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四化学模拟题四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共70分。考试时

间为80分钟。

2.答第I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中的答案无效。

4.用到相对原子质量;H:1O:16C:12Na:23S:32Fe:5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计20分。其中1—10小

题,每小题1分,11一15小题,每小题2分)

1.中国诗词、成语和谚语中有些蕴含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描述的是化学变化

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具有熔点高的物理性质

D.“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A正确;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描述的是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

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稳定,故C不正确;

D、“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D不正确。故选A。

2.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活性炭吸附可以将硬水软化

B.建筑钢筋的硬度大于纯铁

C.油锅起火立即倒入冷水灭火

D.羊毛衣服可以用酸性、碱性强的洗涤剂清洗

【答案】B

【解析】

【详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但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故不能将硬

水软化,不符合题意;

B、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建筑钢筋是铁的合金,其硬度大于纯铁,符合题意;

C、炒菜时油锅着火,不能立即倒入冷水灭火,油的密度比水小,加入水后,油会漂浮在水面上,与氧气

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应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氧气,不符合题意;

D、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反应,因此不能用酸性、碱性强

的洗涤剂清洗,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

A,铁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铁离子B.水通电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

C.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制成干冰D.固体碘受热后变为碘蒸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变化中不存在分子,铁原子失去3个电子,变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铁离子,该事实不能证

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错误;

B、水通电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过程中,水分子离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与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

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氢气,氧原子与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氧气,该事实能证明分子在化

学反应中可以再分,正确;

C、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制成干冰,此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变化过程中分

子的种类没有改变,该事实不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错误;

D、碘受热变成碘蒸气,此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变化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没

有改变,该事实不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错误。

故选B。

4.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倾倒液体

A

/

C.「添加锌粒D.移走蒸发皿

【答案】A

【解析】

【详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

的三分之一,故A符合题意;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口没有紧挨试管

口、瓶塞没有倒放,故B不符合题意;

C、应先向试管中装锌粒,再向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向试管中装锌粒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镶子把锌粒放

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故C不符合题意;

D、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用烟钳夹取,故D不

符合题意。

故选Ao

5.善于梳理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以下对某一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家与贡献B.化学用语与意义

①汤姆森—发现原子核①H?—―表示两个氢原子

②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

②Fe2+——表示铁元素的化合价是+2

C.物质与构成粒子D.物质、俗名与类别

①铜——由铜原子构成①碳酸钠——纯碱——碱

②氯化钠——由Na+和CP构成②甲烷一天然气一有机物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汤姆森发现电子;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该选项归纳有错误。

B、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

字,2H表示两个氢原子;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

前,数字在后,铁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可表示为该选项归纳有错误。

C、铜是金属,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D、碳酸钠俗名为纯碱,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

该选项归纳有错误。

故选C。

6.化学是认识物质的科学。下列问题不属于认识物质组成的是

A,渤海水质不断恶化,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B.2(rc时,能否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C什么物质制作的火箭喷口能耐受几千度的高温?

D.30g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多少克氢氧化钠、多少克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渤海水质不断恶化,是由海水中主要污染物引起的,确定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便于

污染防止和处理,属于认识物质组成问题,错误;

B、20。(3时,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是认识物质的性质,不属于认识物质组成,正确;

C、什么物质制作的火箭喷口能耐受几千度的高温,属于认识物质的组成问题,错误;

D、30g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多少克氢氧化钠、多少克水,属于认识物质的组成问题,错误;

故选B。

7.分离与提纯是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除去氮气中的氧气将气体缓缓通过红热的木炭粉

B除去碳酸钠溶液中的少量氯化钠加入足量稀盐酸

C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盐酸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D除去铜粉中的少量氧化铜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红热的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

题意;

B、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题意;

C、盐酸能与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过量

的),不符合题意;

D、CuO能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

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题意;

故选:D。

8.《神农本草经》记载,柳树的根、皮、枝、叶等有清热解毒功效,其有效成分为水杨酸(c7H6。3)。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杨酸属于有机物

B.一个水杨酸分子由16个原子构成

C.水杨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水杨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6:3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杨酸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且不是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属于有机物,说法正确;

B、一个水杨酸分子是由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一个水杨酸分子含有的原子数目

=7+6+3=16,说法正确;

C、根据化学式可知,水杨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

D、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X原子个数之比,水杨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

量比为(12X7):(1X6):(16X3)丰7:6:3,说法错误。

故选D。

9.某化学学习小组为探究铁丝生锈、铁丝燃烧的影响因素,进行如下实验(点燃操作已略去)。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A.对比①③可知:水是铁丝生锈的条件之一

B.对比①②可知:氧气是铁丝生锈的条件之一

C.对比②③可知:氧气是铁丝燃烧的条件之一

D.对比③④可知:铁丝形状能影响铁丝的燃烧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

条件:①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①中的铁丝只与氧气接触,③中的铁丝与氧气、水接触,对比①③可知,①中铁丝不生锈,

③中铁丝生锈,说明水是铁丝生锈的条件之一,故选项说法正确。

B、①中的铁丝只与氧气接触,②中的铁丝与氮气、水接触,对比①②可知,变量有氧气、水,不能得出

氧气是铁丝生锈的条件之一,故选项说法错误。

C、②中的铁丝与氮气、水接触,③中的铁丝与氧气、水接触,对比②③可知,除了氧气外,其它条件均

相同,可得出氧气是铁丝燃烧的条件之一,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③中的铁丝(螺旋状)与氧气、水接触,④中的铁丝(直线状)与氧气、水接触,对比③④可知,除

了铁丝形状不同外,其它条件均相同,可得出铁丝形状能影响铁丝的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0.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则单质一定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

D.离子都是带电的粒子,则带电的粒子一定都是离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是均一稳定的,但水不是混合物,不属于溶液,该选项推理错误;

B、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是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比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就不是

燃烧,该选项推理错误;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则单质一定只含一种元素,该选项推理正确;

D、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例如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该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1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解甲

度乙

g

一丙

!

4

j

|

0

温度

tl

>丙

>乙

序是甲

小的顺

由大到

解度

的溶

物质

三种

时,

tfC

A,在

不变

量分数

溶质质

溶液中

时,

到t2℃

升温

从t/C

溶液

饱和

的甲

质量

一定

B.将

和溶液

为不饱

会转化

升温都

和溶液

质的饱

三种物

、丙

甲、乙

C.

出丙

方法析

结晶的

用降温

,可采

丙时

少量

混有

液中

饱和溶

当乙的

D,

】B

【答案

【解析

误;

故错

>丙,

乙>甲

序是

的顺

到小

由大

解度

的溶

物质

三种

时,

t/C

,在

由图知

】A、

【详解

和溶

为不饱

溶液变

时,

t2℃

温到

「C升

液从t

和溶

甲饱

量的

定质

将一

所以

大,

高而增

温度升

解度随

甲的溶

B、

正确

变,

数不

量分

质质

则溶

变,

量不

的质

溶剂

质、

中溶

溶液

液,

,

而减小

度升高

度随温

的溶解

,丙

溶液

饱和

为不

可变

溶液

饱和

温其

,升

增大

高而

度升

随温

解度

的溶

甲乙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