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液病
分类及治疗进展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
徐瑞容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血液病分类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淋巴细胞-组织细胞系统疾病及其他出血、凝血疾病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
一.红细胞疾病1缺铁性贫血2铁粒幼细胞性贫血3(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4恶性贫血5慢性病贫血6再生障碍性贫血7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Fanconi`syndrome),亦称为先天性骨髓衰竭8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9血红蛋白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异常血红蛋白病)10遗传性球(椭圆、口)形红细胞增多症,亦称为红细胞膜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11红细胞酶病,亦称为酶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1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13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14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15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6难治性贫血(R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一.红细胞疾病1缺铁性贫血2铁粒幼细胞性贫血3(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4恶性贫血5慢性病贫血6再生障碍性贫血7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Fanconi`syndrome),亦称为先天性骨髓衰竭8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9血红蛋白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异常血红蛋白病)10遗传性球(椭圆、口)形红细胞增多症,亦称为红细胞膜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11红细胞酶病,亦称为酶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1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13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14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15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6难治性贫血(R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恶性贫血
恶性贫血的基本缺陷是胃粘膜永久性的萎缩,不能分泌内因子。由于缺乏内因子,食物中的维生素B12不能被吸收。发病机理:
1.遗传:部分恶性贫血的发生与种族和遗传有关
2.自体免疫:患者的血清及胃液中可查出胃的自身抗体,如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抗内因子抗体等,这些抗体可直接引起胃粘膜萎缩和维生素B12吸收障碍。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一.红细胞疾病1缺铁性贫血2铁粒幼细胞性贫血3(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4恶性贫血5慢性病贫血6再生障碍性贫血7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Fanconi`syndrome),亦称为先天性骨髓衰竭8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9血红蛋白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异常血红蛋白病)10遗传性球(椭圆、口)形红细胞增多症,亦称为红细胞膜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11红细胞酶病,亦称为酶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1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13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14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15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6难治性贫血(R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慢性病性贫血
是指继发于其他系统疾病,如慢性感染、恶性肿瘤、肝脏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内分泌异常等。直接或间接影响造血组织而导致的一组慢性贫血。
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1.慢性感染产生贫血的原因:
—铁利用障碍。
在炎症时,炎性细胞释放白介素-1,刺激中性粒细胞释放一种能与铁结合的蛋白—脱铁传递蛋白,它可与脱铁转铁蛋白竞争而与铁结合,但不能转运到幼红细胞,故铁不能被利用。其结果是铁沉积在巨噬细胞内而不能被红细胞生成所用,导致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寿命缩短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2.恶性肿瘤引起贫血的机制:铁利用障碍(主要原因)。其他因素还有:①癌细胞转移至骨髓,影响正常造血—骨髓病性贫血;②肿瘤细胞生长过块或消化道肿瘤引起营养吸收障碍—营养不良性贫血;③肿瘤致胃肠道慢性—失血性贫血;④放疗、化疗对造血系统的影响—骨髓抑制;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可形成纤维蛋白网,使红细胞行进时受阻而破坏—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一.红细胞疾病1缺铁性贫血2铁粒幼细胞性贫血3(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4恶性贫血5慢性病贫血6再生障碍性贫血7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Fanconi`syndrome),亦称为先天性骨髓衰竭8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9血红蛋白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异常血红蛋白病)10遗传性球(椭圆、口)形红细胞增多症,亦称为红细胞膜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11红细胞酶病,亦称为酶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1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13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14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15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6难治性贫血(R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少见其特点:贫血显著,白细胞和血小板正常。骨髓:红细胞系统极度减少,粒、巨核细胞系统增生正常。
先天性:病因不明,多见婴儿,且多于6个月内发病。获得性: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原发性:大多数病例是自身免疫性,少数病例病因不明。继发性:胸腺瘤、感染、药物、化学性、溶血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营养缺乏及其他肿瘤等。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一.红细胞疾病1缺铁性贫血2铁粒幼细胞性贫血3(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4恶性贫血5慢性病贫血6再生障碍性贫血7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Fanconi`syndrome),亦称为先天性骨髓衰竭8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9血红蛋白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异常血红蛋白病)10遗传性球(椭圆、口)形红细胞增多症,亦称为红细胞膜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11红细胞酶病,亦称为酶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1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13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14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15※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6※
难治性贫血(R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一.红细胞疾病1缺铁性贫血2铁粒幼细胞性贫血3(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4恶性贫血5慢性病贫血6再生障碍性贫血7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Fanconi`syndrome),亦称为先天性骨髓衰竭8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9血红蛋白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异常血红蛋白病)10遗传性球(椭圆、口)形红细胞增多症,亦称为红细胞膜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11红细胞酶病,亦称为酶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1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13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14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15※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6※
难治性贫血(R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一.红细胞疾病1缺铁性贫血2铁粒幼细胞性贫血3(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4恶性贫血5慢性病贫血6再生障碍性贫血7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Fanconi`syndrome),亦称为先天性骨髓衰竭8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9血红蛋白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异常血红蛋白病)10遗传性球(椭圆、口)形红细胞增多症,亦称为红细胞膜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11红细胞酶病,亦称为酶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1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13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14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15※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6※
难治性贫血(R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一.红细胞疾病1缺铁性贫血2铁粒幼细胞性贫血3(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4恶性贫血5慢性病贫血6再生障碍性贫血7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Fanconi`syndrome),亦称为先天性骨髓衰竭8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9血红蛋白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异常血红蛋白病)10遗传性球(椭圆、口)形红细胞增多症,亦称为红细胞膜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11红细胞酶病,亦称为酶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1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13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14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15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6难治性贫血(R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获得性的红细胞膜缺陷常睡眠时加重,可伴发作性血红蛋白尿和全血细胞减少症。我国北方多于南方,半数以上发生在20~40岁青壮年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PNH
患者的骨髓因受到某种有害因素的损伤,而引起造血干细胞的基因突变,产生病理性克隆,这种异常细胞达到一定数量后,则可发病。
PNH造血干细胞的PIGA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糖磷脂酰肌醇(GPI)锚磷脂合成障碍。对补体敏感性的蛋白都属于GPI锚连接蛋白,需通过GPI锚连于细胞膜上。其中最重要的是:
CD59(反应性溶血膜抑制因子)—阻止膜攻击复合物的组装
CD55(衰变加速因子—抑制补体C3转化酶的形成及其稳定性。
PNHGPl锚磷脂缺乏,CD59和CD55等补体调节蛋白不能连接于细胞膜,使红细胞对补体的敏感性增加,发生血管内溶血。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一.红细胞疾病1缺铁性贫血2铁粒幼细胞性贫血3(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4恶性贫血5慢性病贫血6再生障碍性贫血7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Fanconi`syndrome),亦称为先天性骨髓衰竭8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9血红蛋白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异常血红蛋白病)10遗传性球(椭圆、口)形红细胞增多症,亦称为红细胞膜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11红细胞酶病,亦称为酶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1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13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14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15※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6※
难治性贫血(R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AA)先天性骨髓衰竭(FA)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PRC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造血功能停滞(AAH)原发性意义不明的血细胞减少症(ICUS)※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红细胞疾病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急性造血停滞
(AAH)又称:急性再障危象。本病是在原有慢性贫血或其他疾病的基础上,在某些诱因作用下,促使造血功能紊乱和代偿失调,血细胞暂时性减少或缺如,一旦诱因去除,危象也可随之消失。常见的原发病有各种遗传性、慢性溶贫、营养性贫血,或原发病基础上又患感染、营养素缺乏和免疫调节紊乱。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
(IRP)?病理机制: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破坏骨髓未成熟造血细胞诊断: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不低;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测定骨髓未成熟造血细胞上的自身抗体.治疗:免疫抑制治疗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原发性意义不明的血细胞减少症
Idiopathiccytopeniaofuncertainsignificans,ICUS诊断标准
1.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并持续≥6个月(Hb<110g/L;N<1.5X109/L;Plt<100X109/L)2.除外AA,MDS和其他原因的血细胞减少症(根据B和C)B.初诊时需要进行的检查
1.详细病史询问,包括毒物、药物和致突变剂接触史等;2.详细的临床检查,包括X线检查及B超对脾脏的检查;3.血细胞计数(显微镜下)和全套生化检查;4.骨髓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5.骨髓图片检查包括铁染色;6.外周血和骨髓细胞的流式细胞仪检测;7.染色体分析包括FISH;8.必要时行分子生物学检查;9.除外病毒感染(HCV、HIV、CMV、EBV等)。
C.随访中推荐的检测项目每1-6个月血细胞计数、血细胞分类和血清生化检查,对怀疑MDS者复查骨髓.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二白细胞疾病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MPD/MDS)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二白细胞疾病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MPD/MDS)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造克血隆干性细病胞变
发育异常
无效造血形态学异常血细胞减少转变为AML病理生理临床特征部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FABMDS分类WHOMDS分类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WHO
分型血象骨髓象RARASRCMDRCMD-RSRAEB-1RAEB-2MDS-U5q-syd贫血,原始细胞<1%同上2、3系减少,原始细胞<1%,单核细胞<1X109/L同上血细胞减少,原始细胞<5%原始细胞5%~19%血细胞减少,原始细胞<1%大细胞性贫血,血小板正常或增高,原始细胞<5%仅红系病态,原始细胞<5%,环铁粒幼细胞<15%同上,但环铁粒幼细胞≥15%2系以上病态≥10%,无Auer小体,余同上同上,但环铁粒幼细胞≥15%1系或多系病态造血,原始细胞5%~9%,无Auer小体原始细胞10%~19%,有或无Auer小体粒或巨核系中1系病态,原始细胞5%,无Auer小体巨核细胞正常,原始细胞<5%,红系病态,无Auer小体,只有5q-异常WHO分型--2001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WHO分型血象骨髓象RCUD:RA\RN\RTRASRCMD\RCMD-RSRAEB-1RAEB-2MDS-U5q-syd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原始细胞<1%同上2、3系减少,原始细胞<1%,单核细胞<1X109/L同上血细胞减少,原始细胞<5%原始细胞5%~19%血细胞减少,原始细胞<1%大细胞性贫血,血小板正常或增高,原始细胞<5%仅红系病态,原始细胞<5%,环铁粒幼细胞<15%同上,但环铁粒幼细胞≥15%2系以上病态≥10%,无Auer小体,余同上同上,但环铁粒幼细胞≥15%1系或多系病态造血,原始细胞5%~9%,无Auer小体原始细胞10%~19%,有或无Auer小体粒或巨核系中1系病态小于10%,但可作为MDS诊断的推断依据的细胞形态学异常,原始细胞5%,无Auer小体巨核细胞正常,原始细胞<5%,红系病态,无Auer小体,只有5q-异常WHO分型--2008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
MDS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积分00.51.01.52.0骨髓原始细胞%核型血细胞减少<55~1011~2020~30(AL)良好中间型不良0-12-3核型:良好:正常、-Y、del(5q-)、del(20q-);不良:7号异常、≥3个异常。中间型:介于二者之间。血细胞减少:WBC减少,Hb<100q/L,N<1.5X109/L,PLT<100X109/L。积分:0分:低危;0.5~1.0:中危I;
1.5~2.0:中危II;≥2.5:高危。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生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生性疾病(MDS/MPD)为一组临床、实验室和形态学具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CMPD)重叠表现的髓系克隆性疾病。有MDS特征性病态造血现象,又有CMPD具备的一系或一系以上血细胞增多,原始细胞<20%,无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有或无脾脏肿大的异质性很强的一组疾病。2008年WHO将骨髓增生性疾病(MPD)改称为:骨髓增生性肿瘤(MPN,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s),相应的MDS\MPD改称为MDS\MPN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
(MDS/MPD)1.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2.不典型慢性髓系白血病(aCML)3.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4.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不能分类(MDS/MPD-U)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CMML
男性多于女性(1.5~3:1),中数发病年龄65岁~75岁。临床表现:疲乏无力、消瘦、盗汗、发热、出血等。体征常有肝脾肿大尤以脾肿大为多见。淋巴结肿大者少,如病程中出现淋巴结肿大提示急变。血象:白细胞增高者50%,中性粒细胞可增多或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常正常亦可增高,嗜碱性粒细胞<2%,可见幼稚粒细胞,原始细胞(原粒、原单、幼单核细胞)<5%。可有轻度贫血,随病程进展加重。血小板常减少。单核细胞增多>10%,绝对值>1X109/L,细胞多成熟但有病态如核分叶,胞质颗粒异常。骨髓象:有核细胞明显增生,25%增生正常或低下。三系均有病态,原始细胞<20%。骨髓活检约30%都不等程度纤维化。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CMML细胞遗传学检查:20%~40%有染色体异常,但不特异,如+8、-7、del(7q)、12p异常,无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临床经过:慢性,15%~30%经20个月~40个月可转为急性白血病。WHO诊断标准:
1.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1X109/L;
2.外周血与骨髓原始细胞<20%;
3.Ph/bcr/abl(-);
4.≥1系髓系细胞有病态造血;如病态造血较轻(病态细胞占该系细胞<10%)或无,有下列情况亦可诊断为CMML:⑴骨髓细胞有获得性克隆性细胞遗传学异常;⑵单核细胞增多持续≥3个月;⑶能排除引起单核细胞增多的其他原因。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CMMLFAB按外周血白细胞数将CMML分为:MDS-CMML(白细胞数<13X109/L)和MPD-CMML(白细胞≥13X109/L)。此二型转归无差异。WHO按原始细胞百分数和嗜酸粒细胞数将CMML分为:1.CMML-1(血中原始细胞<5%,骨髓原始细胞<5%);2.CMML-2(血中原始细胞5%-19%,骨髓原始细胞10%-19%,AUER小体阳性);3.CMML-Eo(血中嗜酸粒细胞数>1.5X109/L),临床上还有嗜酸粒细胞脱颗粒表现,如血管性水肿、肌肉疼痛、皮肤瘙痒、心内膜纤维化、血栓栓塞、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可按原始细胞数分为CMML-1Eo和CMML-2Eo。细胞免疫分型:CD13+、CD33+。CD14、CD64、CD68阳性不定。如CD34+增多提示早期急变。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不典型慢性髓系白血病
aCMLaCML为累及粒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同时有病态造血现象的Ph/bcr/abl(-)的慢性髓系白血病,临床表现可无症状,亦可面色苍黄、疲乏无力、消瘦、盗汗、发热、出血等。血象白细胞增高,常在100X109/L左右,分类可见各期幼稚细胞,原始细胞常<5%,单核细胞可增多≥3%而≤10%,绝对值<1X109/L,嗜碱粒细胞可见<2%。粒细胞有Pelger样畸形。如幼稚和成熟粒细胞核染色质异常聚集、核分叶少,胞质颗粒减少,伴有严重贫血和血小板减少,骨髓象粒系也有核染色质异常聚集,称为染色质异常聚集综合征。可有贫血,红细胞有巨大卵圆细胞。常伴血小板减少。骨髓象粒系增生明显,原始细胞<20%,有病态造血,巨核细胞数可多可少,有病态。骨髓活检可见网硬蛋白纤维化。25%~40%可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细胞遗传学检查:80%有染色体异常,但无特异性,如+8、+13、del)20q)、I(17q)、del(12p)等。无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不典型慢性髓系白血病
aCMLWHO诊断标准:
1.外周血白细胞增多,主要是幼稚和成熟中性粒细胞,有明显病态造血,早幼、中幼、晚幼粒细胞之和>10%;
2.嗜碱粒细胞<2%;
3.单核细胞<10%;
4.外周血和骨髓原始细胞<20%;
5.骨髓象粒系增生有病态造血,红系和巨核系有或无病态。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JMMLJMML为儿童期克隆性粒系和单核系细胞恶性病,为临床与血液学特征酷似的一组疾病如幼年型慢性髓系白血病(JCML)、幼年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经常麻麻亮)和婴儿-7综合征(Imo7)的统称。约占儿童白血病<2%~3%。95%患儿<5岁,男性2倍于女性。临床表现:疲乏无力、发热、皮疹(40%~50%为斑丘疹)或其他皮肤浸润。肝脾淋巴结肿大。10%可伴神经纤维瘤病I型,有牛奶咖啡色斑点。儿童有神经纤维瘤病I型者发生JMML或其他髓系恶性病的危险较一般儿童高200倍~500倍。血象:白细胞增高,多<50X109/L,5%~10%可>100X109/L,可见幼红幼粒细胞,原始细胞<5%,单核细胞增高>1X109/L。常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HbF可增高。骨髓象:粒系增生为主,单核细胞亦可增高,原始细胞<20%,无Auer小体,三系均有轻度病态造血。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JMML细胞遗传学:30%~40%有-7。Ph/bcr/abl(-),有神经纤维瘤病I型者,正常NF-1等位基因缺失。国际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工作组诊断标准:
1.外周血白细胞>13X109/L,单核细胞>1X109/L,并出现幼稚粒细胞;
2.骨髓原始细胞<30%;3.Ph/bcr/abl(-)。WHO诊断标准:
1.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1X109/L;
2.外周血和骨髓中原始细胞(原粒+原单+幼单)<20%;
3.Ph/bcr/abl(-);
4.有下列≥1项:⑴HbF增高;⑵外周血幼粒细胞;⑶白细胞数>10X109/L;⑷克隆性染色体异常为-7;⑸体外培养髓系组细胞对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高度敏感。
HbF、染色体和血小板≤40X109/L为预后指标。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生性疾病-不能分类MDS/MPD-UMDS/MPD-U指临床、实验室与形态学分别符合MDS和MPD但不能归属于前述类型中,涉及≥1系髓系细胞有无效性生成和病态造血,而另≥1系髓系细胞有效性增生可有可无病态造血。Ph/bcr/abl(-)。本组不包括已明确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CMPD)急性转化过程中出现的病态造血现象。临床表现:肝脾肿大,贫血可无大红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600X109/L),可有巨大或少颗粒的病态血小板,或白细胞增多≥13X109/L,有Pelger样形态。骨髓原始细胞<20%。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生性疾病不能分类MDS/MPD-UWHO诊断标准:
1.临床、实验室与形态学有某型MDS的特点(RA、RAS、RCMD、RAEB),外周血和骨髓中原始细胞(原粒+原单+幼单)<20%;
2.有明显的MPD特征,血小板≥600X109/L伴巨核细胞增生或白细胞增多≥13X109/L,有或无明显脾肿大;
3.无CMPD、MDS,无近期应用细胞毒药物或生长因子等引起MDS或MPD的原因,Ph/bcr/abl(-),del(5q)、t(3;3)(q21;q26)、inv(3)(q21;q26)等染色体异常。
4.有MDS和MPD特征但不能归属于已知MDS、CMPD或MDS/MPD任何一类。按此诊断标准,下列特殊类型MDS可列入此类:有病态的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D);骨髓增生异常/骨髓纤维化综合征(MD/MFS);伴血小板增多的铁粒幼细胞性贫血(RAS-T)。血小板
≥600X109/L伴病态,骨髓以巨核细胞增生明显病态,无骨髓纤维化。
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95%有t(15:17)(15q;17q21),PML/RARα+
少数t(11:17);t(5:17)诱导分化治疗:
1.维甲酸
正常人:RARα/RXRAPL时:PML/RARα与RXR结合,干扰RARα/RXR
药理剂量维甲酸解除此作用
2.三氧化二砷(As2O3)及As4S4
降解PML/RARα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
t(9:22)
BCR/ABLP210(具有强力的酪氨酸激酶作用--抑制凋亡,诱导细胞周期失控,改变对基质细胞的黏附性)治疗:化疗(马利兰羟基脲),IFN-α,BMT(+DLI),格列卫。
1.IFN-α有长期生存(潜在治愈)可能
2.格列卫(Gliveec)----伊马替尼
99年应用于临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第一个分子靶向药
3.BMT40岁以下首选?格列卫耐药问题: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伊马替尼一线治疗CML:17%的患者达不到CCyR18%的患者随后失去CCyR3%的患者进展到AP/BP5%的患者因为不良反应中断治疗
——大约30%的患者需要替代治疗。—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达沙替尼尼洛替尼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三淋巴细胞系统-组织细胞系统疾病及其他疾病
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及相关疾病(华氏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等,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嗜血细胞综合征(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纤维化血色病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三淋巴细胞系统-组织细胞系统疾病及其他疾病
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及相关疾病(华氏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等,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嗜血细胞综合征(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纤维化血色病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
吞噬细胞有许多的功能,主要作用是吞噬入侵的细菌和机体的衰老细胞,清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起着保护人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如果其过度活跃,就会不分敌我,将人体有用的细胞一并吞噬,严重的会将人体组织、器官一点点侵蚀,造成一系列损伤,导致大出血点、肝功能衰竭、呼吸衰竭等严重后果。这就是嗜血细胞综合症。嗜血细胞综合症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
嗜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syndromes,HPS)1979年首先由Risdull等报告原发性: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80%的患者在2岁以前发病。一般认为2岁前发病者提示的原发性可能性大,8岁后发病者则提示继发性的可能性大,2~8岁发病者则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判断继发性:
和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及肿瘤相关。任何年龄均可发病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发病机制
某些原因致使T细胞异常活化,产生大量的源自巨噬细胞的细胞因子与淋巴因子,从而引起相应的多种临床表现。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实验室检查①两系血细胞或全血细胞减少。②骨髓穿刺涂片可见嗜血组织细胞增多,浆细胞增多,有核细胞增生减低,粒系、红系前体细胞减少。③肝功能损害。④血清细胞因子升高(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2、干扰素α、干扰素γ、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⑤血清铁蛋白常显著增高(疾病活动性重要指标)⑥低纤维蛋白原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及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原发性HPS患儿)⑦脑脊液淋巴细胞轻度增多或巨噬细胞增多。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诊断标准
1992年Wong提出以下诊断标准:①发热超过一周,38.50C以上。②肝脾肿大伴全血细胞减少,累及≥2个细胞系。骨髓增生减少或增生异常。③肝功能异常,血LDH≥正常值±3s,一般≥1000U/L及凝血障碍(血纤维蛋白原≤1.5g/L)。④嗜血组织细胞占骨髓涂片中有核细胞≥3%和(或)累及骨髓、淋巴结、肝脾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学表现。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治疗
本病的治疗无特异性。常用的治疗方法有:①化疗如依托泊苷(VP16)、长春新碱②糖皮质激素。③大剂量丙种球蛋白。④环孢素A。⑤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原发性HPS的根本性治疗)。⑥病因治疗(继发性HPS,控制病因和加强支持治疗)。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预后预后不良原发性HPS确诊后如不治疗,均在短期内死亡,存活>1年者不到10%
继发性HPS从轻微病例到致死病例均可发生,其中感染相关HPS病死率为20%~42%,肿瘤相关HPS病死率几乎为100%。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分类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前体/原始细胞B/T-淋巴细胞肿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前体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始淋巴细胞淋巴瘤(前体B-ALL/B-LBL)前体T-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始淋巴细胞淋巴瘤(前体T-ALL/T-LBL)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成熟B细胞肿瘤1.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2.B-幼淋巴细胞白血病3.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4.脾边缘带淋巴瘤5.毛细胞白血病6.浆细胞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7.意义不明单克隆丙球蛋白病(MGUS)8.孤立性骨浆细胞瘤9.骨外浆细胞瘤10.原发性淀粉样变11.重链病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12.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13.结性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14.滤泡性淋巴瘤15.套细胞淋巴瘤16.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7.纵隔(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18.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19.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20.Burkitt淋巴瘤/白血病21.淋巴瘤样肉芽肿22.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病23.淋巴母细胞淋巴瘤24.AIDS相关B细胞淋巴瘤等等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成熟T/NK细胞肿瘤1.T-幼淋细胞白血病2.T-大颗粒淋细胞白血病3.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4.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5.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6.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7.肝脾T细胞淋巴瘤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8.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9.原始NK细胞淋巴瘤10.蕈样真菌病/Sezary综合征11.原发性皮肤CD30+T淋巴增殖性疾病12.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13.间变大细胞淋巴瘤14.外周T细胞淋巴瘤-未定型等等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B-C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T-幼淋细胞白血病
(T-PLL)已取消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国际淋巴瘤分类研究组:对1403例分类研究
DLBCL31%
滤泡性22%
小淋巴细胞(CLL型)6%
套细胞型6%
周围T细胞6%
边缘区B细胞MALT型5%
余下各亚型均<2%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按侵袭性可将淋巴瘤分为:惰性淋巴瘤侵袭性淋巴瘤高度侵袭性将淋巴瘤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
惰性淋巴瘤B细胞肿瘤T和NK细胞肿瘤B-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蕈样霉菌病/SS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成人T细胞白血病(慢性,冒烟性)滤泡性淋巴瘤(I,Ⅱ级)T细胞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MALT型结外边缘区细胞淋巴瘤毛细胞白血病浆细胞瘤/骨髓瘤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
侵袭性淋巴瘤B细胞肿瘤T和NK细胞肿瘤B细胞前淋巴细胞白血病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滤泡性淋巴瘤(Ⅲ级)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肠道T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浆细胞瘤/骨髓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T和null细胞性)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成人T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瘤性)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
高度侵袭性淋巴瘤B细胞肿瘤T和NK细胞肿瘤前体B淋巴母细胞性前体T淋巴母细胞性Burkitt淋巴瘤AIDS相关性B细胞淋巴瘤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惰性淋巴瘤治疗原则
惰性淋巴瘤发展较慢,化、放疗有效,但不易缓解。
I期、II期放疗或化疗后存活可达10年,部分患者可自发消退。
Ⅲ期、Ⅳ期化疗后虽会多次复发,但中位生存期也可达10年。因此主张姑息性治疗原则,尽可能推迟化疗。如病情发展,可单独给予苯丁酸氮芥或CTX,联合化疗可用COP。无论单药、联合化疗或强烈化疗,不能改善生存。其他药物还有氟达拉滨(fludarabine)、克拉屈滨(cladribine)、喷司他丁(pentostatine)。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侵袭性淋巴瘤治疗原则
侵袭性淋巴瘤发展较快,恶性程度(较)高,自然病程较短,积极治疗可减轻症状,明显改善生存,甚至治愈。不论分期均应以化疗为主,对化疗残留肿块、局部巨大肿块或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者,可行局部放疗扩大照射。常用方案:R-CHOP,m-BACOB等。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
最低诊断标准(符合下列二项)1.骨髓单克隆浆细胞≥10%和/或活检为浆细胞瘤,且血清和/或尿出现单克隆M蛋白;
如未检测出M蛋白,则需骨髓单克隆浆细胞≥30%和/或活检为浆细胞瘤;2.骨髓瘤相关的器官功能损害(至少一项)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多发性骨髓瘤治疗:
不可治愈性疾病
1.65岁以下,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诱导治疗(VAD;ATD等)
(4-8疗程)2次HDT+APBSCT
维持(反应停50~200mg/dqn+pred50mg/dqodIFN–α3muqod)
CR41%,CR+PR83%,5年生存率56%
APBSCT优于BMT
Allo-BMT相关死亡率高,但可DLI
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多发性骨髓瘤2.65岁以上,或不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血Cr>176mmol者:
VAD;B(万珂)AD;TD;AVD
血Cr<176mmol者:
MP;M2;MB(万珂)V;MBT3.复发和难治来那度胺+地塞米松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蛋白酶体抑制剂
----硼替佐米,万珂,bortezomib)给MM的治疗带来革命性的改观
——ORR80%~90%,
CR30~50%;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硼替佐米+阿霉素/地塞米松方案:21天一个疗程,最多8个疗程
1-硼替佐米1.3mg/m²
第1,4,8,11天
2-硼替佐米1.3mg/m²第1,4,8,11天+阿霉素30mg/m²
第4天
3-硼替佐米1.3mg/m²第1,4,8,11天+地塞米松40mg第1~4天
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四出血、凝血疾病血管性出血性疾病血小板性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异常性疾病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1.体液免疫:60%存在抗GPIIb/IIIa,GPIb-IX血小板抗体,抗体不仅与血小板结合,还可以与巨核细胞结合,干扰巨核细胞的分化成熟.2/3患者血小板生成减少;2.细胞免疫
40%抗体(-)者:存在针对GPIIb/IIIa自身反应性CD4+细胞(细胞毒T细胞介导的血小板破坏);3.幽门螺杆菌(Hp)感染
‘分子模拟’有关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immnuethrombocytopenia,ITP)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难治性ITP的诊断对难治性ITP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有资料提出了比较完整的难治性ITP
的诊断标准:经糖皮质激素和脾切除治疗无效;年龄10岁以上;没有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其他疾病;血小板计数≦10×109/L;ITP病程3个月以上;符合以上5项者为难治性ITP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脾切除药物治疗
硫唑嘌呤环孢素A达那唑抗CD20单克隆抗体-美罗华
TPO及其受体激动剂:特比澳长春碱类 ITP国内专家共识——成人ITP的治疗(2011)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大剂量地塞米松 泼尼松/甲强龙丙种球蛋白(IVIg)一线治疗:二线治疗: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
ITP的治疗原则治疗目的——控制出血、减少血小板破坏治疗目标——Plt>20×109/L住院条件——初治者Plt<10~20×109/L
复治者Plt<5×109/L
存在严重出血急诊处理——甲强龙1~2g/d×1~3d
丙球1.0·kg·d×2~3d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初始治疗:Plt>25×109/L--不需要特殊治疗Plt<25×109/L--
强的松1.0mg·kg·d×4~6morDXM40mg·d×4d/m仍Plt<25×109/L脾切除/其他方法
无效阶梯治疗方案
美罗华TPO环孢素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泼尼松(龙)1.0mg·kg·d×4~6mDXM40mg·d×4d/m×>4疗程抗CD20单抗qw×4×4疗程达那唑(0.2qid×12m+泼尼松(龙)
:硫唑嘌呤150mg/d3~6个月起效,起效后再用>18mCTX150mg/d8~12周起效,起效后再用>3m
霉酚双脂0.5bid×2W→1.0bidCsA0.25~2.5mg·kgbid
:HDCTX1.0~1.5·m2q4w
联合化疗
HCT:抗Hp-不推荐常规进行;VCR;TPO及相似物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抗CD20单克隆抗体-美罗华
作用机制清除CD20+B细胞克隆1、补体激活(complementactivation)2、ADCC(antibody-dependentcytotoxicity)3、诱导凋亡(apoptosisinduction)4、抗增殖效应(antiproliferativeeffect)5、Fc受体多态性(Fcreceptorpolymorphism)增加Treg细胞数量,改善其功能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美罗华在治疗ITP中的地位:2005年NCCN美罗华作为脾切除术后失败的患者的治疗选择Annu.Rev.Med.2005.56:425-42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美罗华在治疗ITP中的地位:2008年NCCN美罗华作为复发/激素依赖的患者的治疗选择,与脾切除术平行BritishJournalofHaematology,2008,143,16-26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美罗华治疗ITP的用药方案目前常用方案:
375mg/m2/w,连用4周也有用:100-200mg/W血液病分类与治疗进展美罗华治疗ITP的起效模式快速起效:2周内即见效,血小板计数逐渐升高,6-10周达到峰值迟发起效:应用6-10周后起效,并快速达到峰值平均起效时间:5.5周平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综合类-中学教育学-第四章教育目的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单选100题合辑)
- 2025年综合类-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肝胆疾病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套单选100题合辑)
- 2025年综合类-中医内科主治医师-中医肛肠学主治医师-中医肛肠科学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单选100题合辑)
- 山东装卸管理办法规定
- 天津爆竹烟花管理办法
- 天使投资基金管理办法
- 学校加班误餐管理办法
- 2025年综合类-上海住院医师中医儿科-儿科住院医师-儿科住院医师综合练习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单选题百道集合)
- 小学档案材料管理办法
- 安徽民政资金管理办法
- 浙江美食一条街策划方案
- 外科学手术器械的维护与保养
- 2023年汉中市汉台区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真题
- DL-T 2561-2022 立式水轮发电机状态检修评估技术导则
- 新警培训考核体能项目
- 工业云平台架构设计
- 精神科 护理查房记录
-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主题(八篇)
- 16949-PPAP培训资料课件
- 公司年度季度预算项目明细记录excel表模板
- 零工派工单(可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