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夜雨寄北》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一个秋天的夜晚,秋雨绵绵,雨水涨满了池塘。一位身在异乡的男子独坐窗前,望着外面绵绵的秋雨,思念起远在北方的妻子,于是提笔写下了一首“家书”式的诗歌——《夜雨寄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感受一下羁旅游子的“苦与乐”。二、目标1、了解有关李商隐的文学常识;2、有节奏地诵读诗歌,通过有感情地诵读感知诗歌意蕴;3、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4、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准确把握本诗所流露的羁旅之愁和思归之苦的情思。三、原文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四、注释《夜雨寄北》: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寄北: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君:对对方的尊称,于现代汉语中的“您”。归期:指回家的日期。巴山:泛指川东一带的山。川东一带古属巴国。秋池:秋天的池塘。何当:何时将要。却话:回头说,追述。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五、诗意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没定归期日。今晚巴山下雨,雨水涨满了池子。何时能够与你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再叙我独居巴山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六、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没定归期日。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妻子、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问归期”而“未有期”,其中包含着太多的苦涩与无奈。巴山夜雨涨秋池。今晚巴山下雨,雨水涨满了池子。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涨”既写出了秋雨满池子,又暗喻了心中的愁思越发绵绵深重。“秋”字点明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诗人在巴蜀羁旅中,在“夜雨涨秋池”的环境中,更感到孤独凄凉。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此句笔锋一转,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注入被时间过滤了的“昔日”之苦。“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七、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xíng)阳(今河南荥阳市)。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2、作者生平李商隐,开成二年(八三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补宏农尉。年轻时即以文才受令狐楚的赏识,可是李商隐却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之女结婚(李商隐与其夫人伉俪情深)。当时牛李党争正在尖锐时期,令狐楚是牛党,王茂元则是与李党有关。宣宗即位以后,牛党当权,令狐楚儿子当了宰相,打击一切与李党有关的人,从此李商隐一直被压抑而抬不起头。几次到长安活动,只补得了一个太常博士。最后死于荥阳,年仅四十七岁。他擅长律诗,绝句。所作诗歌富于文采,情致缠绵婉曲,用典多,意隐晦。尤其是他的无题诗,成就最高,最为人传诵。3、写作背景《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八、问题探究(1)“君问归期未有期”这句诗看似平淡,实则内含丰富,请简要分析。参考:作者采用看似一问一答的方式,表现了夫妻之间的关怀惦念及宦游人的乡愁及歉意,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2)“巴山夜雨涨秋池”这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环境,其中环境描写有何作用?参考:夜雨池涨,景中透情,烘托了秋思,委婉清新。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之景中。(3)请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参考:“涨”字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思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4)诗中两处“巴山夜雨”所描写的场景是否相同?为什么要出现两次?参考:①不相同。②第一次写“巴山夜雨”是实写眼前的场景,以景衬情,表现其孤寂凄凉。第二次写“巴山夜雨”是虚写,遥想异日重逢,西窗剪烛,重话巴山夜雨的情景。③两次写“巴山夜雨”使诗境于回环映照中更增深永情韵,融现实与想象,凄清与温暖,黯然与神往,寂寥与慰藉为一体。(5)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参考: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作者用何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参考:设想来日重逢,夫妻西窗剪烛夜话的欢乐情景,以此来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余味无穷。(7)请简要分析本诗虚实相映的写作手法。参考:诗歌一、二两句由叙述转为写景,这是实写,后两句想像他日两人同在长安共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这是虚写。情景交融,虚实相映,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丰富地展示了彼此的相思之意。九、诗歌主旨《夜雨寄北》通过归期问询与回答,抒发了诗人在他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在巴山的孤寂之感和盼望重逢的强烈愿望。十、课堂小结1、全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2、熟读成诵。十一、板书设计【基础过关】1.《夜雨寄北》是(朝代)的写的一首词。【答案】唐李商隐【解析】考查基本的文学常识。同学们平时要注意积累。2.写出加粗字的正确读音。①涨满②剪烛夜谈【答案】①zhǎng②zhú【解析】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掌握情况。平时注意拼音的正确书写,注意积累。3.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君:(2)归期:(3)秋池:(4)何当:(5)却话:(6)剪烛:【答案】(1)对对方的尊称,于现代汉语中的“您”。(2)指回家的日期。(3)秋天的池塘。(4)何时将要。(5)回头说,追述。(6)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解析】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实词的理解。平时学习时注意背记课下注释。【实战过关】一、默写记忆型默写:1、君问归期未有期,。2、,却话巴山夜雨时。【答案】1、巴山夜雨涨秋池2、何当共剪西窗烛【解析】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背记并能默写古诗词。注意“涨”“窗”等字词的正确书写。理解型默写:1、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写归家无期,雨夜愁思的句子是:,。2、《夜雨寄北》中想象日后相见情景,暗示着今日思念之深的名句是:,。3、《夜雨寄北》中描写作者想象中的美好情景的诗句是:,。4、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回家团聚,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两句“,。”5、诗中回答归期未卜,并用雨景衬托浓郁相思之情的句子是:,。【答案】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解析】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同学们平时除了要背记默写古诗词,还要能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注意“涨”“窗”等字词的正确书写。二、课内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2018·福建中考模拟】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对上述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七言绝句。B.“君问归期未有期”写出对方询问诗人归期,诗人予以回答,一问一答,语言简括。C.《夜雨寄北》第三句写出自己当前的苦况,第四句转写自己回乡与亲友相聚的情景。D.《夜雨寄北》这首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答案】C【解析】C项“第四句转写自己回乡与亲友相聚的情景”对上述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虚写,虚写未来情。想象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巴山夜雨情景。2.“巴山夜雨涨秋池”这一景色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绪?【答案】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解析】考查对诗句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倾盆。作者对这个环境作了较为具体的描写,不仅写了天上所下之雨,而且写了地下所积之雨。透过写实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这样一个气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作者身边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独、凄凉。这淋淋的秋雨使人心烦,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满,自然作者的内心情感也汹涌难平。那么,“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所以,写景中又深深地透着写情,写的是环境,但绝不单单是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情”字。这样,情景交融就构成了一种艺术境界。【点睛】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紧盯诗歌的“眼睛”。题目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直捣诗歌的“心脏”。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二)阅读《夜雨寄北》,完成后面各题。【2016·江苏初二期末】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中,“秋”字有什么作用?【答案】秋字点明了季节,也烘托了人物心情。【解析】这是一道诗歌词语赏析题,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4.一位评论家说:“两叠‘巴山夜雨’,无聊之极。”你是怎样理解的?为什么?【答案】不无聊。前一个“巴山夜雨”是眼前的夜雨,后一个“巴山夜雨”是设想将来与亲人见面畅谈时回味的夜雨。“巴山夜雨”在诗中重复出现,表现出时空的交替,增添了思念缠绵的意味。【解析】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的关系,一般是由景色的特点尤其是人物的心境、处境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当然与人的处世态度也有很大关系。根据“巴山夜雨”的词句分析可以得出巴山、夜雨为名词即为所写景物。前一句话表眼前的夜雨,后一个设想将来与亲人见面时回味的夜雨,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感情。(三)阅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完成小题。【2012·全国初三专题练习】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当前________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______的憧憬。【答案】离别愁苦相聚的欢乐【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意为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前一句“巴山夜雨”是以景写情,写当时的离别愁苦,后一个“巴山夜雨”是以景写情,畅想欢聚时的幸福快乐。(2)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的分析。前一句“巴山夜雨”是以景写情,后一句的“巴山夜雨”是以情写景。“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点睛】赏析古诗词,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和表现手法的赏析。(四)欣赏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练习。(4分)【2015·河南初三期中】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8.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亲友相见的无奈。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亲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答案】D【解析】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此诗的最后两句是虚写,写的是作者想象中自己与家人或友人团聚的情景。9.诗中的“涨”字用得好,请体会“涨”字的妙处?(2分)【答案】“涨”字富于动感,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了诗人的思念之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语言的赏析。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鉴赏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仔细揣摩、推敲。(五)品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2018·全国初三单元测试】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歌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运用了融情于景(或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急切思归的思想感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手法和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最后两句诗的意思为: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显然是想象相逢后彻夜畅谈的景象,不说思念,只说相见的欢乐,更显得思念情深。这是想象的情景,故应是虚实结合写作手法,从中也能得出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急切思归的思想感情。【点睛】分析诗歌感情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2019·黑龙江初一期末】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1.这首诗写了哪两个时间?哪两个空间?【答案】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团聚的北方(长安)。【解析】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时间,夏秋之交,即分离的现在;而“何当共剪西窗烛”是写会面的将来。空间,“巴山夜雨”为诗人独处的巴山;想象中营造出了一个温馨浪漫的场面,即与亲人团聚的北方(长安)。1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全诗表达了游子漂泊异乡的孤寂伤感和盼望归期的思乡之情。【解析】读懂诗句的大意是作答的关键。面对巴山的凄风苦雨,诗人想象到什么时候能够还乡,和友人夜坐西窗之下,共剪灯芯烛花,畅淡中又提起现在在巴山夜雨中的孤苦心境。这情景是想象中的回味,这回味又慰藉了眼前巴山夜雨中孤苦的心。真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创设了一个与友人团聚的欢乐情景,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心情的郁闷、孤独、苦寂。【点睛】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紧盯诗歌的“眼睛”。题目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直捣诗歌的“心脏”。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七)赏析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2014·湖南初一期中】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3.“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解析】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此处“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14.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复杂心境?【答案】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解析】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这里写出了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八)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2018·洛阳市第五十五中学中考模拟】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5.请分析本诗首句从“君问归期”起笔有何妙处。【答案】诗人写作此诗的本意是因久寓蜀地寂寞之中思家情切,但他偏不先说思念妻子,反说妻子来信问归期,写亲人对自己的遥念。这样写的好处是情感抒发委婉含蓄,使语言含蓄蕴藉余味无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理解能力。“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意思: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表现了诗人愁思之深重。这样写的好处是情感抒发委婉含蓄,使语言含蓄蕴藉余味无穷。16.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答案】示例一:运用反衬手法,诗人巧妙地设想未来相聚的欢乐,反衬了今日思念的愁苦之深。示例二:运用虚写和想象的手法,···深切思念和渴望相逢的心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注意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如:反衬,写出的内容(想象着来日重逢,剪烛夜话的欢乐情景)和表达的感情(今夜的孤寂)。(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2017·江苏初二期末】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0.首句中的“君”在诗中指_______【答案】妻子或友人。【解析】赏析古诗词,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的写作意图;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词、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和表现手法进行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君”在诗中指的是妻子或友人。21.李商隐的“巴山夜雨涨秋池”,李白的“长风万里送秋雁”都有一个“秋”字,试比较两句中“秋”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答案】不同点:李商隐借“秋”渲染了孤独、悲凉的气氛,烘托诗人归期未知的愁苦心情。李白用“秋”字,借壮阔明朗的秋景,展现诗人的豪情逸兴。【解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李商隐借“秋”渲染了孤独、悲凉的气氛,烘托诗人归期未知的愁苦心情。“长风万里送秋雁”指的是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展现诗人的豪情逸兴。22.虚写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表现手法之一,可以传物之神,托情之深,喻志之壮,寓理之趣,使文章更具含蓄之美。下列诗句中,没有采取这种表现手法的一项是()A.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B.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城东早春》)C.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毛泽东《沁园春·雪》)D.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苏轼《江城子》)【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表现手法的辨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ACD都是对想象中的景物的描写,是虚写,故选B。(十)阅读古诗,完成后面小题。【2017·河南中考模拟】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3.概括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答案】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感悟。注意结合写作背景和诗歌内容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本诗中首句就可以发现诗人漂泊在外,归期难定的无奈心境,接着“何当共剪西窗烛”又可以体会到对团聚的期盼,所以结合这些句子就可以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24.全诗两次写到“巴山夜雨”,在用词上是否重复,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答案】不重复,第一个“巴山夜雨”写的是眼前景色,是实写。作者借眼前之景抒发羁旅之愁和不得归之苦;第二个“巴山夜雨”写的是未来之景,是想象和虚写,作者设想未来与亲人重聚之时追话今夜的一切,用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为未来秉烛夜话的材料。含蓄委婉,余味无穷。【解析】对于诗歌词语的感悟理解,注意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词语的使用是为表达情感服务的,本题“巴山夜雨”的使用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诗人漂泊在外的思亲之苦和渴望团聚的急切之心,注意实写和虚写的结合,更能深刻地表达这种情感。(十一)诗歌鉴赏【2018·腾冲县第八中学初一期末】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5.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哪两句?【答案】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意为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表达了作者渴望团聚的心情及美好愿望。26.请简析“涨”字在诗句中的作用。【答案】“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十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2017·江苏中考模拟】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7.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两处巴山夜雨之景有什么不同。【答案】两处“巴山夜雨”:前一个“巴山夜雨”写的是实景或眼前之景,是以景写情;后一个“巴山夜雨”写的是虚景或想象之景,是以情写景。【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词名句。赏析两个“巴山夜雨”的关键在于情与景,虚与实的角度展开。不无聊,前一个“巴山夜雨”是眼前的夜雨,后一个“巴山夜雨”是设想将来与亲人见面畅谈时回味的夜雨,“巴山夜雨”在诗中重复出现,表现出时空的交替,增添了思念缠绵的意味。28.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对妻子的深深思念之情;无穷无尽的伤感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最后两句诗的意思为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显然是想像相逢后彻夜畅谈的景象,不说思念,只说相见的欢乐,更显得思念情深。(十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2018·山东初一期末】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9.首句中的两个“期”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两个“期”字,一问一答,一扬一抑,表达了作者欲归不得的愁苦(归期无期的无奈)、漂泊在外的孤寂、对友人(亲人)的思念之情。【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诗句中的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解答时结合诗句的意思来品味关键词,要分析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君问归期未有期”,此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橘子的意思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呢!”表达了诗人欲归不得的愁苦、对亲人的思念之情。30.第②句与第④句的映照,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答案】示例一:第②句分离的现在与第④句相聚的将来相互映照,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在苦雨深秋中的落寞、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憧憬。示例二:这两句写出了两种不同的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两种不同的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团聚的北方。既体现了苦雨深秋的落寞,又充满了相见共语的期盼。示例三:这两句的映照,把眼前的凄苦想象成未来团聚的谈资,时空交错、虚实相生,使人对未来充满了憧憬。【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词名句。赏析句子时,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精彩巧妙之处。赏析两个“巴山夜雨”的关键在于情与景,虚与实的角度展开。两个“巴山夜雨”则一写实,一想象,形成回环往复的意境美。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在苦雨深秋中的落寞、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憧憬。三、课外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4分)【2012·浙江初二期中】宿云梦馆(欧阳修)北雁来时岁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36.诗歌所写的是什么季节?从哪些词语中看出?(2分)【答案】秋天;北雁,桐叶落,池荷尽。【解析】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第一题从诗句中找出反映季节的词语。37.诗歌最后一句化用了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2分)【答案】形象地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人,渴望团圆而不得的愁绪。【解析】第二题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歌主题。(二)诗歌鉴赏【2017·山东初三月考】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注】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历乱”:花开极茂盛。38.下列四首诗与《春思》体裁相近的是(
)A.《春望》B.《月下独酌》C.《夜雨寄北》D.《观沧海》【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体裁的了解。诗歌从题材上分为绝句、律诗、古体诗等。仔细阅读题目,A项《春望》是五言律诗,B项《月下独酌》是古体诗,C项《夜雨寄北》是七言律诗,D项《观沧海》是古体诗。《春思》是一首七言律诗,体裁与C项《夜雨寄北》相近,故选C。39.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哪些?体现出怎样的特点?【答案】草、柳、桃花、李花示例:春意盎然(生机勃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中景物描写的能力。结合诗歌的内容,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然后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即可。前两句“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描写了“草、柳、桃花、李花”等景物,表现出春色的明媚动人、生机盎然。40.赏析“春日偏能惹恨长”中“惹”字的妙处。【答案】示例一:“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春日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产生度日如年之感,表达了诗人与日俱增的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苦闷。示例二:“惹”是招引(或:引起)的意思,诗人抱怨舂日把恨引长,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妙用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与日俱增的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苦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妙处的能力。对诗句中动词的赏析,要从修辞手法、表现景物特点、表现诗人情感等角度来解答诗歌语言的妙处。答题模式一般为:××字运用……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惹“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赖,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其立意就更新奇,遣词就更巧妙了。(三)诗歌鉴赏【2018·湖南初一期末】邯郸冬至夜思家①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释】①邯郸(Hándān):地名,今河北省邯郸市。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十二月下旬,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41.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在唐代,冬至这个日子,人们本应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如今作者在邯郸客店里碰上这个节日,更加勾起心中的情思。B.第二句写作者在邯郸客栈里过节的情景。“灯前”二字,既点出“夜”,又托出“影”。营造出一片宁静祥和的氛围。C.诗歌后两句和李商隐《夜雨寄北》一样都用到了想象,但想象的内容有所不同,李诗是想象家人的团聚,而白诗则是想象自己在深夜里独坐,述说着远行之人。D.此诗与《夜雨寄北》的构思都精巧别致,诗句中无“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情。E.这首诗平实质朴,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答案】BC【解析】B.第二句“灯前”只有“影”伴身,表现了作者的孤单,营造的是一种凄凉的氛围。故B错误。C.白诗想象的是家人在深夜里坐,述说着远行之人,即是作者。故C错误。故选BC。42.《邯郸冬至夜思家》中“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诗人的情感溢于言表,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此句。【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诗人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其相伴,将影子赋予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渲染了诗人夜晚独坐时凄凉、孤寂的环境,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解析】本题考查诗词赏析。题干点明赏析角度,修辞手法。修辞角度赏析诗词的思路:判断修辞,分析修辞结构,把握诗句情感。“抱膝灯前影伴身”中“伴”字把“影”拟人化,这“影”好像在陪着这抱膝之人一般,作者只能与“影”相伴,其孤单凄凉可以想见,表达对家乡和家人的思念之情。(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2019·山东中考模拟】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43.下列诗与本诗体裁相同并且韵脚最相似的一项是()A.《南安军》B.《赤壁》C.《夜雨寄北》D.《野望》【答案】C【解析】《村居》是七言绝句,韵脚是“i”;A.《南安军》是一首五言律诗;B.《赤壁》是七言绝句,韵脚是“ao”;C.《夜雨寄北》是七言绝句,韵脚是“i”;D.《野望》是一首五言律诗。故选C。44.诗的一、二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案】描绘了流水绕田、青竹绕篱的宁静的田园风光和榆钱落尽、槿花残存的冷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解析】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水绕陂田竹绕篱”,选材如同电影镜头的转换,由远景转到近景。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的心境。“榆钱落尽槿花稀”,槿花,又称木槿,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槿花稀疏,表明时已清秋,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所以院落内尽管绿阴宜人,可惜盛时已过,残存的几朵木槿花,不免引起美人迟暮之感,清寂之意自在言外。表达了诗人略带清愁的心境。45.诗的三、四句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答案】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以动衬静),烘托出了宁静平和、恬淡温馨的氛围。【解析】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写作手法。老牛自行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寒鸦易惊善飞,却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悠闲自在,站立牛背,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牛之动涵容了寒鸦之静,大小相映,动静相衬,构成新颖的画面。故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夕阳牛背寒鸦立?”这正是此诗韵味的所在。“无人卧”是顿笔,引起读者提出问题:那么到底有什么东西在牛背上呢?于是引出“带得寒鸦两两归”,形象宛然在一是融进了自己的感情色彩。烘托出了宁静平和、恬淡温馨的氛围。(五)诗歌鉴赏【2016·浙江初三月考】夜雨黄景仁①潇潇冷雨洒轻尘,僵卧空斋百感新。旱久喜滋栽麦陇,泥深恐阻寄书人。希声或变中宵雪,贵价先愁来日薪。岁暮柴门寒较甚,可堪此夜倍思亲。(注)①黄景仁:清代诗人、文学家,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三年(1768)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48.(小题1)诗歌颔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答案】颔联运用对比手法,把久旱逢雨后为农人感到的喜悦与害怕因雨后道路泥泞为自己寄信的人难以到来而产生的担忧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当时的茅盾心情。【解析】题干中问诗歌颔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是考查表达技巧,前一句“旱久喜滋栽麦陇”中的“喜”字,后一句“泥深恐阻寄书人”“恐”字,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放到一起,自然是对比,有对夜雨的喜爱,又有漂泊在外的孤独、书信受阻的担忧、生计没有着落的痛苦。49.(小题2)这首诗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开头两句表达孤寂之情和对亲友深深的思念,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愉,反衬今夜的孤寂和不能回家的无奈。而黄景仁的这首《夜雨》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既有对夜雨的喜爱,又有漂泊在外的孤独,对书信受阻的担忧,生计没有着落的痛苦,还有深切的思乡念家之情。【解析】这是一首感怀诗。诗人漂泊在外,寄宿于空斋之中。夜晚,窗外下起了凄冷的雨,诗人内心百感交集。他既为久旱逢雨农人可以耕作而感到喜悦,又为雨后道路泥泞寄信人不能到来而担心。静静地听着窗外的雨声,雨声变得越来越小,直到消失,诗人想象深夜的雨应该已经变成了雪。此刻,他想到物价要涨,而自己的生计还没有着落,不免内心感伤。岁暮天寒,心情也随之而变得更加凄凉,诗人自然产生了思乡念家之情。(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2017·江苏盐城中学中考模拟】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31.诗里的“凉”字有何妙处?试作赏析。【答案】“凉”字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或写出了秋风秋雨给人的真实感觉);同时也是凄凉氛围、情感的反映,将情景融合在一起。【解析】考查对诗歌词语的赏析。“江风引雨入舟凉”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诗中不仅写了江雨入舟,然而“凉”字却明白的表现出登舟送客的惜别场景来,“凉”字既是身体上的感触,更暗含诗人心中对友人的不舍和对离别的伤怀。32.“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与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虚写,写的是作者想象的情景。《送》诗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写出作者送别魏二时难舍难分的情感;《夜》诗遥想异日重逢,西窗剪烛,重话巴山夜雨情景,表达对妻子的思念和慰藉之情。【解析】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不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在诗人写下这样的诗句的时候,他实际上还是在“此时”遥望“彼时”的幸福,因为巴山夜雨还没有从现实的背景转化成回忆的背景,他只是在此时想象着、憧憬着自己在不远的未来。所以都是虚写。(七)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第问题。【2018·江苏初一期末】山雨翁卷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一夜满林星月白”所展现的画面。【答案】整整一夜,星月交辉,清光满林。(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面的能力。描绘画面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所描述的景象的特点,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内容,其次要扣住诗句中的意象“夜”“林”“星”“月”,第三要抓住这些意象的特点,如“满”“白”等,最后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加以叙述和描写。(2)同样表现雨的猛烈,本诗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作用上有何不同之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案】写法:侧面描写本诗通过雨后湍急的溪流从侧面衬托山雨的猛烈,李诗通过池塘涨满了水从侧面衬托山雨的大。作用:翁诗寓情于景,通过写山中一霎雨过的奇异景象,抒写了诗人对山雨奇景的惊异之情;李诗借凄凉的秋夜雨景抒写客愁旅况(或离人的愁思,对妻子的相思,自己的孤寂凄凉)。【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要根据具体诗句来理解,所以说读懂诗句内容是作答的关键。可从描写的角度方面作答。本诗“平明忽见溪流急”通过雨后湍急的溪流从侧面衬托山雨的猛烈,《夜雨寄北》中,“巴山夜雨涨秋池”通过池塘涨满了水从侧面衬托山雨的大。因此相同点是都使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作用的不同点是:翁卷的《山雨》,不仅描写了此山星白月朗,他山一霎雨过的奇异景象,而且抒发了诗人惊异的感情。而这情又不是直接抒发的,而是寓于景中,在跳动的景物描写之中含蓄地抒写了出来;《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借景抒情,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四、诗歌对比鉴赏(一)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有同学在读下面两首诗的时候提出两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6分)【2012·全国初三专题练习】【甲】夜雨寄北(李商隐)【乙】芙蓉楼送辛渐①(王昌龄)君问归期未有期,寒雨连江夜入吴,巴山夜雨秋涨池。平明②送客楚山孤。何当共剪西窗烛,洛阳亲友如相问,却话巴山夜雨时。一片冰心在玉壶③。【注释】①辛渐:王昌龄的朋友。②平明:黎明。③冰心: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心。玉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⑴"巴山夜雨秋涨池""寒雨连江夜入吴",这两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2分)【答案】渲染气氛,融情于景。(各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注意品味诗中流露出的情感。⑵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甲】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的情感;【乙】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的志向。(4分)【答案】急切与妻子(亲人)见面坚守高洁、清白的品格(节操)(意思对借款)【解析】此题考查与诗歌的主题有关,品味语言,从“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中可以得出作者思乡,想回归家园的想法。而“一片冰心在玉壶"”可与看出志趣高洁。(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2016·江苏初二期末】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①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注】①取次:任意,随意。(1)“争奈归期未可期”与李商隐诗中“”一句意思相近。【答案】君问归期未有期【解析】这是一道诗歌语句理解题,这种题型是要求理解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解读、联系作品内容解读、联系自身经验解读。通过多方面的“联系”,并深入思考,对古诗文词句的解读就会正确而深刻得多。(2)从全词来看,晏几道在听杜鹃啼叫的过程中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作简要分析。【答案】作者在明朗春日中初闻鹃啼内心喜悦,杜鹃不停啼叫摧归,引发了作者的思归之情,最后抒发作者羁旅在外,有家难归的无奈与叹息。【解析】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任何一首诗歌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3)下面关于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靠着青山的十里楼台的旁边,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深处,听见了杜鹃啼叫,叙写鹃啼的环境和季节。B.“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一句,赋予杜鹃以人的情感,与流莺形成对比,暗赞流莺。C.“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用反跌之笔表曲折之情,意境尤深。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用想象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如今离别的相思之苦;在时间与空间的对照中,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作者感情的理解。B.项中的两句,“行人”走在绚烂的春色中,心情本是欢快愉悦的,但因为离家为客,所以听了杜鹃鸣叫,不禁引发思家之意,羁旅情愁。(三)阅读下面(甲)(乙)两首诗,回答小题。【2018·辽阳市第九中学初一月考】(甲)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乙)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释:⑴端居:闲居。⑵素秋:秋天的代称。选出对上面两首古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A.《夜雨寄北》表达了诗人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B.《端居》表达了诗人无法建功立业,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C.《夜雨寄北》时空往复对照,虚实相生;《端居》则把眼前与记忆中的景色交织在一起,形成回环流动之美。D.两首诗都借秋景来烘托情感。《端居》中的景物更有主观色彩,传递了更多的愁绪。【答案】B【解析】B“《端居》表达了诗人无法建功立业,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错。《端居》主要表达作者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这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题目“端居”即闲居之意。诗人远别家乡和亲人,时间已经很久。妻子从远方的来信,是客居异乡寂寞生活的慰藉,但已很久没有见到它的踪影了。在这寂寥的清秋之夜,得不到家人音书的空廓虚无之感变得如此强烈,为寂寞所咬啮的灵魂便自然而然地想从“归梦”中寻求慰藉。即使是短暂的梦中相聚,也总可稍慰相思。(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2019·江苏中考模拟】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夜雨寄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话销售工作总结范文5篇
- 试用期工作计划范例10篇
- 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有限公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秸秆饲料加工处理与利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关于诚信考试的演讲稿
- 软件工程师年度工作总结范文5篇
- 班主任演讲稿集锦(30篇)
- 能源管理与节能减排
- 水力发电工程款结算协议
- 宠物市场租赁合同
- 古诗三首《江南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教学阐释+素材
- 2024时事政治考试题库(基础题)
- 《学会专注高效学习》初中主题班会课件
- TSDPIA 05-2022 宠物猫砂通用技术规范
- 空调工程评标办法
- 血液透析血标本采集
- 孙子兵法与兵家智慧
- 果树病虫害防治管理论文
- 油井动液面检测新技术
- 节能工作管理机构和工作职责(经典实用)
- 设备制造流程及制作周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