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齐齐哈尔市高三语文3月高考二模试卷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
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
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广5题。
我们需要实现碳零排放的目标,原因很简单。温室气体捕获热量,导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
升。温室气体越多,地球表面温度的上升幅度越大,一旦进入大气,温室气体就会存留很长时间。
今天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一万年之后仍会存留大约20%o
我们持续不断地向大气中排放碳,这个世界却不再变热一一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出现。地球
温度越高,人类的生存越艰难,因而很难再谈人类的繁荣发展。对于某一给定幅度的温度上升、
所造成的破坏,我们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但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对此表示担忧。而且,温室气体会
长期留存在大气中,所以即便实现了碳零排放的目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地球还是会处于暖化
状态。
我承认,使用“0”是不准确的。我应该把我所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在前工业化时代,也就
是在18世纪中期以前,地球上的碳循环可能处于大体平衡的状态一一植物和其他物体吸收的二氧
化碳量同全球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基本相当。
但自18世纪中期起,我们开始燃烧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由储藏在地下的碳构成的,这得益
于远古时代死去的植物:经过数百万年的压缩和演化,它们转变成石油、煤或天然气。当我们把
这些燃料从地下挖出来燃烧使用时,我们排放了额外的碳,增加了大气中的碳总量。
通过完全放弃化石燃料,或停止其他所有会产生温室气体的活动(比如生产水泥、使用肥料
或燃气电厂的甲烷泄漏),达到碳零排放的目标,并不现实,而且没有可行的路径。相反,极有
可能的情况是,在“零碳”的未来,我们仍然会排放一定量的碳,但我们有办法消除它。
换言之,这里所说的实现“0”的目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而是“近净零排放”。
这不是一场要么及格要么不及格的考试。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这样想:如果实现100%的减排,一
切都会很棒,但如果只实现了99%的减排,一切都是灾难。当然,减排越显著,效益就越大。
减少50%的排放量并不能阻止温度上升,它只能起到延缓的作用。也就是说,它在某种程度上
只会延迟而不会阻止气候灾难的到来。
假设我们减少了99%的排放量,哪些国家可以使用剩余1%的配额?诸如此类问题,我们如何
做决定?
其实,要避免最糟糕的气候状况出现,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不仅需要停止向大气中排放温室
气体,而且需要切实行动起来,着手消除已经排放的温室气体。你可能已经注意到,这个步骤被
称为“净负排放”。它意味着,最终我们从大气中消除的温室气体将多于我们排放的温室气体,
唯有如此,我们才可以遏制地球温度的上升。气候就好比一个正在被缓缓注水的浴缸,我们不仅
要关掉流入浴缸的水,还要打开排水阀,让水流出去。
当得知全球温度的小幅上升(升高1或2摄氏度,也就是33.8或35.6华氏度)确实会造成
很多麻烦时,我感到很惊讶。但这是真的,在气候领域,仅仅是几摄氏度的变化就会产生巨大的
影响。在上一个冰河时代,全球平均温度只比今天低6摄氏度。在恐龙时代(中生代),全球平
均温度比今天高大概4摄氏度,那时北极地区还生存着鳄鱼。
这些平均数字可以掩盖相当大的温度变化,记住这一点也很重要。虽然现在全球平均温度只
比工业化时代之前高1摄氏度,但有些地方的温度增幅已经超过2摄氏度,而全球20%~40%的人
口生活在这些地方。
为什么有的地方比其他地方更热呢?在一些大陆的内部地区,土壤更干燥,这意味着土地不
会再像过去一样凉下来。基本上,大陆不会像过去那样潮湿了。
那么,地球变暖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见下图)?让我们从基础知识说起,
二氧化碳是最常见的温室气体,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多种温室气体,比如一氧化二氮和甲烷,你
可能在牙科诊所用过又被称为“笑气”的一氧化二氮,甲烷则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从单一分子
的对比来看,很多温室气体造成的暖化效应都超过二氧化碳。以甲烷为例,其在大气中的暖化效
应是二氧化碳的120倍,但它不会像二氧化碳那样长期存留在大气中。
你应核知道的三条线
注:图上三条线展示了未来地球温度在三种情况下的可能变化:如果排放量大幅增加(高)、
如果排放量减少(低),以及如果我们消除的碳逐渐超过排放的碳(负)。
为简便起见,大多数人会使用单一度量单位,也就是“二氧化碳当量”,来表述所有这些不
同的温室气体。(你可能见过它的缩写,即coze。)我们之所以使用“二氧化碳当量”这个术语,
是因为存在这样一个事实:有些温室气体在捕获热量方面的能力高于二氧化碳,但在大气中的存
留时间又短于二氧化碳。令人遗憾的是,二氧化碳当量不是一个完美的度量标准:从根本上来讲,
真正重要的并不是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而是升高的温度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在这方面,像甲烷这
样的气体要比二氧化碳糟糕得多,它会使温度迅速上升,而且升幅很大。但使用“二氧化碳当量”
这个术语,无法完全解释这种重要的短期效应。
2
但不管怎么说,这是我们用以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最佳方法,而且它经常出现在与气候变
化有关的讨论中。我不断提到的510亿吨这个数字,指的就是全球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当量。你
在别处可能会看到370亿吨或100亿吨等数字,前者只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没有将其他温室
气体的排放量计算在内,后者则只是单纯的碳排放量。
(摘编自[美]比尔•盖茨《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比尔•盖茨给世界的解决方案》,陈召强译)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会捕获热量导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而且会长期留存于大气中。
B.化石燃料的使用导致大气中碳总量增加,因而当前人类应该完全放弃使用化石燃料。
C.实现碳零排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目标,对于人类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家园很重要。
D.“打开排水阀,让水流出去”在文中指人们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这一说法生动形象。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比尔•盖茨看来,实现了99%的减排和实现了50%的减排一样,都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
依然会给地球带来灾难。
B.如果人类碳排放量与植物和其他物体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相当,那么大气中的碳总量就会降低,
从而遏制地球温度上升。
C.人们使用“平均数字”来表述地球上升的温度,会让人们形成错误的认知,因此,研究大气温
度时不能使用“平均数字”。
D.全球温度的小幅度变化会对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作者以历史上的冰河时代和恐龙时代(中生
代)为例来证明这一点。
3.下列对文中有关概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净负排放”指的是人类消除的二氧化碳量超过排放的二氧化碳量。
B.“二氧化碳当量”是大多数人用于表述温室气体的单一度量单位。
C.“近净零排放”意味着人类无法真正做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D.“温室气体”是指会导致大气温度上升的气体,不仅仅指二氧化碳。
4.根据文本内容,下列选项对上图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温室气体持续不断地大幅增加,地球温度会越来越高。
B.减少排放温室气体,地球温度上升的趋势就会减缓。
C.消除的碳超过排放的碳,地球温度上升不会超过1℃。
D.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与大气温度成正相关关系。
5.应对气候变化,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请根据原文内容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3
药引
聂鑫森
正是江南三月,天阴阴的,细雨霏霏。
市中医院名医池北鸥,乘出租车,直奔副市长的家。
副市长杜心宇的妻子清早打电话来说,请池北鸥老先生务必出个急诊,并会派车来接。池北
鸥说:“不必派车,我自个儿来!”
杜心宇管的是城市基本建设,修环城公路,开辟沿江风光带,建花园式社区,保护老城区的
大街小巷,他的成绩有目共睹。杜心宇为官清廉,池北鸥没听过老百姓对这位副市长有什么非议。
不过,杜心宇不大注意身体,饮食起居不规律,不到五十岁,就患了心脏病,头上白发丛生,脸
上满是疲惫之色。
在中医院,池北鸥擅长治疗心脏病及其他内科疾病,下方奇妙,救治了不少患者。杜心宇信
奉中医,自然成了池北鸥的病人。每次来看病,杜心宇总把小车停在中医院的百米之外,而后一
个人步行而来,这一点让池北鸥很称意。
每次看完病后,杜心宇也不着急走,总要和池北鸥说说闲话。杜心宇在大学是学中文的,读
了不少书,恰好池北鸥古文底子深厚,又精于书法和古玩鉴赏,两人非常投缘。这回,杜夫人请
池北鸥上门出诊,定是杜心宇病得不轻,无法下床走动。
池北鸥提着小药箱,刚走下车,杜夫人就撑着一把伞迎了上来,说:“池先生,辛苦您了。
老杜他偶感风寒,又发高烧,又说胡话,出了一身虚汗,只好劳您大驾了。”
池北鸥说:“别急,别急,我保他无事。”
小院里杜鹃花开得闹喳喳的,有猩红、粉红、素白、淡黄各种颜色,一丛丛,一簇簇。
杜心宇果然躺在床上,盖着一床棉被。蜡黄的脸,满头的汗,眼睛闭着,嘴里含糊地说着胡
话。床头柜上,摆着一只青花山水笔筒。池北鸥眼睛一亮,这分明是清雍正时期的东西,他家祖
上就传下了一个类似的笔筒,随手就能卖几十万元。再认真扫了几眼,池北鸥马上断定这是个仿
品,是刻意做旧的。
池北鸥摸了摸杜心宇的额头,很烫,体温该有四十度。他摆上小迎枕,为杜心宇切脉,敛声
屏气,眼半闭,如老僧入定。切过脉,池北鸥半晌无言。这症状似乎与心脏病无关,偶感风寒自
是外加条件,但按理不应是这个样子啊。他站起来,说:“杜夫人,借一步到客厅说话。”
杜夫人着急了,问:“老杜怎么啦?”
池北鸥径直走向客厅。
“杜夫人,心宇这些日子有什么东西念念不忘吗?”
杜夫人想了一下,说:“只有那个床头柜上的瓷笔筒,是我一个远房堂弟送给老杜的。”
“你堂弟又是从哪里得来的?”
“他说是从古董商那里买的,没花多少钱。”
池北鸥点点头,又问:“他为什么突然之间送这个笔筒呢?”
4
“听老杜说,我这个堂弟中了个建设廉租房社区的标,这本是件好事,可办手续时却不顺利,
老杜觉得这是政策允许的范围,就帮堂弟打了几个电话,把该办的手续办了。过了些日子,堂弟
就送了这个笔筒来。老杜一回家,就捧着这个笔筒看,一会儿皱眉一会儿笑。这东西好吗?”
池北鸥淡然一笑,说:“还……不错。”心想:这古董商,肯定装神弄鬼哄外行,要了个大
价钱,而杜心宇也只是对古董略知皮毛,把这个笔筒当成真东西了,虽是亲戚间的馈赠,作为一
个领导,收之则心有恐惧,退之又怕冷淡了亲情。
“池先生,你……好像很为难,老杜的病……”
“不,心宇之病,自然可医,你不必担心。这个笔筒呢,我要用它作一味药引,不知你们舍
得否?”
杜夫人说:“这有什么舍不得呢?”
“那就好。你将笔筒打碎,用碎瓷片熬出一大碗水。然后,我开个方子,你们按方抓了药来,
再用碎瓷片熬出的水煎药。服第一剂后,心宇立马会清醒过来。”
池北鸥坐到桌子边,从药箱里取出铜墨盒、毛笔、处方笺,然后认真地写起来:“药引:疑
似雍正青花山水笔筒碎片。正方……”末了,又写了一小段话:“心不动,欲何以生?药虽灵,
意先乎医。”而且一式写了两张。
“一张抓药用,一张留给心宇吧。服药后,有什么反应,你们可打电话来。”
池北鸥看着处方笺,拈须而笑。他写的是行书,源自宋代的黄庭坚体,行气贯通,笔画之间
顾盼生姿,堪称书法精品。他更惬意的是这一味药引,古人未有此例!从病理看,杜心宇身体原
本虚弱,又夹带寒邪,无法用补,加之外感风寒,虚汗淋漓,又不能攻,所以,只是开了些比较
平和的药。关键是药引,要让病人受大惊而心疼,继而大喜,发出一身真正的透汗,然后再下另
外的方子,方可奏效。
晚上九点钟的时候,池北鸥正在自家书房的灯下,摩挛着自己那个祖传的雍正青花山水笔筒,
电话铃忽然响了。
是杜心宇打来的。
“池先生,谢谢您白天上门,我迷迷糊糊的,也没向您道个谢,对不起啊。”
池北鸥微微一笑,说:“我用府上的那个笔筒做了药引,你觉得如何?”
“好得很啊,听内人一说,又看了处方,那一身猛汗把我浇醒了,心动则生邪念、妄念,那
才是真正的病根。这张处方,我准备拿去托裱装框,挂在办公室里,时时拜读,引以为戒。明日,
我再来中医院当面致谢,并请先生再切脉医心!”
池北鸥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副市长杜心宇每次到医院看病,“总把小车停在中医院的百米之外”“一个人步行而来”,体
现了他的低调和谦逊,不要求特殊待遇。
5
B.小说写杜心宇不到五十岁就患了心脏病,脸上满是疲惫之色,暗示他是一个工作狂,只顾工作,
不会自我调节,以致积劳成疾。
C.池北鸥通过切脉问询判明杜心宇病在生理,又在心理,他身体原本虚弱,又夹带寒邪,加上接
受赠礼心生恐惧,终于卧床不起。
D.池北鸥要以疑似雍正青花山水笔筒碎片作为药引,意在让杜心宇受大惊而后大喜,发出一身透
汗,然后配合药物进行治疗。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标题“药引”二字,直接涉及小说的核心情节,即名医池北鸥以特殊的药引为杜心宇治病,
也能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整体上采用了顺叙的方法,从出诊写到效果初见,局部采用插叙,用以交代杜心宇的为人,
以及池杜两人过去的交往。
C.杜心宇小院里盛开的杜鹃花富有活力,小说以此暗示了池北鸥当时心情愉悦,又推动了情节的
发展,凸显了主题,耐人寻味。
D.池北鸥马上断定别人送给杜心宇的笔筒是魔品这一情节,与前文叙述他“精于古玩鉴赏”、后
文他“摩挛着自己那个笔筒”相照应。
8.小说以池北鸥的哈哈大笑结束,这笑声具有怎样的意蕴?请作简要分析。(5分)
9.“心不动,欲何以生?药虽灵,意先乎医”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景公将观于淄上,与晏子闲立。公喟然叹曰:“呜呼!使国可长保而传于子孙,岂不乐哉?”
晏子对曰:“婴闻明王不徒立,百姓不虚至。今君以政乱国、以行弃民久矣,而欲保之,不亦难
乎!婴闻之,能长保国者,能终善者也。诸侯并立,能终善者为长;列士并学,能终善者为师。
昔先君桓公,方任贤而赞德之时,亡国恃以存,危国仰以安。是以民乐其政而世高其德,行远征
暴,劳者不疾,驱海内使朝天子,而诸侯不怨。当是时也,盛君之行不能进焉。及其卒而衰,怠
于德而并于乐,身溺于妇侍而谋因于竖刁。是以民苦其政而世非其行故身死乎胡宫而不举虫出而
不收。当是时也,桀、纣之卒不能恶焉。今君临民若寇辘,见善若避热,乱政而危贤,必逆于众,
肆欲于民,而虐诛于下,恐及于身。”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第一》)
材料二:
人君之治,莫大于道,莫盛于德,莫美于教,莫神于化。道者所以持之也,德者所以苞之也,
教者所以知之也,化者所以致之也。民有性,有情,有化,有俗。情性者,心也,本也。化俗者,
行也,末也。末生于本,行起于心。是以上君抚世,先其本而后其末,顺其心而理其行。心情苟
正,则奸匿无所生,邪意无所载矣。
6
圣①深知之,皆务正己以为表,明礼义以为教;和德气于未牛之前,正表仪于咳笑之后。民之
胎也,合中和以成;其生也,立方正以长。是以为仁义之心,廉耻之志,骨著脉通,与体俱生,
而无粗秽之气,无邪淫之欲。虽放之大荒之外,措之幽冥之内,终无违礼之行;投之危亡之地,
纳之锋铐之间,终无苟全之心。举世之人,行皆若此,则又乌所得夫奸乱之民而加辟哉?上天之
载,无声无臭,仪形文王,万邦作孚。此姬氏②所以崇美于前,而致刑措于后也。
(节选自王符《潜夫论•德化》)
【注】①圣:圣明的君主。②姬氏:指周王朝。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
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是以民苦©其政目而世非日其行同故身且死乎胡宫目而不举目虫回出而不收。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疾,憎恨,与《荀子•劝学》“声非加疾也”中的“疾”词义不同。
B.进,超过,与《庖丁解牛》“进乎技矣”中的“进”词义相同。
C.逆,违背,与《孔雀东南飞》“逆以煎我怀”中的“逆”词义不同。
D.所以,是……的原因,与《师说》“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晏子认为,诸侯众多,只有能善始善终行仁政的人才能成为首领;众多学子一同学习,只有能
善始善终专心学习的人才能成为老师。
B.晏子在向齐景公进谏的时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齐桓公能善始则成就霸业,不能善终则落得
可悲的结局进行对比,很有说服力。
C.材料二中,王符认为民众有性灵感情,也有风化习俗;性灵感情是内心的表达,是根本,而风
化习俗是外在的行为方式,是末节。
D.材料二最后,王符列举周王朝后期的君主不能像前期的君主那样使得天下太平的史实,意在强
调治理国家不能完全搁置刑法不用。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昔先君桓公,方任贤而赞德之时,亡国恃以存,危国仰以安。(4分)
(2)圣深知之,皆务正己以为表,明礼义以为教。(4分)
14.两则材料对国君治理国家各提出了怎样的要求?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别黄徐州®
陈师道
7
姓名曾落荐书中,刻画无盐②自不工。
一日虚声满天下,十年从事得途穷久
白头未觉功名晚,青眼常蒙今昔同。
衰病又为今日别,数行老泪洒西风。
【注】①黄徐州:作者之友,时任徐州知州。②刻画无盐:《晋书•周觊传》:“庾亮谓觊曰:
‘诸人咸以君方乐广。‘觊曰:'何乃刻画无盐,唐突西施。'”说的是他自惭不如乐广,别人
称誉太过,犹如刻画无盐,而以西施的形貌相加,就显得唐突了。③途穷:《晋书•阮籍传》:
“(阮籍)率意独驾不由路径,车迹所穷,辄痛哭而
返。”句中“途穷”是指绍圣元年(1094年)因党事牵连而被罢职。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题中的“别”字表明,本诗是一首离别诗,“黄徐州”是辞别的对象。
B.诗人认为自己为官十年,只是浪得虚名,着实愧对于推荐自己的友人。
C.黄庭坚在《登快阁》诗中使用“青眼”的典故,其作用与本诗有所不同。
D.尾联,诗人由自己的现况着笔,点明诗为告别而作的主旨,情感真挚。
16.尾联中有“数行老泪”之语,你认为这里的“泪”有哪些内涵?(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过秦论》和《六国论》都是总结前朝灭亡,给后来者以警告的文章。《过秦论》强调秦朝
灭亡的原因是“”,《六国论》论述六国灭亡的原因是“”。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两句生动地刻画出琵琶
女演奏结束准备自述身世时的动作与神情。
(3)2024年是龙年,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龙”在古
诗文中多有出现,比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因为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所以自然事物就容易被人格化。①,
最著名的莫过于松、竹、梅、兰、菊这五种不同科目的植物了,它们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特定的
联系,因此也就成为人格精神的对象物。中国古人立身处世的观念,强调“入世”,崇尚积极进
取、正直忠勇、刚毅坚韧的品德和意志;他们②,保有清高孤傲、淡泊宁静、飘逸萧
散的情怀和意趣。这样的文化和人格诉求,正好与松、竹、梅的某些特性相对应,松、竹、梅自
然就成了古人这种人格力量的化身。松、竹、梅这样的自然事物,也就以它们与中国文化独特的
本质力量相适应的性质,③。
8
①中国人喜爱松、竹、梅,②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③但更多地是欣赏其内在品格。
⑷古人这种内在品格有不同的概括,⑤但如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
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等等,⑥却是自魏晋以降以来中国人所推崇的一种风骨。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超过12个字。(6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
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3小题,io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相比普通疾病感染的细菌来说,多重耐药菌可谓是超级细菌了。我们平时生病感染的普通细
菌,基本上使用一种合适的抗生素就可以把它杀得①。而多重耐药菌可不同,它们可
以轻松防御三种及以上的普通抗生素。这种多重耐药细菌引起的感染一旦发生,可有效治疗的药
物比较少,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会增加治疗费,甚至增加病死率。同时,这种耐药菌还需
要更高级的抗菌药甚至多种高级抗菌药联合使用才能将之杀灭。
生物膜形成是细菌在抗菌药物环境下存活的有效途径,超级细菌们建起了一座
库②,抵御抗生素的袭击,例如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环境中长期存在,
并造成广泛的医院感染,这与它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③。更为可怕的是,超级细菌
们演化出的技能不仅可以垂直传播,即随着菌株的繁殖由亲代传给子代;还能水平传播,让自己
的“屠龙刀”通过质粒、转座子等可移动元件在不同菌种、不同菌属、不同菌株间互相传播,导
致耐药性的广泛扩散。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1.下列句子中的“可以”与文中加点的“可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棉花可以织布,棉籽还可以榨油。B.任务完成后,你才可以离开。
C.他为大家忙前忙后,实在热情得可以。D.此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可以一游。
22.文中画波浪线的词语“屠龙刀”富有表现力,请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先秦时期的一些经典语句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
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做出辨析或阐释,从上面语句中任选其一,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阐述你的
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0字。
9
参考答案
1.C(A项,“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会长期留存于大气中”表述错误,由原文“以甲烷为
例……但它不会像二氧化碳那样长期存留在大气中”可知,甲烷不会长期存留在大气中。B项,
“因而当前人类应该完全放弃使用化石燃料”推论有误,文中说“通过完全放弃化石燃料……达
到碳零排放的目标,并不现实”。D项,分析有误,“打开排水阀,让水流出去”在文中指人们
要“消除已经排放的温室气体”。)
2.D(A项,“实现了99%的减排……依然会给地球带来灾难”曲解文意,由原文“我们不能这样
想…“,一切都是灾难”可知,这并不是比尔•盖茨的观点。B项,“从而遏制地球温度上升”说
法不当,文中说的是“最终我们从大气中消除的温室气体将多于我们排放的温室气体,唯有如此,
我们才可以遏制地球温度的上升”。可见,如果只做到碳排放量与植物和其他物体吸收的二氧化
碳量相当,还不能做到遏制地球温度上升。C项,“研究大气温度时不能使用‘平均数字'”缺
少文本依据。)
3.A(“人类消除的二氧化碳量超过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说法不当,文中说的是“最终我们从大
气中消除的温室气体将多于我们排放的温室气体”,选项说的只是“二氧化碳”。)
4.C(“地球温度上升不会超过1℃”说法有误,从图中相关的曲线来看,地球温度上升会超过1℃,
但不会超过2℃。)
5.①尽量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②减少可产生其他温室气体的生产活动;③消除已经排放的温室
气体。(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6.B(B项,“暗示他是一个工作狂,只顾工作,不会自我调节,以致积劳成疾”,没有根据。
其一,原文为:“不过,杜心宇不大注意身体,饮食起居不规律,不到五十岁,就患了心脏病,
头上白发丛生,脸上满是疲惫之色。”可见.B项所述症状是由“不大注意身体,饮食起居不规
律”引起的。其二,文中关于杜心宇读书、书法、古玩鉴赏、家中养花等叙写,表明他不乏儒雅
之气,不是“只顾工作,不会自我调节”的工作狂。)
7.C(“小说以此暗示了池北鸥当时心情愉悦,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凸显了主题”分析有误,
这里的描写主要是凸显杜心宇的儒雅,并以富有活力的场景反衬此时杜心宇的病态。)
8.①杜心宇明白自己的病根所在,哈哈大笑是为朋友“康复”而高兴,是祝贺的笑;②自己所用
的这一药引,终于收到了奇效,哈哈大笑是为自己的设计成功而高兴的表现,是陶醉的笑。(每
点2分,答出两点得5分)
9.①塑造并丰富了人物形象:这段话展现了池北鸥的智慧和医德。他不仅关心病人的身体健康,
更关心病人的心理健康。②推动小说情节发展:这段话帮助杜心宇从病痛中恢复过来,同时也引
发了杜心宇对自己行为的反思。③深化小说的主题:通过这句话,小说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它提
醒读者,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被欲望和权力驱使,忽略了内心的平静和真实。④它增强了小
说的艺术感染力:这段话运用了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使读者在阅
读过程中产生共鸣和思考。(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
10.BDG(句子的意思是:所以百姓痛恨他的统治,世人抨击他的行为,所以死在胡宫中而没有举
丧,尸虫都爬出来了也无人收尸。“其政”是“苦”的宾语,其间不可断开。“其行”是“非”
的宾语,其间不可断开。“身死”即自己死亡,其间不可断开。“虫”是“出”的主语,主谓之
间不可断开。)
11.D(D项,两者词义不同。前者词义是“……的原因”,后者词义是“用来”。)
10
12.D(D项,对“此姬氏所以崇美于前,而致刑措于后也”理解不当。这句话是说周王朝前期的
周文王、周武王开国兴周之丰功伟业,其后的周成王、周康王时期天下大治,无人犯法,刑法搁
置不用。王符列举史实是论证君主治国应“正己以为表,明礼义以为教”。)
13.(1)从前先君桓公,当他正在任用贤人、称赞美德时,要灭亡的国家依靠他而得以存在,危
乱的国家仰仗他得以安定。(得分点:“方”翻译为“正”或“正在”得1分;“恃”翻译为“依
靠”得1分;“仰”翻译为“仰仗”得1分;句意通顺得1分)
(2)圣明的君主深知这个道理,都致力于端正自身以作表率,申明礼仪道义以示教化。(得
分点:“务”翻译为“致力于”得1分;“正”翻译为“端正”得1分;“表”翻译为“表率”
得1分;“明"翻译为“申明”得1分)
14.材料一:国君始终行仁政,不能乱政弃民。(1分)材料二;注重对百姓内在品质的培养和
外在行为的引导;(1分)国君要端正自身,申明礼仪道义。(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
言之成理亦可)
15.B(“诗人认为自己为官十年,只是浪得虚名”理解不当,颔联前句意思是一朝得有虚名,由
友人推荐做官;后句意思是自己为官十年,现在仍有穷途之感。结合注释来看,诗人因党事牵连
而被罢职,并没有表达出自己为官十年“只是浪得虚名”的意思,也没有表达出愧对友人之感。)
16.①官职被免之痛。诗人因事被免,不免有“途穷”之感,化用阮籍的典故,表达内心的伤感。
②年老体衰之伤。现在自己已白头,又“衰病”在身,不免有年华逝去,体衰不健的感慨。③惜
别好友之凄。在秋风之中,诗人要告别友人离去,离别之情不言自明。(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1)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弊在赂秦(2)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3)示例: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水不在深有
龙则灵/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每空1分,错字、添字或漏字该空不得分)
18.①这种人格化的自然事物②也重视“出世”③成为人格精神的对象物(每处2分,意思对即
可)
19.(1)④句,(1分)在“古人”后加上“对”。(1分)(2)⑥句,(1分)“以降”“以
来”删去其一。(1分)(④句成分残缺,可在“古人”后面加上介词“对”;⑥句语意重复,
“以降”“以来”删去其一。)
20.①片甲不留②铜墙铁壁③息息相关(每个1分,成语意思符合语境即可)
21.A(A项中的“可以”与文中的“可以”都是助动词,表示能够。B项,助动词,表示许可;C
项,形容词,厉害。D项,助动词,值得。)
22.①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超级细菌的耐药性比作“屠龙刀”,凸显其对抗抗生素的强大
能力;②使得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超级细菌的危害性;③增强了文本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每
点2分,答出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23.【写作指导】本作文题目源自古人的思想财富,侧重古为今用,鼓励学生创造性继承,创新
性转化。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青年人要想担负使命,就必须有坚毅宏大的品格,要想
承担对国家、社会与家庭的责任,就必须要“弘毅”。青年人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
11
因为青年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很长的路,所以,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
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藕片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办事处2025年度企业文化创新发展与应用合同
- 不锈钢栏杆扶手采购合同范本
- 内墙抹灰班组劳务分包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办公园区外墙防水项目设计及施工图合同
- 餐饮店装修安全免责合同
- 税务代理服务合同模板
- 室内外装修材料采购合同模板
- 季度限时折扣活动临时用工合同
- 蔬菜批发销售合同模板
- 打深水井施工方案
- 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 统筹管理方案
- 习作《我的家人 》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 眼镜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温州医科大学
- 24年注安-其他安全-必背考点-王培山
- 《积极心理学(第3版)》 课件 第9章 积极的爱
- 中医淋巴排毒
- 第四届档案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试题库资料-上(选择题)
- 文献研读课件
- 监理大纲工程监理方案技术标投标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