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1840年前)综合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1840年前)综合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1840年前)综合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1840年前)综合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1840年前)综合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1840年前)一、选择题1.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耕渔之外,男妇并工……织布、织席、采石,造器营生”,妇女收入在家庭经济来源中占有很大比重。社会上追求财富、重视自我的风气颇为兴盛。与这些现象密切相关的是()A.经济社会多元发展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朝廷放松社会控制 D.宋明理学强化家庭伦理2.下图的封面形式常见于明代刻本书籍,图中读书的人物为该书编刻者。该图可以佐证明代()A.开始出现雕版印刷技术 B.戏曲表演艺术日趋成熟C.文化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D.士人思想摆脱了专制束缚3.明清时期,地方市镇由宋代的草市逐渐演变为完整的商业市镇,而每个市镇都有一定范围的四乡村落作为相对固定的“乡脚”,形成城乡互补的商业格局。这主要反映了(

)A.城市职能格局的演变 B.市镇空间的相对独立C.政府放松商业的控制 D.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4.明穆宗时期,内阁首辅高拱“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神宗即位后,“拱以主上幼冲,惩中官(宦官)专政,条奏请诎司礼权,还之内阁”。这反映出当时(

)A.君相矛盾凸显 B.宦官专权现象出现C.内阁权势膨胀 D.权力制约机制成熟5.唐宋时期产茶州、府、军数量一览表(单位:个)朝代川蜀地区两湖地区东南地区黄淮地区两广地区云贵地区关陕地区总数唐1110151134256宋16222914123298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传统种植结构发生改变 B.南方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C.茶叶税是政府主要税源 D.茶成为对外贸易重要商品6.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朝廷颁布“禁例十二条”,严格规范国子监学生的道德和行为,并镌刻卧碑,置于明堂之上,如有不遵者,以违制论。“禁例十二条”的颁布(

)A.规范了国子监的教学内容 B.利于全社会形成重教氛围C.符合封建集权统治的要求 D.推动学校教育体系的完善7.下表为(苏州织造局志)中记载的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苏州织造局工匠人数表(单位:人)。据此可知,清初官营作坊在生产组织上(

)拣绣匠挑花匠倒花匠提花匠织绸匠画匠织染局81415561总织局66106—1A.追求规模效B.已引入标准化的流水线C.注重分工合作 D.强调对成本的精细控制8.著名经济史专家林文勋根据主要流通商品的变化,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分为秦汉“盐铁时代”、唐宋“茶盐时代”、明清“粮棉时代”几个不同的阶段。这一演变趋势本质上反映了(

)A.雄厚商业资本不断聚集 B.商品流通数量逐渐增多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D.全国性商贸网络的形成9.[2023·福建漳州一模]清代财政收入状况统计表年代收入银数(万两)收入粮数(万石)粮价(两/石)顺治九年(1652)24385621.15康熙二十一年(1682)31106340.59乾隆三十一年(1766)49378311.48鸦片战争前夕48508002.16读表,据此可知清代()A.财政危机日益严重B.财政的货币化特征明显C.人地矛盾非常突出D.赋税制度出现重大变革10.[2023·河南省新乡市三模]有学者对明清小说中徽商“贪财吝啬”和“乐施助人”的典型形象进行研究,发现凡是塑造“贪财吝啬”的形象时,小说往往将徽商作为故事主角,但塑造“乐施助人”形象时,大部分徽商不是顺笔带过的小人物就是无名无姓的铺垫人物。这反映了()A.明清商人的经济地位下降B.明清徽商集团走向鼎盛C.徽商形象取决于文学塑造D.传统观念影响小说创作11.[2023·山东枣庄高三一模]如图为明清时期的《养正图解》书影。“养正”是明清最初级教育——蒙学的基本价值。所谓“蒙以养正”,是从人的先天根基开始,通过启蒙教育,将古代至宋明时期的思想精华传授给学生。明清时期的蒙学教育()A.全面夯实儿童的基础知识B.标志理学开始走向生活化C.重视儿童道德品质的养成D.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12.[2023·遂宁市三模]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学说。黄宗羲认为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告诫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这反映了明清之际思想家()A.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华B.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D.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二、综合题13.[2023·济宁市高三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传承与创新制度的传承与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两税法与一条鞭法的联系与区别,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制度在传承与创新中的不断发展。两税法一条鞭法◎量出制入。中央合并原征各项税役,定出“两税元额”,向各地摊派。各州县根据所摊税额,向下摊派◎取消租、庸、调和一切徭役、杂税,但丁额不废◎“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论主户、客户,一律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按丁壮和财产多少定出户等◎元额以大历十四年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两税依户等纳钱,依田亩纳米粟◎无固定居处的商人,所在州县依照其收入的1/30征税——宁欣《中国古代史》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明史·食货二》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传承与创新”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1840年前)一、选择题1.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耕渔之外,男妇并工……织布、织席、采石,造器营生”,妇女收入在家庭经济来源中占有很大比重。社会上追求财富、重视自我的风气颇为兴盛。与这些现象密切相关的是()A.经济社会多元发展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朝廷放松社会控制 D.宋明理学强化家庭伦理【解析】据材料“耕渔之外,男妇并工……织布、织席、采石,造器营生”,可知明朝中后期除农业、渔业外,手工业在家庭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说明经济社会多元发展,故选A项;明朝中后期仍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明清时期朝廷加强了对社会的控制,排除C项;宋明理学强化家庭伦理属于思想教化方面,而材料强调经济生活,排除D项。2.下图的封面形式常见于明代刻本书籍,图中读书的人物为该书编刻者。该图可以佐证明代()A.开始出现雕版印刷技术 B.戏曲表演艺术日趋成熟C.文化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D.士人思想摆脱了专制束缚【解析】据材料“图中读书的人物为该书编刻者”及图可知,编刻者画像印在版画上,上下左三处配以刻书堂名、书名,以及本书主要内容,构成了一幅很好的图书形象广告,塑造了品牌,即文化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故选C项;唐代就已经出现雕版印刷技术,排除A项;材料是明代刻本书籍的广告,与戏曲表演艺术日趋成熟无关,排除B项;“摆脱”说法过于绝对,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3.明清时期,地方市镇由宋代的草市逐渐演变为完整的商业市镇,而每个市镇都有一定范围的四乡村落作为相对固定的“乡脚”,形成城乡互补的商业格局。这主要反映了(

)A.城市职能格局的演变 B.市镇空间的相对独立C.政府放松商业的控制 D.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详解】乡村与城镇形成固定互补商业格局,这主要反映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D项正确;由材料“形成城乡互补的商业格局”可知,草市商业格局演变,但宋代以后城市经济职能未变,排除A项;由材料“而每个市镇都有一定范围的四乡村落作为相对固定的“乡脚”,形成城乡互补的商业格局”可知市镇空间相联系,不是独立,排除B项;明清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加强,C项材料未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4.明穆宗时期,内阁首辅高拱“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神宗即位后,“拱以主上幼冲,惩中官(宦官)专政,条奏请诎司礼权,还之内阁”。这反映出当时(

)A.君相矛盾凸显 B.宦官专权现象出现C.内阁权势膨胀 D.权力制约机制成熟【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根据材料首辅高拱“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条奏请诎司礼权,还之内阁”可知,高拱建议还权于内阁,体现了内阁的权势日益膨胀,C项正确。明初朱元璋已经废除丞相,所以此时不存在君相矛盾,排除A项;宦官专权现象在此之前已经出现,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权力的制约,排除D项。故选C项。5.唐宋时期产茶州、府、军数量一览表(单位:个)朝代川蜀地区两湖地区东南地区黄淮地区两广地区云贵地区关陕地区总数唐1110151134256宋16222914123298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传统种植结构发生改变 B.南方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C.茶叶税是政府主要税源 D.茶成为对外贸易重要商品【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作为经济作物的茶叶,宋代南方地区产茶区数量和唐代相比大幅增加,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南方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B项正确;材料只能反映出产茶区数量的变化和分布,不能体现传统种植结构的改变,排除A项;表格反映产茶区增多,不能反映政府的税收情况,排除C项;题干与对外贸易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6.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朝廷颁布“禁例十二条”,严格规范国子监学生的道德和行为,并镌刻卧碑,置于明堂之上,如有不遵者,以违制论。“禁例十二条”的颁布(

)A.规范了国子监的教学内容 B.利于全社会形成重教氛围C.符合封建集权统治的要求 D.推动学校教育体系的完善【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为了确保明初教育政策的实施,并让在校学生的道德规范符合封建集权统治的要求,朱元璋制定了一系列的严法竣令,“禁例十二条”就是其中最苛刻的一项,C项正确;材料强调对学生道德和行为的约束,不涉及教学内容,排除A项;材料反映对学生道德和行为的严格约束,并不是要重视教育,排除B项;材料反映为加强封建集权,统治者对学生道德和行为进行严格约束,未涉及学校教育体系方面,排除D项。故选C项。7.下表为(苏州织造局志)中记载的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苏州织造局工匠人数表(单位:人)。据此可知,清初官营作坊在生产组织上(

)拣绣匠挑花匠倒花匠提花匠织绸匠画匠织染局81415561总织局66106—1A.追求规模效B.已引入标准化的流水线C.注重分工合作 D.强调对成本的精细控制【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清初,苏州织造局将完成一件纺织成品的流程分为若干道工序,并配置了相应的人员,这体现了生产组织上对分工合作的重视,C项正确;从表中的工匠人数可知,苏州织造局的生产规模不大,且官营作坊不以追求效益为主要目标,排除A项;标准化的流水线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无法反映生产成本状况,排除D项。故选C项。8.著名经济史专家林文勋根据主要流通商品的变化,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分为秦汉“盐铁时代”、唐宋“茶盐时代”、明清“粮棉时代”几个不同的阶段。这一演变趋势本质上反映了(

)A.雄厚商业资本不断聚集 B.商品流通数量逐渐增多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D.全国性商贸网络的形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由秦汉“盐铁时代”阶段到唐宋“茶盐时代”阶段,再到明清“粮棉时代”阶段,主要商品种类逐渐由生产生活类转向吃穿消费类,这反映了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日益增强,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三个阶段体现的是商品种类的变化,即生产类向消费类变化,反映不出雄厚商业资本不断聚集,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了商品种类的变化,不能说明商品流通种类的增多,排除B项;全国性商贸网络的形成与古代商品种类的变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9.[2023·福建漳州一模]清代财政收入状况统计表年代收入银数(万两)收入粮数(万石)粮价(两/石)顺治九年(1652)24385621.15康熙二十一年(1682)31106340.59乾隆三十一年(1766)49378311.48鸦片战争前夕48508002.16读表,据此可知清代()A.财政危机日益严重B.财政的货币化特征明显C.人地矛盾非常突出D.赋税制度出现重大变革解析:根据表格信息,顺治九年(1652)到鸦片战争前夕国库财政收入银两数远超粮食数,这说明货币化的财政收入明显占据主导,故选B项;材料中国家的财政收入是不断增加的,说明当时的财政危机尚未明显显现,排除A项;材料并未具体说明人均耕地数量的变化,无法体现人地矛盾的突出,排除C项;从表格信息中不能得出赋税制度的变化,排除D项。10.[2023·河南省新乡市三模]有学者对明清小说中徽商“贪财吝啬”和“乐施助人”的典型形象进行研究,发现凡是塑造“贪财吝啬”的形象时,小说往往将徽商作为故事主角,但塑造“乐施助人”形象时,大部分徽商不是顺笔带过的小人物就是无名无姓的铺垫人物。这反映了()A.明清商人的经济地位下降B.明清徽商集团走向鼎盛C.徽商形象取决于文学塑造D.传统观念影响小说创作解析:由材料可知明清时期对徽商形成了刻板的“贪财吝啬”的印象,因此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侧重于描述徽商的吝啬,对他们的优点却轻描淡写,说明固有的传统观念影响到了小说的创作,故选D项;徽商不能代表明清时期的所有商人,因此从徽商来判断明清时期所有商人的说法不准确,排除A项;材料只能反映徽商在社会的主流认识中的形象是吝啬贪财的,仅凭印象不能得出徽商集团强盛的结论,排除B项;文学塑造也是鉴于一定的前提,但是有可能存在夸大的成分,因此不能说徽商的形象取决于文学塑造,只能说文学塑造对徽商形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排除C项。11.[2023·山东枣庄高三一模]如图为明清时期的《养正图解》书影。“养正”是明清最初级教育——蒙学的基本价值。所谓“蒙以养正”,是从人的先天根基开始,通过启蒙教育,将古代至宋明时期的思想精华传授给学生。明清时期的蒙学教育()A.全面夯实儿童的基础知识B.标志理学开始走向生活化C.重视儿童道德品质的养成D.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解析:根据材料“蒙学的基本价值”“是从人的先天根基开始,通过启蒙教育,将古代至宋明时期的思想精华传授给学生”等信息可知,明清时期的蒙学教育重视人的先天根基,通过启蒙教育实现儿童道德品质的养成,C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清时期的蒙学教育是启蒙教育,而不是夯实儿童的基础知识,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明清时期的蒙学通过启蒙教育实现儿童道德品质的养成,无法得出理学开始走向生活化的结论,B项错误;明清时期的启蒙教育有利于儿童道德品质的养成,不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D项错误。12.[2023·遂宁市三模]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学说。黄宗羲认为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告诫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这反映了明清之际思想家()A.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华B.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D.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解析:根据“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和顾炎武都提出了以民为本的思想和主张,而这些主张是对孟子民本思想的继承,所以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华,故选A项。二、综合题13.[2023·济宁市高三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传承与创新制度的传承与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两税法与一条鞭法的联系与区别,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制度在传承与创新中的不断发展。两税法一条鞭法◎量出制入。中央合并原征各项税役,定出“两税元额”,向各地摊派。各州县根据所摊税额,向下摊派◎取消租、庸、调和一切徭役、杂税,但丁额不废◎“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论主户、客户,一律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按丁壮和财产多少定出户等◎元额以大历十四年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两税依户等纳钱,依田亩纳米粟◎无固定居处的商人,所在州县依照其收入的1/30征税——宁欣《中国古代史》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