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二年级优秀教学案例分
析
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
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
课堂数学教学“活”起来。
【案例】教学“用9的口诀求商”时,引导学生复习“9的乘
法口诀”,教师让学生用“9的乘法口诀”编除法算式。学生
热情极高地编起算式来:
生1:94-1
生2:184-2
生34539
生4:34-9
生4刚说完,其他学生都喊起来:“老师,他编错了。”这个
同学难过地低下了头,害羞得快要哭了。这时,教师走到那位
同学身边,轻轻抚摸他的头说:“同学们,其实他很了不起,
这道题他没编错,只是要等到我们上六年级的时候才会做
呢!”(同学们都很诧异,过一会,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这个同学也慢慢抬起了头)
教师利用学生错误算式进行改编: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
“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
算式?
生1:把3换成27
生2:把3换成72
(学生激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师:如果“3”不动,怎样添上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除法算
式呢?
生1:把“3”的前面添“6”,就是63+9=7
生2:在“3”的后面添“6”,就是36:9=4
【案例分析】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往的课
堂教学评价注重教师教的过程,现在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和体
验;过去多关注教师教的行为,现在更多关注学生的创造;过
去是有条不紊的程式化模式,现在是注重个体的差异,突出学
生的个性特点。这样,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走下“一言堂”的
讲坛,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能就所学的内容大胆发表自己的
看法,互相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使课堂成为“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的学习天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让创新
与实践充满课堂。只有营造和谐、自主、有创意的课堂氛围,
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
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表现出好奇心、挑战心、想
象力、动手能力等,才会使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创新灵感凸
显。
在此,正是教师轻轻的抚摸、充满赞赏的鼓励在生4的内心激
起波澜,使他重新找回了自信。“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
'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
算式?”正是老师灵活的教学机智,才激起了学生后续的动
力,才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
学生、关爱学生、欣赏学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活动对他们来
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在这个案
例中,教师能及时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得
到每个孩子的认可。教师利用学生的错误,巧妙设计,走出教
材的框框,使课堂成为学生畅所欲言、放飞思维的场所。
篇二: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平均分》教学案例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平均分》教学案例
张洪学校张时婷
小学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
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
课堂数学教学“活”起来。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
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取学
生成熟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
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与教材分析
“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的教学内容,它是认识除法的基础。在生活中,学生
有“平均分”的感性认识,那怎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
识,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
活动,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知识“再创造”中,形
成新的体验,新的感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并
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
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
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几种的不同方
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
均
分”物品几种的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实践探索法和演绎概括法等教学法,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
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层层升华,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
力。教学准备:课件、投影、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二(1)班准备明天参观科技园,看,他们正在忙什么
呢?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把看到的说给小组同学听。
各小组汇报。
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同学们正在为明天的出行做准备。看,
他们正在分食物呢!
这么多分法中,哪种最特别?(分糖果的最特别,每份都一
样,每份都是4颗。)
2、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1)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师:每组选一个代表,把你们组的糖果数量以及是怎么分的汇
报给大家。(投影)
小组1:我们组有6颗糖果,我给他俩都是1颗,我4颗。
小组2:我们组有6颗糖果,分给3个同学,每个人都有2
颗。小组3:我们组有6颗糖果,分给3个同学,每份各是1
颗,2颗、3颗。
??
(2)教师追问:这么多种分法中,哪种最公平、公正?
①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糖果
分成3份,每份有2颗。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②观察:从糖果分成3份,每份右2颗,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每份的数量同样多。)
出示小精灵的话,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3、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2题。学生自
主完成,集体订正。
二、互动新授,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学例2,课件出示教材的情境图。
师:要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6份,你知道可以怎样分吗?
让学生分组讨论,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卡片),用学具代替桔
子,同桌合作分一分。
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分法。(投影)
学生分,教师参与学生之中,最后汇报并展示不同的分法。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分法1:一个一个地平均分在6个盘子里,每盘分3个。
分法2:先拿2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2个盘子
里,再拿2个放在第3个盘子里??还剩6个,每个盘子里再放
一个。
分法3:还可以每次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3个放在另
一个盘子里,依次类推。
第三种分法分得很快,能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吗?
学生可能会说是根据三六十八,就知道每个盘子里应放3个;
也可能是想到乘法算式3X6=18,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或者
用除法,18除以6等于3,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
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合理,均应给予肯定。
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师:如果把这18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你还
会分吗?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展示分法时要让学生说一说分法,引导其
他学生进行评价。(投影)
师:如果把这18个桔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又是几个呢?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展示分法时要让学生说一说分法,引导其
他学生进行评价。(投影)
三、巩固拓展,解决生活问题。
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
(1)出示题目: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说一说你是怎样
分的。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法,然后借助学具摆一摆。最后教师根据
学生代表的汇报进行展示。(投影)
(2)把题目改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
盒?”让学生说一说,题目中有哪些变化(“2份”改成“5
份”),学生独立完成,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并指导
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把题目改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
盒?”学生在组内自由分。
教师小结:把10盒酸奶平均分,虽然分的份数不一样,但都
是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2、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1题。
提问:把8根火腿肠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强调平均分),下
面有三种分法,哪种分法对?
学生判断,交流反馈:分法1不是平均分,分法2是对的,分
法3是平均分,但不是平均分成4份,所以是错的。
(2)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2题。
提问:一共有几个贴纸?平均贴在3条线上,是指平均分成几
份?每份是多少?每条线上应贴几个?
尝试解决,并画一画。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在我们生活中很多现象都是平均分。希望大家能注意观察,把
你发现的平均分现象汇报给同学、老师和你的父母、朋友。
教学分析:
《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一节课的教
学内容,平均分在本单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习除法的
基础。
本节课,我充分运用多媒体,创造图文并茂、声色俱佳、动静
结合的教学情境,可以使静态、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直
观,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本上的内容平面、静态,
学生很容易就感觉枯燥,进而慢慢失去学习兴趣,尤其是在低
年级学生中。而通过运用多媒体的声音、动画等效果能够展现
或模拟现实,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
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运用多媒体还可以演示平面的、静态的
知识内容,使之成为立体的、动态的知识内容,直观、生动地
展示知识内容及其演化、推导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感知效
果,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平均分是学习除法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多媒体,使
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具体,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学生
对知识的
篇三: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案例:
(一)案例一:《千克的认识》问题情境的创设:
师:同学们请认真看图(教师动画播放大象和蚂蚁拉手腕比
赛,比赛刚开始,蚂蚁就败下阵来,全班学生哈哈大笑)
师:笑过之后应该有思考,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
生:它们的力气相差太大,一个属于重量级,一个属于轻量
级。师:你是怎样知道它们谁轻谁重的?
生:用眼睛看出来的。
师:你很会观察,还有吗?
生:可以用体重计测量出他们的体重,比一比就知道了。
师:你的方法很独到。见过体重计吗?(教师借助学生已有的
经验引出重量单位一一千克。)
(二)案例二《9加几》问题情境的创设:
师:春节就快到了,张老师决定带同学们去游乐场玩。(话音
刚落,教师随即播放出幻灯片)小朋友们,快来看,她们已经
到了游乐场!从这里你都发现了什么啊?学生听后教师的提
问,都认真地观察屏幕上的主题图,大家踊跃地举手发言,在
学生的诸多回答中,有这样新奇的回答:
生1:我发现游乐场里有许多树。
生2:我发现了有一位女同学在往卖气球的阿姨那跑,我想她
可能是要买些漂亮的气球吧。
生3(好像发现了什么宝贝,兴奋地说):老师,我发现图的
右下角有几条白,我想是草地里有毛毛虫吧?
针对上述这三种回答,这位教师并没有给予学生即时的评价,
因为学生这样的回答,可能是教师意料之外的……
(三)反思:
1、案例一教师对学生中存在的每一个问题精心剪裁,目的明
确,结合教学目标选择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围绕教
学重难点,
设计成层次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组,诱导学生逐步认识到问
题的关键所在,使得学生集中精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掌
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能。
2、案例二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很新颖,但
其所提的问题不明确且过于宽泛,使学生摸不到头脑,正是因
为这样宽泛的一问,使得她把学生思维引入到了广阔的背景之
中。这时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思维,在这样宽泛的
问题情境中,思维迁移起到了作用,他们会把自己所看到不确
定的事物进行大胆想象。整个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只注重
了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并没有认真考虑。所以造成了在这个问
题情境中,产生那么多与数学无关的回答,使课堂陷入无数学
问题中,离题万里。虽然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积极发言,
看起来很热闹,但却达不到教学目标。
3、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已被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所接受,并
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因为问题可使学生产生困惑,进
而产生不满足感。所以说,恰当的数学问题情境能拨动学生的
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成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领域
的动力。然而,一些教师仅仅为了追求“时髦”,不顾学生的
感受,课前花费不少精力,绞尽脑汁设计出“引人入胜”的问
题情境,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但不能为课堂
教学提供有效的服务,还会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达
成,导致教师形成新的错误的数学教学观念。陈祥文在《关于
创设问题情境的思考》中认为:问题情境的创设,一般要遵循
以下几方面的原则:一定的新颖性,灵活的技巧性,明确的目
的性,适度的障碍性。
二、提出问题的教学案例:
(一)案例一
在教学《圆的认识》时,
教师演示“小狗和小熊推车比赛”图,让学生猜一猜,谁的车
子让人感到舒服?
生1:当然是小狗的,因为它的推车轮子是圆的。
生2:小熊的推车的轮子是方的,人坐上去会觉得很颠簸,不
舒服。
产生问题:为什么车轮都是圆形?圆形到底具备了哪些特征?
(二)案例二
师:老师这件衣服漂亮吗?
生(齐说):漂亮!
师:对于这件衣服,你想说什么?
生1:老师,你这件衣服是哪儿买的?
生2:这件衣服花了多少钱?
生3:这件衣服是哪儿生产的?什么牌子?
(三)反思:
1、在案例A中,以“为什么车轮都是圆形?圆形到底具备了
哪些特征?”来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并可促进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活
动中去。不仅为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还激发了学生探究圆的
特征的积极性。
2、案例二老师浮浅的问题,使学生不用思考脱口而出就能回
答,不能引起学生们积极思考。这样使课堂陷入无数学问题
中,虽然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看起来很热闹,但却达不到教
学目标。
3、我们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地要以“问题”为突破口,捕捉学
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推动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
题。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动力,并
提供充足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思维广度。
三、解决问题中的案例:分桃子一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三年级上册)
(一)案例A:
1、呈现例题:计算48・4
2、教师提问:这个问题如果要你用笔算,你会怎样算?
3、学生自主活(来自:小龙文档网:小学数学二年级优秀教
学案例分析)动。(几分钟后,还没有学生找到基本方法)
4、教师并没有介入,而是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几分钟后,
还没有学生找到基本方法)
5、教师不得不自己讲授基本的计算方法。
(二)案例B:
1、呈现例题:计算48・4
2、学生自主活动: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电力工程设计著作权许可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技术转让合同转让条款及转让价格
- 医疗废物转运车合同(2篇)
- 取消婚约协议书
- 二零二四年度林地木材采伐与销售合同
- 存款合同书范本协议样本
- 物流运输与标准制定协议
- 物流资源创新合作合同
- 水厂清水池施工方案
- 出租车合作协议格式模板
- 财务会计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
- (完整版)电渣压力焊施工施工工艺
- PCM用户手册解析
- 二年级下册数学培优补差记录表
- 北京市甲级设计院
- 门窗安装三级安全教育考试.doc
- 隧道盾构超限质量事故报告(完整版)
- 个人财产申报表.doc
- 【PPT】初中英语课件:情景交际
- 港口国检查表PSC CHECKLIST
- 隧道管片外观缺陷修补施工方案(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