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
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班级:考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23年,吉林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全面启动,粮食产量达到837.3亿
斤,从全国第5位跃升至第4位,增产21.14亿斤,占全国增量的11.9%,粮食平均
亩产958.2斤,居全国粮食主产省第1位。黑土地保护和耕地质量提升协同并进,建
设高标准农田791.2万亩,新增盐碱地改造耕地25.4万亩。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强
劲,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4%,高于全国20个百分点。
2023年,吉林省区域创新能力排名上升6位、提升幅度全国第一,科研物质条件
指数居全国第5位,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全国第11位。汽车、石化新材料、
装备制造、新能源、数字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提质增效...吉林省实施先进制造业集
群梯次培育行动,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具有吉林特色优势
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
2023年,吉林省还深挖潜能促进消费,举办汽博会、农博会、雪博会、房交会、
航空展等活动,全力恢复扩大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高于全国1.8个百
分点,增速居全国第9位。
2024年,吉林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树立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
右,粮食产量880亿斤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
以上...
(摘编自《率先突破,吉林底气何在?----从政府工作报告看吉林全面振兴新机
遇》,
吉林发布2024年3月6日)
材料二:
早在去年9月,哈尔滨市文旅部门就推出颇具“网感”的宣传片,全网的关注
“破天荒”来袭,造梗、造势、造话题,甚至推出大雪人表情包、顺势主动设置议
题……政府部门不再将流量和舆情视为洪水猛兽,而是灵活运用互联网思维,吸引流
量,扩大自身影响力。不仅保持“在网”看评论、促整改,更“借网”搞宣传、做推
介,已成为政府部门转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质效的“新常态”。
很多人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天:来“尔滨”享受“冰雪盛宴”,成了广大游客和网
络达人竞相“种草”“拔草”的新风尚。面对这波流量,包括“尔滨人”在内的东北
人都倍加珍惜,使出浑身解数,掏出全部“家底”,诚意展现一个营商环境变优、干
部作风变实、投资机会变多的''好学生”形象。
距哈尔滨280多公里的“中国雪乡”,曾被视作麻烦的雪,变成了开启致富之门
的“钥匙”,浪漫雪景与民俗体验深度融合,当地百姓开起餐厅和民宿,捧着“金饭
碗”,吃上“生态饭”。
始于冰雪,不止冰雪。在东北,依托资源禀赋寻求特色化发展之路已是普遍共识
和生动实践。毋庸讳言,在东北,“国字头”一度强势,体制僵化思维固化,民营经
济发育缓慢,成为经济缺乏活力的一大原因。不过,今冬冰雪热这面镜子反映出,重
要的变化正在发生:国企深化改革与创新展现出新活力。依托较为雄厚的产业基础,
黑龙江以哈电集团为代表的一批装备制造业企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变
“制造”为“智造”;深挖风能、太阳能、可再生能源,吉林在新能源、碳中和领域
寻求新合作;瞄准网红经济、互联网生意,辽宁引进大型直播电商平台,探索一场华
丽转身。
(摘编自《求解东北全面振兴:现象级冰雪热的启示》,
《新华每日电讯》2024年2月21日)
材料三:
东北全面振兴,需要国家下大力气,采取系统、有力的政策措施,方可见成效。
首先,要把握全球化重构、国际秩序与世界格局调整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发挥地
缘区位和交通物流优势,将东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战略门户、推动东北
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支点以及联通国内东北亚市场双循环的核心枢纽。由此需栗
在既有陆路货物运输能力基础上,联合海参羲、罗津等境外口岸,拓展东北内贸货运
网络空间。
其次,东北地区在发展实体经济方面,尤其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是具有
相当的基础和优势的,东北的人口素质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研究型大学的布局也
领先,在材料、自动控制、软件等领域是全国领先水平,在汽车、化工、航空航天、
装备工业等方面仍然处于全国前列,因此,在上述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加强布局。
第三,在空间上加强重点城市的建设,在沈阳、长春、哈尔滨和大连等中心城市
之外,还可以选择一些以地级市中心城区为代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给予重点发展,逐
步提升东北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同时利用好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打通中韩俄蒙经
济走廊,建设便捷出海、联络内陆的大通道。
第四,加大央企在东北布局的力度,目前总部在东北的央企有5家,分别是中国
一重、哈电、鞍钢、一汽和中国华录,都处于竞争较为充分的行业,迫切需要国家尤
其是国资委加大优势资源的布局和注入,体现国企、央企的责任担当。
第五,发挥全国一盘棋的体制优势,加强区域之间的横向协作,尤其是东北地区
人口的流入地如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与东北地区的对口联系;同时要强化东北地区在
包括教育、医疗和养老等在内的公共服务,并将公共服务与户籍相连接。
(摘编自刘云中《东北全面振兴还需要下大力气》,
《中国经济时报》2024年3月1日)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创新能力提升促进耕地面积扩增、亩产提升,助力吉林农业机械化程度全国领跑。
B.吉林省优越的科研物质条件有利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发展,科技经济转化势头良好
C.2023年吉林省在促消费方面表现不俗,增比高于全国均数,增幅位居全国第9
位。
D.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目标接近,表明前者为2024年工作重
心。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常态”在文中指哈尔滨政府接受互联网思维,而已经形成的一条以网络为阵地
的基本工作程式。
B.“好学生”的“好”是哈尔滨全方位的优化转变,体现了哈尔滨对外来消费、外来
投资的高度重视。
C.“生态饭”在文中指在冰雪带来的旅游热潮中,出现新的经济需求,当地百姓乘势
寻得新的致富路径。
D.“国字头”在文中指国有企业,引入这一背景材料,既有从辉煌到落寞的酸楚,也
展现了新的活力。
3.下列对三则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从多角度总结2023年吉林省发展成果,意在说明吉林省正在全面振兴。
B.材料二在组材上,由点及面,从哈尔滨的“冰雪热”延伸到东北三省的特色化发
展。
C.材料三指出央企的数量,并罗列企业,形象表现了央企在东北发展中的责任担当。
D.材料三采用了总分结构,提出了东北全面振兴需采取的若干政策措施。
4.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做法符合材料三建议的一项是()
材料一、材料二的做法材料三的建议
A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梯次培育行动在材料、自动控制、软件等领域重点
布局
B深挖潜能促进消费强化东北地区公共服务
C灵活运用互联网思维拓展东北内贸货运网络空间
D国企深化改革与创新展现出新活力国资委加大优势资源的布局和注入
5.针对材料一和材料二介绍的东北发展现状,结合材料三思考东北三省可以采取哪些
方面的措施提振经济?请拟定一个申论提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燕山有棵沧桑树
梁衡
北京之北一百多公里处就是河北的兴隆县,境内有燕山的主峰雾灵山。正是秋高
季节,几个好友乘兴登山,一路黄花红叶,蓝天白云。松鼠横穿于路,野雀飞旋在
树,鸟鸣泉响,好不快活。正走着,忽见路边有一指路牌:沧桑树与见证桩。不觉好
奇,就下路拐入荒径,攀荆附葛,爬上一高坡,顿现一树一桩。
树是一棵奇怪的大松树,根基部十分壮大,盘根错节与山石一体,已分不清彼
此。原树已经枯死,而在侧根处又长出一棵新树,有合抱之粗,浑身的鳞片层层相
叠,青枝挑着绿叶在秋阳下闪闪发光。树身成“7”字形,斜出石缝向山外探去,蜿蜒
遒劲,如一条苍龙欲腾空而去。大家正说这树像龙,当地的朋友说,这树还真就与龙
有关。
原来,历代皇帝都自比真龙天子。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是顺治帝,他就位后
即在遵化县选定了自己的龙寝之地,后人称东陵。为使陵寝安宁,东陵以北兴隆境内
这两千五百平方公里的山林,就全部划作“后龙风水”禁地。封建专制,普天之下莫
非王土,皇帝伸手一指,这两千五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一占就是二百五十四年,直到民
国成立后的1915年才解禁。山之禁,树之福,这棵龙形松,四季有人护,过了二百多
年平静舒心的好日子。笑看冬去春来,静听花开花落。
1931年日本人侵占东北,1934年南下占领兴隆,直逼北京,当年的这一片皇家禁
地又成了敌我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一场残酷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在这里反复拉锯。
其间数不清出了多少民族英雄。最著名的一个是孙永勤,本是一普通农民,小时曾读
私塾,粗通文字,又习得一身武艺。他耻为亡国奴,便串联村里的十六位弟兄,拉起
一支“民众军”、自任军长。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称“抗日救国军”,一直
发展到五千多人。成为日军的心腹大患。以至于日本人诱降国民党,与何应钦谈判签
订《何梅协定》时都将灭孙永勤作为一个筹码。而1935年8月正在长征途中的党中央
为抗日发表著名的《八一宣言》,将孙永勤与吉鸿昌、瞿秋白等并列,说他们“表现
我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精神”。孙永勤在最后一次战斗中,寡不敌众又腿部负伤,被
团团包围。最后孙永勤以下七百壮士全部壮烈牺牲。这棵树目睹了一群英雄的诞生。
“沧桑树”下还有一截二尺多高如水桶之粗的树桩,旁立木牌,上书“见证桩”
三字,这是当年日寇掠夺当地资源的见证。我俯下身去想辨认一下树桩的年轮,只是
经年的风吹雨打,横截面上的木质已经朽去,用手一捏,即成碎末。但整个桩子的大
形还在,短粗挺直,身带焦痕,挺立于荒草乱石之中,似有所言。
看完“沧桑树”我们又重回登山主道,继续上山。秋阳如春,正是果熟季节,路
两边赤、橙、黄、绿,摆满销售和等待外运的核桃、柿子、苹果、山楂,排起两道长
长的水果墙,农民的笑意都挂在脸上。近年来这里浅山处大力发展经济林,林果成了
农民的主要收入,深山处开辟成国家森林公园,封山育林,涵养水源。全县的高山密
林间有大小径流八百条,昔日的“后龙风水地”已经成了京城的重要水源地。
随着山路上行,两边的树木愈来愈密,约一小时后终于穿出树海爬上燕山高处的
雾灵山峰。我登上燕山之巅,遥望群峰从山海关一路奔来,长城起伏其间,脚下是一
片树的汪洋,胸中荡起一幅历史的长卷。这时只见远处绿波中现出一团飘动的火苗,
那是刚才上山时路过的一片花楸树林。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树种,大概只有这燕山深处
才有吧。都说枫叶红于二月花,这花楸叶子是枫叶的三四倍大,叶面厚实。花楸树树
身高大,只在悬崖深壑、人迹不到的地方生长。秋风一过它就红得像浸了血,着了
火。我又想起了刚才那棵穿越战火而来的“沧桑树”和劫后余存的“见证桩”。这块
土地在民国时和新中国成立初称热河省。热河,热河,好一片热土。先经过了二百五
十四年的皇封冷藏,又经民国三十多年间的军阀混战、外族入侵和国共内战,终于回
归于民,现已休养生息出这般模样。
山不转水转,人会老树还在。一截树桩见证了一个民族曾经的苦难,一棵树记录
了这片土地上三个半世纪的沧桑。无论是朝代更替、人事变幻,还是自然界的寒来暑
往、山崩地裂,都静静地收录在树的年轮里。
(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紧扣标题,介绍了燕山奇险壮美的自然环境,“忽见”“顿现”等词语饱含意
外和惊喜。
B.帝王的封山之举,虽是封建专制的典型表现,客观上也为古树的生长提供了一道天
然屏障。
C.文中“花楸红叶”意蕴丰富,既象征着这片热土上倾洒的英雄热血,也象征着当下
人民火热的生活。
D.不同于《故都的秋》中秋果淡绿微黄的清冷之色,本文中的秋果色彩斑斓,是农民
丰收的果实。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多处出现时间、人数等数字,充实了文章内容,增强了阅读的真实感,体现出
作者写作的严谨。
B.文章写孙永勤被日军痛恨,又引用了党中央对他的高度评价,从侧面突出了其抗日
民族英雄的形象。
C.文章以“沧桑树”的历史变迁为线索,将描写、说明、叙事、抒情有机融合在一
起,丰富而又厚重。
D.语言的熔铸化用是本文的鲜明特点之一。如多处使用的四字词语,充满了凝练典雅
的文化意蕴。
8.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9.梁衡提出“人文古树”的散文创作主张,强调用“古树”意象将中国革命的红色历
史、现代的绿色文明融合在一起,体现作家的红色继承与绿色担当。结合全文,谈谈
本文是如何践行该文学主张的。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富弼知青州,岁稔而河朔凶,民东流。公以为,从来拯饥多聚之州县,人既猥
多,仓康不能供,散以粥饭,欺弊百端,由此人多饥死,疫疾随起,居人亦致病毙。
是时方春,野有青菜,公出榜要路,令饥民散入村落,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
流民擅取。使富民等级出米以待之。民重公令,米谷大积。分遣寄居闲官往主其事。
问健吏募民中曾为吏胥、走隶者,皆倍给其食,令供簿书、给纳、守御之役。借民仓
以贮,与流民约,三日一支,出纳之详,一如官府。I比麦熟人给路粮遣归饿死者无几
作丛冢葬之。I其间强壮堪为禁卒者,募得数千人,奏乞拨允诺军。自是天下流民处多
以青州为法。
(节选自苏辙《龙川别志》)
材料二:
刘晏以王者爱人,不在赐予,当使之耕耘织妊,常岁平敛之,荒则蠲救之。诸道
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荒歉有端,则计官取赢,先令蠲某物、贷
某户,民未及困而奏报已行矣。议者或讥爱不直赈救而多贱出以济民者,则又不然。
善治病者,不使至危惫;善救灾者,不使至赈给。赈给少则不足活人,活人多则阙国
用,国用阙则复重敛矣!又给多侥幸,吏群为奸,强得之多,弱得之少,虽刀锯在前
不可禁——以为“二害”。灾沙之乡,所乏粮耳,他产尚在,贱以出之,易以杂货,
因官之力,转于丰处,或官自用,则国计不乏;官多贱出菽票,资之臬运,散入村
阁,下户力农亦能自免阻饥——以为“二胜”。
晏常言:“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养民为先,可谓知本之论,
其去桑、孔①远矣!王荆公但知理财,而实无术以理之;亦自附养民,而反多方以害
之。故上不能为刘晏,而下且不逮桑、孔。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全集》)
〔注〕①桑、孔:汉代政治家桑弘羊、孔仅,善管理国家财政。
10.材料一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涂黑,
比麦熟A人给B路粮C遣归D饿死者E无几F作丛G冢H葬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仓縻,又称府库,指用专为赈济百姓而设立的粮食仓库,与下艾“民仓”含义相
同。
B.活,在文中属使动用法,与“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的“蕃”用法相同。
C.侥幸,企求非分。与《陈情表》中“庶刘侥幸,保卒余年”中的“侥幸”词义不
同。
D.但,只,仅。与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但”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弼不赞同将灾民聚集在州县的做法。因供给不足,及分发粥饭时出现的各种蒙骗
现象,会导致很多灾民饿死,并引发疫病。
B.富弼在赈灾时改变以往做法,灾后安置流民返乡,将流民中的健壮者招募、充实到
军队中。天下流民聚集的地方多以青州为法。
C.刘晏日常密切关注当地气候和收成情况,在老百姓因歉收而陷入贫困之前,就及时
将救灾的措施呈报朝廷,能谋事,有作为。
D.冯梦龙赞赏刘晏理财以养民为先的做法,不过和桑弘羊、孔仅相比还很落后,但远
超在理财、养民方面表现不佳的王安石。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
(2)善治病者,不使至危惫;善救灾者,不使至赈给。
14.“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在赈灾过程中,富弼和刘晏如何发挥个人优势?
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列小题。
林汝桓以二诗寄,次韵为别(其二)
王阳明
尧舜人入学可齐,昔贤斯语岂无稽?
君今一日真千里,我亦当年苦旧迷。
万理由来吾具足,《六经》原只是阶梯。
山中仅有闲风月,何日扁舟更越溪?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反问强调了圣贤之语的正确性,为下文的修身,求真理张本。
B.“一日真千里”极言离别速度之快,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异曲同工。
C.尾联期待朋友乘船相会,共享山间风月。照应了文题,表达惜别之情。
D.全诗语言浅显易懂,真挚恳切,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热切鼓励与祝福。
16.这首诗给了你哪些学习上的启示?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学之道》与孟子“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有相通之处,强调内
在的德行要转化为实践,由己及人,体现大学之宗旨的句子是“,”。
(2)高适《燕歌行》中的诗句“,”描写了金鼓震天的盛大出征场面,
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浩浩汤汤、气势壮阔的行军图。
(3)高考前班级召开了励志主题班会,会上班主任引用古人",”名
句,鼓励学生们在冲刺阶段要不懈努力,坚持到最后。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祁老太爷的生日是八月十三。口中不说,老人的心里却盼望着这一天将与往年的
这一天同样的热闹。每年,过了生日便紧跟着过节,即使他正有点小小的不舒服,他
也必定挣扎着表示出欢喜与兴奋。在六十岁以后,生日与秋节的联合祝贺几乎成为他
的宗教仪式——在这天,他须穿出最心爱的衣服;他须在事前预备好许多小红纸包,
包好最近铸出的银角子,分给向他祝寿的小儿;他须极和善的询问亲友们的生活近
况,而后按照着他的生活经验逐一的给予鼓励或规劝;他须留神观察,教每一位客人
都吃饱,并且检出他所不大喜欢的瓜果或点心给儿童们拿了走。他是老寿星,所以必
须作到老寿星所应有的一切慈善,客气,宽大,好免得教客人们因有所不满而暗中抱
怨,以致损了他的寿数。生日一过,他感到疲乏;虽然还表示出他很关心大家怎样过
中秋节,而心中却只把它作为生日的尾声,过不过并不太紧要,因为生日是他自己
的,过节是大家的事;这一家子,连人口带产业,都是他创造出来的,他理应有点自
私。
18.下列句子中的“教”与文中加粗的“教”,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B.我且去找一回,若有了便罢,若没有,还要来请教。
C.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D.乡土社会是长老统治,是教化的过程,每一个年长的人都有教化的义务。
19.文中画横线部分,若将两处逗号改为顿号,标点符号使用也无误。原文好在哪
里?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月25日晚,郑钦文2比0战胜资格赛球员雅斯特雷姆斯卡,21岁的她成为继李
娜后,第2位闯入大满贯单打决赛的中国女网选手。去年8月,状态不佳的郑钦文无
缘蒙特利尔站16强后,有人留言称:实力决定上限,她不具备“前二十”水平,短短
5个月后,郑钦文就以出色的表现,①。举办本届澳大利亚网球公开
赛,她不仅获得2024年澳网女单亚军,更让全世界目睹了网球新一代中国运动员的风
采。
【甲】世界体坛历史,②。一套是在强强对话中,老将极力延续霸
主梦;另一套是在“黑马传奇”中,不断有新人打破固有的体坛秩序。【乙】这两套
叙事风格,既碰撞也交融,充分体现出竞技体育不相信眼泪、只相信实力的真相。
【丙】所有“黑马传奇”的背后都是“你强我更强”的艰难博弈,需要全情的投入与
付出。【丁】正是因为郑钦文在失败与质疑中选择了坚守与奋斗,才能积蓄足够的实
力,最终以晋级的方式“复仇”。
郑钦文在李娜等一代中国网球金花的黄金时代中成长。被鼓舞过的她,也完全明
白,站上最高赛场的她,③。“我想栗那些小朋友看到我,发现我不仅是一个好的球
员,也是一个很好的人。一个在场外很阳光,很热爱生活的人。我觉得这对年轻一代
会是很棒的激励。”郑钦文说。
20.“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两句古语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21.文中划线的部分有病句,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
但不得改变原意。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六、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生命,那是自然赠予人类去雕琢的宝石。
——诺贝尔
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
——秋瑾
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周国平
学校举办“呵护生命,绽放生命”主题论坛,邀请你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参会并发表
演讲。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确定角度和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A.“全国领跑”错误,由
材料一第一段“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4%,高于全国20个百分点”的两个
数据不能直接得出“全国领跑”的结论。C.“增幅”错误,偷换概念。材料一第三段
原文是“增速居全国第9位”,“增速”与选项“增幅”,前者指增长速率,后者指
增长数额的差距。D."表明前者为2024年工作重心”错误,强加联系。材料一第四段
列举的是政府工作目标,各目标是并列关系,并不能据此得出工作重点是消费品零
售。故选B。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全方位的优化转变”
错误,范围扩大,材料二第二段“诚意展现一个营商环境变优、干部作风变实、投资
机会变多的好学生形象”,只涉及三方面,“全方位的优化转变”不成立。故选B。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的能力。C.“形象表现了
央企在东北发展中的责任担当”错误,材料三指出央企的数量,并罗列企业,形象表
现了央企在东北布局中,数量的不足,竞争状态较为充分。故选C。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图表和概括分析、比较材料的能力。A.做法出自材料
一第二自然段,第二段强调技术创新,盘点优势企业,发展吉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
业体系,与材料三第二段中对东北地区实体经济优势企业的总结与建议一致。B.做法
出自材料一第三段,这里的消费项目与材料三第五段中的公共服务内容并不相符。C.
做法出自材料二第一自然段,这里指的是哈尔滨利用互联网宣传,以网络评论促整改
的政府工作模式,与东北内贸货运网络空间并不相符。D.做法出自材料二第四段,这
里指东北旧有的国企自身进行创新改革,材料三的建议是加大央企、国企注入东北三
省,改变布局,二者不相符。故选A。
5.答案:参考答案一:
①拓展东北内贸货运网络空间。
②在重点领域行业加强布局。
③加强重点城市建设,打通中韩俄蒙经济走廊(或建设便捷出海、联络内陆的大通
道)。
④国资委加大优势资源的布局和注入,体现国企、央企的责任担当。
⑤强化公共服务,并将公共服务与户籍相连接。
参考答案二:
①自身方面:发展新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逐步提升东北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强化东
北地区在包括教育、医疗和养老等在内的公共服务,并将公共服务与户籍相连接。
②全国格局方面:加强区域之间的横向协作,尤其是东北地区人口的流入地如长三
角、珠三角地区与东北地区的对口联系。
③国际格局方面:拓展东北内贸货运网络空间,逐步将东北打造成联通国内东北亚市
场双循环的核心枢纽;利用好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打通中韩俄蒙经济走廊,建设便
捷出海、联络内陆的大通道。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介绍了燕山奇险壮美的自然环境”错
误。从第一段“一路黄花红叶,蓝天白云。松鼠横穿于路,野雀飞旋在树,鸟鸣泉
响,好不快活”来看,燕山的自然环境特点是优美明快、生机勃勃的。止匕外,说“忽
见“顿现”等词语饱含意外和惊喜,文本依据不足。故选A。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C.“沧桑树”的历史变迁为线
索”错误。“沧桑树”只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者,而且有关的历史变迁的内容并没有贯
穿全文。文章的线索应该是作者的游踪,即登山的过程。并且文中没有“说明”的表
达方式。故选C。
8.答案:参考答案一:
①(表层意)“见证桩”身带焦痕,但大形还在,依然挺立,表现出历经摧残后的坚
强。
②(象征义)见证桩却身带焦痕、依然挺立,暄示我们民族经历的苦难不会被轻易抹
去。/象征着历经苦难,却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j
③(情感义)表达了作者对燕山这片土地沧桑变化的感慨/对历史的铭记,对日寇的通
恨/对坚定民族信仰的赞美。
参考答案二:
①写树桩当下的样子,在风蚀日剥中,只余大形,突出时日已久。
②写焦痕,正是日本掠夺资源、战火纷飞的历史见证。
③在荒原乱石中挺立,象征中华儿女不屈的抗战精神。
④似有所言,是对日本暴行的控诉。也是对建国至今封山育林、休养生息、绿色发展
的见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赏析句子含义主要从两方面
看,首先是表层含义,其次是深层含义,包括象征义、比喻义以及情感义等。本题
中,①表层看,对于“见证桩”外形的描写,“身带焦痕〃是被列强所烧,“挺立”是
没有倒下,可见历经战争摧残依然坚强。②深层看,写景写物都会被作者寄情言志,
身带焦痕象征着所历经的苦难挫折,依然挺立象征着我们民族经历战争的坚强不屈,
作者通过“见证桩”表达了对燕山历史变迁的感慨,对中国屈辱历史的铭记,对中华
民族坚强不屈的赞美。或者可以通过体会句子中的关键词来进行分析。”桩子的大形
还在,短粗挺直,身带焦痕,挺立”这是作者见到树桩时它当下的样子。“焦痕”,
容易让人联想到抗战时期,想到被侵略的屈辱历史,这“焦痕”已是一种见证。③
“挺立”这一动作,引用拟人手法写树桩的姿势,象征中华儿女挺立不屈的精神。④
“似有所言”运用想象让人产生联想,思及历史想到如今。
9.答案:(1)红色:①(内容层面)作者由古树联想到孙永勤在民族危难之时的抗
日救亡行为,体现了红色历史。②(情感层面)表达了作者对民族英雄的景仰钦佩之
情,是对红色革命精神的继承。
(2)绿色:①(内容层面)文中描写当下大力发展经济林,燕山林果丰饶的景象,指
出“后龙风水”地成为重要水源地,体现了绿色文明。②(情感层面)表达了对土地
造福百姓的欣慰/对国家、民族未来的希望与信心,是对现代绿色生态文明建迨的担
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关键词“中国革
命的红色历史…现代的绿色文明”指向的是作品内容;作家“红色继承”“绿色担
当”指向的是作者写作目的,或者说是作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红色象征着革命。通
过叙写沧桑树所见证的帝王封山、抗日救亡等的历史变迁,表达了对燕山这片土地沧
桑变化的感慨/对历史的铭记,体现了红色历史。写抗日英雄孙永勤“耻为亡国
奴,....改称‘抗日救国军’,一直发展到五千多人”……最后孙永勤以下七百壮士
全部壮烈牺牲,通过写孙永勤在民族危难之时的抗日救亡行为,表达对我国历史上以
孙永勤为代表的革命英雄的景仰钦佩之情;绿色象征着和平与发展。”浅山处大力发
展经济林,...国家森林公园,封山育林,涵养水源。.....已经成了京城的重要水源
地,路两边赤、橙、黄、绿,摆满销售和等待外运的核桃、柿子、苹果、山楂,....
农民的笑意都挂在脸上“热河,热河,好一片热土”,通过写当下大力发展经济林,
燕山林果丰饶,后龙风水地成为重要水源地,表达了对土地回归百姓、造福百姓的欣
慰/对国家、民族未来的希望与信心。
10.答案:ADF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到麦子成熟的时候,按路途远近分发
粮食,送流民回家;饿死的人没有几个,富弼将他们集中埋葬在一个大的坟墓。“比
麦熟”作时间状语,“人”作主语,故应在A处断开;“饿死者”作下句主语,故应
在D处断开;“作从冢葬之”省略主语富弼,故应在F处断开。故在ADF三处断开。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和一词多义的能力。A.三处错误。
“仓縻”,贮藏米谷的仓库,“专为赈济百姓而设立”错误;“府库”,指收藏文书
财物和兵器的地方,《鸿门宴》中有“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民仓”,百
姓家的仓库,与下文“民仓”含义不同。B.正确。句意:因为救助得少不足以养活灾
民。/又怎么能使我们人口增多、生活安定呢?C.正确。企求非分;幸运。句意:另
外,在救济时往往容易有非分之想。/希望祖母刘氏能够幸运保全她的余生。D.正确。
句意:王安石只知道理财。/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
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故选A。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不过和桑弘羊、孔仅相比还很落后”
错,原文是“其去桑、孔远矣”,意思是刘晏比汉代理财专家桑弘羊和孔仅好得太多
了。故选D。
13.答案:(1)山林湖泊中出产的东西,只要是可以帮助人们生存的,听凭流民们自
己去拿。
(2)善于治病的医生,不会等(病人)病情危急才医救,善于救灾的人,不会等到
(百姓)必须仰赖救助才救助。
14.答案:①富弼发动富民积极捐粮,派遣官吏主管流民事务。
②刘晏借助官府力量转卖收购灾民货物,确保灾民与官府都受益。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任人优势”一
词,先找到文中的有效信息,再分条概括即可。根据,使富民等级出米以待之分遣寄
居闲官往主其事。问健吏募民中曾为吏胥、走隶者,皆倍给其食,令供簿书、给纳、
守御之役”可知,富弼发动富民按不同的等级拿出粮食,积极捐粮,以便供给流民,
派遣寄居青州的官吏到各聚集地主管流民事务。根据“因官之力,转于丰处,或官自
用,则国计不乏;官多贱出菽票,资之集运,散入村闾,下户力农亦能自免阻饥”可
知,刘晏借官府的力量转运到丰收的地方,这样国家的财用就不会匮乏;再由国家大
量低价卖出囤积的谷物,转运到各个缺粮的地区,使真正无力购买粮食的农民能够免
除饥荒,这样使国家和百姓都受益。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富弼治理青州的时候,正值粮食成熟而河朔闹灾荒,老百姓纷纷向东逃荒。富弼
认为:从来救济饥荒,大多将流民集中在州县,人数太多,仓库供应不了,分发粥饭
时,欺诈蒙骗的事情屡有发生,因此人们多饿死,瘟疫相继而起,这又导致当地居民
也染上瘟疫死亡。这个时候,正是春暖时节,田野里有野菜,富弼就在要道上贴出告
示,要求饥民分散到村落中,山林湖泊中出产的东西,只要是可以帮助人们生存的,
听凭流民们自己去拿。让富裕的百姓按不同的等级拿出粮食,以便供给流民。百姓重
视富弼的命令积极捐粮,粮食大量聚集。富弼派遣寄居青州的官吏到各聚集地主管流
民事务,又询问精干的官吏,征募的民众中谁曾担任官吏或差役,都给这些人加倍的
供给,让他们负责记录账目、交纳钱粮和守护州城等差事。又借用百姓家的仓库来贮
存粮食,与流民约定,粮食每三天支出一次,详尽记录粮食收入与支出的情况,完全
和官府的正规流程一样。到麦子成熟的时候,按路途远近分发粮食,送流民回家;饿
死的人没有几个,富弼将他们集中埋葬在一个大的坟墓。从此,天下流民聚集的地
方,大多以青州的做法为榜样。
材料二:
刘晏认为君王爱护百姓不在于赏赐的多少,而应当使他们安心于耕耘纺织。在税
赋方面,正常的年头公平合理地缴纳,饥荒时则加以减免或用国家的财力来济助。刘
晏在各道分别设置知院官,每十天或一个月向朝廷详细报告各州县天气及收成情况。
歉收如果有正当的理由,则会计官在催收赋税时,主动下令哪一类谷物可以免税,哪
一些人可向官府借贷,能做到各地的百姓没有因为歉收而遭受贫困,各种救灾的措施
已报请朝廷并施行了。有人责怪刘晏不直接救济人民,只贱价出售粮食物品给百姓,
这种说法其实并不正确。善于治病的医生,不会等病人病情危急才医救,善于救灾的
人,不会等到百姓必须仰赖救助才救助。因为救助得少不足以养活灾民,救助得多就
会使国家的财政发生困难,国家的财政一旦出问题又必须征收重税,如此又形成恶性
循环。另外,在救济时往往容易藏污纳垢,官吏相互狼狈为奸,有办法的人得的多,
真正贫苦需栗救济的百姓反而得的很少,即使以严刑峻法来威吓也无法禁止,给国家
和百姓造成双重的灾害。发生灾害的地区,所短缺的其实只是粮食而已,其他的产品
往往还可维持正常的供应,若能低价将这些产品卖出去,交换其他的货品,借官府的
力量转运到丰收的地方,或者由官府自用,这样国家的财用就不会匮乏:再由国家大
量低价卖出囤积的谷物,分交运粮的单位,转运到各个缺粮的地区,使真正无力购买
粮食的农民能够免除饥荒——这对国家、个人都有好处。
刘晏经常说,“人口增长了,赋税自然水涨船高。”所以他理财常常是养民为
先,可谓是懂得根本的道理。比汉代理财专家桑弘羊和孔仅好得太多了。王安石只知
道理财,但实际上没有理财的方法,他也自认为在养民,结果反而祸害了人民,所以
比上不如刘晏,比下也不及桑、孔。
1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一日真千里”指进
步速度快,而非“极言离别速度之快”。故选B。
16.答案:①(首联)学习要树立远大目标(或:要树立一个榜样),由人人都可以
学习尧舜之道可知。
②(颔联)学习中会遇到困难,要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年他也曾经历过迷茫
和困惑。
③(颈联)学习要重视自身思考,不能迷信权威(或:要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
能“尽信书”)。真理和智慧本来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之中,鼓励人们通过内心的
力量去寻求真理和智慧。
④(颈联)学习要借助经典,将《六经》等经典作品作为学习的工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
力。解答时结合全诗,把握诗人的用意,深入挖掘其价值。根据“尧舜人人学可齐,
昔贤斯语岂无稽?”可知,在诗中,王阳明认为人人都可以学习尧舜之道,只要努力,
都可以达到很高的境界,这是对朋友林汝桓的鼓励,也让我们得到了启示:学习要树
立远大目标。根据“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2-A-Lets-spell河北公开课教案
- 感染性关节炎的病理生理研究-全面剖析
- 水资源保护与治理-第2篇-全面剖析
- 物联网隐私增强技术应用-全面剖析
-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与农村社区参与-全面剖析
- 睑腺炎病理生理机制-全面剖析
- 电商市场增长趋势-全面剖析
- 基于离散数学的网络安全模型-全面剖析
- 智能化陶瓷生产线安全监测-全面剖析
- 基因编辑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全面剖析
- 2023年安全员批评与自我批评
- 检验科标本运送培训
- 初中作文指导-景物描写(课件)
- 秋 轻合金 铝合金相图及合金相课件
- 6.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课件(共15张PPT)
- 安全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记录表(设备、设施)
-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2017
- 小学巡课记录表
- 消防管道隐蔽工程验收报审表(表格记录)
-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讲义
- 高频变压器标准工时对照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