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相际对流传质及总传质速率方程_第1页
5.4相际对流传质及总传质速率方程_第2页
5.4相际对流传质及总传质速率方程_第3页
5.4相际对流传质及总传质速率方程_第4页
5.4相际对流传质及总传质速率方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4.相际对流传质及总传质速率方程5.4.1.两相对流传质模型5.4.2.吸收过程总传质速率方程

5.4.3.传质阻力与传质速率的控制5.4.1.两相对流传质模型相际对流传质三大模型:双膜模型溶质渗透模型表面更新模型1.双膜模型pApAicAicA气相液相

G

LE2.双膜模型的基本论点(假设)

(1)气液两相存在一个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存在稳定的气膜和液膜。膜内为层流,A以分子扩散方式通过气膜和液膜。(2)相界面处两相达平衡,无扩散阻力。(3)有效膜以外主体中,充分湍动,溶质主要以

涡流扩散的形式传质。双膜模型也称为双膜阻力模型5.4.2.吸收过程总传质速率方程1.气相总传质速率方程——以气相分压差表示推动力的气相总传质系数,kmol/(m2·s·kPa);——以气相摩尔分率差表示推动力的气相总传质系数,kmol/(m2·s);——以气相摩尔比差表示推动力的气相总传质系数,kmol/(m2·s);2.液相总传质速率方程

——以液相浓度差表示推动力的液相总传质系数,kmol/m2·s·kmol/m3);——以液相摩尔分率差表示推动力的液相总传质系数,kmol/(m2·s);——以液相摩尔比差表示推动力的液相总传质系数,kmol/(m2·s);根据双膜理论3.总传质系数与单相传质分系数之间的关系系统服从亨利定律或平衡关系在计算范围为直线4.总传质系数之间的关系

5.4.3.传质阻力与传质速率的控制1.传质阻力相间传质总阻力=液相(膜)阻力+气相(膜)阻力注意:传质系数、传质阻力与推动力一一对应。2.传质速率的控制步骤(1)气膜控制气膜控制:传质阻力主要集中在气相,此吸收过程为气相阻力控制(气膜控制)。H较大易溶气体气膜控制的特点:.pAIpAicAcAi提高传质速率的措施:提高气体流速;加强气相湍流程度。(2)液膜控制液膜控制:传质阻力主要集中在液相,此吸收过程为液相阻力控制(液膜控制)液膜控制的特点:H较小难溶气体.提高传质速率的措施:提高液体流速;加强液相湍流程度。同理:气膜控制:液膜控制:m小易溶气体m大难溶气体例在总压100kPa、温度30℃时,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氨,气相传质系数3.84×10-6

kmol/(m2·s·kPa),液相传质系数1.83×10-4

m/s,假设此操作条件下的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测得液相溶质摩尔分率为0.05,其气相平衡分压为6.7kPa。求当塔内某截面上气、液组成分别为y=0.05,x=0.01时(1)以()表示的传质总推动力及相应的传质速率、总传质系数;(2)分析该过程的控制因素。解:(1)以()表示的

=100×0.05-134×0.01=3.66kPa

=3.94×10-6×3.66=1.44×10-5

kmol/(m2·s)(2)与()表示的传质总推动力相应的传质阻力为253797(m2·s·kPa)/kmol

其中气相阻力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