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基础》第三章-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_第1页
《政治学基础》第三章-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_第2页
《政治学基础》第三章-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_第3页
《政治学基础》第三章-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_第4页
《政治学基础》第三章-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

教学目标:了解: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政治权力的分配模式;理解: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界限的界定、政治权力的来源和根底、政治权利的保障机制;掌握:“公权”与“私权”划分的意义、权力和政治权力、权利及权利观念的变迁、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的根本内容。第一节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一、“公权”与“私权”划分的含义与性质

〔一〕“公权”与“私权”的定义

1、“公权”即指公共权力〔power〕,它指的是公共行为主体对公共行为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

2、“私权”即指公民权利〔right〕,公民权利首先表现为政治权利。

〔二〕“公权”与“私权”的性质

1、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2、公共权力表现为在全社会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的普遍约束力,公民权利表现为公民在私人领域的自主和自由。二、划分“公权”与“私权”界限的意义

“公权”与“私权”的划分是对“权威”与“自由”关系的界定和确认,其理论和现实意义如下:

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

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

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

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根底。

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既有协调一致的时候,也有矛盾冲突的时候。在二者一致的时候,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意味着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反之亦然。当二者不相一致、甚至发生冲突的时候,划分二者的界限就显得非常必要。这种划分在理论和实践上就表达为法律对公共权力的限制和对个人自由范围确实认。三、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界限的界定划分“公域”与“私域”的界限,界定“公权”与“私权”的关系,究其根源,就是对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的界定。〔一〕利益的含义

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根底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一般认为:

1、人们的需求构成了利益的心理根底;

2、利益是一定阶段社会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的反映;

3、利益是特定阶段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反映。〔二〕利益划分与权力∕权利关系界定根据利益主体范围和构成的不同,社会科学研究一般把利益分为

1、个人利益

个人利益指的是从公民个人角度出发,基于一定的社会生产根底之上,源于人们生理、心理需求的物质及精神需要。

2、团体利益

团体利益就是出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的人们在维护各自利益的根底上结成的共同利益。

3、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根底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第二节

政治权力的意义和作用一、权力与政治权力

1、权力的字面含义:powerto,powerover

2、权力的政治学含义

在政治分析中,权力通常也被认为是一种关系,即凌驾于他人之上的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换句话说,权力就是使他人不以其选择而行事。

在一般的政治学研究中:〔1〕权力被看成是一种关系,是一种人对人的制约关系,是权力施动者对受动者的制动关系,同时受动者也对施动者和权力过程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权力被认为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或者机构对另一个人或者机构的驾驭能力和制约能力;

〔3〕权力也被看作是一种工具,权力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是行使权力、执行政策的载体和依托。

3、政治权力的含义4、政治权力的特性

〔1〕权威性

政治权力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因此,政治权力带有一定的权威性。由于政治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反映的是公共意志,受到民意、法律、组织、暴力等支持,所以,其权力行为具有权威性。〔2〕支配性(predominant)

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正由于此,政治权力才成为社会势力展开角逐和斗争的焦点。〔3〕强制性(coercive)

政治权力也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它一般通过严密的组织,以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军事的等多种手段作为备用,奖励和惩罚是它的根本原那么。为了实现政治服从,暴力往往是后盾。〔4〕扩张性(expansionary)

政治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它的应用边际直到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而且,有权力的人总是倾向于滥用权力,所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化”。〔5〕排他性(exclusive)

政治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倾向于排除其他权力的介入。政治合作和妥协往往是在权力资源和能力缺乏的时候才有必要和可能。掌握权力的人,一般也不希望其他权力介入而发生影响;所以,专权既是某些政治领袖个性的结果,也是权力的特性使然。二、政治权力的来源和根底〔一〕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

1、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是满足社会需求的人类劳动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所以,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可以获得支配社会生存和开展的能力。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必然成为政治权力的主体。

2、物质财富

物质财富一般是指劳动形成的物质产品。任何物质财富本身都代表着一定的力量。掌握满足人们实际需要的物质财富,也就具备了对他人的支配能力。

3、暴力

暴力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因此,它构成了政治力量的有机组成局部。暴力具有直接强制力。

4、其他

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还包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所处的地理条件、有益的文化传统、有利的形势变化和时机以及政治权力客体的服从心理等等。〔二〕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1、能力素质

政治权力主体的能力素质是其智力和体力的总和。能力素质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根本的要素,它是政治权力得以形成和保持的根底。

2、身份资格

政治权力主体的身份资格的含义同样因主体不同而相异。个人的身份资格就是人的社会政治角色。群体也有其特定的身份资格,其主要有群体的社会形象、社会地位、社会政治威望和声誉等等。

3、理论与策略

理论是政治权力主体对于社会政治目标及其原那么的构思。作为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理论实际上反映政治权力主体的政治目标及其原那么符合于多少人的利益。策略是政治权力主体在具体的客观条件下强化自身力量、弱化对方力量的方式,因此,策略是与实际政治生活的具体时间、地点、性质、内容、对象、矛盾程度等等复杂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策略是政治权力在具体情况下能否形成和保持的关键。4、组织

组织是假设干个人的有机集合。组织的力量取决于组织根底、组织原那么、组织结构、组织运行方式以及组织成员的相互关系等多方面因素。三、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三、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

1、暴力方式(武力)

暴力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直接以暴力手段实施政治权力。2、压力方式〔操纵〕

压力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运用政治权力对政治权力客体形成一定的强制形式,由此使权力客体意识到政治权力作用的后果而不得不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意志做出行为选择,从而到达自己的既定目的。3、命令方式〔权威〕

命令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借助于某种传播媒介,以指示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志,要求政治权力客体照此行事。4、标准方式〔契约〕

标准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制定或借助于某种社会标准来贯彻自己的意志,规约政治权力客体的行为。5、说服方式〔灌输〕

说服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以特定的理论、方案实现与政治权力客体思想的和心理的沟通,进而贯彻自己的意图。6、奖酬方式〔鼓励〕

奖酬方式即政治权力主体运用自己掌握的资源对政治权力客体施行奖酬,以鼓励或鼓励其按照预定的目标行动。7、处分方式〔遏制〕

处分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依据某种标准或要求对政治权力客体的逾矩行为进行程度不同的惩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标准方式的一种补充方式。四、政治权力的分配模式

政治权利的分配应当是平等的,但政治权力的分配是不平等的。政治权力如何进行分配?我们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进行考察。〔一〕理论模式

1、精英主义模式

精英主义认为整个社会权力掌握在精英手里,精英分为政治精英和行政精英。

2、多元主义模式

多元主义者认为世界是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因此,权力分化和多元社会集团之间实现权力分享是政治权力分配的根本模式。作为中间立场,它认为统治社会的是许多不同的“少数”,即所谓“多元的”少数。

四、政治权力的分配模式四、政治权力的分配模式

3、多元精英模式

多元精英主义者认为,现实中单纯的精英模式和单纯的多元模式都是不存在的;政治权力既不掌握在少数封闭的政治精英手中,也不掌握在多元的利益集团手中,而是掌握在多元利益集团的精英手中。

4、马克思主义模式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经济秩序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在阶级社会中,由于经济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因此,政治权力也必然集中在处于少数的统治阶级的手中。国家作为一种强制机器,也是用来维护统治阶级权力的工具。〔二〕现实模式1、阶级分权:不同社会政治力量之间的权力分配模式

政治权力一般为统治阶级所享有,但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不同政治力量之间也可能存在妥协或协调关系。2、政党分权:不同政党之间的权力分配模式

政治学中有“政党分肥”一说,指的是议会民主政治中多个政党分享政治果实的状况。这种状况实际上反映了政党分权模式的存在。3、政府横向分权: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分配模式

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是社会公共权力的一种功能性划分。现代政府一般采用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构分开,使其履行不同职责和功能的原那么。这就是通常所谓的“三权分立”。4、政府纵向分权: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模式

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关系,实际上是社会公共权力在其权力主体内部不同层次之间的纵向关系,同时,它又是全社会整体利益与特定政治社区的局部利益之间的关系在权力关系上的表达。第三节

政治权利的意义及保障

一、权利及权利观念的变迁

1、权利的定义

权利是指某人或某一群体所享有的从事某种行为的资格或正当性。

2、权利观念的演变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范围内权利观念的开展经历了“三代”:

第一代“权利”指传统的自由权和公民权。

第二代“权利”指社会经济权利。

第三代“权利”指向社团和群体。

3、政治权利的含义

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二、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的根本内容〔一〕自由权

各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自由权利既涉及政治方面,也涉及非政治方面。一般来说,公民自由权主要包括:

〔1〕人身自由

〔2〕言论自由

〔3〕通信自由

〔4〕集会自由

〔5〕结社自由

此外,对公民自由权的规定还包括迁徙自由、罢工自由等〔二〕平等权

公民平等权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此外,在政治活动中公民资格、时机的平等,尤其是一人一票的权利,也表达着这种政治平等。〔三〕民主权

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表达在公民的参政权上。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选举权、创制权、复决权和罢免权。三、我国公民政治权利的保障机制“公民政治权利是指社会成员参与和影响政治生活的权利”。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包含两个问题:“一是参与政治生活的范围;二是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参与的范围和方式决定了公民政治权利的内容。”(陈振民:《政治学~概念、理论和方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53-154页。)政治权利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政治权利分配机制、利益矛盾调控机制和政治权利保护机制,其目的在于保证社会群体的政治活动的权利的公平、政治活动过程的公正、政治活动结果的和谐。三、我国公民政治权利的保障机制

政治资源公平分配是现代民主社会制度成立的根底和底线,其作用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民主社会存在的前提和推进器;防止贫富差距过分拉大的协调和制衡力量;国家政治平安的保障和稳定力量。政治权利分配机制就是科学、合理、有效地分配政治资源的规划与程序。政治利益调控机制是通过各种权利主体解决与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规划与程序,及时调解、适时控制、不断排除各种社会矛盾,包括依法行政的调控机制和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政治权利保护是指全体社会成员的权益受到保护,特别是对社会弱势群体权利的保护。政治权利保护机制包括权利救济机制,社会保障机制及法律援助机制。三、我国公民政治权利的保障机制我国公民政治权利诉求主要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和社会团体及信访与对话制度等得到实现的。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实现我国公民政治权利保障的主体与主要渠道。2、多元的利益诉求渠道是实现公民政治权利保障的重要补充。信访制度是我国公民利益表达并获得权利保障的一个比较直接而且独特的渠道,是一种“底线性的权利保障”。听政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和行政程序的一项支柱性制度,是保障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决策、反映民意、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利益的民主途径。法律援助是保障困难群体合法权益、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措施。四、我国公民政治权利保障机制建设尚存的问题

首先,制度层面的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影响了公民政治权利的诉求及其实现程度。①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缺乏人民代表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机制;②代表结构比例不尽合理。其次,制度层面的操作程序缺乏标准性,影响了公民权利保障机制功能的发挥。①地方政府对《信访条例》的曲解,使被宪法与《信访条例》保障的公民信访权利得不到落实。②听政制度尚不健全。③法律援助制度在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方面水平不高。本章小结本章教学旨在以利益分析为基点,对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做出完整而系统的介绍。个人利益、团体利益和公共利益是个人权利和公共权利划分的根本依据。政治权力是公共权利实现的必要保证。政治权利是公民权利的主要内容,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关键要义所在。正确划分“公权”和“私权”的界限,认识政治权力和权利的根本内容、性质特征、作用方式和保障机制,有利于正确的指导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实践,正确行使政治权力,实现政治权利,保证国家政治生活稳定健康开展。所以,本章内容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本章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对生活的参与是公民权利的首要内容。2.公共利益具有和最高权威性,公共权力部门得到公众授权,代表公众行使公共权力,追求和实现公共利益。3.经验事实说明,的滥用是社会动乱的根源。4.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主要有能力素质、、理论与策略、组织。5.公民是指社会成员参与和影响政治生活的权利。6、我国公民政治权利诉求主要是通过、政治协商制度和社会团体及信访与对话制度等得到实现的。本章课堂练习二、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是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

A集体B政党C民族认同D利益2.〔〕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A命令方式B标准方式C说服方式D压力方式3.政治权力实现方式中的〔〕是积极的权力作用方式。

A说服方式B命令方式C奖酬方式D标准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