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024届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2024.5.18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柳永的词不仅继承了婉约词的风格特点,而且往往是情景交融,虚实兼写,不仅章法谨严,层次分明,而且铺叙与点染紧密结合,是一种雅俗兼备的语言艺术。

柳永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迎合和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与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和所关注的情事。北宋诗人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说柳词“纨骸从俗,天下咏之”,宋代有名的学者王灼也在《碧鸡漫志》卷二中认为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都揭示出了柳词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雅俗结合的风格最能体现柳永继承与革新相结合的精神,也最受后人的关注,成为褒贬不一的聚讼话题。

柳词风格上的雅与俗和柳词所表现的内容题材紧密相关。柳词在内容上的拓展与贡献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描写自己与歌伎的艳情生活,二是描写抒发自己羁旅行役的生活和感慨,三是描写都市生活与城市风光。

柳永描写自己与歌伎艳情生活的词总的说来是比较俗的。但柳永词并非一俗到底,也有很多雅的成分。对此,清代今文学家宋翔凤在《乐府余论》中写道:“柳词曲折委婉,而中具浑沦之气,虽多俚语,而高处足冠群流,倚声家当尸而祝之。如清代朱彝尊《词综》所录皆精金粹玉,以屯田(柳永)一生精力在是,不似东坡辈以余事为之也。"

又如晚清著名词人郑文焯在《与人论词遗札》中写道:“屯田,北宋专家,其高处不减清真。长调尤能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作挥绰之声。”

另外,柳永词还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

柳永用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这方面的代表作,首推《望海潮》。词从自然形胜和经济繁华两个角度真实地交错描绘出杭州的美景和民众的乐事。这都市风情画,前所未有地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太平气象,而为文人士大夫所激赏。

柳永不仅创造和发展了词调与词法,并且在词的审美趣味方面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变化,在题材取向上朝着自我化的方向发展。

晚唐五代词中,除了韦庄和李煜后期词作以外,大多是表现离愁别恨和男欢女爱等类型的情感,柳永的词则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

柳永在几度进士考试失利后,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宦游干谒,以期能谋取一官半职。

南宋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中就说柳永“尤工于羁旅行役”,正是基于他一生宦游沉浮和浪迹江湖的切身感受。《乐章集》中六十多首羁旅行役词,比较全面地展现了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闷、辛酸、失意等复杂心态。稍后的苏轼便就是沿着这种抒情自我化的方向而进一步开拓深化的。

(摘编自文光华《中国文化风采录——柳永与婉约词》)

材料二:

柳永的词在词史上的确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他把词从传统的“小园香径独徘徊”“庭院深深深几许"引向“东南形胜”“千里烟波”,引向“怒涛卷霜雪”“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他大量运用“惩么"一晌““厌厌地”等口语,使典雅的文人词与清新活泼的民间语言和民歌风格再度结合起来,而在艺术上又远远高于以往俚俗的民间词和典雅的文人词;他把词作为自己唯一的文学创作体裁,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情。尽管人们通常仍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偎红倚翠”“浅吟低唱"来形容柳词风格,但他的词实际上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婉约”情调,或者说传统的婉约词到柳永手中已发展到多姿多彩的丰富绚丽之境,在体制上也从短小的小令大规模地向长调发展。北宋中叶的大政治家、散文家兼诗人王安石的少数词作中有一首最著名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从中可以明显看出柳永的《望海潮》八声甘州》等词的影响:“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从写景、怀古到总结历史经验,意境雄浑阔大,“一洗五代旧习”(清刘熙载《艺概》语)——但这毕竟已是在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之后了——甚至可以说,此后苏轼豪放的“大江东去”一派新词风也从柳词中吸取了营养,获得了灵感。自柳永之后,宋词开始进入了自身发展之高峰迭起的阶段。

(摘编自金诤《宋词综论》)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柳永的词之所以给当时和后世的人留下“卑俗"的印象,跟他的一些作品描写自己与歌伎的艳情生活有一定的关系。

柳永的词在内容上不局限于离愁别恨和艳情生活,还有写羁旅行役和都市繁华等题材的作品,题材的范围有所扩大。

柳永的词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苏轼沿袭此风格,宋代其他词人则都是表现离愁别恨等类型的情感。

柳永的词在词史上的确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他的词在题材选择、语言风格等多个方面都有所发展。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清代朱彝尊的《词综》认为:柳永的词作都是“精金粹玉”,因为柳永一生精力都只放在了词的创作上。

柳词在语言风格上能有重大的拓展与贡献,根本原因是柳永本人沦落社会底层,并有漂泊羁旅的经历。

尽管一些柳词婉约缠绵,但柳词不再是传统的“婉约"情调,传统的婉约词到柳永手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柳永的词雅俗结合,具有以婉约为主的多样化风格特色,王安石、苏轼等人词作上成就都缘于他的影响。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柳永的词句中最能体现柳词“雅”的特点的一项是()

拟把名花比。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玉女摇仙佩佳人》)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望海潮东南形胜》)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甘草子秋暮》)

罗绮丛中,笙歌筵上,有个人人可意。(《长寿乐尤红豨翠》)

请简要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内容的相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

5.“东坡云: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赵令畤《侯缭录卷七》)。而李清照《词论》云:“柳屯田永者,……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天知我有地知我无

徐小斌

穿白色旗袍的赵一曼坐在一张椅子上,怀里抱着儿子宁儿。虽然照片呈现出古旧的黄褐色,却遮挡不住我们的女主人公极富书卷气的美丽。白净的象牙色的脸上,有那样一双深得看不到底的黑眼睛,那里面藏着深深的爱与忧郁。有谁能想到这文雅娇弱的躯体内蕴藏着那样一种骇人的力量有谁能想到这蓬勃内敛的生命竟结束得那般惨烈

当然还有她的遗书——给儿子宁儿最后的信,至今令人不忍卒读。

但是,赵一曼这三个字令我想到的,首先却是童年时读过的一本《少年文艺》,里面讲了一个赵一曼少女时代鲜为人知的故事。

赵一曼出身大地主家庭,按照多年以前的“出身论”,是绝对没有机会革命的了。但她却天生喜欢朴素的生活,嗜书如命。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少女时代气质高雅、清纯美丽,但个人生活却到了不修边幅的地步。①她躺着看书,坐车看书,甚至走路时也要捧着一本书,有时走着走着,忽然撞在树上。更多的时候,她沉浸在书里,连冷热都不知,往往人家都穿上了裙子,她还穿着厚厚的毛衣。她有个非常聪明的小侄女,常常提醒她:姑姑,该换衣服了!姑姑,该梳头了!她笑一笑,也并不以为意。

有一天,小侄女围着姑姑打转,姑姑却毫无觉察。小侄女发现,姑姑的一双眼睛,牢牢地被一本书捉了去,那本书的名字叫作《前夜》。

直到姑姑把书放下,小侄女才说话:姑姑,这本书好看么

好看,当然好看。

它讲的是个什么故事

讲的……你现在还不懂,它讲的是个很美的爱情故事。

我懂,爱情,就是一个男的和一个女的在一起。

哈哈,对对,就是这样。就像我的爸爸妈妈那样。太对了,你真聪明!

那个女的好看吗

赵一曼拉着小侄女慢慢地走进小树林:好看,她叫爱伦娜,她长得好看极了,最要紧的,是她的心很美。为了所爱的人,她能够毫不犹豫地献出一切……她是俄罗斯贵族的女儿,为了爱英沙罗夫,她失去了继承权,失去了国籍,甚至失去了父母的爱……

英沙罗夫是谁

英沙罗夫是保加利亚的一个革命者。如果说爱伦娜是为爱而献身,那么英沙罗夫就是为祖国而献身,他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的爱比爱伦娜更深厚,更无私,也更伟大……

小侄女并不大懂得姑姑的话,但姑姑的神情感染了她,不知为什么她小小的心里升起了一种预感!

姑姑眉宇间流露出了神圣和冷峻,②小侄女听着周围树叶的沙沙声响,看着夕照把树林染成纯金的冠冕,她小小的心在颤抖。

几年之后,姑姑真的要去反满抗日了,临行的时候大家都很忧伤,愁云惨雾笼罩着这个家庭,大家似乎都在心照不宣:坤泰也许会一去不返。小侄女想要大家笑一笑,想啊想啊,突然看着姑姑,眼睛一亮。

姑姑,我给你猜个谜语吧。

好啊,什么谜语

天知我有,地知我无,人知我有,我知我无。

赵一曼猜啊猜啊,怎么也猜不出。小侄女嘻嘻一笑,指着姑姑的脚说:就是你脚上的破袜子啊!

赵一曼一怔,笑了,笑得前仰后合。全家人都哈哈大笑,所有的忧伤一扫而光。

后来,赵一曼来到东北,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重要领导人,与著名抗日英雄杨靖宇、赵尚志并驾齐驱。她率领抗联队伍,辗转在白山黑水之间。再后来,就是我们熟悉的故事了:她因受伤而被俘,受尽了日寇的严刑拷打,日军首领一开始就从她的非凡气质中判断,她是共产党的重要人物,严刑无用,只好把重伤的她送进医院。在医院,她做通了一位护士和一位警士的工作,他们协助她,逃出了医院。她的计划差一点就成功了。

赵一曼在珠河县被日军枪杀。那是一个凌晨。③曙光和星星同时出现在天空上,赵一曼抬头看了看那奇异的景象,觉得那种光照十分迷人。日军宪兵让她转过身去,在那瞬间,她对着黑洞洞的枪口,突然微微一笑。宪兵拿枪的手颤抖了起来,他们对这个不平凡的中国女人的微笑感到惶恐。

枪响了,我们看到那秀气冷峭的女人慢慢倒下去,她的脚正对着我们,那是一双秀美的脚,脚上的旧毛袜仍是破的,露出了脚后跟。再后来,这一切都浸透在新鲜透明的血液中,在星星与曙光的交相辉映下,露出一抹灿红。

(选自《中国财经报》)

文本二:

接连几天的审问,大野泰治(时任伪满洲国滨江省公署警务厅特务科外事股长——编者注)毫无所得,他像一头发了疯的野兽,用马鞭子抽打赵一曼左腕的伤口,用鞭梢狠戳赵一曼腿部伤处……赵一曼疼痛难忍,昏迷过去好几次,敌人以为这下她该开口了。不料,醒来后赵一曼的表现冷静平和而又坚定有力:“我是中国人,日本侵略中国以来的行动,不是几句话所能道尽的……中国人反抗这样的日军,难道还用得着解释吗我们中国人除了抗战外,别无出路。"

直到她最后牺牲,日寇也没弄清赵一曼的真实情况,审讯档案仅记录赵一曼自称“湄州人”。日本人不会明白,在赵一曼的家乡四川宜宾,小孩遇到倒霉事,会自嘲“走湄州"。④受尽酷刑的赵一曼竟然用一个轻松的玩笑,回击了日本人。

(摘自党建网)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文本一第一自然段从描摹照片上的人物落笔,总述对赵一曼的印象,带领读者感受赵一曼的非凡气质。

赵一曼出身地主家庭,嗜好读书,气质高雅却不修边幅,这种内在和外在的矛盾使她形象更立体。

小侄女的谜语是文本一的核心内容,正是有这个谜语,才有最后对赵一曼破袜子的描写,也呼应标题。

文本二中被捕的赵一曼冷静平和,用刑的大野泰治疯狂残暴,对比中突出了赵一曼坚定的革命信念及顽强的斗争精神。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在突出赵一曼“嗜书如命”特点时点面结合,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B.句子②对小侄女的心理描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凸显了小侄女内心的震撼。

C.句子③描写赵一曼临死前看到的“曙光与星星"同时出现的“迷人光照”,景物中寄寓未来的胜利。

D.句子④“一个轻松的玩笑”,写出了赵一曼对敌人的无情嘲弄,对个人遭遇的自嘲调侃。

8.文本一中有赵一曼和小侄女对于《前夜》的讨论,她们二人的对话有何特点和效果?请结合上下文分析。

9.文本一和《记念刘和珍君》在描绘人物时都多次提及人物的笑容。请简析两者“笑容”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不同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今有千里之马于此,非得良工,犹若弗取。良工之与马也,相得则然后成。譬之若枹之与鼓。夫士亦有千里,高节死义,此士之千里也。能使士待千里者,其惟贤者也。静郭君①善剂貌辨。剂貌辨之为人也多訾,门人弗说。孟尝君窃以谏静郭君,静郭君大怒曰:“苟可以谦剂貌辨者,吾无辞为也。"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朝暮进食。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静郭君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剂貌辨俱。留无几何,剂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静郭君曰:“王之不说婴也甚,公往,必得死焉。”剂貌辨曰:“固非求生也。"请必行,静郭君不能止。剂貌辨行,至于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剂貌辨见,宣王曰:“子,静郭君之所听爱也?”剂貌辨答曰:“爱则有之,听则无有。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静郭君曰:‘太子之不仁,过颐豕视②,若是者倍反。不若革太子,更立卫姬婴儿校师。’静郭君泫而曰;‘不可,吾弗忍为也。’且静郭君听辨而为之也,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也。至于薛,昭阳③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听之。’静郭君曰:‘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予楚乎?’又不肯听辨,此为二也。"宣王太息,动于颜色,曰:“静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为寡人少来静郭君乎?”剂貌辨答曰:“敬诺。"静郭君来,宣王自迎静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静郭君至,因请相之。静郭君辞,不得已而受。十日,谢病,强辞,三日而听。当是时也,静郭君可谓能自知人矣。能自知人,故非之弗为阻,此剂貌辨之所以外生乐、趋患难故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知士》)

【注】①静郭君:姓田名婴,战国时齐国大臣,孟尝君田文之父,受封于薛地。

②过颐豕视:耳后见腮,目光斜视。

③昭阳:楚国国相。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宣王A立B静郭君C不善D于宣王E辞F而之薛G与H剂貌I辨俱。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吾无辞为也”与“今者出,未辞也"(《鸿门宴》)两句中的“辞”字含义相同。

“不若革太子"与“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两句中的“革"字含义不同。

先王,有两个义项,一指前代君王,二指上古的贤圣之君。在文中意思是前者。

庙,旧时供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贤哲的房屋。如《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孟尝君针对静郭君对剂貌辨的态度进行劝谏,但静郭君不仅没有听从,反而对剂貌辨更好了:让他住进上等客舍,让自己的儿子侍奉他。

B.剂貌辨想让静郭君继续发挥才能以使齐国更强大,所以冒着被杀的危险进入国都去朝见齐宣王,劝其重新任用静郭君,他的劝谏取得了成功。

C.剂貌辨游说齐宣王的时候,讲述了两件事:一是静郭君不听劝谏,没有立卫姬之子为太子;二是拒绝了昭阳的请求,不肯与之互换土地。

D.齐宣王最终改变了对静郭君的态度,迎接静郭君回到都城,还任命他为相,但静郭君做相之后不久就借口有病辞去,宣王三天后才答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郭君善剂貌辨。剂貌辨之为人也多訾,门人弗说。

(2)静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

14.以“千里马"为核心词,分析“静郭君善剂貌辨”的事例可以支持哪些论点。

古代诗歌阅读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开篇叙事,写舟行至洞庭。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到洞庭”三字引出下文。语言平实简明。

B.“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两句中天阔、波平、峰青,诗人以精工细笔勾勒洞庭湖的全景。

C.下阕写停船后泛览湖景所见,“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两句不仅对仗工整,且静中见动,红白相衬,别有意趣。

D“夜凉船影浸疏星”,疏星船影,倒映湖中。不仅与前面的“楚天阔”“晚波平"相呼应,且以景语收结,耐人寻味。

16.湖湘之洞庭,常常成为文人骚客游历观赏、吟咏抒怀的对象,如张孝祥《浣溪沙·洞庭》、杜甫《登岳阳楼》。请简要概括这两首诗歌意境和情感的不同。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指出,屈原诚实不欺却被怀疑,忠心耿耿却被毁谤,怎能没有怨言?作者进而指出“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运用“鲛人泣泪"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描写出一种优美意境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将进酒》中表达了对金钱的轻视和高度自信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许多人都习惯在洗菜或水果时将其浸泡一段时间以去除残留农药,①,有些人会将浸泡时间延长至3-4个小时甚至一夜。这种方法科学吗?农药按照溶解性能分类,②。水溶性农药主要有敌百虫、乙烯利、杀虫双等;脂溶性农药大多为有机磷类农药,如乐果、氧化乐果等。目前用于果蔬的农药③,这是因为脂溶性农药的渗透性远远大于水溶性农药,其防治效果会比水溶性的农药好很多。但这就造成脂溶性农药在果蔬表面的残留量远远高于水溶性农药。从科学角度来说,清洗果蔬时不建议长时间浸泡。事实上,传统用水浸泡的方法,只能去除果蔬表面的水溶性农药,却不能除去其主要残留物质——脂溶性农药。且在浸泡过程中,水溶性农药会溶解在水中并形成具有一定浓度的水溶液,若浸泡时间过长,则很有可能导致水中的农药重新附着在果蔬表面。此外,果蔬中的许多水溶性营养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B以及钙、镁、铁、锌等元素会溶解在水中而导致营养成分流失,有人做过相关研究,发现当蔬菜、水果的浸泡时间超过15分钟,其维生素C含量损失率高达90%。

18.下列句子中的“一定"与文中加点的“一定”,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凤儿,我在这儿一天担心一天,我们明天一定走,离开这儿。

B.每天进行一定的运动,非但不影响成绩,反而会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D.人一辈子,相随心转,如水在河,岸宽则波平,岸窄则浪激,没一定的。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45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五千年。五千年的文明画卷里,战争与和平、王朝兴衰与危机最为引人注目,但构成其基本内容的却是物质生活条件的持续改善和人类精神生活的奇异历险。科学和技术在文明史上始终占有一个A的位置。它仿佛承载激流的河床,流水消逝了,河床留了下来;昔日的城堡、宫殿化为灰烬,昔日的赫赫战功随岁月而B,但是支撑着每一时代人类物质生活方式的技艺却传了下来,显示人类对自然界知识增进的科学理论传了下来。某种意义上,乔治·萨顿是对的。他说过,①科学的历史虽然只是人类历史的一小部分,②但却是重要的部分,③是本质的部分,④是唯一能够解释人类社会进步的那一部分。

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由四个分句组成,请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句式特点两个角度进行鉴赏。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革命文化诞生于近代血与火的革命岁月,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实践中积淀与孕育形成的宝贵财富,是对20世纪广大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历史的共同记忆。主要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

读了上述材料,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认为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这些革命精神?请写一篇班会发言稿。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

(C项“宋代其他词人则都是表现离愁别恨等类型的情感"错误,材料中只提到柳永和苏轼注重抒情自我化,并不意味着就只有这两个人是这样。)

C

(A.“清代朱彝尊的《词综》认为:柳永的词作都是精金粹玉”错误。由材料“对此,清代今文学家宋翔凤在《乐府余论》中写道‘柳词曲折委婉,而中具浑沦之气,虽多俚语,而高处足冠群流,倚声家当尸而祝之。如清代朱彝尊《词综》所录皆精金粹玉,以屯田(柳永)一生精力在是,不似东坡辈以余事为之也’"可知,是清代宋翔凤认为宋彝尊《词综》收录的作品都是“精金粹玉”,而不是“清代朱彝尊的《词综》认为"。B.“根本原因是柳永本人沦落社会底层,并有漂泊羁旅的经历”错误,只能说作家个人的人生经历是重要原因,不能说是根本原因,文中也并无相关表述。D.“王安石、苏轼等人词作上成就都缘于他的影响"错误,王安石,苏轼等词人受到柳永影响,但不能说他们的成就都缘于柳。)

3、B

(A.“拟把名花比。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的意思是:想要把伊人比作珍贵的花朵,又害怕旁人笑话我,如此美丽的女子想要用花来形容,谈何容易?诗句描写的是女子,体现了柳词“俚俗"的特点B.“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的意思是:高耸入云的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雷在滚动,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高耸入云的古树围绕着江堤,汹涌的江涛象发了怒一样奔腾而来,激起如霜如雪的白色浪花壮阔的钱塘江就象一道天然的壕沟阻挡着北方敌人的进犯。体现的是柳永“词雅"的特点。C.“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的意思是:她独自凭栏凝望,忧愁无侣而独宿。孤眠冷清煎熬着她的心。诗句描写的是凭阑凝伫、寂寞无聊的女子,体现了柳词“俚俗"的特点。D.“绮丛中,笙歌链上,有个人人可意描写的是爸席上衣着华贵的女子,体现了柳词“俚俗”的特点。")

6.C

(C项,小侄女的谜语照应文章最后对赵一曼破袜子的描写,也呼应标题。但不是文本一的核心内容。)7.A

(A项,“点面结合”错。)

8.①姑侄对话多短句独段,节奏简捷明快,更易于集中表现二人的思维交流。

②小侄女的问答具有线索作用,引导读者一步步走进赵一曼的内心世界,了解赵一曼革命思想日趋进步的缘起。

①文本一的“笑容”,丰富了人物形象。前面几次“笑”,讲述赵一曼少女时代的生活故事,重点刻画了她的知性、洒脱、乐观;结尾部分牺牲前“她对着黑洞洞的枪口"的“微笑”,则体现她对胜利的坚定信念,对死亡的无所畏惧,对敌人的极度蔑视。多次“笑容"的细节描写,塑造了赵一曼立体、饱满的英雄形象。

②“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五次微笑是该文的写作线索,融入了刘和珍生平的相关事迹及作者的态度;反复出现,强调刘和珍是一个和蔼善良的青年,她的被害,更能反衬出反动派的凶残,加强控诉的力度。

BEG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齐宣王成为国君,静郭君与齐宣王并不交好,便告辞齐宣王与剂貌辨一起到薛地去。“宣王立”,主谓结构,其后断开,即B处。“静郭君不善于宣王”,“于宣王"作“不善”的后置状语,其后断开,即E处。“辞而之薛”,“而”表承接,连接前后内容,中间不断开,“薛"作“之”的宾语,其后断开,即G处。故BEG三处断开。)

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A.错误。推辞;告辞。句意:我没有可推辞的。/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B.正确。废掉;消灭。句意:不如废掉太子。/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C.正确。D.正确。句意:庄宗接受之后收藏在了祖庙。故选A)

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B.“让静郭君继续发挥才能以使齐国更强大"错,于文无据。剂貌辨朝见齐宣王的目的在于使郭静君能得到齐宣王的善待,他也没有劝宣王重新任用静郭君。故选B。)

静郭君喜爱剂貌辨。剂貌辨为人有很多毛病,(静郭君的)门人不喜欢他。

静郭君对我竟到了这样的地步!我年少无知,实在不知道这些情况。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善”,喜爱;“訾”,缺点,毛病;“说”,通“悦”,喜欢。(2)“一”,竟然;“少”,年轻;“殊”,很、实在、确实。)

①有千里马,还要有伯乐。②伯乐与千里马会互相成就。③贤能的人能让士人发挥千里之能。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根据“静郭君善剂貌辨。剂貌辨之为人也多訾,门人弗说。孟尝君窃以谏静郭君,静郭君大怒曰:‘苟可以谦剂貌辨者,吾无辞为也。’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朝暮进食"概括,剂貌辨是千里马,但也需要有静郭君这样的伯乐赏识:有千里马,还要有伯乐。前期静郭君赏识剂貌辨,“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朝暮进食”;后期剂貌辨帮助静郭君得到宣王的敬重,“静郭君来,宣王自迎静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静郭君至,因请相之。静郭君辞,不得已而受":伯乐与千里马会互相成就。静郭君赏识剂貌辨,这才有了剂貌辨发挥才能之处:贤能的人能让士人发挥千里之能。)

参考译文:

如果有千里马在这里,但没有获得善于相马的人,犹如没有获得这匹马。善于相马的人和千里马,互相依赖,然后才能成名。就像鼓槌和鼓一样。士中也有千里马,气节高尚,能为正义而死的,就是士中的千里马。能够使士施展千里马的本领的,大概只有贤人吧。静郭君喜爱剂貌辨。剂貌辨为人有很多毛病,静郭君的门人都不喜欢他。孟尝君私下拿这件事劝谏静郭君,静郭君非常生气地说:“如果可以让剂貌辨满足,我没有可推辞的。”于是,他让剂貌辨住到上等客舍,命令长子侍奉他,早晚进奉饮食。几年后,齐威王逝世,齐宣王成为国君,静郭君与齐宣王并不交好,便告辞齐宣王与剂貌辨一起到薛地去。留居薛地没几天,剂貌辨就拜辞而离开,请求去朝见齐宣王。静郭君说:“宣王十分不喜欢我,你去了,一定会被杀的。"剂貌辨回答说:“我本来就不企求能够活着。”剂貌辨请求一定要去,静郭君无法制止他。剂貌辨出行,来到齐国国都,齐宣王知道了这件事,就心怀恼怒等着他。剂貌辨朝见齐宣王,齐宣王说:“你,是静郭君所听从和喜爱的人吗?"剂貌辨回答说:“喜爱是有的,听从却没有。当大王还是太子的时候,我对静郭君说过:‘太子不仁德,耳后见腮,目光斜视,像这样的人肯定会背理行事。不如废掉太子,改立卫姬的幼子校师为太子。’静郭君流着泪说:‘不行,我不忍心这样做。’如果静郭君听我的话这样做了,一定没有今天的祸患,这是其一。到了薛地,楚相昭阳请求用多出数倍的土地来交换薛地,我又说:‘一定要答应他。’静郭君说:‘从先王那里接受薛地的封赏,虽然被后王厌恶,我如何对先王说呢?而且先王的宗庙在薛地,我怎么可以把先王的宗庙给楚国呢?’又不肯听从我的劝说,这是其二。”齐宣王叹息,脸上有所动容,说:“静郭君对我竟到了这样的地步!我年少无知,实在不知道这些情况。你肯为我请静郭君来一段日子吗?"剂貌辨回答说:“遵命。”静郭君来了,齐宣王亲自到郊野迎接静郭君,望见静郭君就流下了眼泪。静郭君到来后,齐宣王就请求他当国相。静郭君推辞,终因不能推辞掉而接受了。十天后,静郭君推说有病,坚决要辞去,三天后齐宣王才批准。在那个时候,静郭君可以说是能够依据自己的见识判断别人的人。能够自己去了解别人,所以不会被别人的非议阻碍自己的判断。这就是剂貌辨能够为了他摒弃生命的乐趣而奔赴患难的原因。

.B

(“精工细笔"应改为“白描之笔”;补:“精工细笔"与“勾勒”相矛盾;勾勒,即白描,指用线条画出轮廓,用简单的笔墨描写事物的大致情况;精工细笔是一种用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天阔、波平、峰青"写了三个意象,每个意象只有一个简单的修饰语,所以,该描写属于“白描”。)16.①张词营造了开阔平静、澄澈明亮的意境,抒发了沉醉自然、坦荡高洁的情感。

②杜诗营造了雄浑壮阔、浩渺无边的意境,反衬出自身的渺小和孤独无依,既包含对自己终身遭遇的痛心和不平,也表达了对国事和人民的深切忧虑。

17.(1)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B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材料中的“一定"做“浓度”的定语,是“某种程度"的意思。A.“一定”做“走"的状语,表示坚决。B.“一定”做“运动"的定语,是“某种程度”的意思。C.“一定"做“文化”“社会"的定语,是“特定”的意思。D.“一定"是“规定的,确定的”意思。故选B。)

(示例)①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②有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种③以脂溶性农药为主(大多是脂溶性农药)

(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根据后文“有些人会将浸泡时间延长至3-4个小时甚至一夜"可知,此处应填这样做的目的,即“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②处,根据前文“农药按照溶解性能分类"和后文“水溶性农药主要有敌百虫、乙烯利、杀虫双等;脂溶性农药大多为有机磷类农药,如乐果、氧化乐果等”可知,此处应说农药的分类,即“有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种"。③处,根据后文“脂溶性农药的渗透性远远大于水溶性农药,其防治效果会比水溶性的农药好很多”可知,此处应填多会使用脂溶农药这个结果,即“以脂溶性农药为主(大多是脂溶性农药)"。)

(示例)①不能长时间浸泡果蔬,②是因为这样不能去除脂溶性农药,③还可能使水溶性农药再次附着、④营养流失。

(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和句式变换的能力。第三段共四句话,第一句是总领句,是一个结果,后面三句是在分析“清洗果蔬时不建议长时间浸泡”的原因,原因有三:一是浸泡只能去除水溶性农药,不能去除脂溶性农药;二是长时间浸泡会使水溶性农药再次附着到果蔬表面;三是浸泡时间过长会造成果蔬营养成分的流失。将三点原因概括并串联起来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至关重要烟消云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处是说科学和技术在文明史上始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用“至关重要"。“至关重要”,相当地重要,要紧关头不可缺少。B处是将科学和技术比作赫赫战功,随着战争岁月的远去,昔日的战功也会消失,且根据后文的“但"传了下来”也可推断此处与“传下来"相反,可用“烟消云散”。“烟消云散”,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