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高考历史一轮课时练习: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一、单选题1.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陈胜占领陈后,三老、豪杰建议“复立楚国之社稷”,陈胜乃建号“张楚”。项羽在彭城建“楚”,号西楚霸王,分封诸侯。这折射出(
)A.秦朝的暴政是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B.农民起义迫切需要树立政权合法性C.秦文化的扩张严重滞后于政治发展 D.楚文化在秦朝末年最具社会影响力2.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采取军功爵制使秦人“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成为秦统一六国的重要条件之一、然而秦统一后不过十余年,由河南阳城派往渔阳(今北京地区附近)的戍卒却揭竿而起反抗“暴秦”,这反映了(
)A.官僚政治的弊端B.大一统下的新矛盾 C.政治变革的局限 D.经济基础的封建化3.秦始皇曾五次巡游天下以昭告王权所在,并以“五德终始”说来论证秦代周的合理性,但当山东豪杰为恢复封建揭竿而起时,民间则是一呼百应。这体现了当时(
)A.秦朝统一违背历史潮流 B.中央集权体制存在严重弊端C.皇帝制度受到广泛质疑 D.郡县制的社会基础比较脆弱4.有学者在评价秦朝时说:“帝国没有在和平到来时,改革其战争时期的政治体制,予民以休养生息的机会,扩大言路,反而变本加厉……自毁长城的做法削弱了统治的基础。”这旨在说明(
)A.秦朝因法家思想而灭亡 B.采用儒学治国势在必行C.采用黄老之学的必要性 D.因时调整政策的必要性5.秦律规定:失期,法皆斩,这在秦国时期运行是有效的……而陈胜、吴广等人从家乡走到边关,路程非常遥远,路途中各种不确定性被充分地扩大,失期几乎是必然,打着复兴楚国口号的揭竿而起也就几乎成为必然。材料认为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在于(
)A.分封制影响尚存 B.中央集权制度确立C.秦朝疆域的扩大 D.法律不能因时而变6.《史记·陈涉世家》中记载:“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其中的“戍”指的是(
)A.到边境屯戍,役期一年 B.到西域去屯田,役期一年C.到本郡服役,役期一月 D.到京城服兵役,役期两年7.关于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起因,《史记》记载如下:“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而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秦简中的《徭律》则规定,应征服徭役,误期不到罚交二副铠甲;……迟到十天以上,罚交一副铠甲。此条款与《史记》中“失期,法皆斩”存在较大差异。这表明(
)A.《史记》属于私人修史可信度较小B.起义原因因年代久远无法考证C.新史料发现有助于史学研究的深入D.秦简律文否定了秦朝法律严苛8.陈胜起义后,表现最激烈的是南方的楚人,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其次是齐地和赵地,再次是韩、魏、燕地,至于关中秦地,完全没有发生反秦暴动。据此可知(
)A.楚人受秦暴政迫害最深 B.地域差异影响对秦统治的认同感C.各地经济形态差异很大 D.郡县制的治理模式缺乏有效性9.传统观点认为,秦朝之所以二世而亡,是因为横征暴敛,引发农民起义;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实行“焚书坑儒”的思想文化专制;又有学者指出,秦朝在关东地区实行高压强硬的政策是其覆亡的重要原因。据此可知(
)A.文化高压政策是秦朝灭亡主因 B.历史解释往往具有主观随意性C.研究视角随时代发展更加全面 D.后世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10.《史记》记载:“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故民心渐失,终致失败。司马迁认为项羽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A.刚愎自用 B.赏罚不明 C.分封失当 D.烧杀掳掠11.秦并天下后,从政治和文化两方面整合“诸夏”,推动六国故民“秦人化”,力图塑造新“秦人”认同。这一举措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秦法与六国旧俗的冲突,以及秦帝国塑造认同方式的强硬,激起了六国故民的故国之思和反秦情绪最终造成秦帝国的崩溃和新“秦人”认同的瓦解。据此可知,秦帝国崩溃是由于(
)A.暴政引发 B.法律严酷 C.乱用民力 D.缺少文化认同12.秦末,反秦领袖楚怀王与诸将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入秦无暴掠”。在楚汉之争中,刘邦集团始终强调怀王之约,并将“负怀王之约”列为项羽首罪。刘邦此举意在(
)A.塑造正统形象 B.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C.强化怀王权威 D.巩固大一统的局面13.秦统一以前,粮价较稳定,大致粟石三十钱左右。秦朝统一全国后,粮价急剧上涨,《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六年(前216年),关中“米石千六百”。这一变化可能是源于(
)A.农民起义导致社会动荡 B.法家统治思想阻碍农业发展C.大兴土木使得民失农时 D.长期战乱后的社会经济凋敝14.历史学家卜宪群指出:“秦朝建立后,统治阶级内部对新帝国建立怎样的国家结构本身即存在着不同的意见,赞同分封的人很多;六国的政治势力、社会势力仍存,恢复列国并立统治的愿望依然十分强烈;文化的地域性差异仍然十分突出。”该学者意在强调(
)A.秦末农民起义发展迅速 B.六国旧贵族势力的隐患C.秦朝统治缺乏文化认同 D.秦朝覆灭原因的多样性15.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据此可知,贾谊认为秦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理论选择失误 B.废分封而推行郡县C.制度创新有待完善 D.统治阶级施行暴政二、材料分析题1.“失期当斩”还是不当斩?材料一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材料二
御中發徵,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其得(也),及诣。水雨,除兴。(注:御中發徵,乏弗行:朝廷征发徭役,如耽搁不加征发;谇:斥责;赀:罚;一甲:1344钱;一盾:384钱;除兴:免除征发)——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秦律十八种·徭律》材料三
里耶秦简中有一组十二枚保存非常完整的简牍,记录了十二名阳陵男子被遣往洞庭郡迁陵县充当戍卒,因欠债被阳陵县司空腾依照公文程序发文催讨欠款。这里的里耶秦简出现“赀罚赎名单”,从内容记载来看,这是一种因小罪赎罪的方式,从轮番戍守者到司空(主管工程),都是其惩罚的对象。里耶秦简编号9—2352的简文记录了一位叫居臺的人,从酉阳牵马送到迁陵,给县令,天雨路滑,半路上马掉下山谷摔死,然后逐级上报的事情。(注:2002年,湖南省龙山县里耶古城遗址的古井出土了3万余枚秦代简牍。里耶秦简的时间由秦始皇(含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到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基本横跨了整个秦王朝。这批秦简虽然是秦朝洞庭郡下辖的迁陵县档案,但丰富的史料价值足以从各角度去填补传统史料的空缺,在研究秦代地方管理制度、社会风貌方面更是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学界认为它是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整理自里耶秦简博物馆展出的相关资料(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其深层次原因又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三来推断,你认为陈胜、吴广等人误期应该是什么结果?请说明理由。2.某校七年级的同学们学习了《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后,对秦末农民战争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你也一起来吧!【奋起抗战片】【改朝换代篇】材料一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材料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坡下歌》(1)图一中人物在哪里发动了起义?这次起义的历史地位如何?(2)图2与图3人物在推翻秦朝的过程中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两则材料分别是刘邦、项羽所作,是两人不同结局的写照,“楚汉之争”的结局是什么?3.对“秦的暴政”的认识。“秦的速亡与秦的暴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是史学界普遍认同的结论。有同学通过对史料的研读,来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结论。A同学认为,陈胜、吴广起义后天下响应,最终秦朝灭亡。他提供了以下材料材料一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1)根据材料,概括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B同学认为,秦的速亡另有原因。他搜集到如下材料材料二
汉兴之初,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汉书·诸侯王表》材料三
(秦)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唐)韩愈《封建论》(2)材料二、三分别提供了哪些秦速亡的新视角?(3)上述材料对秦速亡的原因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不同视角?C同学在参观博物馆时发现了以下一则材料材料四
发征抗命不去,罚两副铠甲。晚到3—5天的受斥责,晚到6—10天罚一个盾牌,超过10天者罚一副铠甲。若遇下雨、大雪等自然原因,免除本次征发。——据出土的《睡虎地秦简》意译(4)材料四的记载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不同?(5)推测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记载的原因。(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秦的速亡与秦的暴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的理解。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史料研究材料一
①北京人头盖骨
②《史记》
③盘古开天地材料二《史记·陈涉世家》记载:“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材料三
《云梦睡虎地秦简·徭律》记载:“御中发微,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其得,及诣。水雨,除兴。”意思是说为国家征发徭役,如耽搁不加征发,应罚二甲。迟到三天到五天,斥责;六天到十天,罚一盾;超过十天,罚一甲。降雨不能动工,可免除本次征发。(1)依据所学,判断①②③史料类型。(2)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进行阐释。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摘编自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材料二
朝廷征发徭役,如耽搁不加征发:迟到三天到五天,斥责;迟到六天到十天,罚一盾(384钱);超过十天,罚一甲(1344钱……降雨不动工,可免除本次征发。——摘编自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秦律十八种·徭律》材料三
里耶秦简中记录了十二名阳陵男子因触犯法律而被判处罚金或以钱代刑,因无钱偿还,改用服劳役抵偿。这里的里耶秦简出现“费罚赎名单”,从内容记载来看,这是一种因小罪赎罪的方式,从轮番戍守者到司空(主管工程),都是其惩罚的对象。简文还记录了一位叫居壹的人,从酉阳牵马送到迁陵给县令,天雨路滑,半路马掉下山谷摔死,然后逐级上报的事情。——整理自里耶秦简博物馆展出的相关资料材料四
《史记》载,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渔阳郡在秦代属于边境之地。屯戍,即驻防。由此可见,陈胜等人此去是要戍边服兵役的。在秦代,戍边是一种半军事性活动,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徭役。若如此,便不能用《徭律》中的法令来证明陈胜所言的“失期当斩”不实,因为陈胜等人要接受的更可能是军法的制裁。——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2021年第15期《秦简中的帝国兴亡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失期当斩”还是不当斩?请说明理由。答案:一、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反映了楚人对秦朝统治的不满和反抗情绪,也显示了楚文化的强烈民族意识。陈胜在占领陈后,当地的三老、豪杰建议恢复楚国的社稷,陈胜便建立了“张楚”的政权。这一行动体现了楚地人民对奏朝统治的反抗和对楚文化的认同。项羽在彭城建“楚”,号西楚霸王,并分封诸侯,这一行为也是对秦朝统一政权的一种挑战,反映了地方势力对中央集权的不满。尽管秦朝在政治上实现了对中国的统一,但在文化整合方面却未能与政治发展同步。奏朝的统治虽然采用了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普遍适用和中央集权,但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各地长期形成的不同文化传统和地方意识。因此,这些历史事件折射出秦文化的扩张严重滞后于政治发展,秦朝在政治统一的同时未能有效地进行文化整合,导致了统治基础的脆弱和最终的崩溃,C项正确;材料主旨并非探讨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排除A项;相对于秦政权而言,“张楚”“楚”政权并不是合法政权,排除B项;材料信息并不能证明楚文化是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排除D项。故选C项。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材料主旨反映了“秦统一”前后兵役制度和严刑峻法造成的完全相反的效果:统一国家疆域辽阔,百姓服兵役和徭役成本大幅增加,同时国家的主要任务由富国强兵、统一六国变为休养生息、稳定人心,而秦统一后,延续了商鞅变法时期的兵役、徭役制度和严刑峻法,一定程度激化矛盾的出现,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大一统局面下出现的新矛盾,官僚政治在当时具有历史进步性,排除A项;秦朝实行的政治变革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排除C项;经济基础的封建化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排除D项。故选B项。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巡游天下昭告王权所在,目的是为了宣扬自身政治的合法性以维护统治,但秦末山东豪杰的反抗以及天下一呼百应,说明秦朝大一统的国家形态并未获得有效认同,郡县制的社会基础薄弱,D项正确;秦统一是历史的大势所趋,排除A项;秦的中央集权体制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秦的统治缺乏认同,而非皇帝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4.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依据材料“帝国没有在和平到来时,改革其战争时期的政治体制……自毁长城的做法削弱了统治的基础。”,可以看出帝国没有根据实际的国情调整统治的策略,导致其统治基础的削弱,反映了因时调整政策的必要性,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秦朝不是因为法家思想而亡的,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儒学治国,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治国策略的转变,未涉及黄老之学,排除C项。故选D项。5.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失期,法皆斩,这在秦国时期运行是有效的……而陈胜、吴广等人从家乡走到边关,路程非常遥远,路途中各种不确定性被充分地扩大,失期几乎是必然,打着复兴楚国口号的揭竿而起也就几乎成为必然”可知,秦朝推行严刑峻法,导致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最终爆发农民起义,因此,材料认为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在于法律不能因时而变,D项正确;秦朝推行郡县制,“分封制影响尚存”与秦末农民起义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材料认为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在于严刑峻法,并不是中央集权制度确立,排除B项;材料认为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在于严刑峻法,“秦朝疆域的扩大”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6.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渔阳”在今天的今北京市密云区,属于边境地区,秦朝“戍”指的是保护京师或边境,为期一年,A项正确;“到西域去屯田”与材料“戍渔阳”不符,排除B项;秦朝“戍”指的是保护京师或边境,为期一年,排除C项;“到京城服兵役”与材料“戍渔阳”不符,且役期是一年,并非两年,排除D项。故选A项。7.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从材料信息看,出土秦简内容的规定能够引发学者对秦末农民战争起义原因的再思考,这有助于推动史学研究的深入,C项正确;司马迁“秉笔直书”的写作特点使《史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且A项也不符合设问要求,排除A项;历史事件无法考证是因为研究史料不够充分而不是年代久远,排除B项;出土秦简并非完整的秦律,无法判断秦法是否严苛,排除D项。故选C项。8.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在反秦起义中,楚国人的气势最盛,其他国家皆不如楚国人,说明楚国旧地对秦缺乏认同感,对秦灭其国积怨较深,体现了地域文化差异对反秦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楚人是受秦暴政迫害最深的地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各地经济形态差异很大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题干信息与郡县制的治理效果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9.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本题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材料概括:传统观点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横征暴敛”,随着时代发展和学者们的深入研究,又增加了“思想文化专制”“高压强硬的政策”,对秦朝灭亡的原因归纳得显然更加全面了,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确定哪一种研究角度的解释是秦朝灭亡的真正主因,排除项;“主观随意性”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说明哪种观点更可信,排除D项。故选C项。10.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依据材料的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末年(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司马迁认为项羽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屠咸阳、杀子婴、烧秦宫、抢宝物,即烧杀掳掠,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项羽烧杀抢掠,未涉及项羽不听取他人意见,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项羽烧杀抢掠,未涉及赏罚不明,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项羽烧杀抢掠,未涉及分封失当,排除C项。故选D项。1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秦统一后,通过推动六国故民“秦人化”,力图塑造新“秦人”认同的措施,来维护政权的稳定,但激起六国故民的故国之思和反秦情绪,是“秦人化”的失败,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暴政引发秦国灭亡,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秦亡的原因是法律严酷,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秦亡的原因是乱用民力,排除C项。故选D项。1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刘邦集团始终强调怀王之约,并将‘负怀王之约’列为项羽首罪”可知,刘邦集团强调怀王之约,有助于塑造自己遵守约定,且仁义的形象,并且列项羽罪责,有助于强调自身正统,A项正确;清末时汉朝尚未建立,休养生息政策实行于汉朝建立之后,排除B项;刘邦集团也是起义军之一,对怀王的约定的强调反映的是利用怀王权威,并非强化权威,排除C项;秦末全国尚未统一,无法巩固大一统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1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统一前后(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大兴土木,征发了大量的徭役,这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因而带来了秦朝的粮价急剧上涨,C项正确;秦朝的农民起义爆发是在秦始皇去世后发生的,此时尚未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排除A项;法家思想强调重农抑商,因此粮价上涨与法家统治思想本身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了秦统一前,粮价较低,因此战国时期的战乱并不是秦朝统一后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1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时期(中国)。从材料中可以得出,卜宪群认为,秦朝的灭亡,不仅仅是暴政,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秦朝覆灭原因的多样性,D项正确;题干内容是对秦亡原因的分析,据此不能得出秦朝农民起义的发展状况,排除A项;六国旧贵族势力的隐患是原因之一,不全面,排除B项;秦朝统治缺乏文化认同是秦亡原因之一,而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秦朝覆灭原因的多样性,排除C项。故选D项。15.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秦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秦王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秦经历了战国到统一天下,它的路线没有改,它的政令没有变,这是它夺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没有不同。说明秦始皇不懂得攻守之势已发生变化,统治理论出现了失误,以武力统治天下,最终导致了秦王朝的灭亡,A项正确;秦统一六国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历史的进步,不是导致秦灭亡的原因,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制度创新与秦朝速亡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统治阶级施行暴政是秦朝速亡的重要原因,但不符合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二、1.(1)直接原因:按照《史记》的说法,法律规定误期当斩。深层次原因:秦的暴政。(2)结果和理由:罚款或不当斩。从材料二睡虎地秦简傜律来看,下雨可以免除征发,最多是罚款。从材料三里耶秦简来看,秦朝法律普遍存在因小罪赎罪罚款的方式,不存在动辄处死的苛法,比如材料三里耶秦简的记录,那位失去马匹(如此重要的物资)的人也没有受到什么严重的处罚。2.(1)大泽乡;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2)刘邦、率军直攻咸阳,秦统治者投降;项羽、巨鹿之战中歼灭了秦军主力。(3)刘邦的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垓下,项羽失败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3.(1)戍边路上突遇大雨,无法按期到达;按秦律会判处斩刑(2)材料二站在制度视角:是否推行郡县制。材料三站在人心所向视角:是否天下归心(3)所处时代不同;作者立场不同等(4)材料四记载,秦律对征发戍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儿童乐园 |北师大版
- 2025年合同付款明细表模板
-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5.6 求简单的经过时间 丨苏教版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小数除以整数|苏教版
- 学习2025年雷锋精神62周年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汇编3份
- 人教PEP版三年级上册期中检测英语试卷(含听力)(含解析)-
-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2023年)
- 2025年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学生专用
- 2025年湖北体育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学生专用
- 2025年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整版
- 《光伏电站运行与维护》试题及答案一
- DBJ∕T 15-19-2020 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 二十四式太极拳教案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外研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英语各单元教学设计
- 国家病案质控死亡病例自查表
- 一年级体育教案全册(水平一)下册
- 全身麻醉后护理常规
- 《积极心理学(第3版)》 课件 第2章 心理流畅体验、第3章 积极情绪的价值
- 2024至2030年全球及中国3D硅电容器行业研究及十四五规划分析报告
- 2024年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九年级中考一模数学试题(解析版)
- 三个和尚幼儿故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