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银川一中、昆明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一
模语文试卷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时代,新征程,呼唤诗歌创作的新高峰。现实生活给诗歌创作注入了新活力,也
提出了新要求。在我看来,诗歌体裁的多样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要求。
我国数千年的诗歌遗产十分丰厚。大量的诗歌作品不仅题材丰富多样,而且体裁方
面也是非常多样,唐宋后出现诸体并行的局面。早期上古歌谣,二言体如“断竹,续竹;
飞土,逐实”(载《吴越春秋》),三言者如《尚书•皋陶谟》所载:“乃歌日:股肱喜
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乃嘉载歌日: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转
引自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鲁迅认为:“去其助字,实止三言,与后之汤之《盘铭》
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同式。”)《诗经》则是西周至春秋数百年四言体集大
成的总汇。战国出现杂言的楚辞体,汉魏六朝有五言为主的乐府体(也有杂言体),东
汉有七言的柏梁体,晋代陶渊明有五言古体和介于诗与赋之间的辞赋体,南齐有七言的
永明体为格律诗的滥觞,唐代近体、古体多样并行,唐五代宋有词牌多样的词体,元曲
在词的基础上独创新体,明清诗词沿用以前格律诗词为主兼及其他体裁而没有明显新体
生成。近百年来则有打破既有一切旧体格律的自由诗新体,当然还有注重格律的新诗。
由此看来,在格律最严的格律诗(以及词、曲)和最宽松的新体自由诗之间,还有多种
诗歌体裁先后出现、后来同期并行使用,留下大量丰富多彩的诗歌遗产。也由此看出,
几千年诗歌发展,体裁多姿多彩,各种体裁对于表达表现各种题材内容是各得其宜、各
展其长,而不能简单地判定谁优谁劣。
明清诗词相比唐宋之前成绩平平,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局限于唐宋以
来已经成熟规范的格律之中,为狭隘的格律格局束缚。而与其相反,唐代诗歌之所以成
就历代诗歌顶峰的地位,正是其海纳百川、不拘一格、纵情歌唱的结果。
有鉴于此,我们的诗歌出版工作,特别是诗歌刊物,应多开垦广袤园地来刊登上述
各代创新作品,鼓励多样化体裁或者突破常规的新体裁的创作,应当意识到当代诗坛的
屈原、曹操、陶渊明、李白等诗艺参天大树,要靠我们开垦的肥沃土壤来培植和造就。
在当前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文化艺术多元并美的新时代,我们应当一方面不要局限
于格律诗(以及词、曲)和新体自由诗两个大的体裁,而是要同时广泛利用两极中间各
种优秀的诗歌体裁遗产,另一方面在已有体裁基础上进行诗歌体裁的大胆创新创造。这
种创造无外两个方面:创造全新的体裁,或者对既有体裁的改造,包括既有体裁的组合
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有效地记录历史,歌咏时代,也才能充分发挥诗人即创作主
体个性表达的多样化,以充分满足广大诗歌受众阅读趣味的多样化。只有诗歌体裁百花
竟放,才能带来诗歌作品的万种风情,才能全面有效地反映新时代的新气象。
不仅格律诗词要“求正容变”,其他体裁也必须要“求正容变”。要以古人之规矩
开自己之生面,让中华先贤创造的独特的汉字精灵在旧体格律诗与新体自由诗之间纵横
驰骋,用丰富多样的诗歌体裁来记录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歌咏丰富多彩的新生活。天意
君须会,时代要好诗,而要不拘一格纵情歌唱,一任澎湃激情自由奔放,就必须充分利
用几千年积累的中华诗歌传统,广泛采用曾经创造大量优秀作品的各种体裁、体式,并
大胆创造新的体裁、体式进行创作,只有这样才能迎接当代中华诗歌新高峰的到来。
(摘编自赵安民《新时代呼唤诗歌体裁多样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西周至春秋时期四言体诗的集大成者,在《诗经》出现之前,早期上
古歌谣没有四言体诗。
B.格律诗的发端在南齐,在唐代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唐代近体、古体多样并行,还
有词牌多样的词体。
C.近百年来出现的最为宽松的自由诗新体和注重格律的新诗,打破了明清没有明显
新体裁出现的局面。
D.要想诗歌能全面有效地记录历史、歌咏时代并充分满足广大诗歌受众阅读趣味多
样化的需求,就必须有创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紧扣现实,指出新的时代诗歌需要新的面貌,然后直接点明中心论点,
即诗歌需要在体裁方面多样化。
B.文章列举从上古早期到现代所出现的诗歌体裁,能证明我国诗歌成就巨大,体裁
丰富,是对中心论点的有力支撑。
C.本文在论证结构上运用了典型的纵贯式结构方式,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思路比较清晰。
D.文章末尾将诗歌体裁的“求正容变”观点推而广之,并对当代中华诗歌新高峰的美
好前景进行展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新时代的生活给诗歌创作注入了活力,也提出了新要求。在作者看来,诗歌体裁
试卷第2页,共12页
的多样化是其中最重要的要求。
B.中国几千年来有大量的诗歌作品流传于世。唐宋以后,诗歌作品不仅题材丰富多
样,而且体裁也变得丰富起来。
C.格律诗是一种在唐代成熟的新诗体,唐代诗歌取得的成就也最高,这些也不能表
明格律诗相对于其他体裁的诗歌要优秀。
D.天意君须会,时代要好诗,我们的诗歌创作者一定要大胆创新创造,不要局限于
格律诗和新体自由诗的羁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气候“灰犀牛”正加速向人类走来,极端高温、极端干旱、极端低温、强降
雨、冰雹、台风等各种极端天气事件在世界各地频繁发生,冲击脆弱的全球粮食体系。
气候变化是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广发、强发和并发的根本原因。面对气候危机
的挑战,世界各国需要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推动《巴黎协定》
全面有效落实。应从“天人合一”的理念出发,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人对自然资
源的过度攫取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转型,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推动人类文明迈向
全球生态文明新时代。
面对全球性粮食危机的挑战,主要粮食生产和出口国要摒弃粮食贸易保护主义思想,
释放自身出口潜力,减少贸易和技术壁垒,控制粮食能源化利用,纾解市场供给紧张局
面。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及各国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合作,减少高新科技交流限制。
一些粮食不安全国家要尽可能立足自身,提高粮食自我保障能力,发达国家应在资金、
技术、市场等方面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粮食生产、收储、减损的能力和韧性。目前,全
球每年损失的粮食相当于12.6亿人口一年的口粮。世界各国应该充分落实去年国际粮
食减损大会上达成的共识,采取实际有效行动避免粮食损失,这对于缓解世界粮食危机
意义重大。
(摘编自刘慧《警惕高温干旱冲击全球粮市》)
材料二:
不论是科学家还是其他方面专家,在气候问题上最后都归结于呼吁全球快速降低温
室气体的排放,然而政府部门还应该同等地强调适应气候变化,这意味着亟需制定向前
看的政策来保护人类、基础设施、生态系统与社会。片面强调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却忽
视适应气候变化是一种误导,不管未来30年间减排进行得如何,全球还是会越来越热。
海洋几十年间吸收的热量会反过来加热地球。大气层中不断积累的温室气体会对气候产
生滞后效应。虽然全世界似乎有能力实现巴黎协议设定的目标,但如果巴黎气候目标不
能实现,气候变化将制造出更多的气候极端事件,世界各国政府不得不以极高的代价进
行适应或者在管理上集体遭遇失败。但哪怕是实现了巴黎气候目标,也不代表就拿到了
不用适应气候变化的通行证。巴黎气候目标的实现,会给全球争取到一些自由呼吸的空
间,然而后续的升温还是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例如沿着全世界海岸线的大片范围内,洪
灾出现的频率将上升100倍。
(摘编自迈克尔•奥本海默《适应气候变化的规则》)
材料三:
全球变暖对自然生态影响路径
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材料四:
8月25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她分析称,预
计至少到2040年,气候系统的变暖仍将持续,全球高温热浪将趋于常态。人们在应对
上,既需要有短期、应急措施,更要有长期的规划。
《21世纪》: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风险增加。面对这一新挑战,气象部门如何应
对?
巢清尘:气象部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目前已经建成了由近7万
个地面自动气象站、224部雷达、6颗在轨业务运行风云气象卫星等组成的综合气象观
测系统,建立了以自主知识产权数值预报模式为核心的无缝隙智能化气象预报业务体系,
实现了从站点、落区预报到数字格点预报的跨越,建成了多部门共享共用的国家突发事
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充分发挥了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气象灾害造成的死亡
失踪人数由“十二五年均约1300人下降到目前800人以下,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
的比例由0.6%下降到0.3%。我们正在朝着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的进一步
提升的目标迈进,目前正在建设多尺度天气气候一体化数值预报模式,建立无缝隙全覆
盖、智能数字气象预报业务体系,防灾减灾的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摘编自《专访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预计全球气候变暖至少持续到2040年,
试卷第4页,共12页
需积极应对极端气候事件》)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极端气候下,面对全球粮食安全风险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世界
各国只有加强合作,携手应对,才能从全球性粮食危机的泥沼中脱身。
B.不断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造成地球温度升高,大量地表水蒸发,这直接导致了
地球干旱面积持续增加,引发一系列的荒漠化及生态退化等生态问题。
C.在科学家迈克尔・奥本海默看来,不管未来30年间减排进行得如何,都无法阻止
地球变得越来越热,这是人类目前无法改变的未来现实。
D.在极端气候风险不断增加的局面下,中国气象部门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的理念,积极研发建立各项系统,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并已取得相应成效。
6.为更好地应对世界气候危机及粮食危机问题,世界、国家以及个人分别可以从哪些
方面努力?请结合材料相关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李
徐志摩
他有文才吗?不,他作文课学那《平淮西碑》的怪调子,又写的怪字,看了都叫人
头痛。可是他的见解的确是不寻常?也就只一个怪字。他七十二天不剃发,不刮胡子;
大冷天人家穿皮褂穿棉袄,他秃着头,单布裤子,顶多穿一件夹袍;你见过他的算草本
子没有,那才好玩,代数、几何,全是一行行直写的,倒亏他自己看得清楚!总而言之,
一个字,老李就是怪,怪就是老李。
他整天整夜在想的就是两件事:算学是一件,还有一件是道德问题——怎样叫人不
卑鄙有廉耻。在他看来,从校长起一直到听差,同学不必说,全是不够上流,全是少有
廉耻。
老李一翻开算学书,就是个活现的疯子,他不是骂算数教员胡乱教错了,就说温德
华斯的方程式根本有疑问,他自己发明的强得多简便得多,为什么做学问这样高尚的事
情都要学外洋,总是奴从的根性改不了!拍的又是一下桌子!
有一次他在演说会里报名演说,他登台的时候(那天他碰巧把胡子刮净了,倒反而
看不惯),大家使劲地拍巴掌欢迎他,他把右手的点人指放在桌子边,他那一双离魂病
似的眼睛,盯着他自己的指头看,尽看,像是大考时看夹带似的,他说话了。我最不愿
意的,我最不赞成的,我最反对的,是——是拍巴掌。一阵更响亮的拍巴掌!他又说话
了。兄弟今天要讲的是算学与品行的关系。又是打雷似的巴掌,坐在后背的叫好儿都有。
他的眼睛还是盯住在他自己的一个指头上。我以为品行……一顿。我以为算学——又一
顿。他的新修的鬓边,青皮里泛出红花来了。他又勉强讲了几句,但是除了算学与品行,
谁都听不清他说的是什么。最后一阵霹雳似的掌声,夹着笑声,他走下了讲台,向后面
那扇门里出去了。散了会,以后人家见他还是亚里斯多德似的,独自在走廊下散步。
老李现在做他本乡的高小学堂校长了。老李回家来不到几天,东阳县的知事就派人
来把他请进城去。他初次见官的成绩很不坏,想不到他倒那样的开通,那样的直爽,那
样的想认真办事。他要我帮忙——办开民高小?我做校长?他说话倒真是诚恳。孟甫叔
父怎么能办教育?他自己就没有受什么教育,还有他的品格!抽大烟,侵吞学费;哼,
不要说公民资格,人格都没有,怎么配当校长?怎么配教育青年子弟?难怪地方上看不
起新开的学堂,应该赶走,应该赶跑。可是我来接他的手?我干不干?我不是预定考大
学预科将来专修算学的吗?要是留在地方上办事,我的学问也就完事了。我妈倒是最愿
意我留在乡里,也不怪她,她上了年纪,又没有女儿,常受邻房的呕气,气得肝胃脾肺
肾轮流的作怪,我要是一出远门,她不是更没有主意,早晚要有什么病痛,叫她靠谁去?
可是做校长?校长得兼教修身,顶要紧就是品格,校长的品格,就是学堂的品格。我主
张三育并重,德育,智育,体育,——德育尤其要紧,管理要从严,教育,小学教育尤
其是根本,我不来办难道还是让孟甫叔父一般糊涂虫去假公济私不成,知事说的当仁不
试卷第6页,共12页
让
“娘的话果然不错。”娘说孟甫叔父混号叫做笑面老虎,不是好惹的,果然有他的
把戏。整天的吃毒药,整天的想打人家的主意。真可笑,他把教育事业当作饭碗,知事
把他撤了换我,他只当是我成心抢了他的饭碗——我不去问他要前任的清帐,已经是他
的便宜,他倒反而唆使猛三那大傻子来跟我捣乱。怎么,那份祭产不归念书的,倒归当
兵的;一个连长就会比中学校的卒业生体面,真是笑话。幸亏知事明白,没有听信他们
的胡说,还是把这份收入判给我。我倒也不在乎这三四十担粗米,碰到年成坏,也许谷
子都收不到,就是我妈倒不肯放手,她话也不错,既是我们的名分,为什么要让人强抢
去。猛三他那傻,想了真叫人要笑,跑了几千里地,祭产没有争着,自己倒赔了路费,
听说他昨天又动身回广东去了。他自己家庭的肮脏,他倒满不知道,街坊谁不在他的背
后笑呵,——真是可怜,蠢奴才,他就配当兵杀人!那位孟甫老先生还是吃他的鸟烟。
我倒不知道他还有什么好主意!
操场上发生了惨剧,一大群人围着。踏烂的草地上横躺着两具血污的尸体。一具斜
侧着,右手里还擎着一柄半尺长锦亮的尖刀,上面沾着梅花瓣似的血点子,他原来生相
粗恶,如今看了更可怕了。他是猛三。老李在他的旁边躺着,仰着天,他的情形看的更
可惨,太阳穴,下领,脑壳,两肩,手背,下腹,全是伤处,他睁着一双大眼,口也大
开着,像是受致命伤以前还在喊救命似的,他旁边伏着一个五六十岁的妇人,拉住他一
只石灰色的手,在哽咽地痛哭。
知事说,冤有头,债有主,这两条新鲜的性命,死得真冤,老李更可惜,好容易一
乡上有他一个正直的人,又叫人给毁了,真太冤了!眼看这一百多的学生,又变了失奶
的孩子,又有谁能比老李那样热心,勤劳,又有谁能比他那高尚的品格?孟甫真不应该,
他那暗箭伤人,想了真叫人痛恨,也有猛三那傻子,听他说什么就信什么……
老李没有娶亲,没有子息;没有弟兄,也没有姊妹;他就有一个娘,一个年老多病
的娘。他死了。他娘滚在鲜血堆里痛哭他;回头他家里狭小的客间里,设了灵座,早晚
也就只他的娘哭他,现在的骨头已经埋在泥里,一年里有一次两次烧纸锭给他的——也
就只他的老娘。
(选自《轮盘小说集》,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李整天关注算学和道德,这内容串联了整个故事情节,也为后文老李的悲剧遭
遇埋下了伏笔。
B.老李报名参加演讲,多次赢得掌声,这其中既有观众的喜爱之情,也包含作者的
揶揄之情。
C.孟甫人品低劣、没受过教育,竟然还当了开民高小校长,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时
的社会风气。
D.,,争祭产,,的情节和,,知事,,这个人物,既交代时代背景,又有助于读者理解作品的
深刻内涵。
8.小说开篇直接描写人物,突出老李“怪”的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
9.小说在叙事视角上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晋平公问叔向目:“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识臣之力也?君之力也?”
叔向对目:“管仲善制割,宾胥无善削缝,隰朋善纯缘①。衣成,君举而服之,亦臣之
力也。君何力之有?”师旷伏琴而笑之。公日:“太师奚笑也?”师旷对曰:“臣笑叔
向之对君也。凡为人臣者,犹炮宰和五味而进之君。君弗食,孰敢强之也?”
或曰:叔向、师旷之对,皆偏辞也。夫一匡天下,九合诸侯,美之大者也,非专君
之力也,又非专臣之力也。昔者宫之奇在虞,僖负羁在曹,二臣之智,言中事,发中功,
虞、曹俱亡者,何也?此有其臣而无其君者也。且蹇叔处干而干亡,处秦而秦霸,非蹇
叔愚于干而智于秦也,此有臣与无臣也。向日“臣之力也”不然矣。昔者桓公宫中二市,
妇园二百,被发而御妇人。得管仲,为五伯长;失管仲、得竖刁而身死。以为非臣之力
也,且不以管仲为霸;以为君之力也,且不以竖刁为乱。凡五霸所以能成功名于天下者,
必君臣俱有力焉。
(节选自《韩非子•难二》)
材料二:
仲尼之门,五尺之年于,言羞称乎五伯。是何也?目:然!彼诚可羞称也。齐桓五
伯之盛者也,前事则杀兄而争国;内行则姑姊妹之不嫁者七人,闺门之内,般乐奢汰力
以齐之分奉之而不足;外事则诈邦袭莒,并国三十五。其事行也若是其险污淫汰也。彼
固曷足称乎大君子之门哉!
若是而不亡,乃霸,何也?目:夫齐桓公有天下之大节焉,夫孰能亡之?侠然③见
管仲之能足以托国也,是天下之大知也。安忘甚怒出忘甚鲤遂实为便又是天下之大决也。
立以为仲父,而贵戚莫之敢妒也;与之高国之位,而本朝之臣莫之敢恶也;与之书社三
试卷第8页,共12页
百,而富人莫之敢距也;贵贱长少,秩秩焉,莫不从桓公而贵敬之,是天下之大节也。
诸侯有一节如是,则莫之能亡也;桓公兼此数节者而尽有之,夫又何可亡也!其霸也,
宜哉!非幸也,数也。
(节选自《荀子•仲尼篇第七》)
【注】①纯缘:给衣服镶边。②奢汰:没有节制地挥霍浪费。③彳炎然:形容安然不
疑。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涂黑。
安忘A其怒B出C忘其雕D遂立E为仲父F是G天下之大H决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里巷的门,文中指房屋、住处。与《滕王阁序》“闾阎扑地”的“闾”意思相
同。
B.竖子,文中指童子、童仆。与《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的“竖子”意思不同。
C.莫,文中指没有谁。与《诗经・采薇》“岁亦莫止”的“莫”意思相同。
D.幸,侥幸的意思。与司马迁《阿房宫赋》“缰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幸”意思不
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平公问政于叔向和师旷,韩非子认为叔向、师旷虽表达的观点不同,但都有
讨好晋平公之意。
B.韩非子在论证观点时,引用宫之奇、僖负羁、蹇叔的例子是为了强调在成就霸
业中有没有好君主很重要。
C.在孔子门生看来,齐桓公为了争夺国家政权,做了许多险恶肮脏、放荡奢侈的
事情,完全不值得颂扬。
D.齐桓公掌握治理国家的关键,他重用管仲,给予他很多特权,贵贱长少都跟着
齐桓公更加尊重管仲。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为人臣者,犹炮宰和五味而进之君。君弗食,孰敢强之也?
(2)桓公兼此数节者而尽有之,夫又何可亡也!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赏等谷
苏轼
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牌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其一)
苏轼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开篇诗人就表明他自己没有观赏修竹的意思,“贱如蓬”三字,极言竹之
众多。
B.第一首“斤斧何曾赦捧龙”,作者引用典故借惜竹之情抒发贤才遭受摧残的感慨。
C.第二首“与可画竹时”四句描述与可作画时达到了身心两遗、物我两忘的境界。
D.第二首作者引用“庄周梦蝶”的典故,传达出丰富的意蕴,含蓄而富有表现力。
15.这两首诗分别写于与可生前和亡后的不同时期,但朴实真挚的情感却贯穿始终,请
结合第一首诗三四句和第二首诗分析一下。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D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示自己即使才能平庸,也要消灭恶人的句子是
“,",以此表达自己要恢复汉室基业的决心。
(2)中国古诗重视“兴发感动”,如杜甫《登高》中“”以叶落纷纷生发悲秋之
意,李煜《虞美人》中“”则由明月触发思念故国之情。
(3)“烟”在古诗文中意蕴丰富。“烟”既有直指的意义,也有联想的意义。直指的意义
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你能列举我们高中课本里有关“烟”联想意义的
句子是:“,。”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读,适合一个人欣赏品味;而诵,则可以使诗在公众场合传播。诗的可诵性
降低了,也就影响诗的大众化。使诗加强可诵性,也是诗歌走出个人小天地,走向大众
试卷第10页,共12页
的重要途径。要朗诵好一首诗,朗诵者不仅需要对诗作本身有深入的把握,还需要有准
确的声调、优美的音色的掌控。朗诵者不能进入诗的境界,豆,朗诵势必会停留在诗
的表层,浅尝辄止,不能使诗深入听众的心。
朗诵好一首诗,@,朗诵者对诗歌意象剖析得越深,体验也就越深,传达出来才
更动人心弦。朗诵是表演艺术,需要具有一定的声音技巧和表情动作。如对诗歌意象不
了解,那么你就可能用错声、表错情,甚至会南辕北辙。
比如诵读欧阳修的《阮郎归》中的诗句“荏露重,一草烟低,△家帘幕垂”,就要注
意花露、草烟、帘幕意象的力均是下指的,情感是沉重的。诵读这几句诗声调应降低,
目光要下垂,手势也是向下的,这样才能传达出诗中的沉重情怀。
17.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诵读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A.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B.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C.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D.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
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你一个人漫游的时候,你就会在青草里坐地仰卧,甚至有时打滚,因为草的和暖
的颜色自然地唤起你童稚的活泼;在静僻的道上你就会不自主地狂舞,看着你自己的身
影幻出种种不同的变相,因为道旁树木的阴影在它们纤徐的婆娑里暗示你舞蹈的快乐;
更不必说你的胸襟自然会跟着漫长的山径开拓,你的心地会看着澄蓝的天空静定,你的
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山罅里的泉响,流,流,流入凉爽的橄榄林中,流入妩媚的阿
诺河去……
每逢这样的游行,你不但不需游伴,你也不必带书。什么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
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不是可以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颜色与
香息里寻得?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这书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梨梦湖与西子湖,
建兰与琼花,杭州西溪的芦雪与威尼斯市夕照的红潮,更不提一般黄的黄麦,一般紫的
紫藤,一般青的青草同在大地上生长,同在和风中波动——他们应用的符号是永远一致
的,他们的意义是永远明显的。只要自己心灵上不长疮,眼不盲,耳不塞,这无形迹的
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里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的受用;只要你认
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
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方向。
20.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逗号
能不能换成顿号?请分析一下理由。
21.请分析一下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句式上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六、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质疑父母,理解父母,成为父母”...2023年,”质疑XX,理解XX,成为
XX”成为流行语。有人认为,“质疑一理解一成为”是客观存在的动态心理过程,也
是心智成长、成熟的必经阶段。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第12页,共12页
参考答案:
1.A2.D3.C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在《诗经》出现之前,早期上古歌谣没有四言体诗”错误。据文中介绍《尚书・皋陶谟》
所载的内容,可知这是四言诗形式的歌谣,之所以说三言,是借助的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的看法“去其助字,实止三言“,但并不能说早期上古歌谣没有四言体诗。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并对当代中华诗歌新高峰的美好前景进行展望”错误。原文表述是“就必须充分利用几千
年积累的中华诗歌传统,广泛采用曾经创造大量优秀作品的各种体裁、体式,并大胆创造新
的体裁、体式进行创作,只有这样才能迎接当代中华诗歌新高峰的到来”,这里只是说“迎接
当代中华诗歌新高峰的到来”,并没有说“对当代中华诗歌新高峰的美好前景进行展望”。选
项无中生有。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最重要的要求”错误。由原文第一段“诗歌体裁的多样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要求”可知,
“其中的一个重要要求,,不等于“最重要的要求,,,选项表意绝对。
B.“而且体裁也变得丰富起来”错误。由原文第二段“大量的诗歌作品不仅题材丰富多样,而
且体裁方面也是非常多样,唐宋后出现诸体并行的局面”可知,并不是到了唐宋以后诗歌体
裁才丰富起来的,选项曲解文意。
D.“不要局限于格律诗和新体自由诗的羁绊”错误。由最后一段“天意君须会,时代要好诗,
而要不拘一格纵情歌唱,一任澎湃激情自由奔放,就必须充分利用几千年积累的中华诗歌传
统,广泛采用曾经创造大量优秀作品的各种体裁、体式,并大胆创造新的体裁、体式进行创
作,只有这样才能迎接当代中华诗歌新高峰的到来”可知,作者强调的是新时代呼唤诗歌体
裁多样化,并非要摆脱格律诗和新体自由诗的羁绊。
故选C„
4.B5.B6.①世界各国: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同舟共
济,团结合作,为世界粮食安全注入更多的稳定性和确定性。②国家:结合国情,制定科学
政策措施,并严格落实;推动科技发展;在倡导节能减排时,不断增强本国适应气候变化的
答案第1页,共11页
能力。③个人:树立环保理念,主动学习相应的灾难自救知识,增强突发灾害应对能力。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一第2段“发达国家应在……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粮食生产、收储、
减损的能力和韧性”可知,这些并不是主要粮食生产与出口国应对全球性粮食危机的措施,
而是发达国家的应对措施。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根据材料三图表可知,干旱面积增加的原因共两个:温度升高+降水波动。荒漠化及生态退
化等生态问题的原因共两个:干旱面积增加+人类活动。
B.在表述时都只表述了其中一个原因,无法构成正确的因果关系。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面对气候危机的挑战,世界各国需要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
体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推动人类文明迈向全球生
态文明新时代”“世界各国应该充分落实去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上达成的共识,采取实际有效
行动避免粮食损失,这对于缓解世界粮食危机意义重大”可概括出世界层面的应对措施:构
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同舟共济,团结合作,为世界粮食安全注入更
多的稳定性和确定性。
根据材料二“政府部门还应该同等地强调适应气候变化,这意味着亟需制定向前看的政策来
保护人类、基础设施、生态系统与社会”及材料四“既需要有短期、应急措施,更要有长期的
规划”“建立无缝隙全覆盖、智能数字气象预报业务体系,防灾减灾的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可
概括出国家层面的应对措施:结合国情,制定科学政策措施,并严格落实;推动科技发展;
在倡导节能减排时,不断增强本国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结合生活实际,可概括出个人层面日常生活节能减排的具体做法:树立环保理念,主动学习
相应的灾难自救知识,增强突发灾害应对能力。
7.B8.①小说开篇从老李的文才、穿着行为和他代数几何书写等角度,写出了他“怪”
的突出特点。②表现了老李个性的孤独,衬托出人物命运的悲剧性,折射出社会的冷漠。③
老李整天就关注两件事:算学和道德,这段内容看似轻描淡写,但是串连了整个故事情节,
也为后文老李的悲剧遭遇埋下了伏笔。9.①小说开篇以全知视角交代老李形象特点、
答案第2页,共11页
叙述演讲风波,结尾以全知视角结束全篇,让读者对人物和事件能有一个全面而具体的了解,
更大限度展示小说社会背景的深度和广度。②小说以老李有限视角表现了他对于校长事件的
看法,以知事的有限视角交代刺杀事件的结局,故事叙述富有变化,也使得老李形象的塑造
更加多元。
【解析】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也包含作者的揶揄之情”错误。根据原文“兄弟今天要讲的是算学与品行的关系。又是打
雷似的巴掌,坐在后背的叫好儿都有。他的眼睛还是盯住在他自己的一个指头上。我以为品
行……一顿。我以为算学一又一顿……但是除了算学与品行,谁都听不清他说的是什
么。……散了会,以后人家见他还是亚里斯多德似的,独自在走廊下散步”,可知老李演讲
内容是算学与品行的关系,体现了老李的学品人品之高,含蓄委婉地表现了作者对他的认可。
选项说法属于曲解文意。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根据原文“他有文才吗?不,他作文课学那《平淮西碑》的怪调子,又写的怪字,看了都叫
人头痛。可是他的见解的确是不寻常?也就只一个怪字。他七十二天不剃发,不刮胡子;大
冷天人家穿皮褂穿棉袄,他秃着头,单布裤子,顶多穿一件夹袍;你见过他的算草本子没有,
那才好玩,代数、几何,全是一行行直写的,倒亏他自己看得清楚”,可知小说开篇从老李
的见解不寻常、穿着行为怪异和直写代数几何书写等角度,体现了他的与众不同。
根据原文“他整天整夜在想的就是两件事:算学是一件,还有一件是道德问题……但是除了
算学与品行,谁都听不清他说的是什么……散了会,以后人家见他还是亚里斯多德似的,独
自在走廊下散步”,可知老李对学问和人品的见解与追求,体现了他是一个学问和人品兼优
的知识分子,人只是在表面上应和他,但他的想法得不到人们的认可和理解,可见他是一个
和社会格格不入的人,由此可见老李的孤独,衬托出人物命运的悲剧性,折射出社会的冷漠。
根据原文“在他看来,从校长起一直到听差,同学不必说,全是不够上流,全是少有廉耻”“眼
看这一百多的学生,又变了失奶的孩子,又有谁能比老李那样热心,勤劳,又有谁能比他那
高尚的品格?”“现在的骨头已经埋在泥里,一年里有一次两次烧纸锭给他的——也就只他的
—老娘”,可知老李整天就关注两件事:算学和道德,他的人品学品与孟甫的低劣、猛三
的蛮横格格不入,导致了老李惨死的悲剧。
答案第3页,共11页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文本的叙事特色的能力。
叙述视角,简单地说就是作者是以什么身份、站在一个什么位置上来讲故事的。一般分为全
知视角(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特殊视角(儿童视角、女性视角)等。
从全知视角的角度分析,小说开篇用第三人称直接描写人物,让读者全面了解老李“怪”的特
点。老李“见解的确是不寻常”;不修边幅,“他七十二天不剃发,不刮胡子;大冷天人家穿
皮褂穿棉袄,他秃着头,单布裤子,顶多穿一件夹袍”;直写代数几何,与众不同;演讲受
到大家的欢迎却得不到认可,“以后人家见他还是亚里斯多德似的,独自在走廊下散步”。结
尾处“老李没有娶亲,没有子息;没有弟兄,也没有姊妹;他就有一个娘,一个年老多病的
娘”,让读者感受到老李身世孤苦;“早晚也就只他的娘哭他,现在的骨头已经埋在泥里,一
年里有一次两次烧纸锭给他的一也就只他的一老娘”,除了他的母亲,没有人祭拜他,
表现了老李个性的孤独,衬托出人物命运的悲剧性,折射出社会的冷漠,引发读者的思考,
更大限度展示小说社会背景的深度和广度。
从有限视角的角度分析,从老李的角度,使用第一人称叙述他对于校长事件的看法,“我做
校长”“我不来办难道还是让孟甫叔父一般糊涂虫去假公济私不成”,反对孟甫当开民高小校
长;重视德育,“我主张三育并重,德育,智育,体育,——德育尤其要紧,管理要从严,
教育,小学教育尤其是根本”。结尾部分“死得真冤,老李更可惜”“孟甫真不应该,他那暗箭
伤人,想了真叫人痛恨,也有猛三那傻子,听他说什么就信什么……”,从知事的角度交代
了孟甫真暗箭伤人导致两人惨死,从侧面表现了老李是一个正直的人,表达了对老李惨死的
惋惜。由此可见,使用有限视角使故事叙述富有变化,也使得老李形象的塑造更加多元,有
助于读者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10.BDF11.C12.B13.(1)凡是做臣子的,好比厨师将五味调和好了进奉
给君主吃。君主如果不吃,谁敢强迫他呢?
(2)何况齐桓公全部掌握了这几个关键,又怎么可能被灭掉呢!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安定后忘掉了自己危急时的愤怒,逃出险境后忘记了对管仲仇恨,最终把管仲尊称为
仲父,这是天下最大的决断。
“安忘其怒”“出忘其雕”结构整齐,句式对称,所以在BD处断开;
“遂,,作为下一句的句首,,,立为仲父,,,是动宾短语,“是天下之大决也“,是判断句,“是”,
指示代词,指代“遂立为仲父”这一内容,所以在F处断开。
答案第4页,共11页
故选BDFo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闾:里巷的门,指房屋、住处。句意:妇女的住地有二百处。/房屋密集。
B.正确。童子、童仆;/小子。句意:即使五尺高的童子。/这种小子不值得与其共商大计。
C.错误。意思不同。没有谁;/通“暮”,年末。句意:这样国内的亲族就没有人敢嫉妒他了。
/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
D.正确。侥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句意:不是侥幸得来的。/远远地探视,盼
望着皇帝来临。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为了强调在成就霸业中有没有好君主很重要”错误。根据原文“凡五霸所以能成功名于天
下者,必君臣俱有力焉”,可知引用宫之奇、僖负羁、蹇叔的例子是为了强调在成就霸业中
君主和臣子都很重要。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⑴“炮宰”,古代职掌庖厨的人;“和”,调和;“孰”,谁。
(2)“数”,几个;“节”,关键;“亡”,被灭掉。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晋平公问叔向说:“从前齐桓公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走上正道,不知道是靠臣子的力
量,还是靠君主的力量?”叔向回答说:“管仲善于裁剪,宾胥无善于缝纫,隰朋善于装饰
衣边。衣服做好了,君主拿起来穿在身上。这是臣子的力量,君主出了什么力呢?”师旷俯
在琴上笑了。晋平公说:“太师为何发笑呢?”师旷回答说:“我笑叔向对您问题的回答。
凡是做臣子的,好比厨师将五味调和好了进奉给君主吃。君主如果不吃,谁敢强迫他呢?”
有人说:叔向、师旷的回答,都是片面的说法。使天下走上了正道,多次会合诸侯,这
样美好的大事业,不单单是君主的力量,也不单单是臣子的力量。从前宫之奇在虞国,僖负
羁在曹国,这两个臣子很智慧,说的话都合乎事实,行动都合乎功利,而虞国、曹国都灭亡
了,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虽有好的臣子却没有好的君主啊。况且蹇叔在虞国时虞国灭亡
了,到秦国后秦国却称霸诸侯,这并不是虞叔在虞国时笨,到了秦国就聪明了,而是决定于
答案第5页,共11页
有没有好的君主。叔向说“是臣子的力量”,其实不是这样的。从前齐桓公的宫中有两个市
场,妇女的住地有二百处,他披散着头发玩弄女人。得到管仲,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一个称霸
的君主;失去管仲,得到竖刁后性命不保。如果认为不是臣子的力量,就不能说因为用了管
仲而称霸;如果认为是君主的力量,就不能说因为用了竖刁而产生祸乱。所有五霸之所以能
够在天下成功扬名,一定是君主和臣子都出了力。
材料二;
孔子门下,即使五尺高的童子,言谈中也耻于谈论春秋五霸。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
他们认为春秋五霸的确不值得称道。齐桓公,是五霸中最负盛名的,但在以前,为了争夺国
家的政权,他杀死了他的哥哥;现在,在家庭内部,姑姑、姐姐、妹妹中没出嫁的有七个,
在宫廷之内,他更是纵情作乐、奢侈放纵,齐国收入的一半还不够他消费;对外,他欺骗郝
国、袭击莒国,吞并了三十五个国家。他的所作所为是这样的险恶肮脏、骄淫奢侈,这样他
怎么能够为孔子的门下得所称道呢?
齐桓公这样,齐国没灭亡反而称霸诸侯,这是为什么呢?答道:那齐桓公掌握了治理天
下的重要关键,谁还能灭掉他呢?他毫不怀疑管仲的才能,坚定不疑地把国家托付给他,这
是天下最大的明智。安定后忘掉了自己危急时的愤怒,忘记了管仲曾经射了自己一箭,最终
把管仲尊称为仲父,这是天下最大的决断。把管仲尊称为仲父,这样国内的亲族就没有人敢
嫉妒他了;又给他高氏、国氏那样的尊贵地位,这样朝廷上的大臣没有谁敢怨恨他;给他三
百社的封地,而富人没有谁敢与他为敌;高贵的、卑贱的、年长的、年轻的,没有谁敢不有
秩序地随着齐桓公去尊重他,这些都是治理天下的重要关键。诸侯只要掌握了像这样的一个
关键,就没有人能使他灭亡;何况齐桓公全部掌握了这几个关键,又怎么可能被灭掉呢?他
称霸诸侯,是理所当然的啊!不是侥幸得来的,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啊。
14.B15.第一首诗三四句:一语双关,既点明文与可爱吃竹笋又暗含文与可画竹“成
竹在胸”的理论,同时以竹喻人,对文与可为官清廉的认可,从而可见这首诗写于文与可生
前。第二首侧重睹物思人,感叹世上再无这样的画画人才。从中可见苏轼认为文与可绘画做
到了胸有成竹,心境虚静,全神贯注。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引用,庄周梦蝶,的典故”错误。结尾二句用《庄子•达生》所述题屡承蜩故事,孔子曾赞扬
那位用竹竿掇蝉的驼背老人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疱瘦丈人之谓乎!”意思是掇蝉掇
得这么准,主要由于老人凝神专注,才使技巧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这两句既是对文与可的
答案第6页,共11页
艺术成就的赞许,又对难以找到知音者表示慨叹。
故选D。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把握能力。
第一首诗三四句意思是我猜想得出,由于廉洁而清贫的太守,一定见此野味而嘴馋,乃至想
把渭水流域的千亩之竹尽吞胸中。这两句诗,既有羡慕之情,又有赞美之意,同时有戏谑的
成分,一语双关,既点明文与可爱吃竹笋又暗含文与可画竹“成竹在胸”的理论,同时以竹喻
人,对文与可为官清廉的认可,从而可见这首诗写于文与可生前。
第二首一、二两句概述文与可画竹情形,“见竹不见人”一句点出艺术家运用形象思维时的独
特神态。三、四句承前续写“神与物游”的构思状况。五、六两句,由叙转议,指出与陈腐相
对的清新是富有生命力的,也是源于生活的,必须不断地观察和运思,不断地“其身与竹化”,
才能“无穷出清新”。这两句既是对文与可的艺术成就的赞许,又对难以找到知音者表示慨叹。
这些都是作者看到文与可所画的竹子,从而睹物思人,认为文与可绘画做到了胸有成竹,心
境虚静,全神贯注,感叹世上再无这样的画画人才。
16.庶竭鹫钝攘除奸凶无边落木萧萧下春花秋月何时了沧海月
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鹫、萧、沧、潦、箫。
17.D18.要朗诵好一首诗,朗诵者不仅需要有准确的声调、优美的音色,还需要对诗
作本身有深入的把握。19.①诗可读、可诵。②或进入的层次很浅。③深入体验和欣赏
它的意象。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朗诵方式的能力。
原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朗读方式为:“要注意花露、草烟、帘幕意象的力均是下指的,情感是
沉重的。诵读这几句诗声调应降低,目光要下垂,手势也是向下的,这样才能传达出诗中的
沉重情怀”,即表达沉重的情感,用降低的声调、低垂的目光和向下的手势。
A.“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是以烟草、风絮、梅雨来比喻自己“闲愁”,情感沉
重,应用与原文相似的诵读方式。
B.“霜风”“关河”“残照”等景物显得萧条而荒凉,表达出游子羁旅他乡的凄凉感受,情感沉重,
应用与原文相似的诵读方式。
C.“西风凋碧树”,景色凄凉,“独上高楼”,孤独寂寞,情感沉重,应用与原文相似的诵读方
答案第7页,共11页
式。
D.本句中“凤箫”“鱼龙舞”,描写的是元宵时热闹的景象,情感欢快,与原文不同。
故选D。
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语病有二:
一是语序不当,“有准确的声调、优美的音色的掌控”与“对诗作本身有深入的把握”相较,应
该是“深入把握”的程度更深,两个分句位置应互换;
二是句式杂糅,“需要有……的掌控”杂糅,可改为“需要有……”,或在“有”后加上“对”,构
成“有对……的掌控”的句式。
修改为:要朗诵好一首诗,朗诵者不仅需要有准确的声调、优美的音色,还需要对诗作本身
有深入的把握。
19.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分析文段结构可知横线所填的句子应是本段的总起句;根据后文“读,适合一个人
欣赏品味;而诵,则可以使诗在公众场合传播”,可知诗可以读也可以诵。所以此处可填“诗
可读、可诵”。
第二处,根据前文“朗诵者不能进入诗的境界”和后文“朗诵势必会停留在诗的表层,浅尝辄
止,不能使诗深入听众的心”,可知不能进入诗的境界或停留在表层就不能使诗深入听众的
心。所以此处可填“或进入的层次很浅”。
第三处,根据后文“朗诵者对诗歌意象剖析得越深,体验也就越深,传达出来才更动人心
弦……如对诗歌意象不了解,那么你就可能用错声、表错情,甚至会南辕北辙”,可知只有
深入剖析诗歌意象,才能有深刻地体验,才能传达出来才更动人心弦,这也是朗诵好一首诗
的标准。所以此处可填“深入体验和欣赏它的意象”。
20.①不能换。②“流,流,流入凉爽的橄榄林中”中因为“流,流”作谓语,所以用逗号;连
用的两个逗号,隔开“流”字,突出强调了“流”的动作;且形式上给人一种不断流淌的生动感,
表达了山中漫游的快乐和闲适之情。③若此处使用顿号,既不符合语法要求,也没有表现力。
21.①长短句结合,句式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两个短句、两个长句分别形成对偶。短句
干脆利落表达了置身自然的内心感受,长句悠闲舒缓地表达了大自然带给心灵的长久的滋养。
②整散句结合,灵活自然,富有变化,音节和谐。整句结构相同长短一致,对偶典雅、浅易,
十分整饬;与散句配合使用,整齐中寓疏落荡漾之致,显出了大自然带给心灵的长久的滋养
答案第8页,共11页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根据前文“你的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山罅里的泉响”可知“流,流”作谓语;“流,流,流
入凉爽的橄榄林中”,连用的两个逗号,使“流”字单独成句,突出强调了“流”的动作,呈现“流”
的过程,使文字具有了形象性;“流,流,”在形式上给人一种不断流淌的生动感,心思也随
波流转,自由淳朴,从而表达了山中漫游的快乐和闲适之情。
因为“流,流”作谓语,并列谓语之间不能用顿号。
2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眼不盲,耳不塞”为短句,“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
的补剂便永远供你的受用”为长句,长短句结合,句式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
感;两个短句、两个长句分别形成“眼不盲,耳不塞”为对偶句,“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便
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的受用”也是对偶句。短句“眼不盲,
耳不塞”干脆利落,平易质朴,表达了置身自然的内心感受,长句语意集中凝练,两个“永远”
强化语意,整个句子悠闲舒缓地表达了大自然带给心灵的长久的滋养。
也可以从整句散句的角度赏析,两组对偶句即是整句,首句为散句。整个句子整散句结合,
更有灵动性,整齐而富有变化,音节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整句结构相同长短一致,对偶“眼
不盲,耳不塞”“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的受用”等句子在内
容上既典雅、浅易,句式上又十分整饬;与散句配合使用,整齐中又有错落,显出了大自然
带给心灵的长久的滋养。
22.例文:
借鉴成长三境界,勇毅前行向未来
曾经看剧“质疑”的角色,恍然间多了一些“理解”,并且最终希望“成为”那个角色。引申
到人生,意味着不亲自到某个阶段,不真实经历某个场景,人就会永远站在他自以为是的角
度,去质疑,否定和批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英文对照合同
- 鲁迅佳作朝花夕拾读书心得范本2021
- 房屋出租合同范本标准版
- 房产转让合同范本
- 2024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异型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理论前沿及研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五年幼儿园地产开发与运营合作协议3篇
- 北京印刷学院《数据结构C》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度海参养殖基地与电商企业合作合同范本3篇
- 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审计仿真项目实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考体育项目跳绳》教案
- 增服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新业娱乐安全评价报告
- 医保工作自查表
- 调休单、加班申请单
- 小学-英语-湘少版-01-Unit1-What-does-she-look-like课件
- 单证管理岗工作总结与计划
- 安全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及回复
- 国有检验检测机构员工激励模式探索
- 采购部年终总结计划PPT模板
- CDI-EM60系列变频调速器使用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