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症的中医治疗讲义_第1页
小儿抽动症的中医治疗讲义_第2页
小儿抽动症的中医治疗讲义_第3页
小儿抽动症的中医治疗讲义_第4页
小儿抽动症的中医治疗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抽动症的中医治疗讲义松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王秋实小儿抽动症(Tourette综合征),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不随意的、反复出现的、无明显的运动或发声障碍性精神和心理性疾病。其临床特征表现为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快速抽搐,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本病以肢体抽掣及喉中发出怪声或口出秽语为主要临床表现,起病在2~12岁之间,男孩发病率较女孩高。小儿抽动症受社会学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儿童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严重影响儿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已成为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目前西医对于该病的治疗以心理调适为主,药物为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治疗效果不稳定。而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疗效确切而稳定、不良反应小等特点,且能改善患儿身体状况,全面调理,减少复发,逐渐受到人们的认可。一、病因病机小儿抽动症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与先天禀赋不足、产伤、窒息、感受外邪、疾病影响、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多由五志过极,风痰内蕴而引发。病位主要在肝,与心、脾、肾密切相关。肝体阴而用阳,喜条达而主疏泄,主藏血,藏魂,其声为呼,其变动为握,开窍于目,故不自主动作,如挤眼、噘嘴、皱眉、摇头、耸肩,以及怪声秽语,均与肝风内动有关。1、气郁化火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若情志失调,五脏失和,则气机不畅,郁久化火,引动肝风,上扰清窍,则见皱眉眨眼,张口歪嘴,摇头耸肩,口出异声秽语。气郁化火,耗伤阴精,肝血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故伸头缩脑,肢体颤动。2、脾虚痰聚禀赋不足或病后失养,损伤脾胃,脾虚不运,水湿潴留,聚液成痰。痰气互结,壅塞胸中,蒙蔽心神,则胸闷易怒,脾气乖戾,喉发怪声。3、脾虚肝亢脾主肌肉四肢,主义主思,开窍于口,脾虚则肝旺,肝风挟痰上扰走窜,头项四肢肌肉抽动。脾虚痰滞,气道不利,有痰鸣怪声。4、阴虚风动素体真阴不足,或热病伤阴,或肝病及肾,肾阴虚亏,水不涵木,虚风内动,故头摇肢搐。阴虚则火旺,木火刑金,肺阴受损,故喉发异声。二、临床表现抽动症状先从面、颈部开始,逐渐向下蔓延。抽动的部位和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眨眼、斜视、撅嘴、摇头、耸肩、缩颈、伸臂、甩臂、挺胸、弯腰、旋转躯体等。发声性抽动则表现为喉鸣音、吼叫声,可逐渐转变为刻板式咒骂、陈述污秽词语等。有些患儿在不自主抽动后,逐渐产生语言运动障碍,部分患儿还可产生模仿语言、模仿动作、模仿表情等行为。患儿不自主喉鸣出现较晚,少部分在早期出现,多数在起病后的6~7年出现。患儿的病情常有波动性,时轻时重,有时可自行缓解一段时间。抽动部位、频度及强度均可发生变化。患儿在紧张、焦虑、疲劳、睡眠不足时可加重;精神放松时减轻,睡眠后可消失。患儿智力一般正常,部分患儿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情绪障碍等心理问题。一般实验室检查结果无特殊。应做脑电图和脑的影像学检查如脑CT、MRI等,以了解和除外脑部的病变。三、诊断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可以作出诊断,但应排除舞蹈症、肝豆状核变性、癫痫肌阵挛发作、药源性不自主动作及其他锥体外系病变。1、起病年龄在2~12岁,可有疾病史及情志失调的诱因或有家族史。2、不自主的眼、面、颈、肩及上下肢肌肉快速收缩,以固定方式重复出现,无节律性,入睡后消失。抽动时,可出现异常的声音,如咯咯、咳声、呻吟声或粗言秽语。3、抽动能受意志遏制,可暂时不发作。4、病状呈慢性过程,但病程呈明显波动性。5、实验室检查多无特殊异常,脑电图正常或非特异性异常。智力测试基本正常。四、辨证论治1、气郁化火证证候:面红耳赤,烦躁易怒,皱眉眨眼,张口歪嘴,摇头耸肩,发作频繁,抽动有力,口出异声秽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清肝泻火,熄风镇惊。方药:清肝达郁汤加减。常用药:栀子、菊花、牡丹皮、柴胡、薄荷、钩藤、白芍、蝉蜕、茯苓、甘草。2、脾虚痰滞证证候:面黄体瘦,精神不振,胸闷作咳,喉中声响,皱眉眨眼,嘴角抽动,肢体动摇,发作无常,脾气乖戾,夜睡不安,纳少厌食,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滑或沉缓。治法:健脾揉肝,行气化痰。方药:十味温胆汤加减。常用药:党参、茯苓、陈皮、半夏、枳实、枣仁、白芍、石决明、钩藤、甘草。脾虚肝亢证侯:努嘴张口,全身肌肉抽动,喉中有痰,时发怪声,经久不愈,常伴有腹部抽动,性情急躁,脾气乖戾,难于静坐,健忘失眠,纳食减少,体型消瘦或虚胖,面黄乏力,舌质淡红,苔白或腻,脉细弦。治法:缓肝理脾,息风止痉方药:异功散合天麻钩藤饮加减。常用药:太子参、茯苓、白术、陈皮、半夏、天麻、钩藤、龙骨、珍珠母,甘草4、阴虚风动证证候:形体消瘦,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性情急躁,口出秽语,挤眉眨眼,耸肩摇头,肢体震颤,睡眠不宁,大便干结,舌质红绛,舌苔光剥,脉细数。治法:滋阴潜阳,柔肝熄风。方药:大定风珠加减。常用药:龟板、鳖甲、生牡蛎、生地黄、阿胶、鸡子黄、麦冬、麻仁、白芍、甘草。五、其他中医疗法:1、针灸疗法:以祛风止痉、宁心安神为基本治法,取百会、太阳、四神聪、智三针为主穴以达开窍醒神、安神益智之功,又取风池穴作为祛风之要穴。根据患儿肢体抽动部位的不同,采用动留针法,配合针刺患侧肩髃、足三里、地仓、舌三针等局部腧穴。同时需调肝理脾,取背腧穴的肝腧、脾腧、肾腧,头部风池、百会、四神聪为主穴,加用中脘、足三里、三阴交、四关穴调和肝脾,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每周2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个疗程;并加用挑四缝为特色,用5ml注射器针头,快速刺入2~3mm,挤出黄色液体,2周一次,患儿在针刺时,不必限于仰卧位,可随意走动,以分散患儿注意力,减少对针刺的恐惧感。研究表明头针、体针并用与单纯应用体针相比较在改善儿童多发性抽动的临床症状上疗效更加确切头针是根据神经系统原理和生物全息定律发展而来的针刺头部穴位对大脑皮层有直接的治疗和调节作用取穴以百会风池太冲及顶颞前斜线中下段为主局部配穴取睛明太阳迎香地仓等平补平泻手法待得气后接电针50Hz连续波强度以患儿耐受为度)持续n每日次10d为一个疗程疗天个疗程。灸法取穴定喘肺腧、脾腧肾腧天突使用白芥子细心等中药姜汁糊丸,在三伏天按时贴敷。天灸疗法应用特殊敏感性药物借助伏天之气运能够起到通络化痰调和气血阴阳的作用其通过穴位刺激使得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进行吸收发挥药理效应从而避免了因药物对胃肠刺激而产生的不良反应但是因为其运用时间上的局限性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疗法供临床上运用。2、推拿配合耳穴疗法面部推拿以迎香地仓下关颊车等穴位为主并按摩眼眶面颊要求手法轻柔患侧肢体按照肌肉运动力线走行按揉以酸胀为宜腹部以脐为中心,用掌心顺时针旋转按揉约5n隔日推拿1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个疗程耳穴取神门缘中肾上腺脑点丘脑内分泌皮质下五脏反应点等另痰火内扰者加交感肺肝风内动加耳中结节下心脾不足者加三焦胆等使用王不留行籽刺激一侧耳穴每日早中晚共按压5次每次约n2天后两耳交替1个月为一个疗程间隔一周个疗程。预防调护预防1、平时重视儿童的心理状态,保证儿童有规律性的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2、不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或刺激性饮料。护理1、关爱患儿,耐心讲解病情,给予安慰鼓励,对于发生抽动的患儿可进行闭口,有节奏缓慢地做腹式深呼吸,从而减少抽动症状。2、饮食宜清淡。3、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不要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游戏机。小儿抽动症的中医治疗试题1、小儿抽动症辩证分型不包括()气郁化火B.肝阳上亢C.脾虚痰聚D.阴虚风动2、小儿抽动症的病因包括()A.先天禀赋不足,产伤、窒息B.感受外邪、疾病影响C.情志失调D.以上都是3、小儿抽动症的好发年龄()A.1-6岁B.2-12岁C.10-16岁D.4-6岁4、小儿抽动症与下列疾病相鉴别,除了哪个疾病()A.舞蹈症B.肝豆状核变性C.癫痫肌阵挛发作D.高热惊厥5、小儿抽动症气郁化火证的治疗方药是()A.清肝达郁汤加减B.十味温胆汤加减C.逍遥丸加减D.大定风珠加减6、小儿抽动症防护不正确的是()A.饮食宜清淡。B.注意休息,不要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游戏机。C.不吃刺激性食物D.反复提醒教育孩子不要做这些动作7、患者男孩,6岁,出现清嗓子,眨眼睛1个月,睡着后不清嗓子,心情愉快、放松时可减少症状,考虑患儿是()A.抽动症B.多动症C.咽炎D.结膜炎8、小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