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2024年九年级调研考试(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湖北省荆州市2024年九年级调研考试(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湖北省荆州市2024年九年级调研考试(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湖北省荆州市2024年九年级调研考试(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湖北省荆州市2024年九年级调研考试(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荆州市2024年九年级调研考试(一模)化学试卷

班级:考号:

一,单选题

1.《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中记载的下列工艺涉及化

学变化的是()

A.纺纱织布B.伐木制舟C.烧制陶瓷D.海水晒盐

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下列措施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A.开发和利用新能源B.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C.废旧金属回收利用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3.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与劳动项目相关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劳动项目解释

A用干布擦净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防止铁生锈

B用白醋除去热水瓶内胆里的水垢白醋中含有醋酸,它具有酸性

C给校园中的花草施用尿素尿素属于氮肥

D使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汽油能将油污乳化

A.AB.BC.CD.D

4.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某同学抽到的考题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

溶液”,他的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6

C5

4

3

5.锄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元素,可应用于原子钟、卫星导航、计算机通信等。锄原子的

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B.锄原子的中子数是37

C.锄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g

D.锄位于元素周期表第5周期

6.某同学依据描述书写的化学符号:

①两个氧原子:20;

②结士构不一思图(+41)2W表示…的粒子是曰:Na;

j)

③由4个磷原子构成的1个白磷分子:P4;

④一个碳酸根离子:HCO3;

⑤-2价的硫元素:s;

⑥氧化铁的化学式:FeOo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④⑤B.①③⑤C.①④⑤D.①④⑥

7.成语和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点石成金”说明化学变化时元素会改变

B.“百炼成钢”的化学原理是使生铁中的含碳量降低变成钢

C.“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蚕丝是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

D.“釜底抽薪”的原意是清除可燃物,燃烧停止

8.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经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对水的认识会更加全面。下列

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自然界的水一般是混合物B.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C.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通常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9.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金属能导电,则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B.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则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

C.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则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10.《天工开物》中记载了用炉甘石(主要含ZnCOs)冶炼锌的方法:“每炉甘石十角力,

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煨红,罐中炉甘石熔化成团。冷定毁罐取

出……即倭铅也。以其似铅而性猛,故名之曰'倭‘云。”冶炼锌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是

ZnCO3+2C-Zn+3COf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风箱向炉内鼓入空气,可使煤的燃烧更充分

B.“铺薪发火煨红”指利用燃烧的“薪”将煤炭饼引燃

C.冶炼锌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倭铅是指金属锌和铅的合金

11.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附加值更高的产物是实现“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二氧化

碳在Cu和ZrC)2的催化作用下可以实现以下转化。(Zr表示错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Cu和ZrO2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B.该反应中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比为3:22

C.该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数目均不变

D.如图涉及的所有物质中只有两种氧化物

12.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除去N?气体中的CO将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CuO

B鉴别KNO3溶液和除$。4溶液取样;分别滴加氯化领溶液,观察现象

C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NO3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

D鉴别NH4cl和NH4HCO3两种化肥取样,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A.AB.BC.CD.D

1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把质量为m克的铝粉加入到一定质量的氯化锌和氯化铜的混

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滤渣中可能含有A1,滤液中一定含有A1CL

B.滤渣中一定含有Zn,滤液可能为蓝色

C.若滤渣中只含Cu、Zn,则滤液中一定只含有AICI3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所得滤渣的质量一定等于加克

二、填空题

14.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上图1简易净水器中的活性炭起的主要作用是______,有颜色有异味的物质。

(2)公共场所张贴上图2标志,表示的意义是0

(3)上图3湿衣服晾晒后变干,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其原因:。

(4)上图4中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胃酸有效成分为盐酸)过多症,请用化学方程式

表示其原理:o

15.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某废保材料(含有金属Ni及少量Fe、Cu)回收保,设计流程

如图所示(部分产物略去)。

NaOH溶液

过量稀硫酸氏。2溶液(调?H)适量铁粉

辞如!―昌伴*滤%

滤渣"Fe(OH),

请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o

(2)写出“酸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任写一个)。

(3)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氧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SO4+H2SO4+H2O2—Fe2(SO4)3+2X,则X的化学式是

(4)Ni、Fe、Cu的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

(5)“除铁”过程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通过调节溶液的pH使Fe?*完全沉淀而Ni2+

不沉淀,Fe?+转化为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6)Fe3+和Ni2+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时的pH如下表,“除铁”过程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

的是通过调节溶液的pH使Fe3+完全沉淀而Ni2+不沉淀,则pH的范围是

(填字母序号)

离子开始沉淀时的pH完全沉淀时的pH

Fe3+2.73.2

Ni2+7.28.7

A.2.7<pH<3,2B.3.2<pH<7,2C.7.2<pH<8,7

16.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

(2)若用高镒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需选择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序号)。

(3)如果利用装置F收集二氧化碳,检验气体是否集满,可以将燃着的木条靠在导管口

(填“m”或"n”)端,看木条是否熄灭。

(4)用BC装置组合制取氧气,则B装置中发生反应方程式为。

17.小华、小玲、小悦所在的化学兴趣小组借助传感器对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的中

和反应进行研究:实验装置如图,三颈烧瓶中盛放溶液X,用恒压漏斗匀速滴加另一

种溶液。

『恒压漏斗

pH

10

02040160时间(s)

(1)小华同学用pH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内溶液pH的变化如题图乙,判断溶液X是

,实验进行到60s时溶液中的溶质为。(填化学式)

(2)小玲同学用温度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内温度变化如图丙(实验过程中热量散失忽略

不计),据此可得出中和反应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综合分析得到:

在ts时,溶液的pH7(选填

(3)小悦丙同学提出,通过监测三颈烧瓶内压强变化,也可以推导出中和反应是吸热还

是放热反应,其理由是.o

18.食盐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人们很早就发现,从海里,盐湖里、盐井里和盐矿

里,都能够开采出食盐。

(1)《汉代古火井碑序》记载:“诸葛丞相躬莅视察,改进技法,到斑竹以导气(气指沼

气),引井火以煮盐”,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O

(2)天原化工厂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烧碱。已知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氯气(CU),氢

气和烧碱,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请根据下表回答:

温度/℃0203040506070

NaCl的溶解度/g35.736.036.336.637.037.337.8

KNO3的溶解度/g13.331.645.863.985.5110138

①KNO3和NaCl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是o

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字母)。

A.将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会减小

B.将40℃氯化钠的饱和溶液100.0g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为0.6g

C.配制20℃氯化钠的饱和溶液50g,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

D.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硝酸钾固体,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氯化钠

三、科普阅读题

19.阅读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碳元素是人类接触和利用最早的元素之一、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可分为无定形碳、过

滤态碳和晶形碳三大类,如下图1。

石墨是制铅笔芯的原料之一,在16世纪被发现后,曾被误认为是含铅的物质。直到

18世纪,化学家将石墨与KNO3共熔后产生CO2,才确定了它是含碳的物质。

碳纤维既有碳材料的固有本质特性,又有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综合性能优异。

目前我国已形成碳纤维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应用等产业链,碳纤维复合材料

应用领域分布如下图2o

择100

性80

60

值40

20

0.20.40.60.81.0

压强/l()5pa

图3

科学界不断研发出新型碳材料,碳气凝胶就是其中一种。碳气凝胶具有优良的吸附性

能,在环境净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科研人员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三种碳气凝胶样

品,比较其对C。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他们在不同压强下测定了上述样品对混合气体

中CC)2吸附的选择性值,实验结果如上图3.图中选择性值越高,表明碳气凝胶对CC>2

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材料的潜能不断被激发,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⑴金刚石属于(填字母序号)。

A.无定形碳B.过滤态碳C.晶形碳

⑵石墨与KNO3在高温条件下共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钾、CO2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

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

(3)由上图2可知,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占比最高的领域是o

(4)对比上图3中三条曲线,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四、计算题

20.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他做了如下图的实

验(已知石灰石已完全反应,石灰石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请计算:

/石灰石

小颗粒12.5g

(1)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go

(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纺纱织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伐木制舟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2.答案:B

解析:A、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符合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故A不符合题意;

B、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会造成原料浪费和白色污染,不符合推动绿色发展,促

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故B符合题意;

C、废旧金属回收利用有利于对金属资源的保护,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故符合推动

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故C不符合题意;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可以防止水体污染,符合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的理念,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3.答案:D

解析:A、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易发生锈蚀,用干布擦净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使

铁与水隔绝,从而防止铁生锈,故A解释正确;

B、用白醋除去热水瓶内胆里的水垢,是因为白醋中含有醋酸,它具有酸性,能和水

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醋酸镁和

水,故B解释正确;

C、给校园中的花草施用尿素,尿素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

肥,故C解释正确;

D、使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故D解释错误;

故选:D。

4.答案:D

解析:A、用药匙取用氯化钠固体时,取下瓶塞应倒放,图中操作错误;

B、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氯化钠和祛码的位置放反

了,图中操作错误;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

D、溶解时,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速溶解,图中操作正确;

故选:D。

5.答案:D

解析: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37=2+8+18+8+x,x=l,最外层电子数

是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

为37,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根据原

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37;根据在原子中,质子

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锄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不是质子数的两倍,则原子

核内中子数不等于37,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

对原子质量为85.47,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通常省略,故选项说法错

误;

D、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锄元素的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

中,锄元素位于第五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6.答案:B

解析:①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

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两个氧原子表示为20,故正确;

②(+11)28中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2+8=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带1个

j)

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表示为Na+,故错误;

③由4个磷原子构成的1个白磷分子表示为P4,故正确;

④一个碳酸根离子表示为CO;,故错误;

⑤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

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数值为1时,不能省

略;-2价的硫元素表示为。故正确;

⑥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化学式为FezOs,故错误;

综上①③⑤正确;

故选:Bo

7.答案:A

解析:A、由于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不可能点石成金,该选项不正确;

B、百炼成钢的过程中,是将烧红的生铁反复捶打,最终变成钢,生铁的含碳量比钢

高,在该过程中,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降低了含碳量,该选项

正确;

C、“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蚕丝属于天然纤维,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是一种天然高分子

材料,该选项正确;

D、釜底抽薪,是指将木材抽走,移除了可燃物,从而火会熄灭,该选项正确。

故选Ao

8.答案:C

解析:A、自然界中的水通常含有一些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A说法

正确;

B、水能溶解多种物质,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故B说法正确;

C、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说法错误;

D、通常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故D说法正确;

故选:Co

9.答案:C

解析:A、金属能导电,但是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例如石墨也能导电,故A

推理错误;

B、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也可能是分子、中子等,

故B推理错误;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

净物一定是单质,故C推理正确;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储水,

故D推理错误;

故选c。

10.答案:D

解析:A、用风箱向炉内鼓入空气,能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煤的燃烧更充分,选项正

确;

B、木材的着火点比煤炭低,“铺薪发火煨红”指利用燃烧的“薪”将煤炭饼引燃,选项正

确;

C、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冶炼锌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

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选项正确;

D、倭铅指的是金属锌,其似铅而性猛,其中不含铅,不是锌和铅的合金,选项错

误;

故选D。

11.答案:B

解析:A、在该反应中,Cu和Nr。?为催化剂,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

确;

B、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H?和C。2,生成物为H2。和CH3OH,则反应的化

Cu^ZrO,

学方程式为3H2+CO2三H2O+CH3OH,则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比为(3x1x2):

(12+16x2)=3:22,该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但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每3个氢分子与1个二氧化

碳分子反应生成1个水分子和1个甲醇分子,分子数目改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则二氧化碳、水、ZrC)2均

为氧化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2.答案:B

解析:A、将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CuO,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气体,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不能达

到实验目的;

B、硝酸钾和氯化物不反应,硫酸钾和氯化物反应生成硫酸领沉淀和氯化钾,取样,

分别滴加氯化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钾,无明显现象的是硝酸钾,现象不

同,可以鉴别,故B能达到实验目的;

C、硝酸银和硝酸钠不反应,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反而除

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氯化镂和碳酸氢镂均属于镂态氮肥,取样,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均能与熟石

灰反应释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o

13.答案:A

解析:A、充分反应后,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而锌、铝均能与盐酸反

应,则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铜、锌,可能含有铝,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铝,可能含有

氯化锌,该选项判断正确;

B、由于滤渣中一定含有锌,说明氯化铜已经完全反应,则滤液中一定不含氯化铜,

则溶液一定不显蓝色,该选项判断不正确;

C、若滤渣中含有铜和锌,则说明铝与氯化铜完全反应,且铝与氯化锌发生反应,但

不确定氯化锌是否完全反应,则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铝,可能含有氯化锌,该选项判

断不正确;

2A1+3CuCl,2A1C1,+3Cu2Al+3ZnCl,—2A1CL+3Zn

D、由于3、3,则无论铝与

5419254195

氯化铜、氯化锌反应时固体质量均增大,则滤渣质量一定大于机克,该选项判断不正

确。

故选Ao

14.答案:⑴吸附

(2)禁止吸烟

(3)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或分子在不断运动)

(4)NaHCO3+HCl-NaCl+H2O+CO2T

解析:(1)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上图1简易净水器中的活性炭起的主要作用

是吸附有颜色有异味的物质;

(2)图2为禁止吸烟的标识,公共场所张贴上图2标志,表示的意义是禁止吸烟;

(3)湿衣服晾晒变干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水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空气中去了;

(4)NaHCC^可用于治疗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过多症,原理为碳酸氢钠与胃酸的

主要成分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NaHCO3+HCl=NaCl+H2O+CO2T。

15.答案:(1)引流

(2)Fe+H2SO4-FeSO4+H2T/Ni+H2SO4-NiSO4+H2T

⑶H?。

(4)Cu<Ni<Fe

(5)Fe2(S04)3+6NaOH—2Fe(0H)3J+3Na2SO4

(6)B

解析:(1)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故填:引流;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氢>铜,则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FeSO4+HzT,又由于滤液I中含有镁离子,则说

明镇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镇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i+H2SO4-NiSO4+H2T,故填:Fe+H2SO4—FeSO4+H2T

Ni+H2SO4—NiSO4+H2T;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有2个

Fe、3个S、4个H和14个0,反应后有2个Fe、3个S和12个0,相差4个H和2

个0,则X的化学式为H2O,故填:H20;

(4)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铜,结合流程可知,加入向滤液H加入铁粉能置换出

银,则说明铁比镇活泼,故Ni、Fe、Cu的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

Cu<Ni<Fe,故填:Cu<Ni<Fe;

(5)硫酸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Fe2(SO4)3+6NaOH_2Fe(OH)3;+3Na2SO4,故填:

Fe2(SO4)3+6NaOH—2Fe(OH)3J+3Na2SO4;

(6)由于Fe3+完全沉淀时pH为3.2,而Ni?+开始沉淀时的pH为7.2,则若想使Fe?+

完全沉淀而Ni?+不沉淀,pH的范围为3.2~7.2,故选B。

16.答案:(1)试管

(2)AE

(3)n

MnO2

(4)2H2O2^^2H2O+Oj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a为试管;

(2)用加热高镒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物状态是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应选

择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选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不易溶于水,也可用排水法收集,一般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

纯净,所以选E装置收集,故选AE;

(3)若选择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气体从m端通入,检

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n导管口,若木条熄灭,则已收集

满;

(4)若选择B装置制取氧气,B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装置,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

化镒制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镒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nO2

为:2H"

17.答案:⑴稀盐酸;NaCl、NaOH

⑵放热;=

(3)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三颈烧瓶内压强变大

解析:(1)由图乙可知,未反应时溶液pH值小于7,是酸性溶液稀盐酸,故填:稀

盐酸;

60s时溶液pH值大于7,盐酸和氢氧化钠已经反应完全,且氢氧化钠过量,所以溶液

中有生成物NaCl和过量的NaOH,故填:NaCl、NaOH;

(2)由图丙可知,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所以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填:放

热;时溶液温度最高,此时恰好完全反应,累计放出的热量最多,所以pH=7,故

填:=;

(3)由于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三颈烧瓶内气体压强变大,所以通过监测三颈烧瓶

内压强变化,也可以推导出中和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故填:温度升高气体体积

膨胀,三颈烧瓶内压强变大。

18.答案:⑴CH《

通电不小

(2)2NaCl+2H2。2NaO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