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年级数学备课方案一、指导思想为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以“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讨论吸收,课后反思,经验共享”的集体备课思路,创设研究氛围,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升教师素养。二、备课内容201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三、具体要求1、认真阅读《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了解本年段的整体目标,对全册教材进行宏观把握。2、收集相关优秀备课案例以作参考,统一备课教案格式。3、熟读教材,根据教师教学用书和教学参考书写教案。单元教学内容课时一长度单位4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6三角的初步认识4四表内乘法(一)10五观察物体(一)2六表内乘法(二)9量一量,比一比1七认识时间3八数学广角---搭配(一)2九总复习4四、具体安排如下: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本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是2013年新版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科书。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认识时间、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这些内容穿插安排,互相搭配,这样学起来既轻松又不觉枯燥。本册教材中大单元后面都安排了一个“整理和复习”,给出整理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本册的教学重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法。教学难点是认识几时几分,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知道“l时=60分”,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与旧教材相比,很明显的不同是新版教材用《认识时间》来替换了《统计》这一单元,并且把半时的认识取消了,渗透在认识几时几分里面,把它推迟到了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之后,这样编排更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在实践活动内容中,旧实验教材是《看一看、摆一摆》,新教材则变为《量一量、比一比》。里面既有长度单位的知识、又结合了乘法的计算,而且渗透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难度增加。二、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使学生知道“l时=60分”,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二)数学思想
通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向学生渗透简单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三)解决问题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四)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四、教学措施1、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2、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3、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4、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5、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6、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少一些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7、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8、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9、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教学进度教学进度表如下:教学进度表周次起止日期教学内容课时19.1—9.5长度单位(4)429.9—9.1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4)439.15—9.19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4)449.22—9.2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4)459.29—9.30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2)2610.1—10.7国庆节0710.8—10.10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2)2810.13—10.17角的初步认识4910.20—10.24表内乘法(一)(4)41010.27—10.31表内乘法(一)(4)41111.3—11.7表内乘法(一)(2)观察物体(一)(2)41211.10—11.14表内乘法(二)(4)41311.17—11.21表内乘法(二)(4)41411.24—11.28表内乘法(二)(1)量一量,比一比(1)21512.1—12.5认识时间(3)31612.8—12.12数学广角---搭配(一)(2)21712.15—12.19总复习(4)41812.22—12.26期末总复习41912.29—1.2元旦期末总复习检测2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用刻度尺量、画线段、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六部分。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与探究的过程,通过对实物的操作,掌握有关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相关性,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重难点、关键:使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课时划分:4课时主备人:1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态栏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学内容:P2~3及P4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动手操作。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二.探究新知(一)统一长度单位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一庹(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生5拃。生4拃半。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2.认识1厘米。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l厘米说一句话吗?学生积极发言。3.认识几厘米。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学生自主学习。4.教学例3(量一量)。(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2)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5.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板书设计: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厘米cm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态栏第二课时认识米教学内容:P4及练习一第3、4、5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中认识米,建立l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表象。教学难点:理解1米=100厘米。教学准备:师:米尺、一支铅笔、一根筷子、卷尺、皮尺。生:长的绳子、学生尺、铅笔。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用米尺完成对物体的测量,掌握测量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生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生2:厘米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引入。同学们,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是怎么做出来的?(裁缝阿姨将这一捆捆的布料,通过“量体裁衣”量出需要的长度再加工为成衣。)这么长的布料,如果用你手上的尺子量,你觉得合适吗?(不合适。)教师指出:量布、长绳等比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尺。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比厘米长的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二.互动新授1.认识米尺。请你用你手上的小尺子来量一量我们教室黑板的长度,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小尺子量一量?(学生举手,教师让一位手拿30厘米长的尺子的女生来量黑板的长,要求其他学生注意看着。女生拿着尺子每量一次都在尺子的右端作个记号再往下量,并口算着:30厘米、60厘米、90厘米……越来越慢,最后停了下来。)说一说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说。)这样一小节一小节地量,太麻烦了,拿老师的这把尺子(教师出示米尺)试试,指名上台量一量。师生合作,很快就量出黑板的长。教师指出: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板书:1米)米是比厘米大的单位,1厘米只有这么一点,1米却有这么长,请同学们用手来比划一下。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我们手上的直尺就行了,可是量比较长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就麻烦了,这时我们可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2.观察刻度。看着尺子上的刻度,数一数,0~10表示从0到10是10厘米,接着是20、30、40、……100。1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10个10厘米。)1厘米1厘米地数,1米里面有几个l厘米?(100个)让学生数并作答。(板书:1米=100厘米)3.量出长绳。拿出准备好的长绳,量出1米。(注意:量时刻度O对准绳子的左端。)学生分小组合作量,交流反馈,接着量2米、3米……4.估量。把绳子放下,把手张开比划1米的长度,看谁估的准。教师指出: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尺子,当我们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时,我们可以用身体的尺子去估一估。三.积累运用1.量一量,填一填。(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教师出示一支铅笔。)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大约几支长1米?一根筷子大约长多少厘米?大约几根长1米?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和估算。(由于铅笔和筷子的规格不同,在学生测量时建议学生取整厘米数。)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多媒体课件演示:跳绳,小猫,长椅。)先估量,再在合适答案后的口里打“√”,说说理由。3.操作性练习。(l)认识卷尺和皮尺。我们可以用卷尺和皮尺来量身高。教师出示卷尺和皮尺。学生认识卷尺和皮尺。(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同桌合作量一量。用卷尺量黑板的长和身高。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并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它有多长?为什么?用手比划一下,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用它作单位?小结: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米”,把我们的两只手张开,大约是1米。生活中有很多长度是1米的物品,下课后带着发现的眼睛去找找它们吧!板书设计认识米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1米=100厘米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态栏第三课时:认识线段教学内容:P5~6及练习一第6、7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给定长度的线段。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找线段、量线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线段的特征。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弯曲的两根毛线(不同长度)。学生:学生尺。教学方法:通过找线段、量线段、画线段等活动认识线段。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课件播放消防员接到任务的情境。)同学们,消防员叔叔他们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争分夺秒。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引导学生观察说出:铁管是直的,而楼梯是弯弯曲曲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互动新授1.教学例6(认识线段)。(l)出示两根毛线,这两根线是直的吗?(不是。)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一下子看不出长短。)谁能想个办法比比它们的长度?指名两个学生比较线的长短。(学生拉直毛线。)追问:为什么要拉直以后一头对齐再比呢?教师演示:把其中一根毛线拉直贴到黑板上,另一根对齐左端点。现在,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了吗?(2)教师指出:贴在黑板上的这段直的线就是线段。(板书课题。)(3)认识线段是直的。老师手上的这根毛线,我把它放松,它是线段吗?(不是,弯弯的不是线段。)拉直,现在呢?(是线段。)教师把线段斜拉,竖拉,不同方向拉,问:是线段吗?怎么判断?小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3)找线段。请你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线段?摸一摸书本的边,说一说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可进行爱护书本的教育:如果把书搞坏了,边变成弯弯曲曲的或是角翘起来了,就不是线段了,因此同学们一定要爱护书本。)还有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黑板边、直尺边、书本边、铅笔边、桌子边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强调物体的边是线段。)(4)量线段。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打开教材第5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把尺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教学例7(画线段)。(1)学画线段。同学们已经学会量线段了,那么你会画线段吗?你能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吗?(学生在作业纸上画。)谁来说说看,你是怎么画的呢?(学生演示。)教师演示:从刻度O开始,画到刻度3的地方。设疑: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画出长3厘米的线段吗?怎么画?引导学生操作:从刻度2开始,画到刻度5的地方,也可以从刻度5开始,画到刻度8的地方。(2)做一做。教材第6页也有一条线段,现在请你画一条和它同样长的线段,说说怎样才能和它同样长?(先量一量这条线段的长度,再画一条二样长的线段。)学生练习画,教师巡视指导。教师点评学生所画的线段,强调:①画线段时,要用一只手按住尺子,使它不要移动。②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③要在线段的两端标上端点。三.巩固应用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1题。同学们真聪明,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看看你们有没有火眼金睛。指名说说哪些是线段。(强调线段的特征,说出原因。)2.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2题。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一共画出了几条线段,说说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3.巩固应用。(l)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2题。教师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按要求完成:在距离红旗3厘米处画一朵花。5厘米处画一棵树,10厘米处画一个气球。(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出示图形,先估计,再用尺量。量长方形,你发现了什么?(对边相等。)量正方形,你发现了什么?(四条边相等。)(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7题。看看哪条线段长,再量一量。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小结:认识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还一起找线段、画线段、量线段。测量长度还有很多的工具,下课后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6页“你知道吗?”,了解测量长度的工具。板书设计认识线段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态栏第四课时:确定长度单位教学内容:P7及练习一第8、9、10、11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常规学具。教学方法:自主探索、交流合作、质疑反思。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长度和1米的长度吗?(学生用手比划。)教师口头出题,学生比划: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小结: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二.探究新课1.教学例8。教师谈话:(多媒体课件出示旗杆。)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让学生猜测。)降低难度: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老师给同学们提个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l3米?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想法。指名回答,说想法。引导:方法一:排除法。l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划)那么13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是13米。方法二:推算法。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我们大约是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所以旗杆应该是13米高。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方法三:类比法。和身边的13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旗杆是不是和这个物品一样高,比如,我们手上的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小结:原来要确定答案有这么多种方法,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2.巩固新知。小明来到百鸟馆,看见了这样一只小鸟(多媒体出示)。这只小鸟的脚印的长度是1厘米还是1米呢?(学生交流。)指名汇报,说说理由。让学生自己说说思考的方法,我们的身高大约是1米,小鸟的脚印不可能和我们的身高一样大,所以,小鸟的脚印应该是1厘米。3.做一做。(l)出示教材第7页“做一做”题目。让学生讨论:课桌的宽是60厘米还是60米?引导:60米是多大?我们的教室长大约是6米,课桌的宽会比教室还大吗?(不会。)所以用厘米比较合适。让学生自己推算:操场的长是28米。(2)选择合适的单位。我们的教室长6()黑板长2()小明身高124()课桌高90()三.练习拓展1.辨析题。(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8题)逐步出示题目,说说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9题)圈出合适的答案。先圈估计的,再圈实际测量的。3.谁说得对?(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0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第一幅图长是5厘米,对吗?(错,没有对准刻度O,不能说是5厘米。)第二幅图长4厘米,对吗?(对,7厘米-3厘米=4厘米。)第三幅图大约5厘米长,对吗?(对,接近5厘米或超过5厘米一些的,我们都可以说是大约5厘米。)4.量一量。(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1题)乌龟要爬()厘米就能吃到小鱼。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说一说。请你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学生提问题,再解答。)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一单元结束了,你学会了什么?小结: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初步认识了线段,学会确定长度单位。板书设计确定长度单位旗杆的高度是13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不进位加、进位加,不退位减、退位减,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的计算是教学的重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更是直接建立在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基础上的。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摆小棒等实践活动探索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练习中提高计算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计算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以及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重难点、关键:退位减法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课时划分:16课时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态栏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提高计算能力。2.通过观察、操作、自主合作归纳出笔算加法的法则。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算理和规范的书写格式。教学准备:课件、小木棒。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学生看教材11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二(1)班有35人,二(2)班有32人,二(3)班有37人,二(4)班有34人,每个班由2名老师带队。二、探究新知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师:求“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该怎样列式呢?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35+2﹦师:下面请大家用自己的方法试着算一算。学生汇报自己的算法:(我是口算的:35如果摆小棒是3捆和5根,加2根就是37根,所以35+2﹦37。还可以想数的组成:35是由30和5组成的,5和2组成7,30和7合起来就是37,所以35+2﹦37。)教师: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的,用笔算。(教师指导学生列竖式计算的写法。)十个十个十个353535+2→+2+2737强调:个位与个位对齐。三、巩固练习1.12页“做一做”的第1题。32+6﹦24+3﹦5+43﹦32()5+()+()+()()()()2.做一做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掌握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例135+2=37(人)十个35+237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态栏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2.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3.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自主、合作归纳出笔算加法的法则。4.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5.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列竖式计算。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二(1)班35人,二(2)班32人。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让学生提问,教师板书:二(1)和二(2)班一共多少人?追问:要知道两个班共多少人?怎样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5+32=)二、探索新知1.这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你能计算吗?引导学生讨论怎样计算“35+32”,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用小棒的方法或是用竖式计算或是口算。2.交流算法。先请摆小棒的学生边摆边说计算过程。竖式计算让学生试着写一写。教师巡视,指名学生展示演算过程。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算法。35+32﹦十个十个十个353535+32→+32+32767教师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三、巩固练习1.第13页做一做第1题摆一摆,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对困生进行指导。2.第13页做一做第2题24+61﹦53+22﹦37+40﹦24()()+()+22+()()()()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方法,写竖式是,首先要将两个加数的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算起,个位算完再算十位。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例235+32=67(人)十个35+3267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态栏第三课时:进位加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教学目标:1.利用情境图和动手摆小棒,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笔算进位加法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法则。2.正确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体会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法则。教学准备:小棒、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计算:36+21=23+7556+304+522.二(1)和二(3)班一共多少人?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计算?二、自主探究1.出示37+35=,学生试算。交流算法。2.摆小棒:小组说摆法。问:怎么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单根还剩几根?整捆的有几捆?合起来是多少?3.怎样列竖式?要注意什么?从哪一位加起?7+5超过了10怎么办?师:我们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写上一个小小的“1”字表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在加十位时不要忘记加上这个1,也可以从这个1加起。4.比较35+32与37+35有什么不同?5.计算46+24,试算,可以借助于小棒。个位的0可不可以不写,为什么?6.小组合作讨论: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你认为还应该提醒同学们什么问题?师小结:提问:今天咱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与复习板演题比较,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它们有什么不同?复习:个位相加不满十。新课:个位相加满十。师讲:像今天这样个位相加满十,就要向十位进1的加法,就叫进位加法。板书:进位加法。提问: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我们要注意什么?三、小结笔算加法要注意: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提问:书上的小朋友还告诉我们也可以从十位加起,如果从十位加起,要注意什么?教师说明:笔算加法还可以从十位算起,算十位,一定要看个位满不满十,个位满十,十位相加的和要多1。四、拓展运用1.完成教材“做一做”.2.猜一猜十位上是几。第15页第6题3.数学医院第15页第5题:492127+44+39+483667说明理由。4.开放题:谁先正确算出圆圈表示的数,就奖励给谁。2○473○2○○○+69+○9+28+○6+○○9486605599板书设计:进位加法例335+37=72(人)35+3772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态栏第四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教学目标:进一步熟练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常规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星期天,小花和妈妈要去游乐场,在游乐场的门口贴着一张海报:如果哪一位小朋友过了下面的难关,可以免费进入游乐场。小朋友你们愿意和小花一起闯关吗?二、自主探究1.看谁算的正确?30+20=50+26=92+4=61+25=35+32=3+45=13+72=44+53=2.第16页的第9题,分组完成。3.那两个数相加得和是100?请写出算式,写得越多越好。3840276085627350154.小组比赛完成第16页第8,10题5.开放题、第16页第11题。第(2)小题有多种答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第(3)小题学生提问题时说完整话。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态栏第五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教学内容:教材第18页。教学目标:由实际情境引出问题,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不退位减的笔算算理。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明确相同数位对齐,从哪一位减起的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数位板、圆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谁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举办?师: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取得了奖牌总数第一名的好成绩.你知道金牌前五名都是那几个国家吗?二、自主探究1.出示金牌榜统计表,观察图,问: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学情预测:北京和美国一共得多少块?北京和英国一共得多少块?…美国比俄罗斯多得多少块?美国比北京少得多少块?….学生列式,可以用笔算加法解决。学生计算。问: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2.师:36-23该怎样解决呢?A可以口算,30-20=10,6-3=3,10+3=13。B可以像加法一样笔算。该怎样列竖式呢?小组合作完成。互相交流算法。3.你认为笔算减法应该注意什么?4.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三、拓展运用1.解决刚才没有解决完的问题。2.完成18页“做一做”第1题。小组内交流算法。3.完成练习三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4.39-23=74-34=99-14=57-51=强调笔算57-51时,十位怎样算?“0”用不用写?为什么?5.小英捡了32个贝壳,小勇捡了21个贝壳,小英比小勇多捡了多少个贝壳?开放题:五一节,建强量贩店庆促销,每件玩具优惠6元,几种玩具的价钱如下:25元30元18元根据上述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不退位减法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36-23=2336-2313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态栏第六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教学目标: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笔算减法,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方法。教学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个位不够减怎么办,会正确计算。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计算:43-23=89-62=59-5=92-71=2.出示主题图。聪聪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中国比美国多得多少块金牌?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回答。二、自主探究教学例2。1.学生列式。该怎样计算呢?从哪一位减起?个位上1减6不够减,怎么办?拿出小棒摆一摆。学情预测:(1)先拿出1捆拆开,从中拿出6根,再拿出3捆。(2)先拿出3捆,再拿出1捆拆开,去掉6根。(3)先拿出4捆,再从4捆中拿出4根。(4)先拿1捆拆开与1根合在一起,再从中拿出6根,再拿出3捆。你发现了什么?(要拆开1捆)从几里拿走了8?2.你能试着列竖式吗?你认为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十位还剩几?教师教写竖式的方法,说明退位点的用途,不要忘了减去退位的1。3.比较56-22与51-36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4.你认为笔算两位数减法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问:从十位减起方便吗?5.试练:67-39=35-8=81-56=50-24=教学例3出示50-24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问:50-24十位退1后个位上要算几减几?十位再算几减几?6.小结。先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分小组交流想法。并汇报: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三、拓展运用1.完成第19页做一做。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2.完成练习三第5题。3.数学门诊(第21页第6题):40837953-28-35-67-42248257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及怎样改正。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退位减法51-36=1550-24=265150-36-24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1526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态栏第七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教学内容:教材第21~22页。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加深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的理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2.知道笔算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能够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运算。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教学难点: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常规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第21页第8题:小鸡一起在吃米,他们找不到妈妈了,你能帮他们找到妈妈吗?母鸡851943小鸡16+2752-944+4198-1390-564-4519+2491-7298-1390-4719+24二、自主探究1.第21页第10题:夺红旗,计时,看那组最快又正确2.第22页第11题:计时做再连线,全班订正3.青蛙妈妈:我吃了58只害虫。小青蛙:我才吃了24只害虫。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4.按规律填一填:先观察,发现规律,在填空。5.火柴盒里有60根火柴,妈妈用去了15根,盒里还剩多少根?三、拓展运用,开放练习1.第22页12题姓名小明小华小方小强跳的个数34414539(1)小明比小华少拍多少个?(2)小芳和小强一共拍多少个?(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选择两个列式算一算。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1)41-34=7(个)(2)45+39=84(个)加法列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满十向前一位进1.退位减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态栏第八课时: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23——24页。教学目标: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学重点: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准备:课件、圆片、三角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本周我校进行了校园卫生大评比,看,全校卫生评比表已经贴出来了。评比表的下半部分被遮住了,你能根据表中的信息求出二(2)班得多少面红旗?二、自主探究1.(1)找一找表中有哪些信息?求二(2)班的多少面,需要什么信息?该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借助小棒摆一摆或画图分析。(2)仔细观察、思考。分组讨论,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的思路。学生汇报。二班比一班多3面,求二班得了多少面,就是求比12多3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列式为12+32.三班的小旗比一班少4面,你能说出三班得多少面红旗吗?小组合作,利用图中的信息,借助画图或摆一摆进行解决。学生交流,说一说为什么。(求三班得了多少面?就是求比12少4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3.从评比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个班得的多,哪个班得的少,……)小结: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三、拓展运用1.完成“做一做”。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要求的鸡蛋和鹅蛋都和谁有关系?学生自己解决。汇报解题思路2.课本24页第1、3题,独立完成。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3.生活中你还遇到那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解答?开放题:北京什刹海的湖面上有很多的野鸭子,由于人们对环境的破坏,野鸭子越来越少,最后一只也没有了。后来人们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提出了“绿色奥运”的口号,改变了环境,野鸭子又飞回来了,为了保护野鸭子,人们做了木筏放入水中让野鸭子住,野鸭子一年比一年多,今年有35只,去年比今年少了18只,你知道去年有多少只?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1)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12+3=15(面)(2)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三班得了多少面?12-4=8(面)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态栏第九课时:练习四教学内容:教材第25~26页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加深对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理解,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2.进一步理解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难点: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教学准备:课件、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今天我收集了我们班课外活动的资料,这里有许多数学问题,看谁能解决。二、基本练习1.跳绳的有27人,踢毽的人数比跳绳的多9人,踢毽的有多少人?2.小华和小阳在做手工,小阳做了38个,小华比小阳少做9个。小华做了几个?3.第一小组在玩投球游戏,小军比小明多投中4个,小丽比小明少投中7个,小方比小明多投中3个,小明投中16个,小军投中多少个?小丽投中多少个?小方投中多少个?4.小南和小娇踢毽子,小南踢了34个,小娇比她多踢12个,?三、拓展运用1.在玩“猫捉老鼠”的学生中男同学比女同学多9名,女同学有19名,(1)男同学有几名?(2)一共有几名同学?2.静静、欣欣、帆帆在跳绳,静静跳了36下,欣欣比静静多跳7下,帆帆比静静少跳9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再列式计算。3.完成教材26页第5、6、7题。第5题,可提出的问题很多,让学生广泛的提出问题,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学生自由选择问题列式计算。第7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明确题目要求并独立解答。“优惠”是什么意思?开放题:第26页第8题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态栏第十课时:连加连减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2.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解题策略。教学准备:课件、尺子、常规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今年农场的西瓜丰收了,202班的同学去帮助收西瓜,他们分小组进行比赛,下面是他们比赛的统计,你们看到这些数据能提出什么问题?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28个34个22个二、自主探究1.小组合作交流,提问题列算式。学情预测: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第二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34+22第一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22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摘了多少个?34-28第二组比第三组多摘了多少个?34-22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22学生会做得让学生练习,说算法。摘出:28+34+222.小组讨论:怎样计算?汇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何计算?学情预测:286228+34+22+34628462+2284这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第二个简便?3.我们一共摘了84个西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还剩多少个?学生列式,并试算。学情预测:84-40-2640+26=6684-66=18在计算时,能够口算得可以口算,不能口算的进行笔算。三、拓展运用1.46+25+1775-28-1954+20+1690-58-24注意书写格式,能口算的不必列竖式。2.把同一条线上的的三个数加起来(第29页第一题)。3.引导完成29页练习五第2,3题。算好后学生说说计算方法。开放题:路边有一行树,共8棵,每两棵之间相隔3米,从第1棵到第8棵树间共有多少米?(教给学生画图的方法)四、课堂总结学生在知识、方法上做一个回顾。学生自由说说。板书设计:连加、连减(1)28+34+22=84(个)(2)84-40-26=18(个)28628444+34+22-40-2662844418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态栏第十一课时:加减混合教学内容:教材第28页。教学目标:1.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2.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掌握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常规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25+28+36=78-59-11=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笔算?2.小朋友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二、自主探究1.出示主体图,了解信息,小组交流。提醒学生看清题中的信息。2.出示应用题: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人28人,现在有多少人?理解题意.小组讨论,列出算式。学情预测:67-25+28=67+28-25如何计算。先算什么?学情预测:(1)分着列竖式。(2)简便写法。在用简便写法时要注意:不够减时,要退位;相加满10,要进位。出示例4:72-(47+16)(1)师:这道题这么算呢?(2)认识():()叫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生试算:47+16=6372-63=93.完成P28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计算过程。第一题为什么只写一个竖式?4.小结: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三、拓展运用1.笔算下面各题。45+35-4824+15-2965-43+1954-28+192.完成练习五第4题,分小组比赛完成。指名说说计算方法。3.完成练习五第5、8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4.完成练习五第6题。说出错误原因,并改正.4、学校合唱队原有64人,有7人年毕业了,又新加入了15人。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生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板书设计:加减混合运算67-25+28=70(人)72-(47+16)=967(42)674772-25+28-25+16-63(42)(70)(42)639+28(70)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态栏第十二课时:练习五教学内容:教材第29—31页。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笔算。2.提高计算能力和加减混合计算的熟练程度。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教学准备:课件、常规教具。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教材第30页的第8题。口算加减混合。定时3分钟,让学生比赛进行计算。抽几题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2.提出练习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2)学生要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二、巩固知识1.我是小老师。(教材第30页的第6题。)出示题目,让学生判断计算对吗?2.列竖式计算。(教材第30页的第7题。)各组选一位代表到黑板上进行板演。教师巡视,发现错题的,也让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小组交换检查。3.解决问题。(教材第30页的第9题。)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交流反馈:你是怎么算的?三、综合应用1.完成教材第30页的第10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31页的第11题。让学生口算接龙。3.完成教材第31页的第12题。引导学生如何看横行、竖行、斜行,按一定的顺序计算。你有什么发现?(得数都是90)变式训练:如果得数都必须是90,那么下面格子里缺少的数各是几?4.解决问题。(教材第31页的第13题。)5.在○里填上“”+“或“—”。38○25○16=2954○16○12=8245○21○24=4867○7○30=906.完成教材第31页的第14题。观察这4个数,有什么发现?怎样填比较合适?7.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思考题。四、小结概括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练习五在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时候,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不能口算的用竖式计算。当两步运算全部用竖式计算时,竖式连写比较简便。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态栏第十三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32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用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2.能正确运用加减法计算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续两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思路。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找准中间问题。教学准备:课件、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周末美术兴趣组的同学要去郊外写生,你想知道他们一共有多少人要去吗?二、自主探究出示例5:1.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所求问题是什么?2.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解答、小组交流、汇报板演。3.讲思路:(1)要求男生有多少人,就是求比14少4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2)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求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板书:14-5=9(人09+14=23(人)4.小结:用加减法计算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方法;先分析数量关系,通过题中给出的两个已知条件求出中间量,然后把中间量作为已知条件,结合另一个已知条件求出题中的问题。三、拓展运用1.第32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做练习六第1、2题。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板书设计: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男生:14-5=9(人)美术兴趣小组人数:9+14=23(人)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态栏第十四课时:练习六教学内容:教材第33-34页。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正确、熟练地分析,解答连续两问的应用题。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熟练掌握连续两问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教学准备:课件、学具。教学过程:一、复习计算1.完成教材第33页的第3题。让学生列竖式计算,说计算过程。重点比较73-20-35和73-(20+35),让学生掌握计算顺序,初步感受一个数减两个数等于减这两个数的和。2.完成教材第34页的第7题。在○里填上“>”“<”或“=”。交流反馈,说说比较的方法。二、解决问题1.完成教材第33页的第2题。先让学生读题,再列式解答。指名,说出列式,教师板书:25+10=35(朵)40+35=75(朵)说出每道算式表示的意思,再说说第二个问题里用到那个条件是在第一个问题里求出来的。(引导口答和口头检验。)2.完成教材第33页的第4题。指名说出算式,教师板书:36+27=63(幅)63-41=22(幅)(引导口头和口答检验)3.对比上面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小结:都是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第2题得第一步是求和,第二步也是求和。第4题第一步是求和,第二步是求差。三、综合应用1.孔雀开屏。(完成教材第34页的第5题。)学生分组计算,说得数。2.完成教材第34页的第6题。让学生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集体交流,说说每一步计算的理由。引导口答和口头检验。3.完成教材第34页的第8题。(1)出示题目。让学生找出已知条件。(2)解决第(1)小题。学生列式,交流反馈:28-7=21(天)(3)解决第(2)小题。21+9=30(天)(4)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四、小结概括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练习六第2题的第一步是求和,第二步也是求和。第4题的第一步是求和,第二步是求差。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态栏第十五课时: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35页。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培养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教学难点: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课件、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整理知识:小组交流,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笔算加法、笔算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解决问题。把自己找到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二、自主探究,发散思维:1.学生自己编题,复习笔算的方法。小组自编计算题,自己笔算。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他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做笔算时应注意什么?2.猴子捞月亮:完成练习七第1题看谁做的又多又快。3.夺红旗比赛:完成练习七第8题独,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个别回答。4.数学医院。说出错误原因,并改正。82399527-17+48-16+73797779905.完成练习七第5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解题思路。6.完成练习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7.完成练习七第6题,读题理解题意,要知道科技大楼高多少米?你是怎么想的?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回答。四、课堂总结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笔算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进位不相同点:笔算加法进位: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不退位笔算减法退位: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相同点: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态栏第十六课时:练习七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熟练掌握100以内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2.用数学解决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教学难点: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准备:课件、学具。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有的小组获胜了,很多学生不服,今天这节课,是我们打翻身仗的时候啦,还是请出我们的小猴评委。大家准备好了吗?二、解决问题,巩固知识1.开火车口算。(完成教材第37页的第7题。)2.比较大小。(完成教材第36页的第3题。)估一估,快速比较大小。实际计算,填上符号,说说口算是怎么算的。小结:比较大小可以用估算,如72+9○73,左边估算是八十多,比73大。当估算不能比较,很接近时要实际计算,如42-8○35,左边估算是三十多,右边也是三十多,这时候要进行实际计算。3.解决问题。(1)完成教材第36页的第4题。学生读题,说说共有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求什么?第二个问题呢?解决第一个问题:找出第一次用去多少,第二次用去了多少,在列式:20+38=58米。解决第二个问题:求什么?(剩下多少)剩下的:100-38=58(米)42米>40米,够。三、综合应用1.完成教材第37页的第9题。(1)课件出示题图:从图中你读懂了什么?(2)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解决第(1)小题:让学生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在列式解答。解决第(2)小题:读题,“能节省10元”是什么意思?先算出两样商品是不是达到50元,满50元才能优惠10元。(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四、小结概括这节课你们组的小猴爬到哪里了?本单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你想说些什么?板书设计:练习七20+38=58(米)100—58=42(米)42米>40米,够了。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重难点、关键: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课时划分:2课时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动态栏第一课时:角教学内容:教材第38~39页。教学目标:●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具准备:三角板、活动角、三角形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主题图,新的一天开始了,同学们都在做早操,同住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抽出实物中的角,问:你们认识他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角。二、自主探究:1、找角。师:不仅图中有角,在我们的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找一找,把你看到的告诉你的同桌。2、角的概念。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仔细观察,角是什么样的?生:有一个点,有直直的线。师解释边和顶点。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和边?3、判断下面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4、做角。利用学具自制角。交流做法,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边不一样长的角,让学生判断哪一个角大。怎样判断?师生共同操作活动角,感知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5、用尺子画角。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学生画角。三、拓展运用:1、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2、自由用角做画。动手画画,动脑想想就会做。在下图中增加两条线段,使它有4个角。四、课堂总结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板书设计:角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动态栏第二课时:直角教学内容:教材第40~41页。教学目标:●感知直角的特点,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通过探索、尝试掌握直角的画法。●培养学生的教学猜测意识、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教学难点:会判断直角,掌握直角的画法。教具准备:直角三角板、活动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作一个角?学生展示角,并说一说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出示角。问:这个角和你刚才的角有什么区别?师:我们就把像这样的角叫作直角。二、自主探究:1、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直角,请你找一找,小组交流。2、判断老师找得是不是直角。3、画直角。学生试画。师:怎样才能画出一个非常标准的直角呢?老师给大家提供一样画图工具,三角板。找出三角板的直角。学生试着用三角板画角。指导画法:先画顶点――从顶点开始画一条平平的边――把三角板的直角放到这条边上,比这三角板把另一条边画好。4、用纸折直角。三、拓展运用:1、做43页第6题。2、思考题:一个正方体的盒子的表面上一共有多少个直角?板书设计:直角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乘加和乘减算式题。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从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事例,通过动手、观察等学习活动,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材把2~6的乘法口诀分成三段编排。5的乘法口诀放在前面,是因为学生有五个五个地数数的基础和经验。2、3、4的乘法口诀编排在一起,口诀内容丰富。6的乘法口诀是本节的有一个难点,教材特意把6的口诀留给学生自己归纳,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乘加、乘减的算式题在2、3、4的乘法口诀后面编排,其用意是让学生认识同一组口诀中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2~6的乘法口诀中蕴含“用数学”的内容。在“6的乘法口诀”之后,编入解决求相同加数和的实际问题的内容。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 用两位数乘除 测试卷含答案(达标题)
- 国画基础学教案
- 暑假的学习计划(16篇)
- 湖北省襄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 评估服务委托合同
- 诚信承诺声明
- 详细保证书模板保证心得
- 语文大专辩论赛评分卷
- 财务收款确认书
- 质量守则系统保证书
- 2023年中石油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新解读《JTGT 5214-2022在用公路桥梁现场检测技术规程》
- 2024内置直驱动力刀塔
- 油气藏工程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2024至2030年中国永磁同步电动机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发展前景规划报告
- Unit 2 Great People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冀教版英语九年级上册
- 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2024山西航空产业集团限公司公开招聘105人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课件
-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用一位数除除法竖式计算题练习100道及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注塑磁铁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