反叛中继承,在回归中超越。③实现中西文化的内在对接,对西方文化进行本土化过

滤,继而沉淀为传统的一部分。(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惧怕、害羞的橘颂”错误,根据“橘颂一边走一边嗅,眯起双眼。它轻手轻脚,像惧怕,像

害羞,走到一棵高大的槐树跟前”可知,“像惧怕,像害羞”是作者对橘颂轻手轻脚神态动作的

推测性描摹,并不是真的“惧怕、害羞”。故选B。

7.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正面实写”错误,根据“那将在最后作为主菜端上:槐花饼,外焦里嫩,香气扑鼻,微咸,

有一点蜜的味道”可知,这是老文公采摘槐花时想象的情景,是虚写。“'哎呀,太香了!‘李转

莲在门外喊”,这是侧面衬托槐花饼香气诱人。故选A。

8.①橘颂(猫)是老文公最亲密的伙伴,不可或缺。(1分)②橘颂(猫)是文章重要的组

成部分,很多情节与之有关,“橘颂”帮老文公摘槐花,还推动了情节发展。(1分)③“橘颂”

的名字本身就意味着,文章主题是歌颂和赞美那些留守故土、不为物移、善良坚韧者的精神

内涵。(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标题在文中作用的能力。

①从内容方面分析,橘颂(猫)是小说中的次要形象,它和86岁的老文公一起住进祖上留下

来的山间石屋,是老文公最亲密的伙伴,二者相依为命。

②从情节结构方面分析,橘颂(猫)是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推动了情节发展,如橘颂

(猫)陪老文公一起写书法,一起赏花,一起招待客人;更重要的是橘颂帮助老文公“摘”槐

花,“橘颂从一开始就参与其中——它在树顶折下一些槐花,当槐花扑扑落地时,老文公就把

它们兜在怀中”,没有橘颂的帮助,老文公就没有办法做宴请客人的最后一道的大餐——槐花

饼了。

③从主旨情感方面分析,橘颂的名字就来源于屈原的《橘颂》,屈原借助橘颂,歌颂了它高

洁的品质,对故土的热爱和坚守;而老文公将猫的名字取为“橘颂”,加上他书写的“深固难

徙,更壹志兮”可知,"橘颂”也寄托着老文公,以及坚守故土的李转莲、老棘拐等人对故乡难

舍的情结,歌颂了留守故土、不为物移、善良坚韧者的精神内涵。

9.①语言诗意化。引用屈原《橘颂》中的诗句,让小说充满一种诗的意境。②内容诗意化。

如,给猫取名“橘颂”;李转莲赠橘树画;邀请乡邻参加晚宴,携橘颂一同送上祝福等。③主

旨情感诗意化。老文公奔赴与故乡春天的约会,坚守梦想的“归去来兮”。(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

①语言诗意化。引用诗词名句。屈原的重要作品《九章》中,有名篇曰《橘颂》,写的是对

橘树的赞美。橘树固守南国土地的形象,是诗人矢志不移的情怀的写照。小说中,老文公曾

书写的两句诗——“深固难徙,更壹志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均出自《橘颂》。诗句的引

用让全文弥漫着一种诗的意境。

②内容诗意化。例如,老文公给自己的宠物猫取了“橘颂”这么儒雅的名字;李转莲带来的礼

物是一幅橘树,当画卷打开时,老文公看到了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一棵橘树,这正是他一

心想要的橘树。这独立不迁的橘树,是老文公家族的几代人坚守梦想、成果丰饶的人生图景

的映照;老文公和留在山里的三个人认认真真地举办了一个简单而庄严的宴会,庆祝山里春

天的“高潮”。老文公的祝酒辞是:“在这个槐花盛开的夜晚,请接受我们,我和橘颂,我们俩

的祝福。”这样的“祝福”既是关于他们几个山中家园的挚爱者,也关乎那些离开家园的游子

们,回荡着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召唤。

③主旨情感诗意化。作者将陶渊明式的“归园田居”的乡土生活赋予老文公,寄寓其中的是淳

朴宁静、怡然自得的田园情怀,通过对现实与历史进行诗意化与哲思性的凝视、聆听、对话

与怀想,不仅包蕴了丰盈的人文关怀,容纳了自然、社会、历史、文化、人生等多重旨意,

从而展现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精神家园建构的积极努力,为当代人歌吟了诗性芬芳的“归去

来兮辞”,引领读者走向生命的高地。

10.BEG

11.A【解析】“个人意志”、“不可更改,错,唐朝时的“敕”要经过中书省起草、皇帝过目,门下

省复核、签署等程序。

12.C【解析】“唐太宗不满”错误,于文无据。

13.(1)如果精选健壮的人,用应有的礼遇对待他们,他们就会百倍地增加自己的勇气,哪

里一定在于人多呢?(“精简”“遇之以礼”“百”各1分,句意1分)

(2)我没有认真考虑,错误也是很严重的了。做事常常像这样失误,国家凭什么能够治理得

好呢?(“深”“何以”‘'治''各1分,句意1分)

14.①中男全部征召,赋税杂役无法征收。

②近年军队“不堪攻战”,不是因为人数少。

③没有信守承诺,无法让百姓官吏信任。(每点1分,共3分)

15.D(D项应为“直接表达思友之情”。)

16.(6分)①这四句写鸟儿轻快飞舞,栖息在庭树上,收敛翅膀,十分悠闲,鸟鸣婉转,

互相唱和。

②运用拟人手法,刻画了鸟儿悠闲欢快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共享美好的深情。

③运用反衬手法,群鸟“相和”的热闹反衬出诗人的寂寞孤独,抒发了诗人对好友的深切思念

之情。(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17.(6分)

①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②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③示例:迷花倚石忽已暝;枯松倒挂倚绝壁;快阁东西倚晚晴;倚南窗以寄傲;吴质不眠倚

桂树;归来倚杖自叹息。(带有“倚”字的古诗句即可。每空1分,多字、错字、少字、顺序

不对,均不得分。)

18.A顺理成章(名正言顺、理所应当)

B沁人心脾(惹人垂涎、满室生香)

C辗转反侧

(每处1分,有错别字该处不给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9.B(A项,应当;B项,表示根据情理或经验推测应该如此;C项,指示代词,指上文说

过的人或事物;D项,欠。)

20.A(两句古诗包含的信息有时间、地点(春山谷雨前)和摘茶的活动(并手摘芳烟),

呈现的是古人摘茶的画面,文中写到摘茶活动的有①和②两句,所以排除C项和D项;第②

句写母亲在茶叶摘回后对茶叶的加工,两句主语一致,事情相承,衔接得很紧,古诗插入其

中的话会造成前后割裂,排除B项。所以选A。)

21.①有迁徙行为的鸟类称为候鸟;②再返回南方较暖的地区越冬;③遵循“纬度”进行迁

徙。(每处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22.①因为西欧和南欧比以前更适合鸟类过冬,②且距离近、③风险低,④所以部分鸟类出

现了自东向西的迁徙模式。(写出两点给1分,写出三点给2分,写出四点给3分,意思对

即可。句子包含正确的因果关系给1分,表达准确流畅给1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如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因老板回家结婚,1月10日至2月14号闭店。”今年春节,杭州一家店铺门面上粘贴的通

知在网络上走红,一度冲上了热搜。这张通知上,密密麻麻写满了陌生人的祝福:“早生贵

子”“恭喜恭喜”“新婚快乐,白头偕老”“恭喜老板,百年好合”……这张写满祝福的通知引发人们

热议,人们纷纷表示,小小的善举令人感动,杭州这座城市太暖心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23.

【写作指导】材料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写满陌生人祝福的通知走红的事件;第二部

分升华了这件事的意义,即小小的善举令人感动,体现出一座城市的温暖,这是本次作文的

核心立意。写作时,需从材料出发,从这件事引出作文的核心立意。必须注意的是,“小小的

善举”不等于“小小的举动”,如果只写小小的举动对大局的影响,则属于偏离题意。

导写语中要注意的是“联系社会现实”这个要求。联系社会现实可联系正面的,如2024年春

节,因雨雪天气,旅客滞留在火车站、高速公路上,很多人为他们送上热水、饭菜,提供了

尽可能提供的帮助,等等;也可联系反面的,如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快,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冷漠了,等等。

【参考立意】①小善举,暖人心;②小善举,大文明;③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等。

人间温情:从一份祝福看社会的善良与和谐

杭州的一家店铺,因老板回家结婚而闭店,门面上贴出的通知上写满了陌生人的祝福,这一小小的善

举在网络上走红,引发了人们的热议。这不仅仅是一张写满祝福的通知,更是人间温情与社会善良的

生动写照。在这个看似冷漠的社会里,总有一些温暖的力量在默默传递,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和谐与

美好。

这份祝福的背后,是对个体生活的尊重与关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当店铺老板因为要回家结婚而暂时闭店时,他并没有把这一决定当作理所当然,而是坦诚地向顾客说

明原因。而顾客们也没有因为店铺的暂时停业而感到不满,反而纷纷送上祝福,表达了对老板生活的

关心和支持。这种对个体生活的尊重与关怀,正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这份祝福的传递,也体现了社会的善良与宽容。在这个充满竞争与压力的社会里,人们往往容易忽视

他人的感受,只关注自己的利益。然而,在这张写满祝福的通知面前,我们看到了人们的善良与宽

容。他们没有因为店铺的暂时停业而感到不满或抱怨,反而用祝福来表达对老板的祝福和关心。这种

善良与宽容,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同时,这份祝福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互助与共享精神。在一个日益紧密的社会里,人们之间的互助

与共享变得越来越重要。当店铺老板因为个人原因需要暂时闭店时,顾客们没有选择离开或抱怨,而

是选择了理解和支持。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老板送上了祝福和关怀,让老板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

力量。这种互助与共享精神,正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社会中仍然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在这个充满变化与挑战的时代里,我们需要更

加努力地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生活选择,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求,用善良和

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人。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倡导互助与共享的精神,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和温

暖。

这张写满祝福的通知,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善举,但它却蕴含着巨大的社会意义。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