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角肌解剖与痛点分析_第1页
斜角肌解剖与痛点分析_第2页
斜角肌解剖与痛点分析_第3页
斜角肌解剖与痛点分析_第4页
斜角肌解剖与痛点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斜角肌斜角肌为颈部外侧群的肌肉,位于颈部的两侧。包括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这三块肌肉共同形成一个不完整的圆锥面,遮盖着胸廓上口的外半部。斜角肌引发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广泛的疼痛、麻木以及胸部、上背部、肩膀、臂部和手部的感觉异常,疼痛有时会发生后颈部。斜角肌很少会被怀疑到是病因,因为几乎完全被胸锁乳突肌覆盖着。所以斜角肌引发的症状很容易被误诊,总是被错误地认为是由菱形肌引起的或者是肩部滑囊炎和腱鞘炎,甚至于颈椎间盘突出症等等。斜角肌解剖结构与功能1、前斜角肌起点:前斜角肌在C3~C6颈椎横突的前,后结节均有起点,特别是在C3、4横突的后结节的起点,其中显著者形成一条肌束从C5神经根下方由后上向前下汇入前斜角肌肌腹。止点:第一肋骨的上面的斜角肌结节。神经支配:C4-6颈神经前支支配。2、中斜角肌起点:中斜角肌起于C2~C6或C2~C7横突的前后结节,在前结节的起点,有的位于结节顶部,有的位于结节中部,有的位于结节沟底前面,有的位于沟后侧。横突后结节均有腱性起点。止点:第一助骨上面,锁骨下动脉沟以后的部分。神经支配:C3~C8颈神经前支支配。3、后斜角肌(在中斜角肌的后方,可认为是中斜角肌的一部分。)起点:自下3个颈椎(4~6颈椎)横突的后结节,肌纤维斜向外下方。止点:第2肋骨的外侧面中部的粗隆。神经支配:C6~C7颈神经前支支配.斜角肌功能由于斜角肌均附着于颈椎横突和肋骨上,当颈椎固定时,斜角肌收缩可以上提肋骨,以协助完成呼吸的吸气动作;当肋骨固定时,单侧斜角肌收缩可使颈椎发生同侧侧屈,双侧收缩,可协助颈椎屈曲;另外斜角肌还有提供颈椎中下段的稳定性。斜角肌与肌间沟臂丛阻滞在肌间沟中,臂神经丛为椎前筋膜和斜角肌筋膜所形成的鞘膜包裹,此鞘膜在锁骨上方延伸为锁骨下动脉鞘膜,在腋窝形成腋鞘。臂神经丛阻滞可在肌间沟、锁骨上和腋窝三处进行,分别称为肌间沟径路、锁骨上径路和腋径路。前、中斜角肌之间的凹陷即肌间沟。肌间沟呈上小下大的三角形。经前中斜角肌肌间沟行臂丛麻醉,是上肢骨科手术中很常用的麻醉方式。斜角肌与胸廓出口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又称前斜角肌综合征)是指由于前斜角肌的肥大或痉挛,使胸廓上口处的臂丛神经、锁骨下动脉和锁骨下静脉受到前斜角肌的压迫,刺激产生的症候群,可引起一侧肩与上肢尺侧放射性疼痛,手部发冷、变紫、麻木等症。1、临床症状(1)臂丛神经受压迫症状:肩臂疼痛呈进行性发展。一般常影响到颈、肩、臂(内侧臂)及手部尺侧,液有些患者可向前胸、肩胛骨屈放射,在锁骨上窝常有压痛,临床上多因臂丛下干部受压机会较多,从而可发生尺神经支配区的麻木、刺痛,异常感觉,皮肤知觉,皮力均可下降,病程长者,后期可出现手骨间肌、小鱼际肌萎缩。(2)动脉受压症状:表现为患者肢缺血性弥漫性疼痛、麻木、皮肤温度下降、苍白和容易疲劳,后期可出现溃疡或坏死,偶尔伴有雷诺现象。斜角肌与胸廓出口综合征(3)静脉受压迫症状:表现患肢静脉怒张、水肿,手指发僵不灵活,发绀,后期可由于静脉血栓造成持续性水肿。(4)肌肉症状:患肢小鱼际肌肉萎缩,握力减弱,持物困难,手部发胀及笨拙感。2、表现体征(1)艾迪生(adsons)征:亦称前斜角肌试验、血管试验,病人取坐位,仰头并将下转至患侧,上肢外展,做深呼吸后屏住呼吸,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也有主诉患肢症状加重,即为阳性。(2)超外展试验:患者取坐位,上肢从侧方被动外展,高举过肩至头,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患肢症状加重,即为阳性。斜角肌损伤的原因成斜角肌劳损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头颈在侧屈、侧倾等某个姿势固定位持续时间过长。例如:写字、伏案工作、看书、看电视、打麻将、坐车等,使前斜角肌长时间处于紧张收缩状态,造成过度疲劳而损伤。长时间提重物牵拉。因物体重而头部必须向相反的方向。这样在外力长时间的作用下,极易造成前斜角肌损伤。另外瘦高且脖子细长的女性极易发生斜角肌紧张。.呼吸模式异常:含胸驼背体位下,膈肌不能顺畅上升和下沉,此时就会利用颈部肌肉提升胸廓来代偿,斜角肌就成了主要工作肌肉,干了不该自己干的活,当然就紧张了。斜角肌损伤易被误诊1,斜角肌激发的上背部疼痛几乎总是被错误地认为是菱形肌引起的。2,颈部和肩膀的不安是斜角肌触发点激发的经典症状,也会被看成是神经性抽搐。3,斜角肌引起的胸部的关联痛则常被误认为是心绞痛。4,斜角肌引起的肩痛几乎在骨科总是被诊断为滑囊炎和腱鞘炎。5,斜角肌引起的疼痛沿着上臂的前后方向下传送,常被当成肌肉扭伤或者让神经科医生认为是变性的颈椎间盘引起的神经根压迫(根性刺激)。6,当激发点使斜角肌挛缩(短缩)时,它们常会沿着锁骨上提第一肋骨或者第二肋骨以及第三肋骨,并挤压穿过这个区域的进入臂部的血管和神经(神经血管滞留),它们阻断血流并干扰神经冲动,进而引起臂部和手部的疼痛、肿胀、麻木、针刺感和烧灼感(胸廓出口综合征)。7,前臂和手部的无力(无缘无故地掉东西),可能与神经的冲动干扰有关,手臂或手截肢后所出现的无法解释的“幻肢痛”实际也可能与斜角肌的触发点有关。斜角肌损伤的鉴别方法1、患者将头转向疼痛一侧,并且低头使下巴至锁骨上方的凹陷处。由于这个动作使斜角肌强烈的持续缩短,会导致近端或远端的疼痛。斜角肌损伤的鉴别方法2、患者外展肩关节至水平位,并屈肘90度;接着肩关节继续外展使肘关节置于额头上方。该动作提高肋骨、增加锁骨下间隙能使疼痛立即或数分钟内缓解。斜角肌损伤的鉴别方法3、手指伸直时屈指测试,当近远指间关节不能完全屈曲,而使手部不能握紧时,应考虑为斜角肌损伤。扳机点(痛点、触发点)肌肉筋膜疼痛是由肌肉中的触发点引起的。触发点引发的问题,在正确的指导下都可以自己动手按摩解决。肌肉牵拉、按摩、注射、干针刺触发点可以打破使肌肉保持收缩状态的化学和神经反应循环;使被处于收缩状态的组织所抑制的血液循环;使触发点中形成结节的肌纤维得到舒展。1、症状与痛症肩膀及上肢疼痛静脉堵塞上背疼痛睡眠障碍手部麻痹刺痛2、传痛途径肩膀外侧食指与大拇指胸部上方肩胛骨内缘3、关联性激痛点斜角肌其他部位胸锁乳突肌头夹肌4、鉴别诊断胸阔出口症候群腕隧道症候群C4--C6关节功能障碍C5、C6神经根病变仰卧位牵拉斜角肌1.牵伸者取仰卧位。在无痛原则下,使头颈部尽量向右侧屈。为避免头部额外的回旋动作,注意让牵伸者鼻尖在整个过程中指向天花板。牵伸者也可下拉左肩使其远离头部,并固定斜角肌在助骨上的附着点。这种起始姿势,可使左斜角肌在无痛原则下最大幅度拉长。2.搭档的右手放在牵伸者头部左耳上方。左手放在牵伸者左肩上以固定其左肩。让牵伸者缓慢地推搭档的右手,就像其试图使左耳靠近左肩。确保其头部没有额外的回旋。牵伸者不能用肩上推,是因为我们固定了肩膀,也就是固定了斜角肌的远端止点。施加阻力使斜角肌等长收缩持续6秒钟。牵伸者在整个过程中正常呼吸。3.等长收缩后,牵伸者放松,吸气。放松时头部保持在起始姿势。座位牵拉斜角肌患者坐位,瞩患者下巴内收,头顶天花板,让颈椎充分伸直,然后向健侧侧屈,向患侧旋转。达到图示的位置。医生站在患者身后,同时固定头部(让患者的头部紧贴自己身体)和胸廓顶(按压点偏后方,因前方有锁骨),瞩患者深吸气,医生同时用手按压胸廓顶施加阻力。斜角肌做等长收缩,屏气6秒钟后透气,由于自生抑制AutogenicInhibition的神经学原理,斜角肌在收缩后放松,随胸廓的下降得到很好的牵伸。斜角肌的自我保健1、睡眠时枕头高度不要过低或过高,以防止此肌肉活化2、减少头部前伸姿势斜角肌的自我保健3、练习横膈膜呼吸采用座位,微微的依靠在椅子上,以鼻子吸气,将腹部向外隆起。然后身体慢慢前倾,将气体从嘴巴中吐出。如此一来,下腹部内压力帮忙将横膈膜上推,并把空气往外挤出。可将此呼吸方法带到日常生活中。斜角肌针刀松解

朱汉章提出:手指将病变之处斜角肌捏住,垂直皮肤进针,切割病变斜角肌的肌腹处。柳百智提出的路径:触及颈椎横突末端,加压分剥横突前血管、神经,垂直皮肤刺达横突骨面,紧贴骨面切割。李殿宁提出了在斜角肌起止点处进行松解.什么引起的鼠标手?“鼠标手”有一个专业名词与之对应——“腕隧道症候群”(carpaltunnelsyndromeCTS)。之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