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卫生与保健:婴幼儿隔离防护的措施与特点_第1页
婴幼儿卫生与保健:婴幼儿隔离防护的措施与特点_第2页
婴幼儿卫生与保健:婴幼儿隔离防护的措施与特点_第3页
婴幼儿卫生与保健:婴幼儿隔离防护的措施与特点_第4页
婴幼儿卫生与保健:婴幼儿隔离防护的措施与特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婴幼儿卫生与保健第一节

婴幼儿隔离防护的措施与特点目录1婴幼儿隔离防护的种类与措施2防护用品使用注意事项3婴幼儿隔离防护特点与家庭指导4戴口罩法婴幼儿隔离防护的种类与措施PART01(一)婴幼儿隔离防护的种类在传染性疾病传播环境中,人群主要分为患者、疑似传染人员、病原体携带者、易感人群,其中易感人群包括医生、照护者及免疫力低下人员,例如婴幼儿、老人、基础病患者等。1.传染病隔离。对已确定具有传染性的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人员及病原携带者作为出发点制定的隔离措施。为缩小传染范围与一般人群暂时分开,减少传染病传播机会,便于污染物的集中消毒及处理。2.保护性隔离。保护性隔离为反向隔离,即以保护易感人群作为制定措施而采取的隔离方式。将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和少数易感者,置于隔离区域,使其免受感染。(二)婴幼儿隔离防护措施在婴幼儿照护过程中,照护者应密切观察婴幼儿传染性疾病病症,根据症状判断病情,了解相应病症的传播途径,采取针对性的隔离措施,做到精准隔离防护。对于已确诊或有明显症状的传染病患儿,应采取传染病隔离防护措施。根据传染病传播途径的不同,隔离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婴幼儿年龄越小,初期症状隐匿性越强,发病后进展越快,接触传播、微粒传播较多见。防护用品使用注意事项PART02

防护用品使用注意事项在执行隔离与防护的过程中,照护者应正确使用防护用品,防护用品根据接触风险正确选择;个人防护用品原则上每4小时更换一次;一次性个人防护用品不得重复使用;使用双层手套时,内外层手套应为不同颜色;护目镜如需重复使用需规范消毒;口罩根据需要可选择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儿童防护口罩等;手机应使用密封袋包装;隔离防护工作中为避免防护用品破损或掉落,禁止嬉戏打闹;就餐、如厕需脱卸个人防护用品,餐后、便后需按穿戴流程更换全新防护用品,确保安全后方可返岗工作。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减少感染风险。婴幼儿隔离防护特点与家庭指导PART03(一)“4”不做1.不冲婴幼儿喘气、呼气、咳嗽、喷嚏。2.不与婴幼儿共用餐具、餐饮。3.不亲吻婴幼儿。4.不吹气冷却食物。(二)“6”要勤1.要勤监测。2.要勤洗手。3.要勤通风。4.要勤消毒。5.要勤更换。6.要勤清理。戴口罩口罩,指戴在口鼻部位通过过滤进出口鼻的空气,达到阻挡有害气体、气味、飞沫进出的用具。多以布或纸等制成。口罩对进出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戴口罩具有极好的防护作用。一、口罩的分类(一)医用防护口罩(二)医用外科口罩(三)普通医用口罩(四)儿童口罩二、佩戴口罩的方法(一)头颈式口罩佩戴方法1.做好手清洁,检查口罩日期及口罩完整性。2.检查口罩系带是否牢固。3.一手穿过两带托住口罩,4.罩住口鼻、下巴,由鼻夹部向上紧贴面部。5.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置于颈后耳部下方。6.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戴好后调整系带。7.手指尖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8.双手覆盖防护口罩,快速呼气2次,检查口罩密合性。(二)耳挂式口罩佩戴方法1.佩戴前,做好手清洁,在佩戴过程中手不可接触口罩内侧面,检查口罩日期及口罩完整性。2.佩戴时,浅色面为内,深色面朝外,金属条(鼻夹)一端为上,无金属条方在下,将双侧皮筋置于耳后,确认折面对应口鼻、下颌位置,将口罩平面下端拉伸调节至下颌适当位置,然后压紧鼻夹,使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三、口罩的更换与丢弃第一步:七步洗手法认真执行手卫生。第二步:小心取下口罩。如口罩为耳挂式,手指沿耳部深入皮筋内侧,撑开手指拉伸耳部皮筋,小心取下;口罩为头颈式,松开或折断颈后部系带,小心按住将头中部的带子一侧,将对应另一侧向外拉,手持系带将口罩从面部取下,避免接触口罩正反面。第三步:口罩丢弃。医疗及隔离防护环境中摘下口罩的时候,马上丢入专用垃圾桶里。非医疗环境下将口罩单独放入塑料袋中封闭扔进垃圾箱。当临时有事需要暂时收起口罩时,将口罩向内对折,置于干燥、卫生环境中。第四步:再次认真执行手卫生。四、口罩使用的注意事项当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