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山东济宁任城区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
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已有大概200多年历史的莱芜梆子,唱腔刚劲豪爽、高亢激昂,没有大幅度的旋律变化和音符跳跃,似乎特别有
利于正剧的表达。
B.由于中美贸易战,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受到不可避免的影响,但也将给我国产业链企业带来新的生机。
C.为防止燃放孔明灯引发火灾等重大安全事故不再发生,莱芜市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禁止非法售燃放“孔明灯”
的通告》。
D.叙利亚再度遭到美国及其盟友的导弹打击,从其目前紧张的局势来看,我们不得不认为世界和平距我们还很遥远。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B.最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
单车。
C.目前,网络文学界已拥有约1400万名写作者、超1600万种作品、近3.8亿左右读者。
D.石榴性味甘、酸涩,是一种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比苹果、梨要高出一两倍。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带挈/锲而不舍强骗/热泪盈眶
B.气檄/感慨万千拜强/罩尽全力
C.愧雅/赫赫扬扬归省/不省人事
D.喷簿/厚积薄发弹精竭虑/箪食壶浆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B.不知不觉,三年的高中生活转瞬即逝。李萍上了大学,张华当了工人,我进了部队: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
C.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骨骼。骨骼完整匀称,人才能身姿挺拔;结构井然有序,文章才能立得起来。
D.据王粲的《英雄记抄》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
略。”
5.下列有关《西游记》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是最成功的带有神话色彩的文学巨著,其中孙悟空勇闯海龙宫、勾销生死簿、大闹灵霄殿、搅乱蟠桃宴、
娶亲高老庄、其反抗精神呼之欲出。
B.《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酷爱自由、敢于反抗、充满斗争精神,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了汗马功劳。
C.《西游记》中,孙悟空在铁扇公主处未借到真扇,就偷了牛魔王的坐骑,假扮牛魔王骗得真扇,后被牛魔王所扮的
沙僧骗了回去。
D.《西游记》中的故事深受人们喜爱,其中大闹天宫、大闹五庄观、大闹五台山等故事曲折有趣,引人入胜。“八
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这一回体现出孙悟空桀鹫不驯的性格。
6.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石家庄丝弦不仅是全国稀有的地方戏曲剧种,也是河北省特有的古老剧种之一。它在明清俗曲的基础上衍变而来,唱
腔独特,激越幽扬,慷概奔放。,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上段文字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改为划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修改意见:根据文义,将下列句子填入尾句横线处,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丝弦乐队分文、武场
②武场乐器包括板鼓、大筛锣、大饶、哑钱等
③其表演热烈火爆,粗犷豪放,动作夸张幅度较大,刻画人物细腻传神
④文场乐器包括弦索、月琴、大三弦、小三弦“四架弦”
⑤丝弦的角色分生、旦、净、丑诸行
A.①②④⑤③B.⑤③①②④C.①④②⑤③D.③⑤①④②
7.根据提示默写。
①溯涧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o(《兼葭》)
②,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③几处早莺争暖树,(《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④,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朱熹)
⑤秦川历历汉阳树,o(《黄鹤楼》崔颍)
⑥,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李清照)
⑦子夏曰:“博学而笃志,,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⑧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我爱这土地》艾青)
8.名著阅读
(1)鲁迅的《朝花夕拾》回忆了以前的人和事,也夹杂一些讥讽和议论。文中写道,“我”十来岁时是仇猫的,因为
®______,《五猖会》中迎神赛会时父亲让我背《②》的痛苦,让“我”记忆犹新;“无常”这个“鬼而人,理
而情,可怖而可爱”的形象深受民众喜爱,是因为③________=
(2)《昆虫记》中关于昆虫的特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螳螂拉丁文名为“修女袍”,人们称它为“祷上帝”,它专门吃活食,交配完后,雌螳螂会把新郎官一口一口吃掉。
B.结婚是大孔雀蝶生命的唯一目的,它们只是为了代代相传才作为蝴蝶生存的。
C.萤火虫自生下来起一直到寿终正寝为止,都一直在发光,用以夜间飞行照明。
D.西班牙蜕螂喜静而不喜动,蜕螂妈妈宁可自己挨饿也绝不会让子女缺少吃喝。
二、阅读
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吹角连营”描述了各个营垒响起进攻的号角声。
B.“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肉的热闹场面。
C.”弓如霹雳弦惊”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D.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2.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来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方山子传(节选)
[宋]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骑当世然终不遇。晚乃
遁于光、黄间,日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目:“此
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鸣呼!此吾故人陈情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
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①方山子:即下文的陈惟字季常。②光、黄:光州、黄州,两州连界。
光州州治在今河南潢川县。③折节:改变原来的志趣和行为。④方山冠:古代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形状的
帽子。⑤矍:吃惊。⑥勋阀:门第显贵。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闾里之侠皆亲之过岐亭,道见焉余既耸然异之罗得帛千匹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
于其间,今已显闻。
4.文中的方山子与下列哪一人物最为相似?请做出选择,并结合本文与课文相关内容作出简要的阐述。
A.吴均(《与朱元思书》)B.陶渊明(《桃花源记》)C.刘禹锡(《陋室铭》)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冻桐子花
黄孝纪
①季节就是那么的奇怪。
②油桐树开花之前,再晴朗的春天,都并不意味着天气就从此真正稳当当地暖和过来了。当我也同小伙伴一样急
不可耐要脱去厚厚的粗布棉衣时,母亲年复一年说过无数次的那句话又来了:“桐子花都还没有开,还有冻的日子呢。
哪天冻得狗拱灶。”
③果然,天气说变脸就变脸了。寒潮来袭,天昏地暗,绵绵阴雨,村人又清鼻涕刷刷再度围着灶屋里的柴火烤手
指,大狗小狗也时不时卧在灶前烘鼻子,蹭暖和。不过,在这倒春寒的日子里,人们期盼已久的好消息也终于到来:
桐子树开花啦!
④“冻桐子花”已经成了村人判别天气经验中的一道分水岭,桐子花开,漫长的寒冷季节终于结束了,大地回暖,
晴日渐多.周边的油茶山,村前的江岸,村北那片平坦开阔的桐树坪,一树一树的繁花开得洁白亮丽,远观如雪。油
桐的花期很长,花朵也大,在桐树坪里玩耍细看,那雪白的花瓣挨着金黄花蕊的地方,还有丝丝缕缕的粉红,愈发漂
亮。待到繁花落尽,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宛若又下了一场大雪。好在那时还是懵懂童稚,此情此景并不深以为意。
若是到了多愁善感的青涩少年,怕是要黯然伤怀一番了。
⑤此时,油桐的树叶也已生长出来,长长的叶柄,宽宽的叶片,仿佛一把把绿色的小蒲扇,重新占据了原本光裸
的树枝,密密匝匝,如亭如盖。
⑥油桐的树皮略为泛白,质地厚而光亮,很容易与里面白色的木质相分离。许多时候,我们上山捡柴,或者在桐
子坪玩耍,折一根嫩枝,用刀子环绕切一圈,小心一拔,就能抽出一截手指长的圆圆的树皮筒子,一端捏扁了,能当
口哨吹,声音尖锐又响亮。若是从大树干上剥下半圈长长的树皮,像一片长瓦,就是捉鱼虾的引水槽子了。常有男孩
子一手提着小竹篮,一手拿着桐树皮,对着挖开的水田口子,将水流引进篮子里,小鱼小虾也就成了篮中之物,在劫
难逃。
⑦盛夏到来之时,树叶间的桐子长得像小拳头,一个个高高悬挂着,青翠而油亮,很是馋人眼目。我常想,要是
桐子也像桃子李子能吃该多好!那样的话,三下两下爬上去,站在枝丫伸手一摘,就可饕篱一顿了。可惜得很,这些
看着令人垂涎的果子,竟不能吃。不过,它那深绿光滑的大叶,倒是常被村妇们摘了来,包麦子耙,包米耙。蒸熟的
耙子,剥去桐叶,已染透了黄绿的色泽,有着独特的清香。
⑧每年的寒露,是摘桐子的时节。这时的桐子,已大过碗口,很多染成红色,就像熟透的苹果,圆润可爱,恨不
得咬上一口。摘桐子也称打桐子,人站在树下,手举长竹竿敲打,一个个噗噗掉落下来,有的要滚上很远才停下。
切桐子皮厚而结实,挑回村里,人们并不把它当作宝贝一样放在家里妥善保管。相反,全都倒入屋旁的阴沟,任
其日晒雨淋,风吹霜打。起初的几天,我们常在桐子堆里玩耍打滚,把桐子当皮球扔来扔去,不亦乐乎。慢慢地,桐
子皮汹烂了,腐败了,最终成了一堆乌黑的烂泥。
⑩这时,正适合于挖桐子仁。挖桐子仁有一件专门的铁质工具,颜色乌黑,就叫桐子挖,犹如一根曲着的手指。
一手握紧乌黑的烂桐子,一手拿着乌黑的桐子挖,一挖,一撬,乌黑的桐子仁就破皮而出了,一粒一粒,像鹊鹑蛋。
以后经过晾晒,即可打榨桐油了。
⑪打桐油跟打茶油如出一辙。在榨油坊里,桐子仁同样要经过烘烤、碾粉、蒸粉、踩饼、上榨、打油这全套流程。
只是桐油的气味大,需待村里打完茶油之后,方可打桐油。
⑫金黄浓稠的桐油,是那时村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点灯,漆棺材,漆水桶,漆打禾机,样样都离不开它。
桐油拌石灰漆木器的底子,结实,耐用,又不透水,长久不坏。
领在的故乡,甚至连一棵油桐树也找不到了,人们早没有了“冻桐子花”的期盼。那如瑞雪般铺满大地的落花
盛景,只能成为遥远记忆。真不知道,这个世界为何变得如此决绝?
(黄孝纪/文,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8年第10期,有改动)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写了作者记忆中的哪些事?
2.请品读第④段第⑥段中的画线句。
(1)周边的油茶山,村前的江岸,村北那片平坦开阔的桐树坪,树树的繁花开得洁白亮丽,远观如雪。
(2)许多时候,我们上山捡柴,或者在桐树坪玩耍,折一根嫩枝用刀子环绕切圈,小心一拔,就能抽出一截手指长的
圆圆的树皮筒子,一端捏扁了能当哨子吹声音尖锐又响亮。
3.第⑦段巧妙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你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作用。
4.本文作者想通过写冻桐子花表达什么情感?
12.阅读下面几段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8年12月8日凌晨2时2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峨四号探测器,开
启了中国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2018年12月12日16点39分,嫦娥四号探测器结束地月转移段飞行,按计划顺利完成近月制动,并成功进入环
月椭圆轨道。
2018年12月12日16时45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到达月球附近,成功实施近月制动,被月球捕获,进入了环月轨
道。
2018年12月30日8时55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环月轨道成功实施变轨控制,顺利进入预定的着陆准备轨道。
2019年1月3日10点26分.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软着陆。这是全人类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
材料二:
今天(15日),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发布了最新试验照片,照片显示试验搭载的棉花种子已经长出
了嫩芽,这也标志着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此次在月球上进行的生物科普试验选择了棉花、
油菜、土豆、拟南芥、酵母和果蝇六种生物作为样本,将它们的种子和虫卵带到月球上进行培育。最新传回的图片显
示,棉花的嫩芽长势良好,这是在经历月球低重力、强辐射、高温差等严峻环境考验后,在月球上长出的第一株植物
嫩芽,实现了人类首次月面的生物生长培育实验。据了解,此次科普试验的生物物种筛选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由于
载荷大小有限,要求里面的动植物不能占用过多空间。因此首要条件就是''个子小”。同时,还要能够适应月球表面
的极端条件,要求动植物能耐高温、耐冻,并且能抗辐射和抗干扰。后续,这株成功培育出的植物嫩芽还将继续生长,
有望成为月球上的第一片绿叶。
材料三:
1983年,《多伦多星报》邀请阿西莫夫回答了一个问题:2019年的世界会是怎样?
“我们会进入太空生活。”阿西莫夫如此声称。
大体上他是对的:人类在太空中建造国际空间站已经有18年了。
但对于未来社会的空间技术进展,阿西英夫有点太乐观了。他预言说,到了2019年,人类能够“大规模登月”进
行采矿工作,建造工厂以利用宇宙中的特殊资源,并建设天文台,甚至太阳能发电站,并将能量通过微波传输回地球。
阿西莫夫还认为,我们有望在月球上建造人类定居点。
“到了2019年,人类第一个太空聚居地将出现在设计蓝图上,或许已经投入了实际的建设,''他写道,“它可以
容纳成千上万的人,此后也会有更多这样的定居地被建造起来。在这些定居地里,人类可以建造各种各样的小社会,
为人类文明创造更多的可能。”
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确实计划在未来十年将更多宇航员送往月球,但对于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在月
球上建造一个永久的定居地都需要花上更长的时间。
(注)艾萨克•阿西莫夫是世界上最具盛名的科幻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中,以“基地系列”最为人称道,其他主要
著作还有“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三大系列最后在“基地系列”的架空宇宙中合归一统,被誉为“科
幻圣经”。
1.材料一中出现了多个时间记录,试归纳其特点(至少两个)并说说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2.阅读材料二,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推测材料三中说“在月球上建造一个永久的定居地都需要花上更长的时间”的原因。
13.阅读陈起兴的《学以养德》,完成小题。
①中国自古就有“以德立身,以诚信得天下”之说。所谓“源静则流清,本固则丰茂”,唯有提高自我道德修养,
培养合乎社会发展的优秀品格,砥砺顽强的意志,铸造积极健康的进取精神,才不枉担负国家社稷之重任。
②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并把德才关系分成四类:一是德才兼
备,为上等之人,称之为“圣人”;二是德胜才者,谓之“君子”;三是无德无才,称为“愚人”;四是无德有才,
那便是“小人”。若要在此四种人中选择,他主张:“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皆因
“小人扶才以为恶”“恶亦无不至矣”。小人足智多谋,其“智足以遂其奸”,其“勇足以决其暴”,犹如虎之添翼,
对社会之危害将更大。这是他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结论:“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
英国19世纪著名的社会改革家塞缪尔•斯迈尔斯也有同样的认识,他说人类文明中那些历久弥坚的优秀道德传统,如
“诚实公正、耐心仁慈、勤奋节俭”等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不会过时,人生的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只有遵循
了这些古老的优秀道德品行,人们才能在各行各业取得成功和获得幸福。
③学习之要贵在养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即大人之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
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但是“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只有“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孰先孰后?程子解释说:“明德为本,新民为末。''故《大学》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
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当然还要“正其心,诚其意,致其知”,这些均为修身之道。并进一步指
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意
即无论高低贵贱,皆应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如若本末倒置,治国平天下便无从谈起。
④中外人士谈及周恩来总理时,多强调儒家文化对他的影响。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指出:周恩来的教养,”来自孔
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和'上等人'应具有的品德、智慧、尊严、宽厚、仁慈、决心和刚毅”。
周恩来对名利得失的超然与淡泊,使他“虽有荣观”之高位,依然能够做到“见素抱朴”和“燕处超然”,不受功名
利禄所累,不改自然朴素本性。他低调谦逊,格外能够忍受劳苦。深厚的道德修养,造就了周恩来兼具温文尔雅、谨
言慎行、诚实厚道、彬彬有礼的君子人格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形象。
⑤不是人人都能成为伟大人物,但是道德修养却是人人必须谨守的为学为人之本。我们应时刻提醒自己傲不可长、
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学以养德,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7年第18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司马光认为“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为什么说“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3.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
5.读了这篇文章,你会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现实生活作简要说明。
你的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述
14.仔细观看下凰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漫画的寓意。字数不超过30字。
四、写作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我们每个人都应思考一下自己的“短板”,并尽早补足它;也有人说,伸出我们的手来,五个手指长短
不一,,贡献也不一■样。
看了上述文字,你有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写一篇600至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
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D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项,“大概”和“多”矛盾,删去其中一个;B项,“由于”“使”造
成主语缺失,删去其中一个;C项,否定失当,“防止”“不"删去其中一个;D项,正确。据此,答案为D。
2、B
【解析】
A“提高”与“独立自主的精神”搭配不当,在“独立”前加上“培养”。C“近”和“左右”重复,去掉其中一个。
D改为“石榴性味甘、酸涩,果实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比苹果、梨要高出一二倍。”
【点睛】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
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3、D
【解析】
A都是qi®,kuang/kuangoBgai/kai,ye/jieoCnan/he,都读xing。D都读b6,都读din。
4、D
【解析】
D.句号应在引号外。故选D。
5、B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知识的掌握。A项中的“娶亲高老庄”是猪八戒所做;C项中牛魔王假扮的不是沙僧,而是猪八戒。D
项中的“大闹五台山”是《水浒传》中鲁智深的故事。故选B。
6、(1)“幽”改为“悠”“概”改为“慨”
(2)将“全国稀有的地方戏曲剧种”和“河北省特有的古老剧种之一”互换位置。
(3)C
【解析】
试题分析:(D错别字的产生原因主要是音同或形似,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句意和词义辨析判断。
幽扬一悠扬;慷概一慷慨。(2)“石家庄丝弦不仅是全国稀有的地方戏曲剧种,也是河北省特有的古老剧种之一”语
序不当,将“全国稀有的地方戏曲剧种”和“河北省特有的古老剧种之一”的位置互换。应该先“河北省”再扩展到
“全国”。(3)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具体说明“丝弦”的基本构成。先说丝弦乐队的文、武场一一①②④句,依据
先说“文”,再说“武”,句子排列为再说①④②。丝弦的角色分类和表演一一③⑤句,依据先说分类,再说表演,
正确的顺序是⑤③。据此分析,正确的句序为:①④②⑤③。故答案为C。
7、①宛在水中垠②杨花落尽子规啼③谁家新燕啄春泥④问渠那得清如许⑤芳草萋萋鹦鹉洲⑥只恐双溪昨
麻舟⑦切问而近思⑧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这是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诋”“燕”“洲”“酢艇”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
书写时要注意字形。
8、(1)它吃了“我”饲养的隐鼠鉴略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或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2)C
【解析】
试题分析:(1)①《狗•猫•鼠》一一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
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
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
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②《五猖会》一一五猖会是一个迎
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
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③《无常》一一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
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作者描绘这个“无常”是“鬼而人,理而情,可怖而可爱”的形象深受民众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
恶报。(2)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要
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内容。萤火虫不是一直都在发光;萤火虫成虫的发
光有引诱异性的作用。故C项“萤火虫自生下来起一直到寿终正寝为止,都一直在发光,用以夜间飞行照明”的说法
是不正确的。
二、阅读
9、1.D
2.示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句表现了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
白发生”一句句表现了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解析】
1.D错,是词人的想象,并未亲自上阵杀敌。
2.“了却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生前身后名”,意谓生前死
后都留下为祖国、民族建立不朽功勋国的美名,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这两句意味着词人看到大功告成,踌躇满
志,从而发出愉快的欢呼声,连调子也是轻松而又大气磅礴的,使词的感情上升到最高点。结句“可怜白发生”,笔
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
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
10、1.⑴尊敬,推崇⑵正好,恰好⑶对……感到惊讶(4)每年
2.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3.(1)(方山子)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o
(2)但是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照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
4.文中的方山子与陶渊明最为相似。理由:他们都是隐士,陶渊明弃官归隐,方山子弃财富而独来穷山;他们都有超然世
俗之外的隐士情怀。陶渊明有对“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样理想社会的向往和憧憬,方山子
则有“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这样安贫乐道的精神。
【解析】
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
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
本题中的“宗”是古今异义词,“尊敬,推崇”的意思;“异”是意动用法,”对……感到惊讶”的意思。
2.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
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
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的意思是:(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
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据此,正确的句读是: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然终不遇。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
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
到位。(1)句中的“车马(坐车骑马)、毁(损毁)、莫(没有)”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勋(功勋)、得(做)、
使(假如,假使)、显闻(显达闻名)”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4.试题分析: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方山子的特点,并与吴均、陶渊明、刘禹
锡三人进行对比,找出最为相似的人物分析作答。从人物的身份来看,文中的方山子与陶渊明最为相似。首先,方山
子与陶渊明可以称之为是隐士,陶渊明弃官归隐,而“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独来穷山中”,他们都有超然世俗之
外的隐士情怀;从“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可以看出陶渊明虽然居室破漏,衣食不足
但却安然自得,这正是他安贫乐道的表现。而方山子则有“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这样安贫乐道的精神。
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
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
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
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
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骗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
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
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惬陈季常呀,怎么会在
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
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声名显赫了。他原本家在洛阳,园林
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同了。在河北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
然而他都抛开不去享用,偏偏栗来到穷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11、1.(1)倒春寒盼桐子花开、大地回暖赏桐子花(2)油桐树皮做哨子、做捉鱼虾的水槽(3)盛夏油桐叶子包麦子
耙、米耙(4)寒露后摘桐子、挖桐子仁、榨桐油。
2.(1)[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凉桐子花比作雪,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冻桐子花洁白的特征;“村前”“村北”“一
树一树”写出冻棚子花的繁多,表达了“我”对冻桐子花的喜爱与赞美,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2)[示例]接连运用动词,如“折”“切”“拔”“抽”“捏”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作者儿时在桐树坪用油桐树枝条
做哨子的过程,表现出童年生活的快乐,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3.[示例]第⑦段实写青翠油亮的桐子,虚写摘桐子、吃桐子的情景,由实到虚,感情跌容,表达了作者对桐子可观不
可食的遗憾,表现了作者对桐子树的喜爱。
4.本文作者通过写冻桐子花,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童年的怀念,对故乡淳朴生活的怀念,对故乡美好事物逝去的伤感、
惋惜之情,对当下自然生态遭受破坏的忧虑和反思。
【解析】
1.本题考查概括事件。第一段到第四段介绍了人们把桐子花开作为春天到来的标志,并在桐子花开时赏花。第五段记
叙的是孩子们用油桐树皮做哨子,做捉鱼虾的水槽。第七段记叙的是盛夏人们用油桐叶子包麦子耙、米耙。第八段到
第十二段记叙的是人们在寒露过后摘桐子、挖桐子仁、榨桐油。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1)本句把开得亮丽的繁花比作是“雪”,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桐子花颜色雪白,数
量繁多的特点。联系作者感情可知,这处比喻表现了作者对冻桐子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作者对桐子花的记忆如此深
刻,也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2)“折”“切”“拔”“抽”“捏”等词语是对孩子们用油桐树枝条做哨子的
动作描写,生动准确地再现了孩子们制作哨子的过程。联系人物感情可知,这些娴熟的动作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
快乐,也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与怀念之情。
3.本题考查对重点语段的理解。细读第七段可知,本段中“盛夏到来之时,树叶间的桐子长得像小拳头,一个个高高
悬挂着,青翠而油亮,很是馋人眼目”是实写,“要是桐子也像桃子李子能吃该多好!那样的话,三下两下爬上去,
站在枝丫伸手一摘,就可饕髯一顿了”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由实及虚,虚实相生,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可惜得
很,这些看着令人垂涎的果子,竟不能吃”一句表现了作者因为桐子好看诱人却不能食用的遗憾之情,也表达了作者
对桐子树的喜爱之意。
4.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联系文本内容可知,作者从冻桐子花写起,写孩子们树皮做哨子,捕鱼虾,可以说油桐树
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尽的快乐,所以文本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故乡淳朴生活的怀念。文本末段写“甚至
连一棵油桐树也找不到了”“只能成为遥远记忆”,并感叹世界变得如此决绝,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逝去不在的惋
惜之情,也表现了对于人们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反思与忧虑。
12、1.这些时间记录的是按照时间顺序编排的,精确到分或2018年12月12日两个时间段之间的间隔最短。作者这
样写可以让读者科学精确地了解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软着陆的全过程。
2.嫦娥四号完成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
3.可能要是因为人类尚不能适应月球表面的极端条件,缺乏耐高温、耐冻并且能抗辐射和抗干扰的能力。
【解析】
1.材料一中从2018年12月8日凌晨2时2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峨四号
探测器,开启了中国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到2019年1月3日10点26分嫦峨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软着陆。中间几个不
同的时间,分别说明嫦峨四号探测器不同的位置和状态,按照时间顺序,科学精确地了解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软
着陆的全过程,让人一目了然。
2.拟写新闻标题。要题文一致;一语破的;简洁明快;旗帜鲜明;生动活泼。一般的格式为:“谁干了什么事”或“哪
发生的什么事”。可提取导语一句“嫦峨四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发布了最新试验照片,照片显示试验搭载的
棉花种子已经长出了嫩芽,这也标志着嫦峨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压缩整理即可。
3.“在月球上建造一个永久的定居地都需要花上更长的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月球有许多人类没有攻克的因素,如
“月球低重力、强辐射、高温差等严峻环境”“同时,还要能够适应月球表面的极端条件,要求动植物能耐高温、耐
冻,并且能抗辐射和抗干扰。”推测原因。
13、1.学习之要贵在养德。(或:学以养德。)
2.因为小人有才,足智多谋,如果用小人,其“智足以遂其奸”,其“勇足以决其暴”,犹如虎之添翼,对社会之
危害将更大。
3.举例论证。列举周恩来因为儒家文化使他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造就了周恩来兼具温文尔雅、谨言慎行、诚实厚
道、彬彬有礼的君子人格,突出了“学以养德”的重要性,论证了中心论点。
4.文章开头引用古语“以德立身,以诚信得天下”引出本文的话题,然后再引用司马光的话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进行分析后,用周恩来的例子进行论证;最后得出“我们应时刻提醒自己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
满,学以养德,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结论。
5.示例:思考:“学以养德”应当更好地运用于当今社会。说明:当下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更需要合乎社
会发展的优秀品格,砥砺顽强的意志,铸造积极健康的进取精神,这样才能担负起国家社稷之重任。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能力,其实是对作品的整体感悟能力的考查。中心论点需要自己概括论点时要注意
论点的完整性,应该用一个能表示简明判断的完整的句子来表达。仔细阅读文章可知,题目“学以养德”即是文章的
论点。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提炼能力。仔细阅读第(2)段,司马光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得不到德才兼备
那样的圣人或品德胜过才干的君子,与其选择才干胜过品德的小人,不如选择才干和品德都没有的愚人。司马光认为,
君子会用才干干好事,小人会用才干干坏事。用才干干好事会干到极致,用才干干坏事也会干到极致。提炼“小人足
智多谋,其'智足以遂其奸‘,其'勇足以决其暴',犹如虎之添翼,对社会之危害将更大”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结合文章内容和论点套用格式即可。第④段列举了周恩来因学习儒家文化而兼具温文尔雅、谨言慎行等高
贵君子人格和大丈夫形象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学以养德”的论点。
4.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要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在理清
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的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表述即可。仔细阅读文章,理
解每一段的论述内容作答。首先引用古语引出话题;然后引用司马光的话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分析论述;接着列举
周恩来的事例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我们应时刻提醒自己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学以养德,
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点的把握和实际运用的能力。文章论述的观点是“学以养德”,即学习之要贵在养德。可以
结合中学生学习生活、为人处世来提出思考,并阐明理由。如:“学以养德”应作用于每一个中学生的自身素养中。
因为中学是学习知识和塑造人格的关键时期,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技能,更应该培养优秀的德行,德才兼备才能造福
于社会。
三、语言表述
14、示例1:不要因为羡慕别人的拥有而忘记珍惜自己的已有。
示例2:不要因为跟风而迷失了自我。
示例3:当你不断去追寻别人的脚步时,其实你已错过了自己的宝藏。
示例4:模仿别人,向人学习也要慎重。
【解析】此类题要先把漫画里的各自要素分析清楚,然后再根据漫画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来组织答案。提炼漫画中信
息“两个人”,一个人看到别人挖到了宝贝,当那个人唱着歌离开后,另一个人放弃了自己的地方,到那个人挖到宝
贝的地方挖,结果什么也没挖到,但是在他原来挖的地方,再挖一点就有宝贝,启发人们要坚持自己的选择,不要盲
目模仿别人。
四、写作
15、短板不是用来补足的,而是用来敬畏的
有个著名的木桶效应,大意是: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
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一只木桶
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能源前期管理办法
- 本项目签证管理办法
- 固废物治理管理办法
- 县债券资金管理办法
- 数据实验室管理办法
- 学生奖学金管理办法
- 村小组公章管理办法
- 审计与安全管理办法
- 新技术投资管理办法
- 图书分享会管理办法
- 智能制造工艺优化技术
- 新生儿科健康宣教手册
- 老旧小区施工安全文明施工方案
- 康复科护士的运动障碍康复与护理
- (完整word版)英语国际音标表(48个)打印版
- JCT640-2010 顶进施工法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 江民杀毒软件
- 网络安全题库及答案(汇总1000题)-网络安全题库及答案
- 医院满意度调查工作制度(二篇)
- GB/T 33213-2016无损检测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应力监测方法
- GB/T 2652-1989焊缝及熔敷金属拉伸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