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王兰美 第4版) 分布解答 课件全套 第1-11章 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其他图样_第1页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王兰美 第4版) 分布解答 课件全套 第1-11章 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其他图样_第2页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王兰美 第4版) 分布解答 课件全套 第1-11章 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其他图样_第3页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王兰美 第4版) 分布解答 课件全套 第1-11章 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其他图样_第4页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王兰美 第4版) 分布解答 课件全套 第1-11章 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其他图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1:字体练习P2:字体练习P3:尺寸标注P3:尺寸标注P4:尺寸标注P4:尺寸标注P5(1):斜度与锥度(按各小图上所画尺寸及各图上所标的比例作图)P5(1):斜度与锥度(按各小图上所画尺寸及各图上所标的比例作图)P5(2):椭圆(按各小图上所画尺寸及各图上所标的比例作图)作图步骤详见教材图2-36bP5(2):椭圆(按各小图上所画尺寸及各图上所标的比例作图)作图步骤详见教材图2-36aP6:已知连接圆弧的半径为R,求出切点与连接圆弧的圆心。(1)(2)(3)P7(1):圆弧连接练习(将左上方小图按实际尺寸画出,注意找出各连接圆弧的圆心及切点,完成各图形)。P7(2):参照左下方所示图形的尺寸,用1:1在指定位置处画全图形的轮廓。P10:在A4图纸上,用1:1作出下列图形,并标注尺寸。P11:在A4图纸上,用1:1作出下列图形,并标注尺寸。P12(1):根据轴测图作出各点的投影图。P12(2):已知点的两面投影,作出第三面投影,以及各点的轴测图。注意d''

的位置P12(3):已知A(8,18,12)、B(20,0,22)两点的坐标,作出各点的三面投影。注意b''

的位置P13(1):已知E、F的两面投影,作出各点的第三面投影。P13(2):已知A(18,12,0)、B(0,18,25)、C(26,0,0)三点的坐标,作各点的三面投影。注意b、b''、c''

的位置P13(3):比较A、B、C

三点的相对位置。B在A的下、左、前;B在C的上、左、后;C在A的下、右、前。P13(4):已知点K(15,20,24)、M(35,20,10)、N(15,20,10)三点的坐标,作出各点的三面投影,并判别可见性,把不可见点的投影加上括号。

注意:判断可见性,只需判断重合的那面投影的可见性,另外的两面投影不需判断。P14(1):判别两点的相对位置。B

在A

的(下、右、前)方。C

在D

的(上、左、后)方。P14(2):求空中两球A、B在光线S照射下,在地面上的落影。a0'b0'bb'a'as'sa0

b0

分析:空中小球A在光线S照射下在地面上的落影,应是过A的一条与S平行的光线与地面(H面)的交点。P15(1):判别下列直线属于哪一类位置的直线。侧平线水平线侧垂线正垂线倾斜线P15(2):写出立体上棱线的名称。试标记出三棱锥底面上与锥顶S水平投影重影的点的三面投影,并判别可见性。(k)k'k"P15(3):试标记出与D点水平投影重影的E点的三面投影,并判别可见性。AB是侧垂线,CD是倾斜线。AB、CD是交叉两直线。P16:按下列已知条件,画出各直线段的两面投影,并判断直线的空间位置。(1)zA=zB

,β=30°30(2)c'd'=CD,c'd'//OXP16:按下列已知条件,画出各直线段的两面投影,并判断直线的空间位置。(3)B

点位于V

面内,yA=zBP16:按下列已知条件,画出各直线段的两面投影,并判断直线的空间位置。(4)两端点坐标E(20,8,5),F(5,18,20)P16:按下列已知条件,画出各直线段的两面投影,并判断直线的空间位置。P17(1):已知CD

为正平线,CD=25mm,α=45°,作出直线的三面投影。(只需作出一个解答)45P17(2):在直线AB上作出K点的两面投影,已知K点距V面15mm。

注意:15mm需要标示清楚。P17(3):K点在直线CD上,已知k,求作k’。注意比例关系。P17(4):在EF上求一点P,使P点与E点的距离为15mm,并补画出侧面投影。15

注意:15mm需要标示清楚。P18(1):求作线段AB的实长及其与投影面的倾角α、β。αβB0A0实长实长注意:α、β、实长需要标示清楚。用符号表示相等关系。P18(2):距H面15毫米作水平线MN与AB,CD相交。15P18(3):已知直线AB的投影ab及a',倾角β=30°,完成它的投影。30°ΔYABa‘b‘a‘b‘P18(4):过M点作一长度为23mm的侧平线与AB相交。提示:由M的正面投影可以确定过M的侧平线的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的方位,AB的水平投影也可求得,因此可求两直线的交点,再求直线投影。23P19(1):判别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P19(1):判别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交叉AB与CD交叉AB与DE平行CD与DE相交P19(2):标注出各个重影点的正面投影及水平投影。P19(3):直线CD与V面倾角为β=60°,求V面投影。P20(1):过点C引直线CD同时与直线AB及Y轴相交。提示:直线与Y轴相交,交点必在Y轴上,因此交点的正面投影在原点。P20(2):作水平线EF,使它与H面距离为12mm,且与AB、CD相交,求出介于二相交点间线段实长。实长P20(2):作水平线EF,使它与H面距离为12mm,且与AB、CD相交,求出介于二相交点间线段实长。P20(3):已知点M在V面上,点E在AB上,ME//CD,补全所缺的投影。P20(4):作CD交AB于D,且使CD=40毫米。40ΔZCD提示:CD交AB于D,则D必在AB上,由图可得到ΔZCD,又CD40mm,可作直角三角形,另一直角边即CD水平投影的长度。cdcdP21(1):以AB为一边作平面的三面投影图。1.作等边三角形ABC为水平面2.作正方形ABCD为铅垂面P21(1):以AB为一边作平面的三面投影图。P21(2):已知平面四边形ABCD的AD边平行于V面,BC边平行于H面,试完成平面的V面投影。提示:由水平投影可知AD、BC必相交,可先求交点。P22(1):补画

ABCD平面上EFG的正面投影。P22(1):补画

ABCD平面上EFG的正面投影。P22(2):已知ΔEFG与AB,CD在同一平面内,求作Δefg。P22(2):已知ΔEFG与AB,CD在同一平面内,求作Δefg。P22(3):完成L形平面的正面投影。提示:平行两直线的同面投影互相平行。P22(4):在四棱台上挖孔,正面投影如图示,补画水平投影。P23(1):已知BC为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试完成正面投影(b''c''//OZ)。P23(2):以正平线AB为一直角边,A为顶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并使C点在V面上。提示:CD交AB于D,则D必在AB上,由图可得到ΔZCD,又CD40mm,可作直角三角形,另一直角边即CD水平投影的长度。P23(2):以正平线AB为一直角边,A为顶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并使C点在V面上。ccP24(1):在三角形ABC内确定正平线EF,使EF距V面为20mm。P24(2):在三角形ABC内确定K点,使K距H面为18mm,距V面为20mm。1820P24(3):直线AB为一平面对H面的最大斜度线,试作出该平面。

P24(4):求△ABC平面对H面的倾角α1。

α1P25(1):完成正方形ABCD

的两面投影。P25(2):以正平线AC为对角线作一正方形,B点距离V面为35mm。P25(2):以正平线AC为对角线作一正方形,B点距离V面为35mm。∆ZOB/2P26(1):已知直线DE平行于ΔABC,作出d΄e΄

。过点F作正平线平行于ΔABC。P26(2):判别直线AB是否平行于ΔCDE。AB与ΔCDE不平行。P26(3):已知直线DE平行于△ABC,含直线DE作平面平行于△ABC。ffP26(4):已知△ABC//△DEF,并知△DEF内一点K,求△DEF的正面投影。

P27(1):求直线EF与Δ

ABC的交点,并判断其可见性。P27(2):求直线EF与Δ

ABC的交点,并判断其可见性。P27(3):作Δ

ABC与圆平面的交线,并表明可见性。提示:两铅垂面的交线一定是铅垂线。P27(4):作ΔEFG与矩形MNPQ的交线,并表明可见性。提示:两正垂面的交线一定是正垂线。P28(1):求ΔABC与铅垂面DEFG的交线,并判别可见性。PVP28(2):求作AB与已知平面的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1212辅助面法求交点的作图步骤:1.含已知直线作垂直面;2.求所作平面与已知平面的交线;3.求所得交线与已知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面与线的交点;4.判断可见性。P28(3):求作直线EF与ΔABC的交点,并判断可见性。辅助面法求交点的作图步骤:1.含已知直线作垂直面;2.求所作平面与已知平面的交线;3.求所得交线与已知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面与线的交点;4.判断可见性。P28(4):作出ΔABC与ΔDEF的交线,并判断可见性。作图步骤一:辅助平面法求AC与ΔDEF

的交点M

。P28(4):作出ΔABC与ΔDEF的交线,并判断可见性。作图步骤二:辅助平面法求EF与ΔABC的交点N。MN即两三角形的交线。P28(4):作出ΔABC与ΔDEF的交线,并判断可见性。作图步骤三:重影点法判断可见性。P28(4):作出ΔABC与ΔDEF的交线,并判断可见性。注意:此题为两个平面互交。求N点时存在另一种情况。P29(1):作出两平面Δ

ABC与四边形DEFG的交线,并判断其可见性。P29(2):求两平面的交线。三面共点法求交线:1.作垂直面或平行面与已知两平面同时相交,分别求出该平面与已知两平面的交线,可得到两交线的交点。2.重复上述作图步骤可得到另一个交点。3.将两个交点连线即可。P29(2):求两平面的交线。三面共点法求交线:步骤一:作铅垂面P与两平面同时相交,求得点M。步骤二:作正垂面Q与两平面同时相交,求得点N。步骤三:连线。PHQVP30(1):检查两平面是否垂直。垂直P30(2):过点D作△ABC的垂直面。无数解P30(3):过点A作直线MN的垂直面。P30(4):已知△ABC与△DEF垂直,试完成△ABC的正面投影。11P31(1):求直线AB对H、V面的倾角α、β的实长。β实长α实长P31(2):已知直线AB的实长为38mm,作出a΄b΄

。R38P31(3):作出A点绕OO’轴线逆时针转90°后的投影。P31(4):作出B点绕OO’轴线顺时针转120°后的投影。P32(1):作AB交CD于B点,使∠ABC=60°。P32(1):作AB交CD于B点,使∠ABC=60°。ba1d1c1H1VX1H1V2X2b2'b1c2'd2'a2'b'P32(2):已知平面图形的实体投影,求作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P33(1):求A点到ΔDEF的距离。'''''''''''''距离P33(2):已知CD为ΔABC平面内的正平线,ABC对V面的倾角β=30°,作出Δa'b'c'。''''''''''P34(1):试确定连接管子AB、CD的最短管子EF的位置及其长度。长度P34(2):求作飞机挡风屏ABCD和玻璃面CDEF的夹角θ

的真实大小。P35(1):将点D绕EF旋转到ΔABC上。XX2121ddP35(2):已知点K与AB、AC两直线等距离,点K的正面投影k΄

,求水平投影k

。X1VH11111X2V2H12222P36(1):用直角三角形法求线段AB实长L及与V面夹角β的正确作图方法是(C)。P36(2):一直线KL在△ABC平面内,它的正确作图是(d)。P37(1):在△ABC的AB边上找一点D,使D与AC的距离等于与BC的距离(方法不限)。P37(2):已知直线AB与直线CD间距离为25mm,且AB为正垂线,试求出其正面投影a'b'及距离的两面投影。P38(1):试在直线EF上取一点D,使其与三角形ABC相距20mm。P38(1):试在直线EF上取一点D,使其与三角形ABC相距20mm。方法一:P38(1):试在直线EF上取一点D,使其与三角形ABC相距20mm。方法二:P38(1):试在直线EF上取一点D,使其与三角形ABC相距20mm。P38(2):求点M到平面ABC的距离。P38(2):求点M到平面ABC的距离。方法一:P38(2):求点M到平面ABC的距离。距离方法二:P39(1):过K点做一直线KL与AB、CD均相交。llP39(2):在H面内找一点M,使MN的连线与AB、CD所确定的平面平行,且与H面夹角最大。P39(3):过N点作一直线与CD、AB均相交。P40(1):已知直线DE与平面ABC成60°夹角,完成直线DE的正面投影。实长实长方法一:P40(1):已知直线DE与平面ABC成60°夹角,完成直线DE的正面投影。方法二:P40(2):在H面上求作一点K,到A、B、C三点等距离。方法一:P40(2):在H面上求作一点K,到A、B、C三点等距离。方法二:P41(1):试用不少于两种的方法求点C到直线AB的距离。方法一距离P41(1):试用不少于两种的方法求点C到直线AB的距离。方法二距离距离P41(2):过点k做一直线KL

与平面ABC平行,与直线EF相交。方法一P41(2):过点k做一直线KL

与平面ABC平行,与直线EF相交。方法二P41(2):过点k做一直线KL

与平面ABC平行,与直线EF相交。方法三P43(1):作出ΔABC的内切圆的投影。P43(2):在ABC平面上,以O为圆心,作一直径为50mm的圆,完成它的投影。P44(1):在已知圆柱面上,作出一导程为60mm的右旋圆柱螺旋线。P44(2):已知平面曲线K和轴线OO,作出回转面的投影。P45(1):已知圆柱正螺旋面的外径为48mm,内径为20mm,导程为36mm,右旋,作出两个导程的该螺旋面的投影。P45(2):已知圆柱斜螺旋面的外径为50mm,内径为20mm,导程为60mm,右旋,母线与水平面成30°角,作出该螺旋面的投影。

P46(1):作出六棱柱的水平投影,以及表面上点A的三面投影。

P46(2):作出棱锥的侧面投影,以及表面上点B的三面投影。

P46(2):作出圆柱的水平投影,以及表面上点B的三面投影。()

P46(4):作出圆锥的水平投影,以及表面上点A的三面投影。

P47(1):作出球体的侧面投影,以及表面上点B、C的三面投影。()()

P47(2):作出圆锥的侧面投影,以及表面上点B的三面投影。

P47(3):作出1/2环体表面上点A、B、C的三面投影。()()

P47(3):作出1/2环体表面上点A、B、C的三面投影。()

P47(3):作出1/2环体表面上点A、B、C的三面投影。()P48(1):完成平面体被平面截切后的水平投影,并补画侧面投影。步骤:1.分析立体、切平面;2.分析切平面与立体哪些面相交,得到交线的数量;3.分别求出每条交线;4.整理轮廓线。切平面与四棱柱的顶面、左边两个侧面相交,应产生3条交线。P48(1):完成平面体被平面截切后的水平投影,并补画侧面投影。整理轮廓线时注意图中的虚线。P48(2):完成平面体被平面截切后的水平投影,并作出侧面投影。作出五棱锥的侧面投影。切平面与五棱锥的5个侧面都相交,应产生5条交线。P48(2):完成平面体被平面截切后的水平投影,并作出侧面投影。求切平面与五棱锥的5个侧面相交产生的5条交线。注意各点位置。P48(2):完成平面体被平面截切后的水平投影,并作出侧面投影。整理轮廓线。侧面投影中的虚线是什么线?P49(1):完成平面体被平面截切后的水平投影,并补画侧面投影。作出侧平面与六棱柱的交线。侧平面与六棱柱顶面和2个侧面相交,有3条交线。正垂面与六棱柱4个侧面相交,有4条交线。P49(1):完成平面体被平面截切后的水平投影,并补画侧面投影。作出正垂面与六棱柱的交线。P49(1):完成平面体被平面截切后的水平投影,并补画侧面投影。整理轮廓线。注意:1.虚线、2.切平面的交线。P49(2):完成平面体被平面截切后的水平投影,并补画侧面投影。水平面与三棱锥的3个侧面相交,有3条交线。正垂面与三棱锥的2个侧面相交,有2条交线。P49(2):完成平面体被平面截切后的水平投影,并补画侧面投影。作出三棱锥的侧面投影。作出水平面与三棱锥的交线。P49(2):完成平面体被平面截切后的水平投影,并补画侧面投影。作出正垂面与三棱锥的交线。P49(2):完成平面体被平面截切后的水平投影,并补画侧面投影。整理轮廓线。P50(1):完成平面体被平面截切后的水平投影,并补画侧面投影。水平面与三棱锥的3个侧面相交,有3条交线。正垂面与三棱锥的3个侧面相交,也有3条交线。P50(1):完成平面体被平面截切后的水平投影,并补画侧面投影。作出三棱锥的侧面投影。作出水平面与三棱锥的交线。P50(1):完成平面体被平面截切后的水平投影,并补画侧面投影。作出正垂面与三棱锥的交线。P50(1):完成平面体被平面截切后的水平投影,并补画侧面投影。整理轮廓线。注意:1.虚线、2.切平面的交线。P50(2):完成平面体被平面截切后的水平投影,并补画侧面投影。作出水平面与四棱柱的交线。水平面与四棱柱的4个侧面相交,有4条交线。正垂面与四棱柱的顶面和2个侧面相交,有3条交线。P50(2):完成平面体被平面截切后的水平投影,并补画侧面投影。作出正垂面与四棱柱的交线。P50(2):完成平面体被平面截切后的水平投影,并补画侧面投影。整理轮廓线。注意:1.虚线、2.切平面的交线。P51(1):作正垂面截断五棱台后的侧面投影,补全截断后的水平投影。作出水平面与四棱锥的交线。水平面与四棱锥的4个侧面相交,有4条交线。两个正垂面分别与四棱柱的2个侧面相交,各有2条交线。P51(1):作正垂面截断五棱台后的侧面投影,补全截断后的水平投影。作出正垂面与四棱锥的交线。作出另一正垂面与四棱锥的交线。P51(1):作正垂面截断五棱台后的侧面投影,补全截断后的水平投影。整理轮廓线。注意:1.虚线、2.切平面的交线。P51(1):作正垂面截断五棱台后的侧面投影,补全截断后的水平投影。P51(2):作左端为正垂面的凸字形侧垂柱的水平投影,并已知表面上折线的起点A的正面投影和终点E的侧面投影,折线的水平投影成一直线,作折线的三面投影。提示:E点在正垂面上,A点在正平面上,先求其水平投影(直线),再根据平面与立体相交作出另两面投影。P51(2):作左端为正垂面的凸字形侧垂柱的水平投影,并已知表面上折线的起点A的正面投影和终点E的侧面投影,折线的水平投影成一直线,作折线的三面投影。P51(2):作左端为正垂面的凸字形侧垂柱的水平投影,并已知表面上折线的起点A的正面投影和终点E的侧面投影,折线的水平投影成一直线,作折线的三面投影。P52(1):完成圆柱体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每与一个面相交就产生一条交线。注意分析交线是直线还是曲线。如果是曲线,分析是什么样的曲线。1.分析切平面与立体哪些表面相交。2.分别求出各交线。作图步骤:3.整理轮廓线。切平面与圆柱左端面和圆柱面相交。切平面与圆柱左端面相交是直线。切平面与圆柱面相交是曲线(椭圆)。求曲线先求特殊点。P52(1):完成圆柱体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整理轮廓线。P52(2):完成圆柱体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求水平面与圆柱面的交线(圆弧)。3个平面与圆柱相交——水平面、侧垂面、正垂面P52(2):完成圆柱体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求正垂面与圆柱面的交线(椭圆弧)。求侧平面与圆柱面的交线(直线)。P52(2):完成圆柱体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整理轮廓线,注意虚线。P52(3):完成圆柱体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求侧平面与圆柱面的交线(圆弧)。3个平面与圆柱相交——侧平面、水平面、正垂面P52(3):完成圆柱体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求正垂面与圆柱面的交线(椭圆弧)。求水平面与圆柱面的交线(直线)。P52(3):完成圆柱体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整理轮廓线,注意虚线。P52(4):完成圆柱体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求水平面与圆柱面的交线(圆弧)。4个平面与圆柱相交

——2侧平面、2水平面P52(4):完成圆柱体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求侧平面与圆柱面的交线(直线)。P52(4):完成圆柱体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整理轮廓线,注意虚线。P53(1):完成圆柱体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求水平面与圆柱面的交线(圆弧)。4个平面与圆柱相交

——2侧平面、2水平面P53(1):完成圆柱体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求侧平面与圆柱面的交线(直线)。P53(1):完成圆柱体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整理轮廓线。P53(2):完成圆柱体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求水平面与圆柱面、圆柱孔面的交线(圆弧)。4个平面与圆柱、圆孔相交

——2侧平面、2水平面P53(2):完成圆柱体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求侧平面与圆柱面、圆柱孔面的交线(直线)。P53(2):完成圆柱体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整理轮廓线。P53(3):完成圆柱体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求水平面与圆柱面、圆柱孔面的交线(圆弧)。4个平面与圆柱、圆孔相交

——2侧平面、2水平面P53(3):完成圆柱体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求侧平面与圆柱面、圆柱孔面的交线(直线)。P53(3):完成圆柱体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整理轮廓线。P53(4):完成圆柱体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求水平面与圆柱面、圆柱孔面的交线(圆弧)。3个平面与圆柱、圆孔相交

——2侧平面、1水平面P53(4):完成圆柱体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求侧平面与圆柱面、圆柱孔面的交线(直线)。P53(4):完成圆柱体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整理轮廓线。P54(1):完成圆锥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正垂面与圆锥底面和锥面相交。与底面的交线——直线;与锥面的交线——抛物线。1.求抛物线上的特殊点。P54(1):完成圆锥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2.求圆锥最大轮廓线上的特殊点。3.连抛物线线。求平面与与底面的交线。P54(1):完成圆锥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4.整理轮廓线。P54(2):完成圆锥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正垂面与圆锥锥面相交。交线是椭圆。1.求圆锥最大轮廓线上的特殊点。P54(2):完成圆锥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2.求椭圆上的特殊点。3.连线,整理轮廓线。P54(3):完成圆锥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侧平面、正垂面与圆锥相交。侧平面与圆锥底面平行,交线是圆。正垂面过锥顶,交线是两条过锥顶的直线。求侧平面与圆锥的交线——圆(弧)。P54(3):完成圆锥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求正垂面与圆锥的交线——两直线。整理轮廓线。什么线?P54(4):完成圆锥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水平面、侧垂面与圆锥相交。水平面与圆锥底面平行,交线是圆(弧)。侧垂面过锥顶,交线是两条过锥顶的直线。求水平面与圆锥的交线——圆(弧)。P54(4):完成圆锥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求侧垂面与圆锥的交线——两直线。确定直线的起始点。P54(4):完成圆锥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确定圆弧的起始点。求直线的正面投影。P54(4):完成圆锥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整理轮廓线。图中虚线是什么线?P55(1):完成球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铅垂面与球相交,交线实形是圆。但该圆的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均为椭圆。求球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最大轮廓线上点的投影。P55(1):完成球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连线——椭圆。求球侧面投影最大轮廓线上点的投影。求椭圆另外两个端点。P55(1):完成球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整理轮廓线。P55(2):完成球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水平面、侧平面与球相交,交线实形都是圆。且该圆在其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仍为圆。求侧平面与球的交线——侧面投影为圆(弧)。P55(2):完成球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求水平面与球的交线——水面投影为圆(弧)。整理轮廓线。P55(3):完成球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水平面与球相交,交线实形是圆。该圆水平投影仍为圆。正垂面与球相交,交线实形也是圆。该圆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是椭圆。求水平面与球的交线——水面投影为圆(弧)。P55(3):完成球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求正垂面与球的交线上的特殊点。求正垂面与球的交线上其他特殊点。P55(3):完成球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连线——椭圆。整理轮廓线。P56(1):求圆柱表面上三角形通孔的水平和侧面投影。水平面与圆柱面相交,交线是圆(弧)。侧平面与圆柱面相交,交线是2条直线。正垂面与圆柱面相交,交线是椭圆(弧)。求水平面与圆柱面的交线。P56(1):求圆柱表面上三角形通孔的水平和侧面投影。求侧平面与圆柱面的交线。求正垂面与圆柱面的交线。P56(1):求圆柱表面上三角形通孔的水平和侧面投影。整理轮廓线。图中虚线是什么线?P56(2):补作圆柱切割后的水平投影。水平面与圆柱面相交,交线是2条直线。正垂面与圆柱面相交,交线是椭圆(弧)。求水平面与圆柱面的交线。P56(2):补作圆柱切割后的水平投影。求正垂面与圆柱面的交线。整理轮廓线。P56(3):补画圆柱体被截切后的侧面投影。水平面与圆柱面相交,交线是椭圆(弧)。侧平面与圆柱面相交,交线是2条直线。求水平面、侧平面与圆柱面的交线。P56(3):补画圆柱体被截切后的侧面投影。在圆柱中间挖槽。整理轮廓线。P57(1):完成圆锥体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水平面与圆锥面相交,交线是圆(弧)。侧平面与圆锥面相交,交线是双曲线。正垂面与圆锥面相交,交线是椭圆(弧)。求水平面与圆锥面的交线。P57(1):完成圆锥体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求正垂面与圆锥面的交线。求侧平面与圆锥面的交线。P57(1):完成圆锥体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求正垂面与圆锥面的交线。整理轮廓线。P57(2):完成圆柱体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水平面与圆柱(孔)面相交,交线是直线。正垂面与圆柱(孔)面相交,交线是椭圆(弧)。作出圆筒水平投影。P57(2):完成圆柱体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求作正垂面与圆柱面交线。求作正垂面与圆柱孔面交线。P57(2):完成圆柱体被截切后的三面投影。求作水平面与圆柱(孔)面交线。整理轮廓线。P58(2):根据物体的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想象出物体形状后,试绘制物体的直观图,并补画侧面投影。作出侧面投影(外形)。P58(2):根据物体的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想象出物体形状后,试绘制物体的直观图,并补画侧面投影。整理轮廓线。作出挖槽后的投影。P面的轴线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正垂线);Q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侧垂面)。P58(2):看懂零件的三视图,并标记出指定的线、面在其它两个视图上的投影。P59(1):补画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圆锥台用6个平面竖切。P59(1):补画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作出正平面与圆锥台的交线。作出铅垂面与圆锥台的交线。P59(1):补画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整理轮廓线。与生活中哪类物品相像?P59(2):已知立方体左上角开了一个四分之一圆台槽,作它的水平投影,及槽壁上的曲线AB的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曲线AB是圆台槽面上的一条曲线。可用表面取点的方法求解。作出立体的水平投影。P59(2):已知立方体左上角开了一个四分之一圆台槽,作它的水平投影,及槽壁上的曲线AB的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求作曲线AB上的一般点

。求作曲线AB的端点A、B

。P59(2):已知立方体左上角开了一个四分之一圆台槽,作它的水平投影,及槽壁上的曲线AB的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连线

。P60(1):想象形体形状,补画侧面投影。水平面与半球相交,交线是圆(弧)。上方侧平面与圆柱、半球都相交,交线分别是直线和圆(弧)。下方侧平面与圆柱相交,交线是圆(弧)。求水平面与半球的交线。P60(1):想象形体形状,补画侧面投影。求下方侧平面与半球的交线。求上方侧平面与半球的交线。P60(1):想象形体形状,补画侧面投影。求上方侧平面与圆柱的交线。整理轮廓线。图中虚线是什么线?P60(2):分析形体形状,完成形体的三面投影。水平面与半球相交,交线水平投影是圆(弧)。正平面与半球相交,交线正面投影是圆(弧)。求水平面与半球的交线。P60(2):分析形体形状,完成形体的三面投影。求正平面与半球的交线。确定交线水平投影。P60(2):分析形体形状,完成形体的三面投影。整理轮廓线。P61(1):完成下列球体被截后的其他视图,注意相交处截交线的形状。水平面、侧平面与球相交,交线是圆(弧)。水平面与球交线的水平投影是圆(弧)。侧平面与球交线的侧面投影是圆(弧)。求水平面与球的交线。P61(1):完成下列球体被截后的其他视图,注意相交处截交线的形状。求其他交线。求侧平面与球的交线。P61(1):完成下列球体被截后的其他视图,注意相交处截交线的形状。整理轮廓线。P61(2):完成下列球体被截后的其他视图,注意相交处截交线的形状。任一平面与球相交,交线是圆(弧)。水平面与球交线的水平投影是圆(弧)。侧平面与球交线的侧面投影是圆(弧)。正平面与球交线的正面投影是圆(弧)。求左侧侧平面与球的交线。P61(2):完成下列球体被截后的其他视图,注意相交处截交线的形状。求水平面、正平面与球的交线。求右侧侧平面与球的交线。P61(2):完成下列球体被截后的其他视图,注意相交处截交线的形状。整理轮廓线。P62(1):补画组合回转体截切后的正面投影。回转体由圆柱、半球组合而成。铅垂面与圆柱相交,交线是椭圆(弧)。正平面与圆柱、半球都相交,与圆柱的交线是2条直线,与半球的交线是半圆。求正平面与半球的交线。P62(1):补画组合回转体截切后的正面投影。求铅垂面与圆柱的交线。求正平面与圆柱的交线。P62(1):补画组合回转体截切后的正面投影。整理轮廓线。P62(2):根据给出的投影图,想象物体形状,并补画出其水平投影。回转体由圆柱、球组合而成。水平面与圆柱、球都相交,交线分别是直线和圆(弧)。侧平面与圆柱、半球都相交,交线同是圆(弧)。求水平面与球的交线。P62(2):根据给出的投影图,想象物体形状,并补画出其水平投影。求侧平面与圆柱、球的交线。求水平面与圆柱的交线。P62(2):根据给出的投影图,想象物体形状,并补画出其水平投影。整理轮廓线。P63(1):作出组合回转体截交线的正面投影。回转体由圆柱、圆锥、球组合而成。正平面与圆柱相交,交线是2条直线。与圆锥相交,交线是双曲线。与球相交,交线是半圆。求作圆锥与球的分界线。为什么求圆锥与球的分界线?P63(1):作出组合回转体截交线的正面投影。求作正平面与圆柱的交线。求作正平面与球的交线。P63(1):作出组合回转体截交线的正面投影。求作正平面与圆锥的交线——一般点的求法。P63(1):作出组合回转体截交线的正面投影。求作正平面与圆锥的交线。整理轮廓线。为什么没有线?P63(2):作出组合回转体截交线的正面投影。回转体由圆锥、小圆柱、大圆柱组合而成。正平面与圆锥相交,交线是双曲线。与大、小圆柱相交,交线分别是2条直线。注意圆柱直径不同,交线的位置也不同。求作正平面与圆锥的交线。P63(2):作出组合回转体截交线的正面投影。求作正平面与小圆柱的交线。求作正平面与大圆柱的交线。P63(2):作出组合回转体截交线的正面投影。整理轮廓线。图中虚线是什么线?P64(1):求作相贯线。U形槽上方是平面与圆柱相交,下方是半个圆柱面与圆柱相交。P64(1):求作相贯线。求U形槽上方平面与圆柱的交线。P64(1):求作相贯线。求U形槽下方圆柱面与圆柱面的交线。P64(1):求作相贯线。整理轮廓线。图中虚线是什么线?P64(2):求作相贯线。U形板上方是半个圆柱与圆柱相交,下方是长方体与圆柱相交。P64(2):求作相贯线。求U形板下方长方体与圆柱的交线。P64(2):求作相贯线。求U形板上方圆柱面与圆柱面的交线。P64(2):求作相贯线。整理轮廓线。为什么没有圆柱最前轮廓线?P64(3):求作相贯线。长圆孔左右是各挖走半个圆柱,中间是挖走一个长方体。P64(3):求作相贯线。求挖走长方体产生的交线。P64(3):求作相贯线。求挖走半个圆柱产生的交线。P64(3):求作相贯线。整理轮廓线。P64(4):求作相贯线。P64(5):求作相贯线。P64(6):求作相贯线。P65(1):有一动点距铅垂线AB为15毫米,距侧垂线CD为18毫米,求作此动点轨迹的投影。轨迹是直径为15毫米和18毫米的两个圆柱面的共有点,即交线。P65(1):有一动点距铅垂线AB为15毫米,距侧垂线CD为18毫米,求作此动点轨迹的投影。求交线上的特殊点。P65(1):有一动点距铅垂线AB为15毫米,距测垂线CD为18毫米,求作此动点轨迹的投影。连线,得到轨迹的三面投影。P65(2):画全相贯体的投影。在半个带孔圆柱上钻圆孔,圆孔分别与半个圆柱、半个圆柱孔相交。P65(2):画全相贯体的投影。求圆孔与半个圆柱的交线。P65(2):画全相贯体的投影。求圆孔与半个圆柱孔的交线。P65(2):画全相贯体的投影。整理轮廓线。正面投影中虚线的画法?P66(1):作出两圆柱偏交的相贯线的投影。想象如果是水平圆柱被竖直圆柱挖切,图形有何变化?两圆柱偏交,先找交线已知投影,再根据已知投影求特殊点,最后连线,整理轮廓线。P66(1):作出两圆柱偏交的相贯线的投影。想象如果是水平圆柱被竖直圆柱挖切,图形有何变化?求小圆柱最前轮廓线上的特殊点。P66(1):作出两圆柱偏交的相贯线的投影。想象如果是水平圆柱被竖直圆柱挖切,图形有何变化?求大圆柱最后轮廓线上的特殊点。P66(1):作出两圆柱偏交的相贯线的投影。想象如果是水平圆柱被竖直圆柱挖切,图形有何变化?求一般点。表面取点法。P66(1):作出两圆柱偏交的相贯线的投影。想象如果是水平圆柱被竖直圆柱挖切,图形有何变化?连线,注意判断可见性。P66(1):作出两圆柱偏交的相贯线的投影。想象如果是水平圆柱被竖直圆柱挖切,图形有何变化?整理轮廓线。P66(2):作出两圆柱偏交的相贯线的投影。想象如果是水平圆柱被竖直圆柱挖切,图形有何变化?两圆柱偏交,先找交线已知投影,再根据已知投影求特殊点,最后连线,整理轮廓线。P66(2):作出两圆柱偏交的相贯线的投影。想象如果是水平圆柱被竖直圆柱挖切,图形有何变化?求小圆柱最前轮廓线、大圆柱最后轮廓线上的特殊点。P66(2):作出两圆柱偏交的相贯线的投影。想象如果是水平圆柱被竖直圆柱挖切,图形有何变化?求小圆柱最上轮廓线上的特殊点。P66(2):作出两圆柱偏交的相贯线的投影。想象如果是水平圆柱被竖直圆柱挖切,图形有何变化?连线,注意判断可见性。P66(2):作出两圆柱偏交的相贯线的投影。想象如果是水平圆柱被竖直圆柱挖切,图形有何变化?整理轮廓线。圆柱与圆锥相交,先找交线已知投影,再根据已知投影求特殊点,最后连线,整理轮廓线。P67(1):求作圆柱与圆锥表面交线的投影。求圆柱最上、最下轮廓线和圆锥最左轮廓线共同的特殊点。P67(1):求作圆柱与圆锥表面交线的投影。求圆柱最左、最右轮廓线上的特殊点。圆锥表面取点方法求解。P67(1):求作圆柱与圆锥表面交线的投影。求一般点。圆锥表面取点方法求解。P67(1):求作圆柱与圆锥表面交线的投影。求一般点。圆锥表面取点方法求解。P67(1):求作圆柱与圆锥表面交线的投影。连线。整理轮廓线。注意判断可见性。P67(1):求作圆柱与圆锥表面交线的投影。P67(2):求作圆锥与圆柱表面交线的投影。圆柱与圆锥相交,先找交线已知投影,再根据已知投影求特殊点,最后连线,整理轮廓线。求圆锥最右轮廓线上的特殊点。表面取点法求圆锥最前、最后轮廓线上的特殊点。P67(2):求作圆锥与圆柱表面交线的投影。P67(2):求作圆锥与圆柱表面交线的投影。表面取点法求圆柱最左轮廓线上的特殊点。P67(2):求作圆锥与圆柱表面交线的投影。表面取点法求圆锥最前轮廓线上的特殊点。P67(2):求作圆锥与圆柱表面交线的投影。表面取点法求圆柱最下轮廓线上的特殊点。P67(2):求作圆锥与圆柱表面交线的投影。连线。注意判断可见性。P67(2):求作圆锥与圆柱表面交线的投影。整理轮廓线。注意判断可见性。P68(1):求作相贯线的投影。在圆柱表面挖槽、钻孔。槽右边部分是半圆柱形,交线相当于是圆柱与圆柱相交。槽左边部分是方形,交线相当于是几个平面与圆柱相交。P68(1):求作相贯线的投影。求槽右边部分半圆柱与圆柱的交线。P68(1):求作相贯线的投影。求槽左边部分平面与圆柱的交线。P68(1):求作相贯线的投影。求槽左边部分平面与圆柱的交线。P68(1):求作相贯线的投影。整理轮廓线线。P68(2):求作相贯线的投影。圆柱与球相交,先找交线已知投影,再根据已知投影求特殊点,最后连线,整理轮廓线。P68(2):求作相贯线的投影。求圆柱最左、最右轮廓线上的特殊点。表面取点法求圆柱最前、最后轮廓线上的特殊点。P68(2):求作相贯线的投影。表面取点法求一般点。P68(2):求作相贯线的投影。整理轮廓线。共有几条交线?P69(1):求作圆锥与球表面交线的两面投影。圆锥与球相交,交线没有已知投影,可以用辅助平面法求特殊点,再求一般点,最后连线,整理轮廓线。P69(1):求作圆锥与球表面交线的两面投影。求圆锥最左轮廓线(球正面投影最大轮廓线)上的特殊点。用辅助平面法求球水平投影最大轮廓线上的特殊点。P69(1):求作圆锥与球表面交线的两面投影。用辅助平面法求一般点。P69(1):求作圆锥与球表面交线的两面投影。用辅助平面法求一般点。P69(1):求作圆锥与球表面交线的两面投影。连线。P69(1):求作圆锥与球表面交线的两面投影。整理轮廓线。注意判断可见性。P69(2):求作立体表面交线的两面投影。立体由小圆柱、半球、大圆柱组合而成。P69(2):求作立体表面交线的两面投影。小圆柱上半部分与半球相交,交线是半圆。P69(2):求作立体表面交线的两面投影。小圆柱下半部分与大圆柱相交。P69(2):求作立体表面交线的两面投影。整理轮廓线。P70(1):求作侧面投影。立体由直径不等的3个半圆柱组合而成。P70(1):求作侧面投影。作出立体侧面投影的大致轮廓。P70(1):求作侧面投影。作出前后横放半圆柱与上方半圆柱的交线。P70(1):求作侧面投影。作出前后横放半圆柱与下方半圆柱的交线。P70(1):求作侧面投影。作出前后横放半圆柱与下方半圆柱顶面的交线。P70(1):求作侧面投影。补画上、下半圆柱的交线。P70(1):求作侧面投影。整理轮廓线。P70(2):求作水平投影。立体是在左右横放带槽半圆柱上前后挖半圆柱槽,左端切角而成。P70(2):求作水平投影。求前后挖半圆柱槽在立体外圆柱面上产生的交线。P70(2):求作水平投影。求前后挖半圆柱槽在立体中半圆柱槽表面上产生的交线。P70(2):求作水平投影。整理部分轮廓线。P70(2):求作水平投影。求左端切角在立体上产生的交线。P70(2):求作水平投影。整理轮廓线。P71(1):补齐投影图中所缺的图线,并求作侧面投影。立体是在圆柱上端切出等直径的半圆柱面,在圆柱下端挖倒U形槽,再从上方钻竖孔而成。P71(1):补齐投影图中所缺的图线,并求作侧面投影。求在圆柱上端切出等直径的半圆柱面产生的交线。P71(1):补齐投影图中所缺的图线,并求作侧面投影。求在圆柱下端挖倒U形槽产生的交线。P71(1):补齐投影图中所缺的图线,并求作侧面投影。求在圆柱下端挖倒U形槽产生的交线。P71(1):补齐投影图中所缺的图线,并求作侧面投影。求在圆柱上钻竖孔在外表面产生的交线。P71(1):补齐投影图中所缺的图线,并求作侧面投影。求在圆柱上钻竖孔在内表面产生的交线。P71(1):补齐投影图中所缺的图线,并求作侧面投影。整理轮廓线。P71(1):补齐投影图中所缺的图线,并求作侧面投影。P71(2):补齐投影图中所缺的图线,并求作侧面投影。立体是将半球和圆柱组合在一起,在上端挖U形槽,再从底部向上钻竖孔而成。P71(2):补齐投影图中所缺的图线,并求作侧面投影。求在立体上端挖U形槽在半球表面产生的交线。P71(2):补齐投影图中所缺的图线,并求作侧面投影。求在立体上端挖U形槽在圆柱表面产生的交线。P71(2):补齐投影图中所缺的图线,并求作侧面投影。求在立体底部向上钻孔与U形槽产生的交线。P71(2):补齐投影图中所缺的图线,并求作侧面投影。整理轮廓线。P71(2):补齐投影图中所缺的图线,并求作侧面投影。P72(1):一空心圆柱(圆筒)外径φ40,内径φ20,长60,轴线水平横放。在距左端面20mm处钻一直径φ20的通孔,其轴线与圆筒轴线的相对位置正交,试图示之。P72(2):一空心圆柱(圆筒)外径φ40,内径φ20,长60,轴线水平横放。在距左端面20mm处钻一直径φ20的通孔,其轴线与圆筒轴线交叉垂直,相距5mm。试图示之。P73:将长方体沿左端双点画线平行棱线进行切割后,过长方体前面中点钻一直径为φ30的通孔。试图示之,并标注尺寸。长方体尺寸可从图上按1:1比例量取。P74(1):选用适当种类画出形体的轴测图。P74(2):选用适当种类画出形体的轴测图。P75(1):根据立体的三视图,按1:1画出正等测图。P75(2):根据立体的两视图,按1:1绘制其斜二测图。P76(1):画出形体适当的轴测图。P76(2):画出形体适当的轴测图。P77(1):根据已给视图,在指定位置画出物体的正等测。P77(2):根据已给视图,在指定位置画出物体的正等测。P78:根据已给视图,在指定位置画出物体的轴测图。P79:根据立体的两视图,按1:1画出其正等测和斜二测两种轴测图,并比较其优劣。P80:看懂立体图,找出相应的投影图,标出号码,并画出第三视图。P81:对照立体图,将对应的俯、左视图号填入表中。P82:对照立体图,将对应的主、左视图号填入表中。P83(1):根据轴测图补画视图中所缺图线。P83(2):根据轴测图补画视图中所缺图线。P83(3):根据轴测图补画视图中所缺图线。P83(4):根据轴测图补画视图中所缺图线。P84(1):已知下列立体的轴测图,大小按轴测网格数与方格个数1:1取,在方格内徒手画出立体的三视图。P84(2):已知下列立体的轴测图,大小按轴测网格数与方格个数1:1取,在方格内徒手画出立体的三视图。P84(3):已知下列立体的轴测图,大小按轴测网格数与方格个数1:1取,在方格内徒手画出立体的三视图。P84(4):已知下列立体的轴测图,大小按轴测网格数与方格个数1:1取,在方格内徒手画出立体的三视图。P86:由轴测图画出三视图,尺寸根据轴测图按1:1的比例截取(取整)。画图时注意对a、b题目中相同形体的"凹、凸"比较。高度方向尺主要寸基准长度方向尺主要寸基准宽度方向尺主要寸基准P87(1):标注尺寸,尺寸数字从图中直接量取。高度方向尺主要寸基准长度方向尺主要寸基准宽度方向尺主要寸基准P87(2):标注尺寸,尺寸数字从图中直接量取。高度方向尺主要寸基准长度方向尺主要寸基准宽度方向尺主要寸基准P88(1):标注尺寸,尺寸数字从图中直接量取。高度方向尺主要寸基准长度方向尺主要寸基准宽度方向尺主要寸基准P88(2):标注尺寸,尺寸数字从图中直接量取。P89(1):补画第三视图。P89(1):补画第三视图。P89(2):补画第三视图。P89(2):补画第三视图。P89(3):补画第三视图。P89(3):补画第三视图。P89(4):补画第三视图。P89(4):补画第三视图。P90(1):补画第三视图。P90(1):补画第三视图。P90(1):补画第三视图。P90(2):补画第三视图。P90(2):补画第三视图。P90(2):补画第三视图。P90(3):补画第三视图。P90(3):补画第三视图。P90(3):补画第三视图。P90(4):补画第三视图。P90(4):补画第三视图。P90(4):补画第三视图。P91(1):补画左视图。P91(1):补画左视图。P91(1):补画左视图。P91(1):补画左视图。P91(1):补画左视图。P91(1):补画左视图。P91(1):补画左视图。P91(2):补画视图中所缺图线。P91(2):补画视图中所缺图线。P91(2):补画视图中所缺图线。P91(2):补画视图中所缺图线。P92(1):按立体图所示的三个形体,分别补画其左视图。P92(2):按立体图所示的三个形体,分别补画其左视图。P93(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3(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3(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3(2):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3(2):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3(3):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3(3):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3(4):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3(4):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4(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4(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4(2):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4(2):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4(2):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5(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5(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5(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5(2):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5(2):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5(2):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6(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6(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6(2):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6(2):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7(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7(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7(2):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7(2):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7(2):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7(2):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8(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8(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8(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8(2):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8(2):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8(2):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9(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9(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9(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9(2):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9(2):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99(2):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00(1):根据给出的图形,构思物体形状,补画图中所缺的线。P100(1):根据给出的图形,构思物体形状,补画图中所缺的线。P100(2):根据给出的图形,构思物体形状,补画图中所缺的线。P100(2):根据给出的图形,构思物体形状,补画图中所缺的线。P101(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01(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01(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01(2):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01(2):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01(2):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02(1):根据给出的图形,构思物体形状,补画图中所缺的线。P102(1):根据给出的图形,构思物体形状,补画图中所缺的线。P102(1):根据给出的图形,构思物体形状,补画图中所缺的线。P102(2):根据给出的图形,构思物体形状,补画图中所缺的线。P102(1):根据给出的图形,构思物体形状,补画图中所缺的线。P103(1)(3):根据俯视图的各种变化,仔细分析组合形式,补齐主视图的漏线。P103(2)(4):根据俯视图的各种变化,仔细分析组合形式,补齐主视图的漏线。P103:根据俯视图的各种变化,仔细分析组合形式,补齐主视图的漏线。P104(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04(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04(2):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04(2):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05(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05(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05(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05(2):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05(2):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05(2):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06(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06(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06(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06(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06(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06(2):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07(1):根据给出的视图,想象形体形状,补画视图中所缺线条。P107(1):根据给出的视图,想象形体形状,补画视图中所缺线条。P107(1):根据给出的视图,想象形体形状,补画视图中所缺线条。P107(2):根据给出的视图,想象形体形状,补画俯视图。P107(2):根据给出的视图,想象形体形状,补画俯视图。P107(2):根据给出的视图,想象形体形状,补画俯视图。P107(2):根据给出的视图,想象形体形状,补画俯视图。P108(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08(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08(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08(2):补画俯视图和左视图上所缺图线。P108(2):补画俯视图和左视图上所缺图线。P108(2):补画俯视图和左视图上所缺图线。P109(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09(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09(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09(2):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09(2):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09(2):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10(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10(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10(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10(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10(1):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10(2):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10(2):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10(2):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10(2):根据给出的两面视图,构思物体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P111(1):补画视图中所缺的线条。P111(1):补画视图中所缺的线条。P111(1):补画视图中所缺的线条。P111(2):补画视图中所缺的线条。P111(2):补画视图中所缺的线条。P111(2):补画视图中所缺的线条。P112(1):补画视图中所缺的线条。P112(1):补画视图中所缺的线条。P112(1):补画视图中所缺的线条。P112(2):补画视图中所缺的线条。P112(2):补画视图中所缺的线条。P112(2):补画视图中所缺的线条。P112(2):补画视图中所缺的线条。P113(1):根据组合体的主、俯视图补画左视图。P113(1):根据组合体的主、俯视图补画左视图。P113(1):根据组合体的主、俯视图补画左视图。P113(1):根据组合体的主、俯视图补画左视图。P113(2):根据组合体的主、俯视图补画左视图。P113(2):根据组合体的主、俯视图补画左视图。P113(2):根据组合体的主、俯视图补画左视图。P113(2):根据组合体的主、俯视图补画左视图。P114:由三个相同的俯视图,想象出三个不同的物体,并画出其主视图。P114:由三个相同的俯视图,想象出三个不同的物体,并画出其主视图。P115(1):试作出两个视图相同的不同组合体的轴测图。P115(2):看懂二视图,补画第三视图(答案不唯一,试画出不少于三个的左视图及其对应的立体图)。P116:根据已给两视图画出第三视图。P116:根据已给两视图画出第三视图。P116:根据已给两视图画出第三视图。P116:根据已给两视图画出第三视图。P116:根据已给两视图画出第三视图。P116:根据已给两视图画出第三视图。P116:根据已给两视图画出第三视图。P117:根据组合体的轴测图,绘制三视图,并标注尺寸。P117:根据组合体的轴测图,绘制三视图,并标注尺寸。P117:根据组合体的轴测图,绘制三视图,并标注尺寸。P117:根据组合体的轴测图,绘制三视图,并标注尺寸。P117:根据组合体的轴测图,绘制三视图,并标注尺寸。P117:根据组合体的轴测图,绘制三视图,并标注尺寸。P117:根据组合体的轴测图,绘制三视图,并标注尺寸。P117:根据组合体的轴测图,绘制三视图,并标注尺寸。P117:根据组合体的轴测图,绘制三视图,并标注尺寸。P117:根据组合体的轴测图,绘制三视图,并标注尺寸。P117:根据组合体的轴测图,绘制三视图,并标注尺寸。P117:根据组合体的轴测图,绘制三视图,并标注尺寸。P117:根据组合体的轴测图,绘制三视图,并标注尺寸。P118:根据主、俯视图,补画零件的另外四个基本视图。注意各视图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空间物体上下、左右、前后的对应关系。P118:根据主、俯视图,补画零件的另外四个基本视图。P119:根据主、俯视图,选择合理的表达方案绘制零件视图。分析:此倾斜结构需要用斜视图表达。注意其他结构也要表达完整。还要注意视图的标注。P119:根据主、俯视图,选择合理的表达方案绘制零件视图。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P120(1)(2):补画剖视图中所缺的线条。P120(1)(2):补画剖视图中所缺的线条。P120(3)(4):补画剖视图中所缺的线条。P120(3)(4):补画剖视图中所缺的线条。P121(1):根据给出的视图,想象零件形状,并采用适当的表达方式,画出零件的主视图。第一步:根据已知视图,分析零件结构,想象零件形状。P121(1):根据给出的视图,想象零件形状,并采用适当的表达方式,画出零件的主视图。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