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东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2024年临沂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一轮模拟试题
语文试题卷
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一别琅琊已千年,再见盛世是沂州"。春节期间,位于临沂河东的琅琊古城着实火了一把,一个景点带动了一座城。下面是小东同学游览琅琊古城之后的感受,请阅读并帮助她完善内容。
甲辰龙年春节前夕,琅琊古城正式开城迎客,为临沂市再添文旅新地标。夜幕降临,琅琊古城华灯绽放、璀càn绚丽。一座座雕梁画栋的建筑,一个个(独具匠心/独辟蹊径)的牌匾,一声声烟火市井的叫卖,一场场目不暇接的演艺……①这些景象,使人在不知不觉间,已体验入梦千年的穿越。据悉,琅琊古城以《七梦》②为主题,布局七大梦幻场景,让游客如同步入一幅三千年临沂的全景画卷。同时,又以“七寻”③,融入七大精彩玩法,带领游客感受立体沉jìn式演艺,探寻琅琊古今,享互动乐趣,换盛装穿越,品山东美食,购当地文创,乘趣味研学等,具有丰富的(内容/内涵)。在这里,琅琊不再是古老的文化,而是身临其境的体验;琅琊不再是遥远的名字,而是(触手可及/指日可待)的景观。走进琅琊古城,一片欢乐景象。一幕幕琅琊大剧,引人入梦;④一场场精彩演艺,轮番上演;满城灯火璀璨,年味十足。(截止/截至)今天,琅琊古城日均接待游客约3万余人,其中外地游客占比70%,省外游客占比40%。
1.文中有两个字暂用拼音代替,两个加点字不确定读音。请你选出正确的一项()
A.灿yé浸chéngB.璨yé进shèng
C.璨yá浸shèngD.灿yá进chéng
2.上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四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处是()
A.①B.②C.③D.④
3.文段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琅琊古城日均接待游客约3万余人,其中外地游客占比70%,省外游客占比40%。
4.文中括号内词语依次选择正确的一项是()
A.独辟蹊径内含指日可待截止
B.独具匠心内涵触手可及截至
C.独辟蹊径内涵指日可待截止
D.独具匠心内含触手可及截至
【答案】1.C2.B
3.删去“约"或“余”4.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璀璨:cuǐcàn,光明灿烂。
琅琊:lángyá,地名。
沉浸:chénjìn,(动)浸入水中,常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盛装:shèngzhuāng,正式而华丽的服装。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的正确使用。
“七梦"作为一个主题,应该用双引号,书名号用于书的名字,故将此处“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语义重复,将“约”或“余"去其一即可。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第一空:独具匠心:在技巧和艺术构思上有创造性。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新方法。这里形容牌匾有创造性,故用“独具匠心”;
第二空:内容:指事物所包含的实质性事物。内涵:一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禀;二指内在的涵养。这里指当地文创内在涵养丰富,故用“内涵";
第三空:触手可及:指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形容距离极近。指日可待:指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这里形容琅琊这个景观我们可以接触到,就在我们身边,故用“触手可及”;
第四空:截止:表示到某个时间停止,强调的是“停止"。截至:表示停止于某个时间,但并不意味着结束,后面的事情仍可继续。这里指到今天为止,后面还可以继续。故用“截至”;
故选B。
5.游古城,读名著,谈感悟。请帮助小东同学完成下列内容。
(1)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阅读过很多的书籍,也会在书中主人公的引领下成长。请根据表格提示,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篇目具体事例“我"的成长
《朝花夕拾》他“我”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①_________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________终于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归到战斗的行列。
A.瞻仰烈士公墓,思考“生命的意义"。
B.在艰苦的环境下写了小说,小说即将出版的消息传来。
C.让“我”认识到生活中要不拘小节,为人正直。
D.让“我"认识到做学问要一丝不苟,寻根问底。
(2)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曲折坎坷而又丰富多彩的。请以《简·爱》为例,说一说作品中的简·爱是如何在命运的坎坷中获得心灵的成长的。(要写出人物、情节、结果)
【答案】(1)①.D②.B
(2)示例:《简爱》中简爱在盖茨海德府受舅妈的虐待,被关进恐怖的红房子里,这让她有了自强、倔强不屈的精神;在洛伍德学校受尽了苦难,穿不暖,食不够,还要受到勃洛克赫斯特的大肆诋毁,这让她养成了坚强的性格。在桑菲尔德府,简爱找到了真爱,可婚礼受阻时,毅然离开了所爱之人,可见她勇于追求幸福时也维护自己的尊严。简爱就这样从一个孤苦伶仃的受虐小女孩成长为自由、独立且幸福的强大女性。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内容理解和概括。
第一空:由《朝花夕拾》中的具体事例“他为‘我’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可知,这描述了一位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严谨态度和对学问的认真指导。这样的行为无疑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做学问应该一丝不苟,寻根问底。因此,这一事例对应的成长启示应该是与做学问的态度和方法有关的。在给出的选项中,D选项“让‘我’认识到做学问要一丝不苟,寻根问底"正好符合这一点。所以,此空应选D。
第二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具体事例“终于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归到战斗的行列”描述了主人公在经历了挫折或困难后,找到了新的战斗方式和动力。这不仅是主人公个人成长和变化的体现,也反映了他在逆境中坚持和奋斗的精神。从给出的选项中,A选项“瞻仰烈士公墓,思考‘生命的意义’"虽然与主人公的精神成长有关,但更侧重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而非直接描述他如何重新回归战斗。而B选项“在艰苦的环境下写了小说,小说即将出版的消息传来”则直接反映了主人公在艰难环境下找到了新的战斗方式——写作,并准备将这一成果投入战斗。因此,B选项更符合这一事例所体现的成长和变化。所以,此空应选B。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和概括。本题要求以《简·爱》为例,分析简·爱如何在命运的坎坷中获得心灵的成长。这需要对《简·爱》的主要情节、人物特点以及作品主题有深入的理解。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女主角,她从小历经磨难,遭受舅妈的虐待、学校的冷酷以及社会的偏见,但她凭借自己的坚韧不拔和自强不息,最终成长为一个独立、自由、坚强且拥有幸福的女性。本题要求通过具体的情节和结果来展示简·爱的心灵成长过程。
示例一:在《简·爱》中,简·爱在舅妈家遭受虐待,被关进红房子,这是她心灵成长的起点。面对冷酷与不公,她学会了自我保护和反抗,这种自强精神为她日后成为独立女性奠定了基础。在洛伍德学校,她忍受了贫困和偏见,但正是这些苦难锻炼了她的意志,使她更加坚强。这些经历让她明白,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赢得尊重与幸福。
示例二:简·爱在桑菲尔德府找到了真爱,但当婚礼受阻时,她选择了离开罗切斯特。这一决定体现了她对尊严的坚守和对幸福的追求。在流浪的日子里,她经历了种种磨难,但她从未放弃过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最终,她回到罗切斯特身边,此时的她已不再是那个孤苦无依的小女孩,而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和幸福生活的强大女性。
6.为给初中生活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小东班级决定举行“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为主题。
(1)了营造活动氛围,准备在主席台两边张贴一副对联。请你根据上联,拟写下联。
上联:韶光悄然如流水
下联:
(2)策划组决定在活动结束后,制作一本《班史》,为初中三年的青春时光留下一份永久的记忆。作为策划组的成员,小东请你为《班史》设计三个板块,用四字短语命名,并以第一板块为例,注明板块的内容。
板块一:_________
板块二:班级大事
板块三:班级素描
内容:_。(不超过20个字)
【答案】(1)未来宽阔似海洋
(2)①.班级留影或班级照片②.内容包括学习、生活、班级活动等体现学生活动的照片。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对联。拟写对联时应注意: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④平仄相对,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这里要围绕离别之际,“岁月如歌”主题班会活动来写。
分析上联“韶光悄然如流水”,“韶光”是表示时间的词,“悄然"是形容词,“如”可对“似"像”,“流水"是名词。据此可对:岁月荏苒似浮云;未来宽阔似海洋等。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活动版块的设计。活动板块主题要清楚,即“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要紧扣班级。
例如:①班级剪影:班级照片,包括学习、生活、班级活动等;
②成长足迹:记载班级大事,展示班级的成长历程;
③成员寄语,同学们的祝福,对未来的展望等。
三个板块有名称,板块内容与板块名称相符即可
7.游琅琊古城,感受神州风光。小东在游览古城时发出如下感慨,请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自然无字书,山水案头文。欧阳修说:“①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让我们追随古代文人墨客,踏上亲近自然的旅程:随孟浩然望洞庭,感受“②_________,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磅礴气势;随陶渊明看南山,体会“山气日夕佳,③______"(《饮酒》)的悠长韵味。“④_______,_________”(《望岳》)是杜甫遐想的泰山登顶感受;“⑤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是王维勾勒的边塞壮美晚景;“枯藤老树昏鸦,⑥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描绘的他乡独特秋景。我们在诗的行走中,寻找精神的远方。
【答案】①.醉翁之意不在酒②.气蒸云梦泽③.飞鸟相与还④.会当凌绝顶⑤.一览众山小⑥.大漠孤烟直⑦.长河落日圆⑧.小桥流水人家⑨.古道西风瘦马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翁、蒸、凌、漠、圆、瘦"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阅读与鉴赏。(44分)
(一)(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山农家
(唐)顾况①
板桥②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③焙茶④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释】①顾况:唐代诗人,提倡质朴诗风。其诗清新自然,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②板桥:横跨山溪的木板桥。③嗔:责怪、埋怨。④焙茶:用微火烘烤茶叶,使返潮的茶叶去掉水分。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按走访顺序,选取了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等镜头。
B.“莫嗔”二字,从山农请客人不要责怪被烟熏的口吻中,表现了山农的爽直性格。
C.诗人写出了亲自参加山乡养鸡、焙茶、晒谷等劳动的感受,表达了对劳动的喜爱。
D.“却喜"二字,道出了山农对雨后天晴,能翻晒谷子的喜悦。
9.请用立体的画面描绘出“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的图景。
【答案】8.C9.“板桥人渡泉声”,画的是山农家近旁的一座板桥,桥下有潺缓的山泉流过,人行桥上,目之所接,耳之所闻,都是清澈叮咚的泉色水声。诗中有画,这画便是仿佛能听到泉声的有声画。“茅檐日午鸡鸣”,写的是在温煦的阳光下,茅檐静寂无声,场院里只传出几声悠长的鸡鸣。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和赏析。
C.诗中并没有提及诗人亲自参与养鸡、焙茶、晒谷等劳动,而是描述了他观察到的农家生活场景,表达了对农家生活的欣赏和喜爱,而非亲自参与劳动的感受。所以此选项有误。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
首先,诗人以“板桥人渡泉声"起笔,通过描绘人们走过板桥时,泉水淙淙作响的声音,创造了一个富有动态的画面。这里的“泉声”不仅增添了诗歌的听觉效果,也使得原本静谧的山村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接着,“茅檐日午鸡鸣"一句,诗人又描绘了太阳高照,茅檐下鸡鸣声声的场景,这里的“鸡鸣”声音再次打破了山村的静谧,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然而,这些动态的声音和画面,却并非为了强调山村的热闹与喧嚣,反而更加凸显了山村自然环境的清幽和生活环境的宁静、闲适之美,让人如临其境。诗人通过描绘这些动态元素,以动衬静,使得山村的静谧与和谐更加深入人心。同时,这两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一个宁静、闲适、充满生机的山村生活场景,让人感受到他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与热爱。总的来说,“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这两句诗,通过以动衬静的手法,巧妙地展现了山村自然环境的清幽和生活环境的宁静、闲适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魏文侯①使乐羊伐中山②,克(),以封其子击③。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名叫魏斯。②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③击:魏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
10.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的“私”是偏爱的意思。
B.“闻寡人之耳者"的“闻”是“使……听到"的意思,使动用法。
C.“期年”是满一年的意思。
D.“皆朝于齐"是宾语前置句,和“战胜于朝廷”的句式一样。
11.在【乙】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其则B.之而C.其而D.之则
12.【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划出。
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14.同是为了达到说服他人的目的,【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任座、翟璜三人所采取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答案】10.D11.B
12.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13.①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②刚才任座言辞正直,我才得以知道。
14.示例一:我更喜欢邹忌所采取的方法。因为邹忌是以自己切身体验进行类比(设喻说理),这样既亲切自然,又委婉含蓄,使人容易接受。
示例二:我更喜欢翟璜所采取的方法。因为翟璜先肯定对方是仁君,然后再指出仁君的做法,这样能让对方更容易接受意见。
示例三:我更喜欢任座所采取的方法。因为任座直言不讳,勇于谏言。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D.“皆朝于齐”和“战胜于朝廷"的句式一样,都是状语后置句,而不是“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皆于齐朝"于朝廷战胜”;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和内容理解。
“其"做代词时,可以翻译为“__________________,他(她、它)或他(她、它)们”,但是一般做主语;“之"做代词时,代替人或事(只用作宾语),结合“克()”可知,这里需要一个宾语,故选“之";
结合“使翟璜召任座()反之”的翻译“派翟璜速召回任座"可知,括号里填写表承接关系的连词,不翻译。“则”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便”“那么"(多单用);“而”连词,表承接时不翻译。故选“而";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
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国君攻克中山,不将它封给弟弟,却分给儿子,怎么能称得上仁德呢?
“不以封君之弟”和“而以封君之子"句式相似,在“不以”和“而"前面分别断句;“何”是疑问代词,引领句子,在“何"前面断句;
故断句: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完整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省略句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
①面刺:当面指责面,当面。刺,指责,议论。受:给予,付予。上赏:上等赏赐。
②向:之前的。直:正直。是以:因此。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开放性试题。
结合三个人不同的劝谏方式,结合内容表述原因,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1:我更喜欢邹忌所采取的方法。邹忌先叙述了自己家中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及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样以事设喻,以小见大,委婉规劝,启发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齐王猛醒、纳谏,其劝谏方式委婉含蓄,使人容易接受。
示例2:我更喜欢任座所采取的方法。根据乙文“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运用反问,有气势,直接点明国君攻克中山,不将它封给弟弟,却分给儿子不能称得上仁德,直言不讳,勇于谏言,勇气可嘉。
示例3:我更喜欢翟璜所采取的方法。根据乙文“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可知,翟璜先肯定对方是仁君,再说国君仁德,臣子才可能正直,刚才任座言辞正直,间接点明“国君仁德”,使国君容易接受,让其(国君)明白自己行为不妥之处,进而“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点睛】参考译文:
【甲】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谁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使我听到的,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乙】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战胜中山国后,封给儿子魏击。魏文侯问群臣:“我为君如何?"大家皆回答:“你是仁德的国君。”任座说:“国君攻克中山,不将它封给弟弟,却分给儿子,怎么能称得上仁德呢?"魏文侯大怒,任座快步走离开。魏文侯再问另一位大臣翟璜。翟璜回答:“国君是仁德的君主啊!”魏文侯再问:“你怎么知道?"翟璜回答:“臣听说只有国君仁德,臣子才可能正直。刚才任座言辞正直,我才得以知道。”魏文侯大悦,派翟璜速召回任座,亲自下堂迎接他,待作上宾。
(三)(11分)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68分钟的片长、半个多世纪的叙事跨度。最近,正在热映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引发关注。一边是总票房突破8亿的“叫座”,一边是在网上掀起唐诗热的“叫好”,甚至还带动了相关唐诗书籍的销售。
材料二:
①《长安三万里》以诗人高适的回忆为线索,带着观众一起梦回大唐,呈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等数十位大唐“顶流"诗人的群像。观众在“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中感受繁华都市,也在“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穿行大漠边塞;一起在江城五月的黄鹤楼共赏玉笛飞声,也在烟花三月一同徜徉锦绣扬州。有网友评价说:“这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浪漫。”
②这种浪漫,包含中国式的视觉表达和审美理念。电影里,李白吟诵《将进酒》的片段被许多观众津津乐道。倏然间出现飘逸的白鹤、激荡的江浪、璀璨的银河,上天入海、自由驰骋,诗仙的想象力通过先进的光影技术展现出来,带来视觉的享受,也蕴含辽阔的诗心。除此之外,电影中还以古画、水墨、炭笔等不同方式展开故事情节,传递出了独特的东方意境和美学观念。将最新的动画技术和中国美学相结合,呈现出唐代诗词中恢宏自信的气度和内涵,能让更多人体验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③这种浪漫,离不开古典诗词的魅力和意蕴。据统计,《长安三万里》中出现了48首诗词,有小朋友们能跟着背诵的《静夜思》《春晓》,也有《燕歌行》《蜀道难》等流传千古的名篇。但真正让很多人潸然泪下的,是当流放的船舶行至古白帝城,接到特赦令的李白大喊出的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小时候背的诗,是长大后才懂的人生”。儿时课本上一知半解的“全文背诵”,或许只有体会过人生百种况味,才真正读懂此中真意。短短几行文字,能穿越千年时光,让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动容,其间蕴含的追寻理想、不畏艰险、积极乐观等精神气质力透纸背、历久弥新,这正是中国诗歌文化的魅力所在。
④这种浪漫,源于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连续性。长安是一个地名,也是浓缩着许多人人生追求和家国情怀的文化符号。影片中,我们随着高适三次进入长安,领略了长安城的繁华,也见证了长安城在战乱中被毁于一旦,油然而生“国破山河在”的悲情。可是,长安真的在战火中消失了吗?当电影片尾各地方言诵读“长安"相关诗歌的声音响起,我们就已经知道了答案:长安从未远去。千年之后,_____________。我们已不复得见物理上的唐代长安城,但仍然可以毫无阻碍地感受李白、高适在诗句中的澎湃情感,使用和他们一样的语言和文字沟通、创作,正如电影中所说:“诗在,书在,长安就在”。
(选自2023年7月20日《人民日报评论》,有删改)
材料三:
文化自信,既存在于余韵悠长的深厚积淀中,也活跃在紧跟时代的创新表达里。无论是《长安三万里》还是《大圣归来》《大鱼海棠》,无论是《唐宫夜宴》还是《只此青绿》,火爆秘诀无他,唯有用走心换得真心、以创新迎来热潮。用电影、舞蹈等多种形式承继好、表达好这种中国式浪漫,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种有益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资源宝库,只要用心探索、呈现,必能打动人心。恰如高适的那句诗所云:“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正是:光影婆娑梦回长安,诗句连绵千年浪漫。
(选自百度百科《长安三万里》词条,有改动)
15.综合三则材料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材料一简述《长安三万里》热映现状,简述事件,引入话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B.材料二中划线句运用引用论证,引出“这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浪漫”的观点。
C.“这种浪漫"包含视觉表达和审美理念,源于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连续性。
D.文章采用逻辑顺序,层层深入,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向我们论证了《长安三万里》所传达出的中国人独有的“浪漫”,这一“浪漫”基于文化自信。
16.阅读材料,简要概括《长安三万里》在网上掀起唐诗热的“叫好"原因。
17.结合材料三,说说《长安三万里》中的“文化自信”表现在哪些方面?
18.《长安三万里》的成功激发了国人爱国意识,唤醒了文化传承意识,作为一名中学生,请你结合自身情况简要说明你将如何传承中华文化(60字以内)。
【答案】15.C16.①包含中国式的视觉表达和审美理念。②离不开古典诗词的魅力和意蕴。③源于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连续性。
17.①存在于余韵悠长的深厚积淀中,也活跃在紧跟时代的创新表达里。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要用心探索、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
18.1认真学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阅读经典书籍、参加课程教育或文化讲座等活动,深入理解并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精神内涵。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C.有误,结合材料二第③段“这种浪漫,离不开古典诗词的魅力和意蕴"、④段“这种浪漫,源于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连续性”可知,选项表述不完整;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结合材料二第②段“这种浪漫,包含中国式的视觉表达和审美理念。电影里,李白吟诵《将进酒》的片段被许多观众津津乐道"、第③段“这种浪漫,离不开古典诗词的魅力和意蕴”、④段“这种浪漫,源于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连续性"可直接作答。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结合材料三“文化自信,既存在于余韵悠长的深厚积淀中,也活跃在紧跟时代的创新表达里”“用电影、舞蹈等多种形式承继好、表达好这种中国式浪漫,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种有益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资源宝库,只要用心探索、呈现,必能打动人心”概括可得:①存在于余韵悠长的深厚积淀中,也活跃在紧跟时代的创新表达里。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要用心探索、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主观表达。结合自身情况简要说明自己将如何传承中华文化,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自觉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用心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并呼吁号召身边人一起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四)(14分)
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向南
①那一年七月,苏轼必须继续向南。
②眩怀丧魄,他这样形容自己从大陆渡向海岛的感受。烟波浩渺,水天苍茫,那一刻,他心境也不免黯然如灰。他以为登上岸时,双脚所踏必定是一片荒芜凄凉的不毛之地。
③船驰近黑黢黢的岛。他看到儿子苏过的眼眶瞪大了。循着过的眼光望去,他也不免惊奇了。原来岛并不荒凉,植物多么兴盛,浓密的树木高矮错落次第排开,藤更是恣意纵横缠绕。那些骄傲地高高戳立的便是传说中的椰子树吧?居然如同一管大笔,羽毛状的叶子在风中摇曳有致,仿佛憋着一股劲向着天空抒写无尽的诗意。而天则蓝得纯净而饱满,恰似一张幽远深厚的大纸酣畅铺展。
④双脚踏上岸时,苏轼微微吁了一口气。既然这里能够万物生长,他为什么不能呢?于是和儿子过一起动手,在椰树林里苟且搭个简陋的小屋子,能遮风即可,能挡雨便行。屋子落成之时,他绕着走了几圈,觉得与前辈杜少陵那个为秋风所破的茅屋相比,自己的新居简直可以称为豪宅了啊,何况周围有槟榔树与椰树相掩相伴,环境上佳,空气绝好,心情不免就畅快了起来。他居然给这样不足挂齿的陋室也煞有介事地取了一个名字,叫“桄榔庵"。
⑤夜深人静时,透过窗子看到外面与海浪一起翩然起舞的椰树,几分凄然之下,又有几多安慰。他喜欢这树。那么笔直地一路向上伸长;全凭一己之力,骄傲地把累累果实挂在最高处,不枝不蔓,不虚与委蛇,不矫情做作,也绝不向世俗低头俯就。这些都多么合他胃口,自始至终,他都要求自己如此做人。既然世间找不到太多高洁的同道之人,那么与树为伍,也是一种幸运。
⑥种椰树的当地黎族百姓有着那么多与宫廷间阴谋算计格格不入的敦厚善良,他们不问他来自何处,也不问有着怎样的跌宕身世,仅当成一位普通的远方来客,笑脸相迎,礼貌相待,有时候早上门一开,会猛然见到一坨鹿肉赫然摆在那里,这是夜间哪位猎人在这一带收获后的顺手馈赠。
⑦已经多少年了,恶意曲解与无端诬陷如影随形,虽时时如履薄冰地小心翼翼,大祸也仍然如此密集地接踵而至。而在这里,在这个天远地阔的海岛,刹那间紧紧捆绑得他难以呼吸的绳索一下子挣脱了,他整个人猛然一松。真是畅快啊!
⑧他又开始挥毫写诗作赋,并且诗句里款款跳动起轻快、诙谐与热腾腾的田园气息。墨香从桄榔庵飘出,这是岛上稀罕的气味,它们丝丝缕缕随风荡开,把那些渴望读书识字的年轻人次第吸引。
⑨苏轼有事可做了,摇身一变,他不再是狼狈不堪的遭贬之人,沐着椰风,顶着烈日,他已经有一个很光鲜的角色:教书先生,他做得很投入,或许也已经冉冉涌起几分陶醉了。偶尔抬眼北望,烟雾迷蒙,除了亲情的牵挂尚且割舍不下之外,他不再有其他丝毫念想。
⑩他没有想到有一天居然要离开岛,因为旧皇驾崩了。
他有一阵回不过神来,要走吗?不走似不近常理,何况他不走,年纪轻轻的儿子过也必定留下来陪他终老,这对过是不公平的。可是,一旦走,真的要走,他又是多么的不舍!已经三年,三年的时光里他在这个岛上共写诗一百二十七首、词四首、各种表、赋、颂、碑铬、论文、书信、杂记等一百八十二篇。真不算少,垒起来都快等身了。人家让他死,他却好好地活着,活得越来越好。
公元1100年5月,他终于还是动身了。在他离去后的第九年,他的弟子符确赴京城会试、登已丑科进士,填补了自隋朝科举设考以来海南岛从无进士的空白。这只是一个起点,之后士子蜂起,接二连三,岛上共出了十二位进士——这算是苏轼献给海南的一个礼物吧?当初向南、再向南,他心灰意冷过,但岛安慰了他,于是他也回馈了岛.
只是没有料到,终于北归时,他却在途中病倒了,那么突如其来与猝不及防。三年的呼吸吐纳,他已经成为地道岛民,一旦回到曾经的故土,老迈的身体却无法再适应,千汤万药都挽留不住,最终仍撒手西去。
九百多年后的今天,我在海南岛上看到植物纵横交错遍地疯长,每一寸绿都绿出明亮而蓬勃的油光。忽然想,会不会正因为苏轼目光抚过这些树木、双脚踩过这片土地,于是万物才获得更多的生机?
19.阅读全文,梳理情节,补全表格。
经历未上岸时初次上岛①____远离朝堂,融入百姓②____,教书育人即将北归
心境黯然如灰惊奇畅快轻松畅快陶醉③____
20.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下列语句。
(1)仿佛憋着一股劲向着天空抒写无尽的诗意。(修辞角度)。
(2)这是岛上稀罕的气味。(理解句意)
21.作者在文中三次描写海岛上的树木,请分别分析其用意。
22.如果你把此文推荐给其他人,请结合文本,从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的角度阐述理由。
【答案】19.①.搭建新居②.写诗作赋(教书先生)③.不舍
20.(1)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了椰子树姿态优美、摇曳有致的特点,表现了苏轼对椰子树的喜爱之情。
(2)海南岛教育落后,缺少文化气息。
21.第一次描写了海南岛树木葱茏的景象,表达了苏轼的惊奇之情;第二次描写了椰子树不枝不蔓,不虚与委蛇,不矫情做作,也绝不向世俗低头俯就的特点,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对苏轼正直坦荡、不媚世俗的品格的赞美之情;第三次描写作者所看到的树木葱茏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苏轼的敬仰之情。
22.示例:这篇散文记叙了苏轼被贬到海南倾心教育事业,终于使海南打破了自隋朝科举设考以来从无进士的空白的故事,赞美了苏轼不以自己境遇为念、心系苍生、发展教育的伟大品质。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第一空:已知信息“畅快”对应第④段“屋子落成之时,他绕着走了几圈,觉得与前辈杜少陵那个为秋风所破的茅屋相比,自己的新居简直可以称为豪宅了啊,何况周围有槟榔树与椰树相掩相伴,环境上佳,空气绝好,心情不免就畅快了起来";结合第④段“于是和儿子过一起动手,在椰树林里苟且搭个简陋的小屋子,能遮风即可,能挡雨便行”可概括经历为“搭建新居";
第二空:已知信息“教书育人”“陶醉"对应第⑨段“苏轼有事可做了,摇身一变,他不再是狼狈不堪的遭贬之人,沐着椰风,顶着烈日,他已经有一个很光鲜的角色:教书先生,他做得很投入,或许也已经冉冉涌起几分陶醉了”,结合第⑧段“他又开始挥毫写诗作赋,并且诗句里款款跳动起轻快、诙谐与热腾腾的田园气息"可知,可将经历概括为“写诗作赋”“教书先生";
第三空:已知信息“即将北归”对应第⑩段“他没有想到有一天居然要离开岛,因为旧皇驾崩了”,结合第段“他有一阵回不过神来,要走吗?不走似不近常理,何况他不走,年纪轻轻的儿子过也必定留下来陪他终老,这对过是不公平的。可是,一旦走,真的要走,他又是多么的不舍”可知,即将北归的苏轼是多么不舍,据此概括心境为“不舍"。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语句。
(1)句要求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结合“仿佛憋着一股劲向着天空抒写无尽的诗意”分析,结合第③段“那些骄傲地高高戳立的便是传说中的椰子树吧?居然如同一管大笔,羽毛状的叶子在风中摇曳有致"可知,“憋着一股劲”“抒写无尽的诗意"是赋予椰子树以人的动作与情态,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椰子树姿态优美、摇曳有致的特点,这是苏轼初见海岛时,他眼中的椰子树姿态优美、摇曳有致,这表现了苏轼对椰子树的喜爱之情,也表现了苏轼的乐观旷达;
(2)句要求理解句意。结合“这是岛上稀罕的气味”分析,结合第⑧段“他又开始挥毫写诗作赋,并且诗句里款款跳动起轻快、诙谐与热腾腾的田园气息。墨香从桄榔庵飘出"可知,“这是岛上稀罕的气味”是指岛上极少感受到的墨香,即诗词歌赋带来的文化气息;也就是说海南岛教育落后,缺少文化气息。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句段作用。
结合第③段“船驰近黑黢黢的岛。他看到儿子苏过的眼眶瞪大了。循着过的眼光望去,他也不免惊奇了。原来岛并不荒凉,植物多么兴盛,浓密的树木高矮错落次第排开,藤更是恣意纵横缠绕"可知,这是第一次描写海岛上的树木茂盛葱茏的景象,表达了苏轼初见海岛时的惊奇之情;
结合第⑤段“夜深人静时,透过窗子看到外面与海浪一起翩然起舞的椰树,几分凄然之下,又有几多安慰。他喜欢这树。那么笔直地一路向上伸长;全凭一己之力,骄傲地把累累果实挂在最高处,不枝不蔓,不虚与委蛇,不矫情做作,也绝不向世俗低头俯就”可知,这是第二次描写岛上树木的句子,这里描写了椰树笔直地一路向上伸长,全凭一己之力,骄傲地把累累果实挂在最高处,不枝不蔓,不虚与委蛇,不矫情做作,也绝不向世俗低头俯就;结合第⑤段“他喜欢这树"这些都多么合他胃口,自始至终,他都要求自己如此做人”可知,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用不枝不蔓,不虚与委蛇,不矫情做作,也绝不向世俗低头俯就的椰树表达了对苏轼正直坦荡、不媚世俗的品格的赞美之情;
结合第段“九百多年后的今天,我在海南岛上看到植物纵横交错遍地疯长,每一寸绿都绿出明亮而蓬勃的油光"可知,这是第三次描写海南岛上树木生长的景象,写的是作者在九百多年后的今天看到生长茂盛的植物;结合第段“忽然想,会不会正因为苏轼目光抚过这些树木、双脚踩过这片土地,于是万物才获得更多的生机”可知,描写作者所看到的树木葱茏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苏轼的敬仰之情。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拓展运用。可结合文章的思想内容与写法特色进行分析,再阐述理由进行推荐。
思想内容分析:结合第④段“双脚踏上岸时,苏轼微微吁了一口气。既然这里能够万物生长,他为什么不能呢”,第⑤段“夜深人静时,透过窗子看到外面与海浪一起翩然起舞的椰树,几分凄然之下,又有几多安慰”,第⑧段“他又开始挥毫写诗作赋,并且诗句里款款跳动起轻快、诙谐与热腾腾的田园气息”,第⑨段“苏轼有事可做了,摇身一变,他不再是狼狈不堪的遭贬之人,沐着椰风,顶着烈日,他已经有一个很光鲜的角色:教书先生,他做得很投入”,第段“公元1100年5月,他终于还是动身了。在他离去后的第九年,他的弟子符确赴京城会试、登已丑科进士,填补了自隋朝科举设考以来海南岛从无进士的空白。这只是一个起点,之后士子蜂起,接二连三,岛上共出了十二位进士——这算是苏轼献给海南的一个礼物吧"可知,文章记叙了苏轼被贬到海南投入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传播文化,终于使海南打破了自隋朝科举设考以来从无进士的空白的故事,赞美了苏轼不以自己境遇为念,乐观旷达,心系苍生,发展教育的伟大品质;表达了对苏轼的敬仰与赞美之情;
写法特色分析:结合第②段“眩怀丧魄,他这样形容自己从大陆渡向海岛的感受。烟波浩渺,水天苍茫,那一刻,他心境也不免黯然如灰。他以为登上岸时,双脚所踏必定是一片荒芜凄凉的不毛之地”,第③段“船驰近黑黢黢的岛。他看到儿子苏过的眼眶瞪大了。循着过的眼光望去,他也不免惊奇了。原来岛并不荒凉,植物多么兴盛,浓密的树木高矮错落次第排开,藤更是恣意纵横缠绕"可知,这里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将苏轼还未登岛的想象之景与心情与初见海岛的景象与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苏轼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第①至段,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回忆了苏轼贬官海南岛教书育人的故事;第段则是回到现在,作者见到海南岛的感想;在写作手法上采用了虚实相生的写法,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苏轼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三、写作(5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因为你,我爱上这个世界。——德国诗人赫尔曼·黑塞
你是蓝天白云、日月星辰、江河湖海、花草树木……你是恩师、亲人、朋友、同学、陌生人……
你是诚信、孝顺、和谐、友爱、自信……
请以“因为你,我爱上这个世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
②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泄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
【答案】例文:
因为你,我爱上这个世界
亲爱的朋友:
当我悲痛的时候,你给我阳光;当我失败的时候;你给我掌声;当我成功的时候,你给我坦然,朋友,你是我春天里温暖和煦的风。因为有你,我爱上了这个世界。
在忧伤,悲痛的时候,我总是打电话给你。告诉你,人生的暗淡,天空的绝望,沙漠的无奈,更多的是我的生活在哭泣,我心中只有单调的秋天。你总是乐呵呵的,告诉我,天空的湛蓝,是为了让鸟儿喜悦;大漠的遥远,是为让游子坚强;生活的哭泣,只是为春天的露水。彩色的人生,才会有别样的美。
你就像春天里的微风,送我跨过忘忧崖,让我走进万千繁华,让我明白人的生活不可能永远潮平两岸阔。
我总是在“重重摔了一跤"后,就发短信告诉你,人生十字路口的迷茫,成功彼岸的可望不可及。落花中凋零,更多的是我的定格失败。你总是用掌声般的语言,鼓励我走进百花绽放的春天,带上微笑与失败握手。告诉我,笑到最后的人,才是自己。绿叶的美丽,胜过惨淡的枯枝,要成功,还要拼搏千万里,此时的悲叹,那只是生活的尘埃。我仿佛走进树林里,一直有人在为我鼓掌。
你就是我春天里的微风,让我看到了希望,让我鼓足了斗气,因为有你,我生命的春天绿叶更靓丽。
我迫不及待的与你分享胜利的果实,成功的喜悦,在信中到处洋溢着我激动的心情。而你,却是平静地告诉我,现在的成功,不能等同明年六月的成功,霎时,热情奔放的盛夏,在绿叶成长的春天里暗然失色。你告诉我,树林美丽,幽暗而深邃,但要真正成功,尚待努力,还要继续拼搏。
你的坦然,让我从得意中清醒,你就似我春天的风,赐于我更成熟,更理智地面对得与失。
朋友,你是我春天里的微风,用阳光化淡我的悲痛,用掌声激励我向前进,用坦然警告我的浮躁,让我有一个充满绿叶的春天。因为有你,我爱上了这个世界。
祝:
一切都好。
小深
2024.6.15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本题要求以“因为你,我爱上这个世界”为题目写一篇作文。此文要扣住两点:一是要扣准“你”,要把“我爱上这个世界”的缘由写出来,还要把对“你"的情感、感受写出来。二是要把“你”认识明白。“你"可以是一个人,是妈妈、爸爸、老师、同学等,甚至是你不认识的一个人;也可以是某一个爱好,足球、绘画、书法、读书等;还可以一种精神、追求,如坚强、勤奋等。“你”给了“我"什么启示,什么认知,什么精神的涌动,给了“我”什么激励,都要根据自己的具体事例表现出来。故事情节要写的富有起伏,这样行文故事情节就有了波澜,才能吸引读者共鸣。
第二,构思选材。首先开头引出写作对象(总有一个人,她的大手牵着你的小手),不直接点出,让读者去猜想,接着叙述“这个人"是如何让你对世界产生好的印象,以及勇敢去认识世界的,叙述多件事情,注意详略得当,部分事情略写即可,体现主题思想的详写即可,在结尾要揭示写作对象,并且再次点明中心。例如:因为外婆,我爱上这个世界。开头点题“当我们真正爱上这个世界时,才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讲述爱上世界的必要性,从外婆的视角看世界的变化,感受世界的美好,见证美好的诞生,在外婆的陪伴中发现美好,一步步深入其中,一点点爱上这个世界,最后结尾点题“爱上这个世界,微笑面对世界,聆听世界对你的轻言轻语,她在对你说:她也爱你。"2024年临沂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一轮模拟试题
语文试题卷
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一别琅琊已千年,再见盛世是沂州”。春节期间,位于临沂河东琅琊古城着实火了一把,一个景点带动了一座城。下面是小东同学游览琅琊古城之后的感受,请阅读并帮助她完善内容。
甲辰龙年春节前夕,琅琊古城正式开城迎客,为临沂市再添文旅新地标。夜幕降临,琅琊古城华灯绽放、璀càn绚丽。一座座雕梁画栋的建筑,一个个(独具匠心/独辟蹊径)的牌匾,一声声烟火市井的叫卖,一场场目不暇接的演艺……①这些景象,使人在不知不觉间,已体验入梦千年的穿越。据悉,琅琊古城以《七梦》②为主题,布局七大梦幻场景,让游客如同步入一幅三千年临沂的全景画卷。同时,又以“七寻"③,融入七大精彩玩法,带领游客感受立体沉jìn式演艺,探寻琅琊古今,享互动乐趣,换盛装穿越,品山东美食,购当地文创,乘趣味研学等,具有丰富的(内容/内涵)。在这里,琅琊不再是古老的文化,而是身临其境的体验;琅琊不再是遥远的名字,而是(触手可及/指日可待)的景观。走进琅琊古城,一片欢乐景象。一幕幕琅琊大剧,引人入梦;④一场场精彩演艺,轮番上演;满城灯火璀璨,年味十足。(截止/截至)今天,琅琊古城日均接待游客约3万余人,其中外地游客占比70%,省外游客占比40%。
1.文中有两个字暂用拼音代替,两个加点字不确定读音。请你选出正确的一项()
A灿yé浸chéngB.璨yé进shèng
C.璨yá浸shèngD.灿yá进chéng
2.上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四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处是()
A.①B.②C.③D.④
3.文段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琅琊古城日均接待游客约3万余人,其中外地游客占比70%,省外游客占比40%。
4.文中括号内词语依次选择正确的一项是()
A.独辟蹊径内含指日可待截止
B.独具匠心内涵触手可及截至
C.独辟蹊径内涵指日可待截止
D.独具匠心内含触手可及截至
5.游古城,读名著,谈感悟。请帮助小东同学完成下列内容。
(1)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阅读过很多的书籍,也会在书中主人公的引领下成长。请根据表格提示,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篇目具体事例“我”的成长
《朝花夕拾》他为“我"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①_________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________终于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归到战斗的行列。
A.瞻仰烈士公墓,思考“生命的意义”。
B.在艰苦的环境下写了小说,小说即将出版的消息传来。
C.让“我"认识到生活中要不拘小节,为人正直。
D.让“我”认识到做学问要一丝不苟,寻根问底。
(2)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曲折坎坷而又丰富多彩的。请以《简·爱》为例,说一说作品中的简·爱是如何在命运的坎坷中获得心灵的成长的。(要写出人物、情节、结果)
6.为给初中生活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小东班级决定举行“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为主题。
(1)为了营造活动氛围,准备在主席台两边张贴一副对联。请你根据上联,拟写下联。
上联:韶光悄然如流水
下联:
(2)策划组决定在活动结束后,制作一本《班史》,为初中三年的青春时光留下一份永久的记忆。作为策划组的成员,小东请你为《班史》设计三个板块,用四字短语命名,并以第一板块为例,注明板块的内容。
板块一:_________
板块二:班级大事
板块三:班级素描
内容:_。(不超过20个字)
7.游琅琊古城,感受神州风光。小东在游览古城时发出如下感慨,请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自然无字书,山水案头文。欧阳修说:“①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让我们追随古代文人墨客,踏上亲近自然的旅程:随孟浩然望洞庭,感受“②_________,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磅礴气势;随陶渊明看南山,体会“山气日夕佳,③______”(《饮酒》)的悠长韵味。“④_______,_________"(《望岳》)是杜甫遐想的泰山登顶感受;“⑤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是王维勾勒的边塞壮美晚景;“枯藤老树昏鸦,⑥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描绘的他乡独特秋景。我们在诗的行走中,寻找精神的远方。
二、阅读与鉴赏。(44分)
(一)(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山农家
(唐)顾况①
板桥②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③焙茶④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释】①顾况:唐代诗人,提倡质朴诗风。其诗清新自然,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②板桥:横跨山溪的木板桥。③嗔:责怪、埋怨。④焙茶:用微火烘烤茶叶,使返潮的茶叶去掉水分。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按走访顺序,选取了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等镜头。
B.“莫嗔”二字,从山农请客人不要责怪被烟熏的口吻中,表现了山农的爽直性格。
C.诗人写出了亲自参加山乡养鸡、焙茶、晒谷等劳动的感受,表达了对劳动的喜爱。
D.“却喜"二字,道出了山农对雨后天晴,能翻晒谷子的喜悦。
9.请用立体的画面描绘出“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的图景。
(二)(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魏文侯①使乐羊伐中山②,克(),以封其子击③。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名叫魏斯。②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③击:魏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
10.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私"是偏爱的意思。
B.“闻寡人之耳者”的“闻"是“使……听到”的意思,使动用法。
C.“期年"是满一年意思。
D.“皆朝于齐”是宾语前置句,和“战胜于朝廷"的句式一样。
11.在【乙】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其则B.之而C.其而D.之则
12.【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划出。
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14.同是为了达到说服他人的目的,【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任座、翟璜三人所采取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三)(11分)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68分钟的片长、半个多世纪的叙事跨度。最近,正在热映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引发关注。一边是总票房突破8亿的“叫座”,一边是在网上掀起唐诗热的“叫好”,甚至还带动了相关唐诗书籍的销售。
材料二:
①《长安三万里》以诗人高适的回忆为线索,带着观众一起梦回大唐,呈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等数十位大唐“顶流"诗人的群像。观众在“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中感受繁华都市,也在“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穿行大漠边塞;一起在江城五月的黄鹤楼共赏玉笛飞声,也在烟花三月一同徜徉锦绣扬州。有网友评价说:“这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浪漫。”
②这种浪漫,包含中国式的视觉表达和审美理念。电影里,李白吟诵《将进酒》的片段被许多观众津津乐道。倏然间出现飘逸的白鹤、激荡的江浪、璀璨的银河,上天入海、自由驰骋,诗仙的想象力通过先进的光影技术展现出来,带来视觉的享受,也蕴含辽阔的诗心。除此之外,电影中还以古画、水墨、炭笔等不同方式展开故事情节,传递出了独特的东方意境和美学观念。将最新的动画技术和中国美学相结合,呈现出唐代诗词中恢宏自信的气度和内涵,能让更多人体验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③这种浪漫,离不开古典诗词的魅力和意蕴。据统计,《长安三万里》中出现了48首诗词,有小朋友们能跟着背诵的《静夜思》《春晓》,也有《燕歌行》《蜀道难》等流传千古的名篇。但真正让很多人潸然泪下的,是当流放的船舶行至古白帝城,接到特赦令的李白大喊出的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小时候背的诗,是长大后才懂的人生”。儿时课本上一知半解的“全文背诵”,或许只有体会过人生百种况味,才真正读懂此中真意。短短几行文字,能穿越千年时光,让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动容,其间蕴含的追寻理想、不畏艰险、积极乐观等精神气质力透纸背、历久弥新,这正是中国诗歌文化的魅力所在。
④这种浪漫,源于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连续性。长安是一个地名,也是浓缩着许多人人生追求和家国情怀的文化符号。影片中,我们随着高适三次进入长安,领略了长安城的繁华,也见证了长安城在战乱中被毁于一旦,油然而生“国破山河在”的悲情。可是,长安真的在战火中消失了吗?当电影片尾各地方言诵读“长安"相关诗歌的声音响起,我们就已经知道了答案:长安从未远去。千年之后,_____________。我们已不复得见物理上的唐代长安城,但仍然可以毫无阻碍地感受李白、高适在诗句中的澎湃情感,使用和他们一样的语言和文字沟通、创作,正如电影中所说:“诗在,书在,长安就在”。
(选自2023年7月20日《人民日报评论》,有删改)
材料三:
文化自信,既存在于余韵悠长的深厚积淀中,也活跃在紧跟时代的创新表达里。无论是《长安三万里》还是《大圣归来》《大鱼海棠》,无论是《唐宫夜宴》还是《只此青绿》,火爆秘诀无他,唯有用走心换得真心、以创新迎来热潮。用电影、舞蹈等多种形式承继好、表达好这种中国式浪漫,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种有益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资源宝库,只要用心探索、呈现,必能打动人心。恰如高适的那句诗所云:“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正是:光影婆娑梦回长安,诗句连绵千年浪漫。
(选自百度百科《长安三万里》词条,有改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疆哈密地区(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随堂测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急诊抢救程序项》课件
- 公路中级职称专业技术工作总结(6篇)
- 《谈创造性思维》课件
- 特发性震颤观察与治疗
- 2024年技术咨询合同标的为新能源汽车技术指导
- 2024大型港口装卸设备采购合同
- 新生儿日常观察及护理
- 生产厂长岗位责任书范文(3篇)
- 珍惜时间演讲稿(30篇)
- 呼吸消化科科室现状调研总结与三年发展规划汇报
- 与复旦大学合作协议书
- 人大代表为人民
- 第五单元(知识清单)【 新教材精讲精研精思 】 七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 文明之痕:流行病与公共卫生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四川大学
- 钢结构设计原理全套PPT完整教学课件
- 《基于杜邦分析法周大福珠宝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报告(6400字)》
- 延安整风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我国陆军专业知识讲座
- 煤矿机电运输安全培训课件
- 货车安全隐患排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