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 课件 张文喜 第2-4章 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及其任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架构、国家与市民社会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 课件 张文喜 第2-4章 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及其任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架构、国家与市民社会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 课件 张文喜 第2-4章 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及其任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架构、国家与市民社会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 课件 张文喜 第2-4章 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及其任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架构、国家与市民社会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 课件 张文喜 第2-4章 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及其任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架构、国家与市民社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及其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切中时代本质的历史论述究竟是否可能?第一,这是可能的;第二,它只有在批判整个现代性的前提下并划定其界限的落脚点上才是可能的;第三,马克思的历史科学具有这样一种切中时代本质的历史论述的担当。2第一节马克思为切中社会现实取得与黑格尔的联系黑格尔哲学曾经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其中的原因挺复杂,但是往简单里说,无非因为黑格尔是一个思想巨人。他跟马克思的关系则在于他们都共同切中了客观社会现实的诉求。黑格尔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关系。黑格尔有两个哲学体系。第一个是从《精神现象学》到《逻辑学》,这是一个从感性确定性一直上升到绝对理念的过程;第二个是从《小逻辑》到《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这是从逻辑学外化为自然哲学,再回到精神哲学的过程,是一个下降的过程。3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最关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和《法哲学原理》,把其颠倒过来就是历史唯物主义;恩格斯重视黑格尔的《逻辑学》与《自然哲学》,把其颠倒过来就是辩证唯物主义。”黑格尔自己显得很矛盾。一方面,他真的厌恶那种没有跳出自己的视界的思想矮人,因为黑格尔是第一位意识到哲学的时代性的人。另一方面,黑格尔却又以普遍历史的说法对历史做出理解。

4人类没有未来了——这曾经是黑格尔的断言。黑格尔在这里又显现出他所声称的“伟大的哲学”。凡伟大的哲学是不可超越的。事实上,历史环境是可以超越的。哲学也会因为历史环境被超越而变迁。几乎所有的人都起来反对黑格尔的结论,其中最有力者是马克思。5第二节马克思终结了全部形而上学在反叛黑格尔方面马克思最有成效。其一,黑格尔是马克思的哲学理论上的父辈。其二,在政治、历史方面,其他人只是引出和接受黑格尔思想的最终结论而已,而对马克思而言,结论还远远无法得出。其三,从思想史来看,伟大的思想家对人类的历史的看法不一。其四,黑格尔根据逻辑过程发展的观点理解和阐释历史,实质就是把近代西方理性主义绝对化,消除差异,让整个地球同此凉热。其五,谈到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关系,就不得不谈论费尔巴哈与马克思的关系。6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当代哲学。一方面,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之理性形而上学的存在论划清了界限,真正开启了生存论哲学境域。另一方面,如果用一个短语来指示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当代性,那么这个最为恰当的短语是“后黑格尔的”。具体讲,这里有几层意思:其一,在这里,“黑格尔哲学”不是指种种形而上学之一种,而是指形而上学之一切。其二,“后黑格尔”,并不是指马克思出生在黑格尔之后,因而马克思具有后见之明的优势而超越了黑格尔哲学的形而上学。其三,马克思却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这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中,看到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7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原像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像”问题。人们往往把那些特别表征现代社会主义的政治重要性的理论和追求,统统称为马克思主义,理由是马克思的天才的工作在它的形成和发展构状的过程中唱过主角。马克思主义哲学则自然成为“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因为现代社会主义是围绕劳动者(即工人阶级)的利益而运动的。人们说,“无产阶级的”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特征。这是社会主义意念与经济时代所造就的工业无产阶级在历史上的必然结合。8把马克思哲学作为“宗教因素”来加以解释,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来看待这样一种理解方式呢?其一,这样一种理解方式很少可以被归咎于某些个人主观理解能力的薄弱,同样也不能被归咎于某些人的故意歪曲。其二,这样一种理解方式倒可以被归咎于某种类似“命运”般的东西,即现代性的横行。9对资本主义实施批判的方式问题。其一,从抽象层面看,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所谓的虚拟经济时代,并没有让比尔·盖茨真的能够梦想虚拟空间为他所称的“无摩擦的资本主义”提供出一个现实的框架。其二,关于私有财产的变化状况,人们有一个理论假设,即今天标准意义上的资本家已经不再是“真正占有”生产工具的公司和个人。10形而上学与资本主义的勾连。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在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形而上学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相似的。具体说来,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把人类生活与劳动吸纳进一种抽象的交换关系系统,在这样一种系统中,劳动者失去与劳动产品之间所存在的所有重要的人类学关联,而商品则通过变成交换的对象神奇地产生了变化与扭曲。11思考题1.为什么说对资本主义批判必须结合对形而上学的批判?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批判继承关系?12第三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架构一个学说该叫什么在很大程度上会在内在根据问题上存在争论。学说本身的内在根据是最要紧的,而应该给学说起什么样的名字自然对不同的人而言有截然不同的感受。首先,我们不能按照通常的分类把马克思的思想归结为某种可以用公式来概括的东西,全盘不考虑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适用条件;其次,马克思本人也从未使用过“历史唯物主义”一词来说明自己的理论,正像马克思本人没有使用过“资本主义”一词作为自己某一历史认识的视角。第一节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一词的用法问题13我们应该怎么称呼马克思的学说呢?第一,根据本书的理解,如果还没有为本书确定上述名称——“历史唯物主义”的话,我们会建议使用马克思“历史科学”这个名称,因为这个名称是马克思自己使用过的。第二,本书的任务不能仅仅表达马克思的语言文本性。人们经常会对文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历史价值和文本持久的哲学价值做区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学者是由两半组成的:一半是教条主义者,一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者。14历史唯物主义最为核心的命题:(1)生产力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具有决定性的作用;(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历史实现各个时代的变革的驱动力;(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4)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第二节历史唯物主义的四个基本命题15一、生产力对历史过程具有决定性作用社会生产力对历史过程具有决定性作用,这个命题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标志性命题之一。我们需要首先强调社会生产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在这方面,马克思的观点很明确:特定的社会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特定的社会状况,这种决定作用可以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阐述。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决定一个社会所能采取的生产关系和财产形式。另一方面,社会生产力在决定一个社会的生产关系和财产形式的同时,也决定了这样一层内容:是经济因素还是非经济因素发挥着支配直接劳动者和组织社会生产的作用。16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生产资料或社会资源(总的社会劳动量)在社会层面上的分配主要受到如下几个因素的制约:血缘因素(包括婚姻制度和通过血缘关系而建立起来的氏族制度)政治因素(包括军事、战争乃至意识形态等作为政治关系的延伸的因素)经济因素(包括分工、市场交换和货币等在内的因素)在中世纪的欧洲,宗教因素也发挥着重要的制约作用。17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历史的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历史的运动,这个命题是上述生产力的决定性原则的进一步表述。基本回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从社会物质生产的角度来理解人类历史运动时所必然包含的动力机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必然构成人类历史的动力机制。18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综合着整个人类生活的各方面要素的,并且具有多种表现:一方面,在生产关系主要由血缘、政治、军事和宗教等非经济因素建构起来的历史阶段中,生产关系与其说服从经济的逻辑,还不如说服从超经济的逻辑,社会生产的首要目的并不是创造经济财富,相反,它往往首先被当作实现特定的社会统治和榨取剩余产品的手段。另一方面,在生产关系由经济因素主导建构而成的历史阶段中,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使它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变得频繁而鲜明,能够直接地和大幅度地作用于社会历史的运动。19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包含几个方面的内容:它既指由生产关系的总和所构成的经济结构,同时还指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社会存在,以及由劳动产品所构成的社会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包含几个方面的内容:它既包含一个社会的政治和法律设施,同时也包含与这些政治和法律相关的观念体系或意识形态内容。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命题提出的角度来看,它在马克思思想中起源于市民社会与国家相分离的关系。20“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命题的效用并非仅局限于资本主义社会,它的适用性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而不同。一方面,在前资本主义中,社会生产的组织、生产资料的分配和对直接劳动者的支配都主要依赖于各种非经济因素,例如血缘、婚姻和原始宗教等因素主导着建构氏族社会的生产关系,政治、军事和宗教等非经济因素主导着建构了古代世界和中世纪的生产关系。另一方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分工和市场交换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经济的力量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主导着社会生产的进行,社会生产资料的分配和流通越来越从属于经济的运行规律,社会生产关系也越来越摆脱非经济力量的影响,成为经济性建构的社会关系。21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命题马克思的思想:权力存在于经济力量之中,而不是在法律等上层建筑之中。换言之,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因素已经受到经济基础的支配和影响,以至于立法的原则不是法律本身的公正,而是当时资产阶级的利益。22四、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个命题也是历史唯物主义一个标志性的命题。马克思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个命题应当被恰当地理解为:特定的社会存在为人们的意识活动提供特定的前提性生成条件,使它获得在这些条件的范围内实现自身的可能性。23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命题有重要的作用:第一,通过理解这些内容,“社会存在”这个词就不再显得玄乎。第二,特定的社会存在培育和发展人们的意识能力,并为它们提供基本的活动条件和对象,使之能够展开活动。第三,因此,借助特定的社会存在,人的意识并非失去了“原来”具有的“自由”,相反,它只有通过特定的社会存在才能获得自由。24第四,上述内容为特定的社会存在与人们的意识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阐释路向。第五,由于在历史上具体的社会存在总具有不可忽略的政治性内容,人们的意识活动也因此具有深刻的政治性基础。第六,在不同的社会存在中,人们的意识被培育出来的主要社会功能不同。25社会存在的如下两方面内容是合二为一的:一方面,它指现实个人的一种社会性的存在方式,这种社会性存在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现实物质生产活动和交往关系而形成;另一方面,它指人类社会的某一部分现实内容,这是通过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产生的内容,由于物质生产是贯穿整个人类历史的活动,因此人类社会的这部分现实内容无论在哪个历史阶段都是存在的。26上述对历史唯物主义四个主要命题的简要阐述表明一个道理: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本身也需要秉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本身的产生和形成不仅在马克思的思想历程中具有历史性,而且它本身也是人类历史发展到特定的阶段的产物。只有到了物质生产劳动不仅成为一个社会最普遍的社会活动时,而且也成为人们的意识中主要的社会活动时,人们才有可能不是以政治和宗教而是以社会生产为视角来重新理解社会,建立一种新的历史观和存在论。27第三节后马克思主义者为什么拒斥历史唯物主义后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在马克思身上找到它想要的告别哲学的因素,于是它失望地回到瓦解形而上学的老路上。那些对历史唯物主义抱有怀疑的人,即后马克思主义者,总会顽强地用种种精心编造的论据来证明历史唯物主义的不可能性,即证明历史唯物主义最终证明自身为正当的科学的不可能性。后马克思思潮的代表人物——法国的当代哲学家让·鲍德里亚28鲍德里亚犯了概念混乱的错误这是因为,概念有大有小。概念的尺码总是由它的重要性来决定的。如果我们把概念与概念之间按照重要性来区分的话,一般概念的重要性要大于特殊概念。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就好像人与人的关系一样,一般概念可以从特殊概念当中凸显出来。29一般概念之间的“争吵”是非常多的,原因在于:首先,概念要与现实世界接触。其次,概念的“争吵”不是根源于“实践性的问题”。生产概念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它不仅指物质生产,也包括人本身的生产;它不仅指革命实践活动,也指商品生产;等等。30第四节虚无主义及人的行动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涵摄对社会历史的理解,还关涉自然界和人本身的历史。自然、社会和人构成“新的三位一体”。对于这种“新的三位一体”,可以有很多种分析,但是就其本原、本体观之,只可能有所谓“自然之道”和“历史之轮”的分别。有一种观点认为,随着现代历史化、主体化过程的展开,一种关于人的普遍本质的学说已经不可能了。31第一个问题是

:

唯物史观如何超越和克服虚无主义?首先,我们认为,自然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虚无化。现在很清楚的是,人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其次,马克思是在自然—人—社会这一系统内规范自然、规范社会的。也就是说,人是有能力超越自然史的进程的。最后,由于通过生产、劳动这样一种积极的历史现象学考察,人不再满足于自然环境中直接发现的东西,相反,人类不断地尝试改变自身,进行塑造,创造不存在的事物。32第二个问题

:

社会存在超越自然,还是反自然?其一,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对人的行动的可理解性、能动性方面缺少关注,所以必定把讨论引向更为抽象的程度,直至接近历史机械论或历史宿命论。其二,从逻辑上讲,行动总是在人的目的、意志、欲望的表象下展开的。或者说,行动和实践总是有目的的。其三,人的动机会改变行动,但是其本身受制于生产力等条件。其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迫切需要改革现存关系的世界观。33思考题1.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2.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点是什么?3.简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4.历史唯物主义如何克服虚无主义?34第四章

国家与市民社会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强调国家与经济的结合:由于私有制摆脱了共同体,国家获得了和市民社会并列并且在市民社会之外的独立存在;实际上国家不外是资产者为了在国内外相互保障各自的财产和利益所必然要采取的一种组织形式……法国、英国和美国的一些近代著作家都一致认为,国家只是为了私有制才存在的,可见,这种思想也渗入日常的意识了。35社会结构和国家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是从人们的物质生活过程中产生出来的。一、黑格尔所理解的社会和国家

黑格尔反对这样一种社会契约论的杜撰,在这方面,他的主要观点有:第一,他从家庭开始,根据当时的观点将家庭想象为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第二,满足人民的物质需要乃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第一节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国家理论36第三,因此,社会体现了一种需要和满足需要所使用的劳动活动的体系。第四,国家,在黑格尔看来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第五,在黑格尔那里,市民社会与国家相分离,但又通过特定的方式统一于国家之中。市民社会一共划分为三个领域,即三种等级:农民等级、产业等级和普遍等级;前两种又属于私人等级,普遍等级是以社会的普遍利益为职业的等级,军人和政府官僚都包含在其中。37二、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学说的批判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学说的批判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方面集中批判黑格尔关于市民社会和国家的推理中中介环节的失败;另一方面集中批判黑格尔学说中国家概念虚假的普遍性。黑格尔38(一)被中介着的市民社会和国家在“市民社会—私人等级要素—行政权—国家”推理中:一方面,私人等级要素将市民社会转化为“缩小的人民”反映出来,它消除了市民社会的无机性,用少数政治家或一个有确定人数的委员会(即两院成员)代表市民社会。另一方面,行政权将国家转化为“扩大了的政府”反映出来,单一的、不可触摸的君王被转换成“一批受限制的、可以捉摸的和身居要职的人”,也就是国家高级官僚,他们是君王的世俗化或经验化。39在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间,如果需要借助作为第三方的、独立的中介因素来使它们达成统一的话,那这本身说明它们彼此是相互分裂的。市民社会和国家处于分裂与对立状态,国家只是在符合自己的尺度的形式之下才能容忍市民社会的存在。这是欧洲近代社会的一种现实,同时也是黑格尔国家学说的重要前提。正因为特殊性和普遍性在推理中是相互对立的,它们甚至是这个推理被提出来的前提条件,所以,中介因素无论是发挥着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都不能根本地消除这种对立,而只能使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被不断地复杂化,认为等级要素能够统一市民社会和国家,这不过是“立宪国家批准的法定的谎言”。40(二)被“盗窃”的或“不存在”的国家《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指出,“特殊性—中介—普遍性”推理中普遍性的缺失有几种情况,上述官僚机构用“扩大了的政府”来代替国家已经涉及其中一种。在普遍性缺失或者可以被特殊性据为己有的情况下,剩下的都是在特殊性与特殊性之间发生的“故事”。从更根本的角度来看,被黑格尔当作普遍物的国家作为与市民社会相对立的政治国家,在现实中本身就不是普遍物。41国家和法这些按其概念应当是普遍性的东西,在现实领域中总是被某些特殊物所掌握,从而成为现实的特殊物,真正的普遍物在现实领域中始终达不到自己的概念。在黑格尔国家学说的推理中,普遍性从来没有真实地存在过。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私人等级要素—行政权—国家”推理不仅几乎每个环节都出现问题,导致推理失败,而且根本就不是统一特殊性和普遍性的推理。关于黑格尔所说的国家,我们根本不用等着各种现实的特殊之物以“盗窃”的方式来否定它,它在黑格尔自己的理论设置中本身就不是指现实的国家。42三、马克思所理解的社会和国家马克思所理解的社会,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要点:第一,通常用语将任何一种个体联合或集合都说成是社会。第二,在马克思看来,经济方式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并决定社会生活的性质。第三,马克思认为,国家不是社会,社会也不是市民社会。43一、市民社会概念的通俗理解

市民社会与国家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市民社会在古代西方是指市民的共同体,是指政治社会。中国古代和欧洲中世纪,不存在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市民社会。中世纪末期,欧洲出现了从事商品经济的市民阶层,即第三等级。市民是平等自由的、具有独立人格的财产所有者。调整市民间关系的法被称作市民法,是由私人所有、合同、法的主体性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所谓市民社会就是“人直接作为市民进行社会交往的形态,在本质上是使这一交往成为必然的社会分工的社会形态”。第二节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认识的形成44二、市民社会概念在马克思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在西方市民社会观念的演变中,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具有重要的地位,无论站在什么立场上,当代西方思想家们对这一点都是公认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市民社会包括各个人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物质交往。它包括该阶段的整个商业生活和工业生活,因此它超出了国家和民族的范围,尽管另一方面它对外仍必须作为民族起作用,对内仍必须组成国家。‘市民社会’这一用语是在18世纪产生的,当时财产关系已经摆脱了古典古代的和中世纪的共同体。真正的市民社会只是随同资产阶级发展起来的;但是市民社会这一名称始终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45三、“人的社会”和“市民社会”马克思明确指出“新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