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章节综合练习(解析版)_第1页
第2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章节综合练习(解析版)_第2页
第2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章节综合练习(解析版)_第3页
第2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章节综合练习(解析版)_第4页
第2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章节综合练习(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章节综合练习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模型的是()A.磁感线 B.电路图 C.杭州亚运会徽 D.甲烷分子【解答】解:A、磁感线为了描述磁场而引入的模型,故A不符合题意;B、电路图是模型,故B不符合题意;C、杭州亚运会徽是符号,故C符合题意;D、甲烷分子是分子模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2023年是元素周期表诞生第153周年,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从表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原子的质量 B.原子的质子数 C.元素符号 D.原子的中子数【解答】解: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原子的质子数、元素符号、中子数均可以确定,无法确定原子的质量。故选:A。3.人体中的元素与地壳中的元素有很大相关性,人体和地壳中含量都最多的元素是()A.铁 B.氢 C.氧 D.铝【解答】解:氧在地壳元素中含量占第一位,也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百分之六十五,根据题意,故选:C。4.高氯酸钾(化学式KClO4)是烟花中常用的氧化剂,可增加烟花亮度,高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3 C.+5 D.+7【解答】解:在高氯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4=0,则x=+7价。故选:D。5.处理水的过程中常使用的一种净水剂的有效成分为Al2(OH)nClm,其中m等于()A.3﹣n B.6﹣n C.6+n D.3+n【解答】解:已知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氢氧根的化合价为﹣1价,氯元素与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时,常显﹣1价;根据化合价的原则(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2×(+3)+n×(﹣1)+m×(﹣1)=0,故m=6﹣n。故选:B。6.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常见气体的密度:→由大到小B.碳元素质量分数:→由小到大C.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D.硫元素的化合价:→【解答】解:A.氧气的密度小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排序错误,故错误;B.CH4O、CH2O、C2H6O可以分别变形为:C2H8O2、C2H4O2、C2H6O,三种物质的每个分子中所含碳原子个数相等,则每个分子中除碳原子外,剩余部分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越大,则碳元素的含量越低,则碳元素的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2H8O2、C2H4O2、C2H6O,即.CH4O、CH2O、C2H6O,排序正确,故正确;C.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氧、硅、铝、铁、钙等,排序错误,故错误;D.在硫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则硫元素显﹣2价;在亚硫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为﹣2价,硫元素为+4价;在硫酸钠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硫元素为+6价,排序错误,故错误;故选:B。7.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现代模型的问世,如图所示是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不能根据该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结论是()A.原子呈电中性 B.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C.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部分 D.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解答】解:根据原子结构行星模型图可以看出原子核的体积占原子的体积很小,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上的正电荷和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相等,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但是看不出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运动,是电子绕原子核沿一定轨道运动。故选:B。8.2019年,俄罗斯的科学家找到了一种新的元素,暂定名为Uue,其质子数为119,中子数为180。下列关于Uue的说法错误的是()A.Uue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9 B.相对原子质量为299 C.Uue核电荷数为180 D.Uue原子呈电中性【解答】解:A、Uue的质子数为119,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Uue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9,故选项说法正确。B、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相对原子质量为119+180=299,故选项说法正确。C、Uue的质子数为119,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Uue核电荷数为119,故选项说法错误。D、原子不显电性,则Uue原子呈电中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9.天文工作者已在宇宙中发现了H3分子,以下关于H3分子的表达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是()A.H2和H3是同种物质 B.H2和H3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C.H2和H3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 D.每个H3分子中含有一个H2分子和一个氢原子【解答】解:A、天文工作者已在宇宙中发现了H3分子,H2和H3是不同种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B、H2分子和H3分子的构成不同,则H2和H3的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C、H2和H3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每个H3分子中含有三个氢原子,不含H2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0.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2个氢原子:H2 B.2个硫元素:2S C.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P2O5 D.单质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S【解答】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2H,故A错误;B、元素直接种类不讲个数,所以2个硫硫原子表示为:2S,故B错误;C、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故C正确;D、单质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0,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单质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S0,故D故选:C。11.下列含氮化合物中,氮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排列的一组是()A.NO、NO2、N2O3 B.N2O5、N2O4、NO2 C.HNO3、NO2、NH3 D.NH3、NO、HNO3【解答】解: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A、NO、NO2、N2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4、+3,故选项错误。B、N2O5、N2O4、NO2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5、+4、+4,故选项错误。C、HNO3、NO2、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5、+4、﹣3,故选项错误。D、NH3、NO、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2、+5,故选项正确。故选:D。12.下列关于化学式(CO2)传递的信息,描述正确的是()A.从宏观角度,CO2可以表示二氧化碳物质是由碳和氧气组成 B.从微观角度,CO2可以表示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C.从量的角度,CO2可以表示二氧化碳物质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从量的角度,CO2可以表示二氧化碳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3%【解答】解: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宏观角度,CO2可以表示二氧化碳物质是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说法错误;B、从微观角度,CO2可以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说法错误;C、CO2可以表示二氧化碳物质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3:8,说法错误;D、CO2可以表示二氧化碳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44×100%≈故选:D。13.若元素X只有一种化合价,下列化学式中错误的是()A.X2O3 B.X2S3 C.X2Cl3 D.X(NO3)3【解答】解:A、氧元素显﹣2价,设X2O3中X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3价。B、硫元素显﹣2价,设X2S3中X元素的化合价为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y+(﹣2)×3=0,则y=+3价。C、氯元素显﹣1价,设X2Cl3中X元素的化合价为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z+(﹣1)×3=0,则z=+3D、硝酸根元素显﹣1价,设X(NO3)3中X元素的化合价为w,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w+(﹣1)×3=0,则w=+3价。C选项中X元素的化合价与其它三个选项中X元素不相同。故选:C。14.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在宇宙中存在的一种天体,2019年4月10日人类发布了首张黑洞照片(如图)。其形成过程类似于中子星的形成:恒星在灭亡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塌缩,巨大的压力使电子被压入原子核中,并与质子结合为中子。当这一过程完成后,形成一个由中子构成的密实星体﹣﹣中子星。当恒星的质量大到使塌缩过程无法停止时,中子会被“碾碎”,最终会形成一个密度无限大,引力大到光都无法逃逸的天体﹣﹣黑洞。根据以上描述,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B.在一定条件下一种元素的原子可以转化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 C.中子星由中子组成,密度巨大 D.无论是在中子星还是黑洞中,物质间的变化仍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解答】解:A.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故正确;B.由核裂变和核聚变可知,在一定条件下一种元素的原子可以转化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故正确;C.由题干信息可知,中子星由中子组成,密度巨大,故正确;D.由题干信息可知,无论是在中子星还是黑洞中,物质间的变化不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错误。故选:D。15.现有CH4和C2H6(乙烷)组成的可燃性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是()A.18% B.20% C.22% D.25%【解答】解: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12+1×4×100%═乙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12×2+1×6×100%═故二者的混合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介于25%和20%之间,比较选项,C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共6小题)16.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下列物质或微粒。硫酸铁:Fe2(SO4)3;地壳内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l;5个臭氧分子5O3;3个氢氧根离子:3OH﹣;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C+4O2【解答】解:硫酸铁中铁元素呈+3价,硫酸根离子呈﹣2价,则其化学式为:Fe2(SO4)3;地壳内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表示为Al;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5个臭氧分子表示为5O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但氢氧根离子是由多个原子组成的离子,整体带1个单元位的负电荷,表示为OH﹣,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氢氧根离子表示为:3OH﹣;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C+4O2故答案为:Fe2(SO4)3;Al;5O3;3OH﹣;C+4O217.据下列叙述,对其“式”进行判断:①碱式磷酸钙的化学式为Ca4(OH)(PO4)3,②Fe3O4若看做“混合氧化物”时,可改写成FeO•Fe2O3,根据化合价规律和前述写法,则Pb3O4(四氧化三铅)可改写为2Pb•PbO2(Pb的化合价为+2价、+4价),③为了方便某些化学计算质量分数为98%的浓H2SO4改写为9H2SO4•H2O其中错误的①(填序号)。【解答】解:①Ca4(OH)(PO4)3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氢氧根的化合价为﹣1价、磷酸根的化合价为﹣3价,其化合价代数和为:(+2)×4+(﹣1)+(﹣3)×3=﹣2≠0,故①错误;②令Pb3O4(四氧化三铅)中+2价Pb的数目为x,则+4价Pb的数目为(3﹣x),根据化学式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2x+4(3﹣x)=8,解得x=2,故Pb3O4(四氧化三铅)可以改写为2PbO•PbO2,故②正确;③令质量分数为98%的浓H2SO4的质量为100g,则溶质H2SO4质量为98g,n(H2SO4)=1mol,溶剂H2O的质量为2g,n(H2O)=2g18g/mol=19mol,故n(H2SO4):n(H2O)=9:1,故质量分数为98%的浓H2SO4改写为9H2SO4•H故答案为:A。18.(1)实验证明: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从左到右,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同一纵行中,从上到下,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则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选填“得到”或“失去”),该元素的氧化物化学式为A2O3。(2)已知X、Y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2,在它们所形成的一种化合物中,X、Y两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3Y4或Y4X3(用X、Y表示)。【解答】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它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是13,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铝元素在化合物中显+3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各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该元素的氧化物化学式为Al2O3;(2)假设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aYb,X、Y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2,则元素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A时,元素Y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A,化合物XaYb中X、Y两元素的质量比=(7A×a):(2A×b)=7a:2b,根据题设条件:化合物中X、Y两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有:7a:2b=21:8,解得a:b=3:4,则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3Y4或Y4X3。故答案为:(1)失去;Al2O3;(2)X3Y4或Y4X3。19.2022年11月8日,时隔三年出现了“红月亮”的神奇现象。此次月食让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月球,其实月球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贫瘠,它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地球上最常见的17种元素,在月球上比比皆是。以铁为例,仅月面表层5厘米厚的沙土就含有上亿吨铁,这里的“铁”指的是元素(填“元素”、“分子”或“原子”),已知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6,相对原子质量为56,则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26,核内中子数是30。假如某一天地球铁矿产资源耗尽,我们可以用“磁选”的方式对月球沙子进行处理,从而获得一部分铁单质(填“单质”、“化合物”)。【解答】解:以铁为例,仅月面表层5厘米厚的沙土就含有上亿吨铁,这里的“铁”指的是元素;已知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6,相对原子质量为56,则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26,核内中子数=56﹣26=30;假如某一天地球铁矿产资源耗尽,我们可以用“磁选”的方式对月球沙子进行处理,从而获得一部分铁单质,因为磁铁是吸引铁单质;故答案为:元素;26;30;单质。20.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工具,试根据图回答相应问题。(1)图甲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则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5。(2)图乙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填字母)。A.原子序数:Z>YB.核外电子数:X=Y【解答】解:(1)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5,因为在原子内,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5.故答案为:55;(2)A、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所以原子序数:Z>Y,故A说法正确;B、根据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A、D不是同种元素,所以质子数不相等,即电子数不相等;故B说法错误;故答案为:A。21.科学家对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材料一:19世纪初。有化学家认为:氢是母体,其他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理论上都是氢的整数倍,少数元素和Cl是35.5倍,则是由于实验误差造成的。材料二:1886年,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大胆假设: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家测定出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材料三:1961年8月,国际上采用12C的112(1)在克鲁克斯的假设中,同种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却不同,是因为原子结构中的某种微粒数不同,该微粒的名称是中子。(2)结合已学知识和上述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可多选)A.自然界中大部分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由此推测大部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是整数B.Cl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其自然界仅有的两种同位素原子中,35Cl和37Cl的原子个数比约为1:1C.自然界中氢以氕、氘、氚三种同位素的形式存在。氕占百分比达99.9844%,则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D.在化学变化中某金属原子失去电子与其他原子化合,计算该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时不能使用该金属元素原来的相对原子质量【解答】解:(1)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同种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却不同,是因为原子结构中的某种微粒数不同,该微粒的名称是中子;(2)A、化学家测定出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则大部分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由此可推测出大部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是整数,故正确;B、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则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它的两种同位素原子35Cl所占的百分比大于37Cl,故错误;C、自然界中氢以氕、氘、氚三种同位素的形式存在。氕占百分比达99.9844%,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则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正确;D、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在化学变化中某金属原子失去电子与其他原子化合,计算该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时继续使用该金属元素原来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错误。故答案为:(1)中子;(2)AC。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22.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以下是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的探究。【过程与现象】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解释与结论】(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a粒子就会(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孙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最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2)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原子核的质量很大、体积很小。(3)【分析与应用】当α粒子轰击金箔时,如图所示的运动轨迹不可能是BC(填字母)。(4)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D的;A.原子核体积很小B.原子核质量较大C.原子核带正电D.核外电子带负电【解答】解:(1)在卢瑟福的实验中,大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方向不变,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a粒子就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2)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原子核的质量很大体积很小;原子核带正电,a粒子也带正电,因此当a粒子经过原子核附近时,应该受到排斥而不是吸引,因此当α粒子轰击金箔时,如图所示的运动轨迹不可能是BC;(3)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核质量较大,原子核带正电,但是不能说明核外电子带负电,故选D;故答案为:(1)会;原子核;(2)原子核的质量很大、体积很小;BC;(3)D。23.1932年,美国化学大师LinusPauling提出电负性(用希腊字母x表示)的概念,用来确定化合物中原子某种能力的相对大小。LinusPauling假定F的电负性为4,并通过热化学方法建立了其它元素的电负性。LhlusPauhg建立的有关元素的电负性如下:H:2.1Li:1.0Be:1.5B:2.0C:2.5N:3.0O:3.5F:4.0Na:0.9Mg:1.2Al:1.5Si:1.8P:2.1S:2.5Cl:3.0K:0.8Ca:1.0Ga:1.6Ge:1.8As:2.0Se:2.4Br:2.8Rb:0.8Sr:1.0In:1.7Sn:1.8Sb:1.9Te:xI:2.5Cs:0.7Ba:0.9Tl:1.8Pb:1.9Bi:1.9Po:2.0At:2.2Fr:0.7Ra:0.9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元素电负性在上表中同一横行和同一纵行中的递变规律: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逐渐增大(或同主族中从上到下逐渐减小)(2)预测Te元素x的取值范围2.0≤x≤2.4(3)观察上表可得出如下结论:一般情况下,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小,它的金属活动性就越强(选填“强”或“弱”),该元素的原子失电子(选填“失电子”或“得电子”)的能力越大。(4)大量事实表明,当两种元素的x值相差大于或等于1.7时,形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离子化合物。根据此经验规律,AlCl3物质不是(选填“是”或“不是”)离子化合物。【解答】解:(1)由表格内的数据可知,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逐渐增大(或同主族中从上到下逐渐减小);故填: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逐渐增大(或同主族中从上到下逐渐减小);(2)由表中数据可知,一般情况下,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同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降低,Te元素x的取值范围介于Se和Po之间,Te元素x的取值范围是:2.0≤x≤2.4;(3)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由表中数据可知,一般情况下,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小,它的金属活动性就越强,该元素的原子失电子的能力越大。(4)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由表中数据可知,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所以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其非金属性越强;Cl的电负性为3.0,Al的电负性为1.5,二者的电负性差值为1.5,小于1.7,所以AlCl3不是离子化合物。答案:(1)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逐渐增大(或同主族中从上到下逐渐减小);(2)2.0≤x≤2.4;(3)强;失电子;(4)不是2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工具,请根据如图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回答问题。(1)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A(填字母)。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电子数不同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2)一种原子原子核内有14个中子,核外电子有13个,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7。(3)M2﹣与Ne核外电子数相同,则M元素名称为氧元素。【解答】解:(1)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2)一种原子原子核内有14个中子,核外电子有13个,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其核内质子数为1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3+14=27。(3)M2﹣与Ne核外电子数相同,M2﹣是M原子得到2个电子得到的,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0,则M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其核内质子数为8,为氧原子,M元素名称为氧。故答案为:(1)A;(2)27;(3)氧。25.隔夜菜是否能吃,主要在于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蔬菜中的硝酸盐来自生长过程中所施氮肥.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进入到蔬菜中,会产生一种还原酶,使蔬菜中的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烧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阶段都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某研究小组对烧熟的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做了测试,数据如下表:盖有保鲜膜的菜肴在4℃的冰箱中放置不同时间的亚硝酸盐含量(单位:mg/kg)菜肴半小时6小时18小时24小时炒青菜0.68610.79824.33335.3624韭菜炒蛋1.81531.92492.83905.6306红烧肉2.49564.25584.36685.5188红烧鲫鱼/2.09483.23007.2397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在常温下放置4小时,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为A8.9483mg/g.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亚硝酸盐中含有NO2﹣,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2)根据表中的数据,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共同规律是: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和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越快(3)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低温和密封(4)炒菜过程中温度一般在100℃以上,你认为从生菜炒到熟菜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否会持续增加不会,原因是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会被杀死.【解答】解:(1)NO2﹣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则NO2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显﹣2,设氮元素的化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