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03/26/wKhkGWZsR7SACtvWAAQCzrXU_z8306.jpg)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03/26/wKhkGWZsR7SACtvWAAQCzrXU_z83062.jpg)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03/26/wKhkGWZsR7SACtvWAAQCzrXU_z83063.jpg)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03/26/wKhkGWZsR7SACtvWAAQCzrXU_z83064.jpg)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1.1950年1月,北京市军管会宣布收回美国等国兵营及其他建筑的地产权。新中国顶住美国威胁,一方面揭露美国“撤侨”真相,另一方面催促美国官方人员尽快离开中国。到1950年4月30日,美国撤回其全部驻华外交人员。这反映出当时中国外交()A.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B.保持了对外关系的延续性C.面临两大阵营的激烈斗争D.打破了美国外交遏制僵局2.1950年4月,中荷两国代表在北京开始建交谈判。在先后4次谈判期间,由于荷方在联合国经济暨社会理事会所属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中,投票反对驱逐台湾国民党代表等问题,以致建交问题无法进行。这说明当时我国外交()A.具有灵活务实的特点B.以联合国为中心C.坚持“一边倒”的方针D.维护国家的主权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逐步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不仅在各国大量的双边条约中得到体现,而且被许多国际多边条约和国际文献所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有这样重大的影响主要在于其()A.化解了世界各国间的矛盾冲突B.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C.建立了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D.超越了社会意识形态束缚4.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针对对共产主义的直接或间接攻击,周恩来在发言中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并说:我们是容许不知真相的人怀疑的……我们欢迎所有到会的各国代表到中国去参观。周恩来此举()A.有助于打破中国的外交僵局B.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C.使中国成为主要的反帝力量D.说明中国已经走出了外交低谷5.1960年春,周恩来总理先后访问了缅甸、印度、尼泊尔、柬埔寨、越南和蒙古6国,不仅签订了中尼和平友好条约,而且交换了中尼边界协定批准书,还与蒙古政府签订了中蒙友好互助条约、经济援助协定和科技合作协定。这些活动()A.表明中国注重发展睦邻友好关系B.是对美苏冷战的挑战C.体现了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方针D.有利于缓和中苏关系6.下图所示为1969年前与中国建交国家的各大洲分布统计情况。据下图可知,当时中国()A.恪守“一边倒”外交方针B.侧重发展睦邻友好合作C.注重团结第三世界国家D.国际声誉得到极大提高7.从1965年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从49个增加到111个。这一变化的背景包括()①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②两极格局瓦解,冷战随之结束③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经历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边倒”,到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20世纪60年代的“两个拳头打人”,再到改革开放后的“不结盟”。这种调整主要基于()A.维护世界和平B.形势发展变化C.加强国际合作D.国家力量增强9.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外交对外协调机制日益成熟,特别是外交部部长的对外协调机制。从1991年开始,中国外交部长每年都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东盟外长会议,后来扩展为东盟与中日韩(“10+3”)外长会议。这()A.极大地巩固和推进了中国的多边外交B.是对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调整C.为国际新秩序的建立贡献了中国智慧D.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10.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交国家情况示意图。下列项中,关于推动1992年建交高峰出现的因素,最为密切的是()A.中非合作论坛的促进B.中苏两国建交的推动C.世界政治格局的巨变D.中美两国建交的推动11.1982年,邓小平把中国外交政策总结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和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进一步强调实行不结盟政策。21世纪初,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主要基于()A.新型区域国际组织的建立B.顺应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C.国际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D.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改变1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03年,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共十八大以来,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这主要是为了()A.消除分歧增进互信B.彻底构建均衡发展格局C.深化合作共谋发展D.根本改善全球治理体系13.2023年1月,中国援建非盟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一期)项目竣工仪式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这是非洲大陆第一所拥有现代化办公和实验条件、设施完善的全非疾控中心,对于提升非洲疾病预防、监测和疫情应急反应意义重大。这反映出中国()A.成为国际秩序的主导者B.始终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C.努力构建睦邻友好关系D.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14.1949年10月3日,中苏正式建交,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在此之前,开国大典时,时任“苏联驻北京总领事”的齐赫文受邀参加,但齐赫文参加大典的身份却不是“总领事”,而是国际友人。这体现的新中国外交方针是()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另起炉灶”C.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D.“一边倒”15.1949—1956年,新中国一直努力加入各种体育国际组织。1951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代表团9人,由团长吴学谦率领访问了印度,并参观了第一届亚洲运动会。这一时期的体育活动()A.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成熟C.紧随了“三个世界”时代判断D.有利于改善中国外交环境16.下图为中美关系变化示意图。据示意图可知中美关系()A.呈现敌对与合作的循环状态B.由中国社会制度决定基本方向C.受双方根本利益变化的制约D.由中国综合国力的变化决定17.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上各种力量经历了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深刻调整,毛泽东于1974年提出“三个世界”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中国要加强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争取第二世界国家,联合反对超级大国的控制和压迫。据此可知,“三个世界”理论()A.是统一战线的国际化运用B.打破了旧的国际政治秩序C.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D.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18.据统计,1978—1980年我国领导人对发达国家出访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7%。对正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出访年平均增长率为41%。同时,这一时期出访次数增长较快的还有科技、教育代表团。这些外交活动()A.体现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B.推动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建交高潮的出现C.意在拓展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思路D.说明中国外交实践开始打破意识形态限制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美国杜鲁门政府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看作“受苏联控制、支持的结果”,继续推行“扶蒋反共”的政策,这就关死了美国与新中国改善关系的大门。正是由于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政策,毛泽东感到新中国有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有利于放手地进行国内建设,有利于共同对付面临的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威胁。与此同时,新中国成立以后,苏联积极地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上予以援助,这促使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决地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摘编自徐如军《论新中国外交思想三个层面的转变》材料二以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的外交政策出现了大调整。这次调整自然与国际局势的变迁有重大关系,美苏两国在冷战中加强了对话,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追求。在仍然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前提下,中国将外交政策的内涵定义为“不结盟、不孤立、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其中的“不结盟”更加鲜明地强调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完全独立与自主。——摘编自伏文艳、江敏《国际局势变迁视野下新中国外交思想审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外交方针形成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意义。(8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下表为某学者归纳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大事简表(部分)。时期外交大事1950年代1950年,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同苏联结盟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970年代1971年,新中国重返联合国,恢复了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到1976年,中国与111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改革开放新时期1992年,中国派出首支成建制蓝盔部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正式成立2009年,金砖国家级导人在俄罗斯举行首次会晤——整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2019)》依据上表,提取一个主题并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提取的主题,论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参考答案1.A2.D3.D4.A5.A6.C7.C8.B9.A10.C11.B12.C13.D14.B15.D16.C17.A18.C19.(1)背景: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峙;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积极支持新中国的各项事业。(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意义:进一步改善了中国外交环境,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8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0.主题:新中国的外交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2分)阐述: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两大阵营的对立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包围,我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如周恩来总理积极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调整了对外政策,促成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和中日建交,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在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国家,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塔吊设备销售与现场安装指导服务合同(2025年)
- 体检检查法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智慧墓地开发与管理合作协议
- 内控培训之财务风险管理(企业培训课件)
- 《台体体积的计算》课件
- 14蜜蜂(课件)【知识精研】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 《长期经济增长》课件2
- 《饭店的量化管理》课件
- 3.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知识精研】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 2025至2031年中国密封型行程开关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实施计划方案
- 公司解散清算的法律意见书、债权处理法律意见书
-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
- 中华小厨神(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劳动人教版1
- 世界建筑史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水工隧洞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
- 《齐桓晋文之事》+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
- 善读无字之书(2023年广东中考语文试卷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 2024中智集团招聘重要岗位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八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文明之光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课获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