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 全册教案_第1页
二年级数学 全册教案_第2页
二年级数学 全册教案_第3页
二年级数学 全册教案_第4页
二年级数学 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源镇学区2015至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教者:清源镇学区集体备课组清源镇学区小学数学集体备课组成员名单组长:成员:备课要求:1.组长每周四组织备课组成员,对下周所备教案进行讨论修改,定稿后于本周五将教案下传各校。2各校教导处将教案打印下发上课教师,学校教研组必须督促教师对教案进行再次修改后,经学校教导处或教研组审批后,方可进行课堂教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本册教材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与前两册相同,本册教材也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开展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研究和总结使用经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内容一方面努力的实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和发展及反映数学教育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护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一、主要内容本册教材共9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1.计算教学内容:1、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2、表内乘法。2.空间与图形:1、长度单位2、角的初步认识3、观察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还有轴对称和镜面对称)。3.认识时间: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4.数学广角其中新知识:介绍一些简单数学思想。5.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通过活动,巩固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活动中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二、教材分析1.计算数学与解决问题教学用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100以内加减法的笔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传统内容,也是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一。以往的教学重点放在使学生理解笔算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和方法上,并通过一定的训练达到计算的熟练。此次教材的编排,突出的变化不是孤立的教学笔算,而是将笔算放置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习笔算与学习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例如:笔算加法中安排了参观博物馆的乘车问题,笔算减法中安排了北京申奥成功后得票多少的比较问题等。又例如:100以内的加法笔算,教材先提供一个二年级学生要乘车去参观博物馆的情境。由小精灵提出“哪两个班合乘一辆车”的问题,使学生处于问题情境中。通过例1、例2、例3分别提出有关乘车的三个问题,都需要用计算来解决。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使他们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教学,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让小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认识周围的事物,把握事物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例如:在认识长度单位之前,安排了关于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探究;在认识米之前,安排了探索有效的测量黑板长度的方法。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1)在本册教材中集中安排表内乘法教学。(2)在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3)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基础,乘法口诀从5的口诀开始,利用学生熟悉的5个5个的数数获得乘法算式的积,以便于学生探索口诀,理解口诀含义,也更便于学生记忆口诀。(4)数学每部分口诀时,都将所有相关的乘法算式排列在口诀表的两边,既便于学生理解一句口诀可以用于计算两个乘法算式,也自然渗透了乘法交换率。(5)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数学渗透于掌握乘法口诀的教学过程中。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培养。例如:本册实验教材在100以内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估计加减法”一小节,这是有关估算的正式教学的开始。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本册教材安排的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都是开放式的对周围事物或操作材料的数学内容进行探究的活动。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册教材在第八单元“猜一猜”中,安排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排列与组合思想方法不仅有广泛的应用,而且是今后学习概率统计等知识的基础;逻辑推理方法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逻辑推理推理的良好素材。三、学期教学目标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计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的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划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6.使学生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让学生经历1时、1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四、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五、全册课时安排(80课时)1.长度单位(6课时)2.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6课时)3.角的初步认识(4课时)4.表内乘法(一)(15课时)5.观察物体(4课时)6.期中复习(3课时)7.表内乘法(二)(16课时)8.认识时间(4课时)9.数学广角(4课时)10.总复习(8课时)六、本学期教学中努力的方面1.平时要认真研读教材,为教学奠定坚实基础。2.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1)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提高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以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设计有趣的情境与活动,将数学与生活实际和经验相联系等,调动学生情感投入,将学生的认知投入和行为投入与情感投入相结合。(2)针对上学期数学练习题少、题型少的缺点,本学期增加练习量和类型题,但并不意味着盲目地“操练数学”。尽力使习题的质量提高、有针对性、思考程度高、题型多样。因为学习过程的“质”比学习的“量”更重要。(3)认真备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课上内容,针对上学期练习时间较少的问题,提高新授知识的学习速度,保证充分的练习时间。3.关注、关爱后进生。努力克服自身急躁、没耐心的缺点,尤其注重课上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争取知识“当堂消化”,不让疑惑留到明天。教学进度计划周次起止时间教学内容课时数18、24--8、28长度单位(4课时)428.31--9、04长度单位(2课时)100以内的加、减法(二)(3课时)539、07--9、11100以内的加、减法(二)(5课时)549、14--9、18100以内的加、减法(二)(5课时)559、21--9、25100以内的加、减法(二)(4课时)角的初步认识(1课时)569、28--10、02角的初步认识(3课时)表内乘法(一)(2课时)5710、05--10、09放假国庆810、12--10、16表内乘法(一)(5课时)5910、19--10、23表内乘法(一)(5课时)51010、26--10、30表内乘法(一)(3课时)观察物体(2课时)51111、02--11、06观察物体(2课时)期中复习(3课时)51211、09--11、13表内乘法(二)(5课时)51311、16--11、20表内乘法(二)(5课时)51411、23--11、27表内乘法(二)(5课时)51511、30--12、04表内乘法(二)(1课时)认识时间(4课时)51612、07--12、11数学广角(5课时)51712、14--12、18总复习(5课时)51812、21--12、25总复习(3课时)31912、28--1、01复习201、04--1、08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教材分析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归纳,主动解决问题。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单元训练重难点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单元课时安排1.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1课时2.认识米和用米量1课时3.认识线段1课时4.练习一1课时5.第1单元《单元测试》2课时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数学集体备课组课题: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第1课时(总第1课时)二次修改教学内容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难点: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教具准备尺子、小剪刀、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一、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情境设置,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师: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大家桌面上都摆着崭新的数学课本,你知道你的这本数学课本有多长吗?2.提出测量中的矛盾问题。在师生交流中得出结论:虽然都是测量数学课本的长,但是每个人所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所以量出的长度也不同。师:要想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长应该怎么办?3.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是经常用到什么工具?(尺子)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尺子。交流中使学生明白:赤字上有很多数字,这些数字都分别对着一根长的刻度线,是数字几,我们就把它叫做刻度几,也就是几厘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1.认识1厘米。(1)在直尺上找。(2)在生活中找1厘米。(3)用手比。2.认识几厘米。3.用厘米量。(1)让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2)统一测量的方法。(3)实际测量物体的长。三、巩固练习1.明确练习任务:完成课本练习一的1-3。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数学集体备课组课题:认识米和用米量第1课时(总第2课时)二次修改教学内容认识米和用米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二、过程与方法: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教具准备米尺、软尺。一、创设情境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2.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二、自主探究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3.量出1米教师板书:1米=100三、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量跳远的距离。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3.1米=()厘米100厘米=()米5米=(200厘米=()米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数学集体备课组课题:认识线段第1课时(总第3课时)二次修改教学内容认识线段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画线段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难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具准备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若干。一、创设情境出示一幅图,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弯的,问:走哪条路比较近?为什么?师: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自主探究1.认识线段。从铅笔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书本的边等都有两个端点。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告诉学生这就叫做线段。2.线段可以度量吗?3.画线段。三、巩固练习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2.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数学集体备课组课题:练习一第1课时(总第4课时)二次修改教学内容练习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二、过程与方法: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巩固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好习惯重点难点重点: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难点:估测物体的长度。教具准备实物、尺子一、创设情境这单元我们学了什么?二、自主探究谁能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1米呢?我们身边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什么是线段?估测线段的长度。三、巩固练习1.拿一张纸条,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2.小组合作量铅笔、本子、墨水瓶、成员的身高、课桌。3.练习一第6题。先估测一下所量物体有几个小方块长,再用小方块实际测量一下,然后将估测与实测的结果对比,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4.练习一的8题。先估计每条边的长,再实际测量,交流测量的方法。5.第9题,学生动手试一试,再计算,说明计算的方法。6.第10题,先估计,再量一量。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数学集体备课组课题:第一单元练习第1课时(总第5课时)二次修改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练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完成练习一、二、三题二、过程与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好习惯重点难点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实物、尺子一、导入:教师说明本节课要求。二、练习(一)、选择题。1.《新华字典》的厚度为()。A、11厘米B、4厘米C、4米D、11米2.2米=()厘米A、2B、20C、200D、1003.1米70厘米长可能是()的高度。A、铅笔B、爸爸C、楼房D、小草4.小红今年10岁,她妈妈今年40岁,猜一猜小红哥哥合适的岁数是()岁。A、9B、38C、15D、425.小粗心在计算一道减法题时,本来应该减去36,去减了63,这样最后结果比正确结果小()。A、10B、27C、99D、376.比9米多3米的线段的长是()。A、6米B、11米C、12米7.一个排球运动员的身高是2()A、米B、厘米(二)、填空题。1.80米-40米=()米40厘米+30厘米=()厘米34厘米+6厘米=()厘米100米-50米=()米64米-60米=()米45米+50米=()米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1)、一根跳绳长5()。(2)数学书封面的宽大约是15()。(3)王老的身高1()58()。(4)打火机的长大约是8()。(5)旗杆的高是12()。(6)游泳池的长60()。(7)筷子的长大约是25()。(8)楼房的高是15()。(三).在○里填上“>”、“<”或“=”。30米○30厘米100厘米○1米57米○70米4米○40厘米1米50厘米○60厘米20厘米○1米-80厘米53厘米+27厘米○70厘米三、巩固练习1.拿一张纸条,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2.小组合作量铅笔、本子、课桌。3.练习一第6题。先估测一下所量物体有几个小方块长,再用小方块实际测量一下,然后将估测与实测的结果对比,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4.练习一的8题。先估计每条边的长,再实际测量,交流测量的方法。5.第9\10题,学生动手试一试,再计算,说明计算的方法。四、课堂小结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数学集体备课组课题:第一单元练习第2课时(总第6课时)二次修改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练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完成测试卷四、五、六题二、过程与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好习惯重点难点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实物、尺子一、导入:教师说明本节课要求。二、练习四、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X”)(1)一座大楼高20厘米。()(2)我的身高是140米。()(3)我妈妈的床约长2米。()(4)我的书桌长80厘米。()五、画线段。(1)画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2)画一条比8厘米短3厘米长的线段。六、解答下列问题。1.小明画了两条线段,第一条长18厘米,第二条长9厘米。第二条比第一条短多少厘米。2.一条跑道需要重新整修,已经修了40米,还剩50米,这条跑道长多少米?3.一条绳子剪去15米,还剩6米。(1)这条绳子原来有多长?(2)剪去的比剩下的多多少米?4.一条长48厘米的铁丝,第一次剪去8厘米,还剩多少厘米?第二次又剪去20厘米,最后剩下多少厘米?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教学反思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法混合计算。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说明混合计算的思路。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混合计算的能力。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的能力。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2.鼓励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3.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单元训练重难点重点难点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单元课时安排1.加法――――――――――――――3课时2.减法――――――――――――――5课时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4.整理和复习――――――――――――2课时5.第2单元练习――――――――――2课时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数学集体备课组课题:加法第1课时(总第7课时)二次修改教学内容1.加法(不进位加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二、过程与方法: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投影出示P11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小结。2.完成P12做一做,指名板演,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其他学生进行评价。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预计学生的方法里包括摆小棒、口算和笔算)。(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师引导学生注意竖式的应用,尝试独立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4.完成P13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三、巩固练习1.练习二第1题。2.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数学集体备课组课题:加法第2课时(总第8课时)二次修改教学内容加法(进位加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二、过程与方法: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重点难点重点: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难点: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第14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人?小组合作探讨,全班交流反馈。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3。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用摆学具的方法进行讲解。(1)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2)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再列竖式计算。3.根据摆学具的过程把竖式的过程写出来。4.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5.完成练习二第3题。6.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7.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三、巩固练习1.完成P14做一做。2.完成P15第4题3.完成P15第5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数学集体备课组课题:加法第3课时(总第9课时)二次修改教学内容加法(练习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二、过程与方法: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通过练习,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运算技能。难点:通过练习,能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一、导入。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2.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1.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6题。教师巡视、指导。2.指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3.完成第16页练习二第8题。这些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正。4.完成第16页练习二第7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5.完成第16页练习二第10题。仔细读题,理解题意后完成填表。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观察表格,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16页练习二第9题。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2.怎样做才能解决它们的问题?指名汇报。3.完成第16页练习二第11题。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数学集体备课组课题:减法第1课时(总第10课时)二次修改教学内容减法(不退位减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创设情景,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鼓励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主题图。2.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赢了?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1.(1)仔细地观察图。从学生的汇报中选择有关不退位减法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2)板书算式,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2.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18页做一做第1题。2.完成第18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3.完成练习三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五、布置作业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数学集体备课组课题:减法第2课时(总第11课时)二次修改教学内容减法(退位减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二、过程与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难点: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小棒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出示主题图。聪聪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中国比美国多多少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回答。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2。(1)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思考计算方法。(2)如不能口算,可以用竖式计算。(3)用摆小棒理解退位的算理。(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思考并汇报。2.教学例3。出示50-24,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3.小结。先让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并汇报: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19页做一做。教师巡视、指导。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5题。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指名汇报3.完成练习三第6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及怎样改正。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总结。五、布置作业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数学集体备课组课题:减法第3课时(总第12课时)二次修改教学内容减法(练习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二、过程与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分析判断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难点:提高计算和检查能力,培养分析判断能力。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图片和题卡一、总结引入小朋友们,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总结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1.小组内交流收获。2.指名汇报。二、巩固练习1.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4题。板书算式:32-11。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呢?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3题。教师巡视。(1)请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3.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4.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7题。5.第22页练习三第11题。独立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指名汇报,并说明算法。6.第21页练习三第10题。先自己独立完成,完成后从加法和减法中各选一道题在小组内说说计算的方法。指名汇报、订正。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觉得有什么地方需要注意的?五、布置作业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数学集体备课组课题:减法第4课时(总第13课时)二次修改教学内容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引导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二、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难点: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二、合作探究(一)、教学例41.出示题目,仔细观察、思考。分组讨论。2.学生探讨解答的方法。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的思路。学生汇报。(二)、完成第24页做一做。观察图,在小组内交流了解到的信息。(三)、小结: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三、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第2题2.完成练习四第1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觉得有什么地方需要注意的?五、布置作业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数学集体备课组课题:减法第5课时(总第14课时)二次修改教学内容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练习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简单问题。二、过程与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提高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的计算技能。难点:进一步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图片和题卡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出示:二(1)班原有38位同学,这学期又转来5位同学,二(1)班现在有多少位同学?这道题该怎样解答?把你的解答思路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汇报解题思路。学生自由说。二、合作探索1.完成第25页第4题。2.完成练习四第8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选题说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与两位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3.完成练习四第5题。观察统计表学生分小组交流从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学生汇报发现。思考、提问,和同桌交流问题。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一算。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四第7题。观察图,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2.完成练习四第6题。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怎样做可以知道小玉攒了多少钱?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做了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回答。五、布置作业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数学集体备课组课题: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第1课时(总第15课时)二次修改教学内容连加、连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二、过程与方法: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难点:灵活使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口答。7+6+58+9-1324-10-720+30+1017-3+4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三个的加减法。二、合作交流,掌握算理1.教学例1。(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2)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3)怎样求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28+34+22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学生试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2.教学例2。(1)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主题图,了解信息。(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发现的信息。思考解题方法。(3)在练习本上写出连写的竖式。学生,汇报,板演解答过程。3.完成练习28页做一做三、巩固练习1.完成29页第1题。2.完成29页练习五第2题。3.引导完成29页练习五第3题。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数学集体备课组课题: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第2课时(总第16课时)二次修改教学内容加、减混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难点: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小朋友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3。(1)出示主题图。了解信息,小组交流。(2)在学生的汇报中选择合适的题目,出示应用题: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人28人,现在有多少人?(3)理解题意、独立解答、小组交流、汇报板演。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2.练习。完成P28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计算过程。3.小结。加减混合运算应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五第4题,第8题分小组比赛完成。2.完成练习五第5题教师巡视、指导。3.完成练习五第6题。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生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五、布置作业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数学集体备课组课题: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第3课时(总第17课时)二次修改教学内容加、减法混合计算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混合计算。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两位数加减法混合计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用所学到的混合计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重点难点重点: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说明混合计算的思路。难点:探究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方法,初步形成混合计算的技能。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同学们参加过学校兴趣小组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兴趣小组人数计算的问题。二、合作学习1.教学例5。(1)出示: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有多少人?(2)师: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3)求男生人数该怎么列式。(4)怎么计算:美术兴趣小组有多少人?师:男生人数+女生人数=美术兴趣小组人数。三、巩固练习1.练习。指导完成课本第31页“做一做”。2.指导完成练习六第1-3题。①、第1题。分小组讨论完成。②、第2题。让学生说说从情景图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理解题意后列式计算。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生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五、布置作业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数学集体备课组课题:整理和复习第1课时(总第18课时)二次修改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那些知识,理清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乐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点: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一、回顾与整理师:昨天老师要求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你是怎样进行整理和复习的,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做好记录。师:那一组来吧你们整理和复习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师:小朋友们都整理得很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来看看笔算加减法。二、分类复习,巩固知识1、尝试编题。复习笔算加减。师:刚才有小朋友提到笔算加减法分为进位加,不进位加;退位减发和不退位减法。谁能分别编一道。根据学生的编题,教师板书。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师: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减法呢?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师:接下来用我们刚才总结的方法,让我们一起做一做。比一比,看那位小朋友是个合格的小计算家。出示课本练习七第8题。2.应用拓展,解决问题。课件出示:(1)①在数学半期靠中,小东得85分,小丽比小东多13分,小丽考多少分?引导学生说说这两道题的联系与区别,讨论:解答这样的问题该怎样想。②王老师带100元钱去买几个篮球和几个排球,买篮球花去58元,买排球花去33元,王老师带的钱够吗?师:这道题需要算出准确数吗?谁回混合计算?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四、布置作业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数学集体备课组课题:整理和复习第2课时(总第19课时)二次修改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二)(练习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熟练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正确的计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点: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一、谈话导入二、基础练习1.口算。42+31=21-3=62-20=22+33=25+45=36+14=62-42=25-7=51-21=45-23=45+45=62+38=23+27+40=80-50-12=65-45+42=2.竖式计算。27+65=70-43=35+43=61-36=81-45-23=70-21+32=4.解决问题。(1)饲养员有黑兔46只,白兔比黑兔少18只,提一个问题并解答。(2)商店又运进12台电冰箱,现在一共有50台,商店原来有多少台电冰箱?(3)小青带了90元去商店买下列学习用品:钢笔12元,文具盒29元,书包37元,小青的钱带够了吗?三、对上题有重点的进行指导练习1.引导学生先认真看清题目,然后再进行计算,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符号,并结合昨天总结出笔算加减法的注意点,学生做完后进行集体订正。2.这是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题目,要求全班同学一起练习,引导学生用简便的竖式计算的格式进行笔算,老师注意对个别学困生进行辅导。3.本题竖式计算题目较多,可以引导学生之间展开竞赛,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计算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4.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要知道大约需要多少钱?你是怎样想的?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计算前,我们先进行估计这样有什么好处呢?然后指名回答,回答是重点让5.因为本题涉及到年龄问题,对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再完成这道练习时,可以先出示题目: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再出示:那10年后呢?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题目出示后,直接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集体订正。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这么列式。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数学集体备课组课题:活动第1课时(总第20课时)二次修改教学内容活动:我长高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巩固测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利用统计表发展学生收集、整理数据,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和合作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巩固测量的方法。难点:利用统计表发展学生收集、整理数据,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具准备米尺,长绳,皮尺。一、引导测量,激发兴趣。师:今天就要在这个教室里举行一次测量大比拼,看看那些同学表现得好。既然是测量大比拼,那么谁来说一说测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测量的方法是什么。(1)首先要找到物体的两端,然后用“0”刻度对齐物体的左端,再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那么这个物体就是几厘米。(2)二、合作探究,实践活动1.出示问题。师:你们想知道你的身高是多少?你的两手伸开有多长?你的步长是多少?教室的门宽是多少?窗户宽是多少?怎样做就可以知道这些答案呢?引导学生思考。2.讨论测量身高方法。(1)体检时医生给小朋友侧身高的情境。观看后讨论说说测身高时要注意些什么?四人小组讨论:现在在我们教室内应该如何测量身高。汇报,要求上台示范。(2)小组分工合作测量身高。提出要求:先由小组长带头分工,让组内的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测量。量完后,将测量出的身高数据写在卡片上。学生分组测量,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在组内解决。(3)制作并观察统计图。现在我们通过测量都知道自己的身高了,那现在老师想知道我们班大部分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该怎么办呢?学生汇报后,教师总结:可以把自己的身高填在相应的表格里,把身高制作成一个统计图。(4)指导学生完成统计图。(5)引导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看了身高统计表,你想对我们班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呢?你的身高在全班属于什么水平?是偏高还是偏低?师:要想健康成长,我们应该注意什么?3.讨论测量其他物体方法。师:刚才我们都测量出了各自的身高,那其它的物体应该怎么测量呢?(出示刚才提的问题。)指名学生上台示范操作过程,教师辅助。重点讲一讲操作的过程和认读的方法。导学生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的过程,例如:在测量门窗时,尺子的首末端要保持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最好利用门或窗已有的线段。在测量步长时,应同时选择其鞋的前端或鞋的后端。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数学集体备课组课题:第二单元单元测试第1课时(总第21课时)二次修改教学内容单元测试(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计算。2.初步掌握100以内比算加减法的混合计算方法,体会混合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检测,了解学生两位数加减法的掌握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计算和逻辑思维能力。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计算。难点:掌握100以内比算加减法的混合计算方法。教具准备测试题一、学生练习:1.先估计后笔算,比一比你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62-23≈47-28≈36+48≈47+53≈62-23=47-28=36+48=47+53=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80-()=26()+13=26()-12=3022+()=303.在○里填上“>、<、=”。21+294053-2353-2551-293234+2525+434.□里最大能填几。57->3025>18+5.买一台计算器要29元,一个地球仪12元,买这两样东西大约要()元,如果有50元,大约还剩()元。二、1.直接写得数。8+48=12+60=86-50=93-40+22=49-30=27-9=9+72=65+13+20=2.用竖式计算。77-29=48+29-39=49+38=二、拓展提高1.☆表示几,直接填在☆里。4☆+☆2787☆-☆853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数学集体备课组课题:第二单元单元测试第2课时(总第22课时)二次修改教学内容单元测试(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检测,了解学生两位数加减法的掌握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难点: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解答。教具准备测试题一、学生练习:1.张老师买篮球用了42元,买排球用了39元,他大约用了多少元?2.一件裤子46元,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多24元,一件上衣多少元?3.小华买一辆玩具汽车用了23元,买一架玩具飞机29元,买一架玩具飞机比买一辆玩具汽车多多少元?(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2)教师巡视并个别辅导。(3)学生完成练习后,针对共性问题教师集体进行讲解。(4)学生相互订正。二、拓展提高1.学校买来75本图书,分给低年级25本,中年级28本,其余的分给高年级,高年级分得多少本图书?2.学校合唱队原来有42人。有9名同学毕业了,又新加入了13人。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3.一瓶花生油要58元,一排牛奶37元,妈妈有100元,买这两件物品,够吗?三、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四、布置作业教学反思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认识角和直角,并学会画角。《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提供必备的条件。教学中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第二部分是初步认识直角,掌握判断直角和画直角的方法。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二、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情景及实践活动、动手操作,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在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抽象思维等能力。单元训练重难点重点难点1、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会用直尺画角。3、初步认识直角。1、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2、掌握判断直角和画直角的方法。单元课时安排角的初步认识(1)1课时角的初步认识(2)1课时直角的初步认识(1)1课时直角的初步认识(2)1课时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数学集体备课组课题:角的初步认识(1)第1课时(总第23课时)二次修改教学内容角的初步认识(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探索、实践,认识角及各部分名称。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难点: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教具准备课件,主题图,剪刀,插有吸管的可乐瓶,自来水管,三角板,带孔小棒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师: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同学们都开心在做操,(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那些信息?说给你的同桌听。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图形朋友(出示园丁在剪草的图)。你们看,园丁爷爷手里拿着的剪刀,张开就形成了这样的图形;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和球门的角,让学生再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你们认识它吗?它的名字叫做“角”。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二、合作学习1、初步认识角。(1)教师出示剪刀、插有吸管的可乐瓶、自来水管等物品,请小朋友们观察并分别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教师画出角。(2)仔细观察,小组同学互相说说角有什么特点?师:小朋友们提到的尖尖的头,也就在两条线相交的这一点,我们把它称为胶的顶点。(课件出示)从点延伸出两条射线就把它们叫做角的边。数一数,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3)找角。在教室里找一找,看看那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并要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练习八第1-2题。1、第1题。出示题目后,第2个图,可以引导学生说两条线相接的地方不是一个顶点,而是一段弯曲的线,所以不是角。2、第2题。出示题目,先让学生分别说出每个图形中分别有几个角,然后让学生指出这几个角分别在哪,在图中指一指。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数学集体备课组课题:角的初步认识(2)第2课时(总第24课时)二次修改教学内容角的初步认识(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制作不同的角,加深对角的认识。认识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程度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探索、实践,认识角及各部分名称。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难点重点:制作角,认识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难点: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教具准备一、复习。说说生活中的图形那些是角?角的各部分是什么?二、合作学习1、制作活动角。(1)折角。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2)制作角。师:刚才我们折出了一个角,请看老师手上的这个角(出示活动角)你们看,这是一个活动角,小朋友们能不能利用老师发给大家的这样两根带孔小棒做个活动角?(3)认识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程度的关系。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2、画角。教师示范画角: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出示一张圆形的纸,让学生动手折一个角。学生折角,师巡视指导。折好后让学生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制作活动角的过程。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学生总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三、巩固练习第3题。本题主要是要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边的长短无关。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数学集体备课组课题:直角的初步认识(1)第1课时(总第25课时)二次修改教学内容直角的初步认识(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二、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情境认识直角,动手判断直角。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直角,动手判断直角。难点:认识直角,动手判断直角。教具准备情景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摆一个角?比比谁摆的角大?谁的角小?你们摆的角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你们是怎么比较的?老师再用活动角摆出一个直角。(出示并板书)教师说明:像这样的角,还有我们刚才找到的角,在数学中,我们叫它“直角”,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直角的初步认识。二、探索新知,合作交流1、初步认识直角的大小。出示三角板,让小朋友从中找出直角,然后在自己的三角尺中也找一找直角。老师的三角板里有直角,你们的三角尺上也有直角,刚才我们还找到了书本上的直角,这些直角都一样大吗?为什么?师生交流,总结得出: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2、折直角。刚才我们初步认识了直角,知道了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那现在我们来动手折一折,看谁能用纸折出一个直角?3、验证直角。怎样验证,你折的就一定是直角呢?引导学生说明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老师示范和说明方法:先要将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与角的顶点重合在一起,再将三角板上直角的一边跟角的一条边重合在一起,看看三角板上直角的另一条边是不是也和角的另一条边重合;如果没有重合在一起,这个角就不是直角;如果重合在一起,这个叫就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那么就用这种方法,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刚才自己折出的角、课本封面上的角是否都是直角。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八第4-5题。1、第4题。出示题目后,可以先让学生直观判断,再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来验证自己判断是否正确。2、第5题。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实际做一做,如没有钉子板,可以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照样自画出两个图形,然后再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检验一下,看是不是直角。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数学集体备课组课题:直角的初步认识(2)第2课时(总第26课时)二次修改教学内容直角的初步认识(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认识直角,使学生会用三角板画直角。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掌握直角的画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重点难点重点: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难点:会用三角板画直角。教具准备三角板一、复习说说怎么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二、合作学习画直角。(1)师:刚才我们自己折出了直角,还学会了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那么你会画直角吗?老师边演示,边讲解直角的画法:先画顶点,然后从顶点开始画一条水平的边,最后把三角板的直角放在这条边上,沿着三角板直角的另一边把剩下的一条边画好。如下图:(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41页“做一做”第2小题。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八第6-8题。1、第6题。可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照课本上的样子画出三角形。2、第7题。出示题目后,要先让学生找,必要时教师可以指点。3、第8题。可以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物,进行数一数,老师也可适时提出问题。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教学反思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表内乘法(一)》。《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提供必备的条件。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乘法的初步认识。具体为:1.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2.会读、写乘法算式。3.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第二部分是2~6的乘法口诀。具体为:1.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体验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2.通过操作等教学活动,会编制2、3、4、6的乘法口诀,并运用6以内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两个数的乘法及简单的乘加、乘减。3.运用乘法含义解决求相同加数的和的乘法应用题。由于二年级的学生是刚开始学习乘法,建立乘法概念较为困难.所以教材加强了学生的操作,通过摆实物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是表示几个几相加.熟记口诀也很重要,是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学乘法口诀都是从复习相同的数相加引出,了解口诀的来源,然后达到熟记,防止死记硬背。由于学生是首次接触乘法的概念,因此在教学时应注重利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加法入手,及时迁移,化难为易,从而较快的学会乘法的概念。因为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弱,教学方法要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通过直观的操作、演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感知,形成表象,最后抽象出概念.这样通过直观——操作,形成表象,使操作——思维——语言表述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打下基础,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具体的操作及具体情境中体会并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口诀是这样得来的。熟记2~6的乘法口诀。3.学会运用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教学要切合实际,运用电脑、投影仪,小黑板等,使学生能够理解算理,转化成计算方法。教师应该从激发兴趣出发,从加强基础入手,从培养智能着眼,通过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全过程,学会学习数学。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抽象思维等能力。单元训练重难点重点难点1.体会乘法的由来、理解乘法的意义。2.知道乘法各部分名称。3.运用2~6的乘法口诀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4.运用2~6的乘法口诀口算解决实际简单的实际问题。1.理解乘法口诀是得来的过程。2.理解乘法算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3.解决实际的问题。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计划安排15课时教学,分述如下:课题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第一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乘法各部分名称第三课时:巩固练习课题2:2-6的乘法口诀(9课时)第一课时:5的乘法口诀第二课时:巩固练习第三课时:2、3、4的乘法口诀第四课时:乘加、乘减第五课时:乘加、乘减练习课第六课时:用乘法计算的问题的练习课第七课时:用乘法计算的问题第八课时:6的乘法口诀第九课时:6的乘法口诀练习课课题3:整理和复习(2课时)第4单元《单元练习》:(1课时)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数学集体备课组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总第27课时)二次修改教学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体会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2.会读、写乘法算式。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表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并正确指出相同加数、加数的个数。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乘法含义,体会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难点:会读、写乘法算式。教具准备一、复习:口算两组题(要求读出算式,说出得数).第一组第二组

7+83+3

6+4+35+5+5

7+2+6+14+4+4+4学生按要求口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提问:1.这两组题都是加法,但是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像第二组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我们叫它“求相同加数的和”二、合作学习1.教学例1:(1)指导同学们用学具和老师一起摆例1中的例子。(2)讨论:用了多少小棒?你准备怎样算?从加法算式中你知道了什么?(3)还可以用乘法计算(板书:用乘法算)怎样列式呢?教师边讲边板书:相同加数是10,先写一个“10”,有3个10就是相同加数的个数是3,再写一个“3”,中间写板书: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指导写乘号。读作10乘以3.2.指导学生5个5地摆小正方形,摆4次(1)教师提示:用加法算5+5+5+5=20,板书4个5,用乘法算怎样列式?(2)教师一边引导学生汇报一边板书.5×43.引导学生比较例1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发现了什么?三、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出示复习准备中的两组题,哪组题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改写?说出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几连加。3+33×25+5+5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