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 文章结构中设计节奏的方法与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 文章结构中设计节奏的方法与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 文章结构中设计节奏的方法与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 文章结构中设计节奏的方法与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 文章结构中设计节奏的方法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文章结构中设计节奏的方法与专

文章结构中设计节奏的方法与专练

【选材主题】

1.(唐)韦庄《菩萨蛮》——节奏与表达方式

2.(北宋)欧阳修《戏答元珍》--意象与节奏

3.李清照《声声慢》

4.余光中《乡愁四韵》

5.李清照《声声慢》

6.余光中《乡愁四韵》

7.(澳大利亚)莎拉•埃文斯《外婆的红玫瑰》

8.王安忆《弄堂里的白马》

【考点研究】

一、设计“文章节奏”的方法

L材料详略形成的节奏

2.反复形成起伏的节奏

3.叠词形成节奏感

4.排比形成节奏感

5.文章节奏变化——“紧”与“松”

二、节奏的作用

1.节奏能给人以快感和美感,能满足人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要

求。每当一次新的回环重复的时候,便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

觉,好像见到老朋友一样,使人感到亲切、愉快。一种新的节

奏被人熟悉之后,又会产生预期的心理,预期得中也会感到满

足。

2.节奏还可以使个体得到统一、差别达到协调、散漫趋向集中。

众人一起劳动时喊的号子,队伍行进时喊豹口令,都有这种作

用。

【考点示例】

一、(唐)韦庄《菩萨蛮》——节奏与表达方式

1.快——白描

2.慢——抒情

3.首尾呼应

示例(唐)韦庄《菩萨蛮》

文本菩萨蛮

(唐)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

眠。

坤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释】

①韦庄(836—910):字端己,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

诗人、词人。有《浣花词》。

②只合:只应。

③坤边:指酒家。

④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

⑤须:必定,肯定

译文人人都说江南好,来到这的游人只想在江南慢慢变老。春

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还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

听着雨声入眠。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美丽无比,盛酒撩袖

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

后必定要愁肠寸断。

赏析此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诗人对江南水

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诗人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意。全词开头

两句与结拍两句抒情,字面虽直白浅近,情思实曲深宛转,

饶有韵致。中间四句写景、写人,纯用白描手法,清新明

丽,真切可感。诵读时,中间四句语速应稍快,头、尾两句

语速相对放缓慢些。

二、(北宋)欧阳修《戏答元珍》意象与节奏

L意象与节奏——意象以断续或跳跃方式衔接,诗句构成连贯

的节奏。

示例(北宋)欧阳修《戏答元珍》

文本戏答元珍

(北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

①元珍:丁宝臣(1010-1067),字元珍,晋陵(今江苏常州)人。

时为峡州军事判官。②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

翁、六一居士,声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八年(1030)中进

士,官至参知政事。有《欧阳文忠公文集》等。③冻雷:初春

时节的雷。④物华:自然景物。

译文我真怀疑春风吹不到这边远的山城,已是二月,居然还见不

到一朵花。有的是未融尽的积雪压弯了树枝,枝上还挂着去

年的橘子;寒冷的天气,春雷震动,似乎在催促着竹笋赶快

抽芽。夜间难以入睡,阵阵北归的雁鸣惹起我无穷的乡思;

病久了又逢新春,眼前所有景色,都触动我思绪如麻。我曾

在洛阳见够了千姿百态的牡丹花,这里的野花开得虽晚,又

有什么可以感伤,可以嗟讶?

赏析此诗是作者遭贬谪后所作,表现出谪居山乡的寂寞情怀和自

解宽慰之意。题曰“戏答”,正是他政治失意的掩饰之辞。全

诗写景于料峭春寒中见出盎然生机,抒情于寂寞愁闷中透出

自信和希望,语言浅近自然,读来亲切流畅,予人以积极向

上的力量。律诗多用平列的意象、断续或跳跃的衔接,此诗

八句构成流动而连贯的节奏,意脉含蓄而绵细,可以说是唐

诗之后的一条新路。

【考题对接】

一、李清照《声声慢》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

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

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

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

了得!

L李清照《声声慢》的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

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赏析叠词的妙处。

一、李清照《声声慢》【答案】

1.①首先,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

精神状态。“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心神不定,怅然若失;

“冷冷清清”,侧重写感受,孤单寂寞,形影相吊;“凄凄惨惨戚

戚”侧重写心境,悲惨凄凉,终日愁苦。三者用“情”贯穿一起。

②其次在理律上急促跳动,铿锵有韵,有节奏感。

③此外,在结构上为整首词定下基调,创造出悲伤的氛围,使

读者屏息凝神,受其感染。

【考点】韵律

【注释】

①乍暖还寒:谓天气忽冷忽暖。②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

之意。③黄花:菊花。④有谁堪摘:有谁能与我共摘。谁:

何,什么。⑤怎生:怎样,如何。⑥这次第:这情形,这景

色。

【译文】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

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

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

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

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

以保养将息。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

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

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

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

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

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

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

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

尽!

二、余光中《乡愁四韵》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1.作者选取了哪几个古典意象来寄托心中的乡愁情结?分别突

出了乡愁的什么特点?(6分)

2.第二、三、四节中的“红”、“白”、“香”能否删去?为什么?

(6分)

3.试谈谈《乡愁》和《乡愁四韵》两首诗在语言表达上的共同

点。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

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

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

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4.古往今来,“乡愁”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你能否再写出几句

与乡愁有关的古代诗句呢?(要求写出作者和朝代)

二、余光中《乡愁四韵》【答案】

1.依次选用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四个极具中国特

色和个性风格的意象来抒发诗人久积于心的乡愁情结。揭示了

乡愁的深沉厚重、悠远绵长的特点。【解析】这“红”又与后文

的“血”自然相连;用“一片雪花白”来强调“白”,白得晶莹剔透、

纤尘不染,而这“白”字又与后面的“信”紧密相连;用“一朵腊梅

香”来强调“香”,以突出腊梅的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而这“香”

字又与下文的“母亲”相连接。相反,如果说“给我一张红海

棠”“给我一片白雪花”“给我一朵香腊梅”,后面随文就势的自然

联想就无法展开。因此,从这反常离奇的搭配中我们是可以体

会到诗人的诗心智慧的。

2.不能删去,全诗采用一咏三叹的形式,每一诗节的首尾呼应,

使得每一个诗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乐段”,形成了回环复沓的

音乐节奏,使主题思想得以不断深化。

3.共同点:①语言质朴典雅,富有生活气息;②都能巧妙地把

数量短语、形容词和名词进行巧妙结合。4.①(唐)李白《静夜

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②(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③(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

此诗选取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和腊梅香等意象,运用比

拉手法,从味觉、触觉、视觉、嗅觉各个角度描写诗人的乡

愁。全诗意象朴素却别致,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了。而意象的

反复咏叹,形成回环的节奏之美,突出了乡愁的深长。

【考点】节奏美:回环

回环——意象的反复咏叹

【注释】

①余光中:当代台湾著名诗人和评论家。有诗集《隔水观音》

《高楼对海》《天国的夜市》等。

【赏析1】

全诗采用直抒型的抒情方式。作为一位生在大陆,成名于

港台的著名诗人,亲情、乡情、爱国之情成为他诗歌创作的主

要方向。严沧浪曾说过:“诗有别材,非关理也;诗有别趣,非

关书也。

第一章,意以象言,情以象抒。诗人选取“长江水”作为第一

意象,含义深刻。第二章,联想自然,环环相扣。诗人索取的

是一张“海棠红”,是“血一样的海棠红”。是第一章意象的发展。

第三章,音韵和谐,一唱三叹。诗人选取了“雪花白”这一富有

民族特色的意象。是诗人的反思,一种新的追求。第四章,无

理而妙,富于别趣。诗人选取的意象是“腊梅香”。“来日绮窗

前,寒梅著花未?”是营造亮色。全诗,诗人炽热的思乡爱国之

情犹如一根红线,将富有民族特色的“长江水”、“海棠红”、“雪

花白”、“腊梅香”四组意象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诗人选取象征现

代文明的“长江水”为第一意象。(海棠红:特指民国时期中国

版图,可对比民国中国地图与现版本中国地图)

【赏析2】

已白发盖黑土的余光中老先生,祖籍究竟是江苏常州还是福

建永春已经无从查考,但余老先生是生于南京,九岁方离开当

时的首都去四川,三年后返回南京读大学,对于祖国,少年时

的印象是最深的,四九年余光中离开大陆赴台湾,此后飘泊于

香港、欧洲、北美……半个世纪以后再次踏上大陆的土地,余

光中在南京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

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

1.意以象言,情以象抒。

诗言志,歌咏情,诗歌是情志抒发的艺术,可是这种感情心

志的抒发最忌讳抽象说教,空洞无物,为此,诗人们往往选取

一些“情感对等物”(意象)来抒情言志,从而使诗歌具有含蓄

蕴藉,韵味悠长的表达效果。余光中的《乡愁四韵》依次选用

了四个极具中国特色和个性风格的意象来抒发诗人久积于心、

耿耿难忘的乡愁情结。首节“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以呼告

开篇,反复咏唱,“长江水”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它是自然滋

润万物的汩汩清泉,它是母亲哺育儿女的甜美乳汁,它是祖国

抚慰游子的绵长柔情。诗人漂泊天涯的深情呼唤有如穿越沙

漠、久旱干渴的旅人对于绿州和清泉的渴盼,焦灼而痛楚,执

着而痴迷!第二节的“海棠红”和第四节的“腊梅香”极富古典韵

味,很容易引发人们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相似联想,也含蓄而

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留恋和热爱。树高千丈,

叶落归根;人在旅途,魂归故里。哪怕天涯海角,哪怕沧海桑

田,文化的血脉永远亘古如斯,一脉相连。第三节的“雪花白”

则摹色绘心,以雪花的晶莹剔透、洁白无瑕隐喻游子对祖国母

亲的赤子之心和挚爱之情。四个意象以相同的方式呈现,多侧

面、多角度地抒写了诗人对祖国母亲手足相连、血肉相依的深

挚情怀。

2.联想自然,环环相扣。

《乡愁四韵》的高妙之处不仅仅在于精选意象,传情达意,

更重要的是,它往往围绕中心意象展开层层联想,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乡愁的情感内涵。第一节由“长

江水”联想至膻酒”,由“酒”联想至U"醉酒的滋味”,再由“醉酒的滋

味”联想到“乡愁的滋味”;其余三节分别由“海棠红”,“雪花

白”,“腊梅香”引发联想,思路扩展与第一节类似。这些联想,

一环套一环,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充分揭示了乡愁的深沉厚

重、悠远绵长的特点。第一节第一层联想把“长江水”比作“酒”,

凸现乡愁孕大含深,至真至醇;第二层联想由“酒”到“醉酒的滋

味”则顺理成事,自自然然,展示了乡愁撩人情思、令人心醉的

特点;第三层联想把“乡愁的滋味”类比“醉酒的滋味”,化抽象为

具体,变复杂为浅显,使人们特别是那些未曾离乡背井,游走

天涯的人们对“乡愁”有一个具体而明确的感受。三层联想,从

属于“乡愁”而又突现“乡愁”,明白有序地抒发了作者的情思。显

然,这比单一的联想比喻更具艺术魅力,其余三节的联想扩展

作用类似,兹不赘述。

3.音韵和谐,一唱三叹。

《乡愁四韵》可以看作是一首用文字写成的乐曲,首行诗

犹如乐曲的主题旋律,而且它在每一诗节的首尾呼应,使得每

一个诗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乐段”,四个乐段之间结构非常相

似,这些相似的“乐段”反复演奏,形成了回环复沓、一唱三叹

的音乐节奏,使主题思想得以不断深化,从而产生了荡气回肠

的艺术效果。这种重章叠句的构思,显然是借鉴了中国民歌的

回旋曲式的特点。

4.无理而妙,富于别趣。

严沧浪曾说过:“诗有别材,非关理也;诗有别趣,非关书

也。”此处“别材”、“别趣”指的就是“无理而妙”的特征,所谓“无

理”是指因这种逆常悖理而带来的意想不到的诗美、诗味。《乡

愁四韵》中,作者不说“一张红海棠”、“一片白雪花”、“一朵香

腊梅”,而偏说“一张海棠红”、“一片雪花白”、“一朵腊梅香”,

显然,按照生活逻辑和表达习惯,“红”不能用量词“张”来修饰,

“白”不能用量词“片”来限定,“香”不能用量词“朵”来衡量。但

是,诗人的匠心在于:用“一张红海棠”来强调“红”,以突出“红”

的鲜艳灿烂,而这“红”又与后文的“血”自然相连;用“一朵雪花

白”来强调“白”,白得晶莹剔透,纤尘不染,而这“白”字又与后

面的“信”紧密相连;用“一朵腊梅香”来强调“香”,以突出腊梅的

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而这“香”字又与下文的“母亲”相连接。相

反,如果说“给我一张红海棠”,“给我一片白雪花”,“给我一朵

香腊梅”,后面随文就势的自然联想就无法展开。因此,从这反

常离奇的搭配中我们是可以体会到诗人的诗心智慧的。(意

象:海棠,富贵满堂,腊梅,家乡的象征)

三、(澳大利亚)莎拉•埃文斯《外婆的红玫瑰》

外婆的红玫瑰

(澳大利亚)莎拉・埃文斯

①我们在清理外公的房子。他前一天去世了,妈妈想要对这栋破

败不堪的房子来一次大扫除。房子年久失修,墙上的油漆斑驳脱落,

地板也腐烂得不成样子了。

②“这样做不好吧。"我有点不安地冲着后门说。

③“没什么不好的。”妈妈大步流星地从我旁边走过去,手里拎着

两个装满清洁工具的塑料桶。

④“外公会不高兴的,他最讨厌别人乱闯他的私人空间了。"我走

进房间,记忆如潮水般涌上来。记不清有多少个折磨人的星期天,我

们围坐在外公一碰就吱呀作响的木桌边,不耐烦地听着他喋喋不休的

抱怨。在他眼里,战争过后,道德败坏,女人放荡,偷情泛滥,整个

社会简直就是一个污秽堕落的泥沼。但因为外婆,我们从不跟他计

较。

⑤外公慷慨陈词的时候,妈妈总会溜出房间,去看外婆的玫瑰。

在整个平淡无奇的农场,外婆的花园独居一隅,那些香甜馥郁的深红

色玫瑰构成了农场唯一一道美丽的风景。

⑥,,他才不会关心这个呢,”妈妈打断了我的回忆,“一直都没关

心过。当然了,我们不该说死者的坏话。”

⑦外公是一个牧民,养着一群羊。外婆在战时与一名军人私奔

后,外公独自养大了三个孩子。那时候,妈妈10岁,舅舅瓦尔13

岁,小姨西尔维娅只有6岁。

⑧外婆的离去给整个家庭带来了巨大压力,尤其是免费劳力的丧

失。妈妈也似乎在一夜之间就长大成人。她要打扫房子、洗衣做饭,

还要照顾年幼的妹妹西尔维娅。不过刚一成年,姐妹俩就从家里搬了

出去。

⑨责任,妈妈说,是她跟外公保持联系的唯一理由。

⑩我负责收拾厨房。外公活到了90岁,在那么多个10年里,除

了厨灶换了新的之外,厨房的样子竟然一点都没有变。我拉开橱柜的

抽屉,里面乱七八糟塞满了旧信封、生锈的图钉、断了的橡皮筋、褪

色的羊羔奶嘴等物品。

⑪我把所有的东西都扔进了垃圾桶,只留下一个破旧的烟丝盒,

里面似乎装着什么东西,一晃就叮当作响。盒盖上写着三个名字:

梅、伊夫琳和西尔维娅。是外婆、妈妈和小姨的名字。外婆的名字上

有一道深深的划痕。多年没人动过的盒盖早就锈住了,怎么都打不

开。

⑫“你知道这盒里装着什么吗?"我问妈妈。

⑬“子弹。”妈妈说着,伸手拿过烟丝盒。

⑭我瞬间失去了兴趣。刚才在那些覆满灰尘的抽屉里我早就见过

散落的弹药了,再发现几颗子弹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⑮妈妈轻轻抚摸着盒盖上的划痕。“这些子弹是给我们准备的,

每个人一颗。”她喝喝私语。

⑯“你说什么?”

⑰“战争期间,你外公在家里挂了一幅地图,随时关注着盟军和

敌军之间的战况。”她指了指墙壁,“当日本军队离澳大利亚越来越近

时,他把几颗子弹放进了烟丝盒,并告诉瓦尔,要是日本人占了我们

的农场,他就把这几颗子弹分别喂给妈妈、西尔维娅和我。”

⑱“他想枪杀你们?”

⑲“他认为那样做比让我们被敌人抓走要好。”

⑳“幸亏他没失去理智,这些子弹还在。”

㉑妈妈盯着我。难道我说错了?

㉒“他一直想让我们相信是你外婆背叛了我们,她不是一个好妻

子、好妈妈,她抛弃了我们。可每个人都心知肚明。我们只是怕他,

所以什么都不敢说。但一直以来,我们都尽心照料着妈妈的玫瑰。我

们也只能做那么多了。”

㉓“妈妈?”

㉔“把盒子打开。”费了好大的劲,我才把盒盖撬开。

㉕“为什么只有两颗子弹?”我不解地问。

㉖妈妈没有答话。她看向窗外,怔怔地盯着外婆种下的那些血红

色的玫瑰。

___________________(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年第11期,有删改)

1.本文段落较为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请结合

文本分析其效果。

2.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是()

A.文本前三段设置悬念:“房子为什么这么旧?”“妈妈为什么

对去世的外公如此冷漠?”这些内容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B.文章第⑨段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对外公外婆故事的直接叙

写,作者在外婆“离去”之谜的讲述中写出了妈妈对外公的不满

情绪。

C.外公是个强悍的男人,独自守护着农场,并养大了三个孩

子,有可敬之处,同时作品也写出战争给外公带来的人性扭

曲。

D.小说结尾戛然而止,妈妈没有直接说出外婆的死因,但读者

心知肚明。小说以“血红色的玫瑰”收尾,增强了作品的反思意

味。

三、(澳大利亚)莎拉・埃文斯《外婆的红玫瑰》【答案】

1.①使丰富、复杂的叙事内容集中清晰地表达出来。②加快叙

事节奏,使小说情节发展迅速推进。③段落虽然短小,但表达

简洁而准确,富有“提示”性,能够有效调动读者的想象。

【解析】首先,文章内容丰富,有外公的去世、外公活着时的

表现、外公外婆的故事等等,这些丰富、复杂的情节通过简短

的段落呈现出来,显得集中、清晰。

其次,通过“我”与母亲的对话,单句成段,中间不夹杂任何题

外话,比如“责任,妈妈说,是她跟外公保持联系的唯一理

由”“你说什么”“他想枪杀你们”等等,这些一句话单独成段的句

子,叙述简洁明了,使得叙事节奏加快,推动故事情节快速向

前发展。

最后,简短的句子单独成段却表达的简洁而准确,如第⑪段“我

把所有的东西都扔进了垃圾桶,只留下一个破旧的烟丝盒,里

面似乎装着什么东西,一晃就叮当作响。盒盖上写着三个名

字:梅、伊夫琳和西尔维娅。是外婆、妈妈和小姨的名字。外

婆的名字上有一道深深的划痕。多年没人动过的盒盖早就锈住

了,怎么都打不开”,第⑮段“妈妈轻轻抚摸着盒盖上的划痕。

,这些子弹是给我们准备的,每个人一颗。,她喝喝私语”,第㉕

段“'为什么只有两颗子弹?’我不解地问”,第㉖段“妈妈没有答

话。她看向窗外,怔怔地盯着外婆种下的那些血红色的玫瑰”

等,这些简短的段落中,暗示了外公枪杀了外婆,同时也暗示

了妈妈为什么对外公冷漠,这些“提示”性段落,给读者以丰富

的想象。

2.①“我”在小说中起到线索的作用。整理外公的房子,外公生

前的异常言行,发现橱柜的烟丝盒及两颗子弹等主要故事,都

是通过“我”的见证和回忆串联起来的。②从“我”的视角讲述故

事,使故事真实可信。③通过“我”的情感流露(心理活动)丰

富了妈妈、外公等人物形象。

【解析】首先,从文章结构来看,结合原文语句“我们在清理外

公的房子”“我走进房间,记忆如潮水般涌上来”“我把所有的东西

都扔进了垃圾桶,只留下一个破旧的烟丝盒”“费了好大的劲,

我才把盒盖撬开”分析可知,“我”的回忆和亲历串联起文章内

容,所以“我”是线索人物。

其次,从叙述视角看,以“我”的口吻叙事,属第一人称,“我”作

为故事中的人物,增强故事的可信度和抒情性,使读者产生一

种真实、亲切的感觉。

最后,结合文中语句“,这样做不好吧,我有点不安地冲着后门

说,,,,外公会不高兴的,他最讨厌别人乱闯他的私人空间了,,,,你说

什么”“他想枪杀你们”“幸亏他没失去理智,这些子弹还在“分

析,“我”的情感流露,使妈妈、外公形象更丰富了。

3.B【解析】B.“引出下文对外公外婆故事的直接叙写”分析错

误。第段在文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解释了上文妈妈刚一成

年就搬家的理由,也引出了下文对外公外婆之间往事的回忆,

应该属于间接叙写外公外婆故事,而不是直接叙写外公外婆故

事。

四、王安忆《弄堂里的白马》

弄堂里的白马

王安忆

①弄堂里时常光顾一匹白马。要知道,这是在弄堂,都是街道和

房屋,还有熙来攘往的人和车,一匹白马,终究有些神奇。

②不定什么时候,先是传来叮叮的铃声一一那是它的主人,一个

脸色严峻的北路人,拴在它脖子上的铃铛响,然后,就听见得得的

马蹄铁敲在水门汀地面上,很清脆地过来了。白马徐徐走来,每到一

扇门前,就停下来。它的主人并不吆喝,只站着。白马呢,也站着。

它的鬃发在前额上剪齐成刘海,加上脖子上的铃铛,使它显得很稚

气,像一个小姑娘。这一主一仆静静站立着,等待门里的人家决定要

不要买一碗马奶尝尝。他们等一时,并没有什么动静,就再向前走。

倘若有人从门里出来,买一碗马奶一一这样的情形,概率大约是二十

分之一,于是,北路人就从肩上卸下一个马扎,开始挤奶。淡黄色的

奶汁,极细弱地,啜啜洒在买主的白瓷碗里,渐渐积起一层,又渐渐

平了碗沿。然后,起身收了马扎,继续走去。

③关于这匹白马的身世,有各种各样的传说,最远可推至嘉靖

年。其时,上海是县治,荒僻得很。一日,城下忽冒出几千倭寇,只

见一骑白马,遥遥领先,犹如刀锋切入守城之阵,所到之处,血溅路

开。千钧一发,海防兵陈瑞挥刀迎向马首,刀起头落,落的是一颗人

头,白马早已偏过,绕陈瑞而去。敌寇大骇,掉头遁走,只是那一匹

白马,神龙见首不见尾,再无踪影可寻。人们说,那白马当年从东门

进城,从此就在沿江一带活动和繁衍,日月变迁,那卖乳的白马许就

是它的后裔,因这弄堂正巧在旧城东门附近。那牵马人又是谁?是当

年收留它的恩主的后人。按此说法,应是本地人才对,却为何是异乡

客?对这样的疑问,也有解释。从宋元开始,吴淞江下游就有支流从

城边经过,江上往来商船无数,江岸则成繁闹集市,人和物在此交流

集散,有过往的,亦有滞留的,于是,东西南北中,五方杂居。这么

说,这白马就是日本的白马了,说不定还是名骏之后。

④到了道光年间,这一回,来的是英国人,浩浩荡荡逼北门而

来。到达门前,无甚动静,推门,门不动,叫人,人不应,命一名小

兵爬上城墙,打开城门。马载着炮,载着人,从卵石路上碾过,马首

几乎与黑色的瓦檐平齐,真是傲慢啊!此时上海还是个蛮荒地方,贼

盗遍野,不晓得有多少盗马贼的眼睛盯着呢!就不相信它们一个不少

全回去老家。那么,这匹母马,和它们会不会有什么亲缘?

⑤据称,张骞在苏北开创通海垦牧公司,其中当有马场。是从北

地引进的蒙古马,体质结实,肌腱发达。后来垦牧公司倒闭,牛马四

散。想必会有随马迁徙来的蒙古人,留下几匹性子熟悉的种马,仗着

几代养马的秘籍,开个小小的种马场。但是,这一番小小的雄心不过

是将张骞的失败重演一遍。蒙古马难以适应南方温湿的气候,马草又

不对胃口,病的病,跑的跑,最后剩下一匹白马,随主人沿途卖乳,

终来到上海。经过数次交配,早已血缘错综,变了脾性,服了水土。

这白马其实是一匹杂种马了。

⑥也不排除,它来自赛马总会。这就来到了十九世纪中期。赛马

总会的马都是有谱系的,有名有姓,而且受过教育。这实在太绮靡

了,声色犬马里的“马”字就是指的它。几乎一夜之间,海上升明月,

这城市成了远东的巴黎。犹如一个梦,梦里的人都是忘了时间的,一

百年就像一瞬间,忽然梦醒,却换了人间。新生的政权彻底取缔赛

马,收回跑马场的土地,这些马里面的纨绮,在接踵而至的柴米生涯

里,以什么为生计呢?要这么想,这匹白马就是落魄的。大约身处历

史的局部,并不自知,所以仿佛没什么怨艾,安详地挨家挨户走过,

出卖它的乳。

⑦在上等马之下,这城市还有过许多苦作的马,拉人,拉货,吃

主子的鞭子……哪一个是白马的先人呢?

⑧你也许看见过白马的眼泪,一大颗一大颗地落地,僻啪作响。

有时是北路人的粗手挤裂了奶头,有时是脱落了马蹄铁,肉掌里扎进

碎砖烂瓦和铁钉子。它挺遭罪的,可都忍下了。有善心的女人,摸着

白马的脖子说:下一世投胎个人吧!可做人又怎么样,也没见北路人

笑过。这人和马之间,看起来是冷淡的,也许却是至深也不定,因为

都是同样的孤寂,是命运的同道。

⑨偶尔的,千年难得,北路人发出“喔唏”一声,白马忽然迈开步

子小跑起来,铃铛和马蹄声快了节奏,清冷地响起在弄堂里。马尾巴

蓬松着,一扬起一伏下。腰和臀凸凹着,有一点妩媚,又有一点风

骚。随了又一声“喔唏”,白马停下来,回到原先的步态,四周复又沉

寂了。这时候,弄堂里无人,北路人和白马也是因为无人,以为是他

们的世界,才放纵了一下,其实呢,一扇后门里,有一双眼睛在看着

呢!

⑩这小孩子一直羞惭他不能得大人允许,买一碗马奶。他一个人

躲在门后,西斜的太阳照在弄堂里,黄澄澄的光里面,没想到,窥见

了这一幕,北路人和白马竟是活泼泼的。这一募,稍纵即逝,简直惊

艳。他们安静下来铃铛和马蹄又恢复原先的节奏。小孩子悄悄掩门而

出,人在前,马在后,小孩子在最后。小孩子等待白马回一回头,可

是没有,白马和北路人一直向前,走过一扇破烂的木门,有那么一

瞬,镶在一块光里,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

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