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绘本赏析与阅读指导 课件 项目二 绘本赏析_第1页
婴幼儿绘本赏析与阅读指导 课件 项目二 绘本赏析_第2页
婴幼儿绘本赏析与阅读指导 课件 项目二 绘本赏析_第3页
婴幼儿绘本赏析与阅读指导 课件 项目二 绘本赏析_第4页
婴幼儿绘本赏析与阅读指导 课件 项目二 绘本赏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婴幼儿绘本赏析与阅读指导新编21世纪职业教育精品教材适用于婴幼儿照护类专业231目录绘本初识绘本赏析绘本讲读4绘本指导项目二绘本赏析国外绘本赏析中国原创绘本赏析0102任务一中国原创绘本赏析一、《团圆》二、《别让太阳掉下来》三、《苏丹的犀角》四、《盘中餐》(一)作者简介《团圆》,余丽琼/文,朱成梁/图,明天出版社出版。余丽琼:1980年出生,安徽安庆人,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戏剧学艺术硕士。图画书作家、《东方娃娃》总编辑。著有《团圆》《小美的记号》《毛毛,回家喽!》《一块巧克力》等作品。曾获“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首奖等。朱成梁:1948年出生,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绘本创作者。作品有《一闪一闪的兔子灯》《灶王爷的故事》《虎头鞋》《团圆》《棉婆婆睡不着》《别让太阳掉下来》等。曾获“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首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年度图书(绘本)奖、第十四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BIB“金苹果”奖等。中国原创绘本赏析2.1一、《团圆》(二)内容简介《团圆》是中国原创绘本的重要作品,获得“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首奖,讲述了一个常年在外工作的父亲回家过年的故事。故事脉络:早起迎接爸爸—看到爸爸觉得陌生—爸爸送礼物—爸爸理发后的变化—好运硬币汤圆—和爸爸妈妈一起过年—好运硬币丢失和再次出现—爸爸离家,送给爸爸好运硬币……中国原创绘本赏析2.1一、《团圆》(三)绘本赏析1.艺术角度《团圆》的图画背景选自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其中以南浔镇最有特色。街的沿河一侧有长椅,廊屋沿河而筑,骑楼样式,屋与屋之间有拱门相隔,在长廊远远望去,数不清的拱门层层叠叠,美不胜收。通过绘本《团圆》的文图,感知小桥、流水、人家、拱门和瓦片建筑等,仿若身临其境,达到视觉和心灵的双重享受。中国原创绘本赏析2.1一、《团圆》(三)绘本赏析1.艺术角度本书以红色和黄色系为整体基调,红色是中国文化中的基本色,是欢乐、热情、朝气、活力和生命的象征,体现了中国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美好追求。而黄色则显现了温馨和暖意。它以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技法进行构图,从图画书的整体色彩来看,给人以温暖的感觉。“爸爸回来了”的那一页,红色的灯笼、爸爸红色的行李箱、妈妈的红皮鞋、毛毛的红色格纹裤、红黄相间的风车,在黄色系的砖瓦、小船、门框的背景下,更加美好温馨。“和爸爸一起包汤圆”的画面,黄底墙面,毛毛蓝色棉袄上调皮的红点和黄点,红色纸张的黄色福字,桌上的黄色烧鸡和红色水果,相互辉映,趣味盎然。中国原创绘本赏析2.1一、《团圆》(三)绘本赏析2.中国文化之美《团圆》展示了农历新年的画面,在朴实无华的文字和真实可感的画面中构建了平凡现实的生活图景。整本书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自然融于画面,大小读者在祥和愉悦的氛围中感知中国本土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画面是灵动的,中国味道是自然流淌的,同时,也为国外的大小读者打开一扇门,在文图中感知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原创绘本赏析2.1一、《团圆》(三)绘本赏析3.儿童视角绘本《团圆》对于儿童心理和活动的描绘出神入化。爸爸回来时,毛毛靠在门框,远远地观望,想爸爸却感到有些陌生,刻画了孩童的矛盾心理;爸爸抱毛毛时毛毛害怕地哭泣,和爸爸笨拙地掏出礼物时毛毛的开心,一哭一笑,对比鲜明,体现了孩童心理的转变,从抗拒到接受;大春炫耀的红包和毛毛心爱的好运硬币,透着纯真和童趣,仿若回到童年,感知伙伴又相爱又会相互“较劲”的画面;毛毛的好运硬币丢失,在雪地里大哭,拒绝爸爸的新硬币,到失而复得的惊喜,深刻地刻画了孩童的心理,有时在大人眼中或许只是一件“小事”,但在孩童心中却是一件“大事”,也启发着大读者能够静静地在一颦一笑中走进孩童的内心。中国原创绘本赏析2.1一、《团圆》(三)绘本赏析4.情感内核绘本的名称形象地描述了情感内核:团圆。许多小读者热泪盈眶,特别是留守儿童,绘本的情节引起了他们的情感共鸣。团圆中有亲情的传递,在中国文化中,父亲的爱,通常是深沉的,多以行动体现,绘本中爸爸买礼物、和毛毛一起贴春联、包汤圆、上屋顶、让毛毛骑在肩膀上观看舞龙等,从画面中扛起的是孩子,而引发读者内心的则是孩童对爸爸的信任和依恋,是爸爸对孩童的无声胜有声的爱与关怀。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爸爸的手臂上枕着毛毛和妈妈,睡眠中的他们面带笑容,彼此陪伴,那一刻,画面定格,时光静好。中国原创绘本赏析2.1一、《团圆》(三)绘本赏析4.情感内核团聚和分离构成了人生的旋律。故事以一枚硬币将情节推向了高潮,爸爸离开前,毛毛把那枚紧握了很久的暖暖的硬币放在爸爸的手心里,而爸爸不说话,用力地点点头,搂着毛毛不松手。文图的和谐搭配将这份分离的情感展示得淋漓尽致,孩童思念外出的父母,长大后在外地遥望家乡的父母,时光的温暖代代传递。中国原创绘本赏析2.1一、《团圆》(四)拓展赏析(1)《那只深蓝色的鸟是我爸爸》,魏捷/文,何耘之/图,明天出版社出版。(2)《喀哒喀哒喀哒》,林小杯/文·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中国原创绘本赏析2.1一、《团圆》(一)作者简介《别让太阳掉下来》,郭振媛/文,朱成梁/图,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郭振媛:童话书创作者,凭借作品《别让太阳掉下来》获得2019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图书(绘本)奖。朱成梁:1948年出生,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绘本创作者。作品有《一闪一闪的兔子灯》《灶王爷的故事》《虎头鞋》《团圆》《棉婆婆睡不着》《别让太阳掉下来》等。曾获“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首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年度图书(绘本)奖、第十四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BIB“金苹果”奖等。中国原创绘本赏析2.1二、《别让太阳掉下来》(二)内容简介《别让太阳掉下来》讲述了一群小动物为了不让太阳掉下来,发挥各自所长,用了捆、撬、托、顶、举、驼、抓等各种方式,最终把太阳“挖出来”的故事。故事脉络:太阳升起,小动物们在山坡玩耍—下雨躲在洞里—天晴,太阳出来—太阳往下掉—动物想尽各种办法阻止太阳往下掉—天黑了,动物们挖太阳……中国原创绘本赏析2.1二、《别让太阳掉下来》(三)绘本赏析1.儿童视角《别让太阳掉下来》是一本极具童真童趣的绘本。创作者采用了拙朴的画法,在画面上能清晰地看到笔触行走的痕迹,恰似孩童稚气的图画,凸显最原始质朴的童真;在一系列小动物角色的塑造上,其外形十分简单、圆润,颜色丰富。动物们的动作设计也童趣满满:鸟儿们用树藤捆起太阳,小猴子用长长的竹子撬起太阳,小松鼠用松果托起太阳,小牛倒立顶起太阳,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举起太阳,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驮起太阳,小猫想抓住太阳。这些动作精准表现了每种动物的特点,憨态可掬,而当太阳彻底掉下去了,小动物们又想挖太阳,尽显小动物们的孩童式的无畏。中国原创绘本赏析2.1二、《别让太阳掉下来》(三)绘本赏析2.艺术角度创作者以红色和金色作为主色调,画的是太阳,太阳与红颜色是相配的,太阳是金色的,作为背景的天空是红色的,既有了漆器的质感,也利于衬托出小动物的形象。首先,这两种颜色与作品本身要呈现的开心幸福的美学效果相关联;其次,这两种颜色既代表了白天,也代表了活力,并与代表黑夜的深色调形成巨大的反差和对比。动物角色被设置在令人印象深刻的红色和金色背景上,它们黑色、棕色或黄色的皮毛被点缀上各种鲜艳的颜色,既反映了儿童的喜好,也是对中国传统漆器艺术的致敬。以封面为例,其背景色采用了两分法,用山脊进行分割,金色的山坡与红色的天空,组成了封面的主色调。太阳和牛的彩色纹饰采用磨砂工艺,触摸的质感非常强烈。“太阳”二字与太阳的颜色相同,相互映照,一种和谐的艺术美感油然而生。中国原创绘本赏析2.1二、《别让太阳掉下来》(三)绘本赏析2.艺术角度《别让太阳掉下来》蕴含着质朴的民间艺术,小动物借用了民间玩偶的形象,猴子、小鸟、小猫取材于河南浚县的民间玩具,牛取材于陕西凤翔泥塑,袋鼠来自澳大利亚却穿着中国传统玩具常用色彩——粉红和石绿的波点衣服,洋溢着质朴的中国民间艺术趣味。中国原创绘本赏析2.1二、《别让太阳掉下来》(三)绘本赏析2.艺术角度在设计上,以方、圆、半圆来分割画面,其方圆形状的变化、景框构图、运动轨迹、透视方法,都深入参与了该绘本的叙事,生动展现了太阳东升西落的整个过程,以及小动物不让太阳掉下来的各种尝试。其中圆形来自漆器中的盘,方形来自漆器中的盒;太阳形象来自糯米团;圆形构图更关注太阳,方形构图更关注动物;水平运动呈现太阳的起落,垂直运动呈现动物的行动;动物们为留住太阳不落山的各种尝试在逻辑上的成立,来自儿童画中常见的透视方法。中国原创绘本赏析2.1二、《别让太阳掉下来》(四)拓展赏析(1)《一园青菜成了精》编自北方童谣,周翔/图,明天出版社出版。(2)《小石狮》,熊亮/文·图,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原创绘本赏析2.1二、《别让太阳掉下来》(一)作者简介《苏丹的犀角》,戴芸/文,李星明/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戴芸: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毕业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儿童绘本作者、译者、推广人。曾获第七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首奖,其代表作《溜达鸡》获得“小金狮杯”原创图画书2018年度排行榜TOP5。李星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本创作工作室,曾获中央美术学院毕业设计一等奖、天鹤奖国际创新设计大赛金奖、第七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首奖等。中国原创绘本赏析2.1三、《苏丹的犀角》(二)内容简介《苏丹的犀角》是中国原创绘本的重要作品,讲述了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白犀──苏丹的故事。故事脉络:儿时的苏丹和妈妈生活在非洲大草原—苏丹妈妈被偷猎者杀害—3岁的苏丹被送到捷克动物园—36岁时被送回非洲自然保护区—被锯掉犀角—晚年生活和美梦。中国原创绘本赏析2.1三、《苏丹的犀角》(三)绘本赏析1.创作背景世界上现存6种犀科动物,可通称犀牛。它们是:北白犀、南白犀、黑犀、印度犀、爪哇犀、苏门答腊犀。苏丹是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白犀,于2018年3月19日离世,《苏丹的犀角》围绕着苏丹传奇的一生展开。中国原创绘本赏析2.1三、《苏丹的犀角》(三)绘本赏析1.创作背景苏丹小时候曾目睹母亲被盗猎者杀害之后取走了犀角。苏丹3岁时,被捕获并送往捷克动物园,在那里度过了三十多年的岁月。2009年,北白犀在野外绝种。2010年,人们把36岁的苏丹和另外三只北白犀送回了非洲。识别苏丹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它的左耳上有一个很大的三角形缺刻,而且它的两个犀角顶端是平钝的,苏丹在肯尼亚的自然保护区度过了一生中最后的9年时光。中国原创绘本赏析2.1三、《苏丹的犀角》(三)绘本赏析2.艺术角度从文字角度,《苏丹的犀角》采用了浅显流畅并诉诸感觉的叙述方式,融合伏笔、铺排、象征、衬托、对照等文学技巧,以犀角为主线,情节起伏,引人入胜。第一次发生在大草原,童年的苏丹想着“有像妈妈一样的角该多好!”,当其刚有长出角的惊喜时,立即传出偷猎者“砰”的枪声,妈妈被偷猎者断角,苏丹在妈妈身边转了一圈又一圈,直到草原被夕阳染成红色;第二次发生在捷克动物园,苏丹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角终于像妈妈一样长,它在雪天兴奋地奔跑,仿若找回了儿时的快乐,却不小心被栅栏卡住断角,重新长出后退化成一个圈;第三次发生在非洲的自然保护区,苏丹回归了自然,它畅想着用自己的犀角建立领地,但是保护区的人为了防止偷猎者猎杀苏丹而先行锯掉了犀角。在苏丹的晚年,作为身份象征的犀角,不能和其身体完整地共存,读者在精简扼要中感悟情感的跌宕起伏。中国原创绘本赏析2.1三、《苏丹的犀角》(三)绘本赏析2.艺术角度从构图的角度,故事以三种色调表现苏丹一生跨越三个地域:一是橙红色的草原童年,以热烈的橙色象征温暖的母爱,而红色热烈而炙热,是生命壮烈的色彩,以草原和夕阳的红暗示苏丹妈妈的离世;二是蓝色的捷克动物园时期,蓝色是悲伤,是捷克寒冷的冬天,是苏丹在动物园丧失自由的悲伤,封面的设计便是以蓝色为底色,苏丹站在夕阳与星空下,看似美好,但翻开腰封,它却没有完整的角;三是黄绿色的肯尼亚自然保护区时期,淡淡的黄绿色凸显了苏丹躺在草地里晒太阳的慵懒和安逸,兼顾情感象征意义和客观事实。中国原创绘本赏析2.1三、《苏丹的犀角》(三)绘本赏析2.艺术角度从图文合奏的角度,创作者擅用对比、对照的手法与风格的转换来传达丰富的内涵。苏丹初到动物园,画面中黄色的光影宛如牢笼,配以文字:“这里没有妈妈。这里黑漆漆的,却看不到星星。这里有草,却闻不到泥土的气味。他的肚皮贴着冰冷的地面。”以对比的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官经验描述客观环境,同时传达角色的失落、惊惧、思亲和乡愁,散发说不出的孤寂、感伤;在故事的尾声,画面中童年色调的衬托,左页的飞鸟与大树,右页的落日和蹒跚的苏丹,以及苏丹与大树之间似近又远的距离,而粉色的夕阳则是梦境的颜色,传达苏丹想作为一只真正犀牛的美好夙愿:“每一只犀牛都是自己领地里的国王,而犀角就是他们的王冠”,图文合奏凝聚出刹那即永恒的意象。中国原创绘本赏析2.1三、《苏丹的犀角》(三)绘本赏析3.情感内核《苏丹的犀角》是一则真实的故事,以苏丹的真实经历和优美的表现手法回顾了他的一生,以主角的儿童心理与亲子关系为故事发展的主要脉络,以“断角”为线索,用色彩渲染感情。故事悲壮又凄凉,引发读者无尽的思考:对于濒临灭绝的生物应给予尊重;对于所有的生命和万物应给予尊重;对于生态保护和永续发展应采取适宜的行动。中国原创绘本赏析2.1三、《苏丹的犀角》(四)拓展赏析(1)《外婆家的马》,[英]谢华/文,黄丽/图,海燕出版社出版。(2)《帝企鹅》,刘媛/文·图,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中国原创绘本赏析2.1三、《苏丹的犀角》(一)作者简介《盘中餐》,于虹呈/文·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于虹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著有《盘中餐》《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国十二个传统节日——元宵节》等,曾获第五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首奖和第十二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中国原创绘本赏析2.1四、《盘中餐》(二)内容简介《盘中餐》是中国原创绘本的重要作品,其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讲述了一粒米的生命历程。故事脉络:云南山里的梯田—准备稻种—照顾秧田—收割和晾晒—碾米—节日庆祝。中国原创绘本赏析2.1四、《盘中餐》(三)绘本赏析1.中国元素《盘中餐》是一本满载中国元素的图画书,它选择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秀美迷离、变化万千的元阳梯田作为创作背景。元阳梯田位于云南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勤劳耕作留下的杰作,是哈尼族人1300多年来生生不息“雕刻”的山水田园风光画。中国原创绘本赏析2.1四、《盘中餐》(三)绘本赏析1.中国元素故事从家喻户晓的唐诗《悯农》中开启,将中国最传统的水稻种植和加工方式等农耕文化通过画面呈现出来:平整梯田、浸泡稻种、播撒秧田、水田插秧、稻株成长、开花结穗、收割脱粒、碾谷成米、饭桌庆丰等,诗性与写真、历史与现实、朴实与厚重、文化与传承跃然纸上。中国原创绘本赏析2.1四、《盘中餐》(三)绘本赏析1.中国元素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盘中餐》对二十四节气中与稻米紧密相关的雨水、惊蛰、清明、立夏、小满、大暑、立秋、秋分、寒露、霜降等10个节气,进行了精准的文字表述和精美的图画表达。如“雨水”松土,“惊蛰”播种,“清明”长叶,霜降人们吃上香喷喷的新稻米,展现了稻谷的一生。中国原创绘本赏析2.1四、《盘中餐》(三)绘本赏析2.艺术角度《盘中餐》采用水彩和写实相结合的画法,将中国传统的稻作文化用精细唯美的画面表现出来。开篇就以近乎写实的油画,由近及远的层层晕染,铺开云南远山青黛之间、山雾氤氲之下的梯田之美,每一个场面都描绘得十分真实而精细,嗷嗷待哺的小燕子、悠闲畅游的老水牛、神情专注的耕作者、稻谷的香气和哈尼族的“长街宴”等,仿若身临其境般领略农耕文化。画面至真至美,彰显着元阳梯田之美,哈尼族民俗民风之美和大自然植物动物之美。中国原创绘本赏析2.1四、《盘中餐》(三)绘本赏析2.艺术角度在图文合奏上,作者通过跨页来展现农耕场景,采用组合式布局来呈现稻作工序,二十四节气作为时间线索和叙事脉络贯穿全书,场景之外的文字和小图既准确严谨又不失灵动和童趣。通过文图的创造性融合,既突出了故事的主题,又充满艺术美感和人文气息。中国原创绘本赏析2.1四、《盘中餐》(三)绘本赏析3.情感内核《盘中餐》将稻谷的常识认知融入场景的描绘,将自然的观念融入日常生活,在祖祖辈辈传递至今的农田劳作中,读者感受着与土地的休戚相关及血脉相连、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传递着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中国原创绘本赏析2.1四、《盘中餐》(四)拓展赏析(1)《安的种子》,王早早/文,黄丽/图,海燕出版社出版。(2)《树王》,大吴/文·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中国原创绘本赏析2.1四、《盘中餐》中国原创绘本创作之“儿童性”叙事1.契合儿童的“明天性”心境,实现真善美教育活态化2.引导儿童在做游戏中收获创造力3.情节设置实现儿童游戏与同戏4.创意设计充分考虑隐性与显性要素5.聚焦儿童“最近发展区”,做好兴趣点激活与衔接的设计中国原创绘本赏析2.1拓展阅读任务二国外绘本赏析一、《迟到大王》二、《玛德琳》三、《野兽国》四、《小房子》(一)作者简介《迟到大王》,[英]约翰·柏林罕(文/图),明天出版社出版。约翰·柏林罕:(也译作约翰·伯宁罕),1936年出生于英国,12岁进入夏山学校就读,20岁进入伦敦中央艺术学校,正式习画。他曾两度获得英国绘本界最高奖项:凯特·格林纳威奖。柏林罕不喜欢教条和束缚,他的作品“交织着现实与幻想之趣”,他总能发觉孩子们心底的秘密,并尊重他们各种奇思妙想。柏林罕也被誉为最了解想象力的图画书作家,通过自己的作品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丰富色彩、热情的世界,同时伴随着挖苦、讽刺的幽默趣味,深受世界各地的年轻读者喜爱。国外绘本赏析2.2一、《迟到大王》(二)内容简介《迟到大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因为各种奇遇迟到的故事。故事脉络: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走路去上学—被鳄鱼咬住书包—迟到—被老师罚写三百遍—遇到一只狮子—他爬到树上—迟到—被罚写四百遍—被罚站在墙角—走路上学—巨浪打来—迟到—被罚写五百遍—被关在教室里—走路上学—什么事也没发生—老师被大猩猩抓到屋顶上—走路去上学。国外绘本赏析2.2一、《迟到大王》(三)绘本赏析1.内容角度《迟到大王》讲述了一位叫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的男孩走路上学,每次遇到各种奇怪事情导致迟到,而每次他的解释老师都不相信的故事。故事风趣幽默,诙谐中还有些许感慨。故事的节奏性特别强,重复式的叙事结构,表述逻辑和语言叙述也是重复的,这种“反反复复”恰到好处地为故事的结尾进行了铺垫。国外绘本赏析2.2一、《迟到大王》(三)绘本赏析2.艺术角度从图画的角度,约翰·柏林罕展示了一个色彩对比强烈的世界。创作者用简单的线条来描绘一个没有色彩的世界。通过这种鲜明的对比,凸显了孩童内心情感的起伏,使得图文合奏更有冲击力。国外绘本赏析2.2一、《迟到大王》(三)绘本赏析2.艺术角度在人物塑造上,一个是无名老师,约翰·柏林罕运用了符号化的方法塑造了一个鲜明的老师形象:身穿博士服,头戴博士帽,狮子一样的鼻子,鳄鱼的眼睛和大大的嘴巴,拿着手杖。一个古板、教条的形象呼之欲出。另一个是小男孩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他瘦小模糊,时常是一个侧影,无法看清楚五官。两个人物在视觉上一大一小,一强一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反差。国外绘本赏析2.2一、《迟到大王》(三)绘本赏析2.艺术角度在设计上,注重细节的传达。读者可以在探秘中获得更多的乐趣。约翰·柏林罕的作品之所以吸引孩子,是因为他的作品从来不会居高临下地对孩子说话,而是把孩子放在叙事中心。在他的笔下,孩子们随时都在进行欢乐有趣的探索。国外绘本赏析2.2一、《迟到大王》(三)绘本赏析3.价值内核《迟到大王》表现了两个不同的世界:孩子的世界属于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色彩斑斓的天空、广阔丰饶的大地,在他们眼里一切都是新奇的;而成人的世界却是狭小的——苍白的墙壁和没有生命的课桌,缺乏色彩、幻想力和生命力。儿童鲜活、开放、好奇、探索、渴望自由、充满想象力,而成年人则呈现更多的规则、教条和控制。国外绘本赏析2.2一、《迟到大王》(三)绘本赏析3.价值内核该绘本启发读者更多的思考——如何处理成人和儿童的冲突,如何促进儿童更好地成长。故事的结局中老师被大猩猩抓到了屋顶,寓意深刻,颇有大智慧,而文末,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依然脚踩大地,迎着初升的太阳“去上学”。国外绘本赏析2.2一、《迟到大王》(四)拓展赏析(1)《莎莉,离水远一点》,[英]约翰·伯宁罕/文·图,宋珮/翻译,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2)《和甘伯伯去游河》,[英]约翰·伯宁罕/文·图,林良/翻译,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国外绘本赏析2.2一、《迟到大王》(一)作者简介《玛德琳》,[美]路德维格·贝梅尔曼斯(文/图),柯倩华/翻译,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路德维格·贝梅尔曼斯:1898年出生于奥地利,一生创作了13本绘本,其中《玛德琳》获得凯迪克银奖,《玛德琳的救援》获得凯迪克金奖。国外绘本赏析2.2二、《玛德琳》(二)内容简介《玛德琳》是系列图书中的第一本,讲述了一个叫玛德琳的小女孩得了盲肠炎的故事。故事脉络:巴黎的老房子里住着12个女孩—她们每天过着各种有规律的生活—玛德琳大哭—送医院治疗—克拉菲老师带着女孩们看望玛德琳—回家后11个女孩大哭,也想得盲肠炎—晚安。国外绘本赏析2.2二、《玛德琳》(三)绘本赏析1.艺术角度封面上有12个穿着一模一样黄色衣服的小女孩,最突出的是回眸一笑的红头发小女孩,她就是我们的主角——玛德琳。绘本中对于玛德琳的角色设计,为整个故事埋下了伏笔:一个特立独行、时而尊重秩序感时而又有点叛逆、在规则中追求自由的小女孩。她会规规矩矩地和其他11个小女孩一起吃饭、刷牙、睡觉、散步。但她不怕老鼠,对着老虎“喵——”,比任何人都懂得如何让克拉菲老师吓昏倒。幽默诙谐的画面和角色动作的设计,与文字相互融合,增加了绘本的叙事性、趣味性和连续性。国外绘本赏析2.2二、《玛德琳》(三)绘本赏析1.艺术角度提及叙事,《玛德琳》按照时间线索,构建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修道院、修女、在修道院成长的孩子、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还有成长路上的“磕磕绊绊”。画面节奏整齐又有变化,淡黄色的基调中融合了黄、白、黑三色,巴黎爬满常青藤的老房子规矩齐整、温馨淡雅,烟囱中螺旋上升的烟雾增加了些许的趣味性;图中的克拉菲老师头戴黑色头巾,身穿黑色长袍,与或黄色、或白色衣着的12个小女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差;外景则摒弃了淡雅色调,转换为多姿多彩的基调,或绿或紫或棕或五彩缤纷,通过颜色的变化推动故事节奏的变化和发展,沉浸式地将读者带入故事之中,在不断的翻页中感受巴黎的日落月升和晴雨变化。国外绘本赏析2.2二、《玛德琳》(三)绘本赏析2.文化融入故事的创作背景源于作者的一次经历:1938年,他在法国度假,不幸遭遇一场车祸,转到医院住院休养,医院里的修女及邻房的小女孩给了他很多灵感。在绘本《玛德琳》中,不同的画面融合了巴黎的不同景点,埃菲尔铁塔、巴黎歌剧院、旺多姆广场、巴黎圣母院、卢森堡公园、圣心大教堂、杜乐丽花园、卢浮宫等。小读者跟随着“玛德琳”,走向法国文物古迹、世界遗产、文学文化地标建筑。他们小小的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绘本可以,通过眼看耳听,感知世界,感知不同的文化。国外绘本赏析2.2二、《玛德琳》(三)绘本赏析3.儿童视角《玛德琳》从儿童角度出发创作,画风拙朴,如同孩子的涂鸦,深受儿童的喜爱。一方面,儿童喜欢绘本中的很多细节:排队吃饭、散步、滑冰、抓老鼠、对老虎示威、给朋友展示肚子上的疤痕等,和儿童自身的生活相同又有不同,在相同中会心一笑,在不同中惊奇感慨;另一方面,儿童喜爱12个小女孩的表情和动作变化,背后蕴含着儿童的情绪和情感;看望玛德琳回去后,11个小女孩或抱胸或叉腰或手放背后,抗拒刷牙的画面,在趣味盎然中用行动表达着自己的抗争和渴望。无论大读者还是小读者,或会心一笑或捧腹大笑,自然又真实。国外绘本赏析2.2二、《玛德琳》(三)绘本赏析4.情感内核在不断品读中,感知《玛德琳》,有种直抵静谧之处的理性低语。它是理性的,循规蹈矩的文字、规整的画面、规律的生活、角色的着装、对称的设计等,无一不展示着规则和约束;它又是感性的,借由“玛德琳”的角色,通过她与其他孩子的不同描绘,在秩序感中,与其说是一种“破坏感”,更恰当地说,应是一种“包容感和温馨感”;它还是隐喻的,隐喻了儿童爱玩和追求自由的天性,收尾处对“日常常规生活”的小抗拒,诠释了儿童天性的小小释放,以及在一板一眼的秩序中对自我的渴望和期待。国外绘本赏析2.2二、《玛德琳》(四)拓展赏析(1)《玛德琳的救援》,[美]路德维格·贝梅尔曼斯(文/图),商周/翻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2)《田鼠阿佛》,[美]李欧·李奥尼/文·图,阿甲/翻译,南海出版社出版。国外绘本赏析2.2二、《玛德琳》(一)作者简介《野兽国》[美]莫里斯·桑达克(文/图),宋珮/翻译,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莫里斯·桑达克,1928年出生于美国纽约,著名的作家以及儿童插图画家,被誉为“图画书开始以来伟大的创作者”。《野兽国》《午夜厨房》《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桑达克最著名的绘本三部曲,其中1963年出版的《野兽国》获得凯迪克金奖和国际安徒生奖,2012年桑达克辞世时《纽约时报》评价他:桑达克最杰出的成就,在于他开创了“童书的成长时代”。国外绘本赏析2.2三、《野兽国》(二)内容简介《野兽国》被誉为“美国第一本承认孩子具有强烈情感的图画书”,用简单的语言和丰富的画面讲述了小男孩迈克斯与母亲“抗争”的故事。故事脉络:迈克斯与妈妈大闹一场—没吃晚饭被关进自己的房间—房间长出树,变成野外的世界—迈克斯驾着小船出发—到达野兽国—当国王—开闹—离开野兽国—回到家里—热饭等着他。国外绘本赏析2.2三、《野兽国》(三)绘本赏析1.艺术角度桑达克出色地利用色彩、形式和构图表达了小男孩丰富而深刻的感受。在角色的塑造上,迈克斯是尖锐的,身穿狼皮外套,耳朵、胡须、手指头、脚趾头都是尖尖的,而野兽则是圆乎乎的,随和、具有曲线美,即使尖尖的爪子和头上的角,也是磨圆的新月形。而一个颇有意味的安排是当文中描述迈克斯和他妈妈吵架时,图画中却没有妈妈,评论家认为不显示是合理的,因为其出现会打乱整本书散发的情感气息。国外绘本赏析2.2三、《野兽国》(三)绘本赏析1.艺术角度在《野兽国》中,桑达克还用了不同类别的阴影表现不同程度的能量。在恶作剧的画面中,迈克斯的影子采用断开的线描绘,而其他则用交叉的线描绘,从而形成了许多细小、封闭且稳固的方格子。通过这种影线的勾绘,反射出迈克斯的动和其他事物的静。在和野兽们的狂欢中,亦是如此,但随着事件的进展,迈克斯交叉影线越来越多,画面展示的是活力充沛的动作,影线却营造出梦幻般奇妙的静态。国外绘本赏析2.2三、《野兽国》(三)绘本赏析2.价值内核《野兽国》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但也涉及愤怒、安全感、大人和孩子之间的权力关系。五个简洁的文字“还是热的呢”收尾,触动读者内心,意味深长,无论孩子怎样调皮捣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