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学案-第12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八上第三、五课)_第1页
2022年广东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学案-第12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八上第三、五课)_第2页
2022年广东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学案-第12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八上第三、五课)_第3页
2022年广东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学案-第12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八上第三、五课)_第4页
2022年广东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学案-第12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八上第三、五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八上第三、五课)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1.为什么社会生活需要秩序?(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2.社会规则如何维护社会秩序?(1)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2)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3.规则和自由的关系是怎样的?(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4.怎样形成遵守社会规则的良好环境?(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3)要坚定维护规则。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4)要积极改进规则。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1.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2.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它们有何异同点?种类含义区别共同点民事违法行为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二者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即犯罪,危害性最严重。3.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是什么?(1)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2)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4.什么是刑罚?分为哪几类?(1)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2)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5.怎样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1)要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要杜绝不良行为。(3)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4)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6.遇到侵害应怎样依法求助?(1)主要方式: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具体途径:①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②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③必要时可以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7.什么是诉讼?其地位是怎样的?(1)含义: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2)地位: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8.青少年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原因和要求是什么?(1)原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2)要求:①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②常见方法: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保护好作案现场。1.(摘自2021·苏州学业考)违反规则的行为应受刑罚处罚。 (×)改正:违反规则会受到相应的处罚。2.(摘自2021·连云港中考)建立规则是为了限制自由。 (×)改正:人们建立规则是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社会有序运行,保障更多人的自由。3.(摘自2021·南京学业考)宪法是评判行为犯罪与否的专门法律。 (×)改正:刑法是评判犯罪与否的专门法律。4.(摘自2021·广东模拟)刑事违法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 (×)改正: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5.(摘自2021·广东模拟)当遭遇不法侵害时,青少年要不顾一切与不法行为作斗争。 (×)改正:青少年与不法行为作斗争要有勇有谋,保护自己,减少伤害。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热考背景“霸座”等违反规则的现象、漫画、法律案例等命题角度1.自由和规则的关系2.怎样遵守规则、维护与改进规则3.违法行为的分类4.犯罪的特征和刑罚的种类5.怎样加强自我防范6.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核心考点1.自由平等:珍视自由的要求2.公平正义:个人守护正义题组通关\1.(2021·广东质检)根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七十七条禁止实施下列危害铁路安全的行为:非法拦截列车、阻断铁路运输;扰乱铁路运输指挥调度机构以及车站、列车的正常秩序……由此可见如图中的女士做不到 (A)A.发自内心敬畏规则B.提醒他人遵守规则C.积极改进制定规则D.随心所欲无视规则2.(2021·广东质检)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改《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条例》的决定。条例增加倡导文明健康饮食、反对餐饮浪费等内容。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D)A.社会不断发展,规则可以不变应万变 B.规则失去了合理性,需要全盘的废除C.经常性修改规则,方能保障所有人利益 D.根据实际生活变化,规则需改进和完善3.(2021·广东质检)刘某随意杜撰一条关于“停课”“封校”的涉疫信息发布至其工作群内,随后被广泛传播并造成恶劣影响。针对刘某的行为,以下观点中你赞同的是 (D)①自由是绝对的,不受约束的 ②建立规则的目的是限制自由③扰乱秩序应当受到相应处罚 ④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做守法的公民热考背景“高空抛物”等违反法律的现象、漫画、法律案例等命题角度1.违法行为的分类2.犯罪的特征和刑罚的种类3.怎样加强自我防范4.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核心考点1.法律在我们身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2.公民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题组通关1.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违反的法律不同,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也不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序号案例违法行为承担责任①李某不按交通标志线行车,被罚款100元行政违法行政处罚②张某利用职权贪污受贿,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民事违法民事责任③钱某因债务纠纷殴打他人,致人死亡刑事违法刑罚处罚④王某在网络上散布谣言,严重损害他人名誉行政违法行政处罚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2.防疫期间,张某驾车办理小区登记手续时,认为登记时间过长,为发泄不满情绪,张某驾车加速冲撞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办证群众和防疫帐篷,致使多人受伤。法院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该案说明 (C)A.疫情期间的违法行为会受到更严厉的处罚 B.与防疫人员发生冲突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C.张某致使多人受伤的行为是严重违法行为 D.小区应该对危害群众安全的住户依法严惩3.(2021·广东质检)初中生小梁在上网课时偷玩手机游戏,并在某游戏平台充值数千元。他的父母发现后及时教育并制止了小梁的充值行为。小梁与商家协商退款,却遭到商家拒绝。对此,小梁应该 (D)A.不再使用手机,自认倒霉 B.提起行政诉讼,依法维权C.丑化商家信息,网上传播 D.申请司法调解,解决纠纷热点一:不论乘坐何种交通工具,对号入座,是生活常识,也是基本规则。然而,就时时有这么一些恶意挑战规则的利己主义者,“霸座男”“霸座女”“霸座大妈”……你方唱罢我登场。关联考点:霸座行为是不守规则的行为,应受到谴责和处罚;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遵守社会规则需要自律与他律。热点二:2021年8月,网民朱某在多个微信群内散布“JY中学一学生打疫苗死亡”等不实言论。后经调查,朱某在明知上述内容为谣言信息的情况下仍进行转发。目前,朱某因散布谣言被市公安局依法处以行政处罚。关联考点: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朱某的行为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故受到行政处罚;作为合格的网民,应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1.(2021·河南中考)在公共场所活动,公民应当遵守一定的秩序。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河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第十二条对公民维护公共秩序作出了具体规定。下列行为符合维护公共秩序规定的是 (C)①购买商品、等候服务时依次排队 ②文明就餐,使用公勺、公筷分餐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按秩序上下 ④劳动者依法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2021·杭州学业考)基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实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低龄未成年人的刑责范围作出重大修改,年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将承担刑事责任。这一修改说明 (D)①制定规则是为了限制自由 ②遵守社会规则只需要他律③社会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④我国的法治建设不断完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1·随州中考)下列案例与违法类别对应正确的是 (D)序号案例违法类别①小刚爸爸心存侥幸醉酒驾驶机动车上路,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三个月行政违法②小东寒假在家无聊,于是拨打110谎报险情,被公安机关拘留五日刑事违法③某照相馆未经小兰同意,将其艺术照片展出以招顾客,被判赔偿500元民事违法④小凡伙同他人利用手机实施电信诈骗,数额较大,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刑事违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21·南京学业考)“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一警示语告诉我们 (D)A.人民法院应严格依法行使检察权 B.违法行为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C.犯罪不一定违法,违法一定犯罪 D.必须树立法律意识,防患于未然5.(10分)(2021·常德中考)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任务。(1)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某同学在学习完八上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的内容之后,自己建立了如下的知识结构图。请你填写结构图中相应序号的内容,使之更加完善。(4分)①社会秩序②民事违法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④一般违法行为(每空1分,共4分)(2)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尊法守法是我们的共同追求。那么,作为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远离违法犯罪?(6分)答: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分)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2分)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2分)1.对漫画评论正确的是 (A)①有些人缺乏规则意识,缺失社会公德 ②我们要学会提醒他人遵守规则③公民有广泛的自由和权利,不应受约束 ④公民要加强对社会的监督和管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第二条规定: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哗吵闹,排队遵守秩序,不并行挡道,不在公众场所高声交谈。之所以要求公民遵守公共秩序,是因为 (B)A.社会规则需要社会秩序加以保障 B.社会正常运转离不开良好的秩序C.社会秩序由国家强制措施来维持 D.违反社会秩序就要受到法律制裁3.2021年3月1日,最新的刑法修正案生效后,全国首例法院以高空抛物罪判处被告人徐某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徐某对其将菜刀多次抛掷至楼下的行为认罪认罚不上诉。徐某的行为属于 (C)A.行政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 D.一般违法行为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视频外放、大声接打电话、交谈吵闹……坐在车厢里,不时出现的嘈杂声音是不少人的“噩梦”。2020年12月24日起,铁路部门在京沪高铁、成渝高铁部分车次的3号车厢(二等座车)试点“静音车厢”服务,并发布5条“静音”约定,这则消息引发同学们热议。“静音”约定1.在“静音车厢”内保持安静;2.使用各类电子设备时佩戴耳机或关闭音源外放功能;3.将手机调至静音或震动状态;4.在接打电话或相互交谈时离开“静音车厢”;5.携儿童出行的旅客照看好您的孩子,避免喧哗。(1)小军说:“这些约定虽说约束了一些乘客的不文明行为,但也限制了公民的自由。”请你运用规则与自由的关系对此观点进行评析。(7分)答:小军的观点片面。(1分)①规则与自由密不可分,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静音”约定有利于约束乘客的不文明行为,维护良好乘车秩序,保护乘客的合法权益。(2分)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静音”约定没有限制乘客的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乘车秩序的良性运行。(2分)③中学生应树立规则意识,自觉遵守公共秩序,遵守“静音”约定,为文明出行贡献一份力量。(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静音车厢”一小步,迈出了文明出行的一大步。请你为乘车开启“静音”模式,提几条合理化建议。(3分)答:①国家制定并完善文明出行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1分)②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要加大宣传力度,对车厢在内的公共场所的文明引导、提示,唤醒公民的文明自觉,在全社会营造文明出行的良好氛围;(1分)③乘客应自觉遵守乘车规则,遵守社会公德;如不大声喧哗,手机调为震动或静音,行为礼仪规范等。(1分)5.(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为了提高学生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依法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某校开展了以“法不可违”为主题的普法活动,邀请你参加。【运用经验】材料一:苏某在工厂浴室洗澡后,忘了把自己的进口手表带走,被同事朱某拾到。苏某要求朱某归还手表,朱某看到有人在场便答应第二天归还。第二天,苏某找到朱某拿手表时,朱某却拒不归还。(1)材料一中朱某的行为属于哪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