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部分等校2024届高三二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广东省江门市部分等校2024届高三二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广东省江门市部分等校2024届高三二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广东省江门市部分等校2024届高三二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广东省江门市部分等校2024届高三二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江门市部分等校2024届高三二模联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这一创新概念,意义十分重大,含义十分丰富深刻,需要我们系

统深入地学习与探索。那么,什么是新质生产力的通用技术?一些通用技术以哪些主要途径加快新质生产

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创造源头,同各领域、各行业具有通用性和普适性的颠覆性技术密切相关。通

过对各种技术的分析可以发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是符合“颠覆性、通用性、普适性”这一标准的关键技

术。

大数据越发成为人类未来的核心资源,而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人工智能也将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

发动机。目前,人类获得数据的能力发生了爆炸性增强。比如,分析蛋白的主要方法,已经从只能同时分

析数种蛋白的WesternBlot,发展为可同时分析很多种蛋白的蛋白组学。而作为人类基因组学后下一个生

物医学高峰的人类表型组学,就是对人体多维度、多尺度的生物参量开展大规模获取和系统分析的新兴学

科。而人工智能是一种具有颠覆性的技术,可以有力推动很多领域的发展和变革。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

应用,使人们能够从海量数据中高效地发现事物的规律。止匕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使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

模式也出现了颠覆性变革:从传统的“假说驱动的范式”向“大数据驱动的范式”变革。这一范式的历史

性变革也将带来生产力的历史性变革。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之间有着极其紧密、不可分割的联系。大数据是人工智能的核心基础。如果将人工

智能产品比喻为面包,大数据就是面粉,而人工智能算法就是制造面包的机器。没有面粉,就不可能有面

包。所以,大数据应符合以下要求:人工智能是可用、标准化的;获取、储存、传输和分享是安全、符合

伦理的。大数据库的关键价值在于:人工智能技术发现各种新事物规律的基础;具有无限可能、等待开垦

的矿山;大数据被使用后,它仍能和新的数据整合继续被使用。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可以通过两条主要途径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一是支撑起大健康产业这样的新兴产

业,二是对生物医药产业和医疗产业这样的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同时,也可以认为,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

为核心与基础的新兴产业的生产力,以及依据该核心与基础对传统产业的重大升级换代产生的生产力,都

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殷卫海《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材料二:

人工智能是一种具有新型基础设施属性的通用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涌现更是带来了生产力的颠覆

性革命,深刻变革着生产方式、生活模式、科研范式。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正处于发展阶段,未

来应“在发展中监管,在监管中发展”,通过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进行渐进式治理,在发展与监管之间寻

求平衡。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既需要有效的市场机制,又需要健全的法治框架让市场主体充分参与竞争,

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人工智能产品,推动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既要给人工智能的发展留下自由竞争的空

间,又要保障在法律框架内,尊重人的尊严和主体性,通过制度安排促进人工智能的自由发展。

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发展,仰赖于法治的支持和保障。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

人们受自身理性与认知所限,难以在技术层面全面精准地理解人工智能,并且法律自身具有滞后性,所以

难以在国家层面通过立法的方式推进人工智能发展。因此,在法治框架下通过政策性文件、地方立法、部

门立法及时高效地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制度激励进行规范,是较为可行的方式,且实践中基本上

沿着这一思路开展。

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既需要国家的引导、规划和支持,也需要国家整合技术与制度对其进行

融贯性治理。

一方面,可通过技术方案来制衡人工智能技术。技术本身是“中立”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它既可

以被用来为恶,又可以被用来行善。人工智能技术之间可以相互制衡。我们可以使用AI生成检测器对人工

智能生成内容的真实性进行检测,可以采用数字水印技术来标注人工智能所生成的内容,以及使用更先进

的人工智能技术对人工智能的运作机理、计算架构、神经元行为进行解析以测量人工智能的可解释性。此

外,区块链也是治理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工具。

另一方面,可通过制度设计来制衡人工智能技术。在理念层面,将伦理规范注入人工智能的研发、设

计、运行之中,建设有道德的人工智能。应充分发挥伦理规范的先导性功能,通过监管部门、科技企业、

科研人员、法学家、公众之间的协商与对话,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形成具有约束力的伦理规范,并将该

伦理规范内嵌于人工智能产品中。在技术标准层面,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标准的制定,指导相关技术的

具体操作与实施。在监管层面,推动政府对人工智能可预见或明显的风险进行有效监管,探索多元监管工

具体系。通过备案制度、强制披露制度、认证制度等对人工智能发展状况进行监测,保障人工智能的发展

始终尊重人的尊严和主体性地位。

总之,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所在,将会成为支撑未来社会发展的“技术

基础设施”,给人类的生产、生活与交往方式带来革命性影响。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要充分抓住

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机遇,释放人工智能技术在生产、劳动方面的潜能;同时也要警惕人工智能潜在的法

律风险,综合运用技术方案、伦理规范、技术标准、政府规制、国家立法等手段,在法治轨道上对人工智

能进行融贯性治理。

(摘编自郭春镇《促进人工智能治理法治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符合颠覆性、通用性、普适性的标准,并可以通过创造新兴产业和对传统产业的升级

换代来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B.人工智能会推动很多领域的变革,如使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模式从“假说驱动的范式”向“大数据驱动

的范式”变革,从而影响生产力的变革。

C.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需要有效的市场机制和健全的法治框架,也就是说要给人工智能自由竞争的空间,

并通过制度安排促进人工智能的自由发展。

D.人工智能技术需要用制度设计来对其进行融贯性治理,针对此要求,我国制定了完善的人工智能技术标

准,并成功探索出多元监管工具体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人类获得数据的能力不断增强,大数据越来越成为人类未来的核心资源,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社会

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动机。

B.人工智能技术使人们能够从大数据中高效地发现事物的规律,大数据应符合其获取、储存、传输和分享

是安全且符合伦理的要求。

C.要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发展,就要仰赖于国家层面法律的支持,在法治框架下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所需要的制度激励进行规范。

D.人工智能是一种具有新型基础设施属性的通用技术,是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所在,是支撑社

会发展的“技术基础设施”。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之间的关系的一项是()

A.2022年OpenAI发布了一款聊天机器人程序,它能够基于预训练阶段所见的模式和数据统计规律来完成

生成回答、撰写论文、编写代码等任务。

B.某医院推出的医疗数智化方案可快捷、逼真地创建人体骨骼、精细血管结构等,帮助医生精准诊断病情、

制定治疗决策,让患者轻松了解病情。

C.智慧厕所利用先进的智能科技,配备各种智能感应设备,如感应式水龙头、自动清洁马桶盖等,使用户

无须直接接触设备,使用更加便捷、卫生。

D.某品牌汽车在无人驾驶状态下,通过对周围环境(包括道路状况、交通信号、障碍物和其他车辆等)信

息的感知和分析,进行自主决策与规划。

4.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对“人工智能治理”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A.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技术还不成熟,需要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渐进式治理。因此,健全的法律制度是人

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前提。

B.由于人工智能技术之间可以相互制衡,我们可以使用AI生成检测器、数字水印技术和区块链等技术来

制衡人工智能技术。

C.技术本身是无所谓善与恶的,但我们可以建设有道德的人工智能,将伦理规范注入人工智能的研发、设

计、运行之中。

D.虽然人工智能带来了生产力的变革,但也要警惕其潜在的法律风险,需要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

在法治方面的治理。

5.你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D2.B

3.C4.A

5.①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能够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和

经济发展。②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能导致传统产业结构性失业,给社会变革带来压力,我们需提前应对,

促进人才技能升级。③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应遵循人类价值观和道德规范,避免人工智能技术被恶意使用,

我们需规范标准,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我国制定了完善的人工智能技术标准,并成功探索出多元监管工具体系”错,变未然为已然,根据“积

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标准的制定”“推动政府……探索多元监管工具体系”,可知并没有制定出完善的人

工智能技术标准,也没有成功探索出多元监管工具体系。

故选Do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A.“随着人类获得数据的能力不断增强,大数据越来越成为人类未来的核心资源”错,根据“大数据越发

成为人类未来的核心资源”“人类获得数据的能力发生了爆炸性增强”,可知二者是条件关系;“人工智

能将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动机”错,范围扩大,根据“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人工智能也将是未来

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动机”,可知是“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人工智能”。

C.“就要仰赖于国家层面法律的支持”错,根据“法律自身具有滞后性,所以难以在国家层面通过立法的

方式推进人工智能发展”,不能完全“仰赖”。

D.”是支撑社会发展的‘技术基础设施’”错,根据“将会成为支撑未来社会发展的‘技术基础设施'”,

可知是“将会成为”。

故选Bo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中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之间的关系: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关系紧密,大数据是人工智能的核心基础。

ABD都体现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紧密关系。

C.不适合,只体现了人工智能,没有体现大数据对人工智能的支撑作用。

故选Co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因此,健全的法律制度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前提”强加因果,根据“既需要有效的市场机制,又需

要健全的法治框架让市场主体充分参与竞争”,可知文中也没有提到健全的法律制度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的前提,前后也就不能成为因果关系。

故选Ao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①由“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所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可以通过两条主要途径加快新

质生产力发展”等内容,可知:能够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文明

进步和经济发展。

②由“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使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模式也出现了颠覆性变革”“带来了生产力的颠覆性革命”,

可知:可能导致传统产业结构性失业,给社会变革带来压力,需提前应对,促进人才技能升级。

③根据“它既可以被用来为恶,又可以被用来行善”“可通过制度设计来制衡人工智能技术”“综合运用……

进行融贯性治理”等内容,可知:应遵循人类价值观和道德规范,避免人工智能技术被恶意使用,我们需

规范标准,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桃花

谢志强

A城最年长的阿婆卧床不起了,她的气息微弱。床头摆着一竹篮水蜜桃,这回,水蜜桃是外孙采摘的。

本来,采摘水蜜桃是她的事,而且,应由她一户一户地挨门赠送。院子里的桃树已纷纷落叶,秋风驱赶着

地面的叶片,盲目地拥来拥去。

外孙递了一个粉红的水蜜桃给外婆。桃子已软,表皮发皱,她连捧也捧不住了。屋外的院内,传来了

争吵声。他们似乎是在争夺桃树的归属权,都声称当年是自己的前辈栽植的这棵桃树。

外婆终于捧住了桃子,却像随时要滑落出手的样子。她的嘴唇嚅动着,似乎要发出声音。她慢慢地撑

起身,倚着床头,喝了一口外孙送上来的一瓷勺温水。她缓慢地伸出双手,有些吃力地扶着碗,努力伸长

脖颈去啜着瓷勺中的水滴,似乎在汲取生命的养分。

外孙看到外婆喝温水的状态,感到外婆的眼睛仿佛变亮了一些,急忙转身再去倒温水。外婆牵住他的

衣服,用手指了指水蜜桃。

外孙看到,水蜜桃表皮的皱纹已平,他接过来时,桃子已变平滑了。他正惊奇地看着桃子的变化,还

没注意到外婆已经起身,她的脚伸进了鞋子里。

这当儿,外孙嗅到了淡淡的鲜桃的气味,就跟刚从树上采摘的一样。外婆来了精神气儿,颤颤巍巍地

走出房门。外孙以为这是回光返照的迹象。外婆竟不让他搀扶。

起风了,不知哪儿来的风,不大。石板地面的叶片像羊群一样簇拥着。叶片竟然飘浮起来,如一群惊

飞的鸟儿。外婆手里的竹枝扫帚在地上空空地划拉着。外孙几乎叫出来,因为,叶片登上了树枝。

外婆像轰一群鸡刍儿那样,哦哦哦地吆喝起来。外孙发现,外婆的白发渐渐地变黑了,被染过了似的。

他听见屋里有什么东西蹦跳的声音,还没回过神,①眼前飞过一群桃子,他赶紧让开,看着它们争先恐后

地栖到枝杈上边。

外孙乐开了。一树水蜜桃,沉甸甸地坠满了枝头。外婆去拔刚刚拱出土的青草,可是,②青草如同捉

迷藏,一缩身子,钻进了泥土里。外婆说:看你们再淘气。外婆拎起吊桶,去院子东隅一口井汲水。小小

的“金莲”点着石板地,很有节奏。外婆的皮肤红润了,而且腰板儿直了起来,发出了外孙常听的像母亲

一样的青春的女音。

外孙担心树枝承受不了桃子的硕重,不过,他察觉,桃子表皮仿佛卸了妆,退去了粉红。果实青青,

而且,像在收缩,眼见着小起来。③他想,桃红传到外婆脸上了。

外婆的动作那么麻利一一本来都是支使他汲水的呀。外婆俯下身子舀着桶里的水,又迅速直起身子浇

着桃树的根部那片泥土,还有附近陶盆里的花花草草。外孙看到,阳光下阿婆额头闪着的发亮的汗珠像一

粒粒珍珠。

桃子已缩小到指甲盖那般大小,生出绒毛。他好奇地凑上去,用手摸了摸,呀,好细腻的绒毛。枝条

舒展起来,显得轻松的姿态,悠悠地晃着,仿佛突然卸去了重荷。

外婆却不在意什么。她挑掉一条绿色的毛毛虫。一只母鸡兴奋地赶过来啄食了。整个桃树的小青果像

被桃树本身吸收了一样,慢慢地褪去颜色,缩入树枝,反而绽开一朵一朵粉嘟嘟的桃花。紧接着,他听见

了蜜蜂“嗡嗡”的吟唱,它们在花丛中飞舞忙碌。

外婆摘了一朵桃花。她喊着自己的名字:桃花。桃花似乎害羞了,蜷缩起花瓣,便是一树的花骨朵儿。

只有外婆手中的花朵还保持着盛开的状态,却渐渐干枯,风一吹,脱出她的手指,飘落在木花格的窗框里。

外孙喊:外婆外婆。外婆站在他旁边。他打量着外婆。外婆说:怎么,你咋这么看我。他吞吞吐吐地

说:外婆,你像个小妹妹。外婆发出小姑娘一样的笑声。

外孙呆呆地去看桃树,那眼神,像是寻觅什么。树上的花骨朵儿连影子也没有了。树叶嫩嫩的,树身

好似缩起来,原来碗口粗的树干,却只有他胳膊那么细了。他担心树藏进泥土里,溜了呢。

外孙赶过去,想设法阻止树的行动,树已成了一棵幼苗。外婆在培土。④外婆说:种下这棵桃树,你

等着将来吃水蜜桃吧,多汁,甜蜜。

这时,外孙听到屋里传出哭声,是他母亲的哭声。他闻声奔进屋。外婆平躺在床上,己闭上了眼,脸

上凝固着微笑,像在回忆一件甜蜜的事。

他想叫醒外婆,但想了想,又连忙奔到院子,小心翼翼地取下窗标上的那朵桃花,希望外婆看见花儿

能够突然苏醒。他看着外婆一头的白发,梳得一丝不苟。

第二天,A城的报纸,报道了他外婆无疾而逝。仿佛一段历史隐去了。文中称:桃花谢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是为全文奠定伤感忧愁的感情基调,将读者带入一个悲伤的故事中。

B.“叶片竟然漂浮起来,如一群惊飞的鸟儿”,描写生动形象,营造出一种梦境般虚幻的意境。

C.外婆去汲水,动作利索,发出了“像母亲一样的青春的女音”,外婆好像重回到了年轻时代。

D.外孙小心翼翼地取下窗板上的那朵桃花,内心希望外婆苏醒,说明外孙对外婆有很深的感情。

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运用看似荒诞的手法写桃子争先恐后地飞回到枝杈上,达到了新鲜而刺激的阅读奇效。

B.句子②运用了拟人和通感的修辞手法,赋予青草人的动作,写出了青草俏皮、可爱的形象。

C.句子③“传”字写出了外婆重返青春时的状态,外婆就像桃树,树有花开花落,人有生老病死。

D.句子④既表达了外婆对桃树开花结果的期待,也表达了外婆对外孙长大成人的生命历程的祝福。

8.“外婆摘了一朵桃花。她喊着自己的名字:桃花。”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有评论说,本文是一篇魔幻现实主义小小说,请从“魔幻”和“现实”二者的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这

篇小说的写作特点。

【答案】6.A7.B

8.①情节上,起过渡作用。这句话既承接了上文写桃树的小青果缩入树枝,然后绽开了一朵朵桃花的内容,

又照应下文写桃花变成了花骨朵儿的内容。②深化主题,揭示主旨。这句话揭示出人即是树,树映衬人,

人与树相映成趣,相互折射出生命的本质的主旨,即人类的生老病死正如桃树四季变化一样,万物更新中

既有重复又有发展的道理。

9.①小说魔幻的情节与现实的背景交织在一起。如写外婆返老还童的情节,虽然情节离奇,但小说里A城

的背景、院子里的桃树等环境描写符合现实,让读者有真实感。②小说采用魔幻的手法象征或暗示现实生

活。如写时光倒转,桃子表皮由皱变平,桃树由结果到开花、再到变成幼苗,象征着每一代人的生活看似

重复又有着发展,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哲理的深入思考。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A.“主要作用是为全文奠定伤感忧愁的感情基调,将读者带入一个悲伤的故事中”错误。第一段的环境描

写还有为下文落叶复归于树的奇幻场景作铺垫的重要作用;本文的故事虽然略带伤感,但并不悲伤。

故选Ao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B.“句子②运用了拟人和通感的修辞手法”错误。句子②没有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

故选Bo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情节作用的把握能力。

前文写到“整个桃树的小青果像被桃树本身吸收了一样,慢慢地褪去颜色,缩入树枝,反而绽开一朵一朵

粉嘟嘟的桃花”,所以,“外婆摘了一朵桃花”承接了上文写桃树的小青果缩入树枝,然后绽开了一朵朵

桃花的内容。下文写到“桃花似乎害羞了,蜷缩起花瓣,便是一树的花骨朵儿”,所以“外婆摘了一朵桃

花。她喊着自己的名字:桃花”又照应下文写桃花变成了花骨朵儿的内容。所以,这句话在情节上起到承

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气息微弱的阿婆名字也叫做桃花,并且外婆起身,颤颤巍巍地走出房门。这时候外婆的皮肤变得红润,腰

板也直了起来,发出了外孙常听的像母亲一样的青春的女音,外婆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而文章的最后写

到屋中传来母亲的哭声,外婆已经平躺在床上,闭上了眼睛。作者通过外婆写出了人类的生老病死。而这

些桃树本已纷纷落叶,但是当外婆走出屋子之后,落叶复归于树,桃子逐渐变小最后缩进了桃树里,开出

粉嘟嘟的桃花,甚至连桃花也蜷缩起来了,变成了花骨朵,最后树上的花骨朵儿连影子也没有了,树叶嫩

嫩的,树身好似缩起来。所以作者也写出了这棵桃树的四季变化,所以,这句话解释出人即是树,树映衬

人,人与树相映成趣,相互折射出生命的本质的主旨,即人类的生老病死正如桃树四季变化一样,万物更

新中既有重复又有发展的道理。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写作特点的把握能力。

文章将背景设置在A城,并且写到院子里的桃树已纷纷落叶,秋风驱赶着地面的叶片,盲目地拥来拥去,

这些背景和环境描写符合现实,让读者有真实感。但文章又写到气息微弱、卧床不起的阿婆颤颤巍巍地走

出房门,这时候外婆的皮肤变得红润,腰板也直了起来,发出了外孙常听的像母亲一样的青春的女音,外

婆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外婆返老还童的情节下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情节离奇。所以,小说将魔

幻的情节与现实的背景交织在一起。

小说写到气息微弱的阿婆起身,颤颤巍巍地走出房门,皮肤变得红润,腰板也直了起来,发出了外孙常听

的像母亲一样的青春的女音,外婆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而这些桃树本已纷纷落叶,但是当外婆走出屋子

之后,落叶复归于树,桃子逐渐变小最后缩进了桃树里,开出粉嘟嘟的桃花,甚至连桃花也蜷缩起来了,

变成了花骨朵,最后树上的花骨朵儿连影子也没有了,树叶嫩嫩的,树身好似缩起来。所以,写外婆的一

生和桃树四季变化,象征着每一代人的生活看似重复又有着发展,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哲理的深入思考。所

以,小说采用魔幻的手法象征或暗示现实生活。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上朝罢,从容谓刘基、章溢曰:“朕起淮右,以有天下。战阵之际,横罹锋镐者多,常恻然于怀。夫

丧乱之民思治安,犹饥渴之望饮食。若更驱以法令,譬以药疗疾,而加之以鸩,民何赖焉!”溢顿首日:

“陛下深知民隐,天下苍生之福也。”天下府州县官来朝,陛辞®,上谕之曰:“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

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赡养生息之而已。惟廉者能约己而利人,贪者

必峻人而厚己。有才敏者或居于私善柔者或昧于欲此皆不廉致之也尔等当深戒之!“上谓刘基日:“曩者

群雄角逐,生民涂炭。今天下次第已平,思所以生息之道,何如?”基对曰:“生民之道,在于宽仁。”

上曰:“不施实惠,而概言宽仁,亦无益耳。以朕观之,宽民必当阜民之财,息民之力。不节用则民财竭,

不省役则民力困,不明教化则民不知礼义,不禁贪暴则无以遂其生。”基顿首日:“此所谓以仁心行仁政

也。”

御史中丞刘基擘住。先是,上北巡,命基同李善长留守京师。基言于上曰:“宋、元以来,宽纵日久,

当使纪纲振肃,而后惠政可施也。”上然之。基素刚严,用僚吏有犯,即捕治之;宦者监工匠不肃,启皇

太子捕置法;宿卫舍人奕棋于直舍,按治之;人皆侧足立。中书都事李彬不法咒事觉。彬素附善长,善长

托基缓其狱。基不允,遣人驰奏,请诛彬,上可其奏。时大旱,善长等方议祷雨,而诛彬之报适至,善长

曰:“今欲祷雨,可杀人乎?"基怒曰:“杀李彬,天必南。”遂斩彬,善长衔之。上还,怨基者多诉于

上前。善长亦言基专恣,语颇切。会基有丧,告归,许之。

(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开国规模》,有删改)

[注]①陛辞,朝官离开朝廷前上殿辞别皇帝。②ft法,违法。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有才敏者A或尼于私B善柔者C或昧于欲D此E皆不廉F致之也G尔等H当深戒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譬犹初飞之鸟”与“先妣抚之甚厚”(《项脊轩志》)两句中“之”的意思不同。

B.致仕,古代指官员辞去官职。古人还常用休致、致事、致政等代指官员辞职归家。

C.“凡僚吏有犯”与“凡六百一十六言”(《琵琶行并序》)两句中“凡”的意思相同。

D.“天必雨”中的“雨”与“履至尊而制六合”(《过秦论》)中的“履”用法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上起兵自淮右,历经战乱。他能深深地体谅民生的疾苦,章溢认为这是天下百姓的福分。

B.当天下府、州、县的官员离朝时,皇上以鸟和树为喻告谕他们要廉洁奉公,使百姓恢复元气。

C.对于如何使百姓生殖繁衍的问题,皇上认为刘基的回答过于笼统,应给百姓实实在在的恩惠。

D.刘基认为应当整肃纲纪,在李彬案中刘基没有徇私枉法,因此得罪了李善长,被罢免了官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更驱以法令,譬以药疗疾,而加之以鸩,民何赖焉!

(2)宿卫舍人奕棋于直舍,按治之;人皆侧足立。

14.请简要概括刘基的人物形象特点。

【答案】10.BDG

11.C12.D

13.(1)如果再用法令驱使他们,就好比用药物治病,却加进毒酒,老百姓还能依靠谁呢!(2)宿卫舍

人在禁中当值办事的地方下棋,刘基就进行了查问惩办;大家都很畏惧他,(在刘基面前)都侧身站立。

14.①刘基体谅百姓,主张施行仁政。②刘基刚正严格,不徇私情。③刘基深得皇上信任,建议多次被采

纳。④刘基懂进退,趋吉避凶。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有的官员才思敏捷可能为私心所困,有的官员软弱无能可能被欲望迷惑,这些都是不廉洁导致的。

你们应当深以为戒!

“有才敏者”的谓语为“或尼于私”,中间不应断开,应在“私”后面断开,即在B处断开;

“善柔者”的谓语为“或昧于欲”,中间不应断开,应在“欲”后面断开,即在D处断开;

“此皆不廉致之也”为判断句,中间不应断开,应在“也”后面断开,即在G处断开;

“尔等”是“当深戒之”的主语,中间不应断开。

所以,应选BDG。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文学文化常识以及理解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助词,的/代词,她”;句意:譬如初学飞的小鸟。/先母对她很好。

B.表述正确。

C.“意思相同”错误。“凡是/总共”;句意:僚属官吏凡是触犯法令的。/总共六百一十六个字。

D.正确。“下雨,名词用作动词/登上,名词用作动词”;句意:上天一定会降雨。/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

治天下。

故选Co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被罢免了官职”错误,根据原文“会基有丧,告归,许之”可知,刘基因家中有丧事,主动告老回乡,

而不是被罢免了官职。

故选Do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驱以法令”,状语后置和省略,应为“驱(之)以法令,用法令驱使他们;“譬”,好比;“何赖”,

宾语前置,依靠谁。

(2)“直”通“值”,当值、值日;“按”,查问;“侧足立”,侧身站立,形容有所畏惧。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能力。

由原文“基对曰:'生民之道,在于宽仁。'”可知,刘基体谅百姓,主张施行仁政。

由原文“基素刚严,凡僚吏有犯,即捕治之;宦者监工匠不肃,启皇太子捕置法;宿卫舍人奕棋于直舍,

按治之;人皆侧足立”可知,刘基刚正严格,不徇私情。

由原文”基言于上曰:'宋、元以来,宽纵日久,当使纪纲振肃,而后惠政可施也‘上然之”“基不允,

遣人驰奏,请诛彬,上可其奏”可知,刘基深得皇上信任,建议多次被采纳。

由原文“上还,怨基者多诉于上前。善长亦言基专恣,语颇切。会基有丧,告归,许之”可知,刘基懂进

退,趋吉避凶。

参考译文:

太祖听朝结束,随口对刘基、章溢说:“我起自淮西,由此拥有天下。交战对阵之际,横遭杀害的百

姓很多,(我)心中常为之悲伤。经受天下动乱的百姓盼望社会安宁,就像又饥又渴时盼望喝水吃饭。如

果再用法令驱使他们(服役、纳税),就好比用药物治病,却加进毒酒,老百姓还能依靠谁呢!”章溢叩

头说:“陛下深知民生疾苦,这是天下百姓的福分啊。”天下府、州、县官入京朝见,离开朝廷时,上殿

辞别皇帝,太祖告谕他们说:“天下刚刚平定,百姓财力都困窘已极,譬如初学飞的小鸟,不能拔去它的

羽毛,刚栽种的树木,不能摇动它的根部,关键在于保养民力,增殖人口,恢复百姓的元气而已。唯有清

官廉吏才能约束自己造福他人,贪官污吏必定剥削民脂民膏中饱私囊。有的官员才思敏捷可能为私心所困,

有的官员软弱无能可能被欲望迷惑,这些都是不廉洁导致的。你们应当深以为戒!”太祖对刘基说:“从

前群雄争夺天下,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如今天下依次平定,思考使百姓生殖繁衍的办法,应该怎么做?”

刘基回答说:“让百姓人口繁殖的办法,在于宽厚仁慈。”太祖说:“不施行实实在在的恩惠,只笼统地

说宽厚仁慈,也是没有益处的。据我看来,宽待百姓一定要让百姓富裕,一定要使百姓休息。(官府)不

节约用度百姓的财力就会困竭,不减省劳役百姓的人力就会疲乏,不讲明政教风化百姓就不知道礼义,不

禁止贪婪暴虐百姓就无法安心生活。”刘基叩头说道:“陛下所言,就是所谓的本着仁爱之心施行仁义之

政啊。”

御史中丞刘基辞去官职。在这之前,皇上向北巡视,命令刘基与李善长留在京城驻守。刘基对皇上说:

“宋朝和元朝以来,宽容放纵的风气已经很久了,我们应当让朝廷的纲纪整齐严肃,然后才可以施展仁德

之政。”皇上同意了刘基的看法。刘基向来刚正严格,僚属官吏凡是触犯法令的,便立即逮捕处治;宦官

监工匠不严肃,刘基便禀告皇太子将其逮捕法办;宿卫舍人在禁中当值办事的地方下棋,刘基就进行了查

问惩办;大家都很畏惧他,(在刘基面前)都侧身站立。中书都事李彬违法(贪污),事情被发觉。李彬向

来依附李善长,李善长请求刘基暂缓置办他的案件。刘基没有允许,派人紧急上奏,请求诛杀李彬,皇上

同意了他的奏请。当时恰逢大旱,李善长等人正在商议祈神降雨,此时诛杀李彬的奏报恰好到了,李善长

说:“现在想要祈神降雨,难道可以杀人吗?”刘基愤怒地说:“杀了李彬,上天一定会降雨。”于是斩

杀了李彬,李善长对此非常嫉恨。皇上到京以后,怨恨刘基的人很多到皇上面前控告。李善长也奏说刘基

专横放肆,言语非常急切。恰逢刘基家中有丧事,他便告老回乡,皇上答应了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小题。

江上秋夜

道潜

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

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

江上

王安石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潜的诗四句四景,分别选择适宜的角度表现了阴雨、风起、风停及将晴时分的景色,虽一句一转,却

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B.道潜的诗首句从大处落墨,写阴雨笼罩中的苍江到傍晚还没放晴,“暗”字用词恰当,写出了天低云暗、

秋水苍茫的江景。

C.王诗前两句写景,以景衬情,猎猎的西风带来秋的消息,绵绵的江水长流不息,江畔的朵朵红花渐渐盛

开,使人略感欣慰。

D.王诗后两句写特定的季节和景物,触动了诗人的离情别绪,可能是因为自己远离故乡、孤身在外,也可

能是因为亲人在外飘泊、时世动乱。

16.细节描写最传神,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吹”。请结合这两首诗,简要分析两首诗中“吹”字的表达效

果。

【答案】15.C16.①道潜诗中的“吹”字引人联想,“吹”与“断”说明风声曾刮得很紧,与上一句

“井梧翻叶”相照应,虽只是写风的一起一止,却概括了风声由小到大,吹了半夜才停的全过程。诗人从

听觉落笔,真切地写出了秋声来时江上暗夜中凄清的气氛。②王安石诗中的“吹”是“吹动”的意思,“离

情”本是虚无的东西,在王安石笔下,它好像是有形之物,可以被吹着走。笛声阵阵,惹人伤感,蓦然回

首,离愁已随船转到乱山的东边,适才与亲人分别的渡口已望不到了。“吹”字化虚为实,将抽象的愁绪

表达得生动形象。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江畔的朵朵红花渐渐盛开,使人略感欣慰”错误,应该是江畔的朵朵红花渐渐凋谢,这些景物使人愁

肠百结,而不是使人略感欣慰。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楼头夜半风吹断”意思是站在江楼上,风吹到半夜才停。从楼头判别风声,必定要有相当的风力和呼呼

的声响才能听出是“吹”还是“断”。所以,“吹”与“断”说明风声曾刮得很紧。而上文“井梧翻叶动

秋声”写的是井边的梧桐翻动着叶片,飒飒有声。第三句中“吹断”和“井梧翻叶”相照应,概括了风声

由小到大,吹了半夜才停的全过程。本诗在写江上秋夜的时候,写到的是风声,是从江楼上的人的听觉落

笔,真切地写出了秋声来时江上暗夜中凄清的气氛。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意思是离别之情让远去的笛声吹送,蓦然发现船只已到乱山的东面,再不见

分别的渡口。所以,本处的“吹”是“吹动”的意思。本处是写离别之情,但是离别之情是抽象的事物,

这里面却能够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形象化,就好像有形之物,可以被吹着走。笛声阵阵,惹人伤感,蓦

然回首,离愁已随船转到乱山的东边,适才与亲人分别的渡口已望不到了。所以,“吹”字能化虚为实,

将抽象的愁绪表达得生动形象。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

与陶渊明的“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有异曲同工之妙。

(2)李白《蜀道难》中,“,”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蜀、

秦自古以来两地隔绝、不相交通的意思。

(3)“酒”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历代文人喜欢借酒来表情达意,因此古诗文中经常出现“酒”

这个意象。如",”。

【答案】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②.使我不得开心颜③.尔来四万八千岁④.不与秦

塞通人烟⑤.艰难苦恨繁霜鬓⑥.潦倒新停浊酒杯(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浊酒一杯

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摧”“尔”“鬓”“勒”。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肌少症不只是肌肉量减少,低肌力才是肌少症诊断的关键特征。以肌肉力量作为肌少症诊断依据的优

点在于能够有效识别肌少症性肥胖。许多人会把肌少症与消瘦联系在一起,但A。肥胖也会增加肌少

症的风险,因为这部分患者身体脂肪过度积聚的同时,也存在肌肉质量减少的情况,导致体重与脂肪比例

失调,而肌肉内脂肪浸润增加也会影响肌肉力量和功能,进而加重肌少症。B?肌少症严重影响患者

的身心健康。肌肉质量和力量的减少会导致患者活动能力的下降,进而增加跌倒、骨折、致残甚至致死的

风险。同时,C,有些人因为害怕跌倒而内心恐惧不安,甚至不敢活动,对社会活动缺乏信心,欲望

降低甚至抑郁。

①自2016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才正式将肌少症定义为一种疾病,②而我国对肌少症的研究和认识也

较晚,③所以我们以前很少听到肌少症这种疾病,④其实肌少症并不少见。⑤目前全球范围内的肌少症患

病率为6%〜12%,⑥全球约有5千万人罹患肌少症,⑦预计大约到2050年患此症的人数将高达5亿。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

19.文中第二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

后、O

【答案】18.A.肥胖和肌少症也经常并存

B.肌少症有什么危害呢

C.肌少症还会使患者精神遭受损害

19.第②句“而我国对肌少症的研究和认识也较晚”修改为“而我国对肌少症的认识和研究也较晚”;

第⑦句“预计大约到2050年患此症的人数将高达5亿”修改为“预计到2050年患此症的人数将高达5亿”

或“大约到2050年患此症的人数将高达5亿”。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根据前文“许多人会把肌少症与消瘦联系在一起,但”与后文“肥胖也会增加肌少症的风险”可知,此

处应是表达肥胖与肌少症之间的关系,故A处可填“肥胖和肌少症也经常并存”。

B.根据空末的问号及后文“肌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肌肉质量和力量的减少会导致患者活动能力

的下降,进而增加跌倒、骨折、致残甚至致死的风险”这些肌少症危害的表述可知,此处应是对肌少症有

哪些危害的提问,故B处可填“肌少症有什么危害呢”。

C.根据“有些人因为害怕跌倒而内心恐惧不安,甚至不敢活动,对社会活动缺乏信心,欲望降低甚至抑郁”

可知,此处应是一个总起句,且后文都是列举肌少症对患者精神方面的伤害,故C处可填“肌少症还会使

患者精神遭受损害”。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②句,语序不当,应当是对事物先有“认识”之后,才会对之进行“研究”,故将“而我国对肌少症的研

究和认识也较晚”修改为“而我国对肌少症的认识和研究也较晚”;

⑦句,重复赘余,“预计”和“大约”都有对事件发展进行推测的意思,应当删掉其中一个,故将“预计

大约到2050年患此症的人数将高达5亿”修改为“预计到2050年患此症的人数将高达5亿”或“大约到

2050年患此症的人数将高达5亿”。

(二)语言文字运用H(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战斗是异常激烈的,敌人排炮窜集地轰击着这个个个的山头,整连整营的白军集团发起冲锋。战士们

拼死地坚持着,熬过了艰苦的一天。傍晚,阵地终于被敌人突破了,连队接到了立即撤出战斗的命令。可

就在彭绍明向各排传达完命令、向连长报告的时候,两颗炮弹在他的身边炸开来,一阵昏黑,他失去了知

觉。

不知过了多久,彭绍明醒来了,朦胧中闻到一股血腥气味;睁眼一看,身旁是连的指导员,负了重伤,

已是①了。看见彭绍明醒过来,指导员强打起精神,把驳壳枪和两条子弹,以及一条满装银圆的米

袋子递给了他。

“好,把这些东西交给你。”他把彭绍明的共青团团证和自己的党证放在彭绍明手里,用力抓住他的

手,②地说:“小彭,你记住:不管你走到哪里,你都是个共青团员,是革命的……”他又一连吐

了两口血,话都含混不清了,“就……就是剩一滴血.,…也要为……人民……流!”说完,他手一松,闭上

了眼睛。

彭绍明含着眼泪,掩埋了自己的指导员以后,带上战友的遗物和要求,沿着山石和丛林坚持着向西走。

他原希望能赶上自己的部队,但当他走到江边上时,只见江岸上一片火把通明,敌人已经修好了被红军炸

毁的浮桥,大队的国民党军队正③地拥过江去。要想超过这些密密层层的追兵,赶上自己的部队,

已经不可能了。

他躲在一丛小树后面,望着那滔滔的江水和成群的敌兵,呆呆地坐着,思索着,直到天快亮了,他才

拿定了主意:往回走,只要有一口气,也要回到苏区去!回到自己人中间,去进行斗争!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1.文中加点的词语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22.文中省略号很有表现力,请结合其作用加以简要分析。

【答案】20.奄奄一息断断续续急急忙忙

21.(1)“密集地”体现了敌人炮火的猛烈,进攻势头之猛;

(2)“小小的”体现了我军防守的艰难;

(3)二者相互映衬,体现了战斗的激烈和战士们的英勇顽强。

22.(1)文中省略号表说话断断续续;

(2)既再现了当时的场景,又表现了指导员的凛然大义和顽强的意志力。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横线处应填写“负了重伤”的结果。奄奄一息:仅存微弱的一口气,形容生命或食物已到了最后

时刻。

第二空,从戏文指导员说的话“小彭,你记住:不管你走到哪里,你都是个共青团员,是革命的……”可

知,他说的话断断续续。断断续续: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第三空,从上文“敌人已经修好了被红军炸毁的浮桥”可知,追兵应该是急急忙忙的。急急忙忙:匆忙的

样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

(1)“排炮密集地”形容敌人排炮数量多,火力非常足;

(2)“山头”是红军坚守的阵地,“小小的”形容山头,更展现出我军防守的艰难;

(3)两方的势力形成贤明对比,体现了战斗的激烈和战士们的英勇顽强。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1)“就……就是剩一滴血,也要为……人民……流!”,通过使用省略号写出身负重伤的指导员说话断

断续续的样子。

(2)这是指导员临终嘱托的场景,从至死不忘人民突出指导员的凛然大义和意志力顽强。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屈原说:“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刘禹锡说:“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这些富有哲理的话道出了探索的真谛,说出了探索者的心声。古往今来,圣者、贤人的创业足迹无不印证

着一个朴素的道理:有拼搏才有回报,有探索才有成功。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