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综合测试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综合测试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综合测试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综合测试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综合测试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综合测试一、单选题1.下图是1880——1996年世界贸易开放度、金融一体化程度、移民指数示意图。该图(

)A.体现了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态势 B.经济危机加剧了关税贸易壁垒C.折射出国际形势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D.战后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发展2.商周时期商业为官府垄断,即所谓“工商食官”“工商在官”。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在官营商业存在的同时开始出现了独立的商人,还出现了一些商业发达的城市。这一变化(

)A.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与交流 B.表明分封制度开始瓦解C.加剧诸侯国间的兼并战争 D.改变了社会的阶级结构3.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倒退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水平。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D.苏联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强国4.政治的混乱也导致租庸调的实物税征收困难,于是唐朝政府开始通过两税法征收铜钱。这一变化使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都得到了发展。但铜钱不便于大量运输,各地的节度使也禁止铜钱外流。为了不被节度使和强盗发现,当时的商人开发出了一种既安全又便捷的汇款技术。当时商人开发的“汇款技术”是(

)A.会子 B.“飞钱” C.庄票 D.汇票5.十五六世纪欧洲各国大量铸造金银币。起先,铸造权归国王所有,后来一些贵族(必须要有大的领地)和城市、甚至政府官员也开始铸造货币。货币可以在欧洲范围流通,各国政府也同意让质量较好的外国货币在本国流通。这反映出当时A.世界市场体系形成 B.强大王权助推国家崛起C.商品交易规模扩大 D.文艺复兴鼓励发家致富6.有学者称,美洲白银的到来,加剧了欧洲货币与商品比例的不平衡。由此推断A.封建贵族通过殖民扩张获取了暴利 B.商业革命源于贵金属严重过剩C.欧洲实物地租逐渐取代了货币地租 D.殖民掠夺引起了欧洲“价格革命”7.17世纪,荷兰与西班牙作战时雇用佣兵、维护战舰的资金是依靠欧洲新兴金融系统的支持,他们坚持准时、全额还款,并保护个人的财产权,因此取得了欧洲新兴金融系统的信任。同时西班牙国王则恣意背叛这些信任。这说明荷兰(

)A.主动适应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取代西班牙成为新的海上霸主C.革新商业体制以应对战争形势 D.顺应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要求8.2019年10月20日,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为8.5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1.2%,网站数量518万个,智能手机用户数量达到748.3百万人。这说明A.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较强 B.互联网满足了人们的个性需求C.互联网取代了传统的社交方式 D.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9.咖啡原产于非洲埃塞俄比亚,17世纪中叶,荷兰人将咖啡移植到锡兰岛,后传到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18世纪初,咖啡传入拉丁美洲,这里成了日后世界咖啡的主产区。这一传播过程(

)A.体现了三角航程的行程 B.推动了哥伦布大交换的兴起C.折射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D.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10.1750年,《纽约公报》上有广告称:“华尔街的罗谢尔和夏普进口了来自英国伦敦的一些商品以低价出售,包括咸菜……绿茶、胡椒……瓶装腌制蘑菇、腌制洋葱、酱(油)等一批价格优惠的商品。”这主要反映了(

)A.近代世界商品贸易的发展 B.地理大发现后的物种交流C.西方在商贸中的垄断地位 D.工业化时代的世界性交流11.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形成,欧洲人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往往只能以紧缺的金、银等贵金属交易。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丝路贸易遭到奥斯曼帝国阻断B.英国东印度公司加紧殖民扩张C.亚洲国家以自然经济体制为主D.欧洲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12.明代史料记载:“东洋吕宋(今菲律宾),地无他产,夷人悉用银钱(来中国)易货,故归船自银钱外,无他携来,即有货亦无几。”这一现象促使中国(

)A.政府经济政策进行调整 B.商品经济蓬勃发展C.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萌生了新生产关系13.在记录古代中外贸易交流的历史文献中,宋代以前最为多见的是“胡商”,而宋代及其之后则是以“蕃商”为主,甚至“蕃商”成为了专有名词。这反映出宋代(

)A.城市商业发展十分迅速B.对外贸易通道地位的变动C.藩镇割据问题依然严重D.海洋政策发生重大的调整14.下图是唐代某时期长安城的商业分布图,这反映了当时长安城的商业活动A.打破“日中为市”的陈规 B.属于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C.不再受政府的直接监管 D.呈现突破空间限制的趋势15.英国从17世纪开始征收蔗糖关税,并实行蔗糖进口差别关税政策(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影响英国推行差别关税政策的主要因素是(

)外国蔗糖税率相对英属西印度蔗糖税率倍数时间1661—1705年1705—1747年18世纪末外国糖税税率倍数270%340%220%A.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殖民帝国建立的推动C.资本原始积累的使然 D.推行重商主义的需要16.如图是2000~2018年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在中国货物出口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图中信息反映了A.中国对世界的依赖程度加深 B.中国对外贸易出现顺差C.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D.中国外贸结构发生变化17.据考古发现,下图所示瓷器出土于今坦桑尼亚的一座陵墓中,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推论是A.当时坦桑尼亚与中国有直接的贸易往来B.东非国家很早就开始模仿中国制造瓷器C.中国的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非洲D.当时已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18.永乐十三年(1415年),“麻林国(东非)及诸番国进麒麟、天马、神鹿等物,上御奉天门受之。文武群臣稽首称贺曰:‘陛下圣德广大,被及远夷,故致此嘉瑞’”。这反映出当时(

)A.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B.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C.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D.西学东渐思潮提高了中国对外认知的水平19.20世纪90年代电子商务逐渐兴起,它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降低了相关成本,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电子商业兴起的前提条件是A.国际投资的发展 B.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C.工业革命的深入 D.便利的交通20.北宋时,东京汴河两岸出现了大量“行市”,这种商业模式逐渐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官府为了盈收,也参与到商业竞争中,如开设果子行、面行、肉行等。这说明北宋(

)A.打破坊市时空限制 B.朝廷开展商品专卖C.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D.改变重农抑商政策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400年到1800年间……中国不仅是亚洲纳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它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摘自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材料二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是大国之间的一项联合行为,具体地说,是在美国主导下的一项联合行动。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有44个国家参加,所签署的《布雷顿森林协定》于1946年正式生效。布雷顿森林体系不仅拥有一整套规则,而且还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监督实施这些规则,这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终目标是为商品、服务贸易自由化或取消国际收支管制创造一种环境。——摘编自李向阳《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演变与英元霸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18世纪世界白银的流向并简要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认识。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惟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因为它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的所需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且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罗斯福总统的首次就职演说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罗斯福请回答(1)材料一发表于何时?当时美国正面临着什么状况?(2)材料二中的“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是指什么?(3)罗斯福说的“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的含义是什么?(4)新政的实施是否如罗斯福所说的“永远的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为什么?三、论述题23.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据《白银资本》等根据材料,概括13—19世纪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演变的原因。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C2.A3.A4.B5.C6.D7.A8.B9.C10.A11.D12.B13.B14.D15.C16.D17.C18.C19.B20.C21.(1)流向: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流入欧洲的白银有一部分流向亚洲,特别是中国。原因: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流入欧洲的白银有一部分流向亚洲,特别是中国,原因是中国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较为发达,丝,茶,瓷器等商品对外国有吸引力,使中国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处于支配地位。新航路开辟促进欧亚经济联系也是重要原因。(2)认识:布雷顿森林体系在美国主导下大国协商而成;建立了成套规则和专门机构;确立了美元的世界货币霸权地位,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促进了国际金融秩序的制度化;推动了世界自由贸易的发展。22.(1)1933年,当时美国正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2)改变资本主义制度。(3)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4)没有,新政只是一种政策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此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23.13—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处于边缘地位,亚洲(中国、印度)处于中心地位。此时,欧洲处于中世界,政治分裂,神学控制人们思想,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水平落后于亚洲地区,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处于边缘地位。亚洲的中国、印度社会较稳定,封建经济出现繁荣局面,为欧洲提供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