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语文学科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项目为载体开展语文教育教学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1]项目式教学法(project-basedlearning,PBL)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实践操作,通过综合、实践性的项目活动,促进学生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因而成为教育创新的重要方向。[2]高中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文学鉴赏和文化理解等多重能力的重要使命。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单一的教学模式已难以完全满足学生发展及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项目式教学法与高中语文单元教学相结合,不仅是对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而且是对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丰富和创新。本研究以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为例,探索如何有效地将项目式教学法融入高中语文单元教学,在凸显语文学科核心价值的同时,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为高中语文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策略和思路,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进而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一、项目启动(一)梳理单元要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属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以“苦难与新生”为人文主题,共六篇文章,包括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夏衍的《包身工》、孙犁的《荷花淀》、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王愿坚的《党费》。“苦难与新生”主题的文本内容介绍如表1所示。通过本单元的项目学习,学生能体会到革命志士的革命精神和伟大人格,感受到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自觉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主要集中在纪实散文的写作技巧与语言特色、报告文学的文学手法及小说的典型人物塑造方面。针对本单元复杂的文体结构,项目式教学法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文本内容,而且要构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语境。[3]纪实性散文《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展现了青年烈士的牺牲精神和反抗封建势力的坚定意志,要求学生在分析文本时,深入探讨作者的叙事技巧和语言表达方式,理解其背后的历史真实和情感表达。因此,纪实性散文的教学应聚焦于其真实性与叙事技巧。教师需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展现历史事件,以及如何运用语言增强文本的真实感和感染力。报告文学《包身工》则记录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工人阶级的苦难生活,其真实性与文学性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了研究社会历史和文学表达的双重视角。教学重点放在新闻性与文学性的融合上,分析如何通过文学手法加深对事件的理解和表达。小说《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和《党费》则通过小说叙事视角呈现了不同的抗争场景和人物形象,作品中的人物塑造、情节构建和思想内涵为学生理解小说的艺术特点和历史背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典型性塑造,探讨作家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和情节安排,塑造具有时代代表性和深刻人性的人物形象的。(二)确定项目主题本单元以纪实性散文、报告文学和虚构小说等多种文体,反映了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苦难经历和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崭新的生命力。因此,项目主题聚焦于“解读革命叙事:语言艺术与民族觉醒的交融”,旨在通过深入分析文本,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和历史价值,理解作品的文字美学,洞察作品的历史深度和文化意义,从而更全面地体会和继承革命传统。(三)明确学习目标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苦难与新生”单元的项目学习目标设计如下。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通过文本分析和创作练习,学生学会在写作中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和叙事结构,掌握如何运用语言表达情感和观点,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表现力。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通过文本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提出并论证自己的观点,提升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通过文学作品的深度解析和创作,学生编写短剧、绘制插画等,以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力。文化理解与传承方面:通过历史背景研究和文化主题讨论,学生能够将文学作品与更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联系起来,理解和传承革命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民族认同感。(四)设计项目任务在实施项目式教学中,教师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从文本分析、历史背景研究、人物塑造探讨等多角度深入理解作品的语言特色和文学构造。[4]例如,在《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中,鲁迅以犀利而深刻的笔触,反映了他对时代苦难的深刻洞察和对革命烈士的深情追忆,体现了他对民族苦难的深刻感悟和对革命理想的坚定追求。在《包身工》中,夏衍通过生动的叙述和细腻的描写,揭露了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体现了报告文学在揭示历史真相方面的独特能力。而《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和《党费》则通过精心构建的情节和典型人物形象,展现了小说在描绘革命时期人物形象、表达革命主题时的艺术魅力。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解读革命叙事:语言艺术与民族觉醒的交融”项目任务,从“历史背景研究与模拟讨论会”“文学风格与创作技巧剖析”“红色作品集编辑与展示”“革命传统与当代价值的对话”四个子任务切入,设计具体活动目标和内容,如表2所示。二、项目实施(一)学生分组与角色分配在“苦难与新生”单元的项目实施阶段,学生分组与角色分配是重点,能优化学习效果,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基于项目式教学法,小组成员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分工,确保在学习活动中扮演适合的角色。小组任务分配如表3所示。(二)项目学习活动实施1.任务一:历史背景研究与模拟讨论会预备阶段:资料分发环节,向学生提供关于20世纪初中国社会政治状况的基础资料,特别是关于青年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的历史文献、图片和视频材料;小组分配环节,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特定的历史时期或事件。研究与讨论阶段:主题研究环节,每个小组针对分配的历史时期或事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历史背景如何影响了《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和《包身工》等作品的创作。讨论准备环节,学生在小组内分享研究成果,准备讨论会的发言稿,包括历史事件的分析、作品中人物和情节的解读,及作家的语言表达技巧。模拟讨论会阶段:角色扮演环节,学生在模拟讨论会中扮演不同角色,如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作家(如鲁迅)等;历史事件与作品关联环节,讨论不同历史事件如何影响了作家的创作思路和作品风格,探讨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和语言特点。情感与批判建构环节,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文字构建强烈的情感和批判的,作品是如何通过语言艺术表达深刻的历史感受的。成果展示阶段:汇报展示环节,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和讨论要点。反馈与讨论环节,教师和其他学生对每个小组的展示提供反馈,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深化理解。2.任务二:文学风格与创作技巧剖析小组组成环节,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数量均衡。作品分配环节,每个小组被分配《荷花淀》《小二黑结婚》或《党费》中的一部作品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指导环节,向学生提供关于文学风格和创作技巧的基本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分析框架。材料提供环节,提供相关的批评文章、历史背景资料和作者介绍,以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作品。文本分析环节,学生在小组内深入分析所分配作品的文学风格和创作技巧,重点关注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和语言特色。交流讨论环节,小组成员之间就各自的分析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构建对作品的理解。报告撰写环节,每个小组撰写一份详细的分析报告,总结本组对分配作品的理解和分析。报告设计环节,设计报告的展示方式,如课件展示、海报展示或口头报告。展示分享环节,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本组的分析成果,分享对作品风格和技巧的理解。互动评价环节,其他小组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反馈、讨论和深化理解。3.任务三:红色作品集编辑与展示活动目标介绍环节,向学生明确介绍活动的目的,即深入理解报告文学和小说在革命文学中的作用和特点。思想指导环节,强调“苦难与新生”主题在革命文学中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如何从作品中提取相关主题和理念。材料收集环节,学生收集《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党费》等作品的相关摘录,并进行分析。创作指导环节,提供关于诗歌、短文和画作等创作的基础指导,帮助学生启发灵感。小组组成环节,将学生分为小组,鼓励团队合作。分工协调环节,每个小组内部分配任务,如文本编辑、创作、设计排版等。作品摘录与分析环节,学生从所学作品中摘录关键段落,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个人创作环节,学生基于“苦难与新生”的主题进行个人创作,如撰写诗歌、短文或创作画作。整合编辑环节,将摘录的文本、分析及个人创作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作品集。版面设计环节,学生设计作品集的版面布局,包括封面设计、排版和插图等。展览准备环节,准备作品展览的地点、布置和展览流程。展览举办环节,举办作品展览会,每个小组展示和交流各自的作品集。互评与讨论环节,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集,并进行讨论。教师反馈环节,教师对学生的作品集进行评价,提出建设性的反馈。4.任务四:革命传统与当代价值的对话主题研究环节,学生首先研究《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党费》等作品中的革命精神和人物品质。历史与现代对比环节,学生探讨这些革命精神和品质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特别是对新时代青年的意义。分组讨论环节,学生分组讨论革命精神如何在当代社会得以传承和发扬,以及这些精神在个人学习、生活和社会服务中的应用。讨论成果整理环节,每组准备一份报告,总结个人和小组的讨论成果和观点。展示分享环节,各小组在研讨会上展示他们的研究和讨论成果。互动交流环节,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提问和回答,深化对革命传统与当代价值的理解。创作主题引导环节,学生围绕“革命传统与我”主题进行创作,如编写短文、诗歌或创作短剧。创作技巧介绍环节,向学生介绍基本的文学创作技巧和表达方法。创作活动环节,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进行创作,表达自己对革命精神的理解和思考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创作成果整理环节,学生准备展示各自的创作,如打印短文、排练短剧等。展示创作环节,举办一次展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如朗读诗歌、展示短文或表演短剧。评价与反馈环节,教师和同学对展示的作品提供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自我反思。三、项目评价项目评价阶段是项目式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涉及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思和评估。在“苦难与新生”单元中,项目评价应聚焦于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深度、分析能力、创造性表达和团队合作等方面。[5]具体来说,在文学作品理解维度,考评学生对分配的文学作品内容、主题和风格的理解程度;在分析与鉴赏能力维度,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深度,以及对作品中人物、情节和语言的批判性理解;在创造性表达维度,注重学生在创作(如短文、诗歌、画作)中展现的创造性和表现力;在团队合作与交流维度,聚焦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参与度、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在合理分配项目任务的基础上,引入自评互评监督机制,设计小组成员自评表,跟踪、评估学生项目学习过程。此外,评价过程还应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估、同伴评估和教师评估,以全面反映学习成果和提升空间。具体评价指标如表4所示。综上所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交媒体在卷烟行业中的品牌传播策略
- 社交媒体中网络直播的传播效果评估
- 环境保护与治理项目合作协议
- 科技产品申报书的视觉创新设计
- 科技公司中女性职场形象的构建与传播
- 2025年金属基耐磨复合材料合作协议书
- 科技产品网络直播销售技巧研究
- 2025年度绿色蔬菜种植技术合作合同范本
- 电子商务与实体零售的融合趋势
- 电商平台的消费者行为分析与预测研究
- 马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PPT-第十二章 财政体制
- GB/T 23457-2009预铺/湿铺防水卷材
-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课件
- 水利工程设计变更表格
- 毕业设计(论文)-巴哈赛车悬架系统设计
- 电缆用PP填充绳标准
-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全文打印
- 《工程热力学》(第四版)配套教学课件
- (更新版)HCIA安全H12-711笔试考试题库导出版-上(单选、多选题)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教学法教案(汉硕)
- 新能源技术(第二版)完整版课件(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