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朝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朝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朝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朝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朝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九年级第一次网上阅卷模拟练习(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你在生活中感到kùndùn,请前往一个你从未听说的地方旅行。

在度假时,首先去你行程中最偏远的地方,绕过城市,然后()最后返回大城市。这样你会在偏远的地方感受到异质性的冲击,然后在回程时你会感激繁忙城市的熟悉和便利。

要度过美好的旅程,你应该朝着一个兴趣点而不是一个地点前进。旅行是为了激发热情,而不是为了“打卡"地点。

你对旅行的享受与你行李的大小成反比□意识到你真正需要的东西有多少,便会获得解放。

每年扮演一次游客,你会学到很多东西。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kùndùn

2.文中括号内应填的词是()

A.在B.再

3.下列“打卡”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阳春三月,北京园博园内春花烂漫,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B.3月9日,在安徽省凤栖湖湿地公园,一群迁徙的天鹅在此休憩“打卡”

C.眼下,东北地区气温回升,各地抢先抓早,积极“打卡"春耕备耕。

D.下周,本市冷空气将频繁“打卡”,大风天气较多,全市各地最低气温将被“封印"在冰点以下。

4.文中方框处应使用的标点符号是()

A.,B.;C.。D.——

【答案】1.困顿2.A3.C4.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困顿:指劳累到不能支持或者终日劳碌,生计或境遇艰难窘迫,漂泊在外。“顿”主要不要写成“钝"。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在:介词。引进动作行为有关的时间、处所、范围、条件等。

再:副词。表示同一动作、行为的重复或继续,多指未实现的或持续性的动作。

结合“最后”可知此处应填介词“在”,表示在“最后”这个阶段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义。“打卡"原指上班考勤签到,后来衍生为网络流行词,指到了某个地方或拥有某个事物后,像他人展示的行为,如旅游打卡、健身打卡、网红打卡等。

A.“打卡”此处指市民游客来到北京园博园内游玩,使用正确;

B.“打卡"在此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指天鹅停歇在安徽省凤栖湖湿地公园,使用正确;

C.根据“各地抢先抓早”可知,各地此时在积极开展春耕备耕,不宜使用“打卡";

D.“打卡”在此处指冷空气频繁来到本市,使用正确;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意识到你真正需要的东西有多少,便会获得解放。"一句用于对上一句“你对旅行的享受与你行李的大小成反比”的解释,因此此处应用破折号,起解释说明作用。

故选D。

5.古诗文默写填空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2)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北朝民歌《木兰诗》)

(3)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热情洋溢地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勉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友人:空间阻隔不了朋友间真挚的情谊。

(4)晏殊《浣溪沙》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将惋惜伤感与通达欣慰交织在一起,透露出某种生活的哲理。

【答案】①.苟全性命于乱世②.不求闻达于诸侯③.关山度若飞④.海内存知己⑤.天涯若比邻⑥.无可奈何花落去⑦.似曾相识燕归来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注意“苟、诸侯、度、己、涯、邻、燕"等字的正确书写。

二、阅读(45分)

(一)(7分)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斗:_________(2)蛇:

7.前人评点《小石潭记》,认为作者写景“妙”。请你赏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的妙处。

8.与作者同游的还有五个人,可他却说小石潭“寂寥无人”。从这四个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答案】6.(1)像北斗星那样(2)像蛇那样

7.这句话的妙处在于:从字面看并未提及水,但我们已能充分感受到潭水的清澄纯净。

8.“寂寥无人”,是作者内心的感受,是他心境的反映。当时,他正身遭贬谪,失意落寞,孤寂抑郁,而小石潭本就人迹罕至,幽深清冷的环境氛围正暗合了他的心情,所以他会这么说。(与他同行的亲友,也同是天涯沦落人,或被贬或流放,也都是失意的人,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句意:(水流)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意思是: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写可以看出谭水中鱼儿大致的数量,鱼儿好像在空中游动,在写鱼的同时我们却感受到了潭水的清澈,运用了侧面描写,很有趣味。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寂寥无人"指寂静没有旁人;但是结尾“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却告知读者与作者同游的还有五个人,可见“寂寥无人"并不是周围没有人,而是写自己内心的感受;联系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写成”,再联系文章“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知,作者被贬,内心失意,而小石潭的环境幽深清冷,心境与环境相契合,所以作者认为“寂寥无人,同时或被贬或流放,是亲友,也是失意之人,大家的心情都是低落的,所以会有“寂寥无人”的感受。

【点睛】参考译文:

我从小山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就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水流)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面都被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二)(8分)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云山日记一则

郭畀①

二十日晴客杭登吴山。城隍庙壁画二鬼,颇得②。回立门首,左顾西湖,右观大江,杭郡人家,皆在足下。次游玄妙观,门立徽宗③御书碑石,殿前立高宗御书《道德经》石刻经幢④。二亭覆之。后有《真武观记》,开平⑤二年物也。有老道士云,吴越⑥时已有之,昔为紫极宫。惜前朝碑石,有“天庆观⑦"字,皆凿去不存,殊失古意。且朝代更改,敕额曰“玄妙”当存其已往,而新其方来可也。道士俗物,大败人意。回到省⑧中,石路高下,足力少倦。

[注]①郭畀(bì):元代书画家。②颇得:很好。③徽宗:北宋皇帝赵佶,书画家。后文的“高宗"是南宋皇帝赵构,书法家。④经幢(chuáng):柱状的石刻,柱身刻经文。⑤开平:五代后梁太祖年号。⑥吴越:指五代时钱镠(liú)在两浙建吴越国。⑦天庆观:宋朝时玄妙观称“天庆观”,到元代皇帝赐名“玄妙观”,于是道士把碑上的“天庆观”三字都凿去了。⑧省:指官署。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二十日晴客杭登吴山。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道士俗物,大败人意。

11.作者游览杭州吴山,记庙宇、道观,留意于文物古迹。从这则日记看,他认为应该怎样对待文物古迹?

【答案】9.二十日/晴/客杭/登吴山。

10.道士是庸俗无知的人,(凿去字迹的做法)非常败坏人的兴致(令人扫兴)。

11.从“当存其已往,而新其方来可也”一句可以看出,他认为对于文物古迹应当加以保护,即使是改了新名,也应当是在保留旧迹的基础上再增刻新名。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句意:二十日,晴天,我客居杭州,登上吴山。

“二十日"点明时间;“晴”点明天气状况;“客杭"点明地点;“登吴山”点明事件;

故断为:二十日/晴/客杭/登吴山。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重点词有:

俗物:庸俗无知的人;大:非常;败:败坏;意:兴致。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且朝代更改,敕额曰‘玄妙’,当存其已往,而新其方来可也"可知,作者认为即使朝代的更换改变,皇帝诏赐匾额称玄妙,也应保留旧迹,这些文物古迹都是十分稀有珍贵的应当加以保护,即使是改了新名,也应当是在保留旧迹的基础上再增刻新名。

【点睛】参考译文:

二十日,晴天,我客居杭州,登上吴山。城隍庙的壁画上画了两个鬼,画的很好。我站在门口前回望,左边能看到西湖,右边能观赏大江,杭州郡城的百姓,都在我脚下。到玄妙观游玩,门口立着碑石是徽宗皇帝所写的字,大殿前摆放着高宗写的《道德经》,柱状的石刻柱身刻经文,两座亭子覆盖在上面。往后走有《真武观记》,是开平二年时的东西啊。有老道士说,石刻在吴越时期就已经有了。曾经叫紫极宫。可惜是前朝碑石,刻有“天庆观”字样,都被凿去了没有存留下来,于是就失去了能特殊代表古时意思的字。即使朝代的更换改变,皇帝诏赐匾额称玄妙,也应保留旧迹,增刻新名。道士是庸俗无知的人,非常败坏人的兴致。返回到官署,沿石路由高处向下走,脚和力气稍疲倦。

(三)(7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3年国家博物馆数据统计

开放时长314天

累计接待观众人次6757067人次

日平均接待人次2.1万人次

较去年同比增加314%

0-18周岁观众占比19.12%

19-35周岁观众占比42.69%

36-59周岁观众占比31.34%

60周岁以上观众占比6.85%

(摘编自2023年度《中国国家博物馆数据报告》)

[材料二]

①新春佳节,许多市民走进上海自然博物馆“与龙共舞":长吼一声,吼出新年新气象的远古恐龙,14种15件恐龙骨骼化石和模型组成恐龙盛世,窃蛋龙护蛋时被误解的可爱模样……最让人流连忘返的,当数“有龙则灵”龙年生肖展。

……

②最吸睛的“龙·科技"板块中,古代科技与现代科技因龙影穿梭而“龙脉”相承。火龙出水、龙骨水车、龙洗等古代科技互动展项,展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乘风飞天、下海逐浪、遁地无痕、叱咤驭电,当无所不能的“龙"遇到“大国重器”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从“华龙一号"的核能之光,到“蛟龙”号的深海探索;从“鲲龙"号展翅飞翔,到“雪龙”号破冰前行……

③华夏大地上,龙的传人用科技为笔,创新为墨,一座座以“龙"为名的国之重器,蕴含的正是锐意进取、勇往直前、自强不息的民族力量。

(摘自2024年2月10日《新民晚报》)

[材料三]

今年7月19日至明年8月17日,“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将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舍呈现,展期逾一年之久,其中超过95%的文物首次来到亚洲,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将贯通一楼所有展厅,这在建馆历史上前所未有。

(摘自2024年2月27日《新民晚报》)

[材料四]

12.探究[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写出你的结论。(一点即可)

13.根据上述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物馆是广泛传播人类优秀文化、艺术的重要场所。

B.博物馆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凝聚了人类的智慧,蕴含着精神的力量。

C.博物馆是文艺表演的场所,形式新颖、规模宏大的展演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

D.博物馆展览要与时俱进,丰富展项,创新观展手段。

14.[材料四]的“云游"博物馆,就是在互联网上“游览”博物馆。它是数字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博物馆新的打开方式。如果参观博物馆,你会选择“云游"吗?请写出你的想法。

【答案】12.示例:2023年,参观国家博物馆的观众人数猛增,35岁以下的观众占比超过60%,年轻人已成为国家博物馆观众的主力军。13.C

14.示例:

(1)会。“云游”博物馆,方便、快捷,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而且现在的数字技术与富有创造性的影像手段,让展览变得更加生动,富有趣味,所以我会选择“云游"。

(2)不会。博物馆最有价值的地方,是能够看到实物,看到立体呈现的历史与人类文明的创造,能安静、细致、耐心地观察事物,那种令人沉浸的文化氛围,是只有身临其境才会产生的。所以我更愿意亲身到博物馆中去观看,不会选择“云游”。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根据材料一《2023年国家博物馆数据统计》表中“日平均接待人次"为“2.1万人次”,“较去年同比增加"314%”可知,2023年,参观国家博物馆的观众人数猛增;

根据材料一《2023年国家博物馆数据统计》表中“0-18周岁观众占比"为“19.12%”,“19-35周岁观众占比"占比为“42.69%”,两者相加占比为“61.81%"可知,2023年,35岁以下的观众占比超过60%,可见,年轻人已成为国家博物馆观众的主力军。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说法不正确。根据材料二①段“新春佳节,许多市民走进上海自然博物馆‘与龙共舞’”、②段“最吸睛的‘龙·科技’板块中,古代科技与现代科技因龙影穿梭而‘龙脉’相承"和③段“华夏大地上,龙的传人用科技为笔,创新为墨,一座座以‘龙’为名的国之重器,蕴含的正是锐意进取、勇往直前、自强不息的民族力量”可知,博物馆是自然和科技展览的场所,而非“是文艺表演的场所,形式新颖、规模宏大的展演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看法。从会选择和不会选择“云游”中任选一个观点,写出理由即可。

示例:我会选择。“云游"博物馆作为新的打开方式,运用了数字技术,不仅有实物图片、视频等,还有许多富有创造性的影像等,让展览变得更加生动,富有趣味。况且它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随时可以浏览,方便、快捷。所以我会选择“云游”。

(四)(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像山河一样打开自己原因

①一边是绵延不绝的高黎贡山,一边是壁立千仞的碧罗雪山。谷底的那片碧绿,是从青藏高原汇聚千溪万泉而来的江水。

②这就是怒江。

③我们乘坐的大巴,像甲壳虫似的在沿岸如游丝般蜿蜒的公路上缓缓移动。紫红的三角梅拥挤在山脚,亮白的陈年积雪闪烁在山巅。一个又一个村寨攀上山腰,悬挂于峭壁和陡坡之间,那一座座垛木房,就像长在千年古树干上的苔藓,湿漉漉地延展。时隐时现的袅袅炊烟、鸡鸣犬吠,微茫又邈远。

④著名的东方大峡谷,用平均2000米的深度、300多公里的长度提醒人们:在怒江大峡谷面前,每位游客仿佛只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

⑤忽然,从邻座传来了音乐声,是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是用手机播放的吗?"我用手指捅了捅那位倚靠在椅背上闭目聆听的同行者。他立起身,把身侧一个用三层板拼合起来的木匣亮了出来。那是他自制的一个播放机,插上存有上千首乐曲的U盘,就能随意选播自己想听的乐曲。

⑥“英雄!这些山、这些水才是真正的英雄。这支交响乐简直就像是为它们谱写的。”对这支曾被一些音乐评论家认为艰涩难懂的乐曲,他竟然这样解读。

⑦这位游客来自北京,在这一带当过“知青”,回城后成了一名教师。老伴去世后,他没有在高楼独守孤影,而是迈开脚步四处旅游。快七十岁的他,精神矍铄①。

⑧“当年我只是觉得山里生活艰苦,却没有发现这里的景色这么撩人。”他笑了笑,接着对我说:“在城市的熙熙攘攘里,我常常感到寂寞,而进入山水的怀抱,我就像回到了那个曾经完整的家,心安!"也许,曾和自己的青春融为一体的地方就是故土家园吧,这位老人是寻找他的青春来了。

⑨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当雄浑的山河打开自己的胸膛,成千上万种美就在人们眼前次第呈现。

⑩怒江第一湾,像一块马蹄形的翡翠,安稳地置放在群山之间。和长江第一湾的猛然掉头、雄奇有力不同,这个弯转得那么优雅,就像华尔兹舞中旋动的长裙一角;又转得那么不动声色,甚至没有激起半朵浪花。我们这些游客,站在山坡的围栏外,看着深谷里仿佛陷入沉思的碧水。

导游姓李,50多岁模样,当她开朗地大笑的时候,眼角和额头的皱纹都在爬动。这个年龄的导游似乎不多,而且她的解说不背导游词。她向大家介绍:其实,这条江到了雨季才会发怒,才名副其实。这个季节,更适合它的名字应该是——碧江。

显然,她对这片山水非常了解。

我的眼睛追随李导的指引,看见峡谷对岸一座孤峰上的石月亮了。它以蓝天为衬,丝丝白云像桂树枝,在不断摇曳。

“石月亮像不像山崖用它的食指和拇指搭接而成的?”李导询问大家。有意思的是,话音才落,那位北京老人就用他的自制播放机,播放起了被誉为“东方小夜曲"的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在“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歌声的回旋中,他是不是拾回了一个散发着青春芬芳的夜晚?

大巴车继续向着山河敞开的方向前行,李导趁着空闲向大家讲述起自己的身世。

李导的家乡在云南省怒江州北部的独龙江乡。早年,那里不通公路,物资匮乏。当地政府曾组建马帮,运送粮食和其他生产、生活物资,救助群众。她就是其中的一个赶马人,也曾做过国营马帮的女马锅头②。

泥石流、桥梁损毁、雪崩、大雪封山……甚至自己的丈夫也遇难于赶马途中。十多年里,她流汗流血,历经艰险,遭遇了难以想象的苦痛,也一次次见证了乡亲们在山间铃响马帮来时的喜极而泣。

值得庆幸的是,一条条公路终于打开了闭锁的山区,她的家乡和外界的联系变得便捷。

前些年,为提高云南茶叶的知名度,云南组织了一次马帮驮茶进京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她留下了自己马锅头生涯的最后一次亮相。

那一路,马帮吸引了许多好奇的目光,催生出不少轰动一方的趣闻,同时马帮也看到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川流不息的车辆、霓虹闪耀的商场和穿着入时的男女……在宽阔的大街上,在汹涌的人流中,马帮不再像行走于山间古道时那样自然:蹄声犹犹豫豫,马儿的脖铃声错落纷乱,什么时候该走?什么时候要停?前面的岔道如何选择?这些都变得难以确定。

如果说,大山曾经遮挡过她的目光,那么,这次马帮驮茶进京的活动,则在她面前打开了一幅全新的生活画卷,引发了她的思索。

时代也许不再需要传统的马帮了,她清醒地认识到。短暂的迷茫和一时的失落在所难免,但很快,她就决定从熟稔③的生涯中拔脚而出,她要与通了公路的家乡一起展现魅力,她开启了生命的另一扇门——成了一名高山导游。在为四方游客的服务中,她感受到了充实与快乐。

当汽车开过由两块巨大山石天然组成的“门"时,“丙中洛”三个字出现在一块竖于路边的石条上。李导招呼大家下车。

观景台修筑在一道深谷之上,谷底被怒江搂住的是一座开满桃花的小岛。在这人间四月天,桃花姹紫嫣红。

当我眺望山谷对面被云雾笼罩住的山坡以及山上的村寨时,迷离朦胧的烟火人家好像也被一种神秘感笼罩住了。

“能不能把那里称为人神共居的地方?"李导大声问所有人。那位北京老人回答说:“那是一个天上的村寨。”显然,这个答案是从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获得的灵感。“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这样悠然自得的生活,在世外桃源里应该不难遇见吧。

李导带领着大家,向如画河山的更深更远处走去。她的手自然前伸,挽住了北京老人的胳膊。

前方,一定还有许多难以置信的美被崇山峻岭收藏,还有许多惊叹在目光的扩散和腿脚的迈动间发出,还有许多温情在人生的旅途中酝酿。

我知道,当人们像雄浑的山河一样打开自己时,就能够收获美,收获快乐,收获爱。

(有删改)

[注]①矍铄(juéshuò):形容老年人很有精神的样子。②马锅头:率领马帮的人。③熟稔(rěn):很熟悉。

④丙中洛:村察名。地点在怒江大峡谷北端,被称为“人神共居的地方”

15.正确抄写原文语句,完成下面的表格。

所至所见所感

怒江大峡谷景—怒江第一湾、石月亮、丙中洛等①

人北京老人、李姓导游(李导)②

16.结合修辞方法的运用,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在怒江大峡谷面前,每位游客仿佛只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

17.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李导的“身世"。

18.与下面的句子作比较,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好处。

她清醒地认识到时代也许不再需要传统的马帮了。

19.联系全文内容,你怎样理解文章题目中的“打开”?

【答案】15.①当雄浑的山河打开自己的胸膛,成千上万种美就在人们眼前次第呈现。②当人们像雄浑的山河一样打开自己时,就能够收获美,收获快乐,收获爱。

16.这句话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形象而鲜明地表现了游客在怒江大峡谷面前的渺小,反衬出怒江大峡谷的雄浑壮观。

17.李导原本是一位马锅头,在经历了一次驮茶进京的活动后,决定改行,做了高山导游。

18.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用这样的语序更有强调意味,突出了传统马帮被时代变革所淘汰的残酷现实,凸显了李导的清醒与理性。这样的语序,与上一段语意的衔接也显得更加连贯、自然。

19.“打开”,就是走出封闭,摆脱困顿,积极地面对生活,寻求改变。“北京老人”不在城市的高楼中独守孤影,四处旅游,过着快乐的晚年生活。“李导"结束马帮的生涯,改当高山导游,在为四方游客的服务中,感受到了充实与快乐。山河“打开”,能让人们领略自然之美,生活“打开”,能让人们收获人生之美。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筛选信息。

第一空:结合第⑨段“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当雄浑的山河打开自己的胸膛,成千上万种美就在人们眼前次第呈现”可知,景带给“我"的感受是“当雄浑的山河打开自己的胸膛,成千上万种美就在人们眼前次第呈现”;

第二空:结合第段“我知道,当人们像雄浑的山河一样打开自己时,就能够收获美,收获快乐,收获爱"可知,人带给“我”的感受是“当人们像雄浑的山河一样打开自己时,就能够收获美,收获快乐,收获爱"。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语句。

题目要求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进行赏析,结合“在怒江大峡谷面前,每位游客仿佛只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分析,句中将每位游客比作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这是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游客在怒江大峡谷面前显得是如此地渺小,以此反衬出怒江大峡谷的雄浑壮观。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第段“当地政府曾组建马帮,运送粮食和其他生产、生活物资,救助群众。她就是其中的一个赶马人,也曾做过国营马帮的女马锅头”,第段“前些年,为提高云南茶叶的知名度,云南组织了一次马帮驮茶进京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她留下了自己马锅头生涯的最后一次亮相”,第段“但很快,她就决定从熟稔的生涯中拔脚而出,她要与通了公路的家乡一起展现魅力,她开启了生命的另一扇门——成了一名高山导游”可知,李导原本是国营马帮的马锅头,在经历了一次马帮驮茶进京的活动后,决定改行,成为了一名高山导游。据此概括作答。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语句。

结合第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时代也许不再需要传统的马帮了,她清醒地认识到"与“她清醒地认识到时代也许不再需要传统的马帮了”分析,两个句子句式不同,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后句是主谓句;倒装(宾语前置)的语序强调突出了“时代也许不再需要传统的马帮了”,突出了传统马帮被时代变革所淘汰的残酷现实,表现了李导的清醒与理性;结合第段“如果说,大山曾经遮挡过她的目光,那么,这次马帮驮茶进京的活动,则在她面前打开了一幅全新的生活画卷,引发了她的思索”可知,这样的语序,与上一段语意的衔接也显得更加连贯、自然。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标题含义。

结合第⑦段“这位游客来自北京,在这一带当过‘知青’,回城后成了一名教师。老伴去世后,他没有在高楼独守孤影,而是迈开脚步四处旅游。快七十岁的他,精神矍铄”,第⑧段“他笑了笑,接着对我说:‘在城市的熙熙攘攘里,我常常感到寂寞,而进入山水的怀抱,我就像回到了那个曾经完整的家,心安!’”可知,“打开”,就是走出封闭,摆脱困顿,积极地面对生活,寻求改变。“北京老人”不在城市的高楼中独守孤影,四处旅游,过着快乐的晚年生活;

结合第段“当地政府曾组建马帮,运送粮食和其他生产、生活物资,救助群众。她就是其中的一个赶马人,也曾做过国营马帮的女马锅头”,第段“但很快,她就决定从熟稔的生涯中拔脚而出,她要与通了公路的家乡一起展现魅力,她开启了生命的另一扇门——成了一名高山导游。在为四方游客的服务中,她感受到了充实与快乐”可知,“李导"结束马帮的生涯,改当高山导游,在为四方游客的服务中,感受到了充实与快乐;

结合第⑨段“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当雄浑的山河打开自己的胸膛,成千上万种美就在人们眼前次第呈现”,第段“我知道,当人们像雄浑的山河一样打开自己时,就能够收获美,收获快乐,收获爱"可知,山河“打开”,能让人们领略自然之美,生活“打开”,能让人们收获人生之美。

(五)名著阅读(8分)

20.下列同一家庭的三姊妹于1847年出现在英国文坛,其中《简·爱》的作者是()

A.夏洛蒂·勃朗特B.艾米莉·勃朗特C.安妮·勃朗特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文学常识的把握。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故选A。

21.下列对《简·爱》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

B.《简·爱》是一部充满讽刺意味的长篇小说。

C.《简·爱》是一部深具文化内涵的长篇小说。

D.《简·爱》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长篇小说。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主题理解。

以长篇小说《简·爱》著称于世的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堪称逆境成才的典范。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小说夏洛蒂以自己为原型,故以第一人称叙述,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

《简·爱》中简·爱的人生追求有两个基本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反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这本小说的主题是通过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反映一个平凡心灵的坦诚倾诉的呼号和责难,一个小写的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的渴望,是一部深具文化内涵的长篇小说。

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长篇小说。

全书以主人公简·爱的成长故事为线索展开叙述,以简·爱的所思所想推动情节发展,全书并没有花太多笔墨在讽刺人物形象上,因此不能说“充满讽刺意味”。

故选B。

22.阅读《简·爱》片段,回答问题。

①“从来没有,"他咬牙切齿地说道:“从来没有任何东西像你这样:又脆弱又坚不可摧。在我手里,你简直就像根芦苇!”他用紧抓住我的手使劲摇晃我,“我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把你折弯,但就算折弯、撕碎、碾碎你,又有什么好处?想想那双眼睛,想想那种坚定、自由、不受管束的目光,用一种超乎勇气、必胜的决心毅然地拒绝我。无论我怎么摆弄这外在的躯壳,也无法得到你——这个美丽但难驯的人!就算我毁弃这小小的囚笼,我的暴行只会让囚徒奔向自由。我也许可以成功征服这牢笼般的躯壳,但还不等我声明拥有泥土做的肉身,躯壳里的灵魂早就飞到天边去了。而我要的不仅仅是脆弱的躯体,而是精神——你的意志和力量,美德和纯真。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轻轻地飞来,偎依在我的心里;但若违背你的意愿,就算死死抓住你,你也会像香气般从我掌中溜走,不等我闻到芬芳,你已无影无踪了。唉!来吧,简,来吧!"

②他这样说着,渐渐松开紧握的手,只是凝视着我。这眼神远比发疯似的紧扯更让我难以抗拒。然而,只有傻瓜才会在现在屈服。我已面对并已挫败他的怒火,也得躲开他的忧伤,于是,我向门边走去。

简·爱说:“我已面对并已挫败他的怒火,也得躲开他的忧伤。”你怎样体会罗切斯特话语中流露的“忧伤"?

【答案】强扭的瓜不甜。从罗切斯特的话语中,可以看到他清醒地认识到身体弱小的简爱有着坚不可摧的意志,自己不能违背简爱的意愿,不能限制她的自由。但他又不舍得简爱离开自己。尊重简爱的决定,就会失去她;但是不放手,简爱的心也不会属于他。他最后说“唉!来吧,简,来吧!”既是叹息,也是哀求,他内心无可奈何的“忧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

根据选文①段“我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把你折弯,但就算折弯、撕碎、碾碎你,又有什么好处?想想那双眼睛,想想那种坚定、自由、不受管束的目光,用一种超乎勇气、必胜的决心毅然地拒绝我。无论我怎么摆弄这外在的躯壳,也无法得到你——这个美丽但难驯的人”可以看到他清醒地认识到身体弱小的简爱有着坚不可摧的意志,自己不能违背简爱的意愿;根据“就算我毁弃这小小的囚笼,我的暴行只会让囚徒奔向自由。我也许可以成功征服这牢笼般的躯壳,但还不等我声明拥有泥土做的肉身,躯壳里的灵魂早就飞到天边去了"可知,罗切斯特不能限制她的自由。根据“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轻轻地飞来,偎依在我的心里;但若违背你的意愿,就算死死抓住你,你也会像香气般从我掌中溜走,不等我闻到芬芳,你已无影无踪了。唉!来吧,简,来吧”可知,但他又不舍得简爱离开自己——尊重简爱的决定,就会失去她;但是不放手,简爱的心也不会属于他;其中,“唉!来吧,简,来吧!"既是叹息,也是哀求,他内心无可奈何的“忧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综合实践(10分)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23.下图是2024年3月20日《长春日报》“要闻"版的消息图片。学校新闻社团在校报上转载了这一图片,并配发了下面的消息。请你为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

据《长春日报》报道,净月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的冰凌花于近日开放。这幅图片就是记者张扬于3月20日拍摄到的冰凌花。冰凌花被称为每年长春“第一枝开放的花”。3月20日正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当天吉林省各地天气最低气温都在零下六七摄氏度,最高温度也不过零上五六度。冰凌花的绽放就预示着长春的春天真正开始了。

消息标题:

24.据吉林自然博物馆的副研究馆员刘彩伶介绍,原本在长春的很多地方都有的冰凌花,渐渐都受城市热岛效应消失了,只在净月潭有,所以从每年三月中下旬到“五一"之前都会有大批游客来观赏长春第一花。如果作为学校新闻社团的一名小记者到净月潭采访观赏冰凌花的游客,你会提出什么问题?请写出两条。

问题一:

问题二:

25.针对每年都会发生的游客为了拍照而踩踏、采摘冰凌花的行为,净月潭景区的工作人员也呼吁广大游客要文明探花、寻花、赏花。以下标语不适合作为景区宣传语的是()

A.珍惜自然,文明赏花。B.爱它就别伤害它。

C.请脚下留情。D.轻拿轻放,不要带走。

【答案】23.示例:(1)净月潭的冰凌花开了(2)春分时节,净月潭冰凌花凌寒绽放

24.示例:(1)您是第一次来净月潭观赏冰凌花吗?(2)您为什么会来观赏冰凌花?25.D

【解析】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本题要求为一段关于净月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冰凌花开放的消息拟一个标题。首先,我们需要从消息中提炼出关键信息,包括时间、地点、事件以及事件的意义。在这段消息中,关键信息包括:冰凌花开放、净月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春分时节、预示着长春春天的开始。答题指导:标题应简洁明了,能够准确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标题应突出新闻的价值和意义,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注意标题的字数限制。

示例:冰凌花盛开净月潭,长春春分迎春意

理由:这个标题准确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突出了冰凌花开放这一事件,同时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也体现了这一事件预示着长春春天的到来。同时,标题的用词简练明了,符合新闻标题的写作要求。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采访。本题要求学校新闻社团的小记者根据吉林自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刘彩伶的介绍,提出两个关于冰凌花和游客观赏冰凌花的问题。通过材料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以下几个关键信息:冰凌花原本是长春多个地方的常见植物,但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现在只在净月潭有。每年三月中下旬到“五一”之前,是冰凌花盛开的季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基于这些关键信息,我们可以构思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可以围绕游客对冰凌花的兴趣和观赏体验来提问,以了解冰凌花作为长春第一花对游客的吸引力。第二个问题则可以针对冰凌花因城市热岛效应逐渐消失的现象,询问游客对于保护珍稀植物和应对环境问题的看法。

示例:

问题一:您好,作为冰凌花的忠实粉丝,您能分享一下您来净月潭观赏冰凌花的初衷吗?您觉得冰凌花有哪些独特之处让您如此着迷?

问题二:冰凌花作为珍稀植物,因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而逐渐消失,您对此有何看法?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这些珍稀植物,应对环境问题呢?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宣传、标语。

A.合适。“珍惜自然,文明赏花"。这个标语直接而明确地传达了珍惜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了在赏花过程中应保持文明的行为。这个标语既符合景区工作人员呼吁的内容,也能够引起游客的共鸣,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B.合适。“爱它就别伤害它”。这个标语采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风格,用“爱"与“伤害”之间的对比来强调对冰凌花的保护。它表达了一种情感化的呼吁,能够激发游客的同理心,让他们更加珍惜并尊重这些自然生物。

C.合适。“请脚下留情”,这个标语专门针对游客在赏花时可能发生踩踏行为。它用简单直接的方式提醒游客在行走时要注意脚下,不要伤害冰凌花。这个标语既具有针对性,又易于理解,能够有效地提醒游客注意自己的行为。

D.不合适。“轻拿轻放,不要带走”。这个标语虽然从字面上看似乎是在提醒游客不要随意破坏或带走冰凌花,但实际上它更适合用于提醒游客不要破坏或带走可以移动、可以触摸的物品,如图书、文物等。对于冰凌花这种生长在土地上的植物来说,游客是无法将其带走的,因此这个标语在这里并不适用。它不仅没有准确地传达出保护冰凌花的信息,还可能让游客感到困惑或误解。

故选D。

四、作文(50分)

以下作文,任选其一。(50分)

26.作文

古时候,小儿出生3日后,要选一个双日好天气,由其父抱到大街上走一圈,谓之“出行"。出行其实就是“出门”,就是外出、到外地去。旅行、观光游览,都是出行。小时候,大人带着我们出行;长大后,我们自己出行。出行,会遇到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出行,也能打开全新的世界。

请你以“我的一次出行经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写清你出行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作文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表达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我的一次出行经历

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次去旅行的机会,不管是去哪个地方,都会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也都会有一个记忆最深刻的地方,而令我记忆里最深的地方是——西安。

西安是一座老城,史称长安。西安也离我的家乡宝鸡很近。也有很多古迹,比如西安的大小雁塔,鼓楼等。含有各种美食,文化。但令我记忆最深的原因是这里的人。

那是一年的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西安玩。到了以后,那么多的景点,好吃的美食,让我眼花缭乱。

第三天,我们一起去了回民街,回民街里人山人海。还有外国人,因为实在是人太多了。所以我和爸爸妈妈他们走散了,我当时像个无头苍蝇到处找他们,找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找到,又没有电话都快急哭了,这时候有个小女孩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问道姐姐你怎么了?那个小女孩儿看起来比我小两岁,长相上像是新疆人,穿的衣服也是民族特色衣服,和她说明了原由后她跟我说:“姐姐,我爸爸妈妈开的店面就在那边,要不然你先过去坐一会儿,用手机打个电话让你爸爸妈妈来找你吧。要不然回民街这么大,你就是找到晚上也不一定能找到。”我点了点头和她一起回去了,用手机与爸爸妈妈联系上一后,我和她就在一起玩儿。

在交谈中我知道她叫小丽,上小学三年级,我们两个一见如故,感觉有聊不完的话。过了一会儿我爸爸妈妈来了,我们当然还玩了好一会儿,直到家长催得不行了,才依依不舍的道别走,之前互留了微信和电话,到了现在过去两年了,我们都还在保持着联系。

直到现在我们都还是对方最好的朋友之一,希望我们的友情可以一直存在并且到老。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中心词“经历"在本题是名词,意思是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的事。据此可知,应写成记叙文。关键词“出行”,本意是外出旅行。根据材料“出行其实就是‘出门’,就是外出、到外地去"可知,本题指出门到外地去。这个“门”可以是家门,可以是校门,也可以是国门。“我"指现实中的自己,不是虚拟的自己,也不是未来的自己,更不是他人。“一次”限制了数量,不能写两次或多次。结合“旅行、观光游览"小时候,大人带着我们出行;长大后,我们自己出行。出行,会遇到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出行,也能打开全新的世界”的提示可知,应选择自己或结伴旅行或研学的事。立意上,应表达对真善买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选材构思。根据对题意的理解,先选定自己印象最深的离开家、学校、故乡等外出旅行的事,如到黄山旅行见到了迷人的景,到曲阜旅行领略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到新疆旅游一路见识的不同性情的人,或某旅行途中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等。要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景要抓住景物特点,写人要突出人物性格,写事要写出波澜。要用心理描写出自己的感受,用议论抒情语句点明立意之所在。

2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许多人的童年记忆,是呼朋唤友,是日光下的奔跑嬉闹。而如今,对于不少儿童尤其是进入小学后的孩子来说,闲暇社交已成为“奢侈品"。

“上千人的社区,孩子下楼找不到一个同龄玩伴”“想要给孩子找同龄伙伴,还得去培训班,那里才挤满了孩子"……林立的高楼、逼仄的活动空间、满满当当的课外班安排,让不少孩子“无社交”或社交严重不足。教育专家指出,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赵叶苹、任丽颖/“半月谈"微信公号)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表达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寻找那片天空

童年的纸风筝,宛如灵动的彩蝶,在碧蓝如洗的天空中翩翩起舞。那时的我们,在广袤的田野上尽情奔跑欢呼,小手紧紧地抓住那根风筝线,仿佛抓住了整个世界,也抓住了那颗纯真无邪的童心。

而如今,时光流转,孩子们的世界已然改变。在高耸入云的林立高楼间,在狭窄逼仄的空间里,孩子们更多时候是面对着冰冷的电视机、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品。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小巷,如今也变得寂静无声,仿佛被时间遗忘。

还记得小时候,饭后的我们如同脱缰的野马,在巷子里自由自在地奔跑、嬉闹。我们玩着各种简单而快乐的游戏,笑容如阳光般灿烂,仿佛永远不知疲倦。那银铃般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让整个小巷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然而,现在的孩子们,背着沉重的书包,穿梭于一个又一个课外班之间。他们的脸上,少了那份天真无邪的笑容,多了一丝疲惫和无奈。那曾经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仿佛被一阵无形的风吹走,只留下回忆的痕迹。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仅仅是高楼和空间的限制,还有满满当当的课外班。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给孩子们报了各种各样的课外班,让孩子们失去了许多自由玩耍的时间。然而,我们不应该让这些因素剥夺孩子们快乐的童年。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心灵的成长和情感的交流。

让我们一起努力寻找那片属于孩子们的广阔天空,让他们能够再次自由地奔跑、尽情地嬉闹。家长们可以适当减少孩子们的课外班,给予他们更多与朋友相处的时光。社区也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相互接触的机会。同时,孩子们自己也应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快乐。放下手中的电子产品,迈出家门,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伙伴们一同做游戏、携手探索未知的世界。

童年的纸风筝,不应被困在狭小的空间里。让我们共同追寻那片天空,让孩子们的童年重新洋溢着欢声笑语,绽放出绚丽的光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一、审题立意。这段材料主要讨论了当今孩子社交严重不足的现象。材料首先指出许多人童年记忆中充满了与伙伴的快乐互动,而如今不少儿童尤其是小学后的孩子,却面临着闲暇社交成为“奢侈品”的困境。接着通过具体描述,如“上千人的社区,孩子下楼找不到一个同龄玩伴"想要给孩子找同龄伙伴,还得去培训班”,揭示了孩子社交不足的现状。最后,教育专家指出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从审题角度来看,应明确材料的主题是孩子社交问题,立意时可以深入探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如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教育压力等;也可以思考其带来的影响,如对孩子身心健康、性格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还可以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提出建议和措施,如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社交需求,提供更多与同伴交往的机会,社会也应创造更好的社交环境等。总之,立意要紧密围绕孩子社交不足这一现象展开,体现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关注。自拟题目时,要注意能直接或间接体现材料的核心主题,即当今社会孩子社交不足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等。

二、选材构思。在选材上,可以选取一些具体的事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例如身边孩子的真实经历、相关的调查数据或研究报告等。在构思方面,可以采用对比的手法,将现在孩子的社交状况与过去进行对比,突出如今孩子社交不足的问题;也可以从原因、影响、解决方法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例如:可以从自身经历出发,回忆儿时与伙伴们自由玩耍的快乐时光,对比现在孩子们的孤独与寂寞;然后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如父母对孩子的灌输、过重的学习压力等;接着探讨社交不足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如导致性格孤僻、缺乏合作精神等;最后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如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社区提供更多的社交活动场所等。通过这样的对比,引起读者的共鸣,让大家更加关注孩子们的社交问题。九年级第一次网上阅卷模拟练习(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你在生活中感到kùndùn,请前往一个你从未听说的地方旅行。

在度假时,首先去你行程中最偏远的地方,绕过城市,然后()最后返回大城市。这样你会在偏远的地方感受到异质性的冲击,然后在回程时你会感激繁忙城市的熟悉和便利。

要度过美好的旅程,你应该朝着一个兴趣点而不是一个地点前进。旅行是为了激发热情,而不是为了“打卡"地点。

你对旅行的享受与你行李的大小成反比□意识到你真正需要的东西有多少,便会获得解放。

每年扮演一次游客,你会学到很多东西。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汉字。

kùndùn

2.文中括号内应填的词是()

A.在B.再

3.下列“打卡”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阳春三月,北京园博园内春花烂漫,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B.3月9日,在安徽省凤栖湖湿地公园,一群迁徙的天鹅在此休憩“打卡”

C.眼下,东北地区气温回升,各地抢先抓早,积极“打卡"春耕备耕。

D.下周,本市冷空气将频繁“打卡”,大风天气较多,全市各地最低气温将被“封印"在冰点以下。

4.文中方框处应使用的标点符号是()

A.,B.;C.。D.——

5.古诗文默写填空。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2)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北朝民歌《木兰诗》)

(3)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热情洋溢地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勉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友人:空间阻隔不了朋友间真挚的情谊。

(4)晏殊《浣溪沙》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将惋惜伤感与通达欣慰交织在一起,透露出某种生活的哲理。

二、阅读(45分)

(一)(7分)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斗:_________(2)蛇:

7.前人评点《小石潭记》,认为作者写景“妙”。请你赏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的妙处。

8.与作者同游的还有五个人,可他却说小石潭“寂寥无人”。从这四个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二)(8分)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云山日记一则

郭畀①

二十日晴客杭登吴山。城隍庙壁画二鬼,颇得②。回立门首,左顾西湖,右观大江,杭郡人家,皆在足下。次游玄妙观,门立徽宗③御书碑石,殿前立高宗御书《道德经》石刻经幢④。二亭覆之。后有《真武观记》,开平⑤二年物也。有老道士云,吴越⑥时已有之,昔为紫极宫。惜前朝碑石,有“天庆观⑦"字,皆凿去不存,殊失古意。且朝代更改,敕额曰“玄妙”当存其已往,而新其方来可也。道士俗物,大败人意。回到省⑧中,石路高下,足力少倦。

[注]①郭畀(bì):元代书画家。②颇得:很好。③徽宗:北宋皇帝赵佶,书画家。后文的“高宗"是南宋皇帝赵构,书法家。④经幢(chuáng):柱状的石刻,柱身刻经文。⑤开平:五代后梁太祖年号。⑥吴越:指五代时钱镠(liú)在两浙建吴越国。⑦天庆观:宋朝时玄妙观称“天庆观”,到元代皇帝赐名“玄妙观”,于是道士把碑上的“天庆观”三字都凿去了。⑧省:指官署。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二十日晴客杭登吴山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道士俗物,大败人意。

11.作者游览杭州吴山,记庙宇、道观,留意于文物古迹。从这则日记看,他认为应该怎样对待文物古迹?

(三)(7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3年国家博物馆数据统计

开放时长314天

累计接待观众人次6757067人次

日平均接待人次2.1万人次

较去年同比增加314%

0-18周岁观众占比19.12%

19-35周岁观众占比42.69%

36-59周岁观众占比31.34%

60周岁以上观众占比6.85%

(摘编自2023年度《中国国家博物馆数据报告》)

[材料二]

①新春佳节,许多市民走进上海自然博物馆“与龙共舞”:长吼一声,吼出新年新气象的远古恐龙,14种15件恐龙骨骼化石和模型组成恐龙盛世,窃蛋龙护蛋时被误解的可爱模样……最让人流连忘返的,当数“有龙则灵"龙年生肖展。

……

②最吸睛的“龙·科技”板块中,古代科技与现代科技因龙影穿梭而“龙脉"相承。火龙出水、龙骨水车、龙洗等古代科技互动展项,展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乘风飞天、下海逐浪、遁地无痕、叱咤驭电,当无所不能的“龙”遇到“大国重器"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从“华龙一号”的核能之光,到“蛟龙"号的深海探索;从“鲲龙”号展翅飞翔,到“雪龙"号破冰前行……

③华夏大地上,龙的传人用科技为笔,创新为墨,一座座以“龙”为名的国之重器,蕴含的正是锐意进取、勇往直前、自强不息的民族力量。

(摘自2024年2月10日《新民晚报》)

[材料三]

今年7月19日至明年8月17日,“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将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舍呈现,展期逾一年之久,其中超过95%的文物首次来到亚洲,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将贯通一楼所有展厅,这在建馆历史上前所未有。

(摘自2024年2月27日《新民晚报》)

[材料四]

12.探究[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写出你的结论。(一点即可)

13.根据上述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物馆是广泛传播人类优秀文化、艺术的重要场所。

B.博物馆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凝聚了人类的智慧,蕴含着精神的力量。

C.博物馆是文艺表演场所,形式新颖、规模宏大的展演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

D.博物馆展览要与时俱进,丰富展项,创新观展手段。

14.[材料四]的“云游”博物馆,就是在互联网上“游览"博物馆。它是数字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博物馆新的打开方式。如果参观博物馆,你会选择“云游”吗?请写出你的想法。

(四)(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像山河一样打开自己原因

①一边是绵延不绝的高黎贡山,一边是壁立千仞的碧罗雪山。谷底的那片碧绿,是从青藏高原汇聚千溪万泉而来的江水。

②这就是怒江。

③我们乘坐的大巴,像甲壳虫似的在沿岸如游丝般蜿蜒的公路上缓缓移动。紫红的三角梅拥挤在山脚,亮白的陈年积雪闪烁在山巅。一个又一个村寨攀上山腰,悬挂于峭壁和陡坡之间,那一座座垛木房,就像长在千年古树干上的苔藓,湿漉漉地延展。时隐时现的袅袅炊烟、鸡鸣犬吠,微茫又邈远。

④著名的东方大峡谷,用平均2000米的深度、300多公里的长度提醒人们:在怒江大峡谷面前,每位游客仿佛只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

⑤忽然,从邻座传来了音乐声,是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是用手机播放的吗?"我用手指捅了捅那位倚靠在椅背上闭目聆听的同行者。他立起身,把身侧一个用三层板拼合起来的木匣亮了出来。那是他自制的一个播放机,插上存有上千首乐曲的U盘,就能随意选播自己想听的乐曲。

⑥“英雄!这些山、这些水才是真正的英雄。这支交响乐简直就像是为它们谱写的。”对这支曾被一些音乐评论家认为艰涩难懂的乐曲,他竟然这样解读。

⑦这位游客来自北京,在这一带当过“知青”,回城后成了一名教师。老伴去世后,他没有在高楼独守孤影,而是迈开脚步四处旅游。快七十岁的他,精神矍铄①。

⑧“当年我只是觉得山里生活艰苦,却没有发现这里的景色这么撩人。”他笑了笑,接着对我说:“在城市的熙熙攘攘里,我常常感到寂寞,而进入山水的怀抱,我就像回到了那个曾经完整的家,心安!"也许,曾和自己的青春融为一体的地方就是故土家园吧,这位老人是寻找他的青春来了。

⑨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当雄浑的山河打开自己的胸膛,成千上万种美就在人们眼前次第呈现。

⑩怒江第一湾,像一块马蹄形的翡翠,安稳地置放在群山之间。和长江第一湾的猛然掉头、雄奇有力不同,这个弯转得那么优雅,就像华尔兹舞中旋动的长裙一角;又转得那么不动声色,甚至没有激起半朵浪花。我们这些游客,站在山坡的围栏外,看着深谷里仿佛陷入沉思的碧水。

导游姓李,50多岁模样,当她开朗地大笑的时候,眼角和额头的皱纹都在爬动。这个年龄的导游似乎不多,而且她的解说不背导游词。她向大家介绍:其实,这条江到了雨季才会发怒,才名副其实。这个季节,更适合它的名字应该是——碧江。

显然,她对这片山水非常了解。

我的眼睛追随李导的指引,看见峡谷对岸一座孤峰上的石月亮了。它以蓝天为衬,丝丝白云像桂树枝,在不断摇曳。

“石月亮像不像山崖用它的食指和拇指搭接而成的?”李导询问大家。有意思的是,话音才落,那位北京老人就用他的自制播放机,播放起了被誉为“东方小夜曲"的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在“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歌声的回旋中,他是不是拾回了一个散发着青春芬芳的夜晚?

大巴车继续向着山河敞开的方向前行,李导趁着空闲向大家讲述起自己的身世。

李导的家乡在云南省怒江州北部的独龙江乡。早年,那里不通公路,物资匮乏。当地政府曾组建马帮,运送粮食和其他生产、生活物资,救助群众。她就是其中的一个赶马人,也曾做过国营马帮的女马锅头②。

泥石流、桥梁损毁、雪崩、大雪封山……甚至自己的丈夫也遇难于赶马途中。十多年里,她流汗流血,历经艰险,遭遇了难以想象的苦痛,也一次次见证了乡亲们在山间铃响马帮来时的喜极而泣。

值得庆幸的是,一条条公路终于打开了闭锁的山区,她的家乡和外界的联系变得便捷。

前些年,为提高云南茶叶的知名度,云南组织了一次马帮驮茶进京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她留下了自己马锅头生涯的最后一次亮相。

那一路,马帮吸引了许多好奇的目光,催生出不少轰动一方的趣闻,同时马帮也看到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川流不息的车辆、霓虹闪耀的商场和穿着入时的男女……在宽阔的大街上,在汹涌的人流中,马帮不再像行走于山间古道时那样自然:蹄声犹犹豫豫,马儿的脖铃声错落纷乱,什么时候该走?什么时候要停?前面的岔道如何选择?这些都变得难以确定。

如果说,大山曾经遮挡过她的目光,那么,这次马帮驮茶进京的活动,则在她面前打开了一幅全新的生活画卷,引发了她的思索。

时代也许不再需要传统的马帮了,她清醒地认识到。短暂的迷茫和一时的失落在所难免,但很快,她就决定从熟稔③的生涯中拔脚而出,她要与通了公路的家乡一起展现魅力,她开启了生命的另一扇门——成了一名高山导游。在为四方游客的服务中,她感受到了充实与快乐。

当汽车开过由两块巨大山石天然组成的“门"时,“丙中洛”三个字出现在一块竖于路边的石条上。李导招呼大家下车。

观景台修筑在一道深谷之上,谷底被怒江搂住的是一座开满桃花的小岛。在这人间四月天,桃花姹紫嫣红。

当我眺望山谷对面被云雾笼罩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