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新闻史(第2版) 课件 第十二章 西方独立报业的典范-以《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为例_第1页
外国新闻史(第2版) 课件 第十二章 西方独立报业的典范-以《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为例_第2页
外国新闻史(第2版) 课件 第十二章 西方独立报业的典范-以《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为例_第3页
外国新闻史(第2版) 课件 第十二章 西方独立报业的典范-以《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为例_第4页
外国新闻史(第2版) 课件 第十二章 西方独立报业的典范-以《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西方独立报业的典范--以《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为例本章学习要点●西方现代社会的阶层分化。●政论-政党报刊的传统与转型。●《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的新闻实践。第一节背景之回顾一、西方现代社会的阶层分化现象随着19世纪末西方各国陆续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平稳发展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生活系统与形态基本定型,整个社会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市场的竞争和社会阶级的分层进化,逐渐导致了社会结构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状态的形成。这种社会分层现象的出现乃是西方资本主义主要国家和平发展时代的一个主要社会特征。二、报刊市场的分层竞争与市场定位由于西方国家报业的竞争主要是依托残酷的新闻市场竞争机制的,因此它必然要追随市场竞争的各种客观规律,比如自由竞争规律、垄断兼并规律、跨国发展规律、资本运营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等,其中一个重要的规律就是市场的“二八定律”。所谓的市场“二八定律”,是指市场竞争中利益追随主体(市场营利性企业组织)的80%的利润,往往来源于只占其20%份额的主要客户群。随着这种报刊市场竞争的发展,以往市场竞争中笼统定位的大众化报刊逐渐细化为读者群体对象不同的三种现代报刊类型:以下层平民读者(数量庞大,但消费能力不强)为对象的大众通俗化小报;以社会中层读者(数量庞大,具有一定商品消费能力)为对象的现代商业化中报;专以中上层读者(数量不大,但具备极强的商品消费能力和社会示范性)为对象的主流权威性大报。三、政论-政党报刊的传统与转型(一)传统政论-政党报刊的市场化转型众所周知,纸媒是以个人政论与政党集团所创办的政治性报刊为肇始的。但是这类报刊的特定信息内容、特定传播方式、特定精英对象,使其在客观发展进程中必须不断地进行转型,以求适应新的社会环境、新的读者群体。(二)对廉价报刊的拨乱反正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许多有头脑的政论-政党报刊从业者开始主动地观察与吸取廉价报刊的诸多优点,比如新闻性导向、企业化经营、大众化读者、平民化语言、客观性形式和职业化人员等,这使得以往眼光狭隘、功能单一、圈子窄小、影响有限的传统政论-政党报刊逐渐开始向以全体社会公众为读者对象(其实是以全社会精英人群为主要对象)的主流权威性大报转型。这种主动或被动的报刊形式化、内容化转型过程可以看作西方政论-政党报刊在新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对廉价报刊主要弊端的一种强有力的反拨,也是其主动积极地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环境,吸取大众廉价报刊系列优势,并结合自身的传统优势主动进行改革演化的历史转型。第二节历史的进程一、现代独立报业的鼻祖——英国《泰晤士报》在世界报刊界,已创刊两百多年的英国《泰晤士报》具有崇高声誉和特殊地位。《大英百科全书》曾不无自豪地称其是“世界第一报纸”,西方新闻学者们也常常称其为现代新闻传播事业特别是现代西方独立报业的“鼻祖”。(一)初创阶段(1785—1803)《泰晤士报》创刊于1785年1月1日(原名《每日环球纪录报》,1788年改为现称),创办者是约翰·沃尔特,史称沃尔特一世。商人出身的沃尔特一世在一次完全偶然的机遇下创办了这份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报纸。(二)黄金时代(1803—1874)沃尔特一世无疑为《泰晤士报》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由于他一生中曾三次被判处监禁,健康大受影响。1803年,其子沃尔特二世正式接棒主持《泰晤士报》的工作。从这一年开始一直到19世纪中后期,《泰晤士报》在沃尔特二世、沃尔特三世父子两代人的手中,进入了黄金时期。1.沃尔特二世和他的全面改革不同于父亲普通商人的身份,沃尔特二世是著名学府牛津大学的高才生,读过商科,懂经营,会管理,熟悉伦敦上流社会。他接管《泰晤士报》时才26岁,上任伊始,沃尔特二世便致力于对《泰晤士报》进行全面的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变化就是他开始实行一种独立的办报原则,率先在英国打出了报刊“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旗号。2.主编托马斯·巴恩斯及其贡献托马斯·巴恩斯是剑桥大学的毕业生,1810年进入《泰晤士报》工作,很快获得老板赏识。1817年他32岁,被任命为该报主编,全面负责报社工作。作为《泰晤士报》历史上最伟大的主编之一,他全力贯彻沃尔特二世的独立办报原则。在他25年的任期里,《泰晤士报》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及巨大的成功。巴恩斯作为《泰晤士报》主编所发挥的另一种才华,是他对广泛、详尽、迅速的新闻报道所给予的充分重视。巴恩斯敏锐地觉察到了许多迅速崛起的英国工业城市的潜在新闻价值——这些城市中正发生着许多激动人心的故事,这些城市中有着最为热心的读者群体。3.主编约翰·德莱恩及其贡献1841年托马斯·巴恩斯逝世以后,沃尔特二世又任命了一位精明能干、才华出众的新主编,《泰晤士报》在这位主编任期的35年内获得了更大的声誉,他就是约翰·德莱恩。正是在巴恩斯和德莱恩时代,《泰晤士报》全面奠定了自己的独立报业地位,而该报就独立报业的性质、自由度、职能等进行的一系列权威性阐述,也对英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4.沃尔特三世时期沃尔特三世秉性严肃,极富责任感,在他的主持下,《泰晤士报》继续以崇高的声誉屹立于英国报坛之上。沃尔特三世也先后任命了两位能干的主编托马斯·切诺利和乔治·巴克尔,还曾拥有过两名当时欧洲最有名望的传奇记者布劳维茨和华莱士,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三)日趋衰落(1874—1908)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特别是在沃尔特三世去世后,随着英国报刊印花税的废除,英国的报价普遍降低了。以《每日电讯报》的崛起为标志,英国迅速地产生了一大批廉价报刊。在这批大众化廉价报刊的冲击下,墨守成规、高贵自重的《泰晤士报》处境日益窘迫。这种状况在20世纪初已很难继续维持下去了。1908年,该报被卖给了它所不屑的英国黄色报刊大王、新型报业领袖之一的哈姆斯沃思。对于骄傲的《泰晤士报》来说,落入“黄色新闻大王”哈姆斯沃思之手标志着一个时代、一个传统的终结。(四)辗转售卖的《泰晤士报》(1908年至今)被第一次售卖的《泰晤士报》在新主人哈姆斯沃思的主持下,采取了一系列的大众化方针,配置了一大批最新式印刷设备,雇用了一批年轻的报纸推销员来推销广告版面,编辑们也从工人那里接管了版面的设计和编排工作。1922年哈姆斯沃思去世后,《泰晤士报》又陷入了新的财政危机,不得不被卖给与沃尔特家族有亲属关系的约翰·雅各布·阿斯特上校。1960年《泰晤士报》经济状况再度恶化,阿斯特家族难以支撑,不得不又招标将其卖给了英籍加拿大人汤姆森勋爵。1981年2月13日,澳大利亚报业巨头鲁珀特·默多克以1200万英镑的价格购得了《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和其他三个附属出版物的所有权。二、主流权威性大报的代表——《纽约时报》(一)初创阶段(1851—1896)1.《纽约时报》的创刊背景《纽约时报》原名《纽约每日时报》,创刊于1851年9月18日。人们知道,自1833年美国第一份便士报《纽约太阳报》问世以来,整个19世纪中期的美国报业就一直是廉价报刊的天下,特别是在纽约这个美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廉价报刊纷纷创办并很快占据了新闻出版界的主导地位。2.亨利·雷蒙德与《纽约时报》独特编辑方针的确立雷蒙德为《纽约时报》确立的编辑方针是客观、公正、冷静。雷蒙德在创刊号上的政策声明中表示:“我们决不打算似乎是感情冲动地来写文章,除非某些事确实使我们冲动起来,并且我们将努力做到尽量不使自己感情冲动。”3.乔治·琼斯时代的《纽约时报》由于自知无法比肩好友亨利·雷蒙德,琼斯决定全面遵循雷蒙德的创刊理念和运营方式,《纽约时报》得以在其主持下继续欣欣向荣地向前发展。这一时期《纽约时报》所发生的最重要的一个事件是1870—1871年该报揭露纽约“特威德集团”贪污案,这一案件大大提高了《纽约时报》的社会声誉和报纸发行量。(二)中兴阶段(1896—1935)1.阿道夫·奥克斯购入《纽约时报》《纽约时报》的复兴与一个以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物阿道夫·奥克斯紧密相连。雄心勃勃的奥克斯并不满足于查塔努加这样的小地方,他要到纽约去闯世界、赚大钱,实现心中的理想。1896年3月,奥克斯打听到《纽约时报》正在寻找买主,立即奔赴纽约,竭尽全力买下了这份大报。2.新编辑方针的确立与《纽约时报》的复兴1896年8月19日,《纽约时报》刊登了新业主的政策性宣言。奥克斯在宣言中保证:《纽约时报》将是一份高标准的报纸,它清白、庄严、可信。他进一步阐述道:“我殷切希望达到的目标是:《纽约时报》要用简明动人的方式,用文明社会中慎重的语言,来提供所有的新闻,即使不能比其他可靠途径更快地提供新闻,也要一样快;要不偏不倚、无私无畏地提供新闻,不涉及任何政党、派别和集团的利益,使《纽约时报》成为探讨一切与大众有关的重大问题的论坛,并以此为目的邀请各种不同见解的人参加明智的讨论。”1904年1月18日,《纽约时报》大楼在百老汇大街和四十二号大街交汇处落成(即现在的时报广场)。阿道夫·奥克斯终于以自己的才干和毅力创造了世界新闻传播史上的一个奇迹。他不仅使濒临死亡的《纽约时报》起死回生,而且使其不断壮大、声誉日隆,成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报纸之一。3.出色的新闻主编卡尔·范安达和《纽约时报》阿道夫·奥克斯能挽救《纽约时报》,除了他编辑纲领的正确和一系列有力的改革措施外,还同他知人善任、体恤下情、致力于网罗一流人才有密切的关系。他任命的第一位新闻编辑主任就是提议他注重商业新闻报道的亨利·罗文塞尔。1904年2月,奥克斯又任命了他的第二位新闻编辑主任,即美国新闻传播史上最出色的编辑主任之一——卡尔·范安达。卡尔·范安达是那个时代新闻出版界的头号传奇人物。1904年,他进入《纽约时报》,很快便被重用。在担任该报新闻编辑主任的25年中,范安达以自己的出色才干协助奥克斯把《纽约时报》推上了一个新的辉煌顶峰,而他本人也获得了“最伟大的新闻奇才”的美称。(三)苏兹贝格父子与《纽约时报》(1935年至今)1.苏兹贝格家族与《纽约时报》1935年奥克斯逝世后,他的女婿阿瑟·海斯·苏兹贝格继任《纽约时报》发行人与社长之位。在他的主持下,《纽约时报》逐渐摆脱了以往过于僵死的客观中立态度,开始强烈地反对法西斯势力,谴责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的法西斯战争行径——这在奥克斯凡事严守中立的时代是不可想象的。1963年6月20日,德莱福斯的儿子小苏兹贝格接任社长。小苏兹贝格受过良好的教育,上任后即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旨在改变《纽约时报》日益沉重的暮气。在人事方面,小苏兹贝格对原先报社论资排辈的陈规旧习进行了改革。在报纸内容方面,小苏兹贝格除了保持《纽约时报》原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新闻以外,还在20世纪70年代增加了一系列有关日常生活的专刊,如《周末》《家庭》《体育》《生活》《科学》等,取得了极大的成功。2.五角大楼秘密文件报道案在小苏兹贝格任内,《纽约时报》继续在国际国外的新闻报道中保持领先地位。《纽约时报》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最大的报道胜利就是顶着尼克松政府的巨大压力,独立发表五角大楼秘密文件。三、《纽约时报》的偏见与局限从政治观念来看,《纽约时报》全盘称赞西方“伟大的”民主自由传统,拥护和赞美美国式的生活方式,而对东方的社会主义事业抱有根深蒂固的偏见。从企业角度看,《纽约时报》的主人们一直把追求利润作为一个最高的潜在目标加以追求,并且是从他们个人好恶的角度,从更能拉拢读者、扩大销路的角度来完成这一目标的。不能说奥克斯严肃正派的个人禀性没有影响《纽约时报》的编辑方针,但是,从更深层次、更广泛的背景来看,雷蒙德和奥克斯所确定的严肃客观的编辑方针,所奠定的《纽约时报》独特的办报传统及方针政策,都是与如何更好地在当时激情主义报刊围攻下发掘新的读者、获取高额利润相关联的。第三节分析与思考在西方的大众报业体系之中,独立主流权威性大报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大报常常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主流舆论价值观,还因为这些大报的所作所为,积极地推动了这些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