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期末模拟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高考考查范围】(江苏专用)_第1页
高二历史期末模拟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高考考查范围】(江苏专用)_第2页
高二历史期末模拟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高考考查范围】(江苏专用)_第3页
高二历史期末模拟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高考考查范围】(江苏专用)_第4页
高二历史期末模拟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高考考查范围】(江苏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卷(江苏专用)(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高考考查范围。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刘向《〈战国策〉书录》中载:“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刘向意在说明(

)A.争霸战争的激烈 B.民族交融的发展C.贵族统治的衰落 D.礼乐制度的崩坏2.《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关市律”规定:“为作务(手工业)及(到)官府市,受钱必辄人其钱缿(钱罐)中,令市者见其入,不从令(规定)者赀(罚)一甲(铠甲)”这表明秦朝(

)A.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B.重视盐铁官营做法C.注重工商活动管理 D.强化市场税收意识3.胡旋舞是来自西域游牧民族的一种舞蹈。下图唐敦煌莫高窟220窟壁画《胡旋舞》(现代摹本)。该图(

)A.说明政府较重视丝路文化 B.体现隋唐文化深受吐蕃的影响C.具有壮阔欢腾的盛世特色 D.表明唐代石窟文化领先于世界4.汉唐时期,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宋代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种变化反映了(

)A.重农抑商观念的强化 B.人身依附关系松弛C.农业经济地位的提升 D.土地兼并得到认可5.《乾隆会典》规定:百岁老民赐银30两,建坊里门题以“升平人瑞”四字,若是老妇人,则题“贞寿之门”四字,逾百岁者加赏银10两内府币;一百有十岁者,倍之;百二十岁以上者,请旌加赏不拘成例,此举旨在(

)A.缓和满汉矛盾 B.增进政权认同 C.重塑理学地位 D.延续敬老传统6.19世纪80年代,思想家王韬评价《万国公法》时,认为其约束性以国际公理为依据,但“国强则公法我得而废之,亦得而兴之;国弱则我欲用公法,而公法不为我用”。据此可知,王韬的主张()A.表明外交思想迈向理性务实 B.揭示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C.旨在维护国际法的公平正义 D.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7.1905年,张謇向清政府上奏:“窃维东西各邦,其开化后于我国。而近今以来,政举事理,且驳驳(迅速)为文明之先导矣。揮(探摸)考其故,实本于教育之普及,学校之勃兴。然以少数之学校,授学有秩序,毕业有程限,其所养成之人才,岂能蔚为通儒,尊其绝学,盖有图书馆、博物院,以为学校之后盾。使承学之彦,有所参考,有所实验,得以综合古今,搜讨而研论之耳。”张謇旨在强调(

)A.公共教育资源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B.学校教育对培养人才的重要性C.近代中国的教育远远落后于西方 D.图书馆、博物院比学校更重要8.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后,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担任重要职务的共产党员有:组织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长林祖涵,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等。随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骨干改组或建立了各级国民党党部。这表明(

)A.国民革命在全国获得了局部成功 B.中国国民党的阶级属性已发生变化C.国共两党以“党外合作”壮大了力量 D.北洋军阀的统治基础已经分崩离析9.如图是1942年拍摄的八路军在延安开荒的场景。这反映了当时(

)A.抗日敌后战场根据地建设 B.土地革命如火如荼的开展C.社会主义改造在全国推广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10.20世纪60年代前期,党中央、毛泽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备战、备荒、为人民”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1965至1975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43.5%。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到40%以上。从总体上看,三线建设的重要意义是(

)A.提高国防能力和改善国民经济布局 B.融治国际关系营造和平环境C.推进西部大开发和开启现代化进程 D.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制度优势11.中共十三大指出:“我们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十九大强调,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上述认识的变化是基于(

)A.我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B.我国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中共对历史正反经验教训的总结D.中共一直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12.古希腊学者柏拉图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用漫画式的手法评议古希腊的民主制:“他常常想搞政治,经常心血来潮,想起什么就跳起来干什么说什么,有的时候他雄心勃勃,一切努力集中在军事上,有的时候又集中在做买卖发财上。他的生活没有秩序,没有节制。他自以为他的生活方式是快乐的,自由的,幸福的,并且要把它坚持到底。”可见柏拉图认为(

)A.古希腊民主制给予人们充分的人身自由B.古希腊民主制让人们感受到自由和幸福C.古希腊民主制导致政治生活混乱和无序D.古希腊民主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13.下表中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A《汉谟拉比法典》前言宣扬君权神授,炫耀国王的功德,法典的正文共282条《汉谟拉比法典》是研究古代巴比伦封建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B史诗《伊戈尔远征记》创作于12世纪,反映了古代斯拉夫民族的历史、传说和风土人情,是基辅罗斯时期最杰出的文学作品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C[美]伯恩斯、拉尔夫著《世界文明史》第3卷说到:“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美洲当时文化发展水平居于世界首位D《高丽史》的体例分为“世家”“列传”“志”等,详细记载了当时的历史;日本根据自己语言的发音,借用汉字的笔画,创制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古代朝鲜和日本吸收中华文化,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A.A B.B C.C D.D14.“路德出色的语言功底,不畏强权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对广大人民的责任感,促使德语版《圣经》的问世。1522年德译《新约》出版发行……这鼓舞了其他国家的译者,纷纷把《圣经》译成其民族语言版本进行传播。”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 B.新教坚持基督教基本教义麻醉人们思想C.马丁·路德沉重打击教会势力 D.欧洲各国发展为专制王权国家15.如图为1896年发表于瑞士苏黎世《新信使》杂志中的一幅漫画,讽刺了当时的社会现状。根据漫画内容,下列命名最为合理的是(

)盆上德文意思是:“资本主义的集水盆”A.《资本原始积累的快速发展》 B.《垄断组织改变经营方式》C.《资本主义紧张的劳资关系》 D.《社会主义革命风起云涌》16.“1881-1912年欧洲在亚洲和非洲征服与夺取权力的全部进程,都是基于同一种意识形态上的说辞:富有种族主义意识形态色彩的‘强者权利说’,即所谓当地人没有能力对自身实行有序管理,以及在与欧洲对手的竞争中维护本国利益。”据此可以判断(

)A.强权政治推动殖民扩张 B.弱肉强食成为国际共识C.欧洲国家协调侵略步伐 D.亚非地区缺乏自治能力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有所谓“道”的划分,道之下是州统县的地方行政制度,唐太宗贞观初年,把全国分为十道,这时道只是一种监察巡视的区域,巡视道的官员都属临时派遣的性质,到了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又分全国为十五道,各置常设的“采访处置史”管理,后来地方官吏的权利日益增大,节度使往往兼领道的长官,掌握军政大权,道也成为军事割据区或行政区,于是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摘编自王仲荦著《隋唐五代史》材料二

在各级地方官的设置上,宋朝基本上是针对节度使的权力开刀的。宋统一后,起初是依照唐制分全国为十道,997年改全国为十五路(类似现在的省),后不断增加,直至二十六路。在路之下,宋的地方行政机构还有州、县两级,与州平级并存的还有府、军、监等机构。在路、州增设“监司”、“通判”等职,有力地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但也造成宋朝冗官多的弊病。——摘编自周宝珠、陈振主编《中国历史·宋史》(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从唐到宋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趋势。(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宋两代地方行政区划设置产生的不同结果。(8分)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甲午战后,为偿还对日赔款,清政府与汇丰银行、德华银行签订《英德续借款合同》,借款1600万英镑,利息为4厘5,限45年还清。因关税抵额不足,另规定由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代征江苏、湖北、浙江和江西四省七处厘金(清末至民初征收的国内贸易商业税,因其初定税率为1厘即1%)抵偿部分债款。这一举措意味着庞大的厘金税收通过海关纳入户部直接管辖范围,地方财政收入将严重缩减。为弥补厘金抵债省份损失,清廷推出以昭信股票银为主,裁兵节饷、丁漕折钱平余款项为辅的拨补方案。却因拨补款的来源不够稳定,各种牵制因素变动不居,造成拨补虚悬的窘境。抵债省份和承协省份再三呼吁改变拨款无着的困局,但因调整难度大,随后又新增庚子赔款等筹款压力,户部对拨补方案仅作了微调,相关省份只能自行应对困局。清廷固执于“内重外轻”观念,财政调度能力渐趋低下,央地矛盾不断升级,演变成内外失信态势,这是清末财政纾困筹策失败的关键因素。——摘编自王静雅《清末财政纾困筹策失败探析》(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财政纾困筹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反映的实质问题。(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清末财政纾困筹策失败的原因。(8分)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

1950年到1976年,中国正式与受援国签订协议的援助款额为619亿人民币。约80%的金额都用来援助越南、阿尔巴尼亚、朝鲜、罗马尼亚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对外援助在内容上主要由成套项目、一般物资援助、军事援助和现汇援助这四部分构成。新中国领导人将对外援助视为贯彻革命外交路线的手段。——摘编自蒋华杰《冷战时期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研究(1968—1918)》材料二

1980年11月国务院指出对外援助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995年起中国以优惠贷款作为新型援外方式,主要投向受援国的经济基础设施领域。在促进受援国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21世纪以来,对外人力资源开发与合作、援外志愿者等也逐渐成为中国对外援助的重要方式。援助领域已从经济基础设施领域扩展到社会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开发、工业、农业等多个不同领域,受援国分布更加广泛。——摘编自刘方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援助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对外援助的不同。(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调整对外援助政策的主要原因,并简析其意义。(4分)20.(1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拉丁美洲历史大事年表(部分)公元前5000年墨西哥特华坎谷地开始种植玉米,人们开始从游徙生活转为定居生活300—900年玛雅文化全盛时期1200年印加国家在秘鲁高原开始建立,16世纪达到极盛1492-1493年哥伦布第一次航行美洲1493年教皇亚历山大六世颁布诏谕,划定西、葡在所谓非基督教世界的“分界线”1501年西班牙殖民者贩运第一批黑奴到达圣多明各1571年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1758-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1762年,古巴被英军占领1791年法属殖民地海地爆发武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