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润物无声-浅谈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实践与思考》 论文_第1页
《立德树人 润物无声-浅谈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实践与思考》 论文_第2页
《立德树人 润物无声-浅谈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实践与思考》 论文_第3页
《立德树人 润物无声-浅谈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实践与思考》 论文_第4页
《立德树人 润物无声-浅谈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实践与思考》 论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浅谈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实践与思考摘要:教育若是一座象牙塔,小学阶段的教育则是塔下起步的基石。而语文学科的教育与道德教育是形影不离的。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训练以及广泛人文熏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的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的语文核心素养。关键词:立德树人重生活重传承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部编教材强调立德树人,创新教学理念,但新教材并没有摒弃传统教材教学内容,而是实现了新旧知识的融合,力图贴近学生生活,提升教学内容的时代感。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材不仅是我们教学的工具,也是我们教学的帮手,为我们提供了教学的框架和导向。因此,只有我们了解了部编教材,用好部编教材,才能在教育之路中,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部编教材从投入使用起已有4年多时间,不同于以往的老教材,部编教材的系统性、创新性、主题性、灵活性及综合性等方面显得更为突出。教材在变化,我们的教学理念、思路及设计也在随其不断变化,正所谓:“山随水而转,水随山而行。”新教材并没有摒弃传统教学内容,而是实现了新旧知识的融合,力图贴近学生生活,提升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因此,我在使用部编教材的教学实践中,也产生了一下几点思考:重生活著名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提出了“大语文教育”的理念,这是一种新型的带有突破性的语文教育思想。这种思想主张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并把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在部编本语文教材中随处透露着生活气息。以三年级部编教材上册第二单元的《5铺满金色巴掌长的水泥道》一课为例。文章以细腻的语言及笔法描述了一个早晨上学的孩子眼中的秋日美景。走在雨后的水泥道,道路被金黄的法梧桐树叶所铺满,在这个孩子的细致观察中,一条平日里非常普通的水泥道,此时已变成了一条黄金大道。文章写的很生活,这也许是生活中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或是一种我们在忙碌中无心留意的一处风景,却在一个孩子的细心观察中,发现了大自然最新奇、最淳朴的一种美。文本材料来源于生活,贴近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更应引领着孩子们从文本中走出,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和寻找生活中的美与乐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化教学”的概念,指明了生活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应当加深对生活化教学的理解与运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知识并合理运用,赋予小学语文教学更大的现实意义。无独有偶,在《5铺满金色巴掌长的水泥道》课后小练笔中,也有了贴近生活的作业设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这样的练笔设计,不正是引导着学生将目光从文本转向了自己的生活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语文的实践性,需要生活来体现。学生将文本学习的方法结合生活,又回归运用到自己的自己行间中,使语文学习变得学之有用。重传承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经典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一代代的传承中,经典文化也日趋变得流光溢彩。部编教材与老教材相比,也加大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力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也应随大势,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例如二年级部编教材下册中《中国美食》《传统节日》《田家四季歌》等文章都从各个方面,不同角度,向学生展现出中国丰富多彩的饮食、节日习俗等传统文化。教材是我们教学的框架和导向,因而,我们在运用教材是,也应不断地为它添砖加瓦、增姿添色。在向学生传授知识,领悟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中国美食》一课虽是以识字为主要目标,重在认识菜名,但我们还可再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优秀文化。如:陪学生共同欣赏一段《舌尖上的中国》,简单介绍中国饮食文化中“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地域风味以及四季有别、讲究美感、注重情趣等文化特点,激发学生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一堂课中,文化的传承就如这“清风已过新叶翠,水过岸石染绿苔。”在悄然无息中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田。而革命题材亦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培养小学生爱国情怀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重视对教学内容的合理布置,注重文道统一,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五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教材编排了《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和无《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三篇课文,亦在让学生感受先辈们的崇高精神。究其内核,这都是让学生感受先辈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而内化自身。革命题材的课文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教师不用制订多样化的目标,以免学生随意解读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师可以将课文内容与时代背景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前搜索相关资料,在课上作为导读材料使用。重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突出强调了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而部编教材的编者在编排教学内容时,也在不同的主题单元中,从一条暗线贯穿着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三年级上册部编教材出现了一个阅读策略单元。本单元教材不同于以往的单元,这是第一个阅读策略单元:预测。本单元选编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篇精读课文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不会叫的狗》两篇略读课文。纵观本单元三篇文本的呈现方式,非常特别。第一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根据故事的进程,我们可以在前面的内容中找到后面内容发生的依据,所以可以用来教给学生预测的方法。因此,第一课承载的任务就是习得预测方法。第二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只呈现了故事的一半,还有一半没有呈现,就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材这样的编排显然是为了让我们利用这半个故事来教会学生有依据的预测故事将还会如何发展。这里教材承载的任务是预测故事情节还会如何发展。而第三篇文本《不会叫的狗》的呈现方式则是开头和故事情节都很完整,只缺少故事的结局,而且结局有三个。它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显然是要我们利用此课例教会学生有依据地预测合理的故事结局。当学生学完三篇文本,他们会学到什么呢?学习第一课,明白预测要有依据,懂得一些预测的基本方法;学习第二课,就学会了如何有依据地预测故事还会如何发展;学习第三课,就学会了如何预测合理的结局。第一课是第二、三课学习的基础,第二、三课的学习是为学生能独立续编故事作准备。如果学生能有依据地续编好将还会发生的故事情节与结尾,那么续编故事也就不难完成了。阅读策略单元,这种预测课文的学习,也使学生从一个读者向参与者进行转变,融入文本,与故事的人物对话,与文章的作者共同创造,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创造力。同时,也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向“自主探究式”的模式转变。“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才能让其冲破“思维定式”的牢笼,在学习生活中,会思考、会灵动、会创造、会做人。这也是核心素养的体现。“墨满书香路,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