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能力拓展训练(统编版)(解析版)_第1页
狼-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能力拓展训练(统编版)(解析版)_第2页
狼-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能力拓展训练(统编版)(解析版)_第3页
狼-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能力拓展训练(统编版)(解析版)_第4页
狼-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能力拓展训练(统编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4:狼

一、(2023•广西钦州•统考三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

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

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

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②中抓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③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④,觉狼不甚动,

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⑤能作此谋也!

(两文均节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①行室:农民临时搭盖的草棚。②苫:用草编的席子。③豕(shi):猪。④移时:过了一段时间。

⑤乌:哪里,怎么。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目似瞑,惠暇甚醉翁之塞不在酒

B.顾野有麦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C.屠自后断其股股直不能屈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属予作文以记本

2.下面对【甲】文的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B."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动作表现了狼的狡黠;"意暇甚""洞其中"等描写表现出狼的贪婪凶狠。

C."顾""奔倚""弛担持刀"等一系列动作,表现出屠户在毫无退让的余地下选择与狼斗争的果敢坚决。

D.文章的情节依次设置为"遇狼一一,惧狼一一御狼一一杀狼”,在情节中,展现出屠户身上复杂的性格。

3.将【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惟有小刀不盈寸。

4.说说【甲】文这个故事给予我们的启示。

5.【甲】【乙】两文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写法上有哪些共同点?请简要说明。

【答案】1.C2.B3.(1)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2)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4.启示:示例一: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妥协让步,必须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示例二:要勇敢机智,有勇有谋。示例三:狼虽然贪婪凶恶,但又

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5.甲乙两文都一线贯穿,结构

严谨;两文都以小见大,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甲乙两文都先记叙故事,后揭示道理/先叙后议;两

文都设置悬念,使事情节紧张曲折;两文都运用了人物描写,把屠户杀狼的惊险过程均描写得细腻生动,

使人身临其境;都运用了生动传神的描写刻画屠夫和狼的形象;两文都用了对比手法,将屠户与狼的形象

做对比。

【解析】L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辨析。

A.意:名词,神情/名词,意趣、情趣;

B.顾:动词,看/动词,拜访;

C.股:名词,大腿/名词,大腿;

D.之:助词,的/代词,这件事;

故选Co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B."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动作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意暇甚""洞其中"等描写表现出狼的狡黠。

故选B。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径,径直;去,离开;犬坐,像狗一样蹲坐;于,在;

(2)重点词:惟有,只有;盈,满。

4.本题考查文言文道理启示。

【甲】文结合"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可知,作者对狼以及狼一样的人是持

讽刺态度的,故可知这则故事讽喻了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恶人怎样狡诈,最终都会失败的。

从屠户的角度:屠户开始时心存幻想,充满畏惧,步步后退,换来的是狼的步步紧逼,后来终于醒悟,抛

弃幻想和恐惧,勇敢的和狼斗争,并且知道依靠柴草堆,防止狼的前后夹击,识破了狼的诱敌之策,击败

了狼。由此启示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和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

能取得胜利。

5.本题考查文章写作的分析。

从结构方面来看,两篇文章都以“遇狼一一,惧狼一一御狼一一杀狼"为故事情节,把屠户和狼的斗争作为故事

线索,结构严谨;

从情节来看,两文都先记叙故事,故事讲完后,作者分别发出“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非屠,乌能作此谋也”的议论,揭示道理;

从故事发展来看,两文开头都设置了悬念,中间把屠户与狼的斗争过程写得曲折紧张,深深地吸引住读者

阅读;

从主题表现来看,两文都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两文中关于屠户的人物描写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传神,杀狼的过程一波三折、

细腻生动,绘声绘色,读来如在眼前;

结合"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自苫中抓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等,可知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

法,将屠户的机智勇敢与狼的贪婪狡诈形象做了对比,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二、(2023•上海松江•统考二模)阅读下列选文,完成小题。

【甲】

狼(节选)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

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

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乙】

休宁县有村民张五,以猎为生。张尝逐一母鹿。鹿将二仔行,不能速,遂为张五所及。母鹿度不可免,

顾旁有浮土,乃引二子下,拥土覆之,而身投于张五网中。值张母出户,遥望见,遂奔至网所,具以所见

告子。即破网出鹿,并二仔亦纵之。张母曰:“人有母子之情,畜亦有之。吾不忍母死仔孤,故破网纵仔。”

张五闻之,心感动焉。由是焚网,永不复猎。

6.【甲】文选自《》,作者是(人名)o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方欲行()(2)遂为张五所浏)

8.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画线句。

具以所见告子。

9.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具体描绘了屠户惧狼、御狼、杀狼的过程。

B.【乙】文记叙了张五听取母亲劝告不再打猎的故事。

C.【甲】【乙】两文都以生动的故事反映深刻的主题。

D.【甲】【乙】两文都重在体现人与动物的聪明才智。

10.面对危险,屠户和母鹿都急中生智,具体表现为:;。

11.从屠户的杀狼,到张母的"",再到张五的"",让我们明白:o

【答案】6.聊斋志异蒲松龄7.刚刚(正要、将要)追上,赶上8.把自己

所看到的情况都告诉了儿子。9.D10.屠户背靠积薪,以防前后夹攻母鹿为避免二子

被抓,把它们藏在浮土下。11.破网纵仔;永不复猎(焚网);面对像狼那样狡猾、

贪婪、凶狠的敌人时,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但在面对不对人类产生危害的动物时,我们应多加保

护,跟它们和谐共处。

【解析】6.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甲】文选自《聊斋志异》,《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

文言短篇小说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间已有流传。

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

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刚想走。方:刚。

(2)句意:于是被张五追赶上。及:追赶上。

8.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具,详细;以,把,告,告诉。

9.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D.甲文表现的是狼的狡猾,乙文表现的是“天下所有母亲都是伟大的,不仅是人,动物也是一样的",选项"都

重在体现人与动物的聪明才智"有误。

故选D。

10.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面对危险,甲文中屠户"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背靠柴草堆,

以防前后夹攻,做好与狼战斗的准备。乙文中母鹿则是"顾旁有浮土,乃引二子下,拥土覆之,而身投于张

五网中",牺牲自己,换得幼崽的平安。

1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第一空,由乙文"即破网出鹿,并二仔亦纵之""故破网纵仔”可知,应填"破网出鹿"或"破网纵仔"。

第二空,由乙文"张五闻之,心感动焉。由是焚网,永不复猎”可知,应填“焚网,永不复猎”。

第三空,由甲文"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

断其股,亦毙之"可知,面对像狼这样狡猾、贪婪的敌人时,我们不能一味害怕、退让,而是要勇于斗争。

而由乙文"人有母子之情,畜亦有之"可知,面对如鹿这样不对人类产生危害的动物时,我们要懂得保护,不

可伤害它,要与之和谐共存。

三、(2023秋•广东深圳•七年级统考期末)[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修,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

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蜃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瘴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

意甚仓皇②。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

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④彼,跑⑤号抓如前状。前树冬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地

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⑥僵卧,久之不动。童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①牧竖:牧童。②仓皇:惊慌。③嗥:狼叫声。④趋:向,至I。⑤跑:同"刨",用前爪刨抓。⑥奄

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蒲松龄《牧坚捕狼》)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①屠大等—

②屠搴起

③课分捉之一

④气已维矣―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14.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语意停顿正旗的一项是()

A.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

B.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

C.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

D.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

15.甲乙两文中的狼分别具有什么特点?你赞成两文中人的做法吗?

【答案】12.困窘,处境危急,困迫为难;突然;谋划;断。

13.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②(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扭着另一只

小狼的脚和耳朵令它急急地哀嚎。

14.D

15.甲文中两狼贪婪、凶残、狡诈而愚蠢;乙文中大狼身上体现出浓浓的母爱。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

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他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

游戏的心态,手段很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详解】1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屠户感到处境危急。窘:困窘,处境危急,困迫为难。

②句意:屠户突然跳起来。暴:突然。

③句意: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谋:谋划。

④句意:大狼已经气绝身亡。绝:断。

1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①变诈:巧变诡诈;几何:能有多少;止:只、仅;增:增加;笑:笑料;耳:罢了;

②竖:牧童;彼树:另一棵树上。

1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这时,前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嚎叫起来,大狼又急忙转身奔到第一棵树下。就这样,大狼不停地嚎叫,

不停地奔跑,来回跑了数十次,大狼奔跑渐渐迟缓(缓慢),叫声渐渐减弱。"前树又鸣"表述完整,引出下

面大狼的动作,应在其后断一处;“口无停声""足无停趾"句式相同,应各自断开;“奔渐迟"与"声渐弱”句式

相同,应各自断开。故断句为: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

15.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甲文中,狼残忍和狡诈,屠夫为保护自己,找机会杀掉两只凶猛的狼,行为出于自保,是正当的行为;乙

文中,狼有伟大的母爱,且没有伤害人,两个牧童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戏弄狼妈妈致其死亡,是一

种残忍的行为,不人道的行为。结合以上内容作答即可。

示例: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残忍而贪婪的饿狼,他是为了保护自己才杀两只狼。

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且狼妈

妈是为了救小狼才被戏弄致死的,充满伟大的母爱,展现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四、(2023秋•江苏镇江•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

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

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

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节选自《聊斋志异》)

【乙】

狼子野心

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室,闻

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

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

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型担持刀②意将隧入

③与家犬杂弯④乃伪睡以俟

17.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②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18.作者说【乙】文的狼将野心"遁逸"?试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19.试比较两段选文中狼的异同点。

【答案】16.解除,卸下从通道养等待17.①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麦场中,

覆盖成小山一样。

②它们表面上假装亲昵,背地里却心怀不轨。18.起初与犬相安无事;稍长,更加驯服。19.狡诈、凶

狠。但甲文中的狼更贪婪,乙文中的狼更阴险。

【解析】1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

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

①卸下担子拿起刀。弛:解除,卸下。

②打算将要从通道进入。隧:从通道。

③将它们和自家的狗混养在一起。畜:养。

④便假装睡着来等着看怎么回事。俟:等待。

17.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

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

①积:堆积;薪:柴草;苫蔽:覆盖;

②阳:表面;而:连词,表转折;阴:背地里;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

结合乙文"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可知,这两只小狼擅长将野心隐藏起来,

最开始的时候于狗相处得很好,再后来长大一点,也能够比较驯服。据此概括回答即可。

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

根据甲文“缀行甚远""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见两只狼不满足于

吃骨头,它们想吃掉屠户,写出了狼的凶猛、贪婪的特点;再根据"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

暝,意暇甚""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写两只狼图谋前

后夹击攻击屠户,一只狼还用假寐的方式迷惑屠户给另一只打动的狼创造机会,表现了狼的狡诈;

根据乙文"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可知,狼打算在主人睡觉时咬他的喉咙;可见狼是凶猛、狡诈、贪婪的。

据此可知两文中的狼都是狡猾,凶狠的,而甲文中的狼相比较而言更加贪婪,而乙文中的狼则更加阴险,

更有心机。

五、(2023秋•河南安阳•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小题。

【甲】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占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

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频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

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

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乙】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苦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④入,

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诈孰®眠。敦

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日:“不得不除之!”与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

全。于时称其有智。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⑤孰:熟。⑥从:

纵。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止有剩骨

(2)顾野有麦场

(3)眩眩相向

(4)狼亦季矣

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和"不得不除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全鄢相画的一项是()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B.友人惭,下车引书(《陈太丘与友期行》)

C.夫君子书行(《诫子书》)

D.求闻之若此(《穿井得一人》)

2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3.你认为【甲】文中的屠户和【乙】文中的王右军有什么相似之处?

【答案】20.①仅,只;②看,视;③凶狠注视的样子;④狡猾。21.B22.(1)骨头已经没有了,

(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2)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23.示例:他们在面对危险时,都能沉着下来,冷

静思考,懂得用智慧和勇气去战胜困难。

【解析】2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

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只有剩下的骨头。止:同"只",仅,只;

(2)句意为: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大麦场。顾:看,视;

(3)句意为:瞪眼朝着屠户。眈眈:凶狠注视的样子;

(4)句意为:狼也真狡猾啊。黠:狡猾。

21.本题考查"之”的意义和用法。

"不得不除之"中"之",代词,他,指王羲之。

A.助词,补音节,无意义;

B.代词,他,指元方;

C.助词,的;

D.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选Bo

2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

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

(1)尽:完。而:可是。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并驱:一起跑。如故:像原来一样。

(2)禽兽之变诈几何: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几何的

意思。耳:语气助词,罢了。

2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看出,屠户面对着被狼围攻的困境,他最终选择反抗,获得了成功,

拯救了自己,看出他的勇敢救了自己。根据"乃阳吐污头面,诈孰眠”"及开帐,乃见吐睡从横,信其实熟眠,

于是得全"可知,王羲之在一个危险的处境中,冷静从容,想出了办法自救,骗过了对方,看出是他的冷静、

随机应变、勇敢救了自己。因此这两个人物相似之处是:当遇到危险的时候,沉着冷静,随机应变,靠智

慧和勇气自救。

六、(2023秋•河北唐山•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

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

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狼施威

狐笑猪日:“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猪日:“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狐曰:“我

之皮,能衣被苍生,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猪目:“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羊贸

贸然来,目:“汝等不必争,我能兼汝二者之长,又当如何?”语未竟,狼突至,尽扑杀而食之。笑日:

“这一班奴隶性质的畜生,动辄言功,只合做我的牺牲也。”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雕相向眈眈:

(2)狼亦黑肯矣黠:

(3)狼突至至:

2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一狼径去意与日去

B.盖以诱敌可以为师矣

C.尽扑杀画食之加两狼之并驱如故

D.我能兼汝二者之长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

27.【甲】【乙】两文的故事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4.凶狠注视的样子狡猾到达25.D26.(1)一只狼在积薪中打洞,意图从

通道进入积来攻击屠户的后面(2)你是愚蠢的动物,怎么能比得上我?27.(意思对即可)甲文: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退让,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乙文:不要总以为自己有一点能力或功劳就到处炫耀,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应低调做人。

【解析】24.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

(1)句意:瞪着眼朝着屠户;眈眈,凶狠注释的样子。

(2)句意:狼也是狡猾的;黠,狡猾。

(3)句意:狼突然到来;至,到达。

25.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

A.去:动词,离开/动词,逝去;

B.以:连词,用来/介词,凭借;

C.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去卜

D.之:都是助词,的;

故选D。

26.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

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

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字词意思:

(1)洞,打洞;意,打算;隧入,从柴草堆中进入。

(2)汝,你;焉,怎么;及,比得上。

27.本题考查启示。

甲文,面对意想不到的恶狼,屠夫首先是"惧",于是采取迁就的策略,"投以骨",他最初认为,只要满足狼

的贪欲,就可脱险,但"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于是屠夫放下担子,拿起刀,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

进行防御,一只狼假装睡觉迷惑居夫,另一只狼打算从后边攻击屠夫,屠夫抓住时机,勇敢反击,先砍杀

前狼,后"自后断其股"杀掉第二只狼。启发我们:坏人的狡猾手段有很多,所以我们要锻炼出一双慧眼;遇

到像狼一样狡猾的坏人,不能心存幻想,怯懦退缩,我们要像居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乙文,写狐狸夸耀自己的皮毛可以“衣被苍生",猪夸耀自己的肉可用"供人果腹",羊夸耀自己"兼汝二者之

长",结果它们都被狼吃掉了,此则寓言最后借助狼的话"这一般奴隶性质的畜生,动辄言功,只合做我的牺

牲也"点明主旨不要动不动就夸耀自己的功劳。启发我们做人要谦虚、低调,"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比自

己厉害的人有很多,不要以为自己有一点点能力或功劳就到处显摆。

七、(2023秋•河南洛阳•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狼(节选)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

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

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越人遇狗

越人®道上遇狗,狗下首摇尾勺言目:“我善猎,与若中分②”越人喜,引而俱归。食以粱肉,待之以

人礼。狗得盛礼,日益倨③,猎得兽,必尽啖④7已。或嗤⑤越人日:“尔馋住之,得兽,狗尽啖乃已,将奚

以狗为⑥?”越人悟,因与分肉,多自与。狗怒喷甚宜断领是走而去之。

夫以家人养狗,而与狗争食,几何不败也!

(选自《伯牙琴•二戒》)

【注释】①越人:越国人。②中分:对半分。③倨:傲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