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三年级下册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解析)_第1页
山东省高三年级下册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解析)_第2页
山东省高三年级下册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解析)_第3页
山东省高三年级下册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解析)_第4页
山东省高三年级下册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

卷(带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

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批评家写小说为什么就引人注目呢?细究起来,就是大众普遍都有这种担忧和

质疑:擅长“纸上谈兵”的批评家能否经得起实践检验,这种“跨界”的接受差

异中隐含着一种“实践”高于“理论”的逻辑。

从读者的角度来说,对批评家写小说的关注,除了包含着对批评家能不能写小

说、能不能写出好小说的质疑,也隐含着读者对当代文学的不满足,他们实际上

是期待批评家能够写出好小说的,随着新媒体和各种艺术形式的发展,读者的审

美水平和审美期待越来越高,小说是越来越难写了。评论家李云雷说:“评论家

写小说,可以让评论界与创作界更好地相互理解,更好地形成良性循环,甚至有

可能催生出一种独特的文体——'批评家小说‘。”他在无意中回应了读者对批

评家写小说的这种期待。

从文学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文学包括生产、传播和消费三个环节。批评家写小

说在文学生产上具有显著优势。批评家有开阔的文学史视野和高深的理论修养,

这些为他们文学创作的高度自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作家路遥在准备写《平凡的

世界》时,曾列了古今中外近百部长篇小说的阅读计划,后来完成了十之八九,

其实他就是想获得或强化这种文学史视野。对批评家来说,这种视野在写作之前

基本上已经获得了。当然,有些人担心批评家写小说可能会存在“掉书袋”和炫

技现象。虽然钱钟书的《围城》也被有些人认为存在一定程度的“掉书袋”现象,

但是这并未影响普通读者的阅读与喜爱,张柠的《三城记》也涉及了很多文学理

论,但都像盐入水中一样,化入了文学形象当中,不仅没有给普通读者造成阅读

障碍,反而增加了小说韵味。(张柠很清楚批评家写小说可能存在的陷阱:思想

性大于形象性。因此他是时时警惕的,他说自己的写作就是“蹲下在下面,把我

的人物举起来”。)可见,批评家深厚的理论素养有利于批评家在写小说的时候

自觉选择合适的写作方法。

第1页共13页

从文学传播的角度来看,也要坦率地承认批评家写小说在传播环节的优势。因

为批评家自身对文学的鉴赏能力是得到认可的,而且他们在文学界有一定的资源,

所以有利于作品的传播。不过,批评家写小说在消费环节不会有任何先天优势。

出版家韩敬群说得好:“批评家写小说没有豁免权,读者不会对他们高看一眼或

者低看一眼,无论怎样,还是要回到作品本身。”从根本上来说,批评家的合法

性来源于他是普通读者的代表,一旦他脱离了这种合法性,他的批评也将失去有

效性,批评家的身份主要是在一个相对专业的文学圈子里为人所知,相关的文学

从业者对批评家身份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庞大的普通读者群体很少知道他们,且

没有必要知道。批评家写出来的作品最终还是要脱离批评家的身份,以普通作品

的朴素形式进入普通读者的视野中接受检验。

批评家的小说能否经得住时间的检验,不是由哪一个人说了算的,批评界应该

以平常心给这些作品以平常待遇,既无须违心溢美,也不能视而不见,我们要相

信,那些优秀作品必将会在时间的放大器中发酵出无尽的生命力,嵌入文学史的

星空。

(摘编自朱永富《批评家写小说,还是要让作品说话》)

材料二:

李陀、吴亮、张柠、李云雷、於可训等评论家好像都商量好了一样,近来纷纷

发表了他们的小说新作。

“作为一个当代人,我们每个人生活在严密的社会分工体系中,对个人专业领

域之外的事物了解太少,这极大地限制了我们对社会运转体系的了解以及建立于

其上的想象力的飞扬,也很难产生真正的大师。”在评论家李云雷看来,评论家

跨界写作小说,尽管仍局限于文学内部,尽管大家不敢奢望成为鲁迅、托尔斯泰

那样百科全书式的作家,但这是一个可贵的尝试。

事实上,这群人写小说有改变现有文学生态的雄心,他们认为大部分作家都盯

着日常琐事,写家长里短,于是想另外做出一个“样本”

力图恢复现实主义传统,并非张柠一个人的选择,评论家李陀写《无名指》要

处处和现代主义的写作习惯反着来。因为他想“回到十九世纪”,像托尔斯泰那

样把现实生活写得活灵活现,让日常生活充满可见、可闻、可以抚摸的质感,且

恢复小说“写人物”的传统。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评论家房伟和出版社签订了一个长篇历史小说合同。房

伟写历史小说,同样有自己的明确诉求,他说正因为很多作家放弃了历史题材的

雄心,所以大部分阵地都已让位于网络作家,他想改变这个现状。

此外,这些年,作家圈受新历史书写影响很深,很多作品大都靠想象力,有的

甚至是胡编乱造,远离了历史本身。房伟说:“我看中国历史小说越看越不满意,

而我自己因为研究工作,有机会接触大量史料,所以我动手一试。”

(摘编自《众多批评家写起了小说.是传统的回归,还是图一时热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第2页共13页

A.读者对批评家写小说的关注,一定程度透露出当代文学与读者越来越高的

审美水平和审美期待的不匹配。

B.批评界对待批评家小说的态度,要和对待非批评家的作品一样,既无须不

切实际地赞美,也不能视而不见。

C.李云雷认为,评论家写小说只是局限在文学内部,所以成不了鲁迅、托尔

斯泰那样的百科全书式的作家。

D.很多评论家有改变现有文学生态的雄心,他们不写日常琐事、家长里短,

他们想恢复现实主义的传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写作实际上要和文学史进行潜在对话,没有文学史的参照而在黑暗中

摸索的文学创作,很难登上艺术高峰。

B.批评家小说如果脱离普通读者,就可能造成尴尬;普通读者想读读不懂,

专业读者可以直接读理论而没必要读作品。

C.批评家小说中对时代、人事的理解特别有思考深度,是源于批评家具备了

开阔的文学史视野和高深的理论修养。

D.文学史上评论写得好、小说写得也好的大有人在,比如鲁迅、钱钟书等,

这可以作为新时代批评家写小说是回归传统的依据。

3.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撑“批评家写小说在文学生产上具有优势”的观点的

一项是(3分)()

A.房伟的《血色莫扎特》充满了理性的理解和判断,既展现了一代青年的成

长史,也是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史。

B.路遥在准备写《平凡的世界》时,开列了古今中外近百部长篇小说来阅读,

目的是获得或强化自己的文学史视野。

C.张柠在《三城记》中用分类的方法,让故事产生一种智性诙谐的效果,将

当代文学的智性审美风格推向了新的高度。

D.钱钟书的《围城》虽然也被有些人认为存在一定程度的“掉书袋”现象,

但是却没有给普通读者阅读造成障碍。

4.批评家张柠说自己的写作就是“蹲下在下面,把我的人物举起来”。树人

中学文学社成员准备就这个话题对张柠进行采访,下列不适合作为采访要点的一

项是(3分)()

A.评论家要穿上隐身衣写小说,降低读者的阅读障碍,不能有意炫技。

B.评论家不能在读者面前跑来跑去,不能有意识在作品中为人物代言。

C.评论家要恢复小说“写人物”的传统需要借鉴小说现实主义传统。

D.评论家写小说需要把自己强大的思想性带给小说人物,以突出理性。

第3页共13页

5.批评家身份对小说创作是一种促进,还是一种桎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

看法。(5分)

(二)现代文阅读H(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人生

路遥

就在当晚村里各种人对高加林回村进行各种议论的时候,刘立本的老婆和她的

大女儿巧英,却正在立本家一孔闲窑里策划一件妇道人家的伎俩....

第二天一大早,立本的大女儿巧英提了个筐子,出了村,来到大马河湾的分路

口附近打猪草。这地方并没有多少猪能吃的东西,巧英弄了半天还没把筐底子铺

满。

巧英实际上并不是来打猪草的,她要在这里进行她和她妈昨天晚上谋划过的那

件事。两个糊涂的女人,为了出气,决定由巧英在今天把回村的高加林堵在这里,

狠狠地奚落他一通!因为今天上午村里的男男女女都在这附近的地里劳动,因此

在这个地方闹一下最合适。到时候,田野里的人就都会过来看热闹;而且很快就

会在大马河上下川道传得刮风下雨!把他高加林小子的名誉弄得臭臭的!叫他再

能!

这件事昨天晚上母女俩谋划时,被巧玲在门外听见了。有文化的高中生进去劝

母亲和姐姐千万不要这样,说到时人家不会笑话高加林,而丢人的反倒会是她们,

但两个不识字的妇道人家却把她臭骂了一通,弄得巧玲当晚上跑到学校另一个女

老师那里睡觉去了。

巧英已经有了一个孩子,不像做姑娘时那般漂亮了,但仍然容貌出众。每逢跟

集上会,竟然还有一些远地的陌生小伙子以为她是个姑娘,就倾心地向她求爱;

她立刻就用农村妇女最难听的粗话把这些人骂得狗血喷头。和两个妹子不大一样,

她从里到外都把父母的一切全盘继承了,有时心胸狭窄,精明得有点糊涂;但心

地倒也善良,还有一股泼辣劲儿。眼下这行为纯粹是一肚子气鼓起来的。

现在她一边心不在焉地打猪草,一边留心望着前川道的公路,心里盘算她怎样

给高加林制造这场难看。她一直脸色阴沉,撅着个嘴,早已经像演员一样进入了

角色。

她突然听见背后传来一阵慌乱的脚步声,回过头一看,竟然是大妹子巧珍!她

穿一件朴素的印花布衫和一条蓝布裤,脚上是她自己做的布鞋;头发也留成了农

村那种普通的“短帽盖”。她一切方面都变成一个农村少妇了,但看起来似乎倒

比原来更惹人亲,更漂亮。巧珍的脸上既没有通常新婚妇女那种特别的幸福光彩,

但也看不出不久前那场不幸给她留下的阴影

“你到这儿干啥来了?”巧英问妹子。

第4页共13页

“姐姐,快回!你千万不能这样!人家笑话呀!”巧珍扯住巧英的袖口说。“什

么事笑话我哩?"巧英愚蠢地装出一副惊讶的样子。

“好姐姐哩!巧玲昨晚上跑到我那里,把什么事都给我说了。我昨晚上急得一

夜没睡着。今早上,我跑到咱家里,把妈妈数说了一番,她也觉得不该;然后我

就来....”

“你真是个受罪鬼!”巧英打断了她的话,一下子恨得牙咬住嘴唇,半天不言

语了。过了好一会,她才愤愤地说:“高加林不光辱没了你,把咱们一家人都拿

猪尿泡打了,满身的臊气!你能忍了这口气,你忍着,我们可忍受不了,我今儿

个非给他小子难看不可!”

“好姐姐哩!他现在也够可怜了,要是墙倒众人推,他往后可怎样活下去呀”

巧珍说着,泪水已经在眼眶里旋转起来。巧英执拗地把头一拧,说:“你别管,

这是我的事!”说着,把手里的筐子往地上一丢,一屁股坐在一块石头上,双手

狠狠把膝盖一抱,像一个粗野的男人一样。

巧珍一下子跪在巧英面前,把头抵在姐姐的怀里,哽咽着说:“我给你跪下了,

姐姐,我央告你,你不要这样对待加林。不管怎样,我心疼他,你要是这样整治

加林,就等于拿刀子捅我的心哩……”巧英一下子心软了。她一只手上去抹自己

眼里涌出的泪珠,另一只手摩挛着巧珍的头,说:“珍珍,你不要哭了,姐姐知

道你的心,姐姐不了”她停了半天,突然又叹了一口气说,“我心里知道你

还爱他。唉,这坏小子要是早叫公家开除回来就好了……现在可怎办呀?我看得

出来,这坏小子实际上心里也是爱你的,说不定他还要你哩,可现在...”

“不!”巧珍抬起泪水斑斑的脸,“这是不可能的,我已经结婚了。再说,我

也应该和马拴过一辈子。马拴是好人,对我也好,我已经伤过心了,我再不能伤

马拴的心了....”

巧英又长出了一口气,说:“那你回吧。我也就回呀”说着就站起来拿筐

子。

巧珍也站起来,问:“你公公在不在家?”

“在哩。怎啦?”巧英问。

“是这样的,我昨晚还听巧玲说,公社可能还要叫咱们学校增加一个教师。加

林回来一下子又习惯不了地里的劳动,我想看能不能叫他再教书,马栓是校管委

会的,他昨晚上说马店村有他哩,说他一定代表马店村去给公社说。咱村里你公

公拿事,我想拉你一块去求求明楼叔,让加林再去教书。你在旁边一定要帮我说

话,你是他的儿媳妇,面子比我大……”巧英惊讶地张开嘴,望着妹妹怔了半天。

她一条胳膊挽起筐子,过来用另一条胳膊搂住巧珍的肩头,说:“那咱们回,妹

子,你可真有一副菩萨心肠”

(节选自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的最后一章,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巧英打猪草的地点和时间是经过精心选择的,目的是让高加林的名誉扫地,

这表现出她对高加林的恨,同时造成了悬念,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第5页共13页

B.没有文化的刘巧珍和高中毕业的妹妹巧玲,都反对姐姐和母亲要奚落羞辱

高加林的这一做法,表明她们两个在这件事上有着相同的立场和观点。

C.姐姐巧英对待向她倾心求爱的陌生小伙子的态度,表现了她婚恋思想传统

的一面;但她还有善良的一面,这为下文她立场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D.巧珍的脸上既没有“特别的幸福光彩”,也看不出不幸留下的“阴影”,

表明她对高加林依然充满深情,但仍然以特有的理智和隐忍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7.下列对人物语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加林不光辱没了你,把咱们一家人都拿猪尿泡打了,满身的臊气!”

表现出巧英对高加林抛弃妹妹的愤恨之情。

B."不管怎样,我心疼他,你要是这样整治加林,就等于拿刀子捅我的心哩……”

表现出巧珍对高加林的深情,也能引发读者对于爱情的思考。

C.“他现在也够可怜了,要是墙倒众人推,往后可怎样活下去呀……”与“我

想拉你一块去求明楼叔,让加林再去教书”都表现出巧珍爱得很卑微。

D.“那咱们回,妹子,你可真有一副菩萨心肠……”表明巧英出于对妹妹的

疼爱放弃了为难高加林;“菩萨心肠”反映了她对妹妹的复杂情感。

8.矛盾是小说情节编织的重要方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本文矛盾的发展过程。

(6分)

9.路遥《人生》中的刘巧珍这一形象极具魅力。有评论说:“她虽不识字,

却知道如何去爱,如何去做人、做事。”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10~14题。

太平兴国六年三月,诏:“诸州大狱长吏不亲决胥吏旁缘为奸逮捕证左滋蔓

逾年而狱未具。”上不欲天下有滞狱,乃建三限之制:大事四十日,中事二十

日,小事十日。四月,上亲躬听断,京城诸司狱有疑者,多临决之。是岁自春涉

夏不雨,上意狱讼有冤滥。会归德节度使推官李承信市葱有烂者,笞园户,病创

数日死。己卯,承信坐弃市。先是,诸州罪人皆锢送阙下,道路非理而死者十常

六七。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左拾遗张齐贤上言:“刑狱繁简,乃治道弛张之

本。”先是,开封府女子李击登闻鼓,自言无儿息,身且病,一旦死,家业无所

付。诏本府随所欲裁置之。李无他亲属,独有父,有司系之。六月己丑,李又谐

登闻,诉其父被系。上颇骇其事,谓宰相曰:“此事至小,岂当禁鞠?辇下尚或

如此,天下至广,安得无滥枉乎?”即日诏遣殿中侍御史李范等十四人,分往江

南、两浙等道审问刑狱,吏之怠者,劾其罪以闻。若临事明敏,刑狱无滞,亦以

第6页共13页

名来上,七月乙卯,上谓宰相曰:“颇闻台中鞠狱,御史多不躬亲垂帘,雍容以

自尊大。鞠按之任,委在胥吏,求民之不冤,法之不滥,岂可得也?”乃诏自今

决狱,御史必须躬亲,毋得专任胥吏。十月辛丑朔,上录京城诸司系囚,多所原

减,决事逐至日阡。近臣或谏以劳苦过甚,上曰:“不然。傥惠及无告,使狱讼

平允,不致枉挠,朕意深以为适,何劳之有?”上虑大理、刑部吏舞文巧诋,己

卯,置审刑院于禁中,兼置详议官六员,凡狱上奏者,先申审刑院印讫,以付大

理寺、刑部断覆以闻。乃下审刑院详议,申覆裁决讫,以付中书省,当即下之。

盖重谨至也。

(节选自《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太宗皇帝》,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

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长吏(A)不亲决(B)胥吏旁缘为奸(C)逮捕(D)证左(E)滋蔓逾年(F)

而狱(G)未具

n.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意,怀疑,与《鸿门宴》中“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的“意”含义不同。

B.虑,担心,与《五石之瓠》中“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的“虑”含

义不同。

C.路,宋朝的行政区划单位,与“烽火扬州路”中的“路”的含义相同。

D.盖,大概因为,与《答司马谏议书》中“盖儒者所争”的“盖”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太宗针对案件滞压的现象,设立了三种限制断案时间的制度,所以京城

各司就有疑点的案件,大都临时得到了裁决。

B.宋太宗怀疑是因为诉讼有冤案,引起了长期不下雨的异象,恰逢官员李承

信因买到烂葱打死了园户,于是对他处以极刑的案件。

C.李氏敲击登闻鼓,申诉自己的苦衷,太宗诏令开封府听任她的意愿裁断处

理;李氏再次击鼓申诉其父被抓,太宗震惊。

D.宋太宗在审查京城各官署在押的犯人时,决断事情持续到日暮,有人进谏

认为他太辛劳,太宗认为只要讼案公平允正就值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分往江南、两浙等道审问刑就,吏之怠者,劾其罪以闻。(4分)

(2)鞠按之任,委在胥吏,求民之不冤,法之不滥,岂可得也?(4分)

14.宋太宗设置审刑院的目的是什么?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3分)

第7页共13页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①

杜甫

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

戏拈秃笔扫骅将②,欢③见骐麟出东壁。

一匹龊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踊④。

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

[注]①该诗约于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在成都时所作。②骅骚:赤色的好马。

③数(xu)见:忽见。④霜蹄:马蹄。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人常在墙壁上作画或题诗,此诗是韦偃在墙壁上作画相赠,作者又为该

画题诗。

B.诗歌前两句开门见山地指出韦偃知道杜甫爱他的画,故一来告别,二来作

画留迹。

C.三、四两句写出韦偃绘画造诣高深,“秃笔”一词透露出其精湛技艺源于

勤练不辍。

D.五、六两句描绘马的形象,仰头长嘶的马充满进取的渴望,仿佛千里长途

即刻就到。

16.明代文学家钟惺评论该诗尾联"下一'真’字,意便不在画,亦不在马”,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种树郭橐驼传》从“养树”至“养人术”给予我们很多家庭教育的启

示,那就是不能过度关注孩子的成长,既不能“______",也不能“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表

达了英雄迟暮、壮志难酬的悲愤。

(3)在中国文学史上,屈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表达自己的高尚品

格和忠君爱国的思想,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对这种

传统的沿袭。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某方言视频火爆全网,引来各地网友(1),从四川火锅到广东早茶,从陕西

肉夹馍到新疆大盘鸡,(2)o他们纷纷以喊麦的方式比拼家乡特色,为自己的家

乡方言代言。

第8页共13页

方言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来自故乡的慰藉,是地域文

化形成的底色,是民众归属感和认同感的体现。它的重要的历史价值、语言价值,

也是传统文化发扬和传承的重要载体。

这些年、方言文化借助年轻人(3)的新载体,在网络上刮起“乡愁风”,吸

引网友自发加入家乡话题讨论,变成“家乡推广大使”。如何鼓励方言文艺创作

来实现方言文化保护,切实地将乡土文旅产品融入这类方言创作,以及促进文化

软实力转变为硬实力等等,值得多维度思考。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四字熟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3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

分)

20.将文中画横线句子改成排比句,使之与上下文衔接自然,并分析改写后的

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从城市保护的角度看,文物与文化不是一个概念。(1),它们多是历史遗产

中的精华,显示着一个城市文化创造的极致,自然是要首要保护的,而且这些名

胜古迹是一座座建筑,比较好保护。文化的内容却广泛得多,更多表现在大片大

片的民居中。它是城市整个生活文化的载体,也是城市真正的独特性所在。就好

比北京的城市文化特征不是在故宫,而是在胡同和四合院里,但民居没有独立的

保护条例,而且民居是一片片城区,良莠掺杂,产权分散,(2)o世界无论哪个

国家,城市保护的最大问题都不在名胜古迹而在民居。城市的老屋绝不仅仅是建

筑,老街也绝非仅仅是道路,它们构成了“历史文化空间城市中人的全部精神

文化及其长长的根都深深扎在这空间里,这空间又绝非只属于过去。在文物中历

史是死的,(3)o从深远的过去到无限的未来,它血缘相连,一脉相承,形成一

种强大和进展的文化与精神,割断历史绝不是发展历史,除掉历史更不是真正地

创造未来。在现代化的冲击下,如何保卫这个历史文化空间值得深思。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文段中“历史文化空间”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

不育株。

第9页共13页

B.坚守工匠精神,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

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

C.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D.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

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镜子是自我的反射,透过镜子,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经常照镜自省,是古今仁

人志士律己修身的方法和美德。但是,所照的镜子有时也会出现偏差,如果照了

“凸透镜”或“凹透镜”,结果就会不同。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示例一:是促进。①批评家写小说,可以让评论界与创作界更好地

相互理解,更好地形成良性循环。②批评家具有高度的文学自觉性,在小说的生

产、传播方面具有优势,有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③当前小说创作现状令人不

满,批评家有通过写小说改变文学生态的雄心,可能为文学带来新风气。(答出其

中一点得2分,答出另一点得3分;共5分)

示例二:是桎梏。①批评家缺乏实际的创作经验,“纸上谈兵”的现象很多。②

批评家写小说容易出现“掉书袋”和炫技问题,可能会给读者造成阅读障碍。③批

评家写小说有可能会陷入误区,使作品思想性大于形象性。(答出其中一点得2分,

答出另一点得3分;共5分)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1)大姐巧英和母亲设法羞辱被开除回乡的高加林,受到了巧玲和巧

珍的反对,双方形成了矛盾。(2)巧珍说服了妈妈,但大姐却为了替妹妹出气和家

第10页共13页

庭的荣耀,执意要羞辱高加林,矛盾被推向高潮。(3)巧珍哭诉,表达对高加林的

真爱和心疼,最终使姐姐转变了立场,矛盾得以化解。

9•【答案】①懂得放手与成全(原谅与宽容)。不愿为难高加林,甚至劝姐姐放

弃奚落高加林。②理智自尊。她知道姐姐巧英准备让高家林难堪,急忙赶来阻止。

③忠贞(道德)。巧珍嫁给马栓后认为马栓是好人,不能伤马栓的心了。这是她对待

婚姻严肃的态度。④善良。对待背叛了她的高加林,她不计前嫌,找门路给他谋

一份差事。(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共6分)

10.【答案】B、C、E

11.【答案】D

12.【答案】A

13.【答案】(1)分别前往江南、两浙等地区审问刑事案件,官吏中有怠于职守

的,就检举揭发他的罪过上报朝廷。(“道”,行政区划,译为“地区、地”;“刑狱”,

刑事案件;“吏之怠者”,定语后置;“劾”捐发。各1分,共4分。)(2)审讯拷问的任

务,委托给小吏,想让百姓没有冤屈,法律上没有滥刑,怎么可能做到呢?(“鞠按”,

审讯拷问;“委”委托广滥”滥刑;每词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14.【答案】目的:(1)案件审理公正公平,不违法曲断。(2)加强对大理寺、刑

部官吏的监督(或者“加强对中央司法机关的控制思想:⑴重视刑狱,慎刑思

想。(2)体现了宋太宗仁爱思想。(目的和思想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答出3点即

可;共3分。)

参考译文:

太平兴国六年三月,(皇上)下诏说:“各州重大案件,长吏不亲自审判,小吏

相互勾结做坏事,逮捕证人,祸患滋长扩大超过一年但是案件没有判决。”皇上

不想天下有滞留的案件,于是设立三种限制断案时间的制度:大的案件四十日,

中等的案件二十日,小的案件十日。四月,皇上亲自听取有关案件的陈述而判决,

京城各司案件有疑点的,大多亲自裁决。这一年从春天到夏天不下雨,皇上怀疑

诉讼案件有冤枉失实的。恰逢归德节度使推官李承信买的葱有烂的,抽打园户,

园户受伤几日后死去。已卯日,李承信被定罪处以弃市之刑。在此之前,各州的

有罪之人都被禁锢押送到京城,在道路上不合常理死去的常常有十分之六七。江

南西路转运副使、左拾遗张齐贤上书进言:“刑罚的繁简,是治国政策松紧的根

本。”在此之前,开封府女子李氏击登闻鼓,自述没有子嗣,身体还有病,一旦

死去,家产没有托付的人。皇上诏令开封府听任她的意愿裁断处理这件事。李氏

没有其他亲属,只有父亲,有关部门拘囚了他。六月己丑日,李氏又到登闻院,

控告自己的父亲被拘囚。皇上对这件事感到十分震惊,对宰相说:“这件事极小,

怎能监禁审问呢?京城尚且这样,天下极广,怎么会没有滥狱冤狱呢?”当日就下

诏派遣殿中侍御史李范等十四人,分别前往江南、两浙等道审问刑事狱案,官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