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下册二模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陕西省汉中市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下册二模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陕西省汉中市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下册二模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陕西省汉中市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下册二模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陕西省汉中市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下册二模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汉中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班级:___________考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地域意识与空间营造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早已转化为一种审美形态,这是中国古典

美学的一大发展。对不同物理空间、地理区域的记录中足见诗歌的文学表现、内在蕴

含、文学风格等在各地区之间的差异,在差异和对比中强化诗歌的审美意蕴、思想感

情。邹进先认为,“杜诗作为中国古代文人诗歌的高峰,是各种审美因素有机构成的

丰富复杂的审美世界,写实与想象、工与拙、巧与壮、风华绮丽与平淡自然、雅与俗

在杜诗中有最充分的展现”。

杜诗中的地理名词是诗歌文化意蕴与审美意蕴生成的关键:“如果抽掉名词,换

成别的词汇,杜诗的时空感、气象、格局、力度、历史感,甚至那种特定的、公共性

的历史情绪,都会大打折扣。”将地理名词审美化既能增强诗歌的审美效果,同时也

扩大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可以说,被审美化的地理名词既是诗歌空间坐标,也是诗

歌骨骼肌理。

杜甫诗歌中同样蕴含着众多的地理意象,对这些意象进行分析、归纳、对比,一

定程度上能揭示不同时期杜甫的心境。关于“意象”,袁行需先生在其文章《中国古

典诗歌的意象》中下过定义:“物象是客观的……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

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

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

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

象。”但从人文地理学角度出发阐释“意象”则又有所不同。地理学者将意象看作

“客观事物在人类主观世界中的反映”,也即“主体对地理客体的主观感知”。杜甫

诗中的地理意象有三个面向:第一个面向指地理名称,即地名意象,如杜甫诗歌中的

“长安”“洛阳”“白帝城”等;第二个面向指与地理现象相关的指称,如“月”

“风”“江河”“落日”等;第三个面向是指与人类实践活动有关的人文意象。如

“舟船”“茅屋”“岳阳楼”等以文字符号出现在杜甫的诗歌中,具有贯通时空的作

用。地理意象对诗歌的介入或者说诗歌对地理意象的应用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

对地理空间的描述以线性形式串联起游历者即诗人的生平轨迹,既是地理空间文化延

续性的表现,同样表达了作者对“地方”的独特情感;另一方面,作为地理意象的地

理空间既是地理空间与生存状态上的存在,同时也作为杜甫精神的寄托所与审美意蕴

的生发地而存在,丰富了诗歌的审美内涵,呈现出丰富多元的审美形态与审美境界。

地理名词作为物象看似客观,实际上在诗歌的书写中同样是以罗兰•巴特”符

号”的形式出现。客观物象在与别的物象共存的过程中,产生意象之间的内在关联,

既在营造意境,同时也在传达情感,表现诗意。“长安”意象在杜甫的诗歌中屡屡出

现。作为唐代都城的“长安”,无论是从地理环境还是文化环境的维度而言,都具有

典型的地理学特征。从地理环境而言,长安是唐代的地缘中心,成为文人科举求官的

目的地;从创作理念的视角来看,地理意象表现为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形态上,具体的

地理环境、地理场域所蕴含的文化属性,其呈现出来的是抽象性或单一性的思想意

念。在对文本语境和情感的分析中,抽象的地理意象变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

号,表现形象、阐释情感。

对地理意象的描写不只是对物理空间的单向度诠释,地理意象同样具有丰富的人

文内涵,是诗人表达情感最适宜的地理语境。都城长安与山水景观、人文景观,都成

为杜甫诗歌中的胜景,亦是杜甫自然地理、人文景观与诗美境界和谐交融的代表。在

这一转化的过程中,作为山水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地理意象走向人文意义的纵深,晚唐

诗风以及杜甫沉郁顿挫的美学风神便借由江山之助力逐渐得以形成。

(摘编自王婷《空间、审美与情感:杜甫诗歌的文学地理学阐释》)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对不同地理区域进行记录,就可以挖掘各地区之间诗歌文学表现、内在蕴含与

文学风格的差异。

B.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看,地理意象不仅是地点的实际记录,还承载着诗人的思想感

情的化合与点染。

C.客观物象通过与其他物象共存来抒发诗人的情感,不仅可以营造意境,而且能产生

内在关联。

D.描写地理意象既能诠释物理空间,也能传递丰富的人文内涵,成为诗人表达情感的

地理语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开篇提出论点”杜诗中蕴含丰富的审美因素,是中国古代文人诗歌的

高峰”。

B.第三段中,作者引用袁行需的文章中的内容,界定了“意象”的含意,让论述更有

说服力。

C.文章多处采用举例论证,让抽象的概念有了载体,使作者的观点更易于理解,论证

更生动。

D.本文先强调地理名词,然后解释地理意象,再将两者综合论述,明确了两者不可分

割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赋予地理名词独特的审美效果,能够增强时空感与历史感,提升诗歌的艺术感

染力。

B.通过对比杜诗中众多的地理空间,可以了解杜甫不同时期的心境,体悟不同的艺术

情趣。

C.杜甫对长安情有独钟,因为它是唐代的地缘中心,有代表性,所以呈现出特殊的思

想意念。

D.杜甫沉郁顿挫的美学,源自他对文学地理学的充分把握,对于主观物象的客观化阐

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你的身体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睡觉?其中的关键,是你身体中24小时节律的强大

塑造力,也就是你的昼夜节律。昼夜节律这个生物起搏器可以帮助你决定什么时候想

醒来,什么时候想睡觉。但它也控制着其他的节奏模式,包括你偏好的饮食时间、你

的心情和情绪、产生的尿量、核心体温、代谢率,以及多种激素的释放。

早在我们发现这个生物起搏器的很久以前,就有一项巧妙的实验得出了一个非常

了不起的成果:时间静止——至少是对于一株植物来说。

含羞草的叶子会在白天追随天空中太阳的弧形轨迹,到了夜晚会像枯萎了一样垂

下。第二天早晨,叶子又会像伞一样张开,如往常般茁壮。这种特别的植物吸引了法

国地球物理学家德梅朗的注意。当时许多人认为,植物的舒张和收缩行为完全由对应

的日出日落决定,但这个设想被德梅朗推翻了。

他将植物放置在户外环境中,叶子在白天的光照下舒张,并随着黑夜的降临而收

起。将植物置于一个封闭的盒子里,在白天,尽管植物不能接收到自然光照,它仍然

表现得好像沐浴在阳光下一样,叶子扬扬得意地舒展着;而夜幕降临时,即使没有收

到任何日落的讯号,它也垂头丧气地收起叶子,整夜保持着叶子下垂的状态。这是一

个颠覆性的发现:生物实际上有自己的时间节律,并不是单纯听从太阳的节奏性指

令。

人类也有类似的体内昼夜节律。1938年,克莱德曼教授与他的研究助理理查森共

同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带着6个星期的食物、水和两张废弃的高脚医疗床,住到猛

玛洞里,它的最深处完全无法探测到阳光,终于证明了一项惊人的科学发现:人类的

昼夜节律为大约一天,而不是正好一天。年轻的理查森“睡眠一清醒”的周期为26—

28小时,而年长的克莱德曼的周期比24小时稍长。这就像一块计时不准、走得时间

较长的手表,随着外界时间每过一天,他们都会通过体内形成的更长的计时法开始计

时。

昼夜节律——即大约一天的周期,而不是精确的一天。开展此项实验的80多年

后,我们确定了一个成年人的生物钟平均持续时间大约是24小时15分钟。

我们大多数人通常都会感受到来自太阳的光线,以此调整我们不精确的、运行时

间过长的生物钟。日光是我们所处环境中最可靠的重复性信号。大多数生物会发展出

昼夜节律的原因,可能就是为了使自己的身体和行为活动——不管是体内活动(例如

温度)还是体外活动(例如进食)与地球每日绕轴自转,也就是形成规律性白天(太

阳出现)和黑夜(太阳隐藏)的轨道力学同步。

然而,日光虽然不是大脑重置生物钟时可抓住的唯一信号,但只要日光存在,它

就仍然是最主要的也是最优先的信号。大脑也可以利用其他可靠的重复外部信号,比

如食物、运动、温度波动,甚至定时的交流互动等。这就是为什么失明的人不会完全

失去他们的昼夜节律。任何大脑用于时间重置的信号都被称为授时因子,因此,虽然

光是最可靠的也是最主要的授时因子,但还有许多其他因子可以用于日光的辅助调

节,或者在没有日光的情况下用来调节昼夜节律。

(摘编自马修•沃克《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昼夜节律有强大塑造力,它既能帮助人们决定醒来与睡觉的时间,又能控制代谢率

等的节奏模式和激素释放。

B.含羞草的叶片运动这一实验,有力证明了植物的舒张和收缩行为并不完全由对应的

日出日落决定的结论。

C.人们的生物钟并非固定不变,当出现运行时间过长等情况时,大多数人能够通过感

受太阳光线进行调整。

D.日光是最主要且最可靠的授时因子,只有日光能重置大脑的生物钟,其他的重复外

部信号只能起辅助作用。

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设疑,既能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又引出了文章主要内容:昼夜节律是如

何影响人们的。

B.作者以“计时不准、走得时间较长的手表”为喻,想要说明人的昼夜节律周期不大

相同的特点。

C.《击壤歌》中有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种生活习惯是为了适应客观条件,

与轨道力学有关。

D.在除夕这天,人们往往熬夜守岁,过了十二点再睡,这一习俗可以作为依据用来证

明文章观点。

6.德梅朗的发现有什么意义?这对你有何启示?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文本一,:

额尔古纳河右岸(节选)

迟子建

希楞柱里暗淡了,看来是黄昏的时候了。火塘散发的暖流和昏暗了的天光,让我

和我的故事都要打盹了,我想我该出去透透新鲜空气了。

雨停了,西边天上飘荡着几缕橘红的晚霞。如果说夕阳是一面金色的鼓的话,这

些晚霞就是悠悠鼓声了。空中浮动的云经过了雨水的洗涤,已是白色的了。我发现营

地变绿了,原来安草儿在那些刚刚拆卸了希楞柱的空地上,栽上了一棵棵的松树。

安草儿一手提着水桶,一手握着一束紫菊花从远处走来。他知道我喜欢这种花,

一定是在去河边打水的路上,特意给我采的。他走到我面前,把花递给我,然后提着

水桶去浇那些刚刚栽上的树。

他浇完树,放下水桶后,没有歇息一下,就进希楞柱取出晒干的蝙蝠,放在一块

青石板上,用一块鹅卵石研磨蝙蝠,打算把它们捣成碎末,制成水剂,灌进那两只害

病的驯鹿的鼻孔,治疗它们的咳嗽。

我回到希楞柱,发现火塘里的火比我出来时旺盛了,看来安草儿在取蝙蝠的时

候,顺便往里面加了劈柴。火光把希楞柱照亮了。我打算找出桦皮花瓶,把紫菊花养

起来。

我已经很久没有用那只花瓶了。瓦罗加知道我喜欢紫菊花,就特意做了个花瓶给

我。为了衬托紫色,他选的桦树皮都是颜色偏暗而且有水样花纹的。花瓶只有一巴掌

高,侧面看是扁平的,上下一样宽,只不过瓶口微微往里收了收。瓦罗加说插这种菊

花,不能用又高又细的花瓶,那样不但花插得少,而且看上去花仿佛是受了束缚,不

耐看。插这种花朵不大而又枝叶繁茂的花,必须用口大而且瓶身低矮的花瓶,那样花

儿看上去才精神。

我有一个鹿皮口袋,装着一些我喜爱的物件:罗林斯基送给列娜的小圆镜子,瓦

罗加送我的花瓶,尼都萨满和妮浩用过的花腿鼓槌,林克擦枪用的一块鹿皮,拉吉达

装猎刀用的桦皮刀鞘,依芙琳送我的一块绣着一双蝴蝶的手帕,依莲娜留下的一张皮

毛画,杰芙琳娜送我的一个镶嵌着鹿角纹和树纹的皮挎包。这些都是已故人留下的物

件。

当然,那里面也有活着的人送我的物件,比如玛克辛姆用三叉树根为我做的烛

台,西班用柞树上的风干的树猗角给我雕刻的痰盂,达吉亚娜为我买的一支镌刻着梅

花喜鹊图案的银簪子,以及帕日格在城里给我配的一副老花镜,柳莎送我的一块早已

不再行走了的手表。

虽然我有九十岁了,可我的眼睛一点也不花,用不上老花眼镜。我偶尔会受风

寒,但也只是咳嗽个一天两天就过去了,痰盂也就成了摆设。我喜欢月光和火塘反射

出的火光,所以烛台在黑夜中也不会派上用场。太阳和月亮在我眼里就是两块圆圆的

表,我这一辈子习惯从它们的脸上看时间,所以手表在我手里没什么用。如果是黑发

上插着一支银簪子,那么这支簪子就像落在希楞柱上的白鸟一样美丽,可我现在白发

满头,银簪子落在这样的头发里,美就会被掩埋了,所以它也被搁置起来了。如果瓦

罗加在就好了,我会把它送给爱看书的他,让银簪子做书签。

我打开鹿皮口袋,里面的物件就像久已不见的老朋友一样,纷纷来与我握手了。

我刚碰过鼓槌,桦皮刀鞘就贴向我的手背了。我刚把扎手的银簪子拨弄开,那块冰凉

的手表就沉甸甸地滑入我的掌心了。

我翻找出桦皮花瓶,注上水,插上紫菊花,把它摆到花皮褥子前。进了花瓶的花

儿显得更加端庄和美丽。

安草儿进来了,看来他已经把蝙蝠研成碎末了。他把一个格列巴饼递给我,我掰

了一半,另半块给他了。

柳莎在走之前,烙了两口袋的格列巴饼留给我们,这种饼放上一个月也不会坏。

她足足烙了两天。也许是烟火把她熏的,她的眼睛在那两天是红肿的。我就着茶吃饼

的时候,安草儿又出去了,他是个闲不住的人。我想晚霞一定落了,从希楞柱的尖顶

上,可以看出天色已经深灰了。不过在晴朗的夏夜,这种深灰持续不了多久,月亮和

星星就会把它调和成深蓝色。

我的故事还没有讲完。我想我刚打开的鹿皮口袋里的那些物件,一定在清晨时就

张开了它们的耳朵,上午时跟着雨与火、下午跟着安草儿捡到的那些东西,听了故

事。我愿意把余下的故事继续说给它们。如果刚来到我身边的紫菊花接不上我的故

事,你不要着急,先静下心跟着大伙一起听吧。关于这故事的源头,等我讲完后,让

桦皮花瓶再单独地说给你吧。桦皮花瓶可不要推脱,谁让你把紫菊花拥进怀抱,并且

吮吸了它身体里流出的清香的汁液了呢!

(有删改)

【注】故事背景是鄂温克部族都下山定居了,只有年届九旬的“我”和孙子安草儿留

在了山上生活和照看驯鹿。瓦罗加是“我”已故的丈夫。希楞柱是鄂温克人住的圆锥

形的帐篷。

文本二:迟子建怀着素有的真挚澄澈的心,进入鄂温克族人的生活世界,以温情

的抒情方式诗意地讲述了一个少数民族的顽强坚守和文化变迁。这部“家族式”的作

品可以看作作者与鄂温克族人的坦诚对话,在对话中她表达了对尊重生命、敬畏自

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等被现代性遮蔽的人类理想精神的彰扬。迟子建的文风沉静

婉约,语言精妙。小说具有诗史般的品格和文化人类学的思想厚度,是一部风格鲜

明、意境深远、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上乘之作。

(摘编自“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授奖辞”)

7.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展开叙事,“我”是回忆的主体和故事的讲述者,无形中

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并产生亲和力。

B.安草儿特意采摘紫菊花送“我”,表现出他对“我”的关心,正因这样,他才会留

在山上陪伴年届九旬的老祖母并照看驯鹿。

C.“我”的鹿皮口袋中既有已故之人留下的物件,也有离开的人送“我”的物件,虽

然“我”已用不上它们,却仍十分喜爱它们。

D.文本一以“让我和我的故事都要打盹了”开始,以“我的故事还没有讲完"结尾,

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完整严谨。

8.文本一中的桦皮花瓶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文本二说,《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风格鲜明、意境深远、思想性和艺术性俱

佳的上乘之作”,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计然者,葵丘濮上人,姓辛氏,名文子。其先晋国亡公子也,博学无所不通为人

有内无外,形状似不及人,少而明,学阴阳,见微而知着。其行浩浩,其志泛泛,不

肯自显诸侯,阴所利者七国,天下莫知,故称日“计然"。时遨游海泽,号曰“渔

父”。尝南游越,范蠡师事之。范蠡请见越王,计然曰:“越王为人鸟喙,不可与同

利也。”范蠡知其贤,卑身事之,请受道。

昔者越王勾践既得反国欲阴图吴乃召计然而问焉曰:“吾欲伐吴,恐弗能取!

吾闻先生明于时交,察于道理,恐动而无功,故问其道。”计然对日:“是困不可。

兴师者必先蓄积食、钱、布帛。不先蓄积,士卒数饥,饥则易伤。重迟不可战,战则

耳目不聪明。耳不能听,视不能见,兵不能使;退之不能解,进之不能行。饥僮不可

以动,神气去而万里。王兴师以年数,一旦而亡,失邦无明,筋骨为野。”

越王日:“善,今岁比熟,尚有贫乞者,何也?”计然对日:“是故不等,犹同

母之人,异父之子,动作不同术,贫富故不等。如此者,积负于人,不能救其前后。

志意侵下,作务日给,非有道术,又无上赐,贫乞故长久。”

越王日:“善。今大夫言独与孤比,请遂受教焉。"计然日:“汆石二十则伤

农,九十则病末。农伤则草木不碎,末病则货不出。故汆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

农末俱利矣。”

越王日:“善。”计然乃传其教而图之,曰:“审金木水火,别阴阳之明,用此

不患无功。”越王日:“善。从今以来,传之后世以为教。”乃着其法,治牧江南,

七年而禽吴也。

(节选自《越绝书》,有删改)

10.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昔者A越王勾践B既得C反国D欲阴E图F吴G乃召计然H而问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指暗中,与《苏武传》“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阙氏归汉”中的“阴”意思不同。

B.事,指侍奉,与《孔雀东南飞》“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中的“事”意思相

同。

C.孤,指越王的自称,古代王侯的自谓还有“寡、不鼓”等。

D.图,指绘图,与《望海潮•东南形胜》“异日图将好景,归去风池夸”中的“图”

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计然早先是晋国流亡的贵族,传说他博学多才无所不通,外表貌似平庸,自小聪

慧,学自然之理。

B.计然不肯推荐自己,曾拜计然为师的范蠡,打算把他引荐给越王,但被计然拒绝

了。

C.越王勾践想要讨伐吴国,但又怕兴师动众,劳而无功,于是向计然求教。

D.计然认为贫穷的人亏欠别人很多,意志低到了极点,没有特别的种植技术和大王的

赏贱。必然长久贫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兴师以年数,一旦而亡,失邦无明,筋骨为野。

(2)乃着其法,治牧江南,七年而禽吴也。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苏轼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①,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②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③,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注】①三分春色一分愁:出自北宋词人叶道卿《贺圣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

一分风雨”。②使君:惠州知州詹范。③合江楼:作者被贬至惠州时暂居之所,在惠

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而得名。

14.下列时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上片通过物象通知自然之春,下片生出人生之春也已过去的感觉,把词意引向

高远。

B.本词开篇写仲春时节,一直忙忙碌碌,如今再想寻春,也不可能了。

C.上片“风转柳花球”一句中,作者由风中飘飞的柳絮联想到身处异乡、漂泊无依的

自己。

D.本词语言风格含蓄直白兼具,婉转明情并蓄,是豪放派词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词作。

15.有人认为,“多”是本词的词题,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写“愁”的?

四、默写题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用俗

话来说,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师说》中韩愈的评价来说,可谓

(2)《赤壁赋》中,苏轼从哲理的角度阐述了对人生及宇宙的看法。以

“”一句表明天地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以“”一

句强调万物和我们皆可永恒。

(3)“花白的头发”这一意象常常用来表达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等情感,在古诗词中

有这样的诗句,如“,"。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4年2月9日晚,央视春晚正式亮相,为广大观众献上了一场A的文化盛

宴,尽显国风国潮的意境之美、文化之美、科技之美。

《瓷影》以青白瓷为出发点,演员们以舞造型,舞姿婀娜舒展,如琴键上奏着的

|悠扬名曲。|这一节目还充分考虑北宋时期的审美特质,展现出青白瓷超越千年的东方

神韵,投射出其背后B的瓷器文化。

西安分会场的《山河诗长安》,首次将手机AR(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实体场

景,实现了古今文化的深度碰撞与交融,千人齐诵名篇《将进酒》的壮观场面,让观

众们拍案叫绝。

春晚已陪伴国人走过四十载岁月,成为春节这一阖家团圆的欢乐时刻里C的

一部分。2024年春晚让观众不仅看到了艺术之美,更体会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

穷魅力。

17.下列选项中,与文中画框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B.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D.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医的传统疗法当中,针灸对于减重与治疗脂肪肝都是有一定疗效的。或一些人

饥饿感比较明显,会感到不吃饭难受。这种情况可以通过针灸增加其饱腹感,控制食

欲。对于一些中老年人来说,由于存在腰膝骨关节病或者身体乏力,无法进行一定的

体育活动,这时候就可以①o来使其气血运行更加舒畅,达到减重的目的。

我们应该科学应对和防治脂肪肝,在治疗过程中,②,不仅仅是要控油,更

多的是要控糖,少吃主食,多吃纤维食物,多吃蔬菜。也建议患者③,需要进行

持续性、出汗、有一定强度的运动。脂肪肝发病率高、危害大,可能会伴有心脑血管

疾病、肿瘤、肝脏相关的一些疾病,因此应该得到我们的特别关注。脂肪肝不是单纯

的肝病,与全身代谢系统息息相关。忸疗脂肪肝的关键是提高生活方式、减轻体重为

主,针灸可以有效改善脂肪肝的气血瘀滞,痰浊壅塞的症状。

19.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一定”与文中加粗的“一定”,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他一定有要紧的事要做,要不然就是有个重要的会议。

B.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C.使用机器设备要注意安全,应按一定的程序进行操作。

D.读书不仅能让我们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更能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各样的人生问题。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1.文中画框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加以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但不得改

变原意。

六、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周恩来曾言“面壁十年图破壁”,近年来“破壁”更多用来指打破壁垒,走出舒

适圈,投入新挑战。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会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只要……就……”表述过于

绝对且不完整,原文第一段中提到的还有“对不同物理空间”的记录。B项,“还承

载着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错误,这是袁行需对意象的解读,地理学者对意

象的解读为“主体对地理客体的主观感知”,强调的是客体。C项,原文第四段中提

到“客观物象在与别的物象共存的过程中,产生意象之间的内在关联,既在营造意

境,同时也在传达情感”,C选项顺序颠倒。故选D。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项,“让论述更有说服力”错

误。此处引用袁行霖先生对“意象”的定义,只是说明这是一种理解方向,从人文地

理学的角度理解会有所不同,并没有用这个定义来增强自己的说服力。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地理空间”缩小范

围,原文第三段主要提到的是“地理意象”,地理空间只是地理意象的一部分。C

项,“因为……所以……”关系错误,强加因果。由原文第四段看,“唐代的地缘中

心”与“呈现出特殊的思想意念”是长安在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两个维度上的地理学

特征。D项,原文中并没有提到杜甫沉郁顿挫的美学是因为他对文学地理学的“充分

把握”,也没有说他是通过“客观化阐释”来实现这一美学的,原文强调的是杜甫借

助具有人文内涵的地理意象实现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形成其独特的美学和情感表达。

故选Ao

4.答案:D

解析:D项对应文章最后一段中的“任何大脑用于时间重置的信号都被称为授时因

子,因此……在没有日光的情况下用来调节昼夜节律”。“只有日光能重置大脑的生

物钟,其他的重复外部信号只能起辅助作用”错误。由最后一段中的内容可知,其他

的信号也能重置大脑的生物钟。

5.答案:C

解析:A项,“文章主要内容:昼夜节律是如何影响人们的“错误,文章主要介绍的

是昼夜节律及其发现过程。B项,“想要说明人的昼夜节律周期不大相同的特点”错

误,根据文章第5、6段可知,作者以“计时不准、走得时间较长的手表”为喻,想要

说明的是人的昼夜节律周期并不是精确的24小时,而是稍长于24小时。D项,阅读

文章可知,文章谈的是昼夜节律,而选项中的熬夜守岁晚睡不属于“昼夜节律”,所

以不能作为依据用来证明文章的观点。

6.答案:意义:德梅朗的发现揭示了生物有自己的时间节律,对之后人体“昼夜节

律”的研究有启发意义。

启示:①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思考背后的原理;②要敢于质疑,敢于验证自己

的想法。

解析:解题时首先要把握“德梅朗的发现”这个关键词,然后在文中找出相关信息。

根据文章第4段中的“这是一个颠覆性的发现:生物实际上有自己的时间节律,并不

是单纯听从太阳的节奏性指令”和第5段中的“人类也有类似的体内昼夜节律。1938

年……终于证明了一项惊人的科学发现”,可知德梅朗的发现颠覆了人们的认知,使

人们认识到生物有自己的时间节律,并对研究人类体内的“昼夜节律”有启发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德梅朗注意到了含羞草这种特殊植物,同时在开展实验后,敢于推翻

人们的普遍观点,这启示我们要善于观察,敢于质疑。

7.答案:B

解析:“正因这样,他才会留在山上……并照看驯鹿”错误,文本中并没有谈及安草

儿留在山上的原因。

8.答案:①推动情节发展。由“我”想用桦皮花瓶把安草儿送“我”的紫菊花养起

来,引出下文“我”对花瓶来历的回忆等情节。②寄托着丈夫瓦罗加对“我”的深情

以及“我”对丈夫深深的怀念。因“我”喜欢紫菊花,瓦罗加特意做桦皮花瓶给

“我”插花。③成为“我”的代言人,令人回味。结尾处“我”让桦皮花瓶单独为紫

菊花讲述故事的源头,激发读者想象,令人回味无穷。

解析: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此题要求分析桦皮花瓶在全文中的作用,其实就是

要求分析物象的作用。因此考生可从情节安排、人物塑造、阅读效果等方面作答。第

二步:联文本,细分析。首先,在情节安排上,可以推动情节发展。桦皮花瓶在文中

首次出现是“我”打算找出桦皮花瓶把紫菊花养起来,下文则回忆了桦皮花瓶的来

历、样式等内容。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桦皮花瓶寄托着丈夫瓦罗加对“我”的真

挚的爱情,他知道“我”喜欢紫菊花,就特意做了个花瓶给“我”插花,从精挑细选

桦树皮到精心设计花瓶样式,瓦罗加在桦皮花瓶上倾注了对“我”的爱;而“我”对

花瓶来历的回忆也表明“我”对丈夫深深的怀念。最后,从阅读效果上看,结尾处写

“我”让桦皮花瓶单独为紫菊花讲述故事的源头,桦皮花瓶成为“我”的代言人,引

发读者兴趣和想象,耐人寻味。

9.答案:①文本一中写“我”和安草儿住在希楞柱中,照看驯鹿,吃格列巴饼,使用

桦皮花瓶、鹿皮口袋等物件,以及用蝙蝠碎末给驯鹿治病等都极具鄂温克族特色,风

格鲜明。②文本一中的景物描写优美沉静、富有诗意,小说融通自然,创造了一个人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梦中桃源,滋养心灵,意境深远。③文本一讲述了鄂温克族古老的

生活方式,作品中爱情、亲情、乡情相互交织,蕴含着对现代化生活冲击传统民族生

活的思考,展现了美好人性,思想深邃;同时小说以“我”的口吻缓慢讲述,运用比

喻、拟人等手法,语言精妙,颇具艺术性。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白文本二中的这句评论是什么意思。风格鲜明主要是指作

品的民族特色鲜明,文本一体现鄂温克族民族特色的主要有居住的帐篷希楞柱,用的

鹿皮袋子、桦皮花瓶,吃的格列巴饼等。意境深远主要体现在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天

然、质朴,如世外桃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滋养身心。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说明作

品具有思想深度与艺术高度:思想性体现在作者对鄂温克这一古老民族在现代文明冲

击下的生存的深度思考以及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人性的描绘;艺术性则体现在文本

一使用富有特色的第一人称讲述方式,还多次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体现出精妙的

语言艺术。

10.答案:ADG

解析:“者”为语气词,用在表时间的词之后,衢要停顿,故A处断开。“越王勾践

既得反国”,主谓结构,句意完整,故D处断开。“乃”为连词,表承接,且前而

“欲阴图吴”为完整的动宾结构,故G处断开。综上应在ADG三处断开。句意:从

前,越王勾践已经返回越国,想要暗中图谋吴国,就召来计然向他求教。

11.答案:A

解析:A.“阴”在文中与《苏武传》中意思相同,都指暗中。句意:学自然之理;暗

地里一起密谋劫持单于的母亲阕氏归附汉朝。故选:Ao

12.答案:A

解析:A.“计然早先是晋国流亡的贵族”有误,原文“其先晋国亡公子也”,意思为

“他的先祖是晋国流亡的贵族”。先,先人,先祖。故选:Ao

13.答案:(1)大王已经连年对外发兵作战,(如果)有一天失败了,将失去国家,

不见光明,将士尸横遍野。

(2)(越王)于是采用了计然的建议,用他的方法统治江南,用了七年时间战胜了吴

国。

解析:①“以”,同“已”,已经;“邦”国家:“筋骨”,身体,引申为尸体。译

文:大王已经连年对外发兵作战。(如果)有一天失败了,将失去国家,不见光明,

将士尸横遍野。②“着”,用;“牧”,统治;“禽”,捕捉,捉住,引申为战胜,

制服。译文:(越王)于是采用了计然的建议,用他的方法统治江南,用了七年时间

战胜了吴国。

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词内容,赏析诗词艺术特色的能力。B.“本词开篇写

仲春时节”理解错误,根据“九十日春都过了”可知,应为“暮春时节”。故选B。

15.答案:①用典,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三分春色,二分愁

闷,一分风雨”,因暮春而愁。

②借景抒情,“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描写了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

的画面,渲染了暮春哀怨伤感的气氛,表达作者为春光易逝而愁。

③直抒胸臆,“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我们已是苍颜白发,还谈什么昔日

风流,借青春已逝,风流不再,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青春易逝的愁情。

④拟人,“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水光山色是清新美丽的,可是山色却总是眉眼

充满愁绪,赋予山水人的动作和情感,表达了诗人仕途失意和人生的感伤。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表达技巧的能力。根据注解①可知,"三分春色一分

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运用了用典的

手法,表达了作者因暮春而愁的情感。“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意思是雨打榆荚

零落,柳絮染尘成球,被风吹得到处翻滚,描写了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

的画面,作者由此意识到,大自然的春天很快消失了,渲染了暮春哀怨伤感的气氛,

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为春光易逝而愁的情感。“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

年风流”是说我们已是苍颜白发,还谈什么昔日风流,借青春已逝,风流不再,表达

人生暗淡的情感。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青春易逝的愁情,反映了词人对人生的依

恋和青春的惋惜之情。“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水光山色是清新美丽的,可是山

色却总是眉眼充满愁绪,作者审美移情发生了变化,赋予山水人的动作和情感,所以

山光水色也变得“愁”容起来;从而暗示着词人人生暗淡无光了,运用拟人的手法表

达了诗人仕途失意和人生的感伤。

16.答案:(1)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塞上长城空

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

1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画框的句子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舞姿婀娜舒展”为视觉,“奏着的悠扬名曲”为听觉,将视觉转化为听觉。A.借

代、对偶。“八百里”代指牛,“五十弦”代指乐器;“八百里”对“五十弦”,

“分”对“翻”,“麾下炙”对“塞外声”,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符合对偶。B.

用典、比喻。“犹如此”语出《世说新语》,晋朝的桓温北伐,途中见到自己早年栽

种的柳树已粗过十围,便叹息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风雨,比喻飘摇的国

势。C.比喻,将“明月”比作天镜。D.比喻,拟人,通感。把“乐声”比喻成“昆仑

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芙蓉泣”“香看兰笑”是拟人;“乐声”为听觉,“看兰

笑”为视觉,将听觉转化为视觉。故选D。

18.答案:A.精妙绝伦;B.源远流长;C.不可或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语境是指为广大观众献上了一场精美巧

妙到了极点的文化盛宴,应用“精妙绝伦”。精妙绝伦:精美巧妙到了极点。B.语境

是指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