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班级:___________考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唐宋诗词中,有许多塞上意象在作品艺术结构上生发出很强的统摄力,这是因
为其浸润了创作主体丰厚的生命体验。如王维《使至塞上》中,“出塞”情境构成全
诗的核心,发挥着重要的艺术空间开掘功能。“征蓬出汉塞”出句不凡,汉塞作为典
故既隐喻现实中的军事堡垒,更是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确证符号,给中原士人们提供了
深层的心理归属感、安全感和文化认同感。跨过这道屏障,中原士子们的生命体验必
然是复杂的。本初的心灵的宁静和平衡状态即将被打破,两种相反相成的心理交互作
用。一种是“胡天”所带来的新奇感、自由感和欣喜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在很大层面上是这种生命体验的符号化;另一种是进入陌生异域所带来的孤独感
和焦灼感,“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在很大层面上是这种生命体验的符号化。
从生命哲学角度来说,塞上意象最深层的审美蕴涵,是在漫长的中国传统社会,
它成了华夏英雄志士生命激情和生命活力释放的精神符码。生命活力的一个重要体现
就是对生存和活动空间的超越。
作为社会的个体,其生命活力的释放往往要受到社会伦理的规约,因此其生命价
值观的实现以强调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为准。基于此,功业意识构成了历代文人
生命伦理观的重栗组成部分。从汉代开始,随着汉大帝国的日趋强盛,建功异域就成
为许多人释放生命激情、实现个人价值的生命意识。《后汉书•班超传》就展现了班
超的这一抱负,他曾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
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如果将《班超传》与《史记•陈涉世家》对比
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班超和陈涉作为英雄人物有一共同特点,就是不甘沉沦于
庸众的强烈进取心。但不同于陈涉的是,班超有一个明晰的努力方向,那就是“立功
异域,以取封侯”。颇为有趣的是,暮年的班超却表现出强烈的返乡意愿,《后汉
书•班超传》言“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向皇帝上疏恳求回归故里,“臣超
犬马齿歼,常恐年衰,奄忽僵仆,孤魂弃捐”,陈说自己生命之脆弱和返回中原心理
之迫切。
扬名异域意识在文学作品中也得到了呼应,如曹植《白马篇》对游侠形象的塑造
就体现了这一点,游侠“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在异族入侵时,他挺身而出,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
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由此可见,效命边疆建功立业的意识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
个重要主题。
从历史文化和政治伦理角度来说,塞上意象的一个重要审美意蕴是对爱国精神的
礼赞和对和平生活的维护与捍卫。边塞的文化地理学意义表征着中华民族游牧民族和
农耕民族两大族群对生存空间的争夺。对于这一争夺,无论是历史叙事还是文学表
现,其主体是农耕族群的知识分子,这就决定了必然从肯定和颂扬角度来反映农耕族
群这一群体在斗争中的行动,因为这反映了其共同体的整体利益,这就是塞上意象爱
国精神审美意蕴的基源。
(摘编自陈鹏程、王腾可《塞上意象的生成、经典化及其市美蕴涵》)
材料二:
唐人心目中的西北历史文化的意象可作如下概括:陇上大漠,寒苦风急;负戈外
成,杀气雄边;骨横朔野,魂逐飞蓬;塞客衣单,孀闺泪尽。试想这样的寒苦之地如
何能成为文化交流的通道?但边塞诗意象中的唐代西北边塞的确如此。原因何在?诗
词意象的形成,是由诗人们所处环境的可意象性决定的。所谓可意象性是指区域地理
环境中所蕴含的,对任何观察者都很有可能唤起强烈意象的特性。又是哪些因素导致
了边塞诗的意象及其分野呢?
首先,西北地区所处的边塞地缘政治决定了其文化发展的基础。不同时期崛起于
西北的各个游牧民族要向文明挺进、问鼎中原,无不以河陇地区为跳板,从而使其成
为民族迁徙融合的舞台,并成为历代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攻战争夺的桥头
堡。有唐一代,就分别与突厥、吐蕃等先后发生战争。这样的社会人文条件,对其历
史文化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诗人们的意象正是这一社会现实的反映。
其次,西北干旱荒漠地区与中原内地自然景观的反差对边塞寒苦意象的强化。应
当说,黄土高原与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关中平原环境的反差并不十分强烈,但蒙
古高原西部的荒漠、戈壁地带与内地则有很大的差别。这巨大的落差不仅强烈地冲击
着诗人们的视觉,也给诗人们的身心留下了不可治愈的创伤。在战争环境下,诗人们
对此环境更有难以自遣的不适与恐怖。
其三,文学意象发展的历史积淀所致的先入为主的心理预期,为后来者的文学创
作定下了基调。其过程与顾颉刚先生所提出的上古史层累地造成说有相同之处。如长
城的“白骨”意象,陇头的“愁绝”意象,无不如此。另一方面文学创作所采用的夸
张手法本身就有着对环境优劣对比的强化功能,更何况还不能完全排除那些以边塞戎
马之旅为终南捷径的士人们的别有用心。
其四,“他者”在区域文化塑造中的过客行为,对边塞诗意象的强化。从唐代诗
人古籍的考证来看,真正文化底色形成期生活于此的边塞诗人为数非常有限,绝大多
数都是以过客的心态踏上边塞土地的。与当地人怡然自得的生活态度相比,诗人们对
异乡土地的那份挑剔异常强烈。边塞诗的意象分野正是上述诸要素空间耦合的不平衡
性所导致的。
(摘编自李智君《诗性空间:唐代西北边塞诗意象地理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原士子对“汉塞”的体验是复杂的,出塞时,既有塞外的新奇感、自由感、欣喜
感,又有异域的孤独感、焦灼感。
B.班超和陈涉都有强烈的功业意识,不甘平庸,但班超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有自己仰
慕的先贤。
C.河陇地区是不同时期民族迁徙融合的舞台,也是历代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
攻战争夺的桥头堡,这一现实在诗人们的意象里有所反映。
D.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环境的反差强烈地冲击着诗人们的视觉,战争更给他们留下了
不适与恐怖等身心创伤。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班超暮年表现出强烈的返乡意愿,展现出成就功业和久滞不归的矛盾,表明其生命
激情消退和爱国意识衰竭。
B.曹植《白马篇》塑造了挺身而出、效命边疆的游侠形象,其扬名异域意识是中国古
典诗歌此类主题的首创。
C.边塞诗的主体是农耕族群的知识分子,从其整体利益出发,必然在艺术作品中肯定
和颂扬农耕群体的斗争行动。
D.士人们别有用心,用夸张手法对西北边塞环境的苦寒作了强化和渲染,一定程度上
为后来者的文学创作定下了基调。
3.下列对诗歌意象的解说,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画横线句子论述的观点的一项
是()
A.在审美意境上,盛唐钟声往往与长空朗月碧水苍山同在,而与晚唐钟声相伴的常常
是夕阳黄昏落叶秋风一一“王粲不知多少恨,夕阳吟断一声钟”。
B.《雨巷》让人联想到古诗词里表达爱恋与相思的传统意象一一细雨,如''丁香空结
雨中愁”“无边丝雨细如愁”,哀婉的“细雨”飘进了现代诗歌。
C.司空曙“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妙处在于“黄叶一雨一秋一灯”意象的组合,
虽然白居易也有“树一秋一人”的情境,但缺少“灯光一黄叶”的对比效果。
D.刘长卿爱用孤舟、孤帆、孤棹等意象来反映人生孤独的生命体验,如“同做逐臣君
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比陆上的别离诗更具光彩与魁力。
4.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塞上意象的审美蕴涵。
5.徐悲鸿有一名联“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其中“江南”与“塞上”构成
南北文学差异的标志性表征符号。假如你对“江南”这一空间意象进行探究,请结合
材料,谈谈你的研究思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寻找乌布隆
马良
二舅被有些人视为玉石专家,至少在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里是这样。这些人当中
有的投身玉石生意,期望像二舅那样依仗花花绿绿的石头发家,还有人陷入对坚硬自
然物的狂热中无法自拔。其实二舅在学历和智力上都不算出众,这个穿粗布唐装,习
惯留寸头的小老头儿,只有初中学历。二舅令人佩服的地方,他不像个商人,而是一
名玉石爱好者,不仅会向顾客介绍品质与做工,还能准确说出多种岩石的形成年代,
甚至矿物组成。
乌布隆玉石店的灵魂,全部集中在一块乌黑色、半张课桌大小的石碑上,它是二
舅生命中的幸运石。二舅说,他是在给人垒猪图时发现这块石碑的,翻遍所有石头,
也没发现另一半。我仔细数过,石碑上能辨别出的字三十九个,残缺的字二十六个,
没人知道石碑上到底说了什么,比如它的第一行“三年甲子酉君子勋绩”,最完整的
在最后一行,“竖石讫成表言乌布隆如律斗出”。二舅抱着石碑询遍文物局文化馆,
也没人看出究竟,一名老书法家对他说,是一块铭碑,属于隶书,乌布隆像是个名
字,有边疆少数民族风格。
我刚上初中那年,文化部门举办临帖展,二舅送上临写的那三十九个字,落款处
注明”起壮临乌布隆帖”。作品没有获奖,只在体育馆角落里与其他一百多幅作品一
道悬挂了七天七夜。展览结束,二舅领回作品和入展证书,临帖临得更加勤快,父亲
经常让我给二舅送去旧报纸,二舅桌上逐渐多了些研究突厥、党项历史的书,偶尔还
会问我,成吉思汗东征,掳掠回来的人,都是些什么人,从沙俄回来的除了土尔扈
特,还有没有其他部族。我对超出历史书的部分毫不知晓,不清楚面前这个五大三粗
的搬运工从哪里来的精力,白天干活儿,晚上研究历史和书法。
有一回,二舅说:“你相信心灵感应吗?"我不置可否地看着他,见我没有回
应,他接着说:“上周一,中午,光线正好,所有玻璃窗上面都有阳光,我正栗回
家,经过石碑,就这么扭头看了一眼,你猜怎么着,就产生了心灵感应,心跳加速,
手捂上去,能感觉到心脏在挠手心,我有点儿晕。我看了看石碑,上面闪着光,一点
连着一点,现在想起来,真有种站在酒店大堂水晶灯下往上看的感觉。等我擦完汗,
那些亮点就连成了片,闪得我发晕。我索性把石碑运回家,放在书桌上,摸上去,那
感觉,耳朵里塞满了敲击石碑的声音,叮叮当当的,就像它听过的声音都传递给了我
一样。我挺后悔的,那天中午票不是她们赵总赵总的叫我,或许当时我能听到更多,
说不定,嗯……我就能得到乌布隆的信息了。”
二舅不是个会讲故事的人,听完他的故事,我似乎也有了那么一点儿心灵感应,
倏地一下明白二舅要去做什么。“你是要去找乌布隆?"我说。二舅看了一眼手机,
说:“没错。”
二舅听了那位老书法家的话后,认定乌布隆就是个部落名,至于部落的石碑为何
会出现在我们这个地方,猪圈旁边,二舅进行了很多猜想,比如乌布隆被其他部族追
杀,残余流落到此,留下这个石碑。再比如,某个朝代,某位君主征伐边地,灭掉乌
布隆,将石碑作为战利品运回中原……每到一个地方搬货运货,二舅会见缝插针地用
眼睛釐摸着周围有没有黑色石头或是石碑。在发现石碑的村子中,村民们都认识他,
因为二舅将村里寻了一遍又一遍,熟悉这里裸露的每一块石头。他还把石碑照片寄给
各大文物研究所,并附上一封诚恳求知的信,一段时间以后再打电话询问。种种努力
下,二舅让乌布隆谜团更加诱人,在很多人眼里,赵起壮和乌布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
的挛生名词。
城里找不到乌布隆,二舅便开始想办法走出去,有一段时间,大概两个星期,也
许是十天,我给二舅送报纸都没有见到他,也不知道从哪儿拉来的活儿,还要跟车往
外跑。我发现二舅写字桌对面墙上挂着的那幅拓本也被摘走了,猜想二舅随身带着,
方便路上练字。
二舅把自己视为乌布隆的发现者,弄清楚乌布隆的基因组成是他的使命,像每一
块石头身上的天然纹理那样理所当然。我能想象得到,二舅晚上独自面对石碑,把手
放在黑暧段的石碑表面时,他有多渴望再一次经历心灵感应,倾听石碑的诉说。
为了寻找乌布隆,二舅去过很多地方。如果不是二舅妈催促,二舅在外漂泊的时
间会更长——二舅和他那辆皮卡车不时出现在朋友圈中,他真的在向西,再向南行
进,他在最干旱的沙地上吃到了血红色的西瓜,多次与密林中沧桑斑驳的古塔合照,
还在神秘的悬棺下仰望。
这一次,皮卡车载着二舅一路北上,车辙沿着黄色大地往前,车身发出吭当吭当
的声响,不停地抱怨着难堪的路面。透过后视镜,车身后面飞扬起的尘土,如一群挥
之不去的蝗虫,又像舞者挥起的黄色缎带,一股硝烟味道透过车窗缝隙传遍全车。偶
尔从车旁缓慢移动而过的圆形高山,一眼望不到顶。等到天亮,二舅才发现那些圆形
高山是一座座酣睡着的活火山。
有了灯光,路变得明朗起来,二舅的心情得以放松,背部倚靠在座椅上,甚至想
停下车,在路边支起椅子喝上一杯。不过这个念头只是一闪,便被更加遥远的东西吸
引——在头顶上方,他看见一条星河,无论人类怎样发挥才智,都无法用灯光复制的
星河,哪怕把无数顶王冠上的玉石摘下来,都别想做到。二舅踩下刹车,顾不得熄
火,来到后座,将石碑翻转过来,发现石面上的亮点比以前更加清晰。
二舅妈说,二舅的电话是凌晨一点把她吵醒的。二舅语气热烈,像是在战场播报
战况:“我们都没错,乌布隆在北边,也在南边,东边西边都有,但它不在我们周
围,在上边,它就是星空。”
(本文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石收集者甚多,然而有些动机不纯,并不具备专业素养,二舅的生意成功得益于
他出众的知识储备和修养。
B.文中说很多人眼里”赵起壮和乌布隆”是“挛生名词”,说明他们不太理解二舅的
狂热行为,隐含着嘲讽和讥笑。
C.文中对“心灵感应”的描述,充满了神秘色彩,展现了二舅对石碑研究的独特认
识,体现他追寻真相的强烈欲望。
D.二舅从玉石店抽身,踏上“寻找乌布隆”的旅程,并在旅程中发现奇特的景观,获
得了一次心灵升华的机会。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人名还是地名还是别的什么,“乌布隆”都具有某种神奇的召唤力,对读者
来说,阅读成了一个解谜过程,充满趣味和期待。
B.作为叙事人的“我”,承担了重要的叙事功能,“我”是观察者和见证者,深化了
作品的主题,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C.文中“难堪的路面”段的环境描写,用了比喻手法,既表明旅途的艰难,又和下文
发现星河的欢愉形成鲜明的反差。
D.文章结尾进行了浪漫主义式的收束,星星和石头的重叠,使得小说在整体风格上多
了一层理想主义的色彩。
8.“乌布隆”在小说中呈现出不同层面的意蕴。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9.读书小组就本文要在班级读书分享会上做鉴赏发言,甲组发言的关键词是“未
知•生命•星空”,乙组发言的关键词是“现实•魔幻”。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
绕关键词拟写出你的发言要点。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韩破,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
世相韩故。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
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
邳。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圮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圮下,顾谓良
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日:“履
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
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日:
“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日:“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日:
“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日:
“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
书,日:“读此则为王者师矣。”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后十年,(良)数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日:
“沛公殆天授。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材料二: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
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圮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
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
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链待天下之士。子房不忍念忿之心,以匹夫之
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千金之
子,不死于盗贼①,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
伊尹、太公②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圮上老人所为深惜者
也。是故倨傲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
也。“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I以为子房才有不
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您而就大谋。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
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
(节选自苏轼《留侯论》,有删改)
[注】①不死于盗贼:不会死在和贼的拼搏上。②伊尹、太公:伊尹辅佐汤建立商
朝。吕尚(即太公望)是周武王的开国大臣。
10.材料二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以为子房A才有余B而C忧其度D量E之不足F故深折其G少年刚锐之气H使之忍小
忿而就大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省”意思是不领悟、不明白;“挟持”解释为秉持、操持、具有,“所挟持者
甚大”指心中的抱负远大。
B.“目”,意思是注视,与“范增数目项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中的“目”
“下”在词类用法上相同。
C.“鸡鸣”指早上1点到3点,与“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中“鸡鸣”词意相
同,文中的“平明”也指不同的时辰。
D.“匹夫”多指有勇无谋的人或平民,文中多处提到“匹夫”,要么指出张良的平民
子弟身份,要么批评其行事鲁莽。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秦灭韩后,张良雇佣大力士,在秦始皇出游的途中击杀秦始皇,失败后变更姓
名,逃亡下邳。秦始皇因此次刺杀大怒,在全国抓捕刺客。
B.张良对老父的态度不断变化,从因老父的无礼想殴打他,到因老父年老又强自忍
耐,再到“大惊”“大怪”,形象地展现了张良对老父认识的改变。
C.苏轼认为世人把老父看作鬼怪一类是不正确的,老父有可能是当时隐居的君子,故
意做出奇特的行为,来磨炼张良的耐性,其用意不在授兵法。
D.苏轼指出古代的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处,具有面对突发事件从容不惊、无故受辱也
不生气的品质,认为伊尹、太公、荆轲、聂政便是此类豪杰之士。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倨傲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2)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14.苏轼在材料二中针对材料一的不同事例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议论。请仿照下面的例
子,概括事例与议论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使用原文。
例:材料一张良感叹与刘邦关系融洽—材料二张良的忍耐性格对刘邦有影响。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摊破浣溪沙
李璟
落药①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②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③远,小楼吹彻④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忆余杭•长忆孤山
潘闽⑤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轻棹去还来。
芙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注]①落药:荷花。②韶光:美好的时光。③鸡塞:即鸡鹿塞(又作鸡禄山)。泛
指边塞。④彻:把所有曲子吹过一遍。⑤潘阅(?-1009)宋初著名文人。曾居住杭
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词“销”“残”写出了荷花荷叶的特点,营造了一种凄清冷寂的环境氛围,奠定
了伤感的情感基调。
B.李词中“倚栏杆”通过细节刻画展现人物内心,写出了人物的孤独寂寞,同时与词
中的“吹彻”相呼应。
C.潘词以孤山为圆心,以西湖为圆周,构成一幅由圆心向四周流动、扩散的图画,展
示了环境的清静、幽美。
D.两首词中的荷花意象处于不同季节,各具特点,表达的情感也有所不同,都运用了
托物言志的手法。
16.两首词都出现了“梦”字,分析两首词中“梦”所蕴含的不同情感。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红楼梦》中的谚语“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化用了《阿房宫
赋》的“,”。
(2)李白托月寄情,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写人隔两地,难以
相从,而月照中天,可随君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
”两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3)古人写诗文时常常使用借代手法,使所写内容生动形象,增添作品的感染力。如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的传统文化枝枝璀璨,近年来汉服、簪花等小众非遗文化屡屡“破圈”受到
年轻人的喜爱,人们穿戴它们走在街上很是养眼,也让城市有了古今交相辉映的“穿
越感”。
很多城市地铁、景区欢迎人们穿着汉服,有些地铁甚至可以免费搭乘,这说明
A,往往会在社会中营造相应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空间。
①城市对传统服饰的包容,②实际上也给外来者一种观感——这个城市是不是能
包容多元价值观的,进而是不是能包容个性服饰审美的……③主流的也好,小众的也
罢,④无论是有益的、优秀的文化,⑤都应该被接纳进大众文化体系内,⑥而地铁、
景区等公共场所,⑦正是展现纷繁多彩的大众文化的区域,⑧而前提是不扰乱公共秩
序,⑨这个标准需要管理部门来驾驭。
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支持不只是停留在书本上,应该多
一些这样的实际举措,B,可以是头上簪的一圈花环,可以是身上穿的新中
式服饰,也可以是围炉煮的一壶茶……总而言之是要变得“具体可感”,人们才会在
真实体验中感受到文化自信。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9.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
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英国当代诗人萨松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勉强把它译成中文,便是''我心里有
猛虎细嗅蔷薇”。
我说这行诗是象征诗派的代表,猛虎象征人性的一方面,蔷薇象征人性的另一
面,而“细嗅”刚刚象征着两者的关系,两者的调和与统一。原来人性含有两面:其
一如苍鹰,如飞瀑,如怒马;其一如夜莺,如静池,如驯羊。所谓"大江东去”和
“杨柳岸,晓风残月”,,实际上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兼有
(①)和(②)这两种气质,只是比例不同而已。
“我心里有猛虎细嗅蔷薇。”人生原是战场,有猛虎才能在逆流里立定脚跟,在
逆风里把握方向,做暴风雨中的海燕,做不改颜色的孤星。有猛虎,才能创造慷慨悲
歌的英雄事业,才能含蕴耿介拔俗的志士胸怀,才能做到孟郊所谓的“镜破不改光,
兰死不改香”!同时人生又是幽谷,有蔷薇才能烛隐显幽,体贴入微;有蔷薇才能看
到苍蝇搓脚,蜘蛛吐丝,春草萌芽;有蔷薇才能做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
在人性的国度里,一只真正的猛虎应该能充分地欣赏蔷薇,而一朵真正的蔷薇也应该
能充分地尊敬猛虎。微蔷薇,猛虎变成了菲力斯丁;微猛虎,蔷薇变成了懦夫。一个
人到了这种境界,他能动也能静,能屈也能伸,能微笑也能痛哭。
(节选自余光中《猛虎和蔷薇》,有删改)
20.请结合文段,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词语,不得使用原文。
21.请在横线处仿照上句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
22.文中画线的语句能否修改成“其一如苍鹰、飞瀑、怒马,其一如夜莺、静池、驯
羊”?说说你的理由。
六、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正如《寻找乌布隆》一文的二舅一样,我们在生命中也会遇到未知,无论生命怎
么发展,但最终的结局我们是无法预料的。我们的生活可能交织着无数的艰辛和劫
难,也可能融汇着无数的欢乐和幸福,然而却毫无例外地都潜伏着、存在着无穷无尽
的未知数。
但正是有了这些未知数,我们才能不停地渴望和不断地追求,去渴望最完美的生
活形式,去追求最圆满的生命结局。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D.“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环境的反差”错,依据“但蒙古高原西部的荒漠、戈
壁地带与内地则有很大的差别”,可知“很大的差别”不是“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环
境的反差”。故选D。
2.答案:C
解析:A.“爱国意识衰竭”错,依据“暮年的班超却表现出强烈的返乡意愿”“向皇
帝上疏恳求回归故里”“陈说自己生命之脆弱和返回中原心理之迫切”等内容,不能
说明班超''爱国意识衰竭”B.“是中国古典诗歌此类主题的首创”错,依据“扬名异
域意识在文学作品中也得到了呼应,如曹植《白马篇》对游侠形象的塑造就体现了这
一点”,可知《白马篇》是“扬名异域意识在文学作品中也得到了呼应”的一个佐
证,而不是“此类主题的首创”。C.正确。D.“用夸张手法对西北边塞环境的苦寒作
了强化和渲染”错,依据“文学意象发展的历史积淀所致的先入为主的心理预期,为
后来者的文学创作定下了基调”,可知非夸张手法等因素。故选C。
3.答案:B
解析:画线句子的意思是文学意象发展的历史积淀为后来者的文学创作定下了基调,
影响到后来的文学创作,前后之间有传承关系。A.不适合,侧重意象的内涵变化。B.
适合,说明意象的传承性。C.不适合,谈论意象组合的特殊效果。D.不适合,突出诗
人意象使用的习惯。故选B。
4.答案:①中原士子们丰厚的生命体验的符号化;
②华夏英雄志士生命激情和生命活力释放的精神符码;
③爱国精神的礼赞;
④对和平生活的维护与捍卫。
解析:依据“这是因为其浸润了创作主体丰厚的生命体验”“更是作为一种历史文化
确证符号,给中原士人们提供了深层的心理归属感、安全感和文化认同感”等内容,
可知塞上意象的审美蕴涵包括:中原士子们丰厚的生命体验的符号化。依据“从生命
哲学角度来说,塞上意象最深层的审美蕴涵,是在漫长的中国传统社会,它成了华夏
英雄志士生命激情和生命活力释放的精神符码”等内容,可知塞上意象的审美蕴涵包
括:华夏英雄志士生命激情和生命活力释放的精神符码。依据“从历史文化和政治伦
理角度来说,塞上意象的一个重要审美意蕴是对爱国精神的礼赞和对和平生活的维护
与捍卫”等内容,可知塞上意象的审美蕴涵包括:爱国精神的礼赞;对和平生活的维
护与捍卫。
5.答案:①从以杏花、春雨为代表的江南意象入手,探讨其表现形式和情感蕴含。
②围绕生命价值和社会伦理等角度探究江南意象的审美意蕴。
③剖析长期远离政治文明中心的江南,其社会人文条件对江南意象生成的影响。
④比较江南和塞上、中原等不同自然景观,揭示江南社会、文化、历史的变迁,说明
文人对江南意象的想象、强化。
解析:①依据“有许多塞上意象在作品艺术结构上生发出很强的统摄力,这是因为其
浸润了创作主体丰厚的生命体验”“塞上意象最深层的审美蕴涵,是在漫长的中国传
统社会,它成了华夏英雄志士生命激情和生命活力释放的精神符码”等内容,首先,
可借鉴“塞上意象”的研究,从以杏花、春雨为代表的江南意象入手,探讨其表现形
式和情感蕴含。②依据“作为社会的个体,其生命活力的释放往往要受到社会伦理的
规约,因此其生命价值观的实现以强调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为准”,可以围绕生
命价值和社会伦理等角度探究江南意象的审美意蕴。③依据“西北地区所处的边塞地
缘政治决定了其文化发展的基础”,和研究“塞上意象”类似,从地缘角度思考,剖
析长期远离政治文明中心的江南,其社会人文条件对江南意象生成的影响。④依据
“西北干旱荒漠地区与中原内地自然景观的反差对边塞寒苦意象的强化”“文学意象
发展的历史积淀所致的先入为主的心理预期,为后来者的文学创作定下了基调”等内
容,可以比较江南和塞上、中原等不同自然景观,揭示江南社会、文化、历史的变
迁,说明文人对江南意象的想象、强化。
6.答案:B
解析:B.“隐含着嘲讽和讥笑”错误,“赵起壮和乌布隆”是“李生名词”强调二舅
的入迷和投入,并无嘲讽和讥笑。故选:Bo
7.答案:B
解析:B.“‘我’……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错误,由文本可
知,“我”只是故事的讲述者,并未参与其中,因此“我”没有“深化小说的主题”
的作用,也没有“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故选:Bo
8.答案:①“乌布隆”是二舅玉石店的名称,也是二舅的幸运石。
②对“乌布隆”的痴迷包含着二舅对自然的崇拜和对历史的追溯。
③寻找“乌布隆”象征着对世俗生活的超越和精神世界的追求。
解析:理解标题含义需要由表层义到深层义,先找出文本中与标题有直接关联之处,
分析其含义,再结合文本主旨分析其深层义。表层义:由“乌布隆玉石店的灵魂,全
部集中在一块乌黑色、半张课桌大小的石碑上,它是二舅生命中的幸运石”可知,
“乌布隆”是二舅店铺的名称一一“乌布隆玉石店”,也是二舅的幸运石。这是它最
直接的含义。深层义:小说记叙二舅发现石碑一一询问石碑内容一一临乌布隆帖一一
研究历史和书法一一寻找乌布隆一一找到乌布隆的故事,从“二舅桌上逐渐多了些研
究突厥、党项历史的书,偶尔还会问我,成吉思汗东征,掳掠回来的人,都是些什么
人……”“二舅进行了很多猜想,比如乌布隆被其他部族追杀,残余流落到此,留下
这个石碑……”“在头顶上方,他看见一条星河,无论人类怎样发挥才智,都无法用
灯光复制的星河……”中可以看出,在研究石碑的过程中,二舅观察自然,研究历
史,因此,“乌布隆”体现了二舅对自然的崇拜和对历史的追溯。其次,由“种种努
力下,二舅让乌布隆谜团更加诱人,在很多人眼里,赵起壮和乌布隆是紧密联系在一
起的挛生名词”可知,人们并不能理解二舅的行为,而二舅在寻找“乌布隆”的过程
中,发现“在头顶上方,他看见一条星河,无论人类怎样发挥才智,都无法用灯光复
制的星河”,这奇特的景观,让二舅获得了一次心灵升华的机会。可见,二舅寻找
“乌布隆”是对世俗社会的超越,是在追求自己的精神世界。
9.答案:甲组示例:
①未知: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对使命的执着和热情,让生活多一种可能,让生命多
一份精彩。
②生命:二舅的生命因寻找的艰难过程,而获得了人生的巨大幸福感、满足感。
③星空:诗意的星光,是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慰藉,造化的神奇瑰丽(包括乌布
隆)成为超越世俗生活的重要寄托。
乙组示例:
①现实:作品中的现实来自真实的生活,如二舅的店铺、日常生活细节,周围人的评
价,“我”的看法,营造了一种真实具体的生活空间和社会环境。
②魔幻:文中“乌布隆”石碑的出现及残缺特点,“心灵感应”的描述段落,文末的
“星空”情节等都具有似真似幻的特点,给文章一种神秘魔幻的效果。
③现实是魔幻的渊薮,魔幻是现实的变形,在现实中创造魔幻,在魔幻中寻找现实。
二舅在平淡的现实中去寻找一种诗意的存在,以一种执着的态度探寻“乌布隆”的真
相,直抵世相人心。
解析:这类题是高考题中的典型,根据文本和关键词分析即可。首先分析题干,找到
关键词“未知•生命•星空”和“现实•魔幻”,结合文本内容可知,甲组关键词侧
重文本的主旨,而乙组关键词侧重文本的艺术特色。甲组:未知:由“石碑上能辨别
出的字三十九个,残缺的字二十六个,没人知道石碑上到底说了什么”“二舅抱着石
碑询遍文物局文化馆,也没人看出究竟”“村民们都认识他,……他还把石碑照片寄
给各大文物研究所,并附上一封诚恳求知的信,一段时间以后再打电话询问"''二舅
把自己视为乌布隆的发现者,弄清楚乌布隆的基因组成是他的使命”等可知,二舅发
现乌布隆石碑后,迫切想要知道这座石碑到底说了什么,他认为探索它是自己的使
命,于是想尽一切办法,开始漫长而坚定的探索之路,体现了二舅探索未知的执着和
热情,让自己的生命与众不同。生命: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但宽度是无限的,由
“白天干活儿,晚上研究历史和书法”“每到一个地方搬货运货,二舅会见缝插针地
用眼睛麓摸着周围有没有黑色石头或是石碑”“为了寻找乌布隆,二舅去过很多地
方”等可知,二舅的探索之路非常艰难,但是“在头顶上方,他看见一条星河,无论
人类怎样发挥才智,都无法用灯光复制的星河”“二舅语气热烈,像是在战场播报战
况”,可见,在经历过艰难的探索后,二舅获得了自己的成功,感到幸福和满足。星
空:文中两次出现星光一一“我看了看石碑,上面闪着光,一点连着一点”“在头顶
上方,他看见一条星河,无论人类怎样发挥才智,都无法用灯光复制的星河,哪怕把
无数顶王冠上的玉石摘下来,都别想做到“,这星光既体现了造化自然的神奇,也是
生活诗意的体现是文中人物理想的体现,让二舅超越了世俗生活,拥有了诗意的生
活。乙组:现实:即生活真实,由“二舅被有些人视为玉石专家,至少在这座百万人
口的城市里是这样”“这个穿粗布唐装,习惯留寸头的小老头儿,只有初中学历”
“我刚上初中那年,文化部门举办临帖展”等句可知,文本中有很多描写现实生活的
句子,如城市人口、二舅的学历、举办书法展等,给读者以真实感。魔幻:即浪漫主
义,神秘感,文中“手捂上去,能感觉到心脏在挠手心,……上面闪着光,一点连着
一点,现在想起来,真有种站在酒店大堂水晶灯下往上看的感觉”“摸上去,那感
觉,耳朵里塞满了敲击石碑的声音,叮叮当当的,就像它听过的声音都传递给了我一
样”“论人类怎样发挥才智,都无法用灯光复制的星河,哪怕把无数顶王冠上的玉石
摘下来”,这两处写二舅与石碑有了心灵感应,通过石碑看到了美丽梦幻的星空,是
作者加入了幻想元素,给文章一种神秘魔幻的效果。由上述分析可知,本文以现实生
活为基础,在现实中加入了魔幻色彩,又在二舅的梦幻中写二舅在世俗生活中追求生
活的诗意,二舅探索未知的过程,寻找“乌布隆”真相的过程,给读者以深思,让人
们联想到自己的生活,进而直抵人心。
10.答案:BFH
解析:句意:认为张良才智有余,而担心他度量不够,因此深深挫折他年轻人刚强锐
利的脾气,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愤去成就远大的谋略。“而”表转折,一般放在下句开
头,前面B处断开;“忧其度量之不足”是动宾结构,且“故”一般放在下句开头,
其前F处断开;“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是动宾结构,H处断开。故选BFH。
11.答案:D
解析:A.正确。句意:别人都不明白;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B.正确。都是
名词作动词,注视;使眼色;走下桥。句意:张良很吃惊,随着老人的身影注视着
他;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因为他年老,便强忍着,下桥拾鞋。C.正确。D.错误。
”指出张良的平民子弟身份”错,从材料一“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材料二“千
金之子,不死于盗贼”等皆可推出,张良不是平民百姓子弟身份,是韩国贵公子。故
选D。
12.答案:D
解析:D.“荆轲、聂政便是此类豪杰之士”,表述错误,原文无此意。从事理上推
测,荆轲、聂政属于“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的匹夫之勇,不是像伊尹、
太公那样的“大勇者”。故选D。
13.答案:(1)所以(因此)老人态度傲慢无礼从而深深地羞辱(挫折)他,他如果
能忍受得住,这样之后(方才)可以凭借这点而成就大功业。
(2)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处于一般人之下(做人下人)的,这是普通人
的刚强而已。
解析:①“折”,羞辱,使……受挫;“其”,连词,如果;“然后”,这样之后。
译文:所以(因此)老人态度傲慢无礼从而深深地羞辱(挫折)他,他如果能忍受得
住,这样之后(方才)可以凭借这点而成就大功业。“报人”,向人报仇;“下”,
处(低)于……之下;”是匹夫之刚也”,判断句。译文: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
愿,却不能处于一般人之下(做人下人)的,这是普通人的刚强而已。
14.答案:①张良是韩国贵公子一一张良人生价值大,不能死于盗贼手上(不能无所
谓地死去);②张良雇大力士刺杀秦始皇一一不能忍耐,是匹夫之勇;③老人圮桥故
意羞辱张良一一让张良意识到忍小忿才能成就大事;④老人奇特的言行举止一一秦朝
的隐世君子。
解析:①材料一“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韩破,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
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张良是韩国贵公子一一材料二“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
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张良人生价值大,不能死于盗贼手上
(不能无所谓地死去);②材料一“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得力士,为
铁椎重百二十斤”,张良雇大力士刺杀秦始皇一材料二“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
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不能忍耐,是匹夫之勇;③材料一“有
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圮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老
人圮桥故意羞辱张良一一材料二“此圮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而深折之,彼
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让张良意识到忍小忿才能成就大事;④材料一,
老人故意把鞋扔到桥下让张良去捡,而且要求他给自己穿鞋;后面几次要求张良早点
到约会地点,老人奇特的言行举止一一材料二“夫子房受书于圮上之老人也,其事甚
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秦朝的隐世君子。
15.答案:D
解析:D.“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述错误,应该都是情景交融的手法。故选D。
16.答案:(1)从李词的内容来看,写的是闺怨,梦中所蕴含的内容应该是抒情主人
公梦中到边塞去看望征战的丈夫(或者梦中出现往昔生活中与丈夫相会相聚)的场
景,表达抒情主人公对丈夫的思念。
(2)从潘词的内容来看,写的是对杭州孤山的回忆,梦中所蕴含的内容应该是抒情主
人公对孤山景色以及杭州生活经历的回忆等,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昔日杭州生活的深
深怀念与当下生活的厌倦之情。
解析:从李词的内容来看,写的是闺怨,从思妇怀人写起,首句,托梦境诉哀情。梦
中思妇到了丈夫所在的边塞,与思念中的丈夫相聚,结果一梦醒来,雨声细细,梦境
即便美好,但所梦之人毕竟远在边塞,可思可望而不可即。梦中所蕴含的内容应该是
抒情主人公梦中到边塞去看望征战的丈夫(或者梦中出现往昔生活中与丈夫相会相
聚)的场景,表达抒情主人公对丈夫的思念。从潘词的内容来看,写的是对杭州孤山
的回忆,孤山处于湖心。山上有一座僧房,僧房四面的门窗面湖而开,僧人和游人可
以乘坐小舟在湖上往返。山顶还有一座连云阁,阁的四面临湖,湖面上布满绿芟青
荷,清香四溢;阁檐四角悬挂着铃铎,风吹铃动,清音远扬。作者的追忆和感叹,也
正着眼于孤山的幽静、佛地的圣洁,用来与扰攘纷浊的人世对照,最后,以“空役梦
魂飞”一句表现他对钱塘、对西湖、对孤山、对这块乐土的深切怀念。中所蕴含的内
容应该是抒情主人公对孤山景色以及杭州生活经历的回忆等,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昔
日杭州生活的深深怀念与当下生活的厌倦之情。
17.答案:(1)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2)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3)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
虎/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解析:
18.答案:A.公共场所提倡传统文化;B.让传统文化进入人们的衣食住行
解析:A处,依据全面的“很多城市地铁、景区”,可知此处填的句子和“公共场
所”有关;又依据“人们穿着汉服”“甚至可以免费搭乘”,以“汉服”为代表的传
统文化,在公共场所受到欢迎,得到提倡。所以此处可以填:公共场所提倡传统文
化。B处,依据前面的“不只是停留在书本上”,说明传统文化应进入更广的领域;
又依据后面的“头上簪的一圈花环”“身上穿的新中式服饰”“围炉煮的一壶
茶……”等内容,可知传统文化应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此处可以填:让传统文
化进入人们的衣食住行。
19.答案:②语序不当,应为“是不是能包容个性服饰审美的,进而是不是能包容多
元价值观的”。④关联词使用不当,“无论”改成“只要”。⑨搭配不当,“驾驭”
改成“制定”“把握”。
解析:②语序不当,递进逻辑顺序错误,应该是“个性服饰审美”在前,“多元价值
观”在后,所以应改为“是不是能包容个性服饰审美的,进而是不是能包容多元价值
观的”。④关联词使用不当,根据语境,这里突出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简易范本
- 服务外包的合同范本
- 私人之间的保密协议
- 破碎机买卖合同3篇
- 个人租汽车给公司租赁合同
- 钢结构工程施工合同
- 河道采砂合同范本
- 2024年度股权转让及投资意向书2篇
- 2024年度合作协议:甲乙双方关于共同开展项目的具体条款2篇
- 《生物化学方法》课件
- 2024年高中语文会考试题及答案
- 石油化工班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实施方案
- 沟通的艺术(湖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章节答案
- 安徽泰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生产1500吨肌酸及500吨胍基乙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中石化公司HSE关键岗位人员学习考试题库
- 无损检测二级考试渗透检测
- 斐波那契数列与黄金分割讲义
- python程序设计教学教案
- 老舍《我的母亲》原文阅读
-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五粒豌豆》含反思
- 言语的第一思维找重点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