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1页
海南省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2页
海南省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3页
海南省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4页
海南省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的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植物为人类和其他动物提供食物和住所,还能调节气候,给地球带来生机和活力。但由于人类活动对

环境的影响,地球上的物种正在加速灭绝,植物也不例外。据统计,从1753年至2018年,全球范围内已经

有571种种子植物在野外灭绝。一种植物的消失,对我们来说,并不仅仅是单一物种的消亡,也将会引发

一系列连锁反应。

地球上的生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种植物的灭亡可能会导致几十种伴生物种的消失,植物的大量灭

绝将会动摇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塔基。在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由于遗传基础狭窄而引起的粮食安全事

件。拥有相同基因的植物,一旦遭受疾病侵袭,很容易“全军覆没”。有专家认为,从野生植物的基因中

或许能找到解决办法。如判稻是由野生稻驯化而来的,在漫长的驯化过程中,物稻获得了人们所期望的性

状,但也失去了部分野生稻特有的基因,其中包括抗病虫、抗逆、高蛋白含量等优良基因。因此,对于育

种专家而言,不适合食用的野生稻可以为改良栽培稻储备丰富的基因源,对解决粮食安全、维护人类生存

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为了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科学家想出了建造植物“诺亚方舟”的方法,将野生

植物的种子提前保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现在,很多国家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种子库。而坐落于云南昆

明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是我国重大科学工程、亚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种质资源是指有活力、有生命力、可以传递给后代的遗传资源,如植物的种子。种子大约出现在3.6亿

年前,是陆地植物在与环境相互适应的过程中不断演化出的高度复杂而精妙的结构,包含植物的全部遗传

信息。通常,成熟的种子会在适宜的条件下开始萌发。但有时,种子也会因进入休眠状态而无法萌发。造

成种子休眠的原因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种子自身的原因,如胚胎还需要继续发育或被种皮密封而未能获

得足够的水分和空气;另一种则是外部原因,种子已充分成熟,只因环境不具备萌发所必须的条件而被迫

处于暂时停顿状态。这两种因素既可以单独作用,也可以复合作用,使种子进入不同深浅程度的休眠状态。

种子的休眠特性是一种植物特有的生存策略,可以让植物适应环境,在最适宜的条件下萌发生长。正是因

为这一特性,才使建立种子库、通过保存种子来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方案成为可能。

为了保证种子能长久保存,首先要尽量采集成熟度较好且饱满度较高的健康种子。种子采集通常从容

易采集的区域入手,逐渐延伸到更偏远的地区。种子被采集回来后,还要对其“验明正身”,核查种子与

标本、数据表、DNA材料、照片等是否——匹配,并初查种子的质量状况。其次,要创造适宜的条件将种

子保存起来,尽可能使它们“延年益寿”,以便日后需要的时候再次利用。对于大多数种子而言,高温高

湿环境会加速其萌发过程,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加速物质代谢,也会导致出现霉变等问题。相比之下,

种子更喜欢干燥低温的贮藏环境。大量实践数据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种子的含水量每降低1%或储藏温

度每降低5℃,种子的储藏寿命可延长一倍。实际操作中,种子会被放置在空气相对湿度为15%的干燥间进

行脱水,这样做是为了让种子的含水量下降到安全范围之内。如果种子的含水量超过安全范围,过多的水

分就可能成了种子的“心腹之患”,在低温下形成大冰晶,破坏细胞膜结构,导致种子失去活性。

保存种子最重要的意义,是为了将来有一天能够重新使用,也就是把“沉睡”的种子“唉醒”,使原

本处于休眠期的种子正常萌发。为此,要周期性地给种子做萌发实验。一般情况下,在种子送入冷库一周

后,就可进行初次萌发实验,萌发率在75%以上即视为合格。接下来,每隔5-10年,就要从冷库中取出一

部分种子进行萌发实验,监测种子的活力情况。

理论上,对于冷库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只要打破休眠条件,就能刺激种子萌发。但实际上,经过

干燥、低温保存后的种子,也可能会出现一些特别的反应。比如一种叫白楸的植物,它的种子冷藏后便不

能萌发。遇到这种情况,研究人员会先利用能将活细胞代谢产物染色的化学试剂进行染色实验,判断种子

是否还具有活力。染色结果显示,白楸种子并没有失活。切片观察后发现,原来白楸种子的含油量特别高。

冷藏之后,种子细胞内的油脂发生凝固,而在进行萌发实验的25℃的条件下,凝固的油脂没有熔化。当把

环境温度升高至45℃时,种子细胞内的油脂仍处于凝固状态。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种子才逐渐萌发。简

单地说,这类种子被冻僵了,需要给它“泡热水澡”,才能够苏醒过来。

冷藏后冷藏后冷藏后

0O+25℃+45℃+55℃

9O

8O

萌7O

6O

发5O

率4O

%(3O

)2O

1O

O

+35℃+40℃+45℃+50℃+55℃+60℃+65℃+70℃

白楸种子萌发实验记录

另外,还要充分考虑植物原始的生长环境。比如,青藏高原的昼夜温差大,所以要把来自这一地区的

种子放在培养箱里面,模拟白天温度高、晚上温度低的环境,通过变换温度,让它们能够萌发。

总之,我们希望种子能在种子库中一直“沉睡”,又希望它们在需要的时候能被轻松“唤醒”。这一

点无论对种子还是对现有的保存技术而言,都充满挑战。直到现在,种子库中还有某些种子处于“一睡不

醒”的状态,试过多种办法仍不能使其萌发。但这也正是物种保护工作的乐趣之-----通过工作中观察到

的各种现象,进一步了解自己要保护的对象,窥探大自然的秘密。

(摘编自谭治刚、蔡杰《种子库:植物的“诺亚方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全军覆没”在文中指有相同基因的植物受疾病侵袭,导致其伴生物种消失的现象。

B.“验明正身”在文中指的是初步检查种子的质量状况,是种子入库前的第一道程序。

C.“心腹之患”在文中指种子的内部含水量过多,种子在低温时有失去活性的潜在危险。

D.“一睡不醒”在文中指我们希望种子经过干燥、低温保存后,能在种子库中一直沉睡。

2.根据材料中白楸种子萌发实验的相关图文,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冷藏后白楸种子的细胞内油脂凝固,由此可见,现有保存技术在改变种子外部环境的同时,也有可能引

发其内在状态的变化。

B.温度为45℃时白楸种子不萌发,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它才开始萌发,因而当种子未被“唤醒”时,不

能简单判断其已失活。

C.白楸种子被“唤醒”后的萌发率即使达到最高值,也较冷藏前明显下降,这提示我们有必要在采集时确

保种子的数量足够多。

D.实验中白楸种子的萌发率在55℃时最高,然后随温度上升而下降,这说明种子在萌发时若超过一定温度

会再次进入休眠状态。

3.下列选项,和文中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关于经济发展中的泡沫,曾经有非常著名的经济学家认为,它就像喝啤酒时的泡沫,有了泡沫喝起来才

有味道。

B.接下来,每隔5-10年,就要从冷库中取出一部分种子进行萌发实验,监测种子的活力情况。

C.还要充分考虑植物原始的生长环境。比如,青藏高原的昼夜温差大,所以要把来自这一地区的种子放在

培养箱里面。

D.简单地说,这类种子被冻僵了,需要给它“泡热水澡”,才能够苏醒过来。

4.根据材料中对种库工作流程的介绍,下列填入方框中的内容不恰当的一项是()

A.健康饱满,或有助于改良作物的基因

B.种子在不具备萌发条件时会选择休眠

C.在安全范围内,创造干燥低温的储藏环境

D.打破种子休眠条件,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

5.本文兼具科学性与社会性,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LC2.D

3.C4.A

5.科学性:①采用列数字等方法,使文章数据准确、真实,如列出“571种”“75%以上”等具体数字。

②用词科学严谨:“可能”“大致”“通常”等词严谨客观

社会性:①本文选题聚焦物种保护的时代关切,,由植物的消亡引申开去,从而警醒人们保护植物、保护自

然,旨在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具有社会性。②本文语言通俗易懂,如给种子“泡热水澡”,起到科普的效

果。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导致其伴生物种消失的现象”错,原文说的是“地球上的生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种植物的灭亡可

能会导致几十种伴生物种的消失,植物的大量灭绝将会动摇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塔基。在人类历史上,曾发

生过多次由于遗传基础狭窄而引起的粮食安全事件。拥有相同基因的植物,一旦遭受疾病侵袭,很容易’全

军覆没'”,由此可知“全军覆没”指拥有相同基因的植物的消失。

B.“是种子入库前的第一道程序”错,原文说的是“为了保证种子能长久保存,首先要尽量采集成熟度较

好且饱满度较高的健康种子。种子采集通常从容易采集的区域入手,逐渐延伸到更偏远的地区。种子被采

集回来后,还要对其‘验明正身',核查种子与标本、数据表、DNA材料、照片等是否一一匹配,并初查

种子的质量状况”,由此可知,第一道程序应是“采集成熟度较好且饱满度较高的健康种子”。

D.“希望……能在种子库中一直沉睡”错,原文说的是“我们希望种子能在种子库中一直‘沉睡',又希

望它们在需要的时候能被轻松唤醒“试过多种办法仍不能使其萌发”,由此可知,一睡不醒指的是种

子无法萌发。

故选Co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D.“这说明种子在萌发时若超过一定温度会再次进入休眠状态”无中生有,材料中白楸种子萌发实验相关

图文只能说明“实验中白楸种子的萌发率在55℃时最高,然后随温度上升而下降”,并不能得出“这说明

种子在萌发时若超过一定温度会再次进入休眠状态”这一结论,文中也未出现此说法。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说明方法的能力。

文中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

A.“它就像喝啤酒时的泡沫”是打比方。

B.“5-10”是列数字。

C.“比如……”是举例子。

D.“泡热水澡”是打比方。

故选Co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A.“健康饱满,或有助于改良作物的基因”以偏概全,由“为了保证种子能长久保存,首先要尽量采集成

熟度较好且饱满度较高的健康种子”可知,“健康饱满”概括不完整,除了这一条件外,还要“成熟度较

好”,同时,“或有助于改良作物的基因”无中生有,文中并未提到。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体特征,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由“遇到这种情况,研究人员会先利用能将活细胞代谢产物染色的化学试剂进行染色实验,判断种子是否

还具有活力。染色结果显示,白楸种子并没有失活。切片观察后发现,原来白楸种子的含油量特别

高……””为此,要周期性地给种子做萌发实验。一般情况下,在种子送入冷库一周后,就可进行初次萌

发实验”以及“白楸种子萌芽试验记录”可知:本文用准确严谨的科学语言,呈现实证研究的科学结果,

具有科学性。

由“植物为人类和其他动物提供食物和住所,还能调节气候,给地球带来生机和活力。但由于人类活动对

环境的影响,地球上的物种正在加速灭绝,植物也不例外。据统计……”“正是因为这一特性,才使建立

种子库、通过保存种子来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方案成为可能”“种子的休眠特性是一种植物特有的生存策略,

可以让植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在最适宜的条件下萌发生长。正是因为这一特性,才使建立种子库、通过保

存种子来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方案成为可能“可知:本文选题聚焦物种保护的时代关切,旨在提升公众科学

素养,具有社会性。

由“一旦遭受疾病侵袭,很容易‘全军覆没尽可能使它们‘延年益寿’”“过多的水分就可能成了

种子的‘心腹之患'”"也就是把‘沉睡’的种子‘唤醒"需要给它‘泡热水澡'”,这些语言通俗

易懂,起到科普的效果。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晓风杨柳

唐毅

柳枝——弯弯地划着东方正在发白的天空,像是无数灰白的眼睛,在黑夜里张望着,俯临着。

陶渊明昨晚胡思乱想了一夜,一点也没有睡好。他索性从床上缓缓地竖起上身,披上了上衣。

“唉!唉!寄奴,但愿这不是事实呵!”

那个浓眉毛,阔下巴,黑而且丑的面孔,又在渊明记忆里浮了上来...

隔壁传来一阵鼾声。

渊明在院子里来回踱步。他垂着头,显得非常颓唐、瘦弱,肚子是瘪瘪的,那件过分宽大的外衣,和

他身体很不相称。

风吹动宅边的柳枝,时时落下一瓣两瓣枯叶来。渊明的脚尖触着枯叶,低头沉思。”刘寄奴不会做皇

帝的吧?”他一面问,一面回过头来,这才发现身边并没有人。

院子静悄悄的,他踱到板门边喊:“阿舒!”

廊屋里走出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来,瘦长个子,被太阳炙黑了的脸孔,带着忧郁的表情。他垂着手,

很恭敬地问:“爹有什么吩咐?”

渊明望了他一眼。真的,有什么吩咐呢?挖空心思想了一会,觉得也实在没有什么话要说。挥了挥手

说:“没有什么。”

院子里依旧是一片静。

“赵家伯父昨天差人来说,请你今天去喝酒。”阿舒望着渊明的鼻子,好像是等待着回答,但那鼻子

却什么动静都没有。他站了会儿,就回转身,仍旧向着廊屋里走去。

沉默笼罩了陶渊明,笼罩了整个院子,整个世界。

赵老连殷勤地招待着。

小圆桌上放着一盆青豆,一盆河虾,碗里的是猪肉,鲤鱼,菜蔬。席地围坐在桌子周围的,连主人一

共五个人。

对面那个酒糟鼻子把酒杯拿到嘴唇边碰了一下,便满口称赞起来:

“好酒,这酒的确不错,陶先生,你倒试试看,真不错,头等货色!”

渊明尝了一口,觉得还温润,就点了点头。

“请呀!请呀!”主人的筷子指着菜肴说。

渊明的肚里装下几杯酒,面上热辣辣的,他说了很多话,想知道京城里有没有宋王①的消息。

“宋王是一个星宿。”旁边的教书先生非常认真地说,“他是一个大星宿,鲤鱼转胎的,和这碗里的

鲤鱼一样。如今朝廷有了这个人物,真是如鱼得水,嗯!如鱼得水,南征蛮夷,北伐中原,皇上还用愁吗?”

说着把大拇指高高地举了起来。

渊明的心也随着举了起来。他满满地喝了一杯。

“变了变了!县里出了告示啦!”阿宣满头大汗地跑了进来,喘息着说。

“什么?”大家合口问。

”唉----“

阿宣也学着渊明的样子,长长地叹了口气,接着说:“县里出了告示,说是宋王登了大宝,大赦天下。

现在得叫作大宋永初元年七月了。”他说着回过头来向着渊明:“是永久的永,起初的初。”

已经交了亥时了,陶宅里还没有熄灯。渊明坐在床沿上,疲乏而又幽郁,眼睛深深地陷了进去。脸色

是那么枯黄,刻板,使人看不出一点活气来。阿雍和阿通走进来,后面跟着阿舒。

“我们现在都是遗民了。”渊明放下手里的诗稿。

“怎样啦,遗民?我们不再照旧活下去了吗?”阿通问。

“活是总得活下去的。”阿雍参加了意见。

“不过,”渊明说,声音似乎有点嘶哑,“要是我当年不曾辞官要是我现在还年轻唉!唉!”

“吱!吱!吱!”床底下老鼠在打架。

“你看见告示上还说些什么?”渊明看着刚进来的第二个儿子问。

“这个,”阿宣想了想说,“我记不清楚了,但现在就得叫作大宋永初元年七月,却是千真万确,一

点也不会错的。”

"吱!吱吱!吱吱!“

“亡了国,我们不食宋粟,我们到南山采薇去,大家做伯夷,做叔齐。”阿端跑进来说。

“唉!你的话说得活像爸爸。”阿通批评。

“我们要淡泊,要清静无为,不要去管这些俗事,我们得学老聃。”这回是阿雍的意见。

“唉!你的还要像……”阿宣说,“不过,顶好是去请和尚拜几天忏,或者来一个什么法会,祈祷祈

祷,救救国家。可惜慧远法师涅槃了。

“畜生!”渊明厉声喝道,”不要胡说。”

阿宣吃了一惊。床底下打架的老鼠吱过了最后一通,逃跑了。

“年较人应该有血气,应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留得身后的名声。”渊明解释着。

“留名声的事情,”刚进门的阿宣说,“得让大哥去干,我不该抢先。兄弟要友爱,谦让,爹说过的。“

“但是,”阿舒嗫嚅着,“我的身体不行,不及二弟结实。近来还有点神经衰弱。”

“唉!你们都去睡觉吧!”渊明说。

大家一哄而散以后,房间里又开始沉寂了。

渊明搔着脚趾,默默的,兀自生着气。他悲愤,悔愧。那个黑而且丑的面孔又在他的眼前晃动,摇摆,

再也驱不走,忽然变成了青面猿牙,伸出鸡爪似的两手,把他的儿子一个个抓去了,他们柔弱得像羔羊,

一点也没有反抗。渊明感到一阵内疚。

他定定神,在案头坐下了,摊开诗稿,心里一片乱麻,但终于动起笔来。这一晚,他写了不少诗,写

了《述酒》②,写了《咏荆柯》③,一直写到寅时尽头,还不曾停笔。呵欠已经打了几十回,然而他想:

“我还得写下去,我得留一点教训,我要写到天明。”

柳枝叶里萧萧地吹起了一阵晓风。

一九三六年五月二日

(有删改)

【注】①宋王,永初元年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②《述酒》反映了晋恭帝被刘裕杀

害的事,表达了诗人对刘裕篡权丑行的愤慨。③《咏荆轲》以极大的热情歌颂了荆轲刺秦王的壮举。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做到了相国,封了王,还想……”此处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话没说完,语意未尽,暗示着陶渊明对刘

裕野心的猜测与不满。

B.“庭训”指父亲的教诲,泛指家庭教育。阿舒在父亲教育下温良恭顺,但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中,他既难

以安贫,又在“庭训”下变得柔弱而不敢抗争。

C.陶渊明与儿子们的对话,表现了陶渊明对他们身处乱世缺乏血气的自责和同情,使结尾儿子们被抓像羔

羊一样不敢反抗的想象合乎情理。

D.文中画线句,二儿子阿宣说的话,只是他的托辞,从前文他惹父亲生气的话,就可看出他并没有为救国

干一番实事的志向。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慧远和尚是追名逐利的尘世中德行高洁的代表,但他留给陶渊明的经书却让渊明最终看不下去,这意味

着现实无法回避,带着宗教色彩的清修、超脱无法救人脱离苦海。

B.陶渊明爱饮酒,参与邻里聚会,关心庄稼年成,写诗作赋,这正是我们熟悉的《归去来兮辞》中"悦亲

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安时处顺、乐天安命的陶渊明形象。

C.陶渊明不愿接受刘裕篡权、国家改制的现实,画横线句的外貌描写即表现了他为国途世运忧虑而情绪低

落、身心俱疲、内心痛楚的样子。

D.陶渊明对刘裕的回忆以及教书先生在席间对宋王的赞美,从侧面表现了刘裕的能说会道、善于钻营,热

衷权力且野心勃勃、精明强干。

8.请结合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分析陶渊明思想情感的起伏变化。

9.中国现代文学“以文见史”的写作传统是指中国现代作家在其文学作品中通过对历史事件、社会风貌以

及人物命运的描写和展示,反映和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命运。本文作者运用“以文见史”的同

时并不拘泥于历史的客观真实。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作家是如何“以文见史”传达主旨的。

【答案】6.C7.B

8.①开头对杨柳、秋风的描写,渲染了环境的凄清萧瑟,烘托了陶渊明听到刘裕篡位传闻后沉重、忧虑的

心情;②“风吹动宅边的柳枝,时时落下一瓣两瓣枯叶来”院“子里静悄悄的”“院子里依旧是一片静”,

枯叶的凋落渲染了冷清寂静的氛围,衬托出陶渊明内心的失落与不安;③对老鼠“吱吱”叫声的多处描写,

烘托了刘裕篡权后,陶渊明与儿子们对话时焦虑的心情。(写表现陶渊明对儿子们怯懦的急躁与失望,也可);

④末尾对杨柳与阵阵晓风的描写,与陶渊明动笔写诗以反抗的坚定相映衬。

9.①小说以刘裕篡权的历史事件为线索,借陶渊明所处时代的动荡不安折射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混乱

与黑暗;②通过虚构陶渊明的言行,塑造了虽不做官但忧虑国家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形象,代表了广大具

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的爱国知识分子;③通过虚构陶渊明儿子们的怯懦和软弱,反映了现实生活

中一批知识分子面对社会黑暗与民族危难的虚无主义与逃避态度。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C.“同情”错,原文有“年轻人应该有血气,应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留得身后的名声”,可知陶渊

明对儿子们的缺乏血气充满了失望。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安时处顺、乐天安命的陶渊明形象”错,文中的陶渊明参与邻里聚会并非内心喜悦,始终关注时局的

变化,写诗是为了“留一点教训”,这都表现出其内心深处具有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和人物思想情感的起伏变化关系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找到文中的环境描写,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中投射的感情。

“吹动宅边的柳枝,时时落下一瓣两瓣枯叶来。渊明的脚尖触着枯叶,低头沉思。'刘寄奴不会做皇帝的

吧?'他一面问,一面回过头来”,秋风、枯叶,环境的凄清萧瑟,而此时的陶渊明充满忧虑。开头对杨

柳、秋风的描写,渲染凄清的氛围,烘托了陶渊明听到刘裕篡位传闻后沉重、忧虑的心情;

“风吹动宅边的柳枝,时时落下一瓣两瓣枯叶来”“院子静悄悄的”“院子里依旧是一片静”,寂静,更

显落叶有声,枯叶的凋落渲染了冷清寂静的氛围,衬托出陶渊明内心的失落与不安;

和儿子对话,本是期待儿子们有血性有志气的话语,听过之后,其间却是老鼠“吱吱”的叫声,既烘托了

刘裕篡权后,陶渊明与儿子们对话时焦虑的心情,又表现陶渊明对儿子们怯懦的急躁与失望;

“柳枝叶里萧萧地吹起了一阵晓风”,风吹柳叶终于有了萧萧之声;“他写了不少诗……'我还得写下去,

我得留一点教训,我要写到天明’”,陶渊明一直在写诗反抗。末尾对杨柳与阵阵晓风的描写,与陶渊明

动笔写诗以反抗的坚定相映衬。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艺术特点的能力。

作者运用“以文见史”的同时并不拘泥于历史的客观真实,说明作者写作本文,不是为了写陶渊明,而是

别有怀抱,联系写作背景,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文章主旨。

小说写于一九三六年,当时社会动荡黑暗,民不聊生。小说具体内容为刘裕篡权,陶渊明就处在动荡不安

的时代,以此折射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混乱与黑暗;

“渊明说,声音似乎有点嘶哑,‘要是我当年不曾辞官……要是我现在还年轻……唉!唉!'”“年轻人

应该有血气,应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留得身后的名声。”“他悲愤,悔愧”,陶渊明虽己隐居,但

还是心忧天下,小说通过虚构陶渊明的言行,塑造了虽不做官但忧虑国家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一形

象代表了当时广大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的爱国知识分子;

陶渊明的儿子们不能明辨是非,缺乏血气,没有斗志,小说通过虚构陶渊明儿子们的怯懦和软弱,反映了

现实生活中一批知识分子面对社会黑暗与民族危难的虚无主义与逃避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论语•泰伯》)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度㈤哉?人焉度哉?

(《论语•为政》)

材料二:

开元三年,左拾遗张九龄上书目:

夫元元之众,莫不悬命于县令,宅生于刺史,此其尤亲于人者也。是以亲人之任,宜得贤才;用人之

道,宜重其选。

又古之选用贤良,取其称职,或遥闻而辟召,或一见而任之。是以士修素行,不图侥幸。今天下未必

理于上古,而事务日倍于前,诚为不正其本而设巧于末。所谓末者,吏部条章,动盈千万,7笔与更,辨

析毫厘,节制抢攘,溺于文墨。胥徒之猾,又缘隙而起。臣以为始造簿书,以备人之遗忘耳,今反求精于

零性不急于人才,亦何异遗剑中流,而刻舟以记?去之弥远,可为伤心。

又天下虽广.朝廷虽众而士之名.贤诚可知也。若使毁称相乱,听受不明,事将已矣,无复可说。如争其

贤能,各有品第,每一官阙,而不以次用之,则是知而不为,焉用彼相?借如诸司清要之职,当用第一之

人,及其要官阙时,或以下等叨进,以故时议无高无下,唯论得与不得,自然清议不立,名节不修,上善

则守志而后时,中人则躁求而易操。其故何哉?朝廷若以令名进入,士子亦以修名获利,而利之所出,众

则趋焉。已而名利不出于清修,所趋多归于人事。其小者苟求取得,一变而至阿私;其大者许以分义,再

变而成朋党;斯并教化渐溃,使之必然。故于用人之际,不可不第其高下;若高下有次,不可谬干。夫士

必刻意修饰,思齐日众,刑政自清。此皆兴衰之大端,安可不察也?

(节选自《通典•卷十七•选举五》)

【注】瘦:隐藏。

io.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又天下A虽广B朝廷C虽众D而士之E名贤F诚可知G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刀笔之吏,指主管文书的官吏,后特指主管诉讼的官吏。使用时有时会带有贬义。

B.案牍,公事文书。该词与刘禹锡《陋室铭》“无案牍之劳形”的“案牍”意思相同。

C.知,知道,懂得,与荀子《劝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知”意思不同。

D.“朝廷若以令名进人”与《孔雀东南飞并序》“便言多令才”的“令”字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为政》篇讲述了选拔人才方法,那就是观察这个人的言行、由来经历,了解他的安心情况。

B.张九龄认为古代选拔人才的标准,主要是看他是否和他的职位相称,而且贤士非常重视自己的品行,不

会只求一时的侥幸。

C.张九龄认为官府创作簿书的初衷,是为了防止官员在使用时忘记其中的内容,而不是舍本逐末,只追求

公文精辟。

D.张九龄认为选拔人才一定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如果社会上形成了凭借人情关系获得官位的邪气,那

么就会引发叛乱。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亲人之任,宜得贤才;用人之道,宜重其选。

(2)亦何异遗剑中流,而刻舟以记?

14.材料一《论语•泰伯》与材料二最后一段都提到了选拔人才的标准,它们有哪些异同?请简要概括。

【答案】10.BDF

11.D12.D

13.(1)因此,那些亲近百姓的官员的任用,应该选择品德高尚的人;任用人才的方法,应该重视它的选

拔环节。

(2)这和不小心把剑丢在了河中央,却把记号刻在船上有什么区别呢?

14.相同点:品德高,有才能。不同点:《论语》强调不能有骄傲心态,不能心胸狭窄。材料二最后一段强

调根据品德、才能分出等级,严格按照次序任用。(意思对即可)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再说天下虽然广阔,朝廷的官员虽然众多,但是士人中品德高尚的人,也的确是可以察知的。

“广”是“天下”的谓语,故在B处断开;

“朝廷虽众”与前一句的句式一致,是主谓结构,故在D处断开;

剩下的句子分为主语和谓语两部分,主语“士之名贤”是一个名词性短语,“诚可知也”为后半句的谓语,

故在F处断开。

故在BDF三处断句。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句意:现在却反过来追求各种公文的精辟。/没有繁忙的公务催劳伤神。

C.正确。知道,懂得。/通“智”,智慧。句意:但是如果知道了被选拔的人的品德、才华。/那么他就会

变得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D.错误。均是美好的意思。句意:朝廷如果按照美好的名声来进用人才。/口才很好,又多才能。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那么就会引发叛乱”错误,结合原文“其小者苟求取得,一变而至阿私;其大者许以分义,再变而成

朋党;斯并教化渐溃,使之必然”可知,这从小的方面说是无原则地求取官职,这一变动会导致偏私不公;

从大的方面说是允许选用官员时可以讲究情分,第二次变动导致朋党产生;这些变动连同教化一起在社会

上传播,使不正风气出现就成为一种必然。“就会引发叛乱”于文无据。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亲人”,亲近百姓的官员;“宜”,应该;“道”,方法。

(2)“何异",和……有什么区别;“中流”,河中央;“记”,记号。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结合原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又天下虽广,朝廷虽众,而士之名贤诚,可知也”可知,

相同点是品德高,有才能。

结合原文“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可知,《论语》强调不能有骄傲心态,不能心胸狭窄。结合原文“故

于用人之际,不可不第其高下;若高下有次,不可谬干。夫士必刻意修饰,思齐日众,刑政自清”可知,

材料二最后一段强调根据品德、才能分出等级,严格按照次序任用。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孔子说:“(一个在上位的君主)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和品德,如果骄傲自大而又吝啬小气,

那么他的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

孔子说:“(了解一个人),要观察他的所作所为,观察他的由来经历,观察他的安心情况,(人的真

面目)难道还能隐藏吗?难道还能隐藏吗?”

材料二:

开元三年,左拾遗张九龄上书说:

天下众多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是把自己的生命寄托于县令、刺史的,这是需要官员特别关心爱护百姓

的缘故。因此,那些亲近百姓的官员的任用,应该选择品德高尚的人;任用人才的方法,应该重视它的选

拔环节。

再说古代选拔品德高尚的人的标准,主要是看他是否和他的职位相称,有的人远远地听说了他的名声,

就征召过来;有的人只见过一面,就会授予他官职。这是因为士人重视自己平时的品德修养,并没有想着

靠侥幸取巧获得官职。当今天下并没有像上古时代那样治理得井井有条,但是各种各样的事情和公务与以

前相比是日益倍增,的确是因为没有端正它的根本,而只是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巧设名目。那些细枝末节指

的就是吏部的各种规章制度,动不动就成千上万,那些代笔的小吏,从中辨析毫厘的差别,控制着制造纷

乱的分寸,沉溺于文墨之中。奸猾的胥吏,又会趁着制度的缝隙为非作歹。我认为最开始创作簿书,是为

了防止人们遗忘罢了,现在却反过来追求各种公文的精辟,而不是把寻求人才当作最紧要的事,这和不小

心把剑丢在了河中央,却把记号刻在船上有什么区别呢?这与创作簿书的初衷相距太远了,真是让人为此

感到心痛。

再说天下虽然广阔,朝廷的官员虽然众多,但是士人中品德高尚的人,也的确是可以察知的。假如道

德败坏的人与品德高尚的人互相杂乱,选拔的标准又不能分明,事情又快要结束了,也就不用再说什么了。

但是如果知道了被选拔的人的品德、才华,而且还评出了他们各自的等级,每有一个官职空缺,却又不能

按照次序任用他们,那么就是知道可用而不用了,那还要宰相做什么用呢?假若各个部门位高禄厚的官职,

应当任用第一等的人,等到这个职位有了空缺时,或许会用一个下等的人来忝居此位,因此当时的议论就

无法对人的品德才能评出高低了,只会去议论是获得官职还是没有获得官职了,由此自然而然公正的社会

舆论就不会成立,名声气节人们就不会再去遵循,品德特别高尚的人就会坚守自己的志向等待后来的机会,

而一般人就会因急于求取官职而改变自己的节操。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朝廷如果按照美好的名声来进用

人才,士子们也会凭借美好的名声来获得好处,利益出自哪里,众人就会奔向哪里。不久名利的获得不是

出自于清廉的名声和美好的品德,而是大都趋向于依靠说情请托。这从小的方面说是无原则地求取官职,

这一变动会导致偏私不公;从大的方面说是允许选用官员时可以讲究情分,第二次变动导致朋党产生;这

些变动连同教化一起在社会上传播,使不正风气出现就成为一种必然。因此,在用人的这一关键点上,不

可以不排出士人的品德才能高下顺序;如果已经排出了他们高下的次序,就不能再弄错顺序来任用。如果

真的这样做了,那么士人就会用尽心思地去提升自己的修养,向拥有清廉名声和美好品德的人看齐的人就

会一天天地增多,刑罚和政治自然会变得清明。这些都是关乎国家兴旺和衰败的最紧要的事情,怎么能够

不知晓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

苏轼

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摘锦②,朝露津津③。世路无穷,劳生

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④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

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注:①神宗照宁七年,苏轼由杭州赴密州途中写此词,其弟苏辙在齐州。②摘锦:铺开锦缎。③溥溥:

形貌多样。④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作由眼前所见所闻写起,描绘出一幅旅途早行图,与序中“早行”二字照应。

B.“渐月华收练”四句运用比喻的修辞,从近到远,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丹青水墨画。

C.“凭征鞍无语”与“相顾无言”(《江城子》)一写回忆,一写梦境,情感不同。

D.全词集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既有形象的景象描写,也有抽象的议论说理。

16.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意思是说任用我就干,不用我就藏。苏轼在这

首词中化用了此句,试分析苏轼化用的妙处。

【答案】15.B16.①苏东坡吟"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言任用我还是舍弃我取决于当时的执政者。

②而入仕当官还是隐退山林却取决于我自己的心意。

③体现词人不为时势左右,豁达洒脱的情怀。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从近到远”错,“渐月华收练”四句,月光、山色为远景,晨霜、朝露为近景,是从远处景观写到了

近处细微之景,应为“由远及近”。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题干要求分析苏轼化用“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句的作用。回答化用他人诗句的的妙处时,首先要弄懂引

用句子的意思以及句中的思想情感,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引用的作用。

本题,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意为被任用就施展抱负,不被任用就藏身自好。

也就是说其实重用与否在于时势,入世出世须由自己权衡。此后“用舍行藏”成了儒家文人被动地在入世

时对自己的积极鼓励在出世时对自己的安慰。苏轼引用“用舍由时,行藏我”这句话,意思是任用我还是

舍弃我取决于当时的执政者,而入仕当官还是隐退山林却取决于我自己的心意由往事回到现实,表明作者

己从壮志难酬的苦闷中摆脱出来,获得了内心的平静和慰安。表明了自己的不为时势左右的人生观和豁达

酒脱的人生态度。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邺风•静女》中,男主人公托物寄情,既赞美得到的礼物,更赞美了馈赠礼物的姑娘的

两句是“,"。

(2)《苏幕遮》中“,”两句,周邦彦运用拟人手法描写小鸟欢快的叫声,

衬托了词人对天气转晴的惊喜之情。

(3)龙年春晚一曲《看动画片的我们长大了》引起很多人对“时光飞逝”的感慨,古诗文中也常有这

种感慨,如“,”。

【答案】①.彤管有炜②.说怪女美③.鸟雀呼晴④.侵晓窥檐语⑤.日月忽其不淹兮

⑥.春与秋其代序(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逝者如斯夫不舍

昼夜/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彤”“炜”“说怪”“檐”“汩”。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18.语言基础运用

①2023年12月,《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23年十大流行语”,“人工智能大模型”,二务旦胶XX

等赫然在列。②一年一度的流行语犹如一座“观察哨”,若是拉长“时间轴”,换上“广角镜”,流行语

的变迁展现出的变与不变,更令人回味。③科技创新方面,从“互联网+”到“区块链”,再到今年的“新

质生产力”“人工智能大模型”,不断变化的流行语背后,是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成果,是从2000年的第

38位稳步上升至第10位的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坚定步伐。④生活方面,从“蓝瘦

香菇”至I“我太难了”,再到今年的“显眼包”“多巴胺XX”,不断变化的表达情绪背后,是人们在自

我和解中对内蓄能、对外发力,在拼搏奋斗中走出困境、走向美好。⑤其中,始终不变的是

和O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中的“发布”可以用“公布”替代。

B.①和②中画波浪线的两处,引号的作用相同。

C.③中在“至”字后补出“目前”表意更明确。

D.④中“表达情绪”应改为“情绪表达”。

(2)根据语段,请把⑤中两处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要求: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两个语句结构对称。

【答案】(1)B(2)示例:国家对创新发展的不懈追求人民为美好生活的持续奋斗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辨析标点符号的能力。

B.不同,①句引号表示引用;②句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故选B。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此处的两个句子是对前文进行总结。虽然流行语在不断变化,但是背后有不变的内涵,这内涵可结合“科

技创新方面”“生活方面”进行思考,科技方面主要对应国家层面,生活方面则主要对应人民层面,国家

在科技上不断追求创新,人民在生活上不断拼搏奋斗。再结合语句要“对称”的要求,即可填:国家对创

新发展的不懈追求,人民为美好生活的持续奋斗。

另外,要注意字数要求。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年画,古称“门神画”,起源于汉代,盛行于明清。唐代之前的年画多为手绘年画;隋代后期,随着

木刻书籍的出现,木版年画应运而生;到了宋代,雕版印刷术日渐成熟,木版彩色套印年画走向普及。

我国的年画产地很多,素有“南桃(苏州桃花坞)北柳(天津杨柳青)”之说。到了清代中期——杨

柳青木版年画全盛时期,杨柳青全镇连同附近的30多个村子,画店鳞次栉比,店中画样高悬,各地商客络

绎不绝,是名副其实的绘画之乡。一座等多小镇,“家家能点染,户户善丹青”。杨柳立丛头到脚都是属

于壬理的,__车度%是宣的全部在头,__其是咬的全部生命。这就是说,没有年画,苏州还是苏州,但杨柳青

就不是杨柳青了。杨柳青年画,在传统的木版套印年画中以印绘结合的特点独树一帜,以厚重的历史积淀

和文化连续性被誉为中国民间的“百科全书”。

19.下列选项中,和文中加点的“弹丸”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B.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C.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D.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杨柳青的主要产业就是年画,年画是它的全部。”从语义上看二者

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1.《莲年有余》是杨柳青娃娃年画系列中的代表作,请结合以上语段,对画作的内容及寓意进行解说,不

超过60字。

【答案】19.D20.答案示例一:

①(词语)原文“从头到脚”一词突出了年画对于杨柳青的重要意义;

②(修辞)原文中“行头”“生命”两个词带有拟人色彩,语言生动形象;

③(句式)原文句式整齐,富有韵味。

答案示例二:①(词语)用词准确形象:原文“从头到脚”一词形象描绘出年画是杨柳青的全部,突出了

年画对于杨柳青的重要意义;

②(修辞)运用拟人手法:原文中“行头”“生命”两个词带有拟人色彩,把杨柳青人格化,化无生命为

有生命,语言生动形象;

③(句式)句式整齐,富有韵味:“既是……又是……”结构对称,内容丰富,点出了年画对于杨柳青的

独特意义。

21.①画面上胖娃娃怀抱鲤鱼,手拿莲花。

②“莲”“鱼”谐音为“连年有余”;寓意生活富足,表达了人们对吉祥如意、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弹丸”使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

A.拟人,鲜花迎接饰有佩剑的官员,柳条轻拂仪仗的旗帜,把鲜花、柳条人格化。

B.谐音双关,“晴”与“情”谐音,诗句表面上是关于天气的描述,实际上则隐含了对人物情感的微妙表

达。

C.借代,“千门”代指京城长安,拟人,“草色闲”把草人格化。

D.夸张,极言去京遥远。

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从两个句子来看,“杨柳青从头到脚都是属于年画的”和“杨柳青的主要产业就是年画”相比,原文使用

了“从头到脚”这个词语,突出了年画对于杨柳青的重要意义;

原句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杨柳青”这个生产年画的地方作为人来写,将年画比作“杨柳青”的

“行头”“生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杨柳青”“家家点染,户户丹青”的经济特点,点明了年画就是

“杨柳青”的经济命脉及精神信仰,世世代代只做年画,并且技艺精湛。拟人的使用让句子读起来亲切,

有感染力。

另外句式上也比较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而改后的句子,没有使用什么手法,内容上仅是交待一种事实,

语言平淡无奇,缺乏吸引力。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清代天津杨柳青年画《连年有余》,主体形象是一个娃娃,怀抱鲤鱼,手拿莲花。

娃娃的形象具有显著的中国传统民俗审美特色。娃娃面部圆润柔美,脸颊红润,眼睛大而有神,眉眼带笑,

显得神采奕奕,喜气十足。而其衣着纹饰则略显繁富华丽,给人一种大福大贵之感。娃娃的整体造型憨态

可掬,使人一眼望去便油然而生爱意。

莲花是中国传统吉祥意象的重要代表。它广泛存在于佛教八吉祥图纹、道教暗八仙图纹和民间吉祥图案中,

蕴意吉祥、高洁、多子多福,有着深广的民俗审美文化意蕴。

中国鱼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数千年积淀,几乎涵盖了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怀抱鲤鱼,取其

谐音。

“连年有余”的三个意象除了分别独具传统的民俗审美文化意蕴外,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传达着中国民俗

文化中民众乐生祈福的文化心理。正如文段中所说“年画习俗反映了古人的心灵慰藉和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