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分)下列对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量的估测正确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5m/s

B.一支成年人牙刷的长度约为20cm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长约为4min

D.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2V

2.(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语音智能门禁系统能“辨音识人”,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

C.小区附近“禁止鸣笛”标志牌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2分)图中的各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第1页(共31页)

c.凌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雾淞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5.(2分)为了防止因惯性造成的伤害,许多汽车上都配置安全带,但火车上却没有装置,主要原因是

()

A.火车质量大惯性大,不易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B.人在火车上所受到的摩擦力比在汽车上大

C.人在火车上惯性变小了

D.火车的速度比汽车的速度大

6.(2分)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如果丙带正电荷,则甲

()

MJi

A.一定带正电荷B.一定带负电荷

C.可能带负电荷D.可能带正电荷

7.(2分)取一根木棒,在它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密度计,将其分别放入甲、乙两个盛

有不同液体的烧杯中,它竖直立在液体中的漂浮情况如图所示。设密度计在甲、乙两个烧杯中所受的浮

力分别为F甲和F乙,两个烧杯中液体的密度分别为p甲和p乙,则()

C.p甲>PLD.p甲Vp乙

8.(2分)关于图中小明家的电能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第2页(共31页)

0

A.电能表的示数为2023.6J

B.电能表能正常工作的最大电流是40A

C.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率的仪表

D.脉冲指示灯闪的越快,电路消耗电能越多

9.(2分)如图所示的J2具中,在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11.(2分)如图所示,水平木板上有甲、乙两个木块,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两木块下表面的粗糙程度

相同。甲、乙分别在水平拉力Fi和F2的作用下以相同速度匀速直线运动了相同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

第3页(共31页)

的是()

A.Fi大于F2B.F2比Fi的功率大

C.Fi与F2做功一样多D.甲的重力做功较多

12.(2分)将标有“6V3W”和“6V2W”的甲、乙两只小灯泡串联起来,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两端,

接通电路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两只小灯泡都不能正常工作,甲灯比乙灯亮

B.两只小灯泡都能正常发光

C.通过乙灯的电流较大,所以乙灯较亮

D.两只小灯泡的总功率小于2W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有两个正确选项,选项不全但正确得1分,有错误选项不

得分,)

(多选)13.(3分)如图所示是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将四段电阻丝a、b、

c、d分别密封在完全相同的容器内,容器内封闭等量的空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根据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来反映电流产生热量多少

B.甲实验是为了研究电流产生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C.乙实验通电一段时间后,左右两侧容器内空气吸收的热量之比为1:1

D.图乙中右侧容器外连接5Q的电阻丝,它的作用是使电阻丝c、d中的电流不相等

(多选)14.(3分)如图所示,某同学月滑轮组将重为3.2N物体匀速提高2m,用了10s,已知滑轮组的

机械效率为8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4页(共31页)

A.拉力所做的有用功是6.4J

B.拉力所做的总功是8J

C.绳末端移动的速度是0.4m/s

D.绳末端移动的距离是5m

(多选)15.(3分)两个导体A和B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B.通过导体B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C.将A、B两导体串联后接到电压为3.5V的电源上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1.05W

D.将A、B两导体并联后接到电压为2V的电源上时,干路中的电流为0.4A

三、填空题(母空1分,共24分)

16.(2分)如图甲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cm;如图乙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

甲乙

17.(2分)假日里小明和爸爸乘车外出,发现公路边的树木向后运动,这是以为参照物的。若

小明发现在5s时间内,车刚好行驶100m,则该车的平均速度是km/ho

18.(2分)课外阅读,陈明同学摘录一条信息:通常人体的温度高于周围环境的温度,人体以红外线的方

式不断向外辐射热量。每小时人体释放的热量,能使相当于自身质量的水的温度升高2℃.陈明同学的

质量是50kg,每小时向外释放的热量等于J;相当于完全燃烧g酒精放出的热

第5页(共31页)

7

量。[c水=4.2X103。(kg・c),qfflflf=3.0X10J/kg]o

19.(2分)已知电阻Ri:Ra=2:1,将Ri与R2串联在电路中,Ri和R2两端电压之比,通

过Ri和R2的电流之比为o

20.(2分)如图所示,某城市安装一种“按钮式红绿灯:当路上车辆不多时,行人通过触摸按钮,使正

对车辆的红灯亮起,行人安全通过;按钮相当于电路中的:红绿灯实际上是发光二极管,它

是由(选填“超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21.(2分)小明家的摩托车装有一台水冷单缸四冲程汽油机,飞轮转速为240()r/min,该汽油机Is对外做

功次,汽油是能源。(选填“一次”或“二次”)

22.(2分)如图所示,上下两手指均月力,将铅笔挤压在两手指间静止不动,上手指对笔尾的压力

下手指对笔尖的压力;上手指对笔尾的压强下手指对笔尖的压强(两空都选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

23.(2分)如图所示,当右端挂一个重为5N的物体A时,物体B在水平桌面上恰好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

动,若现在要使物体B水平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应在物体B上施加一个水平向,大小是

N的拉力。

Tl--G

i'A

24.(3分)江阴市某学校在操场上举办秋季运动会的开幕式。入场时,小明竖直举着九(2)班的班牌走

在最前列,如图所示。若匀速前进时,班牌受到水平向后风的阻力为10N,作用在A点。若将班牌视

为杠杆,AC间的距离是BC间距离的3倍。她将图中B点作为支点,手对另一点施加的力为N,

这个力的方向是水平(选填“向前”或“向后若她将图中C点作为支点,手对另一点

施加的力为N。

第6页(共31页)

25.(3分)湿敏电阻,当其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减少时,它的电阻值也会变小,将它放在植物叶片附

近,可检测植物是否缺水,将这种湿敏电阻Rx附着在叶片上并接入如图所示电路中,Ro为定值电阻,

电源电压恒定。若植物含水量升高,贝J电压表的示数,电流表的示数,电路的总

功率o(以上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6.(2分)如图所示,把一个质量为0.5kg,底面积为40cm2的平底茶壶放在水平桌面上(茶壶壁厚度不

计),壶嘴和壶身构成o壶内装有0.6kg的水,水面到壶底12cm,则水对壶底的压力是

N(p^=1.0X103kg/m3)o

四、探究与实验(27题10分,28题6分,29题4分,共20分)

27.(3分)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做“探究水沸腾的实验”时,先后对不同质量的水加热,并根

据两次实验测量的数据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安装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时,应按照(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

行;

(2)分析图乙中图线可知:水的沸点为°C,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

是o

第7页(共31页)

-f

A

t

甲乙

28.(3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2)小明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进行如下操作:他先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外形相同

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移动,当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发现它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3)小明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2cm,再将蜡烛B移到A像的位置,通过测量,他发现蜡烛A与它

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cm。

玻璃板

29.(4分)①图甲测出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cm。

②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已承接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此时的像是(填“缩小”、“等大”

或“放大”)的,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适当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

把光屏向(填“左”或“右”)移动。该像比原来的像(填“大”或“小”)一些。

甲乙

30.(6分)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4.5V且保持不

变,实验用到的定值电阻阻值分别为25。、20。、15C、IOC、5C,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50C”。

第8页(共31页)

(1)用笔画代替导线按图甲所示电路图将图乙中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

动,电路中电流变大,导线不得交叉):

(2)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无示数,小明利用另一只完好的电压表进行检测,把电压表分

别接在a、b之间和b、c之间,电压表均有示数;接在a、c之间,电压表无示数,如果电路连接完好,

只有一个元件有故障,该故障是;

(3)问题解决后,他接入阻值为ion的电阻进行实验,当电压表示数为2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

示,为A;完成实验后得到了下表中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实验初步结论:电阻

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

电压U/V11.522.5

电流I/A0.10.150.25

(4)小明同学每次随机选取一个定值电阻,进行了五次实验,根据所得数据画出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图

像如图丁所示,且实验中各电路元件完好,读数、记录均正确,但老师发现五次实验中有一次未移动滑

动变阻器滑片控制电压表示数一定,根据图丁中的数据分析,阻值为这次实验之前的那

一次实验,小明选取的定值电阻的阻值为Qo

31.(4分)小明做了如下探究实验。为了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跟它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小明操作如图所示。

第9页(共31页)

-l.ON

ARCDE

(1)步骤B中合金块所受到的拉力和重力是(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

(2)将石块浸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如图C,合金块所受浮力是N;

(3)比较图C和图D可知,合金块在水中所受浮力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无关;

(4)该同学做完实验总结规律后,计算合金块的密度是kg/m\(p水=1.0x103^/m3)

五、分析与交流(每小题4分,共8分)

32.(4分)二脚插头的第二只脚与用电器的哪个部分相连?二脚插头的第二只脚比其他两脚长,请从物埋

角度分析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33.(4分)如图所示,将生鸡蛋浸没在装有适量白醋的烧杯中,反应产生的气泡会附着在蛋壳表面,随着

表面气泡的增加,鸡蛋慢慢上浮。请分析说明附着大量气泡的鸡蛋上浮的原因。(不考虑白醋密度和鸡

蛋质量的变化)

反应前反应后

六、综合与应用题(32题8分,33题7分,共15分)

34.(8分)家用电磁炉因其高效、节能成为新一代智能炉具,小明在家中关闭其他所有用电器,在只有电

磁炉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请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1标准大气压下,锅内装有5kg温度为20℃的水,给电磁炉通电把水加热到沸腾,水至少吸收多

33

少热量?[水的密度为1.0X10kg/m,水的比热容为4.2X103J/(kg.*c)]

(2)把上述水烧开用了20min。家中安装的标有“3000i7(kW・h)”的电能表转了1500圈,求烧水过

程中电磁炉消耗的电能。

(3)此电磁炉烧水时的效率是多少?

第10页(共31页)

35.(7分)如图甲所示,重500N、底面积为0.20?的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现用一块直木板将该箱子匀

速拉上平台(图乙)。已知拉力为350N,箱子沿板移动了2m,升高1m,用时20s。求:

(1)箱子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上移过程中拉力做功的功率;

(3)箱子克服木板摩擦力所做的功。

4二

甲乙

第11页(共31页)

2024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分)下列对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量的估测正确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5m/s

B.一支成年人牙刷的长度约为20cm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长约为4min

D.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2V

【解答】解:A.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lm/s,故A不符合题意;

B.一支成年人牙刷的长度和一支中性笔的长度差不多,约为20cm,故B符合题意;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长约为46s,故C不符合题意:

D.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2.(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语音智能门禁系统能“辨音识人”,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

C.小区附近“禁止鸣笛”标志牌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解答】解: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语音智能门禁系统能“辨音识人”,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

故B错误;

C.小区附近“禁止鸣笛”标志牌防止了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墙阻碍了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Do

3.(2分)图中的各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第12页(共31页)

【解答】解:A、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桥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

的反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手在墙上形成手影,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瓶子在平面镜中的像是光的反射原理,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者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出现了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了的现象,如同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的道理是一样的,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故选:D。

4.(2分)对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解答】解:A.山顶“云海”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错误: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正确;

C.冰凌的形成是水遇冷凝固为固体,故C错误;

D.雾淞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故D错误。

故选:B.

第13页(共31页)

5.(2分)为了防止因惯性造成的伤害,许多汽车上都配置安全带,但火车上却没有装置,主要原因是

()

A.火车质量大惯性大,不易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B.人在火车上所受到的摩擦力比在汽车上大

C.人在火车上惯性变小了

D.火车的速度比汽车的速度大

【解答】解:A.火车质量大惯性大,不易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火车极少急刹和突然加速,所以不必

配置安全带,故A正确:

B.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人的重力一定,对汽车和火车的压力相同,都等于

人的重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也差不多,所以人在火车上所受摩擦力与在汽车上所受摩擦力基本相同,

故B不正确;

C.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故人在火车上的惯性大小不变;故C不正确;

D.无论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惯性都是存在的,即使火车的速度比汽车的速度大,人的惯性是不变的,

故D不正确。

故选:Ao

6.(2分)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如果丙带正电荷,则甲

()

Mil

A.一定带正电荷B.一定带负电荷

C.可能带负电荷D.可能带正电荷

【解答】解:

由图知乙、丙相互排斥,说明乙、丙一定带同种电荷,已知丙带正电,则乙一定也带正电;图中甲、乙

相互吸引,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可知,甲可能带负电或不带电。

故选:Co

7.(2分)取一根木棒,在它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密度计,将其分别放入甲、乙两个盛

有不同液体的烧杯中,它竖直立在液体中的漂浮情况如图所示。设密度计在甲、乙两个烧杯中所受的浮

力分别为F甲和F乙,两个烧杯中液体的密度分别为p甲和p乙,则()

第14页(共31页)

甲乙

A.F甲>F乙B.F甲VF乙C.pipp2,D.p甲Vp乙

【解答】解:(1)因为同一个密度计放在甲、乙液体中都漂浮,

所以F甲=F乙=G,

所以密度计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密度计受到的重力G,故AB错误;

(2)由图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VM甲,V排乙,

又因为F浮=p^V拚g,

所以P甲<P乙,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o

8.(2分)关于图中小明家的电能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0

A.电能表的示数为2023.6J

B.电能表能正常工作的最大电流是40A

C.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率的仪表

D.脉冲指示灯闪的越快,电路消耗电能越多

【解答】解:A、电能表的示数为2023.6kW・h,故A错误;

B、10(40)A,其中10A是指电能表的标定电流,40A是指该电能表平时工作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故B正确;

C、电能表是测量电路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故C错误;

D、电能表指示灯闪烁的快慢反映了电流做功的快慢,所以脉冲指示灯闪的越快,说明电能表所在电路

第15页(共31页)

的总功率越大。故D错误。

故选:Rc

9.(2分)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在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解答】解:A、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

B、瓶盖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

C、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

D、独轮车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

故选:Ao

【解答】解:

A、该装置是发电机原理图,表示电磁感应现象,故A错误:

B、该装置是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故B错误;

C、该装置是电动机原理图,表明通电的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故C正确;

D、该装置是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实验装置,故D错误。

故选:Co

第16页(共31页)

11.(2分)如图所示,水平木板上有甲、乙两个木块,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两木块下表面的粗糙程度

相同。甲、乙分别在水平拉力Fi和F2的作用下以相同速度匀速直线运动了相同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A.Fi大于FzB.F2比Fi的功率大

C.Fi与F2做功一样多D.甲的重力做功较多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根据G=mg可知,GI>G2,则两木块对地面的压

力F1>F2;

两个木块的表面粗糙程度相同,放在相同地面上,所以,两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两木块匀速前进,所受摩擦力和拉力是平衡力,所以,两木块受到的拉力Fl'>F2';

在以相同速度匀速直线运动了相同时间,表明两木块运动的距离相同;

根据W=Fs可知,距离相同,拉力越大,做功越多,故>W2f;

根据P=Fv可知,Pj>P2‘;

两木块都没有在重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故做功都为0;故A正确。

故选:Ao

12.(2分)将标有“6V3W”和“6V2W”的甲、乙两只小灯泡串联起来,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两端,

接通电路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两只小灯泡都不能正常工作,甲灯比乙灯亮

B.两只小灯泡都能正常发光

C.通过乙灯的电流较人,所以乙灯较亮

D.两只小灯泡的总功率小于2W

【解答】解:(1)由P=UI可得,两灯泡的额定电流:

T2甲3WcI「乙2W

I产Q=而=。",屋=心=祈

由1=皆可得,两灯泡的电阻:

U甲6V口乙6V

-=口=怒=12。'RL"=$=18。;

(2)甲、乙两只小灯泡串联起来,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两端时,

第17页(共31页)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通过两灯泡的电流相等,故C不正确: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路中的电流:

T_U_6V_n0A

"R甲+R乙-120+18。-U-2A,

因IVI乙VI甲,

所以,两灯泡均不能正常发光,故B不正确;

由P=「R可知,乙灯泡的电阻较大,实际功率较大,灯泡较亮,故A不正确;

电路的总功率:

P=UI=6VX0.2A=1.2W<2W,故D正确。

故选:Do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有两个正确选项,选项不全但正确得1分,有错误选项不

得分J

(多选)13.(3分)如图所示是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将四段电阻丝a、b、

c、d分别密封在完全相同的容器内,容器内封闭等量的空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Z

A.该实验是根据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来反映电流产生热量多少

B.甲实验是为了研究电流产生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C.乙实验通电一段时间后,左右两侧容器内空气吸收的热量之比为1:1

D.图乙中右侧容器外连接5Q的电阻丝,它的作用是使电阻丝c、d中的电流不相等

【解答】解:A.该实验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受热膨胀,挤压U形管内液体,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

少不能直接观察,但可以通过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来反映,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故A正确;

B.甲实验中两电阻丝串联,则通过电阻丝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右侧电阻阻值大,研究的是电流产

生热量与电阻的关系,故B错误;

CD.乙实验中右侧两个5C的电阻丝并联后再与左侧5。的电阻丝串联,杈据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和

第18页(共31页)

欧姆定律可知右边容器中通过电阻的电流是左侧通过电流的一半,则右侧容器外连接5。的电阻丝,它

的作用是使电阻丝c、d中的电流不相等,由Q=12Rt可知,左边容器中的电阻产生的热量是右侧容器

电阻丝产生的热量的4倍,即左右两侧容器内空气吸收的热量之比为4:I,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o

(多选)14.(3分)如图所示,某同学月滑轮组将重为3.2N物体匀速提高2m,用了10s,已知滑轮组的

机械效率为8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所做的有用功是6.4J

B.拉力所做的总功是8J

C.绳末端移动的速度是0.4m/s

D.绳末端移动的距离是5m

【解答】解:

(1)由图知,n=3,绳末端移动的距离s=3h=3X2m=6m,■----故D错

(2)绳末端移动的速度:

S6m”/

VF=E=T^=°-6m/s,故C错

(3)拉力所做的有用功W有用=Gh=3.2NX2m=6.4J,--故A正确

w

疗府

w

w

・w_有用6.4/

・・W,◎=F-=瓯=8J,故B正确

故选:ABo

(多选)15.(3分)两个导体A和B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第19页(共31页)

B.通过导体B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C.将A、B两导体串联后接到电压为3.5V的电源上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L05W

D.将A、B两导体并联后接到电压为2V的电源上时,干路中的电流为0.4A

【解答】解:A.由图可知,电压小于2.5V时,同等电压下,A的电流总小于B的电流,根据R=§

可知A的电阻较大;电压大于2.5V时,同等电压下,A的电流总大于B的电流,根据R=苧可知A的

电阻较小;则当电压等于2.5V时,A、B电流相等,根据R=苧可知A、B电阻相等,故A错误;

B.由图可知,通过导体B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函数关系,说明B阻值一定,故B正确;

C.由图可知,将A、B两导体串联后,当电流为0.3A时,A的电压为2V,B的电压为L5V,电源电

压恰好为U=UA+UB=2V+1.5V=3.5V,

则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UI=3.5VXO.3A=1.O5W,故C正确;

D.将A、B两导体并联后接到电压为2V的电源上时,由图可知,A的电流为0.3A,B的电流为0.4A,

则干路中的电流为I=IA+IB=0.3A+0.4A=0.7A,故D错误。

故选:ADo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6.(2分)如图甲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2.50cm:如图乙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36.5

甲乙

【解答】解:由图知:(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

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50cm刻度线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50cm;

(2)如图,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C,示数为36.5℃。

故答案为:2.50;36.5。

第20页(共31页)

17.(2分)假日里小明和爸爸乘车外出,发现公路边的树木向后运动,这是以小明为参照物的。若

小明发现在5*时间内.车刚好行驶100m,则该车的平均速度是72km/h。

【解答】解:假口里小明和爸爸乘车外出时,以公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他们在向前运动,发现公路边

的树木向后运动,这是以小明为参照物的。

该车的平均速度是u=^=嘤^=20m/s=72km/ho

故答案为:小明:72。

18.(2分)课外阅读,陈明同学摘录一条信息:通常人体的温度高于周围环境的温度,人体以红外线的方

式不断向外辐射热量。每小时人体释放的热量,能使相当于自身质量的水的温度升高2c.陈明同学的

质量是50kg,每小时向外释放的热曷等于4.2X105j:相当于完全燃烧」g酒精放出的热量。[c

7

水=4.2X103〃(kg・。。),qiBffi=3.0X10J/kg]o

【解答】解:(1)50kg水温度升高2℃吸收的热量:

35

QR=cmAt=4.2X10JZ(kg^C)X50kgX2*C=4.2X10J;

(2)由(1)知,Q放=Qn*=4.2X10打,

•Q<s=Q«=mQ»

,需要酒精的质量:

、成_4.2x105/

m~q~=3.0xl077//c^=0.014kg=l4go

故答案为:4.2X105;14o

19.(2分)已知电阻Ri:R2=2:1,将Ri与R2串联在电路中,Ri和R2两端电压之比2:I,通过

Ri和R2的电流之比为1:1°

【解答】解•:

将Ri与R2串联在电路中,因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所以,通过Ri和R2的电流之比为1:1:

已知Ri:R2=2:1,根据1=诒可得,Ri和R2两端电压之比为:==7°

RU2膝2lxl1

故答案为:2:1;1:1o

20.(2分)如图所示,某城市安装一种“按钮式红绿灯”。当路上车辆不多时,行人通过触摸按钮,使正

对车辆的红灯亮起,行人安全通过;按钮相当于电路中的开关;红绿灯实际上是发光二极管,它是

由半导体(选填“超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第21页(共31页)

【解答】解:

按钮是电路中的开关;

制造发光二极管的主要材料是半导体材料。

故答案为:开关;半导体。

21.(2分)小明家的摩托车装有一台水冷单缸四冲程汽油机,飞轮转速为2400r/min,该汽油机Is对外做

功20次,汽油是二次能源。(选填“一次”或“二次”)

【解答】解: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只有一个冲程对外做功,飞轮转两周:飞轮转速为

2400r/min=40r/s,该汽油机1s对外做功20次。

汽油是由石油中提炼出的,是二次能源。

故答案为:20;二次。

22.(2分)如图所示,上下两手指均用力,将铅笔挤压在两手指间静止不动,上手指对笔尾的压力」h

二下手指对笔尖的压力;上手指对萼尾的压强小于下手指对笔尖的压强(两空都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

【解答】解:

铅笔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铅笔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上手指对笔尾向下的压力和下手指对笔尖向上

的压力,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G+F上手指二F下手指,所以F上手指<F下手指,即上手指对笔尾的压力小于下

手指对笔尖的压力;

由图可知,上手指与笔尾的接触面积大于下手指与笔尖的接触面积(即SP>S下),且F上手指VF阡指,

根据p=(可知,上手指对笔尾的压强小于下手指对笔尖的压强。

故答案为:小于;小于。

23.(2分)如图所示,当右端挂一个重为5N的物体A时,物体B在水平桌面上恰好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

动,若现在要使物体B水平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应在物体B上施加一个水平向左,大小是10

第22页(共31页)

N的拉力。

【解答】解:物体B水平向右运动时,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物体A对物体B施加的水平向右的拉力、水

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因物体B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摩擦力和拉力是平衡力,所以水平向左的

摩擦力与向右的拉力大小相等,f=Fft=GA=5N;

物体B水平向左运动和水平向右运动时,由于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

不变,所以物体B水平向左运动时,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也是5N;

物体B水平向左匀速直线运动时,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拉力5N(物体A对物

体B施加的)、水平向右的摩擦力5N,水平向左的拉力和水平向右的拉刀、水平向右的摩擦力是平衡

力,所以F左=F右+f=5N+5N=10N。

故答案为:左;1()。

24.(3分)江阴市某学校在操场上举办秋季运动会的开幕式。入场时,小明竖直举着九(2)班的班牌走

在最前列,如图所示。若匀速前进时,班牌受到水平向后风的阻力为10N,作用在A点。若将班牌视

为杠杆,AC间的距离是BC间距离的3倍。她将图中B点作为支点,手对另一点施加的力为20N,

这个力的方向是水平向后(选填“向前”或“向后若她将图中C点作为支点,手对另一点施

加的力为30No

A/

【解答】解:AC间的距离是BC间距离的3倍,即LAC:LBC=3:1,所以LAB:LBC=2:1,

若以B点作为支点,A点受到向后的力为阻力F2,AB为阻力臂LAB,A,C两点位于支点的两侧,要

使杠杆平衡,则C点受到的力为动力Fi,方向向后,BC为动力臂LBC,

由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手对C点施加的力为:FI=J^F2=^X10N=20NO

若以C点作为支点,A点受到向后的力为阻力F2,AC为阻力臂LAC,B点受到的力为动力FI',BC

为动力臂LBC,

第23页(共31页)

由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手对B点施加的力为:F'I=^F2=|xl0N=30No

故答案为:20;向后;30。

25.(3分)湿敏电阻,当其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减少时,它的电阻值也会变小,将它放在植物叶片附

近,可检测植物是否缺水,将这种湿敏电阻Rx附着在叶片上并接入如图所示电路中,Ro为定值电阻,

电源电压恒定。若植物含水量升高,贝J电压表的示数增大,电流表的示数减小,电路的总功

率减小。(以上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答】解:分析题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湿敏电阻Rx两端的

电压,当植物的含水量升高时,Rx的阻值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1=名可知,电路

中的电流减小,电流表的示数减小,根据U=IR可知Ro两端的电压变小,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

知,Rx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示数变大;由于电源电压不变,电路中的电流减小,根据P=UI可

知,电路的总功率减小。

故答案为:增大;减小;减小。

26.(2分)如图所示,把一个质量为0.5kg,底面积为40cm2的平底茶壶放在水平桌面上(茶壶壁厚度不

计),壶嘴和壶身构成连通器。壶内装有0.6kg的水,水面到壶底12cm,则水对壶底的压力是4.8

N(p^=1.0X103kg/m3)o

【解答】解:(1)茶壶的壶身与壶嘴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所以茶壶是连通器:

(2)水对壶底的压强:p=p4;gh=l.OX103kg/m3X10N/kgX12X102m=1.2X103Pa,

由p=9可知,水对壶底的压力:F=pS=1.2X103PaX40X104m2=4.8No

故答案为:连通器;4.8.

第24页(共31页)

四、探究与实验(27题10分,28题6分,29题4分,共20分)

27.Q分)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做“探究水沸腾的实验”时,先后对不同质量的水加热,并根

据两次实验测量的数据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I)安装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时,应按照自下而上(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

进行;

(2)分析图乙中图线可知:水的沸点为98℃,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上

3。

【解答】解:(1)由于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需要首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

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且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即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

所以,必须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由乙图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在98℃不变,则水的沸点为98C。

实验中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加热,加热相同的6min,吸收相同的热量,第一次水温上升6C,第二次水温

上升10℃,根据。心=5143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成反比,则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

比为

rrijAt210℃_5

m2的6℃30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98;5:3。

28.(3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小明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进行如下操作:他先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外形相同

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移动,当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发现它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小明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2cm,再将蜡烛B移到A像的位置,通过测量,他发现蜡烛A与它

第25页(共31页)

在玻璃板中像的距高变化了4cm.

玻璃板

张蜡烛B

/u蜡煽/

【解答】解:(1)在实验中,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能够看到蜡烛B,选用玻璃板的目的是便

于确定像的位置;

(2)为验证“像与物等大”的猜想,应选取一个与A蜡烛相同的B蜡烛,让它代替A蜡烛放到玻璃

板后像的位置,与像重合并比较大小。

观察调整B蜡烛与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将蜡烛A向坡端板靠近2cm,蜡烛A的像也向玻璃板靠近

2cm;因此,将蜡烛B移到A像的位置后,可以发现蜡烛A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4cm。

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2)相等;(3)4。

29.(4分)①图甲测出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②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已承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