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附中2024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o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

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由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从中获得信息错误的是

A.该元素的符号是C0B.该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58.93

C.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7D.该元素原子核带27个单位正电荷

2.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大,可用切割工具.在C3N4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N元素的化

合价是()

A.-4B.-1C.-3D.+3

3.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2Fe+6HCl=2FeCl3+3H2T

B.2NaOH+K2co3=2KOH+Na2cO3

点燃

C.C+O2CO

D.CO+CuOCO2+Cu

4.下列对物质的成分和分类归纳不正确的是

A混合物大理石、可燃冰、铁锈

B蛋白质血红蛋白、酶、羊毛

C合成材料PVC奶瓶、羽毛球、碳纤维的羽毛球拍

有机高分

D蛋白质、淀粉、聚乙烯

子化合物

A.AB.BC.CD.D

5.如图,若要使红墨水倒吸,则锥形瓶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

A.蔗糖和水B,锌和稀盐酸

C.生石灰和水D.铁粉和食盐水

6.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

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41034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64X8

A.乙一定是化合物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中的乙和丁质量变化之比为3:2D.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是甲的2倍

7.测得某溶液中仅含Na+、Mg2+、S(V、CT四种离子,已知三种离子个数比为Na+:Mg2+:Cl=4:5:8,若Na+的个数

为4n,则S(V-个数为()

A.2n

B.3n

C.6n

D.8n

8.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三种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化学反应能实现下图所示的转化。(图中“一”表示“反应生成”,

其它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省略)。左下表所列A—D四组物质中,不能完全实现图示转化的一组是

反应3

甲乙丙

A过氧化氢水氧气

B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C甲烷二氧化碳水

D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A.AB.BC.CD.D

9.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还原性B.导热性C.挥发性D.溶解性

10.下列关于酸碱盐的用途不合理的是()

A.用盐酸除铁锈

B.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C.用硫酸铜溶液与石灰乳混合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D.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11.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或用加了洗涤剂的水可除去

C.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

D.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

12.实验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ABCD

实验目的探究铁锈蚀条件探究燃烧三个条件证明CO2与NaOH反应探究分子运动

13.下列是酒精被氧化,最终生成乙酸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完全燃烧的产物不同B.转化②中乙和氧气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

C.转化①和转化②都是化合反应D.丙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甲物质

14.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并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向久置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中滴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

D.向氢氧化铜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酸试液,溶液变成红色

15.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比反应前的溶液质量减小的是()

A.铁片浸入稀硫酸中

B.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C.氧化铁粉末加入稀盐酸中

D.氢氧化钠粉末加入稀盐酸中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下表是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温度/C020406080100

氯化钠35.736.036.637.338.439.8

溶解度/g硝酸钾13.331.664.0110.0169.0246.0

氢氧化钙0.190.170.140.120.090.08

(1)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硝酸钾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表中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析出固体,该物质是;

(3)向20℃的氢氧化钙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冷却至20℃,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加入生石灰前的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加水配成8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再冷却至20℃,析出晶体并得到溶液。下列

有关说法中正确的(填字母序号)。

A析出的晶体中不一定含有硝酸钾

B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C上述方法可以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8分)维生素C(C6H8。6)能溶于水,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须从食物中摄取,它主要存在于类食物中,能

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病.现取3粒维生素C压碎后溶于10mL水中,然后过滤.取

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色,说明维生素C的水溶液呈性;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

比较稳定,高温时易被破坏.如何食用黄瓜才能充分利用黄瓜中丰富的维生素C?.小芳为测定维生素C药片

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反应原理:C6HsO6+l2=C6H6O6+2HI(I2不和Vc药片中的其他成分反应)

实验数据:取维生素C药片2g,共消耗L的质量为2.54g.

请你帮助小芳计算该Vc药片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

18.(8分)某种钾肥样品,其成分为碳酸钾、氯化钾和少量不含钾元素的难溶杂质。为定该钾肥样品中钾元素的含量,

进行如下实验:①称取10g该样品溶于水,过滤出去难溶杂质,得到滤液;②在所得滤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测得所消耗的稀盐酸质量为36.5g;③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称得所得白色固体为

10.2g«

请你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用pH试纸测定第②步反应后

溶液的pH,结果溶液pH大于7,你认为上述实验测得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比实际值(填“大”、“小”或“不

变”)理由是0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8分)利用以下装置进行“白磷燃烧的条件”的探究(白磷的着火点为40℃)o

澄清石灰水

BCD

①实验前,打开Ki、关闭K2或者打开K2、关闭K1,分别向上拉动两支注射器的活塞,均能出现现象,说

明装置气密性好。

②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其支试管放入20℃冷水中,打开Ki、关闭K2,往A中注入适量的双氧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B中现象是,C中的现象是,解释B中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o

③关闭Ki、打开K2,往D中注入适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说明二氧化碳与白磷充分接触。然后将B中的

水换成80C的热水,白磷不燃烧,这样设计的目的是o

④打开Ki、关闭K2,往A中注入适量双氧水,一段时间后B中白磷燃烧,由此现象说明o此时再关闭Ki、

打开K2,往D中注入适量的稀盐酸,白磷的火焰熄灭,体现了二氧化碳的的化学性质。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A

【解题分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该元素的符号是Co,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

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93,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

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7,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7,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

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7,表示原子序数为27;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原子核带27个单

位的正电荷,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

2、C

【解题分析】

C3N4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4,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4)x3+4x=0,

则x=-3价。

故选C

3、D

【解题分析】

A、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T,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和碳酸钾混合,无沉淀、气体、水生成,不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八占、、八燃>'、

C、碳在氧气不充足时,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CO,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将氧化铜还原为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CO2+Cu,符合题意。

故选D。

【题目点拨】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

目必须相等。

4、C

【解题分析】

A、大理石、可燃冰、铁锈都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

B、血红蛋白、酶、羊毛中都含有蛋白质,故B正确;

C、PVC奶瓶、羽毛球属于合成材料,碳纤维的羽毛球拍不是合成材料,故C错误

D、蛋白质、淀粉、聚乙烯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D正确。故选C。

5^D

【解题分析】

要使红墨水倒吸,应该使锥形瓶中气压减小。

【题目详解】

A、蔗糖溶于水不能反应,并且温度无明显变化,不能使红墨水倒吸,不符合题意;

B、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导致锥形瓶中气压增大,不能使红墨水倒吸,不符合题意;

C、氧化钙溶于水并且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导致锥形瓶中气压增大,不能使红墨水倒吸,不符合题意;

D、铁粉和食盐水混合后,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氯化钠溶液能够促进反应进行,导致锥形瓶中气压减小,能

使红墨水倒吸,符合题意。故选D。

6、D

【解题分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丙的质量x=4g+10g+3g+4g-6g-4g-8g=3g,由图可知,反应中物质甲、丁的质量增加,

属于生成物,乙物质的质量减少,属于反应物,物质丙的质量不变。

【题目详解】

A、由分析可知,反应中物质甲、丁的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乙物质的质量减少,属于反应物,物质丙的质量不变,

所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乙作为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属于化合物,选项正确;

B、物质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选项正确;

C、反应中的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0g-6g)(8g-4g)=3:2,选项正确;

D、由上分析可知,反应中的丁和乙的质量比为2:3,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

计量数的乘积之比,由于不知丁、乙的化学计量数,所以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不一定是甲的2倍,选项错误,故选D。

7、B

【解题分析】

由于溶液中离子个数比为Na+:Mg2+;CI=4:5:8,若Na+为中个,则Mg?+与个数分别为5n与8n个;

根据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则溶液中SOr的个数为:4n+5:x2-8n=3n,故选:Bo

【题目点拨】

溶液中虽然含有带正电的阳离子和带负电的阴离子,但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溶液不显电

性。

8、B

【解题分析】

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镒做催化剂的条件下会生成水和氧气,水在通电的条件下会生成氧气,故A正确;

B、氯酸钾加热会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氯化钾不能生成氧气,故B不正确;

C、甲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C正确;

D、碳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D正

确。故选B。

9、A

【解题分析】

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题目详解】

A、还原性是在还原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导热性是指能传递热量的性质,是物理性质,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挥发性是指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性质,是物理性质,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溶解性指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是物理性质,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10、B

【解题分析】

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可用盐酸除铁锈,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可用硫酸铜溶液与石灰乳混合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可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1、A

【解题分析】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蒸储水,正确;B、汽油能溶解油污,

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错误;C、溶液具有稳定性,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错误;D、溶液中进行的反应

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错误。故选A。

【题目点拨】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12、D

【解题分析】

A、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一段时间后,第一支试管中的

铁钉生锈;第二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探究氧气对铁钉锈蚀的影响,无法探究水对铁钉锈蚀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B、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能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无法确定燃烧是否与氧气有关,不符合题

意;

C、图中实验不存在对比实验,试管中液面上升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导致的,不符合题意;

D、一段时间后,大烧杯外的酚酥溶液变红色,大烧杯中的小烧杯中的酚酸溶液变红色,而大烧杯中氨水和酚配溶液

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氨分子运动到了酚酸溶液中,符合题意。故选D。

13、B

【解题分析】

A、甲乙均为有机物,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故A错误;

B、由反应的图示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2,故B正确;

C、根据反应图示可知,转化①不属于化合反应,故C错误;

D、根据甲和丙的化学式,丙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甲物质,故D错误。

故选B。

14、C

【解题分析】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错误;

B.铁丝在空气中只能加热到红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点燃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B错误;

C.澄清石灰水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向久置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中滴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

泡,故C正确;

D.氢氧化铜难溶于水,向氢氧化铜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配试液,溶液不变色,故D错误。

故选C。

15、B

【解题分析】

A、Fe+H2SO4==FeS04+H21,溶液增加的质量

56256-2,不符合题意;

B、Fe+CuSO,==Cu+FeSO4溶液减小的质量

160152160-152,符合题意;

C、Fe2O3+6HC1==2FeCl3+3H20,反应后无固体、气体生成,溶液质量增多,不符合题意;D、NaOH+HC1==NaCl

+H20,反应后无固体、气体生成,溶液质量增多,不符合题意。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小于Ca(OH)2减少B

【解题分析】

(1)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2)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析出固体,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分析表中物质,该物质是

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0

(3)向20℃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消耗饱和溶液中的水,再冷

却至20℃,由于溶剂的质量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加入生石灰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

(4)A.既然80℃的硝酸钾已是饱和溶液,则析出的晶体中一定含有硝酸钾,故A错误;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下降,由8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20C,所得硝酸钾溶液依然饱和,故B正确;

C.上述方法不可以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只能得到较纯的硝酸钾,故C错误。

故答案为:

(1)小于;

(2)Ca(OH)2;

(3)减少

(4)Bo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蔬菜或者水果坏血酸加醋凉拌88%

【解题分析】

(1)维生素C(C6H8。6)又叫抗坏血酸,主要存在于蔬菜或者水果类食物中,故填蔬菜或者水果;

维生素C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故填坏血。

(2)现取3粒维生素C压碎后溶于10mL水中,然后过滤.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色,

由于石蕊遇酸变红,所以说明维生素C的水溶液呈酸性,故填酸;

由于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高温时易被破坏.所以在食用黄瓜凉拌和加醋才能充分利用黄瓜中丰富的维生

素C,所以最合适的食用方法是加醋凉拌,故填加醋凉拌。

(3)解:设2g的维生素C药片中含有的维生素C的质量为x

C6H+I2=C6H6O6+2HI

176254

x2.54g

176:254=x:2.54g

x=1.76g

1.76*

该Vc药片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为工一xl00%=88%

答:该Vc药片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为88%。

18、6.9g53.4%小蒸干后的固体中含有碳酸钾

【解题分析】

(1)设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为x

K2cO3+2HC1=2KC1+H20+CO2T

13873

x36.5gx10%

13873-

---=宝^―,x=6.9g,故填:6.9g;

x36.5gx10%

(2)由题意知,样品中的钾元素最终都在氯化钾中,最后所得的白色固体10.2g,就是氯化钾的质量。所以钾元素的

_39

质量为:10.2gX元1X100%*5.34g,

样品中的钾元素质量分数为: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