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非洲 课时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1页
古代非洲 课时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2页
古代非洲 课时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3页
古代非洲 课时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4页
古代非洲 课时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高考历史一轮课时练习:古代非洲一、单选题1.16世纪,桑海帝国城市廷巴克图储备了大量的医生、法官和其他有学问的人才,由国王支付其生活的种种费用。此外,政府还注意延揽因战祸逃亡在外的他国学者和专家,并大量复印与传播伊斯兰手稿。这说明当时桑海帝国(

)成为西非文化中心 B.对外政策开放包容C.重视文化教育发展 D.中央集权得到强化2.9世纪末,中国造纸术沿“丝绸之路”传入非洲后,埃及开罗设立了非洲第一家植物纤维造纸厂,并在原有造纸原料中加入本地盛产的棉花,生产出品质精良的“开罗纸”.这表明(

)A.开罗棉花种植业前景广阔 B.古代中非文明交流互鉴C.非洲对人类具有独特贡献 D.埃及成为非洲造纸中心3.假设你是一位生活在15世纪中叶的探险家,刚刚抵达桑海帝国的城市廷巴克图。在这座城市中,你将体验或看到的是(

)A.教堂中浓厚的伊斯兰教氛围 B.城内矗立着众多金字塔庙宇C.学校中学生都用拉丁文交流 D.宴会上人们品尝南瓜等美食4.著名学者马修回忆自己在东非的考古工作时曾说:“(起初)我认为所调查的一些遗址是沿海地区阿拉伯或波斯统治者的遗物……但我逐渐发生了怀疑,因为它们是非洲式的。”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对外征服伴随着文化交融 B.交流互鉴利于文明发展C.东非文明具有多元一体性 D.亚非文明之间交流频繁5.12世纪中期,有阿拉伯地理学家指出,在摩加迪沙南边的布拉瓦,居民没有任何信仰,他们将地面突起的石柱视为神灵。但近年来的考古活动显示,这一区域存在大量的阿拉伯人墓葬,碑刻显示12世纪时该地区有许多穆斯林。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A.现代学者更加关注人种的迁徙 B.文献记载受到作者信仰的干扰C.阿拉伯帝国一度占领非洲东部 D.考古发现有利于更新传统认知6.古代非洲某一时期的贸易范围,西起撒哈拉沙漠和萨赫勒的大西洋沿岸地区,东邻红海,中连尼日尔河与尼罗河中间的河谷盆地,北起非洲之角的高原,中接亚丁湾的非洲海岸,南抵非洲南半球的东部边界和马达加斯加。推动这片区域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A.希腊海洋文明的扩展 B.统一的世界帝国的建立C.罗马帝国的版图扩张 D.参与伊斯兰世界的交流7.廷巴克图往北,依靠骆驼商队,可以到达北非、阿拉伯世界,甚至可以经过地中海到达欧洲;往南则可借尼日尔河舟楫之利,直达几内亚湾沿岸的几个富庶的黑人邦国。这可用以说明(

)A.环印度洋贸易对区域的影响 B.马里国家强盛的地理因素C.欧洲人对外殖民扩张的方式 D.阿克苏姆王国兴起的条件8.据中国考古工作者研究发现,在东非肯尼亚沿海地区的遗址中出土了一定数量的公元9世纪长沙窑瓷器、公元9到10世纪的越窑瓷器、广东产青瓷器和部分北方地区的白瓷及早期安徽繁昌窑的白瓷器。这表明了(

)A.中国瓷器的技术水平高超B.肯尼亚沿海地区对外贸易发达C.肯尼亚沿海地区与外界并非完全隔绝D.肯尼亚沿海地区与中国经济联系密切9.中古时期,阿拉伯人从北非的基地出发,向南运送布匹、珠宝、贝壳念珠和在贸易中占重要位置的盐。反过来,非洲则提供象牙、黑奴、鸵鸟毛、可制香水的香猫,以及最重要的物品——黄金。由此可见,当时(

)A.阿拉伯人垄断亚非间的贸易 B.亚非经济获得均衡发展C.非洲贸易依附于阿拉伯帝国 D.亚非区域贸易较为活跃10.廷巴克图曾在14世纪时兴建了著名的桑科尔大学,不但讲授人文学科,如伊斯兰圣训、修辞学、逻辑学、星占学、历史学等,而且也讲授自然科学,这所大学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伊斯兰学者讲学交流。这反映了(

)A.阿拉伯学术中心转移 B.廷巴克图成为非洲学术文化中心C.不同区域文明的交流 D.撒哈拉以南大学教育得到了普及11.桑海帝国时期,农业生产和盐矿、金矿开采中广泛使用奴隶劳动。手工业中在目前已知的十二个部落中存在专业分工,如瓦利、特内等部落主要负责铁器生产。这反映出此时桑海帝国(

)A.工商业生产高度发达 B.社会经济有所发展C.资本原始积累已完成 D.阶级矛盾异常尖锐12.它曾经是桑海帝国最悠久的古城,曾是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因地理位置优越和黄金的出产和运输,成为当时繁荣的贸易中心,享有“尼日尔河畔的明珠”的美誉。“它”最有可能是下列哪座城市(

)A.开罗 B.廷巴克图 C.巴格达 D.大马士革13.一位英国非洲历史学家在其专著中写道:“各城邦从大陆吸取象牙和黄金,向海洋呼唤丝绸与瓷器,一时左右逢源,繁荣昌盛。”上述文字描述的古代非洲文明位于(

)A.东非的沿海地区 B.非洲南部的津巴布韦C.北非尼罗河流域 D.非洲西部的桑海帝国14.中古时期,西非的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奴隶是重要的生产力量,对外贸易中出口象牙和奴隶,买进马、布匹和盐;东非的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广泛使用奴隶,并通过阿拉伯商人进口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的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出口黄金、象牙和奴隶。这一现象表明(

)A.地理环境决定外贸发展 B.非洲经济水平极其低下C.三角贸易导致非洲落后 D.区域文明交流较为频繁15.13世纪初,马里帝国派遣留学生到埃及学习,在开罗设立马里学生寄宿宿舍。穆萨(马里国王)礼敬伊斯兰学者,聘请他们到马里服务。马里训练出大批懂阿拉伯文的教师,分散到各地推广教育。材料最能体现马里(

)A.重视文化教育发展 B.对外交流频繁C.成为西非文化中心 D.实现教育普及二、材料分析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4世纪,马里廷巴克图以中世纪西非地区的黄金贸易和伊斯兰文化中心而著称于世。廷巴克图城有一家公立图书馆和20多家私立图书馆,藏有近20万卷阿拉伯文手稿,它们是廷巴克图城最珍贵的宝藏。阿拉伯文手稿内容涉及宗教、法律、文学和科学等学科,还包括统治者、咨询者和商人之间的通信,以及税收、结婚、离婚和收养孩子等日常事务。——摘编自潘华琼《马里中世纪文化名城廷巴克图》材料二

1493年,马里属国桑海皇族穆罕默德夺取王位,建立桑海阿斯基亚王朝,笃行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重新对廷巴克图产生浓厚兴趣,他在廷巴克图修葺了桑科尔大学。由于桑海王室慷慨提供学术津贴和优厚待遇,许多学者从四面八方来到廷巴克图,如著有40多本法律史专著的桑海著名法学家艾哈迈德·巴巴,《西非编年史》作者穆罕默德·卡蒂和《非洲纪事》作者、著名史学家阿卜杜拉赫曼·萨迪等。穆罕默德汲取了东西方的行政精髓,以廷巴克图为中心,构建了完善的行政体系,通过联姻和交易,将众多部族的王子、贵族吸引到廷巴克图留学,使得廷巴克图成为盛极一时的学术之都。在全盛时期,廷巴克图有十几所大学和120座图书馆,大学里不但教授《古兰经》,还有历史、天文甚至逻辑学。——摘编自陶短房《廷巴克图:学术之都的忘却和忆起》(1)根据材料一,指出廷巴克图成为西非地区伊斯兰文化中心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概括桑海国王穆罕默德得以重新发展廷巴克图的前提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桑海王国发展廷巴克图文化的措施。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史料一

14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对摩加迪沙有如下描绘:(摩加迪沙)是一座极大的城池。当地人有许多骆驼,每日屠宰数百峰。他们有许多绵羊。他们是一些强悍的商人。当地出产的布匹,以摩加迪沙布出名,是无上珍品,运销埃及等地。——【摩洛哥】伊本·白图泰口述,伊本·朱赞记录《伊本·白图泰游记》史料二

史料三

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一大分隔者,而地中海相比之下却是一条连接的大道。历史上,北非人与地中海盆地周围其他诸民族的相互影响之所以超过他们与沙漠屏障以南地区诸民族的相互影响,其原因就在于此…………沿尼罗河上游的是巨大的苏德沼泽地。这些沼泽地在历史上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碍。而未被港湾、海湾和内海破损的、平直的海岸线,也使非洲大陆难以接近……——【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1)分别说明上述三则材料的史料类型。(2)据史料三概括作者的观点,并谈谈你的认识。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3世纪中叶,鉴于加纳王国经济衰敝以致亡国的历史教训,孙迪亚塔建立马里帝国后,利用尼日尔河上游谷地的灌溉条件,扩大耕地并引进棉花种植和棉纺技术。全国政权和兵权都在国王个人名义下,由中央控制,各级官吏也由国王任命。继任的君主将九万步兵分布于全国,以掌控全境商路,还建立了精悍的万人骑兵队。来自印度洋的子安贝被作为流通货币引入国内贸易中,这既可以增加税收,还利于粮食与其他货物之间的交易。14世纪,快速崛起的马里引起阿拉伯世界和欧洲的高度关注。——摘编自郑家馨《十三—十五世纪马里国家的兴衰》等材料二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在其《历史哲学》中称:“非洲是一个仍处于幼年时代的地方,还笼罩在夜的黑幕里,看不见自觉的历史的光明。”之后不少欧洲学者以此为依据,认为非洲文明属于外来文明,认为非洲文明是由含米特人所创造的,而含米特人属于欧罗巴人种(或称白种人、高加索人种)。——摘编自汪二款《非洲古代文明历史的探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里帝国崛起的原因。(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述。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阿斯基亚·穆罕默德一世在位时期(1493—1528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桑海国家发展到极盛,成为继马里之后西非又一大帝国。阿斯基亚·穆罕默德一世在中央设各部大臣,将全国分为4个行省和几个商业特区。中央各部大臣和地方高级行政长官,都由国王从王族国戚中选派亲信担任。阿斯基亚·穆罕默德一世组建了一支以战俘和奴隶组成的常备军,设置了专门管理全国穆斯林的最高祭司。阿斯基亚·穆罕默德一世鼓励商业和手工业,他在尼日尔河上游开凿运河,兴修水利,促进农业发展;开发矿藏,采金,采盐;统一度量衡,保障商旅安全。阿斯基亚·穆罕默德一世还重视文化教育,奖励学术,创办学校,广招各地学者文人。当时的廷巴克图有各类学校150所,培养出不少有造诣的学者,他们写了很多著作,保存和发展了阿拉伯—伊斯兰文明。——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材料二

桑海帝国统治阶级对各族人民和奴隶的剥削与压迫相当残酷。16世纪以来,被压迫的部落和奴隶起义不断发生。统治阶级的挥霍浪费,耗费了国家大量资财,以致发生财政危机。1517—1528年,桑海发生内乱,统治阶级争夺王位混战不已。从此以后,国势衰微,每况愈下。1590年,摩洛哥苏丹艾哈迈德·曼苏尔率领带着火枪的2000多名侵略军,大举进攻桑海。桑海军队退到故地登迪,苟且偏安,无力反击侵略者。1680年,桑海帝国灭亡。——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下卷)(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斯基亚·穆罕默德一世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改革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桑海帝国走向衰亡的原因。5.典例实证:材料一通过麦克维尔、汤普森等学者对大津巴布韦遗址及相关遗址的考查和研究,可以对当时的社会有个粗略的了解。在古城附近及今津巴布韦东部山区的英汤加。都发现古代的梯田和用于灌溉的水井和水渠;在大津巴布韦卫城外一堆垃圾遗物中发现了大量骨头,其中95%是牲畜骨头。这类牲畜骨头在其他遗址中也有发现;从遗址中发掘出了阿拉伯玻璃、近东陶瓷、印度串珠等,还有数百片中国瓷器的残片;富人的茅屋一般建于山顶,更加高大坚固。屋外还有围墙。——摘编自艾周昌主编《非洲黑人文明》材料二

西非很早就和北非诸国有贸易关系。西非内地不产盐,大部分食盐需从外部输入。北非地区南缘有许多产盐区,用骆驼驮载南运,比较方便。西非盛产黄金,而控制北非的无论是罗马帝国,还是阿拉伯帝国,商品货币关系都较为发达,需要大量黄金。这就构成了西非与北非贸易的基础。8世纪以来,与撒哈拉南缘相接的西非地区,通过繁荣的贸易来往,不仅在经济上富裕起来,而且受到北非文化的影响。——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材料三

阿拉伯人从北非的基地出发,向南运送布匹、珠宝、贝壳念珠和在贸易中占首要位置的盐。反过来,非洲则提供象牙、黑奴、鸵鸟毛、可制香水的香猫,以及最重要物品——产于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和沃尔特河上游的黄金。产于非洲的大量黄金最终流到了欧洲,它们对平衡中世纪欧洲对东方贸易的巨额赤字起了重要作用。到15世纪时,整个西非商路纵横交错、贸易中心星罗棋布。——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津巴布韦文明的社会经济特征。(2)根据材料二,分析8世纪以来西非逐渐走向繁荣的历史条件。(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古时期西非地区对国际贸易体系的贡献。答案:一、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6世纪西非。储备和延揽各类人才和学者、复印与传播伊斯兰手稿,都是发展文化教育的举措,体现桑海帝国重视文化教育发展,C项正确;材料体现桑海帝国聚集各类人才,从事科学文化研究,文化繁荣,但未介绍西非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情况,不能断定桑海帝国成为西非文化中心,排除A项;材料提及对待外来人才和文化的态度,这只是对外政策的一部分,材料未提及桑海帝国与外国的关系,不能断定对外政策开放包容,排除B项;材料所述为文化发展,而非地方管理,不能得出中央集权得到强化,排除D项。故选C项。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洲)。中国造纸术传入非洲后,与埃及当地的文化和资源相结合,产生了新的发展。这不仅是一个技术上的融合,也是文化上的交流和互鉴,体现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学习,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开罗棉花种植业在世界市场的比重,无法得出“前景广阔”的结论,排除A项;非洲对人类具有独特贡献表现为“古埃及文明”等,但是材料主要体现中西文化的交流,排除C项;材料主旨“古代中非文明交流”,而“埃及成为非洲造纸中心”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非洲。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廷巴图克是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许多伊斯兰学者来到廷巴图克进行讲学和访问,所以有可能看到浓厚的伊斯兰教氛围,A项正确;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所以不可能看到金字塔庙宇,排除B项;古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并没有流行拉丁语,所以学校中的学生不可能使用拉丁文交流,排除C项;南瓜原产美洲,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才逐渐对外传播,排除D项。故选A项。4.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根据材料可知,马修在研究古代东非的遗迹时发现这些遗迹虽是阿拉伯文明的产物,但也有深厚的非洲当地文化特征,这正是当时对外征服促进阿拉伯文明与非洲文明交融的结果,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交流互鉴,且这与文明发展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外来文明与非洲当地文明的交融,这与东非文明多元一体性无关,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亚非文明间交流频繁”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5.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非洲。考古研究显示,12世纪的东非存在大量的穆斯林,但当时的阿拉伯地理学家却认为当地人没有信仰,合理的解释是,12世纪的阿拉伯地理学家在当地游历和考察的时间短暂,对当地人的生活缺乏深入了解,其著作中的传统认知被考古研究所纠正,D项正确;材料仅提及古代学者的主张,未提及现代学者的关注重点,排除A项;当时的阿拉伯地理学家认为当地人没有信仰,主要是因为对当地人的生活缺乏深入了解,阿拉伯地理学家自己很可能就是穆斯林,应该很乐于记载伊斯兰教的传播,并非受到作者信仰的干扰,排除B项;伊斯兰教传播到非洲东部主要是通过商业活动和文化交流,不能断定阿拉伯帝国一度占领非洲东部,排除C项。故选D项。6.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非洲贸易范围广阔,阿拉伯商人大量往返亚、非、欧地区促进了商业贸易发展,因此,推动这片区域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参与伊斯兰世界的交流,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希腊海洋文明的扩展,排除A项;非洲并未建立统一的世界帝国,排除B项;材料与罗马帝国的版图扩张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7.B【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古代非洲。据材料可知,廷巴克图所处的位置及其往北、往南的贸易通道优势,展现了马里在地理位置上的独特性和重要性,这是马里国家强盛的一个重要地理因素,B项正确;环印度洋贸易与题干中所描述的贸易路线不完全一致,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的是贸易路线和地理优势,与欧洲人对外殖民扩张的方式关系不大,排除C项;阿克苏姆王国兴起的条件与题干内容不相关,排除D项。故选B项。8.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公元9到10世纪的中国、非洲。根据材料可知,东非肯尼亚沿海地区的遗址中出土了一定数量的中国瓷器,说明唐宋时期的瓷器随着海外贸易运输到了非洲地区,说明肯尼亚沿海地区与外界并非完全隔绝,C项正确;材料并未对比中国与其他地区的瓷器制作水平,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肯尼亚沿海地区发现了中国瓷器的相关信息,无法据此得出肯尼亚沿海地区对外贸易发达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肯尼亚沿海地区发现了中国的瓷器,无法据此得出中国与肯尼亚经济联系密切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C项。9.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亚洲和非洲。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人”“布匹、盐”来自亚洲,据材料“阿拉伯人……,向南运送……非洲则提供……”可得出,亚非区域贸易较为活跃,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双向贸易,而不是阿拉伯“垄断”亚非间的贸易,也不是非洲贸易“依附”于阿拉伯帝国,排除AC项;据材料亚洲输出的多是手工业制成品,非洲输出的多是原材料,故亚洲经济较非洲发达,亚非经济并不是“均衡发展”,排除B项。故选D项。10.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廷巴克图的桑科尔大学在14世纪时不仅讲授人文学科,还讲授自然科学,并且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伊斯兰学者来讲学交流。这一现象表明,廷巴克图成为了当时的一个重要的学术和文化交流中心。这种跨区域的学术交流体现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和融合,C项正确;材料主要提及桑科尔大学的学术地位,没有表现出其他大学发展对其的冲击,无法得出“阿拉伯学术中心转移”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主旨“不同区域文明的交流”,而“非洲学术文化中心”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在当时撒哈拉以南大学教育没有普及,只有少数人可以得到大学教育,“撒哈拉以南大学教育得到了普及”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非)。根据材料可知,桑海帝国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广泛使用奴隶劳动,并且手工业存在众多职业分工,反映了此时桑海帝国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社会经济有所发展,B项正确;材料主要提及桑海帝国的农业生产与手工业生产,没有涉及商业发展,无法得出“工商业生产高度发达”的结论,排除A项;资本原始积累完成在18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主旨“桑海帝国的社会经济”,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与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根据“是桑海帝国最悠久的古城,曾是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尼日尔河畔的明珠”等信息可知,这是对廷巴图克的描述,B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城市位于西非,开罗位于北非,排除A项;巴格达和大马士革都位于亚洲,排除CD项。故选B项。13.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的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据题干“各城邦从大陆吸取象牙和黄金,向海洋呼唤丝绸与瓷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非的沿海地区通过海上贸易与外界交流,符合题干描述,A项正确;非洲南部的津巴布韦、北非尼罗河流域、非洲西部的桑海帝国与题干中强调的这种与大陆和海洋的贸易特征不太相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1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非洲。材料中看出非洲的加纳等国重视对外贸易,东非的国家通过阿拉伯人进口中国等地的商品,并出口奴隶等,可知非洲和其他区域的文明交流频繁,D项正确;A项错在“决定”,排除A项;材料中体现不出水平低下,排除B项;三角贸易是新航路开辟后,排除C项。故选D项。15.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初(马里帝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马里帝国派遣留学生、设立马学生寄宿宿舍、聘请伊斯兰学者、训练出大批懂阿拉伯文的教师,可见马里重视文化教育发展,A项正确;对外交流频繁不符合材料中分散到各地推广教育,排除B项;西非文化中心是延巴克图,与材料的主要结论不符合,排除C项;D不符合当时的史实,教育没有实现普及,排除D项。故选A项。二、1.(1)表现:廷巴克图建有众多图书馆;图书馆内藏有大量阿拉伯文手稿;阿拉伯文稿内容丰富,涉及面广。(2)条件:桑海皇族穆罕默德夺取王位,攻灭马里建立王国;穆罕默德笃信伊斯兰教并推崇伊斯兰文化。措施:发展贸易,经济上支持廷巴克图发展文化;兴建学校、图书馆鼓励文化发展;提供优厚待遇吸引学者来廷巴克图;构建完善的行政体系,吸引王公贵族到廷巴克图来留学。2.(1)类型:材料一属于一手文献史料,是旅行家个人游记;材料二属于实物史料,史料价值都相对较高;材料三属于二手文献史料,是后代学者的研究著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