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后训练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后训练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后训练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后训练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后训练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一、选择题1.针对中华民国初年的国会政治,有学者提出“多数本应参与其中的人”却形成国会“万万不能存立”之共识。据此可知,民国初年的民主政治()A.社会基础薄弱B.违背社会潮流C.导致军阀割据D.缺乏理论依据2.[2023·海南天一联考]大革命失败后,历史进入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家陷入了歧途,“中国向何处去”再次提到人们的面前。对此,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方案是建立()A.五权分立的民国B.民主联合政府C.工农民主共和国D.平民的共和国3.[2023·营口市高二期中]在陕甘宁边区,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三三制”的实行()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4.右图为1954年创作的一幅美术作品《一辈子第一回》(画中老人手捧“选民证”)该作品反映了()A.农民土地改革之后的喜悦B.三大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C.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变革D.我国政治建设带来的成就5.“《临时约法》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导致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政体格局。另一重要制度性规定是通过立法来限制行政首脑的职权发挥,但对与之对应的行政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没有任何具体规定。”这强调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规划的政体存在重大缺陷B.仿行了美国三权分立体制C.确立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D.有效防范袁世凯复辟帝制6.在解放东北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有步骤地领导和创建了各级人民民主政权。1947年7月开始,通过村选、召开东北人民代表会议和城市人民代表会议等方式,“自下而上”地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这些举措()A.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B.为全国人民民主政权建设提供经验C.为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奠定经济基础D.是新中国政治制度建设的理论源泉7.1949年8月,董必武在《关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团结民主人士问题》中说:“政协代表人数如此之多,质量又相当整齐,而革命发展,人民需要它担负的任务更大。”这表明()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正式确立C.社会主义制度已正式建立D.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得到落实8.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等人在《中国大趋势》中认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是国家的统治者”。下面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基层群众自治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9.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强调多主体,大家都是主体。过去所讲的“国家管理”,只有“国家管理者”这一个主体。从“国家管理”到“国家治理”提法的变化体现了()A.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改变 B.人民直接管理国家社会事务C.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扩大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发展10.民国初期,记者采访国会选举时发现,对于许多选举人来说,选举权似乎不是需要尽力争取的权利,而是政府摊派下来的一种差事。这说明民国初期()A.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B.民主共和只是形式C.民众冷漠对待国事 D.军阀操纵国会选举11.全面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决定在陕甘宁边区实行由乡代表会议和区、县、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乡、区、县、边区各级政权,其他根据地则以陕甘宁边区为楷模,选举产生各级政权。这一精神的贯彻()A.建立了与国统区对峙的民主政权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确立了抗日民主政权的新型体制D.使陕甘宁成为全国抗战的总后方12.“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在其监督下既有分工又协调一致地依法履行职能。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维护了国家的团结统一。”这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是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 B.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C.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D.健全了社会主义法制二、综合题1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经过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已经初步地找到了一条适应中国现代化需要的中国政治发展道路。——据陈红大谈60周年民主政治建设成就及面临挑战整理(1)根据材料一,结合史实简要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就。(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2分)(3)试从政治方面分析中国近代、现代民主政治进程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6分)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41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中、苏北等根据地建立起县、区、乡各级农抗会,青年、妇女、职工各种抗敌协会也陆续建立,这些团体取代了过去地主士绅的地位,团结领导群众进行艰苦的抗日斗争。在陕甘宁边区,“党经过政权、军队及各种民众团体的连带作用,与边区人民特别是与工农劳动大众密切连系起来”。在淮北的7个县参议会共计议员458人中,雇工12人,贫农71人,中农119人,富农70人,地主130人,商民17人,其他39人。——摘编自杨丹伟《抗日战争与乡村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等材料二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应规定为实行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这就是“三三制”政权制度。必须保证共产党员在政权中占领导地位。所谓领导权,不是要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选举政策,应是凡满18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摘编自毛泽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社会治理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三三制”政权做出合理解释。(8分)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一、选择题1.针对中华民国初年的国会政治,有学者提出“多数本应参与其中的人”却形成国会“万万不能存立”之共识。据此可知,民国初年的民主政治()A.社会基础薄弱B.违背社会潮流C.导致军阀割据D.缺乏理论依据解析:材料“万万不能存立”说明反对国会的建立,由此可知社会基础薄弱,故选A项;设立国会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排除B项;出现军阀割据是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导致的,并不是因为国会政治,排除C项;民国初年的民主政治借鉴西方的民主思想理论,并不缺乏理论依据,排除D项。2.[2023·海南天一联考]大革命失败后,历史进入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家陷入了歧途,“中国向何处去”再次提到人们的面前。对此,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方案是建立()A.五权分立的民国B.民主联合政府C.工农民主共和国D.平民的共和国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并建立了井冈山等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在革命实践基础上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这是一个工农民主共和国性质的政权,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并实践的方案,故选C项;五权分立的民国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提出的方案,不是中国共产党的方案,排除A项;民主联合政府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提出的方案,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没有提出过建立平民的共和国方案,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3.[2023·营口市高二期中]在陕甘宁边区,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三三制”的实行()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三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材料“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试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是适应抗日战争形势需要的,故选D项;土地革命主要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此时为抗日战争时期,排除A项;抗日战争时期国共是合作状态,排除B项;此时不是国民革命时期,是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4.右图为1954年创作的一幅美术作品《一辈子第一回》(画中老人手捧“选民证”)该作品反映了()A.农民土地改革之后的喜悦B.三大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C.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变革D.我国政治建设带来的成就解析: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届全国人大是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于1954年召开的,画作描绘的选民手拿“选民证”,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故选D项;土地改革让农民分得土地,但与“选民证”无关,排除A项;三大改革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与“选民证”无关,排除B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变革,排除C项。5.“《临时约法》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导致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政体格局。另一重要制度性规定是通过立法来限制行政首脑的职权发挥,但对与之对应的行政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没有任何具体规定。”这强调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规划的政体存在重大缺陷B.仿行了美国三权分立体制C.确立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D.有效防范袁世凯复辟帝制解析:材料中“导致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和“但对与……没有任何具体规定”体现规划的政体存在重大缺陷,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仿效三权分立体制,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了确立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故C项错误;《临时约法》目的是防范袁世凯复辟帝制,但是没有成效,故D项错误。6.在解放东北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有步骤地领导和创建了各级人民民主政权。1947年7月开始,通过村选、召开东北人民代表会议和城市人民代表会议等方式,“自下而上”地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这些举措()A.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B.为全国人民民主政权建设提供经验C.为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奠定经济基础D.是新中国政治制度建设的理论源泉解析:据材料“中国共产党有步骤地领导和创建了各级人民民主政权”可知,这一举措为全国人民民主政权建设提供了经验,故选B项;据所学,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而材料是解放战争时期,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政权建设,奠定的是政治基础,不是经济基础,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中共政权建设的实践,而非理论,排除D项。7.1949年8月,董必武在《关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团结民主人士问题》中说:“政协代表人数如此之多,质量又相当整齐,而革命发展,人民需要它担负的任务更大。”这表明()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正式确立C.社会主义制度已正式建立D.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得到落实解析:董必武的思想出自《关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团结民主人士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中国共产党团结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开始筹建新中国,董必武的思想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得到落实,故选D项;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完成是在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排除A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正式确立是在1956年,排除B项;社会主义制度正式建立于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C项。8.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等人在《中国大趋势》中认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是国家的统治者”。下面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基层群众自治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解析】材料强调人民是统治者,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故选C项。9.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强调多主体,大家都是主体。过去所讲的“国家管理”,只有“国家管理者”这一个主体。从“国家管理”到“国家治理”提法的变化体现了()A.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改变 B.人民直接管理国家社会事务C.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扩大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发展【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国家管理方式的变化,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发展的表现,故D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并没有改变,故A项错误;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选出人大代表,间接行使国家权力,故B项错误;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不能随意扩大,故C项错误。10.民国初期,记者采访国会选举时发现,对于许多选举人来说,选举权似乎不是需要尽力争取的权利,而是政府摊派下来的一种差事。这说明民国初期()A.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B.民主共和只是形式C.民众冷漠对待国事 D.军阀操纵国会选举【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民国初期,许多选举人把国会选举当作政府摊派的差事,表明民众不理解议会政治,对此不关心,可见当时的民主共和只是形式,故B项正确;民众对选举权不关心不等于民众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也不代表民众冷漠对待国事,故A、C两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军阀操控国会选举,故D项错误。11.全面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决定在陕甘宁边区实行由乡代表会议和区、县、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乡、区、县、边区各级政权,其他根据地则以陕甘宁边区为楷模,选举产生各级政权。这一精神的贯彻()A.建立了与国统区对峙的民主政权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确立了抗日民主政权的新型体制D.使陕甘宁成为全国抗战的总后方【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全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通过选举产生各级政权,其他根据地也采用这种方式,说明当时确立了抗日民主政权的新型体制,故C项正确;抗日战争期间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并没有建立与国统区对峙的民主政权,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全面抗战之初就已形成,排除B项;这一精神的贯彻只能体现新型体制的确立,不能说明陕甘宁成为全国抗战的总后方,排除D项。12.“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在其监督下既有分工又协调一致地依法履行职能。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维护了国家的团结统一。”这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是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 B.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C.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D.健全了社会主义法制【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维护了国家团结统一,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二、综合题1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经过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已经初步地找到了一条适应中国现代化需要的中国政治发展道路。——据陈红大谈60周年民主政治建设成就及面临挑战整理(1)根据材料一,结合史实简要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就。(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2分)(3)试从政治方面分析中国近代、现代民主政治进程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6分)解析:第(1)问成就,根据材料一“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结合所学史实,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及成立初期形成的三大政治制度建立为典型,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即可。第(2)问成就,可根据材料二“我们已经初步地找到了一条适应中国现代化需要的中国政治发展道路”概括得出。第(3)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以上材料和问题,从社会性质等政治方面分析中国近代、现代民主政治进程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答案:(1)成就: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成就: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现代化需要的中国政治发展道路。(3)原因: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现代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41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中、苏北等根据地建立起县、区、乡各级农抗会,青年、妇女、职工各种抗敌协会也陆续建立,这些团体取代了过去地主士绅的地位,团结领导群众进行艰苦的抗日斗争。在陕甘宁边区,“党经过政权、军队及各种民众团体的连带作用,与边区人民特别是与工农劳动大众密切连系起来”。在淮北的7个县参议会共计议员458人中,雇工12人,贫农71人,中农119人,富农70人,地主130人,商民17人,其他39人。——摘编自杨丹伟《抗日战争与乡村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等材料二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应规定为实行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这就是“三三制”政权制度。必须保证共产党员在政权中占领导地位。所谓领导权,不是要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选举政策,应是凡满18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